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总结

2024-05-13

大走访总结(共9篇)

篇1:大走访总结

聚焦富民的根基在基层,聚力创新的主体在企业。20xx年12月以来,泰州市紧紧围绕“两聚一高”主攻仗,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以“助力发展解难题,聚焦富民补短板”为主题的“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初步取得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基层能满意、社会真欢迎的叠加效应。

“规模化”组团,配好资源、建强力量,确保活动有力有序、扎实推进

泰州市通过精心策划方案,选优配强100个工作团,以明晰要求、细化安排等举措有力推动了活动开展。

坚持“上下联动”保证工作“顺畅协调”。工作团由市级机关部门牵头,团长由市级机关部门和市(区)有关负责人担任,市(区)部门及乡镇(园区)、村(居)共同参与,联合到镇街开展“组团式”走访和服务。通过定期召开团长例会、问题交办会、矛盾协调会等,强化各部门工作的协同开展,着力形成了有统有分、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构建起群众工作大联动、帮扶工作大协作、社会治理大共建的格局。

坚持“按需配置”保证资源“高效利用”。本着从基层需要、群众期盼出发,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队员的特长优势,有针对地配置适需对路的力量资源。如将市旅游局配对到素有“垛田花海”之称的兴化市缸顾乡,将经信委配对到工业重镇兴化市戴南镇,将规划局配对到核心港区高港区永安洲镇等,有效强化了扶贫帮扶责任的捆绑挂钩,强化了部门职能与乡镇功能的匹配,强化了部门资源的集中调剂和高效配置。

坚持“领导挂帅”保证运转“扎实有效”。明确工作团团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负责本团走访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走访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实行市四套班子负责人直接挂钩联系工作团制度,坚持示范带头、以上率下,带头履行职责,带头参加走访,带头解决问题,为全市党员干部树标杆放样子。同时成立专门督导组,直接深入一线督查督导、走进联系单位回访回查,以强有力的督查推动真走访、真落实、真见效。

“无缝式”走访,摸清短板、找准问题,确保活动指向清晰、目标明确

泰州市着眼全面覆盖,通过创新形式、活化方式等,着力将基层情况摸准摸全摸透,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良方。

推行“网格化”,确保“访全访遍”。根据全市实际,以镇街(园区)为单元网格,实行一镇街(园区)一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走访网络体系。工作团对参与本团走访的各级党员干部进行合理分工,形成盖边沉底、责任清晰的走访网络,做到村居、企业、项目、家庭全覆盖。据统计,全市117个市级机关部门(单位)、7个市(区)、100个镇街(园区)、1822个村(居)的4万余名党员干部参与走访,走访对象涵盖全市160多万户居民家庭、1.8万多家企业、800多个项目。

打出“组合拳”,确保“访深访透”。工作团立足部门实际,合理制定走访计划,鼓励党员干部综合采取周六集中走访、平时随机走访、视情开展夜访、在线互动常访等形式,广泛运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田间地头,下到车间班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共排查收集各类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2.9万余条,切实做到了提村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

划好“标准线”,确保“访准访实”。对访什么、怎么访进行重点设计,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进户“五必问”,即问收入水平、问生活质量、问生产情况、问政策落实、问致富门路;入企“五必知”,即知企业生产经营、知科技创新、知和谐稳定、知发展环境、知目标思路。同时推行“三个一”全程纪实,即每人发放一本“民情日记”,每走访一户填写一张基本情况表,每集中走访一次填写一份走访回执表,全程记录基层群众的情况诉求,对走访全程进行记实管理,坚决防止走访“蜻蜓点水”“一走了之”。

“精准性”施策,解在难处、做到实处,确保活动见到实效、群众满意

各工作团迎着问题去、瞄着问题走、追着问题赶,边访边促、即知即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简单问题”坚决不搞“大循环”,做到“快速解决”。针对走访中发现的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及时亮出“小事不走大循环、小事当作大事办”的服务承诺,以边访边做、立说立行的作风,取信于民。兴化市安丰镇工作团在炜泰制衣有限公司走访时,了解到企业防火措施不到位。两天后,工作团组织党员民警和消防战士一起走进企业,逐一检查消防设施,为企业量身制定一套灭火流程。

“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猛发力”,做到“精准解决”。针对群众、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工作团通过明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对属于市(区)、镇街层面应解决的问题,及时沟通反馈,逐一明确责任,督促解决到位;对涉及市级机关部门的,帮助反映、及时交办,跟踪督查,直至问题顺利解决。如,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征地难、融资难等诸多“头疼事”,姜堰沈高镇工作团多次召集走访的国土、发改、地税、银行等部门到企业开“会诊会办会”,出实招帮企业“强筋健骨”。

