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生产实习报告

2024-05-05

校内生产实习报告(精选6篇)

篇1:校内生产实习报告

(校内)生产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学 号: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金大海 马诚

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实习时间:(两组时间不一样,自己写)

实习地点:西安工程大学,机械工程训练中心,314#、315#

三、实习主要内容

实习要求:1 2 3 实习内容:

一、生产实习所需的主要电气设备:

S7-200 PLC:

1、PLC的基本结构(即工作原理、结构、每部分的功能)

变频器:(包括变频器的认识、组成、工作原理、功能作用)

二、PLC程序设计及电气柜接线(怎么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怎样就算正确的)

注:附页为电气控制系统图、电气连接图、PLC程序

三、调试(说明实现的功能,控制的具体工作原理、以及调试过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实习总结(不少于两页)

附:电气控制原理图

附:电气控制系统图

附:PLC程序

篇2:校内生产实习报告

本次校内生产实习的任务是光电池的生产,全班同学被分成五个小组,硅片在各组间传动,每组完成各自任务,形成一条生产流水线。虽然最终未能完成所有生产步骤,但作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能有这样一次参与生产的机会,对我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流水线生产让我看到了课堂中所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理论要求看似简单,但在生产中要严谨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实现。并且流水线中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一个小疏忽就会导致产品残次或报废。

本次光电池生产实习中,我参与了扩散组工作和硅片切割两部分内容。扩散组工作开始时,由于大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不熟练,完全按照教案条例操作,导致前两组硅片报废。经过组内商讨、向老师请教,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与清洗组的配合,并将硼扩散时的炉温提高至1080℃,扩散时间由20分钟先后升至30分钟和45分钟,最终在第五、六组硅片时,达到理想的硼扩散效果。合金化过程中,硅片周围始终存在黑色物质,老师讲解道:“这是残留在硅片表面的光刻胶在550℃的炉中碳化后形成的”,所以决定取消了第七、八组的合金化。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到,八组硅片的生产过程看似是重复工作,实则是对生产教案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由于气候、材料等的差异,每批光电池的生产工艺不可能完全相同,不论在实验室还是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学会分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求更优化的生产效果。

篇3:校内生产实习报告

一、校内生产实习教学方案设计

工程造价专业以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与咨询服务一线技术型高级人才为目标, 要求毕业生懂技术、会管理、精造价, 具有较强的工程造价技术咨询和软件操作的智力服务能力, 专业实践尤其重要。如果在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之前, 有条件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践训练, 将更有利于提升专业人才质量, 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本专业基于以上目标, 依托专业创建对口企业, 构建校内生产实习的条件, 实施 (2+0.5+0.5) “专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即在第五学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企业生产性实训, 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核心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为第六学期到校外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如下页表1所示。

“专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重点在第五学期, 学生在专业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的带领下, 进入“校企共建”教学基地, 承担实际生产任务, 开展有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生产性实践, 即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生产实践工作中, 以达到提升其专业实践核心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的目的。

二、校内生产实习课程开发

在高职院校课程中, 校内生产实习仍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参加校内生产实习, 完成规定生产项目任务, 达到融通专业知识与技能, 培养其职业实践核心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等实习任务目标。显然, 认真设计好实习过程的教学内容, 如入职教育、生产项目任务内容、训练方式、流程和考核评价标准等, 是确保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

1. 生产作业指导书内容的设计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经营生产业务和生产实习条件, 设计校内生产实习的具体内容, 编制《工程造价专业校内生产作业指导手册》, 为教师和技术人员指导实习、学生参加生产作业提供指导和教学依据。其具体内容为:员工入职培训、生产作业指导和生产项目任务三个部分。

(1) 员工入职培训。包括造价人员职业道德、廉洁风险、公司管理制度、文化理念教育等内容。生产实习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 入职培训正确的职业意识和态度, 对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尤其重要, 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职业发展。通过聘请企业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对实习学生授课、讲座, 组织学生到公司参观、交流等形式, 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企业文化理念产生深刻地理解, 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

(2) 生产作业指导。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工程概预算、工程量清单预算和合理定价等编制工作方法、步骤及其典型案例;工程计量与支付台账、工程结算与决算等编制工作方法、步骤及其典型案例;工程项目审查、审计项目的工作方法、步骤及其典型案例。这部分内容包括了工程造价主要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办法、步骤及案例, 为学生完成具体生产项目提供指导, 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规范操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达到提高学生生产效率和实习效果目的。

