风景园林专业就业趋势

2024-04-08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趋势(通用9篇)

篇1:风景园林专业就业趋势

一、风景园林学是什么?

风景园林学(又称景观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通过科学理性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方法得以实践,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涉及气候、地理、水文等自然要素,同时也包含了人工构筑物、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色彩等人文元素,是一个地域综合情况的反映。因此,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多知识的相对复杂的应用科学。

园林专业一般分三个方向:

1,设计

2,植物

3,工程

做设计也分两个小方向:

1,景观设计

2,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的话,你除了美学基础,还应该具备的能力:

1,施工经验

2,植物习性

3,电脑表现(CAD,PHOTOSHOP,3DS MAX)

规划设计的话,要懂生态学,城市规划

景观设计 是一个综合能力要求相当强的专业的,要想做好一定要有十足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还要有很强的抗逆心理(因为老是被很多不懂园林设计的甲方或老板说:这里还需要改一改)。 一般的毕业生可以进私人公司(园林设计公司、室内外装饰公司、地产开发公司、拆迁公司、工程公司等)。 国有单位可以进:设计院、省建筑公司、园林局、城建局、城乡规划局、环保局、土地规划、农业、林业、建筑、测量等等相关的单位。

二、风景园林学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是研究风景园林起源、演进、发展变迁及其成因,以及研究风景园林基本内涵、价值体系、应用性理论的基础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方向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学,通过记录、分析和评价,建构风景园林自身的史学体系。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古典园林史、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史、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史、风景园林学科史等。风景园林理论方向的理论基础是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设计学、管理学等较为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研究领域包括: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美学、风景园林批评、风景园林使用后评价、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风景园林政策法规与管理等。

2、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是营造中小尺度室外游憩空间的应用性学科。它以满足人们户外活动的各类空间与场所需求为目标,通过场地分析、功能整合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研究,以整体性的设计,创建舒适优美的户外生活环境,并给予人们精神和审美上的愉悦。该学科历史悠久,是风景园林学科核心组成部分。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庭园、屋顶花园、室内园林、纪念性园林与景观、城市广场、街道景观、滨水景观,以及风景园林建筑、景观构筑物等。

3、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

是以维护人类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目标,在生物圈、国土、区域、城镇与社区等尺度上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区域景观规划、湿地生态修复、旅游区规划、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城镇绿线划定等。

4、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是对具有遗产价值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风景园林境域保护和管理的学科。实践对象不仅包括传统园林、自然遗产、自然及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乡土景观、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遗址公园等遗产地区,也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河流廊道、动植物栖息地、荒野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主要研究传统园林保护和修复、遗产地价值识别和保护管理、保护地景观资源勘察和保护管理、遗产地和保护地网络化保护管理、生态服务功能区的保护管理、旅游区游客行为管理等。

5、园林植物与应用

是研究适用于城乡绿地、旅游疗养地、室内装饰应用、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植物材料及其养护的应用性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城市园林树种规划、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资源收集与遗传育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风景园林植物生理与生态分析、古树名木保护、园艺疗法、受损场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种植工程、防护林带建设等。

6、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是研究风景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技术原理、材料生产、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风景园林建设和管理中的土方工程、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弱电工程、水景工程、种植技术、假山叠石工艺与技术、绿地养护、病虫害防治,以及特殊生境绿化、人工湿地构建及水环境生态修复和维护、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绿地防灾避险、室外微气候营造、视觉环境影响评价等。

热门文章推荐:

1.城市园林专业就业前景

2.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2017

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4.20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5.2017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6.2017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7.2017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8.2017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分析

9.环境工程学专业就业前景

10.软件工程师未来就业前景分析

篇2:风景园林专业就业趋势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风景园林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和风景园林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授予学位:工学或艺术学学士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图面表现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2、掌握观赏植物学、园林树木、花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植物造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熟悉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具有读、听、写能力,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开设课程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学、建筑工程、中国园林史、园林园艺、设计思维学、外国园林史、地质地貌学、资源与环境、艺术与传媒、园林树木栽植养护、风景区规划、插花艺术、专业英语、旅游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测量学实习、北方园林综合实习、园林美术实习、园林植物实习、南方园林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就业方向