“共性问题”聚焦重点“抓整治”,做到“跟踪解决”。针对一些重大、共性难题,特别是已经找准摸实的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堵点、痛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点、防控点等,进行梳理研究,实施专项整治。目前,全市正重点围绕40个共性问题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一个一个抓突破、一项一项抓改进。

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是一次活动,是一次升华,更是一次洗礼。仔细审视,深刻品味,有着诸多启示。

启示一:“脚下沾泥,方能心中有数”,这是找准问题、发现短板的有效之举。打好“两聚一高”主攻仗,不仅需把握党情国情、把握当前发展的时与势,更需掌握市情、社情、民情、企情。唯其如此,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应运而生。活动中,泰州市通过强化领导、配强力量,引导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走访摸排、深查细看,既发现了问题、找到了短板,又涌现出许多“金点子”,为进一步走出更具转型与创新含金量的新路子提供了决策依据。

启示二:“把准脉搏,方能对症下药”,这是促进发展、聚焦富民的务实之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聚焦富民,不仅仅是富“口袋”,做到脱贫致富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还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各种热点问题和所需所盼,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活动中,各工作团紧盯“怎样才能把群众的口袋鼓起来、怎样才能把全民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如何帮助企业找准创新的突破口”等问题,通过分层施策、分类帮扶、分别解决,做群众的引路人、贴心人,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提振了发展信心。

启示三:“严实作风,方能锤炼党性”,这是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之举。基层是党员干部增长本领、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助力发展解难题,聚焦富民补短板”,不仅促使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进一步锻造了严实作风,更检验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活动中,无论是党员干部的体会感悟,还是群众、企业的评价热议,事实逐步印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已成为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企业的重要载体,推动“两聚一高”泰州实践的强大合力正逐渐形成。

篇2:大走访总结

“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推进,活动有力有序推进,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各地、各部门紧扣“全覆盖”和“走深访透”要求,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并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特色动作、自选动作。各工作团立足部门职能,在活动的发力点上下功夫,创造了不少好的工作载体和服务载体。

张国梁指出,“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启动时间不长,所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成果也是阶段性的,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各地、各部门思想上要再重视,始终保持工作定力,加大推进力度,增强活动热度,一锤接着一锤敲,用一步步扎实的工作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

工作上要再发力,牢牢把握“全覆盖”底线,夯实“走深访透”基础,突出“边访边促”导向,围绕“精准服务”靶点,聚焦“惠民发展”根本,积极构建“组团化走访、网格化覆盖、精准化服务、信息化监测、常态化开展”的工作格局。要坚持走深访透与边访边做并重,“小事不走大循环”,团内能解决的问题快解决,同时及早着手研究相关惠民惠企政策,创新服务载体和平台,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张国梁强调,在活动的组织上要再加强,强化各阶段的科学统筹,坚持督查指导同发力,抓好宣传舆论引导,确保活动扎实深入推进,确保活动的质量实效。

篇3:大走访总结

为贯彻落实全省双联行动“大走访, 回头看”活动动员大会精神, 根据市委双联办关于《全市双联行动“大走访, 回头看”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 近日, 兰州公交集团帮扶干部在纪委书记费晓东的带领下来到永登县武胜驿镇旅顺村, 积极开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

当天上午, 费晓东带领集团双联干部先后走访了旅顺村三社和五社的部分农户, 每到一户, 都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家庭收入等情况, 进一步摸清农户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经济收入和存在的困难问题, 全面排查农户在危房改造、大病医疗救助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并作了详细记录, 认真填写了《双联行动“大走访, 回头看”活动基本情况统计表》。

下午又召集了驻村工作队、双联驻村干部及村两委班子召开了座谈会, 听取了驻村工作队和联扶单位近期工作情况汇报。在座谈会上, 费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活动的重要性, 按照市委双联办的通知要求, 迅速组织联户干部进村入户, 逐户走访群众、全面排查问题、做好详细记录、及时整改落实, 确保“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篇4:大走访走入的是温暖

慰问组采用集中座谈和登门拜访的方式,详细介绍甘肃地矿局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经济形势及老干部工作情况,广泛征求老同志们的意见和要求,真诚邀请他们回老单位,走一走,看一看。尽管有的老同志居住比较偏僻,慰问组也千方百计争取登门看望。对生活特别困难和遭遇重大变故的职工发放慰问金,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川省德阳市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离退中心十分惦念在此居住的离退休职工,让人吃惊的是,老同志们精神矍铄、情绪乐观,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灾难,积极重建家园。居住在四川省自贡市的余伯坤由于身体多病,病退回川。但她没有被病魔击垮,她坚持学习书画诗词,出版了自己的书画集。自强不息的她只是大批老有所学的离退休职工中的一位代表。