(3) 生产项目任务。包括用于生产实习的项目任务计划。根据专业实习要求和企业经营与生产的具体情况, 拟定第五学期生产实习的项目任务单, 实际上是要求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的生产项目清单。

2. 教学方式和工作流程设计

生产实习教学方式与企业入职员工培养相同, 采取师傅带学徒的方式。学生以员工身份进入公司校内实训基地———工程造价工作室顶岗, 6~8名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小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 指派一位企业一线的工程师或专业“双师型”教师负责生产实习指导。各小组在师傅的带领下, 参照《专业校内生产实习作业指导手册》要求实施项目生产和实践教学, 直至圆满完成生产实习教学任务。

生产实习必须用公司真实的生产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 并对学生的合格产品给予一定的报酬, 让学生时刻具有真实的员工身份意识, 重视自身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工作流程说明:公司业务部向实训基地工作部下达生产项目任务→工作部进行任务分解, 并布置到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进行项目分工→实习员工实施项目工作, 接受师傅的指导和过程检查→小组成员进行初步成果相互复核和修正→项目负责人进行成果汇总, 并提供初步成果报告→技术负责人对各小组工作成果进行审核与评价→各小组员工根据审核意见修改 (视情况可能有多次审核与修改的反复) →技术负责人最终认可后, 报公司经理批准成果出版→经营部向委托甲方提交成果文件→进行项目总结与评比。

3. 生产实习进程设计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内容和第五学期20周时长, 总体安排生产实习18周, 毕业答辩1周, 校外顶岗实习组织与离校手续1周。在生产实习期间, 学生应选择自己完成的任一项成果作为毕业设计, 于第十九周申报并完成毕业答辩。第五学期生产实习进程计划如表2所示。

公司生产项目任务往往机动性强且时间要求紧, 生产实习的实际进程应根据项目任务大小、特点和时间要求来进行计划调整。即从第1至18周可根据生产项目实际需要调整项目次序和时长, 但应满足项目训练的基本要求。

三、生产实习指导团队构建

1. 组建实习指导团队

校内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与学员按1∶8比例分配, 每个教学班至少需要6位专职指导教师, 按每个年级两个实习班计算, 专业教师队伍很难满足要求, 必须整合专业与公司的人力资源, 组建“专兼结合, 产教互兼”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学团队。

2. 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生产技能, 既能教学又能生产的“双师型”教师是影响生产实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专业应充分利用自办公司平台的教学、生产和科研等功能, 采取脱产、业余和带生产实习等方式, 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公司生产实践, 不断强化专业教师生产实践能力, 并要求其知识能力做到与时俱进。同时, 也应安排公司技术人员从事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其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能力, 以胜任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3. 指导教师边生产边指导的工作方法

要求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亲自参加项目生产, 在带领学生完成生产项目任务的过程, 实施对学生生产实习指导, 即采取边生产、边指导的工作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能主动而及时地找到项目任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更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生产实践过程进行指导,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教师参加生产, 有利于对生产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实施掌控, 也是确保企业生产和专业实习任务双赢的有效措施。

四、生产实习条件建设

生产实习条件应满足企业生产和专业情景化教学两方面要求, 即符合企业生产的工作条件要求, 同时满足学生生产实习的工位数量要求, 建成融教学和生产于一体的情景化教学工厂。

工程造价咨询属智力服务型工作, 大部分工作内容是在办公室内辅助计算机完成, 对工作环境和条件要求以舒适宜人和工作便利为主。本专业拥有校企共建生产实习工作室两间 (2×200.3m2) , 共计120工位, 每个工位配备电脑、各类专业造价软件 (网络版) 和工具书, 其工作台面尺寸为1.53×0.63m2, 能够满足摆放电脑、工程图纸、定额标准等工具要求。工作室配备专职实训管理员, 确保设备和软件正常运行, 每天开放 (包括周末和晚上加班) , 完全按照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要求实施管理。

五、生产实习管理模式

“专企一体”生产实习管理实行在系务会领导下的专业和企业共管模式。生产实习关系到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项目生产两方面任务, 作为专业必须全面向学校负责, 以教学工作为主, 主动组织学生生产实习, 协助企业做好生产任务;作为企业应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生产项目任务, 安排好学生实习工作, 全力提供技术力量支持和企业管理服务。专业与企业必须明确各自定位, 以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 签订合作协议, 共同制定“专企一体”生产实习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充分实施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共享, 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和企业项目生产的双赢。生产实习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实行“专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于第五学期实施校内生产实习, 教师和学生通过真实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生产任务训练, 对职业人、职业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职业能力与素养有了质的增长。抓住时机进行校内生产实习课程建设的成果, 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校内生产实习的实施操作性和可控性, 确保了学生实习的质量, 特别是职业能力素质获得提升, 学生就业能力增强, 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几年对口就业率达98%以上。

“专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优势, 但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实际情况。如何调动企业在学生实习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 强化企业管理文化对师生的影响, 是需要继续突破的难题, 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3) :5-14.

