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农产品生产

2024-05-14

安全农产品生产(精选9篇)

篇1:安全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全过程生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保障人民群众农产品的消费安全。特与生产单位(生产者)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加强组织培训和学习。

二、保证按相应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按照相应农产品产地标准对基地进行管理;按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对产品进行包装、标识。

三、保证出售前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准予出售,确保不合格农产品不流入市场;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实行召回或者销毁制度。

四、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坚决杜绝使用违禁农药、渔药及兽药、饲料,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食品添加剂。

五、建立全过程生产管理完整档案,且按要求保存二年以上,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

六、依法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单位的监督管理,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所作的决定。

七、讲诚信、守承诺,做到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质量承诺公开上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本生产单位(生产者)郑重承诺:对因违反上述条款中的任何一条,而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愿意接受处罚和承担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签章):

负责人(签名):

时间:年月日

篇2:安全农产品生产

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

农药对农产品污染是由于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超标。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超标对人体的危害

蔬菜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被人体消化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剧毒,被肠道、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后,阻碍体内氧气的供应,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严重的可引起生命危险,对新生婴儿危害更大。负责农业“三品”的申办认证的主管部门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三品”认证和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的规定

经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单位或个人,可在其被批准的产品或产品包装上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标注批准文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也不得用于尚未审核的其他农产品或审核的生产基地范围以外的同类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及标志使用有效期为三年。生态农业的概念及要求

简单的说: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基本要求:第一,生产结构的确定,产品定局的安排等必须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和当地的环境条件相匹配;第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可更新能力;第三,在能量和物质的利用上要做到有取有补,维护生态平衡;第四,在利用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抚育增殖自然资源,使整个生产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主要因素

一是工业“三废”(废水、废汽、废渣)和城镇生活垃圾;

二是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废弃物;

三是农村生活、生产污染(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作物秸秆等)。

四是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对农业环境的大气、土壤、水体形成的累积污染。

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一是我国现有农药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二是施药技术不到位,药械落后,施药中跑、冒、滴、漏问题突出,污染作物和环境;三是农民缺乏安排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任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长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不按照安全间隔期收获农作物。

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特点和关系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种基本类型,从水平定位、产品结构、技术制度、认证方式和发展机制来看,各有特点:

(1)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质量达到我国普通农产品和食品标准要求,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产品以初级食用农产品为主;推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制度;采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认证属于公益性事业,不收取费用,实行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

(2)、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市场定位于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基础、加工农产品为主体、推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志管理”的技术制度;采取质量认证与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绿色食品认证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进消费者健康为基本理念,不以盈利为目的,收取一定费用保障事业发展,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3)、有机食品。按照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对产品质量安全不作特殊要求,满足特定消费,主要服务于出口贸易等高端市场;产品以初级和初加工农产品为主;强调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推行基本不用化学投入品的技术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生产过程监控,一般不做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一年一认证;

按照国际惯例,采取市场化运作。

总体上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无公害农产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产品优质与营养。有机食品注重对影响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三者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共同发展。

问:种植业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如何进行产地选择

答:要种植出安全的农产品,产地要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绿色无公害农田要与常规生产的农田保持百米以上的距离。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风向,均没有对于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尽量避开公路主干线。

有下列情况之一,则不能作为食用农产品种植业的生产基地:(1)产地周围及产区内有工矿企业、医院等污染源单位。(2)产地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区。

3)产地水源和排灌条件不具备,土质不符合条件并无法改造的地区。(4)通过对产地环境质量指标进行检测评价,综合污染指数不达标的。(5)土壤或水源中有害矿物质含量过高的。问:选购农业生产资料注意什么

答:目前,我国对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销售实行经营许可审批制度。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农资供应商必须持有所经销产品的经营许可证,否则属于非法经营。

