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移党组织关系的说明

2024-04-20

关于转移党组织关系的说明(通用8篇)

篇1:关于转移党组织关系的说明

关于毕业生党员办理转接党组织关系和发展材料档案的相关说明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4-15 14:58:54

阅读:121次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大学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鉴于当前不少毕业生党员对于党组织关系及组织管理方面存在模糊认识,现就一些和毕业生党员息息相关的问题作简要回答,以期帮助大家增强党员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

1.什么是党员的组织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按照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申请入党的人一经被批准入党,接受其入党的党组织就把其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从此就确定了他的组织关系。党员的组织关系一经确定,党员就可以而且必须参加该组织的生活,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2.接转组织关系的重要性是什么?

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是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的一项严肃工作。认真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措施,对于严密党的组织,增强党员党性和组织观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凭证有哪些?

党员组织关系的凭证有三种,即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和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转移和接收正式组织关系,应当凭据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和接收临时组织关系,应当凭据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或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

4.什么是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应按规定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党员在党组织中的隶属关系随即发生变化,党员应在转入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

没有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开具党员证明信的,新的单位党组织不得承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5.什么时候要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党员因工作调动、参军、学习、转业以及其他原因,需要从一个地区或单位调到另一个地区或单位时,为了使其方便地在党组织中生活,也为了便于党组织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党组织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相应地改变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及时地将其组织关系从原来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转移到所去地区或党委的基层党组织。

6.在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中对党员的要求是什么?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规定,对党员的要求是:

(1)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原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报道。

(2)短期外出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无固定地点的,应当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所在单位党组织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期间的有关情况,按照规定交纳党费。

(3)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7.毕业生党员如何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规定,高校毕业生党员,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毕业生党员离校时,需要亲自将党员组织关系一并转出。无特殊原因,毕业生党员不得将组织关系留存学校。

(1)对于工作或学习单位已落实的毕业生党员:

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所在地或其居住地党组织,也可以转移到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或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2)对于毕业后去向待定的毕业生党员:

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或父母工作单位党组织或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但在转移组织关系前一定与转入单位联系协商,经同意后方可转入。

总之,毕业生党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关系转移,在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前一定要向用人单位咨询清楚开往何处。

8.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程序是什么?

转出程序为:(1)经本人向所在党支部申请;(2)学院党总支开具介绍信;(3)逐级接转到你所要去的单位党组织

9.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有效时间是多长?

《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出后有效时间最长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毕业生党员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去所去单位党组织办理接转手续。

我校开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到珠海市内的,有效期一般为15天;到本省其他市的,有效期为30天;到外省、市的,有效期一般为60-90天。

10、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应该怎样转接和携带?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须由党员本人携带,到组织关系接收地或接受单位党组织报到并接转组织关系,不得将组织关系介绍信直接邮寄给接收地或接收单位党组织。

11.组织发展材料档案和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关系?

组织发展材料档案是指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积极分子考察表、等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材料的总称。组织发展材料档案不能代替组织关系介绍信。即使毕业生党员本人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已经转达,如果没有组织关系介绍信,按照中组部的有关规定,党员身份将不被承认。

我校正式党员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装入本人人事档案,与人事档案一并存放。如果毕业生党员自己要求自带自己的,请毕业生党员提前告知所在院部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并写出书面申请,则允许组织发展档案自带。各院部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于6月中旬前收集齐申请书统一到档案馆申请提取组织发展材料档案。所在院部将该毕业生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密封好并加盖基层党组织公章,交给毕业生党员本人,并做好组织发展材料档案的交接工作(要求毕业生党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与经办此事的基层党组织教工党员亲笔签名)。此后发生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遗失或损坏等原因引起的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不能顺利转接的责任由毕业生党员本人承担。一般毕业生党员只须将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及组织发展材料档案交给目的地单位党组织,履行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即可。

我校预备党员的组织发展材料档密封好并加盖基层党组织公章,交给预备党员毕业生党员本人,并做好组织发展材料档案的交接工作(要求毕业生党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与经办此事的基层党组织教工党员亲笔签名)。此后发生的组织发展材料档案遗失或损坏等原因引起的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不能顺利转接的责任由毕业生党员本人承担。

12.毕业生预备党员应注意什么问题?

对于毕业生预备党员,如果落实正式工作单位并已顺利接转组织关系的,应主动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实事求是地汇报自己在预备期内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在预备期将近届满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时,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及时向保存本人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可能是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父母所在单位党组织、家庭居住地党组织等)提出书面转正申请,要求党组织讨论自己的转正问题。

13.如何处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的问题?

党员应妥善保管自己携带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切勿丢失。一旦丢失,党员应立即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院部党总支报告。党组织应对丢失介绍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可由本人向党组织检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后,方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作废。对丢失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若没有及时转接组织关系造成介绍信失效的不在申请补转之列,一般党组织关系的补转不得超过当年的12月。

14.如何处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的问题?