篇3:风景园林专业就业趋势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风景园林,培养模式,就业

1 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生及现状

2005年,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就此产生, 这是与风景园林及其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专业性学位, 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009年起, 教育部开始扩大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范围, 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始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招收对象, 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步实现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新的类型就这样产生了。然而, 伴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 原本处于人才高端的研究生拥有的“稀缺性”优势正日益减弱, 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 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首次出现低于本科生的情况。而且, 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不如传统的学术型硕士, 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1]。

2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就业不如学术型硕士的原因分析

2.1 入学门槛较低, 给人“山寨”之感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一方面是因为普通民众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这一新事物还不太了解, 媒体的宣传也较少, 加之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根深蒂固”的认识, 使得公众普遍认为学术型学位要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含金量高。另一方面, 从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政策来看, 报考学术型学位的考生可以调剂到全日制专业学位, 但是反之则不行。于是, 一些院校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不足, 就将部分报考学术型硕士的考生调剂到专业学位上来, 以补充招生缺口[2]。这种调剂政策自然会让公众觉得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比学术型硕士低一个档次。

2.2 定位模糊, 缺乏优势

目前, 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方式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三种类型。其中,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发展最早, 体制最完善, 社会认可度高。

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发展稍晚。1984年“工程类型硕士” (现为“工程硕士”) 开始试点[3], 发展到现在已有39种专业学位。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最开始都是以在职的方式进行攻读, 要求招生对象为在职人员, 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及以上,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由学校和考生所在单位联合培养。从招生条件来看, 这类专业学位对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有要求, 因此, 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丰富的工作经验本身也成为他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全日制专业硕士出现最晚, 它虽然使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更加完善, 但是就目前来看其定位还显得比较模糊。他们虽然被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但是从未出过校门的他们, 与早期非学历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仍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似乎又欠缺深厚的理论知识, 特色不够鲜明, 优势不足。这种自身定位的模糊使得全日制专业硕士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和判断, 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

2.3 理论知识不扎实, 职业特色不突出

众所周知, 专业学位的特点是注重应用和实践。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片面的理解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征, 在学术性要求方面都存在着一种“共谋性”的消极认识, 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具有探索性质的学术性问题涉及较少, 而学生对于学术性的研习也缺乏必要的热情和动力[4]。这种片面的认识严重地损害了专业学位的学术性水平, 这使得很多专业硕士理论知识不扎实, 发展后劲不足。

另一方面, 我国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 这使得专业硕士的优势无从体现。以风景园林硕士为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05年下达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就明确指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任职资格紧密相关、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相互衔接的学位制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注册风景园林师’为职业背景”。然而, 直到今天, “注册风景园林师”的职业资格认证仍然没有建立起来。这使得专业硕士本该有的职业性特征无法体现, 严重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

2.4 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区别不大

从高校层面来看,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制约就业质量。我国的学术型学位教育时间很长, 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专业学位教育, 使其有学术化倾向。

主要表现在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方面: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与学术型趋同, 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缺乏独立的、有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基地, 实习基地大多数都是与学术型硕士共享;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创作方面对于实用性和应用性的要求也未能充分体现[5]。这使得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就业市场的区分度不大, 其“专业”优势很难凸显。

3 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3.1 改变专硕轻理论的误区,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专业学位具备职业性特征, 但是它与职业教育却完全不同, 职业要求的只是从事某一行业的操作能力, 但专业还包括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实际上, 专业教育必须建立在宽广而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之上, 必须完成传授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的任务, 同时还包括了专业化的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伦理道德的养成等。因此, 专业学位在坚持其实践性前提的同时, 不能放弃研究生教育所秉承的基本学术品格[4]。否则, 专业学位教育就会沦为普通职业教育, 难以提升其职业品质和社会地位。

3.2 增加专业实践, 提高职业能力

当前的专业学位培养对其实践性的特征重视不够, 落实不到位,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1)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实践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面, 首先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通过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数量和学时的设置两方面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这是数量方面的变革。

在形式方面,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 应该加强案例式教学的内容, 教师应建立起相关的经典案例数据库, 将传统的以理论为核心, 通过案例来说明的教学模式改为以案例为核心, 围绕案例讲解相关理论的新模式。同时, 高校应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 鼓励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方面做更多的探索。除了案例式教学外, 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也是必须的。在这方面, 主要有两种方式:a.在学校内部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室制度,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工作室中参与实际项目;b.因地制宜, 与相关的设计或管理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建立多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2) 实行订单教育, 培养定向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校企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 通过签订协议书的形式予以落实, 实现人才培养的模式[6]。这种模式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特别适合那些对人才有特殊要求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与高校密切协作, 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就参与其中, 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都提供合作与资助, 包括相关经费的支出, 教学实践环节的产出等方面。这种培养模式使得人才的培养与就业相互促进, 最终达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效果。

