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一些看法

2024-05-18

关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一些看法(共8篇)

篇1:关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一些看法

关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一些看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为什么有大学生村官政策?

宏观原因: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现实原因: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机频发。时势原因: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

直接原因: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

就我看来,原因和作用主要分为2个层次:国家和个人。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是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为党和政府培养后备人才、缓解村级领导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但核心作用是:调和城市与农村的巨大二元矛盾,继而使农村适应现代化发展。

从个人层面上看,是作为学校到社会的一个就业缓冲期,或者是谋求进入体制内的跳板。总体看劳动力市场始终供大于求,2013年699万高校毕业生,到2014年727万高校毕业生,海归人数超过20万,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约3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确实日益严重。村官作为“缓兵之计”有其合理性。

细看之下,其实则是另一番景象。某些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仍旧短缺,至少我知道特别全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同时新兴行业的崛起,带动了不少新职业的产生,比如微营销,端游美工等。高校课程的设置总是落后于市场速度的,所以短期内新兴行业也是缺乏足够的人才。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你以为3000块钱可以雇佣一个农民工?别逗了,你只能顾一个大学生!实际上,不少农民工工资很高,当然他们的工作确实非常幸苦。其实这就暴露了一个问题,新毕业的学生一茬又一茬,大部分大学生其实是同质化、没有竞争力的。但是相对于农村,某些方面比如互联网其实大学生有着天然优势的,这样一来,或许村官政策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二、《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发展指南》(党建读物出版社)说了些什么?

我这里简单的摘录一下标题。其中红色为我的感想。1.1 导论

1.1.1 生涯特点:可规划性、阶段性、发展性。1.1.2 发展阶段:1)职业探索与适应期 角色转变 2)职业成长期与定向期 业务骨干 3)职业成熟与加速期 领军人物

实际上,村官最宝贵的就是经历,经历是作为磨砺自己的磨刀石,做好领导吩咐的任务,培养能力,成为业务骨干。就像打游戏一样,重要的不是任务给的钱,而是任务给你的经验,能够让你升级,学会技能。对应的只有完成了高级任务,才能具备成为领军人物实力。1.2 职业胜任能力分析

1.2.1 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特征:1)复杂性 转型、四化

2)基层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战线长,更琐碎 3)乡土性 农村的风土人情、田间地头 4)创新性 城乡对接、突破

复杂性是培养战略眼光的极佳环境;基层性强调耐心和细心,同时也注定了要学会取舍;乡土性对于本地人有天然优势;创新性对于大学生村官有着天然优势,主要是学习、掌握、运用新鲜事物的能力。

1.2.2 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统一各方思想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创业的一系列问题 3)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平衡各方利益

4)倡导农村先进文化 广义的教育,让农村与现代文明相适应

5)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重要决策须通过村民表决,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不可偏废。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培养具有战斗力的团队

1.2.3 胜任力分析 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胜任力

脱离实际,大多数村官如果能达到核心能力,还会去选择当村官吗?不过可作为成长目标要求自己。1.3 职业生涯规划 1.3.1 职业生涯规划步骤

1)自我分析定位+职位环境分析与评估 2)确定职业目标与方向 3)找差距

4)制定改进方案和职业发展路径

1.3.2 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1)择世所需;2)择己所长;3)择己所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时候,自然会有收获,如果你真心喜爱这份工作,工资多少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正如书中所言“要在权衡人生价值、成就感、工作付出、待遇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优的目标,实现村官生涯经历和个人人生发展的共赢。” 1.3.3 职业发展路径

1)留村任职 适用于本村户口的村官。

2)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 省考、国考、选调生等,亦是绝大多数村官的选择。3)定向招考 如:金融机构。

4)自主创业、另行择业 村官经历能否为你加分增值?

5)学习深造 虽然享受加分优惠,但是不如自己认真复习,同时那个时候年纪也大了。

三、针对发展路径再思考的职业规划。

村官、选调生招考人数越来越多,依靠政策无法解决所有村官进入体制内,同时基层公务员待遇,大家有目共睹,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丰厚。同时在体制内可以想象,随着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施,只会加剧论资排辈的现状,晋升空间实在有限。相比之下,自主创业、另行择业更具爆发性成长。

这里谈一下创业,媒体鼓吹大学生创业是基于就业压力巨大,同时多报喜不报忧,进行中国式宣传,确实容易让人盲目。实际上,创业的绝大多少都是失败,马云谈创业说道100个创业者里面,只有1个成功,有4个你是看着他怎么死的,剩下的95个,你看都没看到。确实创业失败的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把亏钱定义为失败,或许过于武断。创业过程本身对创业者的塑造被忽略掉了。同时雷军也谈到,媒体以及社会缺乏对失败的正确认识。小学作文经常出现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或许某些人能明白这句话的真谛。不要把领导交给你的任务仅仅当作负担,同样也不要把赚钱当成创业的唯一目的。