党员自带组织关系应及时转移。不按期转移组织关系是组织观念淡薄的表现,也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对于过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调查了解,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的,责任由本人承担。

因未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要按照党章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

15.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错或单位改派的应该如何处理?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错或单位改派的,需将原介绍信在有效期内本人交回院部党总支,由院部党总支重新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16.毕业生党员应该如何看待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党员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原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报到。对那些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党员,应该给以严肃的批评和教育,限期办理转移组织关系手续。对经过教育仍不转移组织关系、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按照党章规定,视其情况,将给予党纪处分。

17.组织关系介绍信应如何填写

组织关系介绍信分为加盖我校党委公章和市委组织部公章的两种,一般如毕业生党员就业单位为本市的单位,并且单位有党委的,只需开具加盖我校公章的介绍信即可。如毕业生就业单位在其他城市或省份,则两份都要填写,其中加盖我校公章的介绍信的抬头一律填写:珠海市市委组织部。加盖珠海市市委组织部公章的则按照学生提供的抬头填写,一般都应该是县团级组织部门,或大型国企的党委。

18.毕业生党员离校后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以下将毕业生党员离校后经常出现的问题列举出来,供毕业生党员对照自身情况进行检查,以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

1、毕业生离校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出,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去单位党组织报到。造成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失效,当地党组织不予接收。

2、预备党员离校后,未找到工作(或忙于考研),把转正的事抛在脑后。预备期满后不及时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致使有些毕业生预备期超出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落实工作单位或通过研究生考试初、复试后,用人单位(读研单位)党组织在政审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位同学没有按期转正?是犯了错误,还是受过处分?从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对自己的政治生命极不负责的表现。

3、有的毕业生把组织关系与组织发展材料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组织发展材料随档案转出,即组织关系转出,造成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学校。

4、个别毕业生落实单位后,不安心本职工作,长期不去单位上班,当需要组织政审时,所在单位党组织以不了解该生为由拒绝出具政审材料,使学生党员陷于困境。

5、组织观念淡薄,长期不转组织关系,不交纳党费,不与组织联系,直到找到满意的工作,才想起组织关系。但因拖延时间太久,按党章规定已造成自动脱党的事实。

6、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出后不及时接转,粗心大意致使介绍信丢失。

篇2:关于转移党组织关系的说明

信息来源: 学生发展处(部)阅读次数:1086 发布日期:2012-04-19 发布人:李蕾

一、户口迁移证的办理

委托培养和定向生不迁移户口。其余新生可根据个人需求确定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入学时未申请落户的学生,第二年不能再申请办理户口迁入手续。(注:第一年在本部培养的学生如想将户口迁移到深圳,需要在新生开学一周内将户口迁移证、身份证复印件邮寄至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各学院教学秘书处,由学院代为办理。逾期将不能再申请户口迁入。)

请各位2012级新生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前先确认本人的身份证是否快过期,由于深圳落户时间比较长,请身份证快过期的同学尽快办理身份证换证手续,否则入学时无法办理校园卡。

由于户口迁移证的有效期是一个月(过期后只要在开学时按通知要求统一上交户口迁移证,将不影响在深圳办理落户),请各位同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前不要着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户口迁移证办理完以后请认真核对户口迁移证上的信息是否完整,不完整的需及时让户口迁出地派出所补齐信息。户口迁移证、居民身份证的姓名要求准确一致,转出派出所公章必须清晰。户口迁入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如只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将无法落户深圳。办理完户口迁移证的同学请保管好本人的身份证,并留取一定数量的身份证复印件,否则落户前无法补办遗失的身份证。联系人:学生发展处(部)李老师 26033772。

二、党、团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

新生自带党、团组织关系介绍信报到入学。党员材料原则上随档案邮寄。

新生党组织关系抬头填写为:黑龙江省高校工委组织部,团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填写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党关系和团关系的转入单位填写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联系人:学生发展处(部)于老师 26033772。

三、人事档案迁移手续

各位同学可凭调档函到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办理人事档案迁移手续。新生档案由新生现所在单位负责邮寄至我院档案室,或由新生本人在报到日提交至档案室。档案寄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档案室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哈工大校区B栋108室

邮 编:51805

5联 系 人:袁老师

联系电话:0755-2603387

2注:党、团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和人事档案迁移手续不适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报到入学的硕士新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校本部报到入学的新生办理这些入学手续请遵照稍后发布的入学须知。

学生发展处(部)

篇3:关于转移党组织关系的说明

基于此,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 以参与技术转移的企业如何通过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技术转移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 增强企业的知识储备, 进而建立起企业组织持久的竞争优势, 并促进技术转移绩效的提升为研究主题进行实证研究, 弥补技术转移相关研究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 并为企业实践提供指导。

1 理论与假设

1.1 组织学习与知识整合

新知识必须通过整合融入现有知识结构中才能发挥作用, 知识整合就是将个别知识系统化, 或是将集合起来的知识内化到组织成员的心智系统中。Garud (1994) 认为组织欲强化本身的能力, 除积极吸收外界信息外, 还要有整合知识的能力, 但这种整合能力主要取决于组织是否有效搜集信息以及是否有效地在组织内各部门间扩散信息。Grant (1996) 指出, 在知识整合过程中, 公司所拥有的相关知识存量越多, 就越能将知识以共同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而促成知识的整合应用。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将所拥有的相关资源或能力作出最有效的整合, 基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组织学习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1.2 组织学习、知识整合与组织知识