3.3 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

建立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完善专业学位教育, 解决其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衔接机制的确立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行业部门之间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在政府层面, 应尽快完善“注册风景园林师”的职业任职资格制度, 规范专业领域的准入标准;在高校层面, 应加强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之间的协调, 例如对于修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考试课程且成绩合格者, 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免试”政策。衔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有效地解决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和就业问题。

3.4 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强化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高校在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 应以自主创新, 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为重点, 特别强调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 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实践, 提升其创新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3.5 根据就业反馈及时调整培养模式

高校的培养模式不应固化, 而应该更加灵活,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高校要对毕业后的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进行跟踪调查, 把握就业的发展趋势,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并根据调查结果主动调整培养模式, 优化教学内容, 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应有意识地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品牌建设, 消除公众的误解和质疑, 真正实现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4 结语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毕竟是一个在我国刚刚出现的新事物, 它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这首先需要高校和相关部门真正重视这些问题, 把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提到与学术型硕士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同时,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 使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保持紧密联系, 不断提高其就业质量, 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研究——基于南京五所高校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13 (4) :101-104.

[2]陈沛, 王处辉.全日制专业硕士报考吸引力偏低的原因探析[J].教育科学, 2012 (6) :54-59.

[3]邹碧金, 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5) :49-52.

[4]牛国卫, 张红.专业学位的特性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提升[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8) :81-85.

[5]赵纯, 文秀娟.云南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10年回顾与展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0) :81-85.

篇4:风景园林专业就业趋势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园林;

1 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1.2现代园林的产生

自然观促进了现代园林理念的发展。然而中国的近代园林的发展,却是在外来文化借洋枪洋炮打开国门之后,在洋思想、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殖民形式园林的创作。1908年“法国公园”即复兴公园建立。1919年“极斯尔公园”即中山公园建立。这一时期公园多采取法国规则式和英国风景式两种。它们都只不过是为殖民者开放的公园。1906年在无锡、金匮两县乡绅俞伸等筹建的“锡金公花园”算我国自己建造的最早的公园,该园特点是采用多建筑、无草地、有假山、自然式水池等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自此,中国人开始有了对国人开放的近代公共园林。1979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造园运动再度兴起。

1.3现代园林的发展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功能主义这种以功能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得城市的发展呈现匀质性,不能提供其原本天生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后工业时代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社会的状态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社会发展的动力由生产转为消费;50年代人文主义应运而生替代功能主义成为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主流;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出现了推崇和体现人文主义的思潮。受格罗皮乌斯、布劳耶和唐纳德等人的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设计也经历了现代主义的变革。

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问题成为全球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学者从环境保护出发,开始提出了在城市建立林带网的布局模式,在城市郊区营造森林公园、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休养疗养城等,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森林生态系,将森林引入城市,形成环状放射的林带网。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开创了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时代。近30年来以来,遵从自然的设计模式在生态学和人类活动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园林规划设计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学以及各种先进的枝术如GIS遥感技术等,而成为环境主义运动中的中坚。二十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得到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观成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2我国现代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态优先、节约型园林和低维护管理等词是现代园林的热议问题。尽管很多想法都是很好的,但真正在我们的大地上统统都体现出来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的努力。需要全国各部门、各单位、各工作人员全面的提升与交流。下面总结一下目前我国现代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这个问题在园林界已经基本达到统一认识, 因为它是最终评价园林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理论上说,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植物最容易被忽视。到今天方案一提出都说以植物造景为主, 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态性、可持续利用等。

2.2 规划设计环节偏重于描述性文字而缺少相关的科学技术措施设计

由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园林景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使规划设计环节偏重于描述性文字而缺少相关的科学技术措施设计。植物品种选择搭配不甚合理——樹种选择单一,景观色彩单一 ;绿化理念缺乏整合;植物功能单一;空间利用单一等等。

