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散文”自测题

2024-05-17

“先秦两汉散文”自测题(共6篇)

篇1:“先秦两汉散文”自测题

“先秦两汉散文”自测题

一、填空题

1、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原始社会经历了__________阶段,以_________文化和__________文化为代表,又经历了____________阶段,以_______ 文化和_________文化为代表.2、以大禹_________为标志,我国进入____________,奴隶社会经历了___________朝,__________朝和_________时期.3、先秦时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期,其主要文化代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先秦散文萌芽阶段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时期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5、先秦散文发展阶段的散文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部史著.6、甲骨卜辞又称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7、铜器铭文又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铸造或镂刻在商周___________上的文字,其基本内容含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内涵.8、《周易》最初是一部____________的书,历经改造,实际上成为一部____________的书,其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部分.9、《尚书》是一部______体的__________汇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周书四个部分.10、《尚书》的历史跨度较长,其思想倾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上古思想演化的轨迹.11、《春秋》是__________的纪年史,其记事从____________元年到鲁哀公共____ _____年的历史.12、《春秋》以___________来表现___________的思想倾向性,在语言上以______ _____著称.13、《国语》是分国记史的史著,分为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部分,在记言方面采用了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手法.14、《邵公谏弭谤》邵公劝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15、《左传》是____________的简称,又名____________,从性质看,它是一部参考了《春秋》纪年和纲要体例的______________.16、《左传》在记事方面有较高成就,主要表现在记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17、《左传》在记言方面尤善记行人辞令,体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的特点.18、《晋公子重耳之亡》主要记载了晋文公重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的经历,从他对待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其不计前嫌,从谏如流的政治家气度.19、《晋楚城濮之战》通过楚军主帅____________的粗暴简单与晋军主帅_______ ____的小心谨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20、《战国策》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西汉学者__________整理定名,主要表现了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的言行.21、《战国策》的反传统思想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22、《战国策》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认为:“_________________义强于内,____________ _____民服于下.”

24、《冯谖客孟尝君》在表现冯谖这个人物时,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______的手法.25、《鲁仲连义不帝秦》中“帝秦”的是____________国使者_______________.26、孔子是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论语》是__________体的著作,主要记载______________的言行,共______篇.28、《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言志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 ,公西华言志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冉有言志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 ,曾晢与三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所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微子》三则主要记载孔子与___________的关系,表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 ______的人生态度.30、孟子名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人,___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被后世尊之为_____________.31、孟子思想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引申出政治上的_______________ 思想和______________思想.32、孟子散文以_____________著称,善于运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进行论辩.33、《齐桓晋文之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推导出”性善”的结论,最终说服_____________行仁政.34、庄子名________,是__________学派的主要代表,生活于____________中后期.35、庄子思想以追求_________________为宗旨,基于他对客观现实____________ ____的态度.36、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是通过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艺术形象系列表现出来的.37、《庄子》一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杂篇,共_________篇, 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是庄子自著.38、汉初著名的政论散文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9、汉赋的远源是_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近源是____ 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汉赋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1、枚乘的___________被认为是汉大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汉大赋在结构方式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3、司马相如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44、东汉咏物抒情小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全书共_____篇,分为五类,即本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与学鸠的对话,表明了庄子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47、《李将军列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一生的不幸命运了,表现了汉代社会对人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项羽本纪》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件大事来表现项羽的性格特征.二、名词解释

1、实践理性精神

2、周文化精神

3、甲骨卜辞

4、铜器铭文

5、《周易》

6、《易传》(十翼)

7、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

8、伪古文《尚书》

9、春秋笔法

10、微言大义

11、春秋三传

12、纵横家

13、仁礼思想

14、性善论

15、汉大赋

16、骚体赋

17、“劝百讽一”

18、本纪

19、世家 20、列传

三、选择题(单项)

1、在先秦文化背景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_____.A、商文化

B、周文化

C、楚文化

D、秦文化

2、先秦散文的萌芽阶段主要是指_______.A、春秋时期

B、商与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原始时期

3、萌芽阶段散文在写作上应用备忘性最强的是________.A、甲骨卜辞

B、铜器铭文

C、《易》卦、爻辞

D、《尚书》

4、铜器铭文在产生时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A、备忘

B、记事

C、记言见理

D、炫耀告诫

5、《尚书》中产生年代最晚的一篇作品是________.A、《盘庚》

B、《尧典》

C、《秦誓》

D、《无逸》

6、《春秋》是_______国的纪年史.A、鲁

B、周C、晋

D、齐

7、所谓“春秋笔法”是指________.A、选用的词中寓褒贬

B、言简意赅的写法 C、春秋时期的一种字体

D、一种文体

8、《国语》中所占篇幅最长的是_________.A、《楚语》

B、《越语》

C、《晋语》

D、《周语》

9、《邵公谏弭谤》中邵公劝谏的对象是________.A、周穆王

B、周成王

C、周厉王

D、周敬王

10、《左传》所记史实是_____.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夏商时期

11、《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重耳借助______的力量得以复国.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卫国

12、《秦晋殽之战》中秦国内部反对出兵的是________.A、蹇叔

B、孟明

C、西乞术

D、白乙丙

一、填空题答案

1、原始群、元谋、周口店;氏族公社;龙山

2、夏;商;西周

3、周文化、秦文化、楚文化

4、商代;西周;甲骨卜辞;铜器铭文;《易》卦、爻辞

5、《尚书》;《春秋》

6、龟甲文字;契文;贞辞;占辞;验辞

7、金文;钟鼎文;青铜器;炫耀;告诫

8、占筮;哲学;卦象;卦、爻辞;易传(或“十翼”)

9、记言;文书档案;虞书;夏书;商书

10、敬天;敬先王;重民保民

11、鲁国;鲁隐公;242

12、春秋笔法;尊王;凝炼

13、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以事引理;以事证理

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5、《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独立史著

16、条理性、故事性、倾向性

17、绵里藏针,柔中带刚;晓之以理,分析利害

18、流亡;复国;寺人披.;竖头须

19、子玉;重耳 20、《国事》;《短长》;刘向;纵横家(策士)