Cohen & Levinthal (1990) 认为技术转移并非完全照搬技术供方所转移的技术, 而是在转移的过程中隐含着组织通过外部知识来创造组织知识。因此, 组织需要有吸收能力, 即“组织能辨识有价值的外部知识, 并应用于商品化的能力”。 Makhija & Ganesh (1997) , Dyer & Singh (1998) 认为组织吸收能力越强则越能消化吸收对手的知识并增强本身的学习能力。Nonaka (2000) 等则认为组织知识要完整的呈现, 必须经过个人、团体各个层次分享知识, 再由组织层次进一步整合, 故组织的角色并不只在于创造知识, 最根本在于取得各方的专业知识, 并加以整合, 因此, 从组织学习的角度看, “知识取得”是组织学习的第一步骤。不难推出, 当企业对外连接越广泛, 所取得的知识也越多, 若组织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及整合能力, 将有助于组织持续性的进行学习。此外, Lorenzoni & Lipparini (1999) 认为当组织间建立信任关系及追求的目标一致时, 知识交换程度越高, 则越需要通过组织的吸收能力以辨别组织有价值的知识, 并进一步整合内化为企业组织的知识。由此可见, 吸收能力与知识整合对组织知识有正面的影响, 基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吸收能力对组织知识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H2b:知识整合对组织知识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1.3 吸收能力、知识整合与技术转移绩效

近年来, 一些研究动态能力的知识基础理论学者, 如Grant (1996) 、Teece (1997) 等都十分强调知识整合能力有助于知识创造绩效的提高。Tsai (2001) 将Cohen&Levinthal吸收能力的观点应用于组织内各单位创新及绩效的研究中, 认为吸收能力显著的提高各单位创新达成率 (新产品上市数/总计划产品数) 及收益率 (实际收益/预计收益) 。Lee等 (2001) 则以韩国的Technology-based ventures (TBVS) 为研究对象, 探讨这些TVBS的经营绩效, 实证结果指出, 包含技术相关的吸收能力及知识整合 (组织学习能力) 是TVBS绩效提升的充分必要条件, 该结论的意思是指, 若缺乏足够的吸收能力, 则企业的技术转移绩效将大打折扣, 因此, 企业应加强吸收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的培育。基于上述研究,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吸收能力对技术转移的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H3b:整合能力对技术转移的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1.4 组织知识与技术转移绩效

组织间知识分享即知识创造的过程, 组织通过此过程来积累知识。Nonaka等人 (2000) 根据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转化的过程将知识资产分为四种类型:经验型知识资产、概念型知识资产、系统型知识资产和惯例型知识资产。King & Zeithaml (2001) 从其研究中发现通过个人内隐知识的传递, 进而由内隐知识及外显知识的转换, 逐渐内化为组织知识, 这种知识即为组织内部高度隐性的知识, 此种类型的知识具有高度的“因果模糊”性和难以模仿的特质, 将会提升组织绩效。邱志芳 (2002) 认为组织知识的潜在价值需要展现在预期的绩效上, 因此当组织有效接收外部知识并运用良好的吸收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转化为内部知识, 将会产生相当程度的技术转移绩效, 包括成本绩效, 市场绩效、技术独特性与创新绩效。综上有关组织知识与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 可发现, 组织知识是提升企业技术转移绩效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组织知识对技术转移的绩效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框架

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前期的个案访谈以及小组讨论为基础, 确定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因本研究主要探讨组织学习、知识整合与组织知识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的关系, 故本架构的自变量为吸收能力与知识整合, 组织知识为中介变量, 技术转移绩效则为因变量。

2.2 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中国珠三角地区, 面对高度竞争、变化激烈及不确定性高的经营环境, 这一地区的企业在技术转移方面较其它地区的企业有更好的表现。本研究共发出问卷300份, 收回117份, 其中填答不全的无效问卷15份, 有效问卷10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34%。调查时间为2007年9月至2007年11月。样本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占96%以上, 而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布较均匀。受访公司的成立时间的分布大致呈正态分布, 而且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了较大的比重。在公司中具有中高级职位的受访者在68%以上, 而且9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研究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3 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本文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变量的信度, 见表1各因素及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值都在可接受的范围。这表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效度检验方面, 由于本研究所使用问卷项目全部来自过去的文献, 很多学者都曾使用这些量表测量相关变量, 本研究在最终确认问卷之前, 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预试并修正问卷的部分提法、内容, 因此问卷具有相当的内容效度, 也应该能够符合构建效度的要求。但考虑到跨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仍以验证性因素来验证各量表的建构效度, 各指标CFI、GFI、RMR及RMSEA都能达到要求。

3 研究结果

本研究样本中各变量的信度、收敛效度及区别效度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所以以单一衡量指标取代多重衡量指标应是可行的。因此, 本文在组织学习、知识整合以及组织知识、技术转移绩效的衡量模式上, 以第一级各因素的衡量题项得分的均值作为该因素的值, 再由第一级因素作为第二级变量的多重衡量指标。如吸收能力为潜在变量时, 其观测变量为辨识能力、取得能力两个因素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缩减衡量指标的数目。接下来我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分析这些变量整体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统计软件使用AMOS4.01。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2 所示, 潜在变量 (Latent Construct) 以椭圆形来表示, 观测变量 (Observed Variable) 以矩形来表示。

3.1 整体理论模型的检验

如何检验结构方程模型?不同学者使用的检验指标不完全一致。林义屏 (2001) 、Bagozzi & Yi (1988) 认为必须从基本的拟合标准、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以及整体模型拟合度三方面来衡量整体理论模型是否合适。

(1) 基本的拟合标准:

该标准是用来检测模式的误差、辨认问题或输入是否有误, 这可从衡量指标的衡量误差是否有负值, 以及因素负荷量是否太低 (低于0.5) 或太高 (高于0.95) , 并且是否都达到显著水平来加以衡量。如表3所示, 本文各指标的衡量误差都为正值, 各个潜在因素衡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均处于0.5至0.95之间, 而且均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 我们提出的理论模型基本符合基本拟合标准。

