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2024-04-09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通用2篇)

篇1:《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涉江采芙蓉》所抒发的感情带有普遍性,理解作者巧用比兴,借引屈骚,直抒胸臆。

2、《归园田居》中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的志趣。

3、《短歌行》中作者的人生感悟与求贤情怀。

【重点难点】

激发想象,学会思考,融入诗歌,品味诗歌。

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

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知识链接】

简介《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的一篇,《古诗十九首》是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155-220),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的他,雅爱诗章,登高必赋。其诗内容丰富,气魄雄伟,风格苍凉悲壮,如揭露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蒿里行》,写远征将士征战之苦和思乡之痛的《却东门行》,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短歌行〉〉。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富有创造性,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成为领导一代风气的著名诗人。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家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后因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其诗多为五言诗,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深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它的诗,语言淳朴自然,意境高远拔俗,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朝田园诗派。金代诗人元好问对其诗评价中肯:“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学习过程】

一、基础过关: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________(2)青青子衿()________

(3)何时可掇()________(4)周公吐哺()________

(5)羁鸟恋旧林()________(6)榆柳荫后檐()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2)长路慢浩浩________

(3)越陌渡阡________(4)榆柳阴后檐________

(5)暖暖远人村________(6)鸡鸣桑树巅________

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顾:(1)还顾望旧乡。()(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顾念慈母。()(4)足反居上,首顾居。()

(5)卿非刺客,顾说客耳。()

厌:(1)山不厌高。()(2)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3)东厌诸侯之权。()(4)适有卧厌不悟者。()

去:(1)一去三十年。()(2)卿可去成婚。()

(3)替汉家除残去秽。()(4)去门十里以为界。()

适:(1)少无适俗运。()(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始适还家门。()(4)处分适兄意。()

二、能力提升

(一)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二)学习鉴赏《短歌行》

1.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2.“忧”在全诗中反复出现,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3。对青青子衿典故理解。

4.试概括本诗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鉴赏《归田园居》

1.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2.尘网”、“樊笼”比喻什么?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反思与感悟】

【延伸拓展】

课外阅读《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意象意境、或内容情感、或语言风格,写成两三百字的鉴赏短文,在班上交流。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②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①,浪莽林野娱②。试携子侄辈③,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垄间⑤,依依昔人居⑥。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世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⑨。

【注释】①去:离开。②浪莽:联绵词,广大貌。③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偶尔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⑤丘垄:坟墓。⑥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异朝市:市朝变迁。⑨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①,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②。漉我新熟酒③,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策:策杖,拄杖。②遇:焦本作“可”。③漉:过滤。滤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多人聚合欢饮称局。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

附: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

⑴“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

⑵“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

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⑷“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刘远军

篇2:《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教材篇目《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

单元目标

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

2.掌握单元文本重要句子的翻译。

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重点难点

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文言实词

(一)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女也不爽(《氓》)差错

(2)泣涕涟涟泪(《氓》)泪

(3)雨雪霏霏(《采薇》)作动词,下

(4)信誓旦旦(《氓》)诚恳的样子

(5)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机会

(6)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退出来

(7)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8)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预料、想到将来

(9)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

(10)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他

(11)其黄而陨(《氓》)(名词用作动词,变黄)

(12)士贰其行(《氓》)(数量词用作动词,有二心)

(13)二三其德(《氓》)(数量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

(14)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15)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

(16)固前圣之所厚(《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重)

(17)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18)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19)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20)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21)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22)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拍,敲击)

(23)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4)交广市鲑珍(《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买,购进)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古:自作主张;今:不受拘束和限制。

(2)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古:教养;今: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或教育、训诫。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古:可爱;今:值得怜悯与同情。

(4)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古:处理;今:处罚决定。

(5)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6)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古:修长的样子;今:形容色彩繁杂。

(7)宁溘死以流亡兮(《离骚》)

古:指随流水而消逝;今:指因灾害或其他社会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8)偭规矩而改错(《离骚》)

古:改变措施;今:改正错误。

(三)写出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

1.将

(1)将子无怒(《氓》)请,愿

(2)出郭相扶将(《木兰诗》)扶持]

(3)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助词,无意义

(4)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率领

2.谢

(1)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

(2)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告诉

(3)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谢绝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