2.3 景观风、崇洋风、奢侈风随处可见

景观风就是过分强调视觉效果,不考虑植物是否真正适合栽种地的条件。90年代初草坪热风靡全国,景观大道、雕塑热、喷泉热仍旧不减;崇洋热指一味崇拜国外文化艺术,忽略了本土文化、本土树种、传统的园林艺术,建设了一些不伦不类的“洋化工程”。如居住区的风格——欧洲风情、俄罗斯风情、土耳其风情等等比比皆是;奢侈风则对资金浪费很大,追求材料的高档次,资金的高投入,大量堆砌小品和雕塑,大量运用名贵的外来物种,大量移植大树、古树、古桩。

2.4目前植物设计存在一些误区

2.4.1 割裂与漠视:割裂植物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的关系,认为园林种植只是一个园艺或林业建设的过程,“园林设计”对其不屑一顾。

2.4.2 简单与僵化:即使对植物景观关注一下,也是把植物景观等同于其他要素,看成一般意义上的景观,人们习惯于把植物当做一种与砖块、石头一样的材料。

2.4.3 封闭与自限:画地为牢,把植物景观设计只作为怀旧的艺术或逃避现实的手段,把模仿传统的园林或桃花源式的自然环境作为设计的仅有目标,而不关心种植设计应有的“文化前进与革新的媒体”之职责.植物拥有生态责任、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

2.4.4 力有不逮:面对生活中活生生的植物材料,面对复杂的植物和场地的关系,面对植物在城市绿地和景观系统中千变万化的多重选择,面对建筑在沙滩之上的设计理论体系,艺术家感到力不从心,战战兢兢,甚至选择了敷衍、退缩和逃避的策略。

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应对全球变化的措施;改善人居环境——降温、降噪、杀菌、除尘;减缓热岛效应;营造生态空间,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等。面对这样的国家政策机遇,面对这样的全球环境背景和园林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挑战,我们提倡建设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措施。

3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园林规划

3.1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建设

3.1.1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建设的理论基础

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为基础;强化节约意识是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关键;生态学理论是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有力保障。 另外有关学者在分析国内外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即生态原理、形态原理、文态原理、心态原理。

3.1.2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建设的宏观策略

3.1.2.1尊重自然是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前提——保护好现有的乡土野生绿化资源;尊重场地的自然过程;让自然参与设计,我国在这些方面起步较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之下国外的较成功,生态工程如生态廊道的建设非常值得提倡。

3.1.2.2地方性是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基础

选择乡土物种,乡土材料;构建地方群落;形成地方风格。由于乡土植物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管理简便、易于获得、特色鲜明、效益明显,所以是作为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最佳选择。

3.1.2.3 4R原则是执行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有效途径

减量;再利用;再循环;再生

3.2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

在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原则。

3.2.1应用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设计方法

改变以硬质景观为主和不重视绿结构的造园方法, 以合理的植物造景为主,同时科学确定乔灌草比例和配植方式, 提高生态效益。

3.2.2植物造景选用节水植物, 改变植物的浇水方式

合理选用节水植物和种植方式。复合结构即可增加绿量,又可避免生态位的竞争,节省空间和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又可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且耐粗放管理。

3.2.3选用乡土植物。

乡土树种是最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合理应用乡土树种即可节省开支,又可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例如蕨类植物如贯众、井栏边草、石韦、阔鳞鳞毛蕨、斜方复叶耳蕨等在华东地区分布广泛,抗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强,繁殖速度快等等特点选用乡土植物。

植物造景是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的根本途径之一, 只有搞好植物造景, 才能建设生态化的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绿地。

4结束语

篇5:风景园林专业就业趋势

学科背景

本专业所在学院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部级重点学科,设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人居环境与公共工程景观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生态学、园林树木学、城市绿地规划、风景园林艺术、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名胜区规划等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具备城市规划、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园林生态学、城市绿地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艺术原理、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工程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相关的知识,具备综合分析与协调城市问题的能力;

3.具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5.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和环境景观工程设计的技术;

6.熟悉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了解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动态;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具有计算机运用能力(含运作CAD的基本能力和GIS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适应工作范围

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园林部门、房地产开发部门、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等从事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篇6:风景园林就业计划书

