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飞天梦

2024-05-02

神九飞天梦(通用9篇)

篇1:神九飞天梦

神九飞天梦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神九发射成功了,这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光荣、自豪。

到了下午,我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神九飞船发射,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中我最敬佩的是刘洋,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打破了中国从未有女航员进入太空的纪录。而她也有勇气却有勇气去挑战这个艰巨的任务。

四小时倒计时„„三小时倒计时„„二小时倒计时„„当到了十秒倒计时的时候,我的心里砰砰地跳,像是有一只小兔在撞我。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发射!”18时37分24秒,这一刻,载着13亿人的期盼,随着指挥官的命令,火箭底端瞬间燃烧起来,“起飞!”一声令下,火箭直直的往上蹿。

过了不久,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当整流罩分离时,指挥厅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三位伟大的航天员在太空中向人们招手,指挥大厅中展开了一面大大的鲜艳的五星红旗。神九飞船已经到了预定的轨道。在这历史性的一刻,中国又多出了一位巾帼英雄;在这一刻,13亿中国人的梦想成为现实;在这一刻,我们告诉了世界,我们中国是最棒的!

18时57分,常万全宣布神舟九号发射圆满成功!

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65次发射,长征2-F的第10次发射,也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

截至到现在,神州九号载人航天飞船已经绕地球飞行约200圈。

总之神九顺利升天,让中国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在尖端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也让众多炎黄子孙骄傲!

六年级:樊璐璐

篇2:神九飞天梦

6月16日这天,我无意间打开电视,突然发现电视里有一个节目主持人说道,神九发射到计时4小时。我先是愣了几秒,随后往沙发一蹦,躺在沙发上,耶耶耶的叫起来。要知道,我一听到跟火箭有关的东西,就满眼放光,超级兴奋。

转眼间,发射的时间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次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第一位是刘旺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丝毫不害怕,满心兴奋;第二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航天员,景海鹏,相信大家都认识这个航天员吧,对,他曾经执行过神州7号飞天任务,并且圆满完成,这次,是他第二次重返太空,也是中国第一位重返太空的航天员;第三位也是一名很了不起的航天员,她,就是刘洋,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航天员。

3小时准备!

2小时准备!

1小时准备!

到了10秒倒计时的.时候,我也跟着紧张起来。10,9,8,7,6,5,4,3,2,1发射!随着指挥官的命令,火箭的底端瞬间燃烧起来,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球,四周的火似乎要疯狂蔓延。“起飞!”一声令下,火箭随即腾空而起,直直地往上蹿。

再来看看航天员脸上的表情,似乎丝毫没有紧张,似乎他们非常相信中国航天技术的发达。

真是不经意间,火箭已经分离了“助推器”“逃逸塔”“一二级火箭”“整流罩”・・・・・・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指挥官宣告神九发射成功。发射大厅里顿时一片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篇3:神九飞天梦

近日,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 上市。证 券简称“飞 天诚信”, 股票代码 为300386。本次共 公开发行股票2,376万股 , 发行价格33.13元/股, 开盘价格39.76元/股。中国智能身份认证领域股—飞天诚信股隆重诞生。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从事智能身份认证的高科技企业,飞天诚信从创立初期就确立了以创新为驱动力, 以推动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在飞天诚信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科研投入, 不断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已经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创新发展道路。伴随着深交所传来的嘹亮钟声, 所有飞天人的心与之激情舞动, 多么具有意义的一刻, 多么值得呐喊的瞬间, 那些曾经的努力、奋斗在这一刻得到了诠释和释放。此刻不是终点, 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是飞天诚信二次创业的开始。

相信飞天诚信一定会以上市为契机, 利用好资本市场平台, 优化发展战略, 完善公司治理, 强化内部控制, 以一流的数字安全产品和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于中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为中国民族品牌的振兴和互联网经济的繁荣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篇4:“神九”飞天 再圆中国航天梦

材料一: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九号因交会对接任务所需选择在盛夏发射,具有四大新亮点,即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女航天员首次参加飞行,首次实现13天载人太空飞行。