5月中旬,慰问组与居住在陕西省礼泉县的退休职工郑志才通电话,郑志才得知单位慰问组已经来到咸阳市非常激动,非常想见见老同事,但他的老伴生活不能自理,本人也80岁了行动不便。得知这情况,慰问组第二天早晨往返一百余公里,赶到老郑家中,将400元慰问金交到郑师傅手中。

离休干部郭天林居住在山西省翼城县,已经退休三十多年,他生活简朴,不讲待遇,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当慰问组冒着大雨来到郭老的家中,了解到老人因长年无人照料生活潦倒,离退休中心司永智主任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慰问组经商议,当即建议拨出专款为郭老维修房子,同时做通郭老的思想工作,让其儿子搬来照顾他。慰问组反复叮嘱郭老的子女要好好尽孝,经常与单位联系,保证郭老安享晚年。

篇5: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一是要改变工作作风,以真诚感动人。这就要求我们联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我们讲二遍,讲十遍;一次不在家,走两次,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耐心去打动群众的心,顺利完成工作。

二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以知识施化于人。在村工作直接面对农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强学习很重要。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城建、土管、计生、村级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信访、安全管理、种植、养殖等方面知识,才能在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建设督导、民主制度监督、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开展农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三是要积极开拓思路,以智慧造福于人。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在工作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各种要素,结合当地实际,既坚持因地制宜,又赋予改革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这次走访后的感触颇多,有苦有甜,苦的是为他们艰难困苦生活的辛酸和悲悯,甜的是为自己能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而感到欣慰和慰藉。这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今后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它将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困难群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1.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2.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3.机关人员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4.政府人员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5.党员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6.大走访大落实主题活动总结

7.政府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8.乡镇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9.城镇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总结

篇6:大走访活动总结

凤阳县黄泥铺中心学校

2011年暑期,我县教育局为了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真正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掌握和关注那些没有去外地与父母团聚的学生的暑假生活、学习和健康情况,让远在他乡的农民工兄弟们放心,决定暑期期间在全县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千名教师大走访”活动。

为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县教育局认真谋划、精心制定了《凤阳县教育系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结对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教育局从局领导到普通干部职工均与相应学校就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结成帮扶对子,全县各学校领导班子以及广大教师也要与本校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扶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方面要指导、帮助、监督结对学校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做1至2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从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给予留守儿童父母般的关爱,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让结对关爱行动取得实效,县教育局对代理家长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向每一位代理家长颁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证书》,代理家长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家访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并进行心理疏导,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以增强与家人的感情,每年要陪留守儿童过1次节日或为其过生日,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实际困难。

暑假期间,我校由校长带领着教师,顶着高温,冒着酷暑,身着印有“关注留守儿童,千名教师大走访”红色字样的白色上衣,举着“关注留守儿童”字样的旗帜走村入户,对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学习和健康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悉心指导,并对留守儿童及监护人进行防溺水、防疾病、防犯罪等安全教育与宣传。活动一直延续到暑期结束。

我校的留守儿童暑期大走访活动,不仅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使广大留守儿童在暑期与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大大提高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这一民生工程的知晓度、支持率和满意度,真正把利民、惠民好事办好。

篇7:大走访活动总结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推进领导机关工作重心下移,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根据市委•关于印发†XX市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市直机关贯彻落实“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市XX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成立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精心制定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好大走访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收获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大走访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市XX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坚持领导带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全员参与,机关干部积极参加。

(二)制定实施方案

市“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动员会议后,我办积极行动,于2011年10月10日制定了•市XX贯彻落实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并按方案步骤开展活动。

(三)学习宣传动员

从2011年9月以来,我办认真开展“大走访”学习活

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和课后自学,认真学习了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的通知‣(皖办发„2011‟33 号)、•陈树隆、杨敬农同志在全市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了大走访活动与机构编制工作相结合;领导分工联系单位与贯彻落实大走访活动相结合;考评与大走访活动成效相结合;动员XX全体干部职工了解、参与大走访活动。

(四)开展走访活动

根据 “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安排,6个月来,积极开展了大走访和调研活动。共走访3个社区、3个乡镇、2个企业、6户农(居)户。收集梳理问题1个、研究解决问题1个、收集建议1条、研究吸纳建议1条。