[2]张学英, 王璐.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美国CBE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 2012 (21) :93-96.

[3]张耀.澳大利亚TAFE学院校企合作的特色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3 (26) :107-109.

[4]宋志轩, 白智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0) :93-95.

篇4:校内生产实习报告

关键词:生产实习基地 作用 创建方法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为中心,为达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要求学生毕业后对所学专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学校条件的限制,职业院校学生实训的强度和深度不够,例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以企业为教学要素的,现代化的生产企业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顶岗实习和就业就成了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一体化教学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革新与创新能力,但由于学校师资条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一体化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应针对基础性专业(例如机械、电子等专业)和重点专业创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在校实践活动的需求。

一、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作用

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就是类似企业的生产工厂,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运行。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生增加了所学专业各工种生产实训的机会

学校的生产基地就能安排每个学生进行轮岗训练,同时,在轮岗训练中发现学生的特质,为就业安排提供人才信息。

2.为学校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实训条件

生产企业有不同的生产单元(工序),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质量参数以及革新、创新等要求,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可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3.为学校师资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

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为培养具备高技术素养的实习教师创造了条件。

4.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效益

职业学校的实训是一个常规工作,在实训过程中会消耗各种材料和资源,在校内办生产实习基地不仅满足了学生实习需要,同时产品的出售可以为社会和学校创造经济效益。

二、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原则

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大量的、接近实际的实习训练机会。因此,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产品的选择必须服务于学校重点专业的建设

选择学校重点专业的优势在于师资条件能满足该专业的理论教学要求,一部分实习教师也有实验和实训基础。除此之外,产品选择还必须符合市场需求。

2.产品生产过程必须服从于教学安排

校内生产实习基地要按照工厂的模式构建,但不是以营利为最终目的,生产过程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技能,应从教学规律和教学效果出发,安排教学计划,按计划协调好整个生产活动。

3.生产规模必须量力而行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学校的投入不断加大,为学校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提供了可能,但创办校内企业与办学校不是一回事,对资金,人才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生产规模必须量力而行,一般从小规模生产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三、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方法

在校内创建生产实习基地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生产基地的正常运行,二是生产与教学的衔接。下面以机械电子行业为例,探讨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方法。

1.产品方向的选择

产品是要到市场去销售的,销售的产品有质量和各种参数要求。而学生参与生产,成品率不一定很高,从而浪费较大,实习初期可安排学生做低端定型的产品,或加工半成品、来料加工均可。

2.人员的选配

生产实习基地工作人员的来源:一是从相关企业引进或聘用关键技术的工程师、技师和经营管理者,二是将学校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派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培训,三是每年选一批较好的毕业生留校。

3.做好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按工厂生产要求进行,包括场地建设,设备购置,辅助设施的配置,制定工艺文件,设备安装、调试,制定生产管理制度等。

4.制订教学计划

实习教学计划应在生产基地试生产后制订,在制订过程中要考虑生产与理论教学的时间衔接,安排好学生生产和指导培训,制定实训考核标准,重点做好生产与教学的协调。

在职业学校创办生产实习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有效性的问题。但是,学校办企业还有很多难点,需要在实践中逐一解决。笔者并不排斥校企合作和过去工学结合的一些成功经验,职业学校应根据实情,结合使用多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明.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基地运行模式与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3(17).

[2]田清华,张翠明.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3(26).