材料二: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两个航天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紧紧相拥,首次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约3个小时后,景海鹏、刘旺、刘洋像鸟儿一样,依次“飞”进了“天宫”……圆梦“天宫”,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向在轨航天器运送人员和物资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叩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之后,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6月24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精准操控下,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知识链接】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科技地位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義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增强综合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依靠科技。科技的本质是创新,没有科技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一定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同时着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近年来,我国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4.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既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又使其焕发出时代光彩。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太空行走,再到载人交会对接,正是航天工作者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一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6.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培养创新的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争做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担任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是 ,这是我国第 次载人航天飞行。 ( )

A.翟志刚、刘伯明、杨利伟 二

B.景海鹏、刘旺、刘洋 四

C.刘伯明、费俊龙、聂海胜 四

D.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三

2.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

①标志着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有利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才起步的。为追赶其他国家,一大批载人航天科技工作者以苦为乐,常年超负荷工作,最终获得了成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伟大事业的成功有赖于坚持不懈,艰苦奋斗 ②只要艰苦奋斗,就能取得成功 ③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由之路 ④艰苦奋斗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4.此次担任“神九”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刘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景师兄说过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只要祖国需要我去飞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成功的希望,我也义无反顾。而且,我相信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相信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相信我们自己。再说,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风险来的时候面对它、战胜它就是了。”刘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

①自尊自信 ②自强不息 ③自负自傲 ④自卑自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在举国欢呼“神九”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日子里,李莉搜集到以下信息:此次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女航天员首次参加飞行,首次实现13天载人太空飞行;“问天”之路是万众一心铺就的——直接参与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工程的单位多达3000多个;数十万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凝结在了神舟飞船、天宫一号一个个元器件上……这些信息表明 ( )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④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

①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②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结果 ③表明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④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强调: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突破。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材料二: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两个航天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首次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精准操控下,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1)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有何重要意义?

(2)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的原因有哪些?

(3)航天人身上集中体现了怎样的载人航天精神?

(4)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这些航天工作者学习?

(5)我国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8.某校九(3)班同学在看了上文“热点材料”后,准备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主题,开展一次科技创新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科技创新宣传活动设计两幅宣传标语。

(2)请你以“创新未来”为网名,就“神九”的成功发射在网上留言。

(3)假如让你参加主题演讲活动,你的演讲会涉及哪些知识?

(4)请你简要写出自己参加本次科技创新宣传活动的体会。

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4.A 5.A 6.C

二、7.(1)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2)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天宫一號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我国航天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等。(3)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4)像他们一样,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实际行动。(5)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等。

篇5:神九飞天观后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神舟九号即将一飞冲天,肩负着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的重大任务,代表着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太空梦。中国神舟航天计划的第九艘飞船“神舟九号”,于6月16日晚上发射成功后,在次天的下午2时许完成了此次飞行的一个主要任务,与绕地飞行了将近九个月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了对接,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二男一女三位航天员随后也顺利离开“神九”,进入“天宫”。于此神九的首次任务可以说是圆满完成“神九”升天的最大意义是把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送入太空。因为若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看,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员的登空,其意义实不亚于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从科技角度来观察,也是如此,因为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不同,在太空生活期间的生理变化和感受也不一样,亦即缺少了女性航天员参与的航天计划是不完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杨利伟当年只是完成了中国航天载人飞行的一半事业,另一半是由刘洋来完成。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无论是从嫦娥、神舟系列的的发射,还是北斗卫星的组网等等,都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所以神九的发射,我觉得是充满了自信的,这样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自己想做,并且认真地去做了,就绝对会成功的。这就在另一个方面对我们折射