走访清水街道军滩社区,慰问汪其妹、汪本好两位困难群众,要求社区把帮助贫困家庭列入日常重点工作;深入南陵县何湾镇,走访慰问村民肖习发,为他送去服务和帮助;走访无为县无城镇凌井村,建立基层联系点;走访繁昌县繁阳镇城西村,慰问村民徐成民及红湾组老党员杨德贵、陈本道等,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并送上了慰问金祝福。春节期间,XX党支部又派员走访慰问了生活困难的残疾老人钱

家宝,为他送去了米、油等食品及慰问金。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人的床头,老人感到非常高兴。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认真听取村(居)、企业所想,了解其实际困难,并给予工作指导和提供相关信息。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本系统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走访。特别是走访了无为县高沟镇,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相关措施的落实;走访了市中心血站新百、沃尔玛采血点,解决采血点工作人员编制不足问题。

在大走访活动中,我办深入基层调研13天,机关干部走访8次,机关党组织书记走访5次,建立基层联系点3个,捐献慰问金3000多元。通过大走访活动的开展,确实拉近了机关干部与群众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增强了党和政府公信力、凝聚力,提高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支持度。

二、存在问题

XX人少事多,工作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对走访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与市委的要求仍有一些差距。

三、下步打算

1、市XX将继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工作行为,周到的工作服务,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好大走访活动。

2、努力落实走访过程中群众的诉求,力所能及地解决

问题。在走访活动中注重关心大家所关心的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等情况,继续深入调研,加强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断开创新形势下走访工作的新局面。

篇8:大走访总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培育新兴产业的主力军。 培育“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即到2015年,常州市拥有10家左右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左右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10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是常州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常州市科技局积极发挥牵头部门推动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位一体” 战略,认真落实《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意见》(常发〔2013〕29号),“十百千”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4月,常州市科技局以深入实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广泛征求以“十百千”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的科技系统服务对象的需求、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服务企业,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新企业大走访”活动。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按照常州市科技局《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大走访”活动的通知》,在2015年5月31日前完成对156家武进区企业的现场走访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调研基本情况

在大走访过程中,一是为企业送政策,发放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辅导手册》《常州市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服务手册》《常州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手册》。二是同企业找需求,走访中与企业负责人或技术主管就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合作、产学研、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座谈。三是向企业征意见,重点征集企业对科技部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开展科技服务的建议。 走访前,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已经将“常州市创新企业调研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先期发放给企业填写, 通过现场回收或者后期收集电子表格。

经汇总,本次应走访156家企业,实际走访151家企业,5家企业由于破产或已经不开展高企工作, 拒绝接受走访。应发放调研表151份,实际回收99份,回收率63.5%。现按99份有效调研表进行统计, 具体如下。

1.1企业概况

从企业类型看,99家企业全部为高标准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创新型领军企业1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12家。从产业领域看,高端装备制造业43家,节能环保产业12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4家,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家,新材料产业18家, 新能源产业12家。其中,4家属于常州“十大产业链” 重点企业。从创新能力看,仅常发农业1家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华通焊业、晨光涂料、腾龙汽车等27家企业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特轴承、中韩科技、华威电子等6家企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华通焊业和晨光涂料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院士工作站, 表明这2家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强。从专利情况看,在99份调研表中,有效专利共计2420件,发明专利298件,占有效专利总数的12.31%;78.8%的企业还没有建立专利数据库,97%的企业表示愿意贯彻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 国家标准。从产学研合作情况看,有65家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占调研表总数的66%;达成合作项目109项,有部分企业与多家单位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1.2企业需求

1.2.1企业反映的共性需求

经汇总,企业提出的共性需求体现在技术(项目)、投融资、上市、专利情况、科技人才、研发创新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其中企业对专利情况、研发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技术(项目)需求所占比重较大, 分别是75%,46%,57%,39%(见表1)。

1.2.2企业反映的个别需求

(1)涉及产品的技术检测。

常州南车柴油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提出能对活塞螺栓表面质量的检测,对螺纹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 能准确确定螺栓的拧紧系数;常州克劳诺斯特种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提出大型轴承加工的在线无损检测,尤其是心部质量检测。

(2)涉及专业人才问题。

常州市科晶电子有限公司希望引进高级软件总工程师(嵌入工程师)和高级硬件工程师;常州市武进恒通金属钢丝有限公司希望引进工业自动控制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常州卓群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希望引进从事喷涂行业的专业人才;常州华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希望引进不饱合聚酯树脂合成开发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常州市裕成富通有限公司希望引进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软件专业人才。