篇5: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丁金昌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2)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3)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6)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7)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8)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科类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类型有:

1.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我院开设的“正泰班”、“德力西班”等20多个订单班都是以企业命名,在企业主导下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

2.企业赞助型。有远见的企业或企业家,为支持学校办学,推广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会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该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的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会成为该企业产品的义务推广者、活广告甚至是忠实的用户;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培训、优先推荐毕业生等。

(二)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

1.筑巢引凤型。当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运行这套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时,学校就会主动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这样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鞋都(康泰)产学中心就是通过这一模式运作的。

2.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3.技术推广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项目主要通过课题组、科技创新小组等进行,三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带学生进行横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课题的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我们都力求要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作支撑。例如,我院为了加强制鞋技术和工艺研究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制鞋研究所”,投入资金130多万购置专用设备,主要开展对制鞋新技术、制鞋工艺标准化、量脚定制皮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从高端精品鞋的研制人手,研究高标准、高技术、高难度的制鞋工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制鞋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业孵化型。主要是学校开辟校内创业园,鼓励教师、学生或毕业生留校创业,教师、学生创办的公司同时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温州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院毕业生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也是一个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该公司每年接收100多名在校生进行创业实践。

(三)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1.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如我院主动加盟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建立了上海华联温职院实验商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与学院后勤四方公司合建,承担经营中餐厅、西餐厅、住宿等业务。

2.优势互补型。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与温州万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培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数控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客户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3.任务驱动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把某一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拿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由企业进行评选、认定。如我院服装、制鞋、家具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经常会有部分创意元素被企业采用,有的设计会被企业买断,并投入批量生产。

四、几点思考

1.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2.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例如,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温州市或浙南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温州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

3.学生要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要与校外实习形成系统。校内实训在建设中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作者:丁金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参考文献:

[1]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2]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3]丁志平,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0).

[4]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5]郝文星.示范性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4).

篇6:校内生产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 2010-06-10来源: 职教论坛浏览次数:597

申屠江平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数量不足,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实践教学组织水平较低等问题,我们必须“因企制宜”.加大引企共建基地的力度;强化管理,统筹基地功能的发挥;增强软实力,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升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引企入教

作者简介:申屠江平(1968-),男,浙江东阳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农村问题..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社规2008年“民间资本引入职业教育的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08CGYD060YB,课题主持人:申屠江平

高职院校要改善实训、实习的条件.就必须联系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是专业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就业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2006年l 1月13日召开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指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其特点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在校内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因此.实践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大基本功能,学生通过产品生产的真实过程.实现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目标。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

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或技术服务的设备与企业大同小异,其区别仅仅是规格和型号的不同.就是设备的布局、文化氛围营造也参照企业: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可以来源于社会真实的项目(即生产商品),也可以是模拟的教学任务(即生产产品)。但对产品的用途、性能、设计、选材、成本、工艺选择、验收标准、完成时间等都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对技术服务的对象、内容、标准、技术规范、最终成果的形式等也严格按照市场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包括考勤、调度、计划、制品、定置、统计、“6S”及安全与文明生产管理至着装等都严格参照企业的制度执行,以实现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校内实训基地生产的产品或技术服务成果的质量、效率、成本、工艺选择等在接受学校“教学标准”评价的同时,还要参照企业、客户对产品的验收标准进行综合评判。总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情境和工作氛围的车间化,生产任务的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的企业化,成果评价市场化.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点。

校内组织生产性实训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而企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赢利,正是目标上的区别,决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是生产的“机器”,而是“职业人”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产品的选择需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学生实训的岗位具有轮换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对外承接“订单”——生产任务或技术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的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生产和管理成本(包含支付顶岗实习学生一定的薪酬)独立核算,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

(一)基地数量不足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实训条件滞后成为制约高职人才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受学校办学资金制约,能改造或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数量有限;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虽然能够提供较多实习岗位,但能够引进的企业毕竟少;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虽然相对容易,但往往规模采大服务项目数和业务量较小,能够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时间和人数还是有限,校内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的比例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法律制度和具体方案的指引;二是校企工学结合还缺乏更广阔的思路和能够提供借鉴的经验。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还不够;三是企业缺乏人才战略的长远规划和承担提升人口素质的社会责任;因此,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却比较冷淡。

(二)基地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

由于校内基地的生产与实训之间虽具有同一性(通过生产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提升技能后的学生反过来促进生产,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但两者又有对立性(生产目标与实训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实施原则和方法的差异,生产会妨碍实训.实训也会影响生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重生产、轻实训的现象常常发生,企业经常以生产工艺复杂、工期紧、安全责任重大等理由减少学生参与生产实训的人数和时间,弱化了校内基地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功能;对基地的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和成果展示等其他功能开发不力,导致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不能扩大校企合作共赢的结合点,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基地建设的定位不准、目标不清、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二是学校缺乏统筹生产性与实训性、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之间互利共赢的能力,缺乏整合资源开发基地其他功能的能力;三是专业教师缺乏依据市场变化