出这样的一个事实在现实社会中你努力了认真去做了付出了就会得到回报的,虽然这个回报可能和你自己预期的实际目标会有很大的出入,也或许即使你自己做出了努力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神九”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它承载了中国着手发射空间站的关键任务。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其实就是一个空间站雏形,其主要使命在于检测“神九”和定于今年稍后发射的“神十”系列飞船能否与其对接,以及航天员是否能短暂管理空间站。现在,“神九”已经完成了自动对接任务,只要预计在6月24日由航天员完成的手动对接任务也成功,就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不同航天器之间对接的关键技术,并将朝向建设中国自身的空间站跨出一大步。

人们会以美国的成功例子说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只要能够成功转为民用,它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换言之,只要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是为了科技的发展,谋求人类的幸福,而不是为了称霸太空,其巨额投资应能获得更巨额的回报。

篇6:神九飞天梦

刘旺的回忆,是从山西平遥老家那条乡间小路开始的。

每个星期,在那条通往城里中学的土路上,他骑着全家倾其所有买来的自行车快乐地奔波。

风吹动少年的衣襟。他觉得自己像在飞一样,7公里的路一眨眼就到了。那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真的飞起来目的地是300公里外的太空。

1988年,19岁的刘旺从平遥一中考入飞行学院,毕业后进入空军某师飞行大队。10年后,拥有驾驶战机安全飞行1000小时记录的刘旺通过严格的选拔,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

“他是我们的小老弟,头脑特别聪明,学习成绩很突出。”杨利伟说。

在近乎残酷的乘组选拔中,虽然历次考核成绩都十分靠前,刘旺却屡屡因毫厘之差与飞行机会擦肩而过。2012年3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交会对接的重任。

这一天,刘旺等待了14年。景海鹏说,刘旺就像山西老陈醋,越酿越香。还有人说,他14年磨一剑,最终利刃出鞘。刘旺自己则把这14年比作登山:即使攀登充满艰辛,即使没有到达顶点,登山者却很享受这个过程。

从而立到不惑,即使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中最年轻的成员,刘旺黝黑的脸上也留下了岁月痕迹。

失落过吗?想过放弃吗?面对这些问题,刘旺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定。“我告诉自己,只要没接到停航命令,都有机会。”刘旺说,“等待了14年的不止我一个人。争取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努力,时刻准备着。”

“执着”“坚持”,是人们谈到刘旺时最常用的词语。“他对载人航天的追求和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每次选拔一结束,立即投入新任务的训练中,永远不言放弃。”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这样评价。

如果说心无旁骛的训练是刘旺等待飞天的方式,战友们太空飞行的历程就是伴随他一路等待的美好记忆。

神舟五号返回,杨利伟一报告“有开伞感觉”,站在指控大厅内的刘旺眼泪猛地涌出:人安全回来了,飞天梦实现了!

回忆起这一幕,不多言语的刘旺眼里隐有泪光。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告诉记者,过去每一次载人飞行成功完成后,刘旺总会给她发个短信,向这些托举航天员飞天的科研人员、教员们送去感谢与祝贺。

黄伟芬相信,这次也会收到刘旺的短信。“这次他是代表他自己。我为他高兴。”

得知入选消息后,刘旺并不激动。“有片刻的放松,之后便感到责任重大。”刘旺说,第一次手控操纵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对载人航天事业来说意义重大,对他个人来说责任重大。

太空中实施交会对接,需要控制好飞船的方向、姿态、位置、速度,考验航天员及时发现、及时反应、准确控制的反应能力与天赋。空间环境在地面无法完全模拟,但地面练习无疑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

“每个模拟器状态不一样,有的延迟误差小一点,有的延迟误差大一点。我看他手控交会对接这么多次,不管模拟器是什么状态,都做得特别好。”刘洋说。

在进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之后,刘旺的成功率保持在百分之百。即使在没有参数辅助的情况下,他的操作精度不仅超出工程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胜过了自动交会对接的精度。这一身百步穿杨而正中“靶心”的本领,曾让在训练现场突然设置“考题”的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赞叹不已。

谈及“秘诀”,刘旺说,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练习次数,但也时时停下来静静思考。“我给参与设计的工程师们打过无数次电话,请教他们设计的思路、原理、规律。原理掌握越透彻,分析问题越细致,操作才能更精准。”