21、宣传个人进取;否定传统道德;重士重才;重视武力征服

22、纵横驰骋;铺排烘托

23、兵胜于外;威立于上

24、明抑暗扬;欲扬先抑

25、魏;辛垣衍

26、春秋;鲁;儒家;仁礼

27、语录;孔子与门人;19

28、尚武;重礼;理财;人生理想

29、隐士;积极进取 30、轲;战国;邹;“亚圣”

31、性善;仁政;民本

32、雄辩;引人入彀;迂回法

33、以羊易牛;齐宣王

34、周;道家;战国

35、主观精神绝对自由;悲观

36、浩大与恒久;神妙化工

37、内篇;外篇;33;内篇

38、贾谊;晁错;《过秦论》;《论贵粟疏》

39、《诗经》;赋的手法;楚辞;铺陈的手法与华丽的词藻 40、骚体赋;汉大赋;咏物抒情小赋

41、《七发》;“发轫之作”

42、设为主客问答;铺彩摛文

43、《子虚赋》;《上林赋》

44、篇幅短小;抒情色彩浓;张衡;《归田赋》

45、纪传体通史;130;表;书;世家;列传

46、鲲鹏;与世俗常志不相容

47、李广;不公正

48、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篇2:“先秦两汉散文”自测题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庄子》。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子)。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10、《汉书》先后经历 四 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 纵模 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 墨子 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 性恶 论。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 《道德经》,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26、《周易》中阳爻用“— ” 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 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二、词语解释

1、《春秋》三传

答: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2、性善论

答:孟子在理论上提出“性善”论的观点。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人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的本性,明确提出了“性善”的观点,这对于推动人最终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行人辞令

答:行人辞令,即外交辞令。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外交活动频繁。在外交活动中,他们一方面要顾到“礼”,在理由上站住脚,以体现其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真正的用意表达出来,让对方明确地感觉到,这就要求外交辞令必须文雅、含蓄、委婉、富有文采,同时又要语意清楚明白。

4、李斯

答:秦代文学极不发达,而李斯则是秦代唯一的文学家。李斯是一位大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谏逐客书》是秦统一以前的作品,颇有辞赋之风;他作的石刻碑文,“质而能壮”,启发了汉晋碑铭的创作;另外,《史记·李斯列传》中所附的几篇文章,也能体现李斯卓越的文学才能。

5、《史记》五体 答:司马迁在《史记》中创造性的设立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为后代史家所继承。本纪是以朝代的先后为序记载从黄帝至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表是以表格的形式,以年或月为经、以事件为纬的方法记载历史大事。书是分类的专门史,分类说明典章制度、天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世家是记载一些世代相承的诸侯王的历史,取其“开国承家,世代相续”之意。列传是除本纪、世家外的历代的形形色色的各阶层各方面的人物传记。这五种体例,相互配合、说明、印证、联系、比较,构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6、九流十家

答: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先秦学术流派分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以及小说家,因前九家形成流派,故称九流,小说家不能入流,与前九家合称九流十家。

7、兼爱非攻

答: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兼爱就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人不分阶级,不分亲疏,大家互爱互利。“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墨子的“非攻”反对的是攻伐无罪之国,反对的是侵略战争。对于反侵略的防御战,他不但不反对,相反还大力支持,他甚至发明了多种守城器械,用以帮助被侵略的国家进行防御战。

8、合纵连横

答:战国时期,纵横策士出于各自的目的,鼓动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与某几个国家结盟,以对付别的国家。合纵,指的是联合赵魏韩燕齐楚六国,以对付秦;连横,指的是联合秦赵魏韩燕齐六国以对付楚。

9、汉赋

答:汉赋是在汉代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新的文学体裁。它是两汉文学的主流,其形式受传统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深刻,并经历了初兴、成熟与转变三个不同的阶段。汉赋的特点有铺叙夸张,劝百讽一,词藻华丽,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丰富等。

10、李陵之祸

答:公元前99年,武帝命李广利攻打匈奴,并命李陵为李广利“将辎重”。李陵不肯,主动请命攻打匈奴。李陵先打了几个胜仗,朝中大臣纷纷祝贺,后来几经恶战,李陵终因寡不敌众和孤立无援而失败,投降了匈奴,原本为李陵唱赞歌的众大臣纷纷落井下石。司马迁深感不平,说了一些袒护李陵的话,武帝大怒,把司马迁下狱治罪,处以宫刑,使他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很大的摧残。司马迁由此深刻地认识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黑暗,并认识到了统治者的残酷本质,这都有助于他对汉代社会作深刻的分析揭露。

11、甲骨卜辞

答:甲,指的是乌龟的底版;骨,指的是动物的四肢和肩胛骨。占卜时,巫觋将龟板的某部分刮薄或钻一个洞,再放在火上烤。这样龟板就会出现裂纹,这裂纹就是“兆”,巫觋从裂纹中看出天帝对占卜问题的答案,便将问题(有时连同答案)刻在龟板上,这就是甲骨卜辞。

12、《论语》 答:“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篡、编辑之意。语,即言语、言论。论语就是指编辑孔子及其弟子等的言论。《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的最重要的文献。

三、翻译

1、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唉!当我贫穷时候,父母不把我看作是儿子;一旦富贵了,亲戚们就都畏惧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又怎么可以轻视呢!

2、余睹李将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我看李将军外貌象边鄙之人一样,平平庸庸的,他又不能言善辩,但当他死的时候,天下之人不管知道他与否,却都哀怜他的不幸遭遇。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如果能够驾乘天地之间的正气,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在无所穷尽的境地,那么,他还有什么要依待的呢?

