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义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200

2024-04-25

丰义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200(精选6篇)

篇1:丰义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200

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还要加强法制教育。这是我校教育的重要策略,意义重大,为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一学年中,我校针对当前教育实际,学校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下面是我校在本学年中在法制教育方面开展的活动。

近年来,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增高,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不良后果。本学年,我们的法制教育活动以预防犯罪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我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了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法律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约束,变得遵纪守法了。

本学期,我校的法制教育运用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了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继续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组织建设。

学校法制教育是一项新的课题,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要开展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组织建设。

①、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目前我校学校已建立健全开展法制教育的组织。在法制教育工作中不断提高了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管理上已逐步走向规范,教育效果一年比一年好。每学年,我们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法制教育正常化、规范化。

②、加强法制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法制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具有专门知识的法制副校长和思想品德好和热心这项工作的校外辅导员。同时,我校还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工作中积极地学习与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法制教育的内容。本学年,我校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及教育读本等书作为教材。在教育中做到有针对性,与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法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懂得了“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场所”。因为,如今学生减负后有了较多的空余时间,如果学校没有对学生加强教育和正确引导,他们就容易误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室之类场所活动,危害身心健康。又如,让学生懂得了“自觉抵制有害读物的传播”。因为小学生平时喜欢看杂志、画报之类的读物。由于他们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被不健康的刊物所引诱,毒害非浅。学生学了我国颁布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后,懂得未成人严禁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和读物等有关法律知识后,就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如,近几年,我校学生父母离婚的学生逐渐增多,这些孩子有的被父母抛弃,无人关心,失去了家庭的温暧,容易走入邪道。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懂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放弃监护职责等法律知识,使自己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3.开展法律教育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使学生想学,学得好,真正掌握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知识。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晨会课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我校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或吴江市关公委老师主讲,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预防犯罪知识等”主题讲座,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我校老师还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自然、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还组织学生每月搞一次有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或队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其次,利用学校的板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法制教育内容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④、建立法制教育辅导站,学校德育处主动承担起了学生法制咨询的义务,每天中午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制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法制方面的问题。

4.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教育要从家庭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法制观念强与淡薄,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法制意识。我校通过家长学校,要求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

②、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如果不给他们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不给他们正确引导,容易使少年儿童走上歧路。因此,我们还与社区取得联系,让社区提供对儿童有益健康的活动场所,多准备一些有利于学生法制教育的书刊、影视等,让他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2:丰义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200

2009-2010年第一学期丰义小学少先队寒假计划

愉快的寒假即将开始了,为丰富队员的寒假生活,要求各中队精心组织活动,指导队员过一个欢乐、祥和、有意义的寒假。经大队部研究,决定在寒假中开展以下活动。

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寒假中,队员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充分休息,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二、寒假期间要注意保持身心健康。做到不玩火、水、电;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外出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远离游戏机和网吧。

三、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假期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温故而知新。在假期中,要认真对待寒假作业,合理安排好作业进度,不要一曝十寒。

四、积极参加第十四届“快乐假期,轻松阅读”有奖读书征文活动。(阅读购买的书籍)三-六年级每生摘录10篇读书笔记,撰写1篇读后感,四-六年级每生撰写一篇英语读后感,开学后交教导处考评。

五、积极开展体验实践活动。

一二年级:每位少先队员每日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情。

如:每天向家长问候一句关心的话、端饭倒茶给长辈、摆碗筷等等。三四五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坚持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如:每天收拾自己的房间、书桌、学习用具;洗袜子小衣物等等。六年级:每位少先队员体验做父母的活动。

如:“今天我当家” “我是妈妈的好帮手” “我是小厨师”等等体验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辛劳。写一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书信。开学后以中队为单位装订成册交回大队部。

为了在队员中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寒假期间,号召队员合理使用压岁钱,积极开展人人争当“理财小能手”的活动。

希望大家在寒假中充分调整好身心状态,开展、参加有益的活动,过一个欢乐、祥和、有意义的寒假。

篇3:小学班主任法制教育工作经验探析

关键词:班主任,法制教育,家校共建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以法制教育为重点,以平安教育为主线,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下面对如何提升班主任在法制教育工作方面的管理提出几点探讨。

一、给学生以导行,教师必须先行

育人先正己,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做起。因此作为班主任教师要主动的学法普法。要自主上网浏览法律知识,阅读法律案例,观看法制节目,尤其对新修定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与班主任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坚持文明执教,尊重学生,做到不体罚学生。争做教书育人秉公执法的先进模范。