(2)销售的作物种子必须经过审定或省级农业部门的认定(核对该品种的审定和认定的编号)。进口的或跨区域的种子应附有检疫合格证。

(3)农药和化肥必须具备产品登记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标准证(亦叫“三证”齐全)。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才算是合法标准的产品。问:如何选择和处理种子

答:不仅要根据栽培区的生态条件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还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尽量选用抗病虫的品种。首先要参考种子质量说明,再实地考察该品种的栽培表现,并进行试验总结,不断地提高抗病虫品种的应用水平。

种子常带有病虫,因此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既有利于种子保存,又能保护幼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风选、比重法筛选、药物消毒、拌种处理、种丸的制作使用。

将用于拌种的杀虫、杀菌剂、肥料和生长调节剂,与填料、黏合剂混合在一起,把种子包裹起来,制成种丸。这一技术,不仅提高种子的利用率,提高种苗的质量,还非常有利于机械化的操作,值得推广。

问: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答: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则 严格禁止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上使用。根据作物种类不同、安全程度要求不同,对某些农药的使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如臭氧菊酯、三氯杀螨醇,因为欧盟对进口茶叶标准的提高而限制或禁止使用。

(2)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时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使用作物前的时间,也就是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至最大允许残留量时所需的时间。

(3)安全防护措施 施用农药的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施药人员中毒。废弃和过期的农药剩余的药液和施药器械的清洗液、空容器等,应集中安全处理。

(4)减少用药 通过耕作措施,能消灭部分病虫,造成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同时提高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如进行田园清洁,处理病残体,减少病虫的来源;合理密植,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排除渍水,降低田间的湿度;科学配方施肥,使农作物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问:农作物采收与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在采收过程中应当做到:

(1)配备专用的采收机械、器具,并保持它们的清洁、无污染。(2)保持采后处理区的清洁卫生。(3)清洗用水应满足相关的要求。

(4)农产品采后处理使用的化学物品包括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和润滑剂等,要按照说明书使用,做到正确标记、安全贮存。

采后处理过程中使用的采后化学品应是相关部门许可使用的产品,不允许使用以产品销售为目的国家禁用的采后化学品。

(5)质量控制。种植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问:种植产品包装与运输中,如何保障质量安全

答:应采用适宜的包装方式,避免农产品在贮存过程中受到破坏及污染。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禁止使用化肥或农药袋来转运粮食。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运输车辆的清洁卫生;保持包装的完整性;不应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运输车辆应具有较好的抗震、通风等性能。问: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中,如何进行场地选择 答:畜禽洋装插队地点应该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和背风向阳的地方。要注意通风流畅、采光性强,交通、水电便利并远离污染源。平原地区,场址应选择在比周围地段稍高的地方;山区应选在稍平的缓坡地建设畜禽养殖场。

畜禽养殖场应保证水源水量充足,取用方便。畜禽引用水水质应符合农业部制订的《无公害食品 畜禽引用水水质》标准。畜禽养殖场投产后,每年应检测水源水质两次,并定期清洗消毒供水系统。

畜禽养殖场选址一定要远离化工厂、工业污染区、矿区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必须要远离村镇、居民点,家禽舍应在居民区下风向,一般应远离居民区2~5公里以上。空气清洁、无污染,环境安静,无噪音干扰或干扰较轻。

畜禽养殖场应建于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地区,离城市或集镇不少于15公里,与其他畜禽养殖场距离最好不少于20公里。新建畜禽养殖场不得在原有旧畜禽养殖场上建场或扩建,不得位于畜禽类屠宰厂、畜禽产品加工厂、兽药站、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等的下风向。问:畜禽安全饲养管理中,对工作人员有什么要求

答:畜禽养殖场员工应身体健康,持健康证上岗。应有饲养、防疫经验。出现畜禽生病等异常情况,能够正确处理。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衣、消毒或洗澡,工作期间不得串岗。非工作人员一般不得进入场区,确需进入的,要按规定严格更衣、消毒。问:畜禽安全饲养管理中,对饲料有什么要求