注:χ2=67.193, d.f.=66, GFI=0.914, RMR=0.035, RMSEA=0.064, AGFI=0.902, NFI=0.908, CFI=0.964, PNFI=0.713, PGFI=0.562, AIC=121.097, χ2/d.f. =1.533,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2) 整体模型拟合度:

该指标是用来检验整个模型与观察数据的拟合程度。这方面的适合度衡量标准有三种类型:绝对拟合指数、增量拟合指数以及简约拟合指数。各个指标均达了可接受的范围, 我们可以判断本研究理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模型是合适的, 可以用以检验相应的假设。

3.2 假设的验证

根据统计结果的分析, 我们得到了表4所示的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验证情况。

可见, H1、H2b、H3a、H3b、H4都获得了支持, H2a则没有获得支持。即, 组织学习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组织学习对组织知识没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组织学习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知识整合对企业组织知识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知识整合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组织知识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见图3) 。从路径系数中, 我们可以发现, 虽然组织学习与知识整合对技术转移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相对于组织知识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要弱得多, 即企业若能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将外部技术转化为企业组织自身的知识, 对技术转移的绩效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探讨及个案访谈来构建研究模型, 选择我国珠三角地区102家高科技企业作为实证对象, 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组织学习、知识整合对组织知识与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 组织学习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2) 组织学习对组织知识没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3) 知识整合对组织知识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4) 组织学习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5) 知识整合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 (6) 组织知识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同时,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虽然组织学习与知识整合对技术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相对于组织知识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要弱得多, 即通过组织知识这个中介变量来实现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更为重要。本文的结果对于组织学习、知识整合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技术转移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本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理论, 认为培育一定程度的组织学习能力, 并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整合, 将有助于组织知识与技术转移绩效的提升。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这种关系。

关键词:组织学习,知识整合,技术能力,技术转移绩效

参考文献

[1]WANG L., YI X M.Research on Technical Sourc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Based on Zhejiang provinces[J].proceeding of The 2006 In-terac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Engineering (13th) , 2006, 1 (3) :1788-1793.

[2]伊彤.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技术转移[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7) :38-43.

[3]李国杰.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最薄弱环节[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 21 (5) :369-370.

[4]EDMONDSON A.The View through a Different Lens:Investigating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t the Group level of Analysis.Proceedings of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ancas-ter, 1999.345-374.

[5]GHERARDI S, NICONILI.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Safety inCommunities of Practi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1:7-18.

[6]HUBER G P.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the Literatures[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88-115.

[7]POPPER M, LIPSHITZ R.Organization learning mechanisms:Astructural and cultural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1998.34:167-179.

[8]KOGUTB R, ZANDER A.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2.3 (3) :383-397.

[9]KESSLER et al.Internal vs.external learning in newproduct develop-ment:effects on speed, cos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R&DManagement, 2000, 30:213?223.

篇4:组织间的知识转移

组织知识何以重要?

过去20年来的研究表明,企业能够通过企业内外的知识转移来利用其它企业的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和创新能力。然而,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在实践中,很难获得成功。即使在企业内部,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这样相对简单的知识转移,也有很多因素影响转移有效性和转移结果。因为涉及边界、文化和转移过程等多个方面,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更为复杂。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组织学习和组织知识可以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之间可以同时互为伙伴、竞争者、供应商和客户。日益增长的知识分享有助于组织的绩效和创新。如果企业能够理解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转移过程的变量,企业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一言以蔽之,企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管理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的需求。

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框架

图中的框架是建立在动态知识转移的基础上的,包括四类要素:知识贡献企业和知识接受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交流的知识的本质,组织间关系的动态性。

首先,知识贡献企业和知识接受企业之间存在一个对称程度的问题,原因有两个:通过联盟和顾客/供应商网络,双方的角色和关系发生了变化,知识的转移可能是双向的;其次,最好的老师通常是最好的学生。两种情形下的关键要素是吸收能力,即认识到新知识的价值,并加以吸收和使用的能力。接受企业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它过去的经验、文化和知识保持能力。一旦知识从外部资源进入组织内部,企业就需要依靠自身组织内知识转移的能力来传播知识,使得知识能够被吸收和利用,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同时,知识贡献企业也需要吸收能力来鉴定转移给接受企业的知识的潜在价值。如果要把信息以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接受企业的话,贡献企业需要组织内部转移能力。吸收能力和组织内部转移能力相互影响,一个善于吸收外部知识的组织也应该善于在自己的边界内传播知识。

此外,接受企业必须有获取知识的动机,贡献企业必须有值得贡献的知识。接受者的学习意图是知识转移程度的主要决定因素,贡献者的传授动机也同样重要。事实上,二者相互影响,缺少传授的动机可能会降低学习的热情,反之亦然。

组织间的知识转移至少涉及两个组织,我们需要理解这些组织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其中有四个主要的因素:权力关系、信任和风险、结构和机制、社会关系。贡献企业和接受企业通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前者处于相对优势的位置。接受方获得知识的速度是影响其相对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因素,而学习会改变二者的依赖关系。当接受方发现,很难再从贡献企业那里学到什么时,合作的基础就会恶化。

贡献企业经常感知到无意识的知识转移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其竞争优势受到侵蚀。这种危险是真实存在的,接受者可能面临的风险是,它接受的知识没有价值或者质量不高。资源的可信性是一个相关因素,这与组织间的信任有关。信任能够创造一种安全感,使得知识转移更加容易。

组织之间关系的结构是指知识转移发生的情境,和该情境下知识转移的机制。在知识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之前,组织经常不得不建立某种形式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的形式有多种,从非资产性联盟(如许可)到资产性联盟(如合资),联盟形式影响组织互动的方式和知识转移的方式。

研究表明,如果不考虑组织间关系的结构,同一组织内部或不同组织之间,不同成员之间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是相隔遥远的不同地方之间知识交流的更佳渠道。这些关系可能也会有助于减轻组织之间存在的民族文化差异或企业文化差异。

最后,知识转移的本质,如隐性的程度、模糊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知识转移。知识的模糊性直接、消极地影响知识转移,而且,模糊性更多地和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知识相关。

需要关注的问题

(1)贡献企业和接受企业的特征、知识本身和企业之间的界限如何影响转移过程?