(3)其他问题。

常州三恒电器有限公司提出目前需建设十万级净化房;常州纽菲克光电制造有限公司因研发创新和产品标准化需要,希望建立国家级汽车光源检测站。

1.3意见和建议

经汇总,有14家企业就具体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有8家企业提出希望了解最新科技政策、举办解读的座谈会以及开展各类科技项目申报培训会。另外,有企业表示因近几年相关政策的调整,对目前面临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政策和流程不太清楚,建议科技系统能为企业答疑解惑和开展此类培训;有1家企业表示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专利技术壁垒,企业内部缺乏精通专利知识的技术人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专利人才库”,把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精通专利知识的人才按技术领域入选,为企业的海外竞争提供人才支持;有1家企业建议科技部门定期开设“科技讲堂”,向全市企业家、科技管理人员普及科技知识、宣讲最新的科技政策法规、宣传创新型企业先进典型等。另外,在企业上市、投融资、人才引进和产品检测服务等方面,建议科技部门能适当政策倾斜和搭建有效平台。

2下一步重点工作

为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常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常政办发〔2014〕16号)、《关于成立常州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联席会议的通知》(常政发〔2014〕 67号)、《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工作方案》(武科发〔2014〕13号),文件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分别为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制定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措施保障,明确了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的职责,健全了工作体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等。

据了解,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入库名单经企业申报、辖市区推荐和市相关部门联合评议等流程,常州市政府办每年发布通知对“十百千”中的“十”和“百” 作动态调整。截至2015年5月,常州市创新型领军企业23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193家(另有20家科技企业成功上市或挂牌“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986家。其中,武进区创新型领军企业8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86家(另有7家科技企业成功上市或挂牌“新三板”),该区创新型企业培育的数量在全市是领先的。费高云市长在2014年常州市创新型企业培育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十百千”企业每年要有所增加之外,还要做好服务工作,要把精力更多地聚焦到培育和服务创新型企业上来,加快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实施、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使科技企业培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5年上半年,常州市科技局根据“创新企业大走访”和发放调研表等形式广泛征集企业需求,根据全市调研汇总结果,按照“立办快结事项立即办、缓办事项制定方案限时办、会办事项主动协调积极办”的原则,推进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方式,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络,上门提供咨询服务,尽力帮企业排忧解难,使大部分企业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今后一段时间,常州市科技局作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的牵头部门,建议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加强工作。

2.1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

一是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困难。继续发挥好创新型企业培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各项工作协调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创新型企业发展中的用地、人才、融资等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建立统计监测机制。围绕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建立统计监测机制和指标体系,开展运行监测工作,对入库企业实行年度目标评价考核, 对评价优秀的创新型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关键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可用以动态调整创新型企业的梯级,有助于对培育企业的跟踪联系、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后期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三是完善落实政策。由常州市科技局和常州市财政局梳理现有科技创新政策,完善和制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孵化器、“新三板”等专项政策;修订完善全市科技创新政策,发挥科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重点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专利等。对新认定的常州市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奖励,落实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2.2履行好科技部门的职能

一是积极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重点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在“质”的提升和作用发挥上寻求突破,积极推荐一批创新型企业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支持科技上市培育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争创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推进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是加强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常州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结合 《2015年全市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大力培养企业知识产权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支持企业建立专利信息数据库,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三是加强科技金融。 紧紧抓住“新三板”扩容的战略机遇,建立面向市场的高科技企业筛选、评价和培育机制,按照“上市一批、 申报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的要求,积极配合金融办,做好创新型企业上市前期与科技部门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企业研发机构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核心知识产权的授权等;积极向企业宣传“苏科贷”等融资政策。

2.3宣传好创新型企业的先进典型

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 大力宣传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以及各地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本市创新型企业先进典型的收集与宣传,可用作创新型企业建设的示范, 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舆论氛围,指导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上提质增量、创新发展之路。

3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的若干建议

从表1可以看出,有57家企业对科技中介服务有需求,反映出企业对科技中介服务需求较强烈。其中:44家企业需要科技项目申报方法培训,41家企业需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26家企业需要科技文献检索技术培训,30家企业需要专利分析方法培训。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包括:生产力促进服务机构、科技信息培训服务机构、科技创业孵化服务机构、技术交易服务机构、科技投融资服务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测试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8类。

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作为市科技局直属的社会公益性科技中介机构,属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的科技信息培训服务机构,拥有“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常州分中心”“江苏省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享网常州站”等资质。作为江苏省重点科技服务机构,近年来,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承担着常州市科技辅助管理服务工作以及全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依托中心而建的平台主要包括:

常州市科技服务平台:“常州科技服务平台”依托常州市科学技术局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zstb. gov.cn)对社会公开,该平台是市级科技项目、省级科技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高企高品等的快速申报平台,内容涵盖各类科技项目的申报入口、工作提示、管理办法、公示公告以及计划简介等。