3.故

(1)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还是

(2)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原来的,从前的

(3)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

(4)故作不良计(《孔雀东南飞》)故意

4.适

(1)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适合

(2)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

(3)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刚才

(4)适彼乐土(《硕鼠》)到

5.相

(1)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相当于“你”

(2)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互相

(3)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面貌

6.见

(1)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被

(2)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相当于“我”

(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看见

二、文言虚词

辨析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何

(1)何方圆之能周兮?(疑问代词,哪)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疑问代词,什么)

(3)隐隐何甸甸,聚会大道口。(副词,何等)

2.为

(1)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被)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动词,作为)

(3)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呢”)

【积累运用】

三、文言句子翻译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答案:

1.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

2.我们都是被逼迫的,你这样我也这样。

3.活着的人,却要以死来告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

4.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

四、素材集成

1.《诗经》两首

素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适用范围:情感类特别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散文或记叙文。

阐释:柳絮飘飞。你娇柔的枝条,欲牵绊着谁的脚步;你漫天的飞絮,欲打探着谁的讯息。千百年来,你还在诉说着那依依的别情吗?可有飞雪驻于你的发梢,传递一些似是而非的温暖?诗歌借助杨柳和冬雪这些有着强烈情感意蕴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2.《离骚》

(1)素材: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适用范围:人生信念--人应该有坚定的意志和志向,不因挫折而改变志向;为了正义和理想,勇于舍弃个人的利益和安危。

阐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然被君王抛弃,但仍不后悔;虽然困难重重,但仍不改变理想,表现了屈原对自己志向的坚贞。他用一生的实践甚至生命向世人表明一个千古真理:人,绝不能因挫折改变自己的志向。

(2)素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适用范围:社会生活--成大事者,必心怀天下;人应具有悲悯情怀。

阐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大夫屈原披发行吟江畔。虽然他的建议不被怀王采用,但他没有放弃进谏。虽然他遭小人陷害而被贬,但他没有忘记天下苍生。面对昏君,面对乱世,屈子不是像庄子那样消极避世,不是像孟子那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总是关心着天下黎民,为黎民的疾苦而歌而哭。

(3)素材: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适用范围:人生信条--人应该活得有尊严,保持节操;嫉恶如仇,不流于世俗;刚直不逑至饲原宁可被误解、被放逐,也要保持高洁,保持尊严的崇高精神?nbsp;

3.《短歌行》

(1)素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适用范围:人生短暂,珍惜时光。

阐释:这句话表现了曹操因人生短促而产生的嗟叹和忧虑。时光易逝,功业难就,人们应珍惜时间,及早建功立业、实现梦想。

(2)素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适用范围:尊重并珍惜人才,以真诚感动人心。阐释:《管子形解》中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传说周公吃饭时曾三次将食物从嘴里吐出,唯恐因接待迟慢而失掉贤人。

4.《归园田居》

素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用范围:生活态度--淡泊明志,让人的心灵在“自然”中得到解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精神自由。

阐释:尘世的名与利,就像一张张网,锁住了精神,迷住了心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解读】该考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对该考点的考查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依据上文,填写下文;或者依据下文,填写上文。该考点要求考生准确无误地书写,出现错字、白字、添字、漏字,该题目均不得分。考点设题依据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还要求依据选修模块适当延伸课外的有关篇目,设置分数6分。

【考题例析】

1.(高考福建卷)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匪来贸丝,。(《诗经氓》)

(2),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王勃《滕王阁序》)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解析】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四个时期,涉及了诗、词、文、赋四种文体。今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在考试中有一定的体现。《诗经》《劝学》《滕王阁序》《赤壁怀古》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来即我谋(2)积土成山(3)飞鸟相与还(4)彩彻区明(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惊涛拍岸

2.(高考广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

(4),,小田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答案】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

总结这几年的高考题,这类题目的命题意义在于,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与熏陶。提高人文素养。这可以知道学生备考,以明确背诵的重点和方向。

封志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涉江采芙蓉》04-18

涉江采芙蓉05-09

涉江采芙蓉教案范文06-16

涉江采芙蓉讲课用07-14

涉江采芙蓉说课06-02

涉江采芙蓉说课范文06-16

涉江采芙蓉学案范文06-16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示例04-29

涉江采芙蓉古诗词鉴赏05-09

关于荷花的诗句——《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06-06

上一篇:初四教学计划下一篇:代购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