刘旺的钻劲儿,让他拥有了庖丁解牛般的自如,也增添了乘组的力量。

“他在操作上的稳定程度,让我们对这次任务很有信心。”刘洋说。

飞天在即,刘旺唯一的难题是:怎样把上天的消息告诉身体不太好的老母亲。

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太了解母亲了。农村条件差,母亲含辛茹苦把几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14年前航天员选拔时,她就舍不得让儿子去从事这一充满风险的事业。

看到关于神舟九号的新闻,母亲曾打电话给刘旺,你入选了吗?刘旺问,您希望您儿子入选吗?她说,不希望。

篇7:《飞天梦圆》教案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⑵读懂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⑶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的航天工程,举办手抄报。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炎黄子孙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

⑵抓住令人感动的细节交流,体会炎黄子孙执着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⑶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引用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丰富文本内容,深化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体会炎黄子孙为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与探索科学的热情。

⑵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难点:了解炎黄子孙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你所取得的成就,从中体会他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许多美丽的传说,鲧禹治水、夸父逐日、女娲造人,还有“嫦娥奔月”,这个传说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飞上天空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懈地努力,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xx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吧。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篇8:神九飞天梦

关键词:《“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设计,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二、学习重难点

1.了解杨利伟作为我国首位航天员所具备的优秀素质。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3.民族自豪感的激发和内化。

三、教学设想

1.本文作为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2.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

首先,请大家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录像片段。2.师: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看完这个短片后的感受。生1:激动。生2:自豪。生3:感动。生4:血脉贲张。师:这个词用得好。生5:我就感到浑身都是劲儿,很想做点什么似的。(笑)师:虽然不是用词语概括,但大家确实都感同身受。师:是的,老师看过这个短片后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中国人千百年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那么,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之前的那一刻,是怎样一幅场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释题

师:请大家读一下本文的题目。思考一下:文题中的“航天员”三字如果删去似乎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那么这三个字是否显得多余了?生思考、讨论。生1:我认为不多余。文题中突出“航天员”三个字,正是为了突出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飞船是人造出来的,它只是搭载人类飞向太空的工具,在航天飞行的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人类。生2:我也认为不多余。文题中强调“航天员”,正是为了突出本文的主人公杨利伟。生3:我从资料中得知,“神舟”飞船的航天飞行前四次都只是发射航天飞船,是从“神舟”五号飞船才首次搭载航天员的,所以在这里必须对“航天员”加以强调,以显示这一次航天飞行与前四次的不同。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非常好。

(三)走近杨利伟

师:现在我们都很清楚,我国的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他也是本文的主人公。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初步了解他。(播放短片)

(四)感知课文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杨利伟能成为我国第一位航天员呢?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杨利伟所具备的优秀品质?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生1:文中第18段写道:“……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体现了杨利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优秀航天员的必备条件之一。师:说得非常正确。生2:文中第7段写道:“……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着向大家走来……”虽然即将承担我国首次太空飞行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但杨利伟却依然那么从容、镇定。表现了杨利伟作为我国首位航天员,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师:说得好。老师还可以给大家补充一个小资料:在杨利伟进行首飞之前最后一次的例行体检中,他的脉搏仍然保持在每分钟80次左右,与平时无异。从中也可以看出杨利伟的心理素质有多么稳定。生3:从第9段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还必须经受艰苦的训练,掌握过硬的本领。师:对。从大家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杨利伟被选为我国首位航天员不是偶然的,他具备非常优秀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在他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能体现出来。

(五)深入挖掘

师:杨利伟成功了。他成为我们国家的光荣,民族的骄傲。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他成功后的光鲜,更应看到航天员们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的付出和巨大的牺牲。(播放航天员日常训练的短片)师:初一时我们曾一起学过冰心先生的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生(齐):《成功的花》。师:对。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好吗?生齐背《成功的花》。师:是的,要成功就要有奋斗,甚至有牺牲。我们不能只记住英雄的成功,更应该铭记他们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六)拓展延伸