常州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有常州市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常州分中心)、常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常州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依托市科技信息中心建设,共享、共用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资源,并纳入在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特色文献资源,依托这些强大的信息数据,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开展了标准专利及引文查证、代查代检、原文传递、科技查新、科技资源翻译、科技项目咨询等服务;常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是由政府主导,联合在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参与共建的公益性科技服务平台。目前整合了全市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科学仪器设备,并作为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协作单位, 入网用户不仅在常州市还可以在整个长三角地区(江浙沪)进行仪器设备的在线搜索和申请使用。

为更好地服务好“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必须坚持 “建平台、强服务、重培训”三位一体,建议如下。

3.1建平台

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互联网+”科技发展, 在现有“常州市科技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平台,全方位向社会提供最新、最全、最完善的科技创新资源、政策的“一站式”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定位为“一个站群两个中心三个平台”,即一个科技局门户网站群;企业端口、政府端口统一认证中心;统一的申报服务平台系统、内部审批平台系统和专家评审平台系统,并整合常州市现有的各类科技信息平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功能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投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可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专项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用于扶持平台的建设。

3.2强服务

常州市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常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依托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两平台分别建有独立的网站。建议参考“科聚网”,即甘肃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gskj. gov.cn),该平台依托甘肃省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的各类科技共享资源、行业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的技术研发能力,搭建“线上对接+线下服务”的O2O(On line to Off line)”服务模式,实现科技企业和服务、政府和企业、管理机构和专业机构的协同服务。按照此次大走访征集的300余条企业需求,统筹各类创新平台资源,建立统一开放的网络管理平台,平台可从服务分类、需求领域、需求状态和需求时间进行分类:其中,服务分类包括:科学仪器与设施、科技文献、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需求领域包括: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农业科学及技术等;需求状态包括: 待洽谈、已洽谈、已完成;需求时间包括:近1周、近1月、近3月。按照“互联网+”思维方式,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科技创新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使企业在线即可享受到各类科技资源信息服务。

3.3重培训

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训。企业研发机构的新建或提升是此次大走访的重点需求之一。 按照市局相关文件要求企业研发机构要在大中型内资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实现全覆盖, 按照“有技术人员、有固定场所、有研发经费、有科研设备、有具体研发方向”的要求,推动创新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水平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配合“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大走访,下一步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将有需求提升或新建平台的这部分企业单独列出做好研发机构培训服务工作。二是定期组织开设“科技讲堂”。从本次调研反馈的意见看,大多企业对科技政策不太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建议定期组织开展“科技讲堂”,以文献平台和大仪平台为依托,邀请常州市及国内的文献情报专家和科技咨询专家向全市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最新政策宣传和文献大仪平台等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推进企业了解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扩大中心在全市企业的影响力。

通过此次创新型企业大走访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了政企沟通交流,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常州市科技信息中心将以此作为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变承诺型服务为需求型服务、变共性化服务为个性化服务,为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印发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14-01-24].http://www.changzhou.gov.cn/ns_news/621393893748819.

[2]万资平,余凤楼.关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5(11):1-4.

篇9:“大走访”带给我们的体会和收获

一是坚持外访与内访相统一,把“爱民”与“爱警”有机结合起来。本着“有针对性、有代表性走访”的原则,目前我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已走访各级党政机关2400余家,走访企事业单位3500余个,走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监督员和群众代表86万人次,其中为40余万户特困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100余万元,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奉献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一片爱心。与此同时,本着“上级访下级、一级访一级、把所有民警家庭访一遍”的要求,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已走访英模、劳模、因公牺牲和负伤、困难民警及普通民警1万余家,发放慰问金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切实体现了对广大民警的真心关爱和体恤。

二是坚持全面走访与我局近年来形成的“三级走访”制度相统一,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效有机结合起来。2002年末,有两件事让我局刚刚到任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一件是当年年终算账,全市刑事案件发案高达4.6万余起,同比上升14.99%,因而被取消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单位的评比资格。再一件是省、市开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双评”活动,我局连续四年在全市执法单位排名倒数第二。对此,群众有意见,党委、政府也不满意。巨大的压力面前,我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决定,要打好社会治安翻身仗,实现“打防要有新力度、改革要有新突破、服务要有新举措、形象要有新变化”的工作目标,必须坚持和创新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其主要载体就是,从2003年开始,以大力弘扬和实践东莱派出所“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的“百家熟”经验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三级走访”活动,即:市局领导班子进行“带头访”,市局各职能部门和各分、县(市)局开展“对口访”,每个基层所队搞好“日常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过近6年的“三级走访”,访出公安工作的逐年变化,访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率的逐年提升。因此,在这次“大走访”活动中,我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三级走访”的模式,努力把好的做法秉承延续下去,力求形成一种工作常态。