答:一是饲料原料和产品应无发霉、变质、结块,无异味、异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液体饲料色泽应均匀一致。所有饲料都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饲料卫生标准》中有毒有害物质最高限量的要求。

二是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味、嗅、形态特征。应选用我国农业部发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收录的产品以及农业部批准的新饲料添加剂产品。

三是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选择规定的用量、休药期。杜绝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品。药物饲料添加剂有休药期规定的,处在休药期内的畜禽生产出的肉(包括副产品)、蛋、奶都不得供人食用。

四是一定要从国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饲料生产企业或者经营企业中选择和购买饲料产品。五是要购买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还应检查其有无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饲料标签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同时还要索取购买发票和保留适量的饲料样品。问:如何安全使用兽药

答:(1)禁止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兽药。

(2)禁止在饲料急饲料产品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用于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兽药品种。

(3)有休药期规定的兽药用于食用动物是,饲养者应向购买者或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购买者或屠宰者应确保动物及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4)慎用的兽药:①抗生素类药;②作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拟肾上腺素药,抗胆碱药、平喘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痛药物。(5)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兽药。问:畜禽产品加工应如何保证质量安全

答:(1)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设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及质检人员,同时配合,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动物检疫。

(2)投入品控制措施。一是原料来自被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二是原料存放要分批次,合格、待检、不合格原料要分开存放。三是加工用水要符合要求。四是药品要有专人保管,不能在生产车间使用、存放任何可能污染食品的药剂。

(3)生产加工。畜禽加工工艺流程布局合理、科学,无交叉相遇。加工厂结合自己的生产工艺特点,制订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投料前除对原料严格检查外,还要检查生产场所、设备。设备要定期检修。灌装装填使用自动机械设备。②对产品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整个过程都要有生产记录。产品包装后贴好标签,并附产品说明书。出厂前的产品贮存在成品库里,要保持较好的环境。出厂前对产品按工厂项目对应指标逐批检验。(4)卫生消毒措施。一是制订有效的卫生管理、消毒制度,由专人负责实施。二是有相应的设施,如消毒池、洗手池、沐浴室等。三是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使用前后要清洗、消毒。四是从业人员要具有健康证,做好个人卫生,进入车间穿戴工作服、帽、鞋,头发不露帽外,工作服盖住外衣。还需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五是操作规范,应符合杀菌或灭菌操作规程。

篇3:何谓农产品安全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农产品贸易的增加,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产品安全生产关系到人类健康、生命安全、民族的兴旺, 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 而且还要求吃得好, 也就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生长环境可控性差, 从生产到供给链条长、影响因素多, 因此, 任何单一的控制措施和单一的监管环节都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必须对农产品实施“从农品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安全生产周期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生活者所采取的一切农事操作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或相关行业标准, 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生产者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安全。要确保生产的最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就要求在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阶段, 针对影响和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和因素,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 对在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包装等全部活动和过程中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控制, 以解决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问题。在农产品生产中, 产地 (场址、水域) 的选择, 农业投入品 (如种植业使用的化肥、农药, 畜禽、水产养殖使用的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 等的选择、采购与使用都与农产品的安全直接相关, 都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篇4:安全农产品生产

关键词:现代企业;国有农场;安全生产;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4.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8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我国各地农场在最近几年纷纷提高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总结出了与自身生产特点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当地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农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农场的安全生产质量直接决定了粮食等农产品的安全性,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受限于农场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各种原因,使得农场安全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个别农场生产者仍存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体系,对农机安全的管理也存在很多缺陷,为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还有部分农场生产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削减了很多必要的成本投入,大量使用高残留、高毒素的速效农药(膨大剂、催熟剂等铺助产品)。为了尽早销售,在施药后还没过间隔期就仓促上市,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对于大部分国有农场而言,虽然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其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时往往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另外,由于农场现在管理的双重性(企业承担许多的社会职能如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医疗等),无任何行政执法权力和财政资金。很多国有农场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缺失或者更新换代较慢,安全生产和安全检测技术都较为落后,难以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要求。农产品监督体制尚不健全,对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检测不严格,使得很多未达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