人是最好的投资品,因为人比商品更加独一无二,同时具有更高的成长性。成功的条件需要培养人才,发展团队,整合各方的能力和资源,其根本是个人发展规划的成功。有这么一句话,健康是底牌、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品质是王牌,这也是对个人发展的规划的高度概括。

而村官职业发展的最佳形式不是让所有人能都进入体制内,而是能够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形成自身的品牌,让社会认可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人,足以胜任各项基本工作。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结束村官生涯给人清华毕业一样的感觉的时候,这个政策就成功了。

四、基于现状的职业规划方向

村官的3大现状:

1)村官附庸化。长期从事琐碎的事情,成为领导的打字员,笔杆子等。2)主管领导不够重视。主要是针对与村官的相互交流,问题反映与解决。

3)村官自身对自己工作的不重视,不认同。这个一切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是主动做事,还是被动接受的区别,效果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心只是当作跳板,本职工作做的怎样,那么也就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不过大环境上也确实是有编制的比没有编制的更加有保障。主要发展方向:

针对发展路径以及现状,我认为村官平台最适合也最重要的职业方向类似于职业经理人。即经营管理工作。

但是与管理企业不同,村官需要管理好的是一个村,一个部门,为领导分担部分工作。打个比方,让你去弄农房普查,让你登记村民建房申请,让你组织一个羽毛球比赛。你得选好人,做好团队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制定工作计划,到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效果,没达到效果怎么改进,工作结束之后总结教训等。再作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村两委”好比董事会,支书就是董事长、村主任是总裁,你就是总经理,制定好计划,遇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报总裁决定后提交给董事长。

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宝贵的经验吧。进入企业不一定有这样的管理机会。所以,一开始没必要把工资看得太重要,这是经验积累的过程,等你增值了,你的工资自然涨了,如果不涨,你也自己想动了。潜在的问题:

1)之前大学的专业荒废,这个是非常大的弊端。学校学的东西本来就快淘汰了,如果长期不接触本行业,荒废是必然结果。在大学生村官还未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至少是企业认可的情况下,这一点非常不利。

2)这样的现状下,脱离体制,原先的平台不在,又没有一技之长如何应对?就跟现在基层公务员温水煮青蛙的感觉一样,脱离体制如何生存?好比笼子一方面限制了鸟的自由,另一方又保护了鸟的安全,确实难以抉择。解决的方法:

1)学习的能力。你必须去学习新的技能,比如我去学习会计。还有诸如PPT、PS、freemind等各类软件的运用。

2)重要的工作经历。面试时,基本上都会问这个,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学历提供了智力保证,工作经历提供了经验保证。村官本身需要做主动做事,做到最好,可能功劳不是你的,但是修行本身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唐僧也没必要非要去西天求取真经了。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有些事情村官要主动出击,比如创办爱心网的汪学东。困难那里都是,多想想怎么解决。

复合型人才加上重要的工作经历才是求职的保证,这样去哪都有企业需要。

五、总结:

1人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规划的,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好了。2别人给你的建议不一定对,包括我现在的建议。

3村官都奔着体制内去了,我决定放弃体制内,都是一种损失。

4人无完人,政策是人定的,自然也有错的时候,牺牲品哪里都有,请参照第1条。

篇2:关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一些看法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培养年轻干部,今年6月,全省在省、市、县机关选拔了10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农村担任“村官”,有的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有的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根据领导的安排,笔者近段时间到了20多个村探望这些年轻的“村官”,并先后和40多位同志进行了座谈。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这些同志虽然年轻,虽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虽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非常可喜的是,所接触到的每一位同志都没有畏难情绪,没有打退堂鼓,而且大家都工作热情很高,精神状态很好,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进入了工作角色,并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这些同志所谈的心得体会也使笔者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并对机关年轻干部如何当好“村官”初步形成一些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要在按照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同志的要求,做好“六大员”(调研员、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调解员、传播员)的过程,要努力增强一个使命、注意两个“严于”、注重三个着眼、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不断提高五种能力。

一、关于增强一个使命问题

就是要在投身“固本强基”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迎接挑战、经受锻炼和接受考验;就是要通过两年工作、生活的磨炼,使自己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都有较大的进步,使自己从“相对优秀”,变成“绝对优秀”,使自己两年后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让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感到确实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省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的决策是正确的,是有远见的,是卓有成效的。