4、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苏武有之矣。孔子说:“有远大志向和仁德之心的人,他们是宁可以自己的死亡来成就仁德,也不愿为偷生苟活而损害仁德的”。他还说:“代表国君出使别国,要不辱没国君委派给自己的使命”。苏武是完全符合的。

5、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语出《周易·屯卦·六二》。

意谓一群骑士徘徊逡巡,不是来抢劫,而是来迎亲。

6、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

7、子曰‘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意谓你问‘怎么知道鱼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8、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意谓吃得饱穿得暖,安逸地居处而没有教育,就与禽兽差不多。

四、简答

1、《论语》中孔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位思想深沉、举止端庄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形象。《乡党》篇静态地写出孔子端庄而迂谨的特征。孔子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他的一切行事都限定在礼的范围内,只是他有时候太拘泥于小节,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论语》中的孔子既是一位“圣人”,同时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儒者,是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孔子思想中还有向往恬淡,投身大自然,追求心闲自在的一面。《阳货》篇中,既表现了孔子性格中有不被强力所动摇的棱角的一面,也有在不敢得罪阳货的情况下以几句短语搪塞的圆滑的一面。

2、《左传》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a、作者善于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选取典型材料,条理清楚,叙述既集中,又富有戏剧性。b、作者在记叙历史的同时,还特别注意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的性格。c、《左传》是以善于记叙战争闻名于世的。作者在记叙战争时,总是把战争和参战各方的政治、外交、民心向背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其胜负的原因,有时还连带说到战争带来的影响,这体现了作者先进的军事思想。d、《左传》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也是很突出的,尤其是善于记叙行人辞令。e、《左传》在详尽地记载历史的基础上,运用了许多文学上的技巧。

3、荀子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个代表人物。荀子生活的时代的现实已经证明儒学治国无多大成效,而法家学说却越来越显示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威力,所以荀子纳法入儒,改造了儒学。

在思想上,孟子承认有天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荀子则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主张“制天命”。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唯心的;荀子主张性恶论,虽然也是唯心的,但他强调人后天的学习与改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极力主张“法先王”,不遗余力地推行仁政和王道;荀子则主张既“法先王”,也“法后王”,主张礼治与法治并用,王道与霸道兼行。

总之,荀子既继承了孔孟的学说,又在新形势下对其进行了改造。荀子的思想是战国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具有进步性的。

4、《国语》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A、注意情节的推进,在记叙中加以渲染、铺排,运用了如同小说家的笔法。

B、有的篇章中人物性格刻画得颇为生动。作者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去突现人物,去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也颇有小说家的特色。

C、语言平实晓畅,有些小故事中人物对话幽默风趣,十分传神。

5、孟子有哪些论辩艺术?

孟子善于雄辩,富有气势。孟子所处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他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提出了改良主义的主张,这样就必然会与其他各家各派展开思想上的交锋。在论辩时,孟子善立机巧,引人入毂。即他善于将题外的公认的道理引申到所要论证的话题中,从而使对方口服心服。逻辑上的归谬法,孟子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孟子在论辩时已经形成了这种思维模式。另外,孟子在论辩时还善于因势利导,从而步步紧逼,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6、《韩非子》文章有哪些特点?

《韩非子》文章是先秦论说文发展的最高阶段: a、《韩非子》中多长篇论说文,其中有立论、驳论、解说等多种类型,表现出高度的分析综合能力。b、韩非善于运用大量的寓言和历史故事来说理,从而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力。c、《韩非子》文章风格峻峭犀利,锋芒毕露,极富于论辩色彩。韩非的法治思想本来就刻薄寡恩,真率直露,所以为文也就讲究实效,不加文饰。

7、先秦散文总体上的特点。

先秦散文就其总体而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功利性,无论哪一部著作都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而创作的,还没有出现后世那样单纯的抒情写景而供人怡悦心情的散文。(2)创造性,先秦的散文作家无处模仿和继承,因而各成体系,各具特色,各有秉性,成为后世各种体裁之源。(3)综合性,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均未独立,往往统一存在于一部著作中,即这些著作具有多学科的性质。(4)殊途同归,尤其是战国时期,尽管史家的各自观点并不一致,但都在记述史实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为当时和后世统治者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单是为了史实本身;哲学家思想各异,但都是为了治理乱世,为了追求一个虽然各自不同但都是太平盛世的理想。

8、《尚书》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尚书》在文学上的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已成篇。《尚书》之文已经有了起、承、行、合等,有层次,有段落,有中心,在段落之间,甚至还有了过渡。(2)文体的区别开始明显。《尚书》中的标题有“典”、“誓”、“诰”、“命”等,它们之间有文体上的区别,如“誓”是面对军队、鼓励将士英勇作战。“诰”多对臣民等。(3)作文技巧的提高。文中已经用上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尚书》多记言,记言中能传达说话者的语气、情感、神态等。(4)散中间韵,增加了文章的美感,文学性更加突出。

9、应用文有哪些总体特点?

作为应用文,古今有着相同的特点:(1)具有实用性,即使用性。虽然它和抒情散文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它的首要目的是要在实际的生活和公务中具有使用价值,而不是给人们以审美享受。(2)具有真实性。即不能想象、虚构,它所记录和说明的是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实。虽然也有夸大的地方,但作为问题,其要求仍是真实。(3)具有时效性。即除少数文体外,一篇应用文是随着事件的发生而产生的,时间一过,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只剩下文献价值。(4)具有规范性。每一种具体的应用文体都有其相应的规范要求,如格式、用语、份数等,而且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相对固定的。

10、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特色。

《史记》传记在语言方面的艺术成就极高,不仅准确地叙述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1)司马迁创造了一种接近口语的文言,朴实实用,既便于叙事,又使人易懂。他有意识地摒弃那种词采华美的语言形式,加强语句的长短变化,使其更为散文化,从而创造出自己的干净利落、朴实优美的语言风格。(2)司马迁善于用历史人物本身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展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语言就是他内心的外现,说话的神态、口吻,包括内容都带有说话者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些语言加以记录,就能表现人物的个性。(3)《史记》本身的叙事语言也是十分高妙的。不仅能准确地记述事件的发展经过,而且能极好地烘托环境气氛,使人物和事件活起来,如同小说一般。(4)司马迁大胆采用民间口语、俗语、谚语,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11、《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中的许多明智者及许多哲人都比较重视民心向背,从而主张在一定的限度内保障民的利益,目的是为了得到民的支持,以巩固其统治地位。(2)揭露了统治者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荒淫阴险、骨肉相残的丑恶和残暴行为。对于统治者的揭露,先秦史书多能做到,秉笔直书,不隐恶,是对当时史官的要求。(3)作者肯定和赞扬了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爱国者、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