三是坚持带着问题访与整改反馈访相统一,把认真倾听呼声建议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大走访”启动后,正值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安保工作进入实战状态。为此,我局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要充分利用“大走访”这一有效形式,访可能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的事件苗头,访各种安全隐患,访各类案件线索和可疑人员,坚决打好社会面整治战役,确保“大冬会”安保工作的万无一失。这期间,通过深入细致走访,共收集各类信息和线索7000余条,从中及时侦破各类刑事案件近1600起;排查火灾、道路交通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等各类安全隐患3000余个,全部进行了及时整改;搜集各种矛盾纠纷和事件苗头信息760余起,全部进行了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置。与此同时,对走访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界群众提出的进一步改进治安防控措施、提高执法服务质量等500余条意见和建议,逐一认真梳理归类,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也制定了限期整改的规划,并且通过采取回访、公告、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及时反馈整改措施和整改成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认真整改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对此,走访对象全部表示满意。

四是坚持传统访与现代访相统一,把拓宽社情民意表达传递渠道与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拓展走访覆盖面,进一步增强走访效率和质量,我局在坚持开展登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信函、召开警民恳谈会等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访渠道和途径。坚持实行派出所每年度向群众述职述廉制度,面对面听取群众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开通市长公开电话公安机关网络平台,认真办理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转来和交办的各类群众来电事项;坚持办好市政府门户网站“百姓谈”专栏,认真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群众满意率始终居全市各委办局之首;定期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百姓谈”网友来我局,由局领导现场解答各种问题,面对面地接受批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实时网上直播,同步回答网友来贴,在全市政府机关和全国公安机关首开先河,进一步架起警民之间的连心桥。

实践充分证明,走访是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实实在在、具体有效的群众工作。通过认真组织推进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主要带给我们以下四点体会和收获:

第一,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是公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紧紧抓住了听民声、访民意的公安工作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的公安工作思路和举措。

通过这次“大走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群众对公安工作的需求,无外乎自身安全的需求、服务质量的需求和公正执法的需求。所以,老百姓关注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痛恨什么,我们就打击什么;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集中整治什么。并且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和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精心研究制定了以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为重点的2009年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实际上,从2003年“三级走访”开始,我局就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建议,认真谋划公安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出新亮点。比如:针对群众的安全需求,在全国公安机关率先提出了“命案必破”的理念,深化了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行了“四门落锁”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推行了“全警武装大巡逻”,开展了社区(村屯)平安竞赛,全面实施了便于群众报警、减少夜间发案、强化治安控制的报警杆、平安灯、监控眼的“杆灯眼”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打击防控水平。比如:根据群众对公安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制定出台了《百条便民利企服务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了办理落户手续网上“一站式”服务、在公共场所设置“110”报警箱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深入推广了“三声四有五个一样”花园派出所为民服务模式。再比如:针对群众对公正执法的关注和期盼,在全国公安机关率先设置了“八条高压线”,严格约束民警执法行为;大力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全面规范执法办案程序;改革治安案件查处工作,得到公安部的肯定和推广;研究制定并全面推行法制工作规范,进一步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2007年,我市公安机关执法准确率达到9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2008年,在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中,我局及所辖18个分、县(市)局的执法达标率和优秀率均达到100%。上述工作思路以及带来的实际成效,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拍脑门、主观臆断想出来的,全部来自上级部署要求和民意、民愿、民智。

第二,警民联手能够共筑“钢铁长城”,专群结合能够打造一方平安,是公安工作不会改变的永恒定律。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深刻昭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公安工作基本方针。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警民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在“大走访”中,我们更加明确认识到,任何违法犯罪活动,都脱离不开群众生活的领域。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和掌握的社会治安问题的信息最灵、最直接、最广泛,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是公安机关远远不及的。因此,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信息采集源头上注重群众信息的畅通,广泛发动、组织群众打好信息战。实际上,很多群众都有同仇敌忾的正义感,都有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只要广大民警的走访工作做到家,并且具有群众喜爱的亲和力、公信力形象,这些民警才能在群众心目当中真正高大起来,群众也会发自内心地支持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工作。目前在我市的大街小巷,有13万义务巡逻、义务护院的“蓝袖标”志愿者。一些被社区民警常年像亲人一样照顾的老大爷、老大妈,除夕之夜吃完饺子,照样顶风雪、冒严寒,自愿上街巡逻。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侦破的各类刑事案件,有60%左右是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人防、物防、技防不断强化,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治安的控制力和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能力。从2003年开始,我市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始终保持大幅度稳中有降,分别同比下降29.8%、5.5%、3.6%、2.4%、2.6%、3.8%,而且从2005年开始,连续4年降到3万起以下。特别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命案,从2002年的773起,到2005年以来每年一直控制在300起左右,其中杀人案件从2002年的551起之后逐年下降,降到2008年的210起。据测算,目前我市人均发案率由2003年的万分之40.5下降到30.6,人均发案率连续3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低。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调查显示,2004年到2008年,群众安全感也在逐年提升,分别为88.1%、88.8%、89.1%、89.6%和94%。其中,2006年,有关部门对市委、市政府20项主要工作进行民意测评,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满意率名列第一;市民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程度由第4位退至第8位。2007年9月,国家竞争力研究所对全国661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我市在30个最安全的城市中排名第15位。2008年,公安部委托国家统计局选取全国49个城市进行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为74.09%,对公安队伍状况的满意率为74.58%。在这次调查中,我市的两项群众满意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公众安全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第三,老百姓在你心中份量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份量就有多重,是古今中外颠覆不破的一条真理。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紧紧抓住了从公安机关自身做起、从每个民警自身做起、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和关键。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形象满意率的逐年提升。