每个到农村任职的同志都应该自觉地、不断地增强这样的一种使命感,就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一是要有自我完善的高境界、高要求。明确这种使命意识,要体现在帮助村领导班子工作,经受锻炼、磨炼过程,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和不断提高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勤奋耕耘奉献的自觉性、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及缺点毛病的自觉性。二是要有迎接挑战的高斗志、高热情。要有“长期作战”、“艰苦作战”和“遇挫愈勇”的思想准备。敢于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不因艰难而退缩,不因暂时受阻而动摇,不因挫折而放弃。并在攻克困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享受“战而胜之”的快乐。三是要有将工作做到最好的高标准、高起点。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在积极、主动、大胆工作中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长处;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中,力求能够提出“最佳构想”、能够采取“最佳措施”,能够争取“最佳效果”。

二、关于注意两个“严于”问题

就是要严于自律、严于守纪。能否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是直接关系到能否经得起组织的考验、能否顺利完成两年任职任务的关键和前提条件。严以律己,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既是组织的要求,又是需要自己经常警醒、经常防微杜渐的现实问题。从主观上看,选派担任“村官”的每个同志都是相对优秀的年轻干部;同时,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超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不足,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从客观上看,我们每个同志都不是生活在无菌的真空,而是生活在既丰富多彩,又充满各种不良诱惑的现实世界。正因为是这样,我们要健康成长,要能够有效地抵御各种不良思想、不良习气的诱惑,就必须高度重视严格自律的问题。在实践中,还要注意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向基层干部学习的问题。对每个年轻“村官”来说,一方面,要学习基层干部敬业、爱业,吃苦耐劳,扎根农村默默耕耘、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避免少数基层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足,如,有的工作漂浮、不够深入扎实,有的自律不严、甚至有些放纵自己,有的不注意学习、工作得过且过,有的不注意方式方法、对群众“呼呼喝喝”、“口大气粗”,等等。我们不仅不能沾染这些不良习气,而且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他们。总的说,就是要“洁身自好”、“好自为之”。严于守纪,就是要严格遵守纪律,包括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其他纪律。就是一定要注意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杜绝“一念之差”,避免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关于注重“三个着眼”问题 就是要明确工作的基本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要注重着眼于了解当地的社情民意。一方面,要学会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学会分析和思考所了解的情况。这里说的了解“社情民意”,不能满足于一般地了解情况,一般地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字,而是要尽可能广泛、深入地了解村情、民情、社情,按笔者理解,起码要了解掌握以下6方面的情况:(1)自然条件情况――耕地、山林资源及水资源情况,可进一步开发的资源情况,地域优势、劣势情况,等等;(2)村民生活情况――脱贫致富情况,已进入小康生活的情况、达到温饱生活的情况、生活贫困的情况、生活特别困难的情况,等等;(3)生产经济情况――农业、林业生产条件情况,其他经济发展情况,种养专业户的情况,经济发展潜力情况,等等;(4)当地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情况――饮水难情况、行路难情况、引进农作物品种及产品销售难情况、子女入学难情况、环境卫生情况,等等;(5)可能影响当地稳定情况――房姓宗族情况,宗教渗透情况,调解薄弱环节情况,村干部不廉洁、办事不公的情况,村干部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脱离群众的情况,等等;(6)当地村民外出打工及对家庭脱贫致富影响的情况,等等。在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中,还要注意不能满足于已经掌握的情况,而且还要注意了解新的情况;不能满足于了解掌握现实情况,而且要了解掌握历史的情况,并且边了解,边思考,边梳理,边不断加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掌握上述情况和其他基本情况后,还要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入分析,深入思考,明确如何分轻重缓急、主次易难,统筹考虑安排自己的工作。二是要着眼于帮助村“两委”班子搞好自身建设。这是每个到村里任职的年轻干部的重要任务,无论是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同志,还是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同志,都有这个任务。具体地说,应该在以下8个方面多做努力:

(1)要和“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多交往、多交流。通过这样,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工作经历情况、家庭成员情况、个性特点情况、长处短处情况;通过这样,和他们建立友谊,赢得他们的信任,为在两年中更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2)要多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行“固本强基”工程的目的要求,宣传搞好村“两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关于“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一些好的观念、理念。在宣传中,要注意有的放矢,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要有长期宣传灌输的思想准备。