作为一名就读于安徽建筑大学大三的一名学生,即将步入大四的我,对未来的选择:就业、考研还是其他,多多少少都会让我感到些许压力。尽管我选读的园林专业较为热门,但现今的就业岗位也趋于饱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下未来方向是人生未来重要的一步,与我们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而我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了直接就业。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绿化与生态环境成龙为的新的追求,公民的关注的提高,再加上国家政策辅助,园林产业迅速兴起。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私人企业都更加注重环境景观设计,另外旅游业的开发也大大刺激了园林绿化行业。因此园林方向的人才需求大大增加,也因此我们这种选择园林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开设此类专业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从985、211的高校到一些专科类院校都开设起来。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去要关注的则是现在及以后园林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

从就业环境看,近年来景观设计的就业岗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根据就业岗位和毕业生的人数的比值来看,这个值是减小的,也就是说就业压力更大了。

从用人单位看,很多单位用人标准高,追求高学历,有的单位在招聘是还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这对本科生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大部分招聘的公司,对男生的需求量大,招聘岗位大多是施工了,极少有本科毕业生一进公司就干设计的。这个现实状况对本科毕业生的应聘很不利,对女生就更不利了。

一、自我认识

通过以上的360评估和橱窗分析法的运用,我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总的来说,我的优点就是:

1)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激情,这使得我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较大优势,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到很大帮助。

2)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风景园林师是一项需要创造力和艺术性的工作,因此这样的品质是作一名风景园林师的必备素质。

3)踏实、理性、擅长数理分析。脚踏实地是成功成材的必要条件,理性的思维方式及在数理方面的分析能力是我职业生涯的有利保障。

二、外部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父母对自己的教育采用宽容的方式,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兴趣,家里很多亲朋好友从事相关设计工作,可以提供很多建议。

2、学校环境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建筑和城乡规划等多种热门学科兼具的工科大学,在景观设计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对园林专业学生艺术修养之提高有很大帮助。

3、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公用绿地的建设引起了政府及人民更大的重视,园林设计师也就顺应形势成为现代社会的宠儿;除此之外,民众在选择居住地时对该处环境的更多考虑也使房地产开发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小区的园林绿化建设……由此看来,园林设计师的职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途。

4、目标地域分析

如今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园林建设发展日趋成熟,已不是什么新星行业,其竞争压力大且创业空间小。而中等城市在园林建设方面的发展正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毕业后将目标地域划归在这类城市,发展空间更大,且竞争压力亦比国内大城市小,更适合初出校园的园林专业大学生。

三、目标职业分析

1、目标职业名称 风景园林师

2、岗位说明

风景园林师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

3、工作内容(1)景观规划设计;(2)园林绿化规划建设;(3)室外空间环境创造;(4)景观资源保护。任职资格

持有《注册风景园林师资格证》 必要条件 风景园林师需要拥有建筑学,园林植物学,美学等方面的素养及专业技能;且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就业和发展前景

我国的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明确了园林设计的企业资质核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风景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大部分风景园林建设项目的设计也由相应的设计单位完成。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使我国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园林专业。但专业设置的年限很短,教材尚不统一,学员的素质水平和专业水平很不一致。所以,本职业标准的形成,特别是职业培训显得至关重要。

在国外,风景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设计已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一部分。形成了教育注册培训执业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完整的职业制度,也聚合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优秀的领军人才,建立了行业协会的社会管理体系,成为社会分工的有力支柱。

我国的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北京的申奥成功和上海的申博成功为我国的景观建设带来了难得一遇的机遇。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极大地促使了风景园林建设的蓬勃发展。众多的就业机会给景观设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风景园林师职业的设立,其基本作用和目标在于运用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环境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保护与利用自然与人文风景景观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组织安排良好的游憩环境。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公共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人民生活财产的安全。这对于我国环境景观的健康发展不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历史意义。

就业准备

四、SWOT分析

外部机遇:

生活环境有助于我获得更多园林方面的信息。外部挑战:

风景园林师的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多方面才能。优势-机遇:

喜欢与熟识的人交流,表现得乐观开朗;强烈的求知欲使我对有关知识的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更能获取知识。

优势-挑战: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丰富的想像力及创新能力亦是园林师需要具备的才能。劣势-机遇:

过多地局限于小圈子的生活,过于安逸的生存环境亦容易让我失去进取心。劣势-挑战

我在与陌生人交流时过于拘谨,而园林师除具备专项才能外,与施工方及投资方的洽谈也是一项技能。

我的优势:

我本人所具有的创新性,踏实性与求知欲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的目标地域定位在中型城市:对这类城市具有相当的熟悉程度亦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这有助于我得到更多的机会。