二、在各门学科中渗透法制知识

法制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数学、语文、英语、思品等各学科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细研读每一门课程的教材会发观,各门教材中都包含了很多的法律知识,如:语文课文《麋鹿》一课暗藏《野生动物保护法》;数学用百分数表示个人所得税一课,了解了《税收法》;英语课《我国的领土》暗示《国际法》;思品课《给同学取绰号对吗?》包含着《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法律的渗透,就需要教师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对各门学科做到整合贯通。

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渗透法制知识

虽然说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性极强的法律条文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生硬,理解不了。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以活动为依托,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一)结合社会大环境,紧跟时代大主题。

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并在第二天的课上三分钟汇报看后的收获。不要因为学生小,就不关注国家时事,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国家大事心中有数。

(二)增强法制观念,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以法制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学校橱窗要有法制宣传板,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下发《法制教育》小报、小人书、《小小律师》光碟等,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学习讨论,一起写观后感。并利用学校广播站,积极宣传法制观念,科普法律小事例以及学生们学习法律的心得。可以说法制教育在学校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打品牌。

(三)生动活泼的班队会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地学法用法,相声、小品、三句半,学生们会在笑声中,把法律知识牢记在心;以读书为主题的法制知识大讨论,真正地让学生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今日说法》《模拟法庭》等栏目,使学生们在玩乐中用耳听“法”,用眼看“法”,用心说“法”。学生在活动中有序、活跃、机警;通过民警、法官、检察官的讲座,让学生们学会了辨别是非、美丑、善恶。

(四)发挥纪念日的特殊意义,全面增强法制观念。

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抓住每一个节日、纪念日的教育机会,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如结合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培养学生不忘革命的爱国情怀;“3.15”消费者权益日,可以开展了“我是消费者,我的权利大”的“打假”活动,使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有了初步认识,加强了消费的自我保护意识;“6.26”国际禁毒日,师生共同收听了禁毒讲座,参观学校组织的《珍惜生命,拒绝毒品》图片展览,并写下了观后感。“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举办了法制知识竞赛,学生们在活动中,检验了自己学习的法律知识。

四、与家长、社会密切配合,共建和谐育人环境

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公开透明管理,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经常会收到家长的感谢信和他们真诚的合理化建议。定期的家长会,家校通都成为了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的友好平台,家长也会参与到了我们的各项管理当中。

总之,开展法制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青少年儿童中,毕竟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把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这一课程深入到小学教育中,是社会的需要、是家长的需要、更是学生自己的迫切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付州.论法制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渗透[J].河南农业,2012.(12).

篇4:丰义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200

一、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调查

调查随机选取天津市的五个区 (南开区、河西区、津南区、西青区、东丽区) , 每区随机选取一所中学的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其中有效问卷189份, 有效率达到94.5%。问卷共有24道选择题, 一道开放性问题。此外, 结合问卷调查, 还选取2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调查对象中, 包括中心城区 (南开和河西) 两所高中的高中生80人, 三所环城区 (津南、西青和东丽) 学校的高中生30人、初中生90人。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大致描绘了天津市普通中学生对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真实感受。

1. 学生对暴力犯罪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

由表1可见, 被调查学生中, 仅有6%的同学选择对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法律知识非常了解, 68%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不容忽视的是, 有26%的学生对于相关法律知识并不了解, 其中完全不了解的占到5%。

调查数据显示:当遭遇暴力侵害时, 57%的同学选择报告学校或老师;20%的同学选择告诉家长;22%的同学选择积极反抗;仅有1%的同学选择怕别人报复, 悄悄忍受。

2. 学生对学校法制教育的感知

如表2显示, 对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频率, 20%的学生选择经常开展, 38%的学生选择定期开展, 42%的学生选择只是偶尔有。

对于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 2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 39%的学生认为比较有用, 28%的学生认为几乎没用, 还有11%的学生认为根本没用。

调查结果显示:当自己跟同学有了矛盾时, 56%的同学选择找同学倾诉, 得到同学的理解;仅有15%的同学选择找老师交流, 请老师帮助自己解决困难;还有29%的同学选择找家长倾诉, 寻求父母的安慰与鼓励。

对于学校目前开展的法制教育, 13%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老套, 不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31%的学生认为教育形式太死板, 引不起自己的兴趣;19%的学生选择教育领域具有狭隘性, 有待拓宽;还有, 29%的学生选择教育课时比重较少, 甚至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副科”, 课时被其他科目占用。