2 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对于国有农场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工作的落实情况,还取决于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决策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农场安全管理质量。为此,国有农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深化管理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引起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使农场领导班子真正领会和贯彻农垦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安全生产精神,严格遵循农垦总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责任。

2.2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从源头预防和避免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有农场必须要通过与生产者签订安全责任书来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农场的安全生产。农场要做好农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农机操作手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认真落实年检审查工作,对于不合要求的农机,要勒令生产者及时调整,消除农机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外籍作业拖拉机,要落实好登记、造册工作,实现日常监督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减少农机安全事故隐患,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农场要加强与其他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可以通过与公安、安检等部门配合执法来加强农场安全生产管理和自身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2.3 加强与各部门协作配合

建立完善的农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仅要靠农场内部的重视和努力,还需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监督部门、土管部门、司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共监、共管、共治的管理体系。这种综合而全面的管理体系是农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巨大推力,对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国有农场可以得到更多财政、设备上的支持,能够有效解决国有农场无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或者更新较慢、技术落后的问题,从源头避免和减少了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帮助农场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

2.4 加强安全生产整治工作

为了消除日常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农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整治工作,从广、实、细三方面落实好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其中,“广”是指安全监督的氛围要广,做好农机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确保农场安全监督没有出现遗漏,全方位消除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实”是指在安全整治中,要真实的记录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认真的梳理总结,并如实的建档记录,然后再逐依要求整顿。“细”则是指农场根据日常安全整治情况和相关整治方案的要求,对各项相关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并将各项工作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便于日后的验收和追查。

2.5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质量,农场要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完善农产品及粮食安全监督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农场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使生产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农场要积极引入和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普及有机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安全生产知识,引导生产者以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者整体安全意识和生产能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对农产品的药物残留进行检测,以确保所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安全生产都是其立足和发展的保证。必须直面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机安全、设备更新、日常整治、产品监控几方面入手,推动农场的安全生产管理。

篇5:安全农产品生产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农业战线的广大技术人员在市委、市政府、市农牧业局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加大力度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进程,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严把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关,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规程,深入宣传、广泛培训,使包头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农产品生产产地建设情况

1、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的认定情况

从2002年——2005年,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认定面积共377.93万亩,认定的产地分布在包头市九原区、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等,认定面积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9.42%。建立了沙尔沁蔬菜批发市场、莎木佳镇蔬菜批发市场、远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友谊蔬菜批发市场、农垦集团蔬菜配送中心、赵家营蔬菜批发市场等无公害销售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我市无公害蔬菜销售市场的基本框架。为包头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基本条件。

2、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建立和推广应用

2001年以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结合包头市的生产实际,包头市农牧业局组织了全市的农业专家编写了22个不同蔬菜品种、不同栽培形式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农业标准无公害蔬菜瓜果综合标准》(蒙QBT/T77~101-2003),并通过自治区有关专家的鉴定,由包头市技术监督局审定,并于2002年12月31日发布,2003年3月1日起实施,成为自治区内的地方综合标准。包头市农牧业局、包头市植保植检站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实施方案》的要求,还先后制定了《包头市关于加强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和使用管理办法》、《包头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为了使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技术尽快推广到生产实际中,我站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三年来,共培训技术骨干300多人次,使他们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国内先进的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瓜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掌握了《内蒙古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农业标准无公害蔬菜瓜果综合标准》。各产地技术人员还举办了各种技术普及班120多期,并通过入户技术人员指导培训农民27000人次,发放资料58000多份,使产地内的种植户受训率达到90%以上,发放了《包头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9000多册,从而提高了种植户的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技术水平,使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和应用。为了让全社会关心、支持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增强生产经营、消费的质量安全意识,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包头市农牧业局多次利用内蒙古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内蒙电台、内蒙日报、包头市电视台、包头市电台和包头市立体声电台、包头市日报等多种新闻媒体和报刊杂志及“3·15"活动,大力宣传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的意义和生产技术,2003年~2004年包头市植保植检站连续两年在包头市电台创办了《绿色农业》专栏,宣传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中的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形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的氛围。从而提高了生产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农业投入品管理情况