我的劣势:

安逸的生活环境助长了我的享受心理;长期留在家乡发展,使我的依赖心理较强,遇事缺乏独立性和冷静思考的能力;长期处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使我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够强。

所做准备:

1、努力学好专业课程,熟练掌握CAD,Photosho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积极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户外实习活动,尽量考取计算机二级证书,英语四级证书以及驾驶证书。

2、积极了解景观行业的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在58等招聘网站查看),在暑假进行实习,并且向相关行业的亲朋进行请教询问。

3、做好自己的毕业设计,争取能成为自己就业的敲门砖。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最好可以在园林单位。

五、成功的标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奋斗的痕迹,也希望看到奋斗的果实。尽最大的能力去做好自己喜欢的事业,并有所成就。在工作之余又能发展自己的爱好,达到工作与娱乐两不误。

六、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及缩小差距的方案

①存在差距

1、个人约束力不强,自制能力差,容易受缤纷的外部所干扰以至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

2、表达能力差。有时难于将自己所想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较少。

3、办事的果断与考虑的周全性有待提高。②解决方案

1、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以应对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

2、有意识地在平时交流中,在大脑里组织语言,使说话有条理。

3、涉猎群书,参观名胜古迹,多做兼职,增广见识。加强体育锻炼,规定时间完成相关工作。

六、总结

篇7:风景园林专业

【风景园林专业】

比起经济类的专业,我们的学习更充实、更多彩;比起纯理科的专业,我们的生活更有趣、更丰富;比起文史类专业,我们的学习生活更理性、更充满挑战。风景园林,一个充满艺术风情、充满理性思考、充满艰苦奋斗的专业!

篇8:风景园林专业就业趋势

1 寒地景观认知理念

1.1 寒地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探索

景观认知, 是人们对土地空间科学的认识与诊断, 专业的反映和描述土地的特征和用以规划的要素, 其成果决定人们的行为[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环境的感知和表达是人们对于景观认知的绝对性因素, 因此, 立足本土的利用、改变和营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是我们培养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黑龙江地处我国的最北部, 一年大约有6个月的时间处于冬季。如何能依托本土的自然特征与文化特点来进行人才培养, 使我们的教育带有黑土地的特征, 是我们开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根本。适合寒地的建设材料可用的资源不多, 植物种类也相对稀少、植物运用单调,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上找到专业发展的价值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寒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寒地由于地域和经济的原因, 长期以来景观设计发展缓慢。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随着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如何展示寒地地域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具体的做法是制定三个专业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 共67学分;专业方向模块, 共57.5学分;专业能力模块, 共56学分) , 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2 寒地风景园林课程体系的建立

2.1 专业通识教育体系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 “大学无不以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度教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为目标, 他们具有较为完满的人格追求, 有别于专门教育训练出来的思想狭窄, 单薄的技术专才”。只有接受了良好的专业通识教育, 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同时具备更长远的目光, 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更适合的生态建设。

2.2 专业基础教育体系

风景园林专业虽然大多数脱胎于建筑学、城乡规划或者农林专业, 但也保留着自身鲜明的特色, 包括两个方面:1) 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如艺术、文学、生态、规划等;2) 要有和其他专业一样保障专业顺利学习的专业教育体系, 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都属于设计类专业, 基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是建立在一个平台上的, 比如绘画、表现技法、设计原理等课程,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充分调动师资和一切教学资源进行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保障三个专业共同进步和发展。