三、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法制教育依附于德育, 学校的重视度仍然欠缺

当前, 我国中小学校都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但是, 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都是涵盖在德育课程中, 法制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是仅仅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并不单独开设法制教育课, 除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高中开设的《思想政治》中含少量法律知识外, 并没有正式的法制教育教材。学校法制教育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 缺乏内在连续性。例如,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 而必修课程的4个模块, 即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并不涉及专门的法制教育, 只在选修的6个模块中有“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同时, 通过访谈发现, 高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难以产生真正深刻的影响, 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仅仅是一门“课”, 特别是理科生, 高一、高二学两年, 会考结束后就再也不用学了。学这门课就是为了考试,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 法制教育内容枯燥乏味, 偏离中学生实际生活

中学德育课程中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枯燥, 脱离中学生生活实际。如,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 在高一教材中讲授了《税法》、《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这些法律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在教材中:一是教材正文, 如第四课“劳动合同制度”, 在讲述劳动合同基本原则时, 还直接引用了《劳动法》的相关条款。第五课“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在讲述税收征收管理时, 也引用了《税法》和《刑法》的一些有关条款;二是教材辅助文, 如第一课“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在讲述爱护人民币时, 辅助材料中介绍了《银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第五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讲述不同税种时, 教材介绍了《税法》中有关具体税率的规定;三是资料卡或语录式的附件, 如第三课“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教材在讲述反不正当竞争时, 列举出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资料。第七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讲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 也列举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资料。其中, 《税法》、《银行法》中都引用了相应法律的原文条款, 但是这些法律知识并没有密切结合高一学生的生活实际, 作为“非纳税人”的学生, 对于这些生硬的法律知识, 只会觉得枯燥乏味。

3. 法制教育教材编排缺乏系统性, 忽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教材由各地自行编订, 有的德育教材中, 法制教育相关内容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如, 从法制教育的视角, 比较山东人民出版社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教材 (见表3) 。在三大法制教育主题下涉及的17项基本内容中, 仅有8项基本内容的年级分布相同 (“★”显示的1、2、6、7、9、10、12、14基本内容) , 而过半内容存在年级分布上的差异[3]。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在法制教育主题和基本内容的年级分布上, 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编排要比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更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般规律, 更能突出法制教育的层次性。

4. 法制教育形式单一, 教育实效性不如预期

调查中, 31%的学生认为法制教育形式太死板, 引不起自己的兴趣。对于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 39%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反观当前学校的法制教育, 基本上都是采用说理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对比教育法等方式来进行, 而且普遍将法制教育简单等同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因此, 大多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来灌输学生知识的, 都是以既定的法律规范为中心, 并使学生去适应这个中心, 而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 这种法制教育只是强调外在的灌输、检验, 很少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接受, 教学停留在让学生知法这一层次上, 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 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5. 法制教育局限于学校, 家长普遍缺位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校教育的孤立性, 家庭没能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社会与学校又相隔离。虽然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中, 也有聘请有关司法部门的同志进入校园, 但这些形式的活动只是偶尔为之, 缺乏持久性, 很难形成深刻、长期的影响。另一方面, 学校之外的有关部门也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宣传, 但各部门大多是按照本部门的需要, 根据本部门各自的计划单独进行。调研中发现, 当前多数中学都有专门的法制副校长, 大多都是由学校所在片内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担任, 学校也设置有专门的安全机构, 但学校与社会或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建构起一个成熟完善的协同教育机制, 对学生的法律影响更多的还是片断的、零散的。

家庭教育现状堪忧, 家庭与学校缺乏密切的沟通与合作。被调查对象都属于“90后”, 推算其家长年龄区间大致居于1965年至1975年间, 而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 这一时期出生的家长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因此, 家长自身接受正规教育就受到很大影响, 调查也显示, 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所以, 当孩子在学校遇到学业困难或与人交往的困惑, 仅38%的同学选择找家长倾诉, 寻求父母的安慰与鼓励。访谈中, 同学们都非常渴望家长能够多像朋友一样与自己相处, 多与自己进行沟通和交流, 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可见, 孩子们都极其渴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此外, 通过调研发现, 家庭与学校间非常缺乏密切的沟通与合作。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 极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概不知, 学校也没有很好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三、提高中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1.学校重视法律教育的地位

学校必须把法制教育同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法律教育课的课时应该给予充分保障, 或作为单独课程实施教育。为了便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开展, 教育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编印《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丛书》, 循序渐进地进行法律基本知识教育。此外, 还应加强法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专业教师, 就无法树立起法律意识和专业思维方式, 也就无法培养出有正确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学生。