篇9:“神九”飞天背后的故事

确保火箭软件研制万无一失

作为控制系统总体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2所承担了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控制系统和利用系统共34个软件配置项目的研制工作,其中包括了两大系统中所有关键等级为A、B级的软件。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相对于成功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共有7个软件发生了变化。如何在短期内确保软件研制的万无一失,是这支团队面临的严峻考验。

控制与利用系统软件研制队伍把这次软件研制任务按照首飞的标准来要求,软件修改从影响分析开始,一项不漏地完成了安全性可靠性设计、代码走查、举一反三、软件开发方测试、第三方测试,再到试验验证、复核复算,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

从控制系统副总师、指挥、软件总师到软件室领导、型号软件主任设计师、软件测试主任设计师,再到每个设计、测试人员,每个人都一丝不苟,确保了软件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此超常规的工作,为高质量、高安全、高可靠软件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2011年12月24日晚上9点,软件测试间。“早上刚来的惯组数据,今晚必须生成模飞诸元,要多测几次模飞弹道,这毕竟是更改后的第一次验证。”软件设计人员崔宇一边为验证飞行控制软件修改着测试平台环境,一边说着。此刻,坐在旁边的软件测试人员岳海和杨扬还在为测试设计得是否齐全、能否验证到更改软件的所有功能而绞尽脑汁……

这是这几名软件研制人员为飞行控制软件研制连续超14个小时工作的第8个夜晚。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安静,突然传来的手机铃声惊动了正在埋头工作的几个人,是主任设计师刘俊阳打来的。晚上8点多,他接到儿子生病发烧的消息匆匆赶回了家,带儿子输完液就急切地打来电话询问进展:“双门限设计验证了吗?后效时间更改设置对飞行有影响吗?”原坤回答说:“不用担心,你不用过来了,你爱人又不在家,得注意观察,不能离了人。”知道刘俊阳是个急脾气,为了让他能安心地在家照顾小孩,崔宇不忘补充一句:“放心吧,明天你来看结果,保证不会耽误研制进度。”

作为工作成果,测试软件进行了一些可靠性完善设计,更改后的验证试验尤为重要。试验作为软件与硬件匹配的一道重要验证环节,是暴露软件问题、提高设计质量的最后时机,因此,软件研制团队制定了“不漏掉一个环节,不放过一个细节”的试验要求,将团队作战能力展现在每个问题定位、每次集智攻关中。

2012年1月6日下午,系统综合试验室。测试发控软件的主管设计邹茜薇在布置当天的工作:“我的现场故障恢复的软件功能已经改好了,今天我们大家不仅要完成常规测试项目,还要进行故障模拟,考核软件在故障模式下的适应性,又辛苦大家了。”

所有人员应声而动,认真按照检查表来确认试验状态,熟练地配置好测试环境。1小时后,所有常规项目顺利做完了。轮到模拟故障状态的环节,此时,大家都在静下心来小心翼翼工作,毕竟是“新”状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邹茜薇始终在认真地记录着操作现象和测试数据,等到所有项目做完了,她才松了一口气,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邹姐,你今天孩子不接了,其实刚才我们帮你盯着就行。”这时突然有人提醒邹茜薇。再看邹茜薇一边忙着收东西,一边笑着说:“眼见为实,细节决定成败嘛。”

是呀,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每名设计和测试人员都关注了细节,才有可能创造出精品级的产品。

“深入分析,究其缘由”是火箭控制和利用系统软件团队对研制过程中每个细节的要求。在整个软件研制过程中,为避免发生重复性问题和低层次问题,软件研制队伍完成了质量问题举一反三14项,型号内复核复算4项,以及所里组织的专家队伍进行的独立专项复核复算两项。

2012年3月4日上午,软件518会议室。刘俊阳、崔宇、邹茜薇、原坤一大早就在会议桌前扭着脖子看着投影仪投射的墙面,他们正全神贯注地复核着飞行控制软件容错能力分析与验证情况。