尽管支持或抑制学习过程的变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什么样的界限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最大呢?哪些特征最能有效提高组织间的知识转移?研究认为,组织特征(如组织规模和吸收能力)正向影响知识转移。

学习意图对知识转移非常关键。敢于承担风险的公司更愿意把显性知识转移给接受企业。空间是企业间学习的一个障碍,除非企业投资来克服它。从知识自身的本质来看,企业间的合作中,技术的、市场的和管理的知识相对重要。

吸收能力、动机或学习意图、权力、风险承担和地理位置是影响转移过程的主要特征。而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吸收能力的影响变量(组织层面的),知识的本质如何影响转移过程。

(2)何以证明学习已经发生?

知识转移的测量可以使用知识的变革、创新水平或接受企业的绩效表现等。问题是企业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隐性的,难以测量。通过测量绩效变化来评估知识转移的话,很难控制那些跟知识转移不相关的因素。要确定知识转移是否发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

有文章已经提出了一些新的测量知识的方法。如要求受访者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如价值、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对知识的特征进行描述。如果知识是有价值的,接受企业就愿意吸收。在接受企业看来,那些拥有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替代的知识的贡献企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知识有隐性和显性之分。知识的模糊性对于知识的转移起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3)在知识转移的哪个阶段使用什么样的机制?

知识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的机制有很多种。例如,对员工进行培训、有计划的社会化活动、熟练人才的转移等。多个企业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支持组织之间和个体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的机制越多,多种类型的知识的转移就越可能发生。

知识转移的两种机制是知识清晰化和知识编码化。知识清晰化包括会议或企业间的审查,而知识编码化包括契约、文件、审查过程或决策支持系统。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知识转移过程的不同阶段。

(4)合作和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动力?

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经常发生在战略联盟的背景下。传统认为,战略联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这种观点正在受到学习竞赛概念的挑战。认为自己处在学习竞赛中的企业比起那些不这么认为的企业来说,二者可能在知识转移和获得的过程中表现有所不同。相对隐性知识来说,显性知识的转移更加危险,因为后者更容易被复制。

“合作”的问题并没有被广泛提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关注和管理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

(5)哪种类型的结构能够为知识转移提供更加有效的平台?

结构代表了一种鼓励或妨碍知识转移的情境。通常的结构形式是战略联盟和网络,包括研发的合并、特许、共同生产的协议、许可、合资等。这些关系的发展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数量和价值,知识转移是建立在交换的集中性和便利性基础上的。

由于网络中的关系和企业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不同,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层级结构影响企业间规则建立的方式以及知识的“清晰化”和“编码化”发生的地方。未来可以探讨不同形式的层级结构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

(6)知识来源企业和知识接受企业之间的文化不同是否阻碍知识转移?

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知识经常嵌入在企业内部,得到企业文化的支持。但当它转移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去时,它的意义就可能被扭曲,从而失去有效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文化距离阻碍知识转移,尤其是组织内的知识转移。也有研究表明,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没有显著不同。

(7)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知识转移过程如何展开?

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可以在企业层面上进行分析,也可以在其他层面上分析,如个体层面和网络层面。个体是组织知识和组织学习的载体。能够转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使其适应新的情境。贡献企业和接受企业之间人际互动会影响知识转移的结果。在网络层面上,企业相对于其他网络成员的结构位置可能会影响它从网络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篇5:组织关系转移的说明

现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说明》发给你们,请向党员说明。附:

关于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说明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入是按要转入的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由上级党组织逐级转移,最终转入落实到党支部。

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的范围

一、在全国范围内可以直接相互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是:

1、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

2、中央直辖市和省、自治区辖市的区委组织部。

3、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处)。

4、党中央各部委的机关党委和中央一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机关党委、政治部。

5、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旅)或相当于师以上政治部或其组织部门。

6、铁道部部属各公司、各铁路分局及分局级公司党委。

7、民航系统的民航总局组织部和总局直属机关党委。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各农业师(管理局)政治部(处)。

9、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境内企业党委(直属党委)。

10、实行垂直领导的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及其省级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党委组织部(中国投资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仅限于党委组织部及其省级分子机关党组织)。上述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中国证劵监督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中国投资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各金融资产公司,以及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忠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组织部。

二、在全省范围内可以直接相互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

1、省委组织部、各市州(区、县、市(县级市))委组织部。

2、省一级的金融、民航、铁路党委党委组织部。

3、省委直属的机关、事业企业或部门代管的部门省属单位党委组织部(处):省直机关工委组织部省教育工委组织部

省国资委党建工作处省国防科工办组织部

中国物理研究院党委组织部省电信公司机关党委组织部

成都铁路局党委组织部省电力公司党委组织部

省石油管理局党委组织部中石化西南石油局党委

中石化四川销售分公司组织部水电第五工程局党委组织部

水电第七工程局组织部华西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

省机场集团党委组织部省公路桥梁集团公司党委

注:高校组织隶属关系:

1、除成都之外的其他市州的大学,其组织关系隶属地方党委;

2、成都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信息工程学校、成都师范学校六所大学组织关系隶属成都外,其他的隶属省教育工委。

二、组织关系自贡市内的我校可直接开具组织关系。

富顺县委组织部荣县县委组织部

自流井区委组织部贡井区委组织部

大安区委组织部沿滩区委组织部

自贡市高新区党工委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国资委党委市公安局党委

自贡国安局党委市房地产管理局党委

市交通局党委市粮食局党委

市教育局党委市文化局党委

市农业局党委市水利农机局党委

市卫生局党委市供销社党委

市司法局党委市国土资源局党委

市公路局党委市仁济医学中心党委

市中医院党委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

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

市化工研究院党委市钻井大队党委

四川理工学院党委自贡广播电视大学党委

四川省盐业学校党委自贡市职业培训学院党委

东方锅炉(集团)股份公司党委自贡硬质合金责任公司党委 昊华西南化工责任公司党委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党委 四川省精细化工研究院党委四川省盐业自贡分公司党委 自贡邮政局党委四川移动通讯自贡分公司党委 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党委四川大西洋集团责任公司党委 鸿化股份(集团)公司党委四川聚酯股份公司党委

自贡纺织股份公司党委四川玻璃股份公司党委

东新电碳股份公司党委中国联通自贡分公司党委

市商业银行党委自贡水务集团公司党委

市燃气责任公司党委市公交集团责任公司党委

市委非公组织工委四川远建建筑工程设计公司党委 附1:

市直机关党工委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名单

一、党委(33个)

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中级人民法院 市人民检察院市经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规划局和建设局市劳动局市兽牧局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市人事局市旅游局自贡国税局自贡地税局自贡工商局自贡气象局自贡质监局自贡药监局市委党校自贡日报社市广电局市总工会市市场服务中心自贡市人才交流中心

二、党总支(10个)

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市灯贸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市团委市档案局市人口和计生委市物价局市人防办市国资委(机关)

三、党支部(17个)

市委政法委市直机关工委(机关)市委政研室市农工办市林业局市统计局市外事办市接待办市报批中心市妇联市残联海关自贡办事处市地震局市安监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附2:

市国资委党委直属企业名单

自贡市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自贡市高压容器总厂党委自贡市机械一厂党委自贡市空压机总厂党委四川自贡市运输机械总厂党委 自贡市双峰电子总厂党委自贡市标准件总厂党委自贡市磁性材料总厂党委自贡市釜江化工厂党委自贡市炭黑厂党委自贡

市特种工程塑料厂党委自贡市油毡厂党委自贡市建筑陶瓷总厂党委自贡市瓷厂党委自贡市灯泡丝材厂党委自贡市树脂厂党委 自贡市工业供销社总公司党委四川自贡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自贡市光明食品厂党委自贡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党委自贡市公路运输总公司党委自贡市新华印刷厂党委中国电信自贡分公司直属党委 川玻南华股份公司党委自贡市可锻铸铁厂党委自贡市钢锹厂党委 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四川飞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自贡物资(集团)公司党委自贡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党委

自贡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党委自贡市通明照具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四川省汽车运输自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自贡市水泥公司党委

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东方锅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自贡市水利机械厂党总支华润蓝剑自贡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自贡市电化厂党总支自贡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党总支 自贡市糖果厂党总支自贡市卷尺长党总支自贡市燃料建材有限公司党总支自贡萨法姆铸铁有限公司党总支自贡山川汽体压缩机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自贡市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党总支 自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直属党支部自贡市中联环水净化有限公司党支部自贡东方通用能源有限公司党支部东方发电锅炉配套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东方发电锅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附3:

市教育局党委直属学校名单

自贡一中党委自贡蜀光中学党委自贡四中党总支

自贡旅游职高党总支自贡六中党总支自贡桃花山中心党总支自贡十中党总支自贡十四中党总支自贡永安职中党总支 自贡釜溪职高党总支自贡十八中党总支自贡二十二中党总支 自贡二十八中党总支自贡三十四中党总支自贡解放路中学党总支 自贡市工读校党总支自贡鸿鹤校党总支自贡市蜀光绿盛学校党总支 自贡市财经学校党总支

自贡市新光中学党总支

篇6: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填写说明

一栏

(接收党组织关系的单位)

需要本人联系工作单位,确定接收党组织关系的单位。错误了,后果自负的。

2.党组织关系主送单位

一栏

(工作单位栏的单位党委或者上一级党委)

这一栏也需要本人联系工作单位,确定接收党组织关系的党委,如XX公司可以接收党组织关系,并有相对应的党委,就可以填写XX公司党委。如果XXX公司很小,没有独立的党委,只能将其填写到XXX公司的上一级,比如XXX公司的员工的党组织关系全部由东湖高新人才中心管理,那么党组织关系主送单位就填写东湖高新人才中心党委。

注意,如果是读博,继续深造的,转到外省的高校,党组织关系主送单位不一定是那个高校的党委。这一点必须要和对方沟通确定好。

总之,这一点需要本人和工作单位沟通确定,不能想当然,否则后果自负。

3.党费缴至何时

一栏 统计填写

2014年6月

4.如果户口打回原籍,党组织关系转到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也需要本人和要打回原籍的地方沟通确定。当然如果确定你父母单位可以接收,也可以写。总之需要自己确定。如果原籍是打会XX市XX区XX街道XX号,那么党组织关系主送单位只需要写到XX市XX区党委。

5.毕业半年后出国,怎么填写?