12、《左传》的思想倾向。《左传》所包含的思想比较复杂,但其进步思想倾向十分明显。(1)作者作为一个忠于历史事实的史家,本着“不隐恶”的史德,真实地描述了历史事件,对统治集团及其成员的荒淫无耻、阴险凶残,贪鄙邪恶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上,作者强调“人道”。在“君”与“民”的关系上,作者十分强调“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民本思想。(3)《左传》的作者对政治上具有卓识远见的人、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有爱国言行的人、有高尚节操的人,是加以肯定和赞扬的。(4)《左传》作为先秦历史阶段的产物,也必然反映出思想上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如作者多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主张维护宗法制度,维护反映尊卑上下的“礼”等,以及迷信天道鬼神等。

13、《周易大传》提出了哪些文艺观点。

《周易大传》虽然是释经,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明,而是就经文而加以发挥,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包存极为美妙的哲学、文艺、美学等方面的论述,对后世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文艺观点包括:(1)非常重视“言”、“辞”的作用。《周易大传》多次提到言辞是一个君子修养的重要方面,作为君子,必须通过修饰自己的言辞来确立自己的诚信,将其看作成就自己事业的关键,若出言不慎,将导致祸乱的到来;言辞是交往的工具,也是思想的外观,团结和睦的言辞才是君子之言;君子之辞既要有内容,又要讲究言辞的技巧。(2)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周易大传》论述了“辞”和“情”之间的关系,“圣人之情见乎辞”,内心的“情”不同,所外观的“辞”也就不同。(3)提出了“书”“言”“意”等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是提出了文艺创作的重要论题。①“书”指书面文字;“言”指言语,口头所说之话;“意”指思想和内心的领悟,即“心意”。②指出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明了三者的关系。(4)关于“文”的论述。《周易大传》指出“爻有等,故曰物,物象杂,故曰文”;提出“天文”“人文”两个文化范畴。自然万物,刚柔交错,形成了天文景观;人文即为“礼”。刚柔交错的天象是自然的外观形式,是自然的“文采”;“礼”的等级是社会的外观形式,是社会的“文采”。《周易大传》的这些论述对后世的文论和和美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4、《春秋》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其艺术特点有:(1)记事上“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即以年、时、月、日、事为记史顺序,首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记史系统。(2)记史简略,叙事只是一个大纲,并不细写,如同现在文章的大标题。(3)《春秋》在语言上的特点比较突出。①特别重视用词的准确和含义的深刻,“微言大义”,即以准确的词语来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态度、立场等。②《春秋》虽不以记叙见长,但有些记叙句非常讲究技巧,表现了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力。

15、简述《史记》的影响。

《史记》作为一部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巨著,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1)司马迁在史德和人格方面为后代的史学家、有志之士树立了榜样。他继承了先秦时期史学家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他自身遭受不幸而不颓其志,忍辱含垢而发愤著述。这种人格精神鼓舞、激励着后来者,其史德也为后人崇敬。(2)自司马迁首创了《史记》的纪传体例后,在以后的正史范围内几成定例。其本纪、世家、表、书、列传五大部分相互映照、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博大而系统,具有很高的科学性。(3)司马迁首创的人物传记这一体裁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从《史记》开始就出现了传记文学这一门类,其刻画典型人物的种种方法和艺术技巧都为后代史家和文学家所借鉴和学习。

16、孟子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一些同时代人的言行和学说,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主张。孟子的政治主张实质上是为缓和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①孟子在理论上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这是“仁政”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先天就有四个“善端”,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②孟子极力宣扬“仁政”学说,推行“王道”。“王道”要求在位者行仁政,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王道”是孟子最终政治目的,是其治理国家的最高设想。③孟子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统治者的贪婪残暴。④孟子思想中也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如明确规定了劳心劳力的等级和秩序,为历代统治者的剥削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17、《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有哪些?

《战国策》记史的真实性虽然不如《左传》,但可以说在叙事文学上又创造了一个高峰。(1)书中刻画了许多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上至君王,下至士卒,形形色色,其中许多是说客谋士。作者通过重要场面、环境的选择,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2)《战国策》中策士的语言独具特色。①策士语言铺张、敷张扬厉,纵横驰骋,自有一股打动人的气势;②善于夸张。这不仅表现在修辞上,也表现在史实上;③有时叙事之语灵活精巧,有声有色。这常常体现在一些小故事的叙述中。(3)善于用故事寓言说理。这是策士游说的需要,也是表现他们口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文学角度而言,策士是寓意于寓言,化抽象为具象,使道理明了,便于对方接受。

18、《史记》传记的思想倾向。

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尊重历史事实,富有求实精神,许多地方都突破了封建正统观念,具有明显的民主性和进步性。(1)对于封建帝王敢于持批判态度,对汉王朝统治集团也敢于揭露和讽刺。司马迁继承了先秦的史德,秉笔直书,没有把历代帝王神化,对历代统治集团的成员也褒贬分明。(2)肯定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司马迁在《史记》中肯定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详细记载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经过,并给予很高的评价。(3)热情地歌颂了那些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有重大贡献、有爱国思想的上层人士,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即使对应否定的人物也是其所当是,非其所当非。(4)为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历史人物立传。对于出身社会中下层的帝王将相以及散见于各传记中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司马迁看到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是十分可贵的。

五、论述

1、《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1、①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文章总体上的浪漫主义并不排斥对客观事物作具体而细致的真实描绘,这种总体上的虚构和局部的求实造成了这部书中的艺术形象虽非事实,但又不失真实的特色。