“CPU运行不同步,软件如何处理……”

“惯组故障,软件如何处理……”

不时有人走到投影屏幕面前,指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这些太多的“如何”都是在关注飞行控制软件在飞行中遇到某种失效模式时能否从容应对。组长安占新逐一详细记录着,软件设计人员崔宇在一旁快速查阅着源程序、设计说明和软件任务书,不时地回忆软件设计时的思路,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这个问题在《协调会议纪要》上应该有记录,我记得2月份的时候在一次项目协调会上提出过,当时任务书提出方也给出了解释。我查一下……”承担了6个重要软件的设计工作,崔宇的头脑还是很清醒。

为了不耽误试验进度,同时也为了不受到其他任务的打扰,复核复算工作大部分都选在了休息日进行。在连续超负荷工作的日子里,能休一个周末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但考虑到此次复核复算任务的关键性和急迫性,大家没有丝毫怨言,悉数来到会议室。主任设计师刘俊阳在会议开始前半开玩笑地说:“带儿子去博物馆看展览又泡汤了,老婆说晚上不给儿子带个车模就别回家了。”引发大家一阵感慨。

“神舟”的经脉是如何打造的

随着改进型长二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2012年6月24日,在3名航天员的手控状态下完成与“天宫一号”的完美对接,再次进入“天宫一号”进行各项科学试验。

如果说“神九”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肌体”连接的话,那么作为导通“神九”和“天宫一号”之间电路的Y88电连接器,毫无疑问承担着导通“肌体”“经脉”的角色,而这个电连接器,就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693厂自主研制生产的。

据该厂负责电连接器研发的负责人介绍,因应用场合十分特殊,在误差范围的控制上,必须实现在太空环境中插合和分离两个相反功能的准确性,只有做到“万无一失”的接触可靠、插拔自如,才能确保动力信号、控制信号和通信信号准确传输到位,使“神九”与“天宫一号”两个航天器合二为一,进入“天宫一号”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面。所以,实现对接的电连接器,误差控制在一毫米以内。

新品研发,“如鱼儿吞水,冷暖自知”。从接受“神九”与“天宫一号”任务之初,该厂就明确要求:各生产单位和部门,但凡是新品任务,各环节各部门一律要开通“绿色通道”。从产品的设计到定型,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摘抄的有效资料用完了5个记录本。

Y88电连接器主管设计师李成宾,这个29岁有着几分英气的小伙子,更是把设计的岗位驻扎在一线的机床旁和试验室,即使周六、周日也常常推了饭碗就来到工厂。有天晚上,妻子发来的一条短信令李成宾心酸不已:“爸不在,少堵墙,女儿光掉床。”

团队的凝聚力发挥出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力。整个研发期间,研发处开会的次数最多,加班的时间最多,他们中间的很多同志,一连两个月一次也没回过在郑州的家。

据该厂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该厂承担着航天专用电连接器研制生产任务。从“神一”到“神九”,所用60.4%的电连接器都出自该厂 。以往的发射经验证明,他们的产品做到了万无一失,打破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三三故障率”的“魔咒”。对于“神九”来说,遍布它周身的电缆以及电连接器,就好比它的“经脉”,每一根电缆、每一个插头、每一个焊点都关系到航天器发射的成败。该厂除了像以往一样提供电连接器外,还负责部分电缆网的制作,可以说构建了“神九”的“经脉”。

小产品控制“大环境”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使中国航天向着载人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北京11所研制的泵阀系列产品在神舟飞船热控和环控生保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载人飞船提供了良好的温度环境,为中国航天员营造了一个温暖如春的天上居住环境。

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最关键的就是航天员的安危和整个飞行过程的成败,这要靠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

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热控分系统的作用是使飞船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环控生保系统是为航天员创造合适的舱内生存环境条件,保障在空间飞行的特殊环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

据介绍,热控分系统主要采用流体换热技术进行温度控制,通过流体流动将船上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部辐射器,再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需要泵和阀类产品驱动和控制流体介质。