(3)要帮助村“两委”领导班子加强制度建设。特别要注意从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眼,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完善起来,规范起来,并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提醒、帮助、督促他们注意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4)要帮助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搞好团结。特别是书记,主任不是同一个人兼任的村,更要注意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他们加强平时的交流沟通,平时多看对方的长处和善意,多“求大同,存小异”,多些互相理解、互相体谅。要尽力帮助村领导班子成员及时消除误会、隔阂。当发现不协调、闹矛盾、有不团结的苗头时,要及时分别找有关当事人谈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每个到村里任职的同志在思想上都要很明确,如果班子不团结,我们的工作就非常难做,就会对我们要实施的工作计划产生影响。每个同志都要有思想准备,协调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关系的工作,会贯穿于这两年的时间里。同时,大家还要看到,在做这个工作过程,也是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的过程。要积极大胆去面对和做好这个工作。

(5)要帮助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要经常提醒、帮助、督促他们,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坚持集体领导,要注意发扬民主,在决策时要充分听取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和村民意见。要避免书记或主任个人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对一些决策如有不同意见,不要急于表决,不要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村里作决策最好能会前充分商量酝酿,达成共识后,再提交支委会、村委会讨论决定。

(6)要帮助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加强作风建设。要帮助他们牢固确立“公心”意识,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杜绝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要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特别是在推进某项具体工作时,要提醒他们尽可能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尽量避免强迫命令、简单粗暴的情形出现。

(7)要帮助村党支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包括健全组织生活,做好教育党员、发展党员等工作。

(8)要帮助村“两委”领导班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宣传“八荣八耻”,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健全、完善,提高村民的素质。

三是要着眼于深入思考“三农”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解决好,国家才能稳定,才能发展,才能有“小康社会”的建成。在农村任职两年,是了解和思考“三农”问题的绝好机会,每个同志都应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如果在这两年里,大家都能够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并写出一两篇,三四篇有自己独特见解、有一定深度、有一定质量的文章,那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成果。

四、关于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问题 就是要有正确的思想定位、工作定位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一是正确处理好“主人”与“客人”的关系。到村里任职的每个同志都要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大胆地、主动地去做工作,要敢于“反客为主”。一方面,刚下来,人家将你当“客人”,对你客客气气、恭恭敬敬,但只要你稍有敏锐,就会明显地感觉出,在这“客气”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种距离感、陌生感、观望感,或者说是还缺少信任感。在这种情形下,自己更要注意克服“作客”的潜意识,不要将自己当客人,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村干部和村民表明:自己虽然只来任职两年、自己虽然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自己虽然要一切从头学起,但自己绝不是“客人”,自己有决心、有信心克服面临的一切困难,尽最大的努力和村领导班子成员及村民一起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另一方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能够站在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促进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与此同时,有办法帮助引进资金、项目帮助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固然很好;如果暂时做不到,则可以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坚持不懈地想方设法去争取,可以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有参考价值的意见给村里当好参谋。二是正确处理好“身到”与“心到”的关系。一方面,要注意克服得过且过、无所作为、平稳度过两年的潜意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好好珍惜机会、珍惜时光,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并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在帮助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克服弱点、以及做群众工作等方面,要有做长期艰苦细致工作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一定要切实安心做工作,一定要有帮助当地改变面貌的爱心和雄心。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村干部和村民感到任职干部的“赤子之心”和良苦用心。三是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既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注意充分相信和依靠村“两委”领导班子和当地群众。一方面,在工作中要有热情、激情和活力,因为这是年轻干部的特点、特色和优势,也是省委对大家的希望所在。如果缺少这个,工作就失去了动力、朝气和闯劲。正因为是这样,每个同志在这两年时间及将来都要始终保持“火一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又要注意有理性、有理智。在准备推动某项工作,或准备给村“两委”领导班子提出建议时,事前一定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注意集思广益,一定要尽可能瞻前顾后、深思熟虑,尽可能使自己的意见、建议比较客观、比较中肯,言之有理,“一炮而准”,让人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当然,如果遇到人家一下子未能接受自己的意见,也不要灰心丧气,甚至见难而退,而要有“屡败屡战”的斗志和韧劲,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有耕耘必有收获”,相信“是金子总会发亮”。四是正确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一方面,要有务实精神,要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尽力为当地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讲得漂亮,做得更漂亮。所做的每件事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群众的检验、组织的检验,能够问心无愧。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在“务实”中思考。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感悟,在实践中深化对工作规律的认识和对工作努力方向的认识。特别是暂时离开原来工作繁忙的岗位,能够有时间冷静地、平和地、客观地思考过去工作实践中的“得与失”、“成与败”、“冷与热”、“宠与辱”,并悟出正确履行职责、正确待人处事的道理。通过这样,不仅能够经受锻炼,而且能够总结提高,将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成长之路产生深远的、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五、关于提高五种能力问题

篇3: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 学校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育方法和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全面展开, 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冲击力。为此国家教育部体育司强调, 学校体育课程也应该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大力的改革。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理念的追求,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 主要体现在:

1. 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思想僵化, 教学改革尝试大多

停留在追求形式的层面上, 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 致使学校体育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而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

2. 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3.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缺乏现

代教学观念,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 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依然是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 致使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对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重视不够。

4. 在教学改革中, 很多教师把精力和注意的焦点几乎都放在了教学方法和形式上, 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1. 更新观念, 强化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体育观, 突破旧模式,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 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 正视自己, 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大胆突破, 既尊重传统, 又不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又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 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 措施有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2. 深化教学课程结构和内容, 利用各种因素、手段, 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在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只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要动员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学生、校医和当地校外的体育名人为教学改革服务, 起到督促、帮助、榜样的作用。此外, 学校要与体育教师多沟通, 结合实际, 有计划、有步骤地配齐体育器材, 发挥作用。

3. 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并且把这一点作为重中之重。

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使之终身受益。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 教师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据学生的爱好、兴趣, 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 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 这样既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又可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4. 教学组织要不断创新。

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按传统教学形式来进行的, 即准备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 学生获得的是技能和体力, 而明显缺乏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快体验。因此, 要使体育教学更具全面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实际出发, 不断创新, 改变教法和课的组织结构, 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 又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做到“堂堂有别, 课课有异”,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使学生对每一节体育课都保持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 同时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

5. 大力推广快乐体育方法。

快乐体育的特点是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 重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快乐体育认为, 体育教学是一种涉及认知、情感等方面的人际交往过程, 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快乐体育强调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形成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学习氛围,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的满足与温暖。快乐体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不仅重视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而且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确立目标、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自己归纳去认识与把握学习的全过程, 理解已学会的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 以及自己的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的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 学校体育在改革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 更新观念, 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等改进体育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从情感教学入手, 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使学生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从而激发、引导、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静萍.论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J].体育与科学, 2001.

篇4:关于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万事开头难”,如果一个学生作文不知如何开头,他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呢?事实证明,只有开好作文的头,学生才能由此而产生联想,从而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文章最是有情物,作文是真情的吐露,作文饱含真情实感,就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最终以情感人而获得高分。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情感的流露。

提起作文教学,大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和困惑。但是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值为70分,被称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花在作文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不少,但每次考试或作文竞赛优秀作文不多,而平庸或尚未成文的作文却不少。

一位名人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的在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考生无一不是具备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墨韵书香中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这种文字驾驭能力不仅靠的是考生的才情,其实它与考生平时的积累也是分不开的。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

作为老师,平时要求学生要多读一些文情并茂的千字文,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时文选粹及散文大家的专辑,并力争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优美词句及逸事典故抄下来并牢记住,进而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另外,老师把刊物上刊载的高考满分作文和学生写得好的范文印发给学生读背,这样做更有模仿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各类文体写作能力的真正形成与提高还离不开评价模式的建立。很多高三语文老师感觉精批细改力不从心,三言两语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评价模式,并在作文模式指导下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作品,这样做既能使老师从大量繁琐的批改中解放出来,又切实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平时我们要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评价修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集体的作用,我们的指导不要居高临下,要把自己变成学生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我们要放手让他们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动修改评价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学生的幼稚和不成熟都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倡导写真话、抒真情,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才能写出更高层次的作文。

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不仅能使你的文章富有文采,而且还可以提高作文档次。

古人常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也可理解为铸造器物的“范”。而具体到高三作文教学,“规矩”及“范”即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想让学生作文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要让学生吃透评分标准。

平时书写要注意字迹清秀,卷面整洁是文章一张漂亮的脸面,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外在显现。文面悦目,教师看了就爽心。假若字迹龙飞凤舞,东圈西划,肯定不会给阅卷教师留下好印象。考试时,即使平时字写得不太漂亮,也要有信心,有耐心,尽可能让字工整清晰一些。

篇5:关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一些看法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新世纪的人才,除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新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课堂单调的教与学的传统理念,在教会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的基础上,注重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1.课堂教学要先创设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小学的容积问题,一位老师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老师早上上班,摩托车没油了。去加油站加油,加了60元,加油站每升汽油8元,请问老师加了多少油啊 ?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实践证明,富有启发的故事,联系紧密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而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教学的过程中,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3 兴趣是培养创新的最好的导师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设置悬念就是很好的一个做法。所谓悬念,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运用悬念法引入新课,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激起学生探求的心理,这样一问,学生大脑中产生了悬念,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兴趣油然而。利用一题多解,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人教版有一题,有四本书,《三国演义》56元,《水浒传》31元,《西游记》19元,《红楼梦》24元,小王要买三本书,100元左右。怎么买?这题有很多解法(1)算:56+19+24大约=60+20+20=100元(2)56+19+24=99元56+31+19=106元56+31+24=111元 31+24+19=74元(3)56+31+19+24=130元