②《庄子》中的文章大都通过寓言、神话和故事来说理,这就大大增强了它的文学性,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在庄子这里,寓是寄寓的意思,言即言论。寓言就是托于别人而说的话,就是将自己的观点寄寓在某个人物的话或某个故事之中。《庄子》寓言的特点:

a、在文章中的密度大,许多文章基本上就是由几个虚构的故事组成的。

b、将哲学、政治等观点渗透到寓言故事之中,文章的观点与寓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而且文章的观点往往不明确说出来,而要由寓言故事加以引申,要从寓言故事本身去分析。c、往往形象大于思想,也就是作品中的形象的客观意义往往超越了作家的主观意图,具有更广泛深刻的内涵。总之,《庄子》寓言极富于创造性和生命力,是其文学性的主要表现。

③《庄子》文章纵横捭阖,仪态万方,表现出一种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庄子行文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同时冲破了一切固定的模式,任性大胆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的。

2、《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还是一部划时代的文学巨著,在文学的许多方面,它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开创了人物传记这一形式,也就是开创了传记文学这一体裁。先秦没有这种传记史体例,司马迁在对前代史籍借鉴、继承的基础上,突出了人创作历史这一因素。《史记》的文学成就具体体现在:

第一,司马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材料进行了慎重的选择和恰当的安排。司马迁选择的是那些他认为最能反映历史进程的典型人物,在事件的选择上选择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典型材料。比如《留侯世家》中对张良诸多事件的选择即是。第二,《史记》具有极其强烈的悲剧色彩。书中的悲剧人物有120多个,这与司马迁本人的遭遇密切相关。第三,为了使事件能集中地突出人物,司马迁还首创了“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一个事件牵涉到几个人物,不可能在这些人物的传记里都把这些事件重复一遍,这件事对突出谁地性格最典型,司马迁就把它写到谁的传记里,而在其他人的传记里只用“在某某传中”一句加以说明。这样,既避免了材料的繁复,有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例如,司马迁对鸿门宴(分见于《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留侯世家》)的处理即是。第四,《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多样,安排合理,极具艺术性。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廉颇为主线安排人物,《魏其武安侯列传》对魏其、武安侯和灌夫矛盾的叙述即是。第五,《史记》人物传记在语言上的艺术成就也极高,不仅能准确地叙述历史发展进程,而且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司马迁主要使用了个性化的语言来写人,他还大胆地采用民间口语、俗语、谚语,以便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总之,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伟大文学巨著,《史记》的成就是极为突出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

3、《孟子》的文学成就。

《孟子》的议论增多,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体现了语录文体的新发展,是早期散文从“章”到“篇”的过渡环节。

(1)《孟子》刻画了孟子这一人物形象,大量的对话性的议论文字往往在记录双方言论的时候,同时写出了整个议论的过程,通过这种回忆录式的笔录,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孟子》刻画人物是靠内心世界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在以言叙事中以言写人。

(2)《孟子》文章善于雄辩,富有气势。①在论辩时,孟子善立机巧,引人入毂。即他善于将题外的公认的道理引申到所要论证的话题中,从而使对方口服心服。②逻辑上的归谬法,孟子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孟子在论辩时已经形成了这种思维模式。③孟子在论辩时还善于因势利导,从而步步紧逼,牵着对方的鼻子走。④《孟子》中文章的逻辑推理,感情因素,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极具气势。

(3)《孟子》长于运用比喻和语言来说明道理。孟子设喻时避开了偏僻深奥的东西,显得十分浅露灵活,与事理密合无间。从广义的角度看,寓言也是比喻,便于说明道理,《孟子》中的寓言也善于刻画人物。

4、《墨子》的文学成就。

《墨子》散文与先秦其他诸子散文相比,别具一格,有鲜明的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墨子》文章体有因革,其中既有对话语录体的文章,也有比较完整的论说文,标志着先秦诸子散文的重大发展。《墨子》中有些文章是由语录组成,但这些语录往往围绕着一个中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墨子》中也包含了对话体文章和完整的论说文,这些论说文有一个概括文章中心的真正题目,而且能围绕中心进行论证,讲究结构安排,篇幅完整。

(2)《墨子》文章逻辑推理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实开我国论辩散文的先河。墨子立论时最重证据,并把这一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三表”方法(“三法”)。即立论时必须有三个方面的根据:①前人的经验;②个人和百姓的亲身体验;③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其创作也实现了其理论,许多文章都证据充分,论证严密,能以理服人。

(3)《墨子》散文朴实无华,很少修饰,表现出尚实尚质的特点。墨子提出“非乐”主张,这种思想反映在文章写作上,就是重视实用,不讲文采。墨子为文都是有所为而发,针对性强,文章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墨子为防止“以文害用”,为文时有意避开文饰。这些形成其文章质实而缺乏文采的特征,这也是其对后世影响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5、答:《论语》不仅是一部记述孔子思想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学意义的书。(1)《论语》一书写出了孔子、孔子弟子和其他一些人物的形象。《论语》是以记言为主的,由于记述者多是孔子的弟子,一来对孔子的言行十分熟悉,二来记述孔子的话时往往满怀敬仰和虔诚的心情,对孔子的仪态举止、神情等也加以描绘,从而鲜明地写出了孔子及其弟子等的形象。(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形象性极强,又富于启发性、哲理性,都是生动精辟的格言警句。(3)《论语》的语言风格朴实含蓄,雍容和雅。广泛地运用了当时的口头语,同时又加以提炼,使之既平易又极有概括性,再加上大量运用了各种虚词表情达意,使《论语》成为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论语》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语言的成熟,它以第一部私家著述的新的形式、新的文风、导致了后来墨、名、道、法各家风格多样、生动活泼的散文的出现。

6、答:《史记》和《汉书》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既有同,又有异,这反映了前后汉思想意识上的发展,也反映了史传文学的风格上的变化。相同点:在思想倾向上:

(1)班固和司马迁一样,都在记史时秉笔直书,遵循自先秦以来的史德标准,记载历史详实而严谨。(2)对于汉代帝王,班固和司马迁所持的观点相同,但缺乏司马迁的那种胆略。