在热控分系统中,该所承担了8种核心产品的研制任务,包括外回路循环泵、温控阀、自控阀、自锁阀、加排阀、补偿器、快速断接器和过滤器等共计20台产品,并为环控生保系统提供内回路循环泵和储能器两种产品。

飞船上的能源非常宝贵,产品不但要满足性能要求,还要重量轻、外形小巧。北京11所的产品尺寸都比较小,最大的补偿器体积不超过9.5升,最小的自控阀体积只有0.5升。

别看“身材小”,身上却凝练着大智慧。除了具备结构新颖简洁、可靠性高等优点外,它们还能够承受发射和在轨的复杂工作条件,为航天员营造一个温暖如春的居住环境。

外回路循环泵是热控分系统的“心脏”,只有通过它才能驱动热控流体介质在管路内循环流动,源源不断地带走热量,从而保证飞船舱内和设备的工作温度。在热控系统的产品中,外回路循环泵技术难度大、要求精度高,是研发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

该型号泵不同于航天常用的火箭涡轮泵,具有小流量(100多克/秒)、长寿命(连续运行1 000小时)、高真空的特点。小流量、低扬程决定了泵的效率不高,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效率,长寿命的关键在于提高轴承的性能,高真空要求泵的泄漏量小,因此需要考虑动密封装置,这些都是技术人员面临的高难度问题。

在没有任何资料和样机的情况下,北京11所科研人员运用丰富的航天发动机涡轮泵和民用磁力传动泵的研制经验,对循环泵的叶轮和扩压器作了四种设计方案。经过对比分析,将泵的型式由分流式改为全流式,同时改变了内部结构尺寸,经水试后总功耗降低了20%以上,完全满足产品的能耗要求。

为了满足氦检漏的性能指标,研制人员考虑在泵的动密封环节上加以改进。由于泵的结构尺寸非常小,安排动密封有困难,研制人员尝试采用屏蔽式电机结构,将泵与电机连为一体直接安装在驱动器上,这样不但可以减小体积,而且还能避免外泄露问题。为此,研制人员进行了将近4年的探索与技术攻关。

循环泵的机电一体化屏蔽结构、高转速以及陶瓷球轴承,不仅满足热控方面的需要,而且还能够满足空间应用要求,使飞船能够承受发射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和过载情况。在“神舟七号”舱外服循环泵的研制中正是由于该技术的应用,才使得航天员出舱行走时能够适应轨道上的真空、失重和高低温环境。

当“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顺利完成对接任务,你可能不会关注到,它们身上配备的高精度泵阀产品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研制人员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与创新。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工作寿命要求是神舟九号飞船的10多倍,如何突破长寿命、高性能的指标是摆在研制队伍面前的最大难题。循环泵和补偿器是热控分系统的关键部件,直接决定了热控分系统性能指标的实现,研制人员决定从思路上和技术上进行突破性创新。

在现有循环泵结构上设计了多种改进方案,通过理论计算、仿真模拟等方法,从材料、工艺、强度等方面提高了轴承的耐磨承压能力,同时优化了离心轮的结构设计,减小了轴承负载。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研制人员按照改进方案专门加工投产了一台泵,进行轴向力的试验研究,测试各种因素对轴向力的影响,从而指导设计工作,有力促进了技术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

研制人员还重新设计了补偿器,对波纹管的模片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更加先进的焊接工艺,提高了焊缝熔深和强度,运用精准的数控加工技术确保生产装配精度,从结构尺寸、关键工艺和补偿能力上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性能。对阀类产品从寿命和可靠性上采取了改进措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瓶颈,科研人员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解决了各种不同的问题。

按照新的任务要求,环境试验要在真实介质条件下进行。真实介质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如何存储这些真实介质,并输送给循环泵呢?研制人员冥思苦想,借鉴环境模拟试验舱的模式,专门设计了两台冷源控制机组,约6立方米左右,能够实现对介质0至28℃范围内的精确控温,模拟产品实际工作状态。