2.重视隐形教育, 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学校应积极构建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如, 美国教育界历来十分重视隐形教育对加强学生法律品格教育的功能, 除了开设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 其内容还分散于历史课、政治课、职业道德课等课程中, 进行渗透式教育。另外, 美国校园的一些学术活动、庆典活动也发挥着法治教育的功能, 传达美国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4]。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 减少法律知识的灌输。法律知识只是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传授法律知识是手段, 树立法律意识是目的, 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努力使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法律观念法律信仰, 从而转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同时, 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应从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中逐渐渗透, 学生应注意从日常点滴小事中培养一种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通过行为不断巩固、强化法律意识, 并形成守法、用法和护法的行为。学校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严格管理, 要通过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 及时纠正学生小的不良行为, 做到防微杜渐, 使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

3.学校为主, 家庭社会为辅, 共同承担法制教育的任务

学校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但是, 家庭在法制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同样承担着教育功能。因此, 学校应加强同家长、社会团体的沟通, 尝试建立制度化的联系, 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共同承担法制教育的任务。如,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 并切实有效地通过家长座谈会或参观教学日活动等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重点加强指定学生的辅导老师主动与学生家长定期取得联系, 及时沟通他们的最新动态, 有效监控他们的异常表现。

4.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 给中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中学生的周围环境对其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区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为其成长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文明、充满活力的环境。同时, 社区还应与司法部门建立一对一的联络机制, 经常邀请专业人员对辖区群众进行普法等其他知识的宣传。通过社区的参与, 为中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法律。社区内也可以设置心理卫生中心等有关少年及儿童的辅导机构, 如招募志愿者或与社区内的高校、医院合作, 由所在区政府拨款建立, 组织专家和心理医生配合家长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家长及学生就近提供咨询及帮助。

参考文献

[1]金文玺.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中国青年研究, 2010 (11) .

[2]未成年犯罪年龄更小、团伙犯罪、后果严重[EB/OL].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2/03/11/13985412.html.

[3]吴又存等.鲁人版与陕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法制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 (7) .

篇5: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

至于我管理班级,没有太多经验,在领导、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刚有些头绪。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但要在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我还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会奖励他们小花,口头表扬,有时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等。虽然这些举动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产生了巨大的涟漪。经常有家长和我说,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是那么激动、兴奋,还说下次还想得到这种奖励。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在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就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再来说说我怎样使学生学会收作业吧,我让他们同桌的作业摞一起,从后往前传,自己的作业放在下面。每组的传上来后,教他们怎样摆放,一组正,一组反,组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发放。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给大家留下了反应迅速、能力超常的印象。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习课的纪律,中午的古诗词诵读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四、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

1. 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

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 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

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例子,就会当众说:“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五、换一种方法与家长联系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我们来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我们可能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再去联系,这样家长一看到我们的信息或街道我们的电话就在那里发牢骚,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一个是管教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只能是当着老师的面来批评孩子,背着老师的面来指责老师,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他们接到的信息都是自己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信息。换一个角度想,这要是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子炫的,是个调皮的男孩,做题不马虎的时候太少了,课上听讲也总是走神,小动作也特别多。在期中考试还有两天了的时候,我发现他这天听的很认真,我就主动的和他爸爸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并恳请家长把我的表扬告诉孩子,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两天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计算能力也有所提高,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以上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粗浅见解,有不妥之处,请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摘要: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能力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学生素质的高低,多半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的艺术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身修养有关。但有时既使前者都具备,因在工作中遇到方方面面的矛盾,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左右为难,甚至停滞不前,同时也可能造成教育的偏颇,最终使工作事倍功半。

篇6:让幸福教育走进小学德育工作

一、我们的干部——我来选

构建校委会、家委会、队委会教育管理格局。2011年9月30日上午, 学校乐然楼礼堂内座无虚席, 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社会志愿者、全体班主任、学生代表等汇聚一堂, 举行新一届家长委员会成立暨校外志愿者受聘仪式;同时, 参与“展领巾风采、做幸福主人”少先队大队委竞选主题队会, 聆听孩子们的竞职演说, 观摩孩子们的技能展示, 见证孩子们的领导才能, 并由校级家长委会成员和来自各中队的少先队员代表进行现场投票, 公开选举出少先大队委员会。至此, 新学期校委会、家委会、队委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正式形成, 构成三个同心圆, 紧紧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各自的轨道上按照各自的规则并排运行, 互相关注、互为补充, 共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共同造就幸福学生。其中, 队委会是全校少先队员自己的组织, 是培养孩子们自尊、自强、自律、自我成长的阵地, 分为小队、中队、大队三级管理机构。在接下来的一学年当中, 每日升旗、每周集会、每月总结的常规运转, 新生入队、主题队会、纪念活动等的策划组织, 小螺号广播、小记者行动、校园督导队等队伍的常态运行, 全部由逐级当选的队干部负责。