130—19=111元

130—24=106元

130—31=99元

130—56=74元

这种题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5 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部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的过程。6 层次性教学,尊重个体差异

深入本班学生,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本班学生分成多层次设计不同问题,难度不一,要求各异。学生个体差异、教师素质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将影响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习惯

让学生学会预习新课,并提出问题,决问题。自主上网查找资料,去设计学习过程。现代教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迁移、比较、归纳、推理、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学习过程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 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用过指导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中设计富有引导提示,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方向,学有目标;能指挥学生在学习中会抓联系,抓重点,找方法,学会在操作中感知,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不但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的教学目的。三

对创新意识的肯定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创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成功后喜悦。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创新发明的动力。凡是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的想法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能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急于出面代替,而是适时给予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品尝寻找正确答案的愉悦,养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篇6: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一些看法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某某老师改行了,某某老师经商去了。这些教师当中,以青年教师居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教育这一职业产生了倦怠感。

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在几年前就被人们提及,且被作为一项课题开展研究。可见教师职业倦怠早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和社会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在我们学校,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一点小事本不用请假的非得借因请假等„„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职业收入过低。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需要经济养家糊口,养儿育女,收入低,待遇差是老师产生这种倦怠的原因之一。其次,教师多重角色,工作量大。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第三、精神压力大。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这种升学压力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第四、个人价值不容易得到肯定。一所学校里,能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讲县级以上优质课、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争抢什么,于世无争。由于自身的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

以上分析不不管正确与否,上面的一些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怎样,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需要正视和解决的。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1、尽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与其他国家所投入的教育资金,教师工资相比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资金少之又少,加之现在物价飞涨,教师工资的增长过于缓慢。现有的工资并不能适应当地物价房价的增长速度,所以还需国家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实现教育均衡。

2、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人生目标。俗话说“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否则你就是痛苦的。有许多政策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也不可能逃离当地教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常年累月重复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点改变,人不可能不生厌倦。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人生确定新目标,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让每年都有个奔头儿。

篇7:关于创新意识的一些看法

在我眼里,每个人的创新意识都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刚出生时的无意识的状态不能算在其中。如果要找到一个界限的话,应该是从语言的启蒙开始的,当一个孩子开始学习语言时,每学到一个新词汇不会机械的记忆,很可能用自己的理解“创造”出另一个新的词汇——一个只有他自己能明白的词汇。这应该是一种最原始的“创新”,也许人类最早的语言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说,人的一生都是要有创新意识伴随的,即使每个人的意识强弱不同。之所以造成这个差距,更多的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每个孩子都爱玩(那些所谓的从小就好学而不爱玩的孩子我想大多都是骗人的,他们内心还是向往玩耍的),大人眼中的玩,其实也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孩子们堆沙子,搭积木,绘画,他们没有深谙世事,有的只是他们对世界的简单认识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很多东西创造出来都是世界尚不存在的事物。

这种“创新”其实不能算作是现在大众定义的创新。因为这种创新没有实际的意义,不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苏醒,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绝对可以变得更加成熟,成为真正的创新。而大多数父母只看到了前者。所以,当孩子们兴奋的把他们的“创新”成果展示给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最多就是微笑的对他们说一句“好厉害啊”,然后不了了之。扼杀创新意识的行为便从这时候开始了。

学前教育可以说是这种扼杀行为最薄弱的时候,或者说并不扼杀创新行为,因为拜托了父母的束缚,所谓“老师”的管理也不促狭,孩子们在一起更能激发出彼此的创新的灵感和激情,当然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不过是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而已,不会有人重视。