我局把开展“大走访”作为宗旨意识的“大教育”,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三级走访”成果,继续深入到贫困村屯、特困家庭、案件受害人和信访群众之中,认真体察普通百姓的生活艰辛,切身感受受害群众的痛苦遭遇,亲耳聆听受助群众的感激之情,真正让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并且进行换位对比思考,进行深入的自我教育,切实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从而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群众也逐渐地把公安民警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关爱公安民警。炎炎烈日下,出租车司机自发地来到交警执勤卡点,送来遮阳伞和解暑的饮料;三九严寒天,许多群众不约而同地给街上巡逻民警送来防寒鞋垫和慰问品;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孟凡乐、宋滨喜出殡,近百万群众自发为英雄送行,泪洒长街。这种血浓于水的警民之情,还在日常工作和行风评议中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不仅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改善公安机关的装备和公安民警的待遇鼓与呼,而且各界群众代表纷纷倡议投公安机关的满意票。2003和2004年,在全市所有执法单位的行风评比中,我局由原来连续4年排名倒数第二实现了位次的明显大幅前移;2005年,首次进入前十名,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优秀进步单位;2006年,又向前跨入了一大步,名列全市第四名,排在全省公安系统第一名;2007年,名列全市执法单位第一和全省公安系统第一,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最佳单位。2008年末,我们的各个县(市)公安机关均进入本地区的最佳单位行列,市区各公安分局均进入各区所有执法单位的前五名;市公安局继续在全市所有执法单位中名列前茅,获得全市“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评议活动“群众最满意单位”光荣称号。

第四,真心关爱和体恤每个民警,积极满足每个民警的合理需求,是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既要爱民、又要爱警的公安队伍建设治本之策。因此,只有认真深入内访,才能访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警察属于高危职业,在全球十大危险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矿工和战地记者。从我国来看,公安民警也始终承受着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工作的严重压力。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通过大量研究考证,把七种行业划定为“过劳死”的高发区,其中公安职业排在首位。从我市公安机关来看,仅2003年以来,就有26名民警分别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和病倒累死在岗位上,有350余名民警分别在执法执勤、救助群众的工作中光荣负伤,有的甚至落下终生残疾。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关爱我们的民警,必须真心关爱每个民警的成长进步需求、身心健康需求、家庭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等等,把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也正因为如此,我局还把这次“大走访”作为凝聚警心的“大工程”,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定期走访基层、走访民警、走访民警家庭,坚持延续“三级走访”中形成的“八必访”制度和措施,即:英模、劳模、因公牺牲和负伤民警家庭在重大节日必访,困难民警家庭定期必访,民警家庭出现矛盾的必访,民警思想情绪低落的必访,民警工作岗位变动的必访,民警工作不负责任或有失误的必访,民警有违法违纪苗头的必访,民警受到纪律处分的必访。通过走访,帮助民警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除其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根据民警呼声和建议,坚持实行了科学用警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民警体检制度,建立了因公负伤民警快速救治的“绿色通道”,较好地落实了民警因公伤亡优抚措施,设立了民警正当执法维权机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民警投身各项公安工作的积极性。2003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共有228个集体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命名表彰;有1187人(次)被授予全国和省、市劳动模范,全国和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和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警官”等各种荣誉称号,有3183名民警分别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占全市公安民警总数的29.1%;在每年开展的全省公安系统“十大新闻人物”和全市“感动哈尔滨人物”评选活动中,我市公安民警每年都榜上有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亲民爱民、执法为民的民警,才为认真落实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和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上一篇:2024年第二季度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道德与法治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