2.3 专业设计课程教育体系

专业设计课程在强调“景观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以功能性为基础, 创建适合的景观空间格局。强调基地认知—内容策划—方案设计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环境的认知和自然因素的运用。寒地的景观设计有着许多制约因素, 我们的培养建立在寒地应用的基础上, 带有地域的特征。比如植物的应用或者材料的选择, 只有对环境认知深刻才能做出有意义的、适合的设计。专业设计是基于对土地的理解和改造基础上的一种有专业意识的行为, 教育学生热爱土地, 热爱自然, 正确认识、理解并尊重地域文化, 以及怎样面对我们设计的土地和土地上所有的, 并沉积下来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培养学生做设计的根本。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在尺度上要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 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尺度概念, 要熟悉尺度范围。由小尺度转入大尺度教学时学生会有很多困惑, 表现在对空间的把握不准确、设计内容的形态以及空间的不确定因素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入相关的教学推进。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 归纳为理论 (课程内容介绍、应用方法) +实践+理论 (内容归纳、提炼) 的方式,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联系起来, 以引导为主, 在实践中逐步渗透理论知识, 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比如在公园设计中先领学生到公园中从基地、布局、交通等多方面进行实地调研, 再从每个角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回来后组织学生进行PPT调研汇报,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从内容到形式上做到循序渐进,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4 专业能力教育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学 (景观学方向) 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围绕“寒地”来进行设置, 充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以学生动手能力强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在专业设计课中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并行的方式来进行授课, 并设置各项实习和专项社会实践等, 让学生了解适合寒地的景观设计方法和内容。并利用各种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来进一步提高实践锻炼的能力。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学 (景观学方向) 学制5年, 执行“4+1”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学生的最后一年要在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实习, 更多的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 进一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也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分布图见图1。

3 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 其教育更具综合性和复杂性, 培养的学生要懂得很多交叉学科甚至是潜在的知识, 这是保障社会职业需求和专业能够发展的关键。同时学生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决心。21世纪是生态、环保的重要建设时期, 以此为契机, 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 立足本土、从实际出发确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摘要:通过对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院校的办学现状分析, 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学 (景观学方向) 课程设置为例, 说明人才培养要立足于地域, 从实际出发, 通过课程设置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突出自身教育特色、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育,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晖, 瞿伟廉.景观学地域性的研究实践与专业教育的融合[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123-127.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 2004 (8) :26.

篇9: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89-02

一、引言

2011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风景园林新增为一级学科,越来越多的高校增设风景园林专业,新形势要求该学科建设要不断完善。风景园林专业英语作为该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和处理本专业相关业务,了解和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相关领域内的新成果和新趋势,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分析了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二、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通常情况下专业英语在大三或大四开课,大一大二会持续性的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再加上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存在错误认识,觉得上专业英语课程仅仅是学习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表达,因此学生普遍重视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专业英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少。此外目前高校专业英语授课内容单调,一般一学期教师主要围绕几篇专业文献进行讲解,面对生涩难懂的专业文献学生提不起兴趣。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不浓,不能认识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是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大部分高校选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一般来都自外文刊物的全文选用或者是部分章节节选,教材内容随意性强、文体单一,并且很多文献材料出版时间年代久远内容也脱离实际需要,因此这样的教材是不利于当今时代的课堂教学[1]。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一般是学生先阅读并翻译原文,然后教师讲解专业概念和复杂语句,这样一来专业英语课程就变成了课文翻译课,课堂参与度低缺少师生互动,同时也浪费了多媒体资源。

3.教师自身能力欠缺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其自身的教学水平、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相关。而专业英语课与公共英语课又有所不同,当学生遇到不懂的专业英语知识时,需要专业英语教师尽量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简单语句讲解。目前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主要由本学科的专业教师担任,当然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毋容置疑,但其由于缺乏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再加上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欠缺,必将影响其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和整个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三、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专业英语课程学习兴趣不浓的现象,建议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般对那些直观的事物(如声音、图片)更感兴趣,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像、文字、数据等有机地结合,各种不同的信息传达给学生给其带来多重感官刺激。比如进行风景园林专业词汇认知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学习;课堂上不要一味的讲解枯涩难懂的专业文献,可以用双语介绍最新的国际景观案例;此外课堂上可以播放与风景园林专业相关的带有英语讲解的视频,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课程来说这种方式显然不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英语的能力,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IFLA-UNESCO风景园林教育宪章中提到的风景园林教育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在学习阶段应占各课程体系内容的50%左右[2]。在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笔者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比如部分授课环节教师先用双语进行国际优秀案例介绍,然后要求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汇报,从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与大学英语课相比风景园林专业英语课有其特殊性,同时兼具语言课和专业课的特点。目前担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学培训,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专业英语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英语方面的学习,扩充词汇量提高阅读翻译能力;还要勤加练习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专业理论达到一定深度,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透过英语表面理解深层含义。专业英语教师除了要提高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之外,还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避免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脱节。

四、结语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与普通基础英语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任课老师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之余还要练就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此外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传播前沿知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只有教师的思想意识与社会发展高度一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并随着行业的发展调整教学手段、改革授课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解茜草,仵杰.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08(7).

上一篇:《岳阳楼记》复习重点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