义务教育的开始,才是谋杀计划的开始。谋杀既是扼杀好几代人创新意识,让创新的激情堕入平庸的迂腐和刻板。用老师们的话来说,这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开始了学习算数,学习汉字、拼音,错一个罚写N次的惩罚制度,就这样完成了我们的小学教育。我们充满朝气的小脑袋当然能轻易的记住这些条条框框,但是,慢慢形成的潜意识告诉我们,不止要学会这个,要想老师表扬,必须听话。那些所谓“奇怪”的想法是不允许产生的。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创新意识觉醒的契机也降临了。随着我们接触世界的机会增多,我们知识面的增广,我们模糊的意识到了我们接受教育不只是为了让父母满意,让老师表扬——这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我们试图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以及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老师和家长当然会察觉到这一点,于是语重心长的说教,声泪俱下的教诲,让我们有做回了那个老师家长眼里的乖孩子,那所谓的探寻生活的意义,只不过是父母眼中的贪玩。可能我的言辞过于偏激,但我不得不说这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的领悟,拿破仑认为征服世界,维护法兰西帝国是他的人生意义;希特勒认为日耳曼名族称霸是他的人生意义;周幽王认为博得美人一笑是他的人生意义;宋徽宗认为沉湎于笔墨丹青中是他的人生意义。那些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便是今天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历史学家总说,宋徽宗如果只是一个书法家或者画家的话一定可以名垂千古,但是他背负了“皇帝”这个职责,于是他被后人唾弃了。我们何尝不是呢?初中时有一个很喜欢绘画的同学,自己偷偷报了绘画的班,翘课去学绘画。我们的初中老师,并不是前文中所说那那种,因为她知道什么适合我们,什么不适合我们,那位同学并不擅长学习,一心痴迷于绘画,老师只是出于担心打电话询问了他的父母,他的去向。后来他被他的父母限制了自由。故事的结局并不只是这样,我们老师找到了他的父母,鼓励他们让孩子多接触一下绘画,也告诉了他们现在他们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真正的结局是现在他在中央美院学习绘画。

这个故事并不是告诉我们抗争就能取得成功,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和家长是同一战线的,一边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前途,一边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于是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的觉醒被扼杀了,就像那些对于自己前途的想法一样。只有很少部分人的创新意识在夹缝中破土而出,在风中摇曳。

一般来说青春期指的是10—19岁这个年龄段,抛开生理上的变化,心理的成型其实早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天天接触的都是同样的教育,人的意识早早定型了,确切的说还有上了高中后的高考压力的趋使,让我们的意识更加早熟了。一切为了考试,考试为了上大学,上大学为了找好工作,好工作为了赚大钱,赚大钱为了娶妻生子。或者换一种愤青的表达方式,一切为了考上大学,为了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为了实习自己的理想抱负。要知道成功不止一条路,连通往成功的路都不知道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开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可以说是创新最基本的要求了,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甚至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更别说更高层次的创新了。

有些人总是爱把中美的教育进行比较,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我有几个在那里上过高中或者大学的同学,他们的经历我可以援引几段。他们的课业并不比我们少,可以说他们从高中开始就是我们的大学式教育了,但是他们的课余生活却比我们丰富的多。我们的课余生活不是习题,就是补习班,娱乐活动也基本为零。而他们的课余生活则是完成课题,娱乐活动则是看书,一切都是强制的,但又给予自由,也就是学校强制的要求他们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自由混乱,真正的美国教育也是严谨的,不然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人才。而教育的着重点才是中美教育的差距。当我们担心3年后的高考时,他们担心的是这个学期的书单上的书能否看完,当我们纠结于一套题中出现的几个错误时,他们想得是如何开始一个课题。我们担心的是如何记忆,他们担心的是如何创造。我们做了很多套题,我们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们完成了很多课题,阅读了很多书籍,他们也上了大学。如果说这还是跟国情有关,那么之后的选择就完全不同了。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既然考了大学就要好好学习,可是人的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想要多我们的人生进行创新,而一切影响到学习的活动就会被老师视为违反纪律,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规矩是不能因为个别人改变的,但是这样的行为却莫名其妙的为人所不齿,很多人觉得这样是堕落消沉的表现。那好,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弗兰克·赖特,詹姆斯·卡梅隆,马克·扎克伯格,汤姆·汉克斯,这些“堕落消沉”的人获得了成功又作何解释?

既然说到了大学,不得不说这又是人生的新的阶段。虽然我这四年光阴我才刚走了不到一半,但是,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了。我认为大学期间是培养我们创新意识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时段。在大学我们有比之前更多的自由(虽然不是绝对的),较之之前的校园生活我们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如果善加利用,一定能让我们的创新意识复苏。同时大学也给了我们机会去实践我们的创新想法,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便利的条件。