在艺术性上:

(1)班固在记史的同时也非常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2)班固在选材上也极为注意典型性。

(3)在刻画人物时,班固也一样注重通过细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不同之处:

(1)班固是以儒家的是非标准来记史,“惟圣人之意尽心”,同时他还继承了前代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说,许多方面的看法与司马迁不一致,其思想进步性不如《史记》。

篇3:先秦两汉文人生命意识初探

生命是什么?生命只有一次, 因为这只有一次的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格外珍视, 我们常常不断地去思考生存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这些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都反映出我们对于生命意识的积极探索。究竟什么是生命意识呢?生命意识就是指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索和情感体验。 (1) 对于生命意识的积极关注也是中外文学的永恒主题。翻开浩浩荡荡的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 就是中国代代文人不断高扬生命意识, 思索生命意义、探寻生命价值的历史。文人越是伟大, 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生命意识就越是强烈。 (2)

二先秦时代——最久远的生命歌唱

1. 孔子的生命意识

早在2000多年前,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人孔子就曾经站在河畔发出这样的感慨:“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他有感于逝去的时光犹如这滔滔河水奔流向前, 无论白天黑夜, 永远不会停息, 进而联想到人的生命在这苍茫宇宙中是何等的短暂, 不禁发出意味深长的慨叹, 这慨叹, 典型地表达出中国最古先人的生命意识具有丰厚的内涵:一方面, 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 不存在任何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支配人的命运, 人永远是自己的主宰者;另一方面, 人的生命既然短暂, 就更应该珍惜光阴去积极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而不是虚掷光阴, 浪费宝贵的生命。可以说孔子的时间生命观透露出儒家珍惜光阴、积极入世的情怀, 对后世影响很大。

2. 屈原的生命意识

战国时代的屈原曾在《离骚》中说道:“日月忽其不掩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在日月穿梭、春秋交替中, 屈原表达了强烈的时光不居、时不我待的困惑;在“老冉冉其将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中表达了岁月飞逝, 功业无成的困惑和迷茫。在对时间的深刻体悟中, 屈原开始了生命自觉的探索。为了追求美好的人格理想, 他更是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然生命,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多次遭到谗言迫害而流放荒蛮之地, 长路漫漫仍不忘探索生命的价值。“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所生活的楚国当时内外交困、污浊不堪, 但他仍怀揣着香草美人的美好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他始终心系黎民苍生, 通过内外兼修的努力, 以期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正是中国古代文人生命意识的最高层次。屈原用生命谱写的诗篇深刻激励了后人, 李白曾挥毫写下“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来赞美屈原的美好人格可与日月同辉, 光耀千载。

三两汉时代——最本真的生命信仰

到了汉代, 等级森严的门第观念使很多知识分子失去了出仕为官的机遇, 失意的文人开始对外在的信仰、权威、标准产生了怀疑。文人的传统价值观有了动摇, 表现出一种重个体生命、轻社会群体的倾向, 由追求外部的功名利禄转而开始关注生命自身, 开始把人作为一种本真的生命体来对待。汉代诗歌中频频发出对于人生短暂的哀叹, 如“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 文人发现生死才是生命的最常态, 可以说, 这是他们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以《去者日以疏》为例, “去者日以疏, 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 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填, 松柏摧为薪。”诗中沧海桑田的转瞬巨变, 使文人不禁感叹:原来人生竟是如此的空虚无着!死去是如此的悲哀! (3)

四当今时代——最华美的生命乐章

先秦两汉时代是中国文学的萌芽和起始阶段, 此时的文人就已经透露出对于生命的思索和珍视, 他们或悲壮或浓烈或清雅的生命体验令今天的我们仍心怀敬仰,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先秦汉代文人的生命意识逐渐清醒和张扬的过程, 他们把灿然、肃穆、淡泊的生命化作千载风流的音符, 演奏出华美生命的乐章。生命在觉醒中绽放, 有的人一生追求善待自我及时行乐, 有的人却自觉地将人生追求与社会正义、社会进步事业相结合, 让生命的内涵不断提升。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因此,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 在他临死的时候, 能够说, 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所以, 用健康而珍惜的目光善待自己的生命吧, 用热情和感恩之心去维护、浇灌自己的生命吧, 让你的生命怒放出永不凋谢的花朵!

摘要:本文从生命意识的内涵入手, 通过解读孔子、屈原和汉代文人的部分文学作品, 探讨了先秦时代、两汉时代文人生命意识的本质, 这对于当今时代青年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完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先秦两汉文人,生命意识

注释

1杨纪荣.论魏晋建安时期士人的生命意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241~242

2胡建舫.杜甫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追求[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30~33

篇4: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探源

关键词:先秦;两汉;南方丝绸之路;探究

我国是生产丝绸源地,而且在商周时期,我国民间丝绸织造工艺水平就已经相当高。四川是我国生产丝绸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在古代就有发达丝织产地之称,而且到了商周时,四川省得丝绸业发展达到顶峰[1]。在广汉三星堆所出土的绣有各种花纹衣服以及兽首花冠中就可以看出丝绸在当时副业中的地位,极具蜀绣与蜀锦特征。到了两汉时期,一支氏族类逐渐从渭水宝鸡地域中凸显出来,这是丝绸从古蜀向渭水不断发展的一个拓殖点。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推究溯源,蜀地丝绸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水平就已经非常高,像湖北江陵与湖南长沙所出土的刺绣与织锦,就是战国时期的蜀国产品,这些出土葬品非常类似于在四川卡莎石葬墓中出土的蜀汉织品。很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南方丝绸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年张骞通西域时,所见到的大夏“蜀布”,这些丝绸很可能就生产于蜀地。在《蜀都赋》中杨雄就曾经说过蜀地可谓是“一筒数金,黄润细布,[2]”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秦汉蜀地最佳品质丝绸为黄色。乔希先生(印度前任考古所所长)也曾经提出,根据古梵文文献记载,多数印度教大神都非常热衷于穿中国丝绸,特别是湿婆神,比较爱穿黄色蚕茧丝织品。乔希先生所提到的黄色丝织品,很可能就是杨雄在诗中所言的“黄润细布”。