这种情况需要托管,比如XXXX人才交流中心,工作单位就写XXXX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关系主送单位填写为XXXX人才交流中心党委。

6.单位不接收党组织关系的情况,请让他本人和单位联系,不可能不接收,只是党组织关系放到哪的问题。

7.组织关系介绍信编号和领取人签字

都空着

8.此表按照班级进行统计,不要按照党支部统计。支部名称统一填写所在班级。

9.纸质档的,在支部名称一栏后面加上签名,每位毕业生都对自己所确定的信息再次核实签字。

篇7:关于转移党组织关系的说明

为做好2011届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转移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工作时间:

1、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采集基本信息时间和入党材料归档时间。2、6月中旬至毕业生返校,为开具介绍信时间及发放介绍信时间。

二、转移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采集基本信息,填写毕业生党员名册。需采集的信息有: 姓名、性别、专业班级、年龄、民族、党员类别(正式/预备)、身份证号、组织关系接收党组织名称、组织关系接收党组织所处位置(省内/省外)、党费缴至时间、联系方式等,填写《2011届毕业生党员名册》。

组织关系接收党组织名称:一般是就业单位、考取研究生学校或科研 院所、人事档案托管机构或生源地人事档案接收单位党组织名称。此信息需结合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报到单位或党员本人联系的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单位党组织确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A、省内:

a、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一般为人事档案关系回生源地,或 到所在地就业等,如: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党委、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党工委、武汉市江岸区花桥街工委等。

b、党政机关:一般为到所在地国有、民营、私营企业就业(国有、民营、私营企业的组织关系隶属于政府机关党组织),或资教生、选调生、到村任职生,或到党政机关部门工作等,如:中共罗田县委组织部、宜昌市西陵区党委、湖北省汉川市司法局党委组织部、武汉市洪山区科技局党委等。

c、国有大中型企业:到该类单位就业的,组织关系直接转移到单位党组织,如:东风汽车公司党委、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等。

d、大专院校:一般为考取本科生,或到大专院校工作等,如:武汉大学党委组织部、武汉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孝感学院党委组织部等。

e、科研院所:一般为到科研院所工作等,如: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党委、湖北化学研究院党委、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党委等。

f、人事档案托管机构:如:中共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委员会、中共湖北省人才中心委员会、湖北省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党委、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委、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党工委(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等。

g、部队:一般为到部队工作,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咸宁军分区政治 部等。h、其它。

B、省外:

a、各市委(县委、县市级的区委)组织部:一般为人事档案关系回生源地 或到所在地人事档案托管机构办理托管手续,或到所在地国有、民营、私营企业就业(国有、民营、私营企业的组织关系隶属于政府机关党组织)等,如:中共新昌县委组织部、中共合肥市委组织部、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等。

b、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手册》(中组部组织局编著,2005 年1月版)公布的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接转组织关系权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组织关系直接转移到所在企业党组织,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直属党委、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党委等。

c、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教育系统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处):一般为考取外

省本科生,或到外省高校工作的,如: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西安交通大学)、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华南理工大学)、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北京化工大学)、中共江苏省委高校工委(南京理工大学)、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组干处(西南师范大学)、上海市科教党委组织干部处(华东理工大学)、中共安徽省委高校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共湖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南大学)、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理工大学)、中共广西自治区委高校工委(广西大学)、中共江西省委高校工委(南昌大学)、中共浙江省委高校工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贵州大学)、中共天津市委教卫工委(天津大学)、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大连理工大学)、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东北大学)。

d、组织关系隶属地、市、州: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沈阳化工学院)、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江苏工业学院)等。

e、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党(工)委组织部,党委各工作委员会组 织部(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处)等:一般为到外省企事业(该企事业组织关系隶属于以上党组织组织部(处))工作,或到相应政府机关部门工作的,如:中共广东省直工委组织部(中国外运广东有限公司)、中共陕西省委科工委(西北化工研究院)、中共天津市委规划建设工委(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北京市经济开发区工委组织部(富士康精密组件有限公司)等。

f、部队:组织关系需转移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旅)一级或相当师(旅)级及以上政治部的组织部(处、科),如:中国人民解放军92003部队政治部、广州军区综合训练基地政治部组织科等。

g、其它:如,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组织处(广东省人才服务中心)。

(2)“党费缴至时间”为“二〇一一年六月”,其它信息的填写要求完整、准确。毕业生党员名册表请按省内预备党员、省内正式党员、省外预备党员、省 外正式党员分开录入信息,并报电子档和加盖系总支印章纸质档各一份到组织人事部备案。

2、开具介绍信:毕业生党员名册各栏目信息核实准确无误后开始此项工作。

(1)请各系总支于6月中旬预约开具介绍信时间。

(2)开具介绍信时,请严格按照核实无误的毕业生党员名册内的相关信息填写。并要求使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工整、准确、规范填写。

(3)介绍信有效期为 玖拾 天。

(4)介绍信开具好后,请将介绍信编号填写在毕业生党员名册“介绍信编 号”栏内;“集体”开往组织部的介绍信分省内预备党员、省内正式党员、省外预备党员、省外正式党员四种类型开具。