但是,我们的创新人才并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我们的创新意识也更加薄弱了,在融入社会后也会慢慢被时代大潮冲淡、消失。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用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来解释吧。弹簧经过长时间压缩会失去弹性——这也就是我们的创新意识长期受到压迫,已经不可能因为外界的一点改变而回复了;或者弹簧仍然有弹性,但是没有了束缚,便会释放出比之前更甚的叛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在高中时很好学的学生到了大学天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了。只有少部分“弹簧”工作性能良好,能意识到大学对于自己的意义并加以利用。但这种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举个简单的例子,抄作业的问题,其实不只是大学我觉得所有学龄段都会有这种现象,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我从来没抄过作业,即使老师们义正言辞的告诉我们不许抄作业。我经常抄作业,抄那些我没时间做的作业,如果是让我写一篇文章或者画图我愿意去做,如果让我去推前任推导了N遍的公式,我宁愿去抄。写作业本身就不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果只是算几道积分,推导几个公式,就算能用很多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终归是在重复。有人会说,研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是在创新,确实如此。但是创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创新有很多方法。写作业是为了掌握一门知识,把知识应用并掌握扎实,如果你觉得这门知识已经对你来说足够使用了,继续前人的工作,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发明一种新的机械,需要的只是最基本的机械原理,最重要的其实是把这些原理应用在你的创新产物中。汽车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只是没人能想到把哪几种力学原理,机械原理串联起来。我觉得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是应付差事而抄作业是应当杜绝的,而真正觉得作业无意义但又不得不为了让老师给你那点成绩而抄是可以体谅的。这两者是很难界定的,所以无论任何时候抄作业都是不允许的。失去弹性的“弹簧”只知道写作业、完成作业,失去控制的“弹簧”漫无目的的抄作业,恢复活力的“弹簧”才能真正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创新意识,不仅仅是一个小发明小创造,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参悟,对于生活的新的理解都可以算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开篇时所说的孩子的“创新“,青春期叛逆的想法,现在看来应该也该算是广义的创新了吧。这种创新意识随时都蛰伏在我们体内,只是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被我们一直封存着,一旦有契机,我们每个人的创新意识都能得到发挥。但是,有了这样的意识却没有地方施展,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实际。于是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把创新意识深深的掩埋在了心底,理性战胜了感性。与其冒险,不如平平淡淡,这是深入我们骨髓的传统意识,也是扼杀了我们去实践创新的原因之一。所以,人人都有创新的意识,也知道该去创新,可是真正有勇气有实力去冒险的人少之又少,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缺乏创新的意识。不是缺乏,而是没人敢做。如果非要说缺乏什么,应该是缺乏那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魄力吧!

班级;31051005

姓名:罗皓 学号;3105100503

篇8: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些看法

体育课的宗旨就是通过锻炼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目的。锻炼, 不仅是指对学生进行生理上的锻炼, 同时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锻炼。所以, 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拥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需要体育课的成功进行做保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虽然伤病情况的出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 我们要对这种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学生在运动中受伤, 不仅仅会影响本人, 也会对周围的学生产生心理影响。所以,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对健康教育和防治运动损伤进行普及。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 体育教师一定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课的运动训练都要将学生的人身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初中生一般年龄都还比较小, 正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所以, 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们的健康与安全。对于初中生来讲, 一次小小的意外、一次简单的受伤, 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因此,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负责尽职, 要让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 安排合适的运动项目, 让学生在适量的运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运动中受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 这更加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初中生还处在生理、心理极速发育的时期, 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求胜心理迫切, 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 往往会因一时冲动使自己受伤。所以,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的相关知识的灌输。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导: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 重要的不仅仅是胜负, 更重要的是在竞争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优秀的品质。学生在体育运动之中, 不仅要对自己进行保护, 也要对对手进行保护, 要树立自我防护意识, 尽量避免伤病情况的出现, 即使出现, 也要会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比如, 如果出现崴脚的情况, 学生首先要做的不是走动或者正位, 而是要根据肿起部位的具体情况判断出具体情况, 看看有没有伤害到骨骼。学生要通过对伤口疼痛程度的判断, 了解崴脚的情况, 看看是软组织挫伤还是肌肉受到拉伤等。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健康防护方面的小常识, 但是, 教师通过对这些常识的教导和灌输, 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进行防护。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学生可以避免因为无知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意外的伤害。同时, 教师通过对有关知识的灌输,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帮助学生稳定的心理, 使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不至于慌乱不知所措。

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打比赛。这样, 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然后做出应对措施。教师融入到学生中去, 不仅能够缩短与学生之间由于角色关系天生就存在的距离, 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鼓励学生互帮互助

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 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样, 学习速度也就不一样, 教师要鼓励学得快的同学帮助学得慢的同学。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还有利于同学之间培养默契, 促进友谊的发展。

总之, 初中体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一定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让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祖恩.初中体育课安全问题初探[J]科学咨询, 2010 (2) .

[2]李翔, 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 .

[3]颉梦宁.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理念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10 (15) .

[4]邵伟德, 邹旭铝等.体育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体学, 2011 (4) .

[5]陈凡粤, 陈琍琍.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 (12) .

[6]刘艳.中小学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与创编运用[J].内江科, 2011 (2) .

[7]王义, 徐玲玲, 余明月.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4) .

上一篇:一带一路主观题下一篇:周长的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