1、认真做好《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工作。

《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管理是农药市场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护农民利益、维护农资市场秩序、贯彻落实 “三农”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进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近年来,包头市植保植检站共对200多家经营单位加强管理,就经营单位的经营场所、仓储条件、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等多项条件进行了详细检查、审核,并对 从业人员多次进行了专业知识

培训,严格了《农药经营许可证》管理工作。严禁在无公害基地销售和使用高、剧毒农药,对全市农药经营企业进行日常性检查,严厉查处假、劣农药的经营和销售,有力地打击了农药经营中的不法行为,规范了农药经营市场,整顿了市场秩序,也保护了广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限制了投入品对农产品的污染。

2、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322号文件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生产技术及农药应用水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严格贯彻、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322号文件精神,严禁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确保了我市 农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我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为了认真做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包头市农牧业局在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购进各种型号的农药残留检测仪18台,先后配给了市植保站、九原区农技推广中心、农垦集团公司、沙木佳镇、沙尔沁乡、麻池镇、双丰集团、呱呱叫集团和海富超市,并对检测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已初步形成生产产地、销售市场自检、市场抽检的检测体系。

几年来,包头市农牧业局在进一步建全和完善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农产品上市前后的抽查工作,从2003年——2005年,无公害产地和外阜非无公害产地地蔬菜产品抽检已成为包头市农牧业局所属的包头市植保植检站的日常化工作。2003年,全市共抽检样本2303批次,阳性数34个,合格率为98.52%。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共抽样检测791个批次,阳性率为0.13%,合格率为99.87%。非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共抽样检测724个批次,阳性率为2.35%,合格率为97.65%。农贸市场及销售市场共抽样检测788个批次,阳性率为2.03%,合格率为97.97%。全年共发放农产品农药残留简报14期。2004年,全年共抽检样本2192个批次,阳性数53个,合格率为97.58%。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共抽样检测930个批次,阳性数2个,合格率为99.78%;非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共抽样检测619个批次,阳性数19个,合格率为96.943%;农贸市场及销售市场共抽样检测643个批次,阳性数32个,合格率为95.02 %。全年共发放农产品农药残留简报12期。2005年,共抽检样本1773个批次,阳性数30,抽检合格率98.31%。其中无公害产地抽检1077个批次,阳性数14,抽检合格率达98.7%,非无公害产地抽检79个批次,阳性数3,抽检合格率96.2%,农贸市场抽检617个批次,阳性数13,合格率97.89%。全年共发放农产品农药残留简报13期。

我市在进行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分中心对我市的无公害基地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2005年,自治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分中心对我市进行了三次抽检,共抽检20多个品种、200余个样本,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自治区农业厅将这一抽检结果及时通报了包头市政府办公室。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我市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真正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包头市植保植检站

2005年12月7日

篇6:安全农产品生产

北京市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

阐述了北京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结合北京市实际,提出了推进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4项主要措施.

作 者:田中玉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业局刊 名:中国农业信息快报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BULLETIN年,卷(期):“”(8)分类号:F3关键词:北京 食用农产品 安全生产体系 思路 措施

篇7:安全农产品生产

台州市安全农产品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1概述 据安全食品安全程度,可将其分为:放心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等.本文所指的安全农产品主要指无公害食品(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农产品).无公害食品是指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且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有一定的间隔期限制,有毒物质含量低于人体安全食用标准.绿色食品是指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一般分为AA级和A级,具备“安全和营养”双重质量保证,“环境与经济”双重效益,实行从田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作 者:何贤彪 项玉英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7000刊 名:上海农业科技英文刊名: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F3关键词:

篇8:安全农产品生产

1 盐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近年来, 盐湖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创建优势品牌的建设目标, 加大农产品及食品认证工作力度、加强品牌建设,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 大力推广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不断提高生产环节的科技含量, 全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1 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一是加强对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管理。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这对确保盐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区长为组长, 农业、果业、蔬菜、畜牧、质监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 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负责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组织协调, 这对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农产品监测体系基本构架已经形成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盐湖区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日常监测、监管力度。蔬菜办建立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站, 每天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进行检测, 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农业部门加强了对全区农业环境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监测监管力度, 进一步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畜牧部门加强了畜产品日常检疫检验及管理工作, 加强对全区生猪屠宰和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加大屠宰检疫工作力度, 严把屠宰检疫关, 对检疫出的病害肉严禁上市交易, 一律作无害化处理, 确保肉食安全, 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1.3 农产品认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06年, 盐湖区被山西省农业厅确定为“无公害整体推进项目区”。作为项目区, 全区加强了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监管力度的建设步伐, 农产品认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 全区已完成3.67×104 hm2的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和12个无公害产品、2个绿色产品的认证工作, 并建有10个无公害标准化基地。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农业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1.4 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为了从源头上予以把关, 除了对农药生产厂家及农资经营者进行培训相关知识以外, 责成农业执法大队对全区所有农资经营门市及农药生产厂家进行彻底清理清查。坚决杜绝违规销售高剧毒农药的行为, 严厉查处国家严禁销售和使用的5种高剧毒农药, 农资市场基本得到净化。

1.5 科技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知识, 提高农产品质量, 盐湖区农业部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 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培训会等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科技宣传, 同时进一步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增强了广大农户对无公害生产的认识, 科技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1.6 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农业部门结合实际, 根据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要求, 对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编制和修订, 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截至目前, 共编制和修订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10项, 及时发放给广大种植区农户进行指导生产, 同时, 积极与质监部门协作, 做好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制订, 规范农产品生产。

1.7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品牌建设

盐湖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 并在区域范围进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种植,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 盐湖区已拥有一批像南花红香酥、王过酥梨、辛曹油桃、张良红薯、刘村庄韭菜等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但长期以来, 由于不注重产品认证, 不注重品牌注册, 未能拿到进入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收益。因此, 要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引导, 鼓励农民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认证工作, 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让全区农民获得更高的效益。

2 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建立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的管理体系

农民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 加上施肥、施药技术和器械不完善, 既造成浪费, 又污染环境。

2.2 没有建立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的管理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 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薄弱, 不能自觉根据标准进行生产, 无标上市现象比较普遍, 生产者、消费者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2.3 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三废”排放、污水灌溉在一些地方较为严重。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放, 使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督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布局、数量、检测能力都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农残、兽残、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尚满足不了需要, 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农药、兽药使用得不到应有的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 农产品优质优价没有得到体现, 消费者无法作出选择。

3 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而道远, 必须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等各个环节做好工作。因此, 为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 应着力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3.1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法规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 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盐湖区将以法律为准绳, 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规范全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经营行为, 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2 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普及农产品安全生产配套综合技术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 国际国内市场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市场准入门坎越来越高, 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 不仅在市场上畅通无阻, 而且可以长驱直入高档农产品市场, 而不按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 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困境。因此, 为了使全区农民尽快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知识, 技术要领, 更好地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路子。盐湖区将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和修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并在全区推广普及农产品安全生产配套综合技术。

3.3 完善管理制度

要严格禁止在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还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农田环境监测体系。要点是加强对农作物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产后检测, 以及市场质量管理等全过程的监控。

3.4 建立以“无农药残毒放心菜”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以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基础, 在全区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力争创建名牌产品, 培植龙头企业, 积极探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化、安全化、优质化。