3、介绍信发放工作:经核实,所开具介绍信准确无误后,发放至每位党员手中,发放时,务必请本人亲自领取,并一定要履行签收手续,系总支要妥善保存签字薄,以便备查。

组织人事部

篇8:关于转移党组织关系的说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0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 其中男139例, 女67例, 年龄31~80岁, 平均 (62.4±7.5) 岁。肿瘤位于贲门42例, 胃体77例, 胃窦87例;肿瘤小于5 cm 99例, 大于5 cm107例。乳头状腺癌5例, 黏液腺癌15例, 管状腺癌147例, 印戒细胞癌39例;高、中分化腺癌65例, 低、未分化癌141例;有远处转移27例, 无远处转移179例;TNM分期Ⅰ期9例, Ⅱ期54例, Ⅲ期116例, Ⅳ期27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任何治疗。选择同期收治45例胃癌患者的非胃癌组织 (无增生或不典型) 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对研究组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对照组患者的非胃癌组织进行Twis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根据文献[5]进行染色结果判定, 染色阳性细胞见棕黄色颗粒出现在细胞质中。根据染色程度评分:0分, 基本不着色;1分, 染色较淡;2分, 染色适中;3分, 染色较深。根据阳性染色细胞占计数细胞的百分率评分:0分, ≤5%;1分, 6%~25%;2分, 26%~50%;3分, ≥51%。染色程度得分与百分率评分的乘积为最后得分:0~1分为阴性 (-) ;2~3分为弱阳性 (+) ;4~6分为中等阳性 (++) ;>6分为强阳性 (+++) 。阴性和弱阳性为低表达组, 中等阳性和强阳性为高表达组。

1.2.2 随访及生存期计算:

随访起止日期为2001年10月至2011年12月;生存期的计算从手术日期到随访截止日期, 或由复发、转移而死亡的日期为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wist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在45例对照组患者中, 2例 (4.4%) Twist蛋白为阳性表达, 均为低表达。206例研究组患者中, 141例 (68.45%Twist蛋白阳性表达, 其中高表达82例 (39.8%) , 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表达 (图1) 。

2.2 Twist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

Twist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均相关 (P<0.05) ,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 (P>0.05) 。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Ⅲ期和Ⅳ期胃癌组织Twist蛋白表达明显强于T1~T2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Ⅰ期和Ⅱ期的胃癌组织表达, 见表1。

例 (%)

2.3 Twist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I期和II期Twist低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64.58% (31/48) , 高表达者为53.33% (8/15) (P<0.01) ;III期Twist低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31.25% (20/64) , 高表达者为11.53% (6/52) (P<0.01) ;IV期Twist低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2.5% (3/12) , 高表达者为2.0% (3/15) (P>0.01) 。独立预后因素分析表明Twist表达 (P<0.05) 、淋巴结转移 (P<0.05) 、远处转移 (P<0.05) 和TNM分期 (P<0.05) 是胃癌的预后独立因素之一。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 包括肿瘤细胞脱落、局部浸润、移动、血管形成、血管浸润、血循环中存活、黏附于内皮细胞、穿过血管壁形成转移灶等, 各种生物分子参与胃癌的浸润转移[6]。

Twist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在胚胎形成过程中参与细胞运动和组织重建的调节[7], 作为癌基因参与调节细胞-细胞之间的粘附和分化等[2]。Twist在人肿瘤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报道较多, 研究表明, Twist在不同的肿瘤组织高表达, 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本研究发现, 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的表达, Twist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 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8,9]。研究表明, Twis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Twist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差相关[10], Twist在黑素瘤组织高表达, 高表达患者的预后差[1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Twist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由于I期和II期例数比较少, 我们将I期和II期合在一起分析Twist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I期和II期Twist低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III期Twis低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在IV期Twis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独立预后因素分析表明Twis表达、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是胃癌的预后独立因素之一。

本研究表明Twist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为Twist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记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詹文华, 韩方海.我国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思考[J].实用肿瘤杂志, 2008 (23) :91-93.

[2]Yang J, Mani SA, Donaher JL, et al.Twist, a master regulator of morphogenesis,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umor metastasis[J].Cell, 2004, 117 (7) :927-939.

[3]Lee TK, Poon RT, Yuen AP, et al.Twist over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 through induction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Clin Cancer Res[J].2006, 12 (18) :5369-5376.

[4]Yang Z, Zhang X, Gang H, et al.Up-regula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 invasion by Twist is accompanied by N-cadherin and fibronectin expressio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7, 358 (3) :925930.

[5]Fukuoka J, Fujii T, Shih JH, et al.Chromatin remodeling factors and BRM/BRG1expression as prognostic indicator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lin Cancer Res, 2004 (10) :4314.

[6]Yasui W, Oue N, Aung P P, et al.Molecular-path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gastric cancer:a review[J].Gastric Cancer, 2005 (8) :86-94.

[7]Chen Z F, Behringer R R.Twist is required in head mesenchyme for cranial neural tube morphogenesis[J].Genes Dev, 1995, 9 (6) :686-699.

[8]Ru GQ, Wang HJ, Xu WJ, et al.Upregulation of Twist in gastric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tumor invasion and poor prognosis[J].Pathol Oncol Res, 2011, 17 (2) :341-347.

[9]Yan-Qi Z, Xue-Yan G, Shuang H, et al.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wist basic helix-loop-helix protein over-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J].Pathology, 2007, 39 (5) :470-475.

[10]Martin TA, Goyal A, Watkins G, et al.Express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snail, slug, and twist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human breast cancer[J].Ann Surg Oncol, 2005, 12 (6) :488-496.

上一篇:昭山站典型发言材料结构下一篇:论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