湿婆神在印度教中产生的年代相对来说比较早,而且在古印度文明时湿婆神原型就已存在,而且历代印度文明中所提出的湿婆神都是源自古印度文明时期。查阅相关印度古文献资料发现,至少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前,就已经存在湿婆神,那个时间与我国两周时期基本相当,西周时的中国并不知遥远他国存在一个名为印度的国家,但是却已经开始着从古蜀到我国西南,再到印度的丝绸贸易[3]。印度古书中就有对“支那产丝与纽带”的介绍,而且还有对“支那生产成捆丝”的介绍,意思就是说成都在当时主要生产丝与丝织品。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国古西南,尤其是成都,可谓丝业茂盛,此区域接壤于缅甸,向存交通,丝绸由中国向缅甸输入,经缅甸向印度进行丝的输入的正是此地。”由此可见,在我国先秦两汉时期大量丝绸西传,更多的是由蜀身开始将其毒道西行。此外,在阿富汗亚历山大城中所发掘的一座堡垒中,发现有非常多的中国丝绸,后来经过对其研究发现,所出土的这些丝绸都是历经我国南方丝绸之路,并向中亚进行转运而得来的蜀国丝绸。而亚历山大城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经济贸易的要塞,所以,蜀地丝绸在阿富汗出土也并非具有偶然性。

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向中亚、南亚以及更远的西方进行丝绸输运的最早线路。而且在上朝时期,就已经初步开通了南方丝绸之路,在成都金沙遗址以及广汉三星堆中所出土的象牙与贝齿等都是产于印度,而古蜀制造柳叶形青铜短剑与三星堆中形成的青铜雕像文化都是由此而来。此外,产于西亚与印度的“瑟瑟”一方面可以在四川考古中见到,另一方面历史文献中也有详细记载。而且在印度人眼中,中国的雏形就是支那,而这也是古代成都的转生语或者对音,这一称谓在公元前4世纪在世界上被广为流传。支那这个中国别称从古印度向西亚、中亚以及欧洲进行转播之后,有出现了很多转生词,像Thinai和Seres等,现在外文中对我国的称谓[7],就和那个时期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有着直接关系。然而,Cina这个称谓在西方的流传,就是随着不断西传的丝绸展开的,由此表面在中西交流中,古蜀丝绸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積极性作用。

先秦两汉的南方丝绸之路主要以古代的四川为重心。就像在《中华文明起源》中苏秉琦先生所言:“蜀地的古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联系着江汉、关中、汉中以及南亚次大陆,而且就南亚和中国关系而言,蜀地可谓龙头。”因为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成都平原,向南进行东西两路的划分,东路线主要是从成都平原向南,经过五尺道,最后到达大理,而西路线则主要是南下牦牛道,最后到达大理,东西两道行至大理时进行道路的汇集,并继续前进,经过腾冲、保山,然后进入缅甸密支那,也可以从保山达到瑞丽,然后进入缅甸八莫。我国南方丝绸之路通往外国的线路主要有东线与西线两条大道。而西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蜀身毒道”,出发于成都平原,进入云南最后到达缅甸,在向西行到达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在到中亚与西亚,丝绸之路这条横跨整个亚洲的国际贸易交通线,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亚欧大陆最长的对外交通动脉[8]。此外,我国南方丝绸之路通往外国的东线主要是从四川到达云南,然后进入越南,这条大道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东南沿海与西南的关系。香港南丫岛所出土的牙璋以及三星堆中存在的海贝等都出产于南海,由此说明,古蜀文明在商朝时就已和南海有一定的交流与文化联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东南亚濮系与我国西南人民之间的贸易交往还在继续,古丝绸之路中为后世铺垫的从盘江入桑道以及从红河到布头等贸易之路还在进行。此外,南海、东南亚与我国西南部的牙璋、海贝等具有文化性质的交流,同样是通过我国南方的盘江道、红河道以及桂林、广东、四川、贵州等道路互相往返中进行贸易联系的[9]。而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所生产的段石锛和肩石斧等具体文化元素不断向西方流传,并逐渐入驻缅印境内,并从我国西南地区继续向西流传,由此可见,古代文明发展的初期,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方丝绸之路可以说是古欧亚大陆与亚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关键性纽带。

【参考文献】

[1]Xiao Advanced sanxingdui bronze culture and the south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sanxingdui study second series)[M].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2007:103-104.

[2]段渝.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8:794-795.

篇5:《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考试大纲

一、考试范围与要求

1、范围: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中的散文部分。

2、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系统地学习本阶段散文的发生、发展历史,把握本阶段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规律,了解重要典籍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对代表作品能够正确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并能熟练地诵记名篇名句。考生应初步具备对先秦两汉散文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与分析评论能力,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材

1、《先秦两汉散文专题》,韩兆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作品选》,韩兆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2、试卷结构

⑴、内容结构 :基础知识:25分;综合运用:25分 ⑵、题型结构 : ①、填空题(共7分)②、单项选择题(共10分)③、名词简释题(共8分); ④、理解简答题(共9分); ⑤、分析论述题(共16分)

四、考试内容与目标:

先秦编

先秦散文概说

1、了解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

2、掌握先秦时期散文代表作家、作品

3、简述先秦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章

《尚书》、《春秋》、《国语》

[考试内容]:

《尚书》、《春秋》、《国语》。

[考核目标]:

识记:

《尚书》的文本结构,《春秋》记事线索、《国语》的体例

第二章

《左传》

[考试内容]:

《左传》

[考核目标]:

1、识记:《左传》的得名、体例及其作者、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左传》的叙事特点

第三章

《战国策》

[考试内容]:

《战国策》

[考核目标]:

1、识记:《战国策》的名称及思想内容。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战国策》的文章风格。

3、综合运用:《左传》与《战国策》中的说辞在语言技巧与风格上的异同。第四章 儒家的散文

[考试内容]:

《论语》、《孟子》、《荀子》与《礼记》。[考核目标]:

1、识记:孟子和荀子的生平、思想及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孔子的思想及《论语》的内容

3、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荀子》的说理文特色。

4、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论辩艺术,第五章

道家的散文

[考试内容]:

《老子》、《庄子》 [考核目标]:

1、识记:老子的思想及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庄子》的思想。

3、简述:《庄子》的文学特色与寓言特色,4、综合运用:论析《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六章

其它各家的散文

[考试内容]:

《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李斯 [考核目标]:

1、识记:墨子的思想,李斯生平、《吕氏春秋》的成书。

2、理解:《韩非子》的思想。

3、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特色。《吕氏春秋》的文学特色。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成就。

4、综合运用:比较《韩非子》寓言与《庄子》寓言的异同。

两汉编

两汉散文概说

1.理解汉代思想文化特征。

2.简述汉代散文的发展轨迹及其特色。

第一章

西汉的论说文

[考试内容]:

贾谊、晁错政论文;刘安的《淮南子》;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桓宽《盐铁论》;刘向的《烈女传》、《说苑》、《新序》。[考核目标]

1、识记:贾谊生平与创作,晁错的代表作。董仲舒的思想。

2、理解:两汉散文发展脉络,汉初政论文发展的原因,西汉中后期散文的发展变化。

3、简述:西汉初期散文概况,刘向的叙事散文,《淮南子》的思想倾向。

4、综合运用:论述贾谊、晁错政论文在思想和艺术表现上的同异。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考试内容]:

司马迁与《史记》。

[考核目标]:

1、识记:《史记》的体例特点。《史记》中的名篇。

2、理解;司马迁的忍辱发愤著书精神。

3、简述:司马迁的生平与影响《史记》创作的主要因素。

4、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结合鲁迅的评价论述《史记》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汉书》与东汉其它史传文

[考试内容]:

《史记》与东汉其它史传文 [考核目标]:

1、识记:班固的生平与《汉书》的体例特点。《越绝书》、《吴越春秋》、《封禅仪记》的作者。

2、理解:《汉书》的思想倾向。

3、简述:《汉书》的艺术特点。

4、综合运用:试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第四章 东汉的论说文

[考试内容]:

东汉的论说文 [考核目标]:

1、识记:王充的生平。王符与《潜夫论》。

2、理解:《论衡》的思想内容。

3、简述:汉魏之际主要散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篇6:“先秦两汉散文”自测题

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以意逆志赋.诗言志.引经据典.兴观群怨 正确答案:

2.《法言》是()的作品。.刘安.桓宽.刘向.扬雄 正确答案:

3.王充的()用朴素唯物论揭露批判儒家今文经学和谶纬神学,提出了进步的文学理论,逻辑严谨,气势逼人,通俗晓畅,流利自然,在哲学和文学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新论》.《论衡》

.《请禁绝图谶疏》.《潜夫论》 正确答案:

4.先秦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是().《庄子》.《荀子》.《战国策》.《韩非子》 正确答案:

5.《国语》二十一卷,其中____九卷,占全书将近一半。.齐语.鲁语.晋语.秦语 正确答案:

6.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古诗十九首》

谋学网

.《江南》 正确答案:

7.刘歆的散文,最有名的是一篇申斥今文博士反对他提议的把古文经学立于学官的()。.《法言》.《盐铁论》.《国疾》

.《移太常博士书》 正确答案:

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邵公讽谏 ____ 的精辟比喻。.周武王.周文王.周幽王.周历王 正确答案:

9.()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作的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一部史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简史。.《周易》.《尚书》.《春秋》.《左传》 正确答案:

10.王充名作《论衡》的基本精神是().重农务本.独尊儒术.大一统.疾虚妄 正确答案:

11.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____.《刺世嫉邪赋》.《述行赋》.《归田赋》.《二京赋》 正确答案:

12.赵晔的____ 是东汉后期一部有价值的载记野史。.《淮南子》.《战国策》.《吴越春秋》.《春秋左传》 正确答案:

13.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____和应劭。.王充.司马相如.张衡

谋学网

.班固 正确答案:

14.《谏逐客书》是()的代表作。.吕不韦.贾谊.李斯.晁错 正确答案:

15.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周易》.《尚书》.《春秋》.《左传》 正确答案:

16.()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秦风?蒹葭》.《周南?桃夭》.《橘颂》.《蚕赋》 正确答案:

17.东汉赋创作的演变趋势是()。.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由述志赋向咏物赋转变 正确答案:

18.贾谊、晁错是汉初____作家。.大赋.抒情小赋.政论文 正确答案:

19.甲骨卜辞是 ____朝占卜吉凶的记事文字。.夏.商.周.秦

正确答案:

20.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和格言体。.碑铭体.语录体.对话体.论述体 正确答案:

谋学网

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左传》的语言风格表现为()。.简洁凝练.辞约义丰.含蓄委婉.典雅庄重 正确答案:

2.《风俗通义》的散文特色为()。.把历史和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

.在多用历史来证实现实生活中的风俗之误.重叙事,以事表现风俗.语言简洁明了 正确答案:

3.《庄子》一书分为()。.内篇.中篇.外篇.杂篇 正确答案:

4.《战国策》的语言风格是()。.以记言为主

.形成首尾记言,中间叙事的模式.形成首尾叙事,中间记言的模式.叙事简洁,记言详细 正确答案:

5.下列作品选自《战国策》的有()。.《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郑伯克段于鄢》 正确答案:

谋学网

华师《先秦两汉散文史》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春秋》是孔子根据齐国史料记录整理而成。.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2.《老子》文章属于语录体散文而兼具韵文性质。.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3.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4.“三表法”的提出者是老子.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5.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6.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7.庄子所说的“道”实际上就是指人的主体精神,这种精神能生出万物,是物质世界的本源。.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8.《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9.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文学成就主要是散文,包括奏议、叙录、杂著。.错误

谋学网

.正确 正确答案:

上一篇:枯叶大战作文500字下一篇:银行个人业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