这项举措既保证了校园德育的基本组织——少先队建设朝着“规范+特色”的方向发展, 形成了“自己的活动自己搞, 自己的阵地自己建,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局面, 同时又为一大批学有能力的孩子提供了施展才能、发展个性、服务他人的平台, “教育与被教育”的双重身份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教师最重要的助手、最给力的伙伴。

二、我们的舞台——我来站

学校首先是学生的, 学校的环境与资源应该首先为学生服务。遵照“尊重每个孩子的生命, 培养每个孩子的兴趣;为每个孩子提供平台, 帮每个孩子树立自信”的宗旨, 我们努力调和人员众多与场地有限之间的矛盾, 将校内可利用的空间转变成孩子们锻炼成长的大舞台。

1.系列亲子才艺展

2011年3月至5月, 德育处精心组织了“诗意童年、红心向党”系列亲子才艺展, 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参与其中。展演过程中, 大礼堂内热闹非凡, 每名队员都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大舞台, 或说或画, 或唱或跳, 在全年级同学面前尽情飞扬属于自己的风采, 释放快乐, 重拾自信。“小小书画家”、“诵读小名士”、“运动小健将”、“才艺小明星”等奖项的设立, 使“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的理念落到实处, 满足了孩子们人人得奖、个个优秀的需求与肯定。更令人欣喜的是, 在接下来的全校“庆六一、同欢乐”大型联欢会上, 不仅孩子们自己争相上台、尽情狂欢, 还不时地即兴邀请学校领导、大队辅导员、家长等同台放歌, 精彩纷呈, 海浪般的掌声给人带来无限的振奋与感动。

2.好少年成就小军人

2011年9月, 孩子们重返校园, 秩序有待规范, 精气神有待提升, 班级向心力有待凝聚, 于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暨幸福少年军校”应运而生。充满阳刚之气的军民共建单位官兵走进了每个班级, 担任德育辅导员, 负责指导孩子们的举止行为, 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活动, 共同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锻造集体主义信念。在近一个月的集中训练期内, 全校所有的孩子学习解放军叔叔练军姿、正仪容、听指挥、讲团结, 校园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俨然英武小军人、神勇战斗连, “踏实每一步, 超越每一天”的校训也得以更好地诠释。

三、我们的课堂——我来讲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必须真正站在课堂文化核心的位置上, 方能实现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开讲, 是我们建构课堂文化的重要一环。

1.推行小组合作, 设立“小先生助教团”

我们将“小组合作专项训练”列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从座位编排、人员分工、内容选定、激励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创新意识有了明显改善, 而个体的思维、表达、倾听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阐述、辩驳、演示等精彩场景经常在各类课堂上现场生成, 一批批“小先生”脱颖而出, 成为学科教师的“助教团”。

2.扩大课堂领域, 开辟“多元文化大讲堂”

学生学习的知识并不限于课本, 学习的场域也不应限于教室。我们将“课堂开讲”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一是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二是开办“亲子学堂”;三是举办主题文化节, 力求达到学玩结合、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我们的生活——我来探

1.关注日常起居

“生活处处皆学问”, 着眼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以系列主题活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来体察、感悟, 如:“一日消费我买单”——小到零花钱的使用, 大到家庭经济规划, 感知生活不易的同时提倡树立现代消费观。

2.关注弱势群体

“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少先队的组织下, 孩子们的大爱、博爱精神得以强化:助残日, 他们到市特殊学校, 为聋哑智障的伙伴送上礼物;儿童节, 他们去医院, 探望生病的小朋友;中秋节, 他们为社区的老人送去用零花钱买来的月饼;重阳节, 他们走进福利院, 为老人们送上祝福;圣诞和元旦双节到来之际, 他们开展“小小贺卡传真情”活动, 上千张写满真情的贺卡寄给玉树、汶川灾区和贵州、甘肃山区的小伙伴, 而灾区学校的回信更让孩子们学会给予和惜福……懂得爱、表达爱、回报爱, 一次次的温情行动感动着社会的同时, 也不断洗涤升华着孩子们的心灵。

3.关注各行各业

随着我校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完善, 家长义工和社会志愿者踊跃加盟, 许多热心朋友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积极与学校联系,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带领孩子们走进农场、企业、法院、军营、村镇等地,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容纳吸收, 开阔眼界。活动中, 他们既担当讲解员, 又担任安保员, 同时协助班主任组织后续活动。

上一篇:简述班级管理模式下一篇:七年级音乐《银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