3.5 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帮助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增强安全意识, 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发展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以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健康地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 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级各部门应本着为人民负责的精神, 相互协调, 积极探索, 扎实工作, 稳步推进, 通过不懈努力, 把盐湖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以盐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为蓝本, 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的形势, 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篇9:安全农产品生产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一次出台新的一号文件,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明确要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坚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同时强调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我们这样一个13亿以上人口的大国,尤其是在过去的粮食紧缺时期,看重的主要是粮食生产和供应安全,确保所有的人都能有饭吃。因为如果发生大面积粮荒,危及的不只是农业,而是整个国民经济,受影响的也不只是农民,而是整个国家的公民。现阶段我国每年净增800~1200万人口,需要新增粮食50亿公斤左右。今后要以日益减少的耕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对农产品生产和供应的压力也将会越来越大。近一段时期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结构性、恢复性、阶段性上涨,给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为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通货膨胀,去年相继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一再强调稳定农产品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市场,进而稳定人心、稳定社会。可见农产品问题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保障农产品生产供应安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如何落实这些政策措施。我想从中国实际出发,应重点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尽快健全和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我国虽然长期都强调支持农业,但对农业一直采取索取机制。即使有所支持但也力度不大,政策措施也不完善。所以农业得天不独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农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且实行以补贴农业为目标的新重农政策,这是党的政策的重大转变。现在中央决定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幅度”三个字。过去几年的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先后用过“三个强化”、“三个高于”、“三个增量”等概念,但是新的文件强调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用的概念是“三个增量明显高于”。也就是说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将大大高于往年,甚至是成倍增长。此外,我们看到中央还将加快推进农业投入立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构建更加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特别是强调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改进投入方式和途径,把相关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形成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毫无疑问,以上这些都将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农产品生产供应安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保障农产品生产供应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我认为重点应做到“四个狠抓”,即狠抓农田水利建设,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要重视路、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当然,我们不仅要明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抓什么,而且要明确应该怎么抓,切实抓出成效。

第三、建立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体系。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要在立足国内方针的前提下,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着手开发一批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的粮食后备产区,确保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要支持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优势农产品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要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适应生产方式、产销格局和资源环境的变化,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内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特别是要加紧建立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完善农产品吞吐调节机制,建立重要农产品供求和价格监测预警体系,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农产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

第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满足农产品生产供应的客观需要。针对目前农村科技推广越来越难的状况,国家要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创新能力;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针对农民生产和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的状况,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近些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不仅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且成为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话题。如果我们忽视这个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影响农民和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针对上述情况,去年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专门讨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是非同小可。

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既包括生产、供应安全,也包括质量安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又是有区别的,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生产、供应安全,是要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所需要的足够农产品,是农产品数量供给和保障上的安全。讲的主要是供需平衡。评价指标主要是产量水平、库存水平等。农产品的源头来自农业,因此关注农产品生产、供应安全主要是关注农业问题、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问题。质量安全要保证农产品生产、加工、食用时不会损害消费者健康,是农产品品质要求上的安全。它要求农产品无毒无害,健康营养。评价指标主要是理化指标、生物指标、营养指标等。质量安全不仅对农业生产提出生态化、标准化等一系列要求,而且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市场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无法回避。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农产品生产,供应安全,也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要重视粮食安全,也要重视食品安全、食品科学、食品健康。

有必要加以说明的是,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概念。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期,食品安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所关注的主要是因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如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在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既包括有效供应问题,还包括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所引发的问题,如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非法生产经营等。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则包括上述全部内容。

如果从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也是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一是内涵不同。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它杂粮。而食品要比粮食更为广泛,包括谷物类、糖油类、瓜菜类、水果类、畜禽类、水产类等。二是产业范围不同。粮食生产主要是种植业。而食品生产主要是加工业,并面向整个国土资源,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为基础,由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强调建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既包括农产品生产安全,也包括加工经营安全,既包括粮食安全,也包括食品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上一篇:关于学校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情况下一篇:论坛材料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