每次试验前筹备工作都相当繁琐,冷源设备运输、试验工艺系统准备,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研制人员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确保试验万无一失。

载人航天产品对可靠性要求高、风险大。北京11所的产品既有舱内又有舱外,既有船上又有地面上,要全面掌握这么多产品的技术状态和生产过程,研制队伍付出了超常的努力。

载人飞行器对产品可靠性要求极高,转动部件产品要连续工作10 000~20 000小时无故障,开关部件产品要10万次到几十万次动作无故障。神舟九号飞船产品寿命要求是6 600小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产品寿命要求为两年。

为此,研制人员对每项产品严格设计标准,从做模型开始多次校对、反复讨论,对产品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流水线及检测手段一丝不苟。每一件产品在地面都要经过强度、气密性以及冲击、振动、热环境等各种检测,直到满足所有性能指标为止。

在产品长寿命试验过程中,为了准确掌握每个细节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研制人员24小时昼夜值班,获取了大量地面试验数据,保证了产品在发射、飞行和对接过程中性能稳定、工作正常。

同时,为了应对太空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研制人员还为每一套产品都准备了备件,为任务的成功加上了“多保险”。

从“神舟一号”飞船热控和环控系统的初期规划到设计方案,再到最终实现设想,北京11所科研人员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品味了攻关的艰辛。令他们骄傲的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这些泵阀小产品发挥了大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10万次运行无故障

几十个刚做完振动试验的产品,被拆掉了外壳,“五脏六腑”显露无遗。在20倍显微镜下,推动器与簧片接触部位清晰可见,个个光亮如镜,没有一点磨损。整批观察记录完,技术员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为了满足神舟九号飞船的需要,继电器要运行10万次无故障。每一次运行,继电器内的推动器和簧片都要产生摩擦,推动器是继电器电磁驱动系统和触簧输出系统连接的桥梁,如果在摩擦中产生磨损,磨损下来的粉末很容易导致继电器通断失效。在航天发射中,只要有一次通断失效,就极有可能造成火箭不能起飞、飞船不能入轨、甚至箭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该型产品推动器的磨损问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165厂集中了工艺、技术、零件、装配、试验等多个部门的力量连续攻关。他们开展的大小攻关论证分析会议有50次以上,评审会议有10次以上,反复验证试验50批次以上。值吗?航天科技战线上的人,都知道肩负的责任重大,为求万无一失,再辛苦也值!

技术部门分别从产品的抗振一致性、簧片镀层、推动器加工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验证试验。为了保证试验的有效性,每套方案至少10只产品,每次均按加严的试验条件进行考核。试验后样品100%拆壳,然后在显微镜下逐一检查簧片的推动器部位的接触痕迹,哪怕只有一只产品的一个部位出现了磨损,整套方案就必须推倒重来。方案讨论——样品装配、试验——结果分析——下一步方案讨论……会议室、装配车间、试验室,到处是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不论是技术部门,还是一线操作员工,大家都围绕着一个目标:一定要解决该型电磁继电器的磨损问题!

经过多方查找资料,技术部门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相比常规用的材料,新材料的耐磨能力提升了百倍以上。经过组织样件加工、装配和试验,大幅提高了该型继电器的可靠性。

在攻关的过程中,生产一线员工的付出令人敬佩:零件实做工时8 000多小时,装配实做工时15 000多小时,试验实做工时5 000多小时,工时合计约3万小时。数字的背后,是操作员工加班加点赶进度的身影,除了磨损攻关,他们同时肩负其他型号继电器的供货生产任务。为了航天事业,他们一直在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汗水。

历经10个月的紧急攻关终于取得成功。在国内属首创使用该型新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磁继电器的磨损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确保了神舟九号飞船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经过近14天的太空旅行,终于顺利回家。所有关心神舟九号飞船的人们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而航天人却放下荣誉,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在努力着、奋斗着。

上一篇:学海导航2008届高三月考试卷广东模拟下一篇:生活老师经验交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