及时开发实训项目、依据企业生产规律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

(三)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水平较低

实训内容缺乏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引进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学生就实训什么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实训项目安排随意、没有规划:缺少系统考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对接程度低,实训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缺乏典型性和递进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缺乏互补性。以为把企业引进学校以后,只要组织学生实训。生产出产品,就达到了引企业入校的目的。

实训目标模糊、实训方法机械。以单一的生产环节取代完整的工作过程,只重视生产环节的操作规范、安全管理、时间和耗材的控制,忽视实际生产前的任务分析、设备和原材料备选方案的论证,工艺方法和人员组织的优化、员工素养的要求、标准的制定,也不重视生产后的产品验收、评价与反思以及对产品没计及工艺的改进等。过于顾虑安全风险和时间成本,实践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激发不够。

实训指导师数量不足、指导水平低。学校的老师往往实践技能比较弱,企业师傅只知道怎么做,但缺少教的经验;既懂做、又懂教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种重硬件轻软件、实践教学组织水平低的状况,根源在于学校没有实现从“引企入校”到“引企人教”的提升。

三、对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一)“因企制宜”,加大引企其建基地的力度

1.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共建基地易操作,做大做强是目标。技术服务型企业主耍是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仪器没备、技术,通过咨询、培训、评价诊断、分析检测、鉴定、设计、技术开发、加工、代理、修理修配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其产品是智力劳动成果为主,表现形式往往是检测报告、鉴定意见书、发展规划、背销方案、设计图纸、居间合同等。

由于人力资本是技术服务型企业的“笫一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可以共享学校的场地、师资和设备,减少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又节约人头费用的支出和管理成本;在组织学生进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消耗性材料的成本易控制,服务质量易把关(既有老师和师傅的指导,也有同组同学的相互监督,更有质量抽监制度的保障,出现质量问题,完全能够及时采取低成本的补救措施);同时,与学校合作可以增加企业公信度,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企业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师资、科研、设备等优势,拓展经营范围,开拓新业务。因此,技术服务型企乐意进驻学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对于学校来说,许多技术服务型企业无污染无噪音,对日常教学管理几乎没有负而影响;技术服务型企业都是先接单,约定收费数额和方式后再提供服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无亏损之风险;学校还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资质、技术指导力量以及相对稳定的“订单”,在真实的“社会化”的环境中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因此,学校很欢迎技术服务型企业进驻学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由于引入技术服务型企业共建基地,校企互利共赢的结合点多,所以做大做强是目标。做大就是加大引进力度,扩大共建数量。建筑没汁、装潢艺术设计公司、产品质量检测站、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安全生产评价中心、网络服务机构、产品研发中心、技术培训中心、汽车维修公司等都可以与相关专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做强就是要在质量上不断提升合作企业的技术含量,引进符合政府导向、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更高技术含量的企业;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对引进的技术服务型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淘汰、改造和更新;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学校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自主成立的专业老师为骨

十、吸收社会专家参与的学校专业性公司。

2、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共建基地困难多,创新渠道、机制是关键。引进合适的产品生产型企业入校。共建基地受到的制约因素多:笫一,引进企业的生产技术含量要适中。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学生上手慢.在进行生产性实训时效率就低,废品率高。企业将无法承受原材料和生产时间的高成本;技术含量过低、生产工艺过简单,对学生技能提升意义就不大.如果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第二,引进的企业需无污染、低噪音.否则学校会得不偿失。第三,引进企进的产品要处于成长或成熟期,生产必须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引进的企业设备功能多,产品可以升级换代,这样才能保证合作行较长的时问。第四,学校引进的企业或车间生产有相对的独立性,与上一工序和下一工序可以相对剥离,考虑到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投资企业不能离学校太远。

产品生产型企业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多,不易控制;企业追逐利润与学校人才培养、企业产品单一与学校教学多样的矛盾不易克服;与企业共建的产品生产型校内基地的管理与运行也相对困难,因此.创新渠道、机制是关键。

学校要积极发掘与企业、政府、行业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结合点,主动跑企业,通过政府搭台、社会搭台、专业搭台、中介搭台及项目搭台等途径。走访行业协会,了解与学生实践有关的产品生产型企业.对支撑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骨干企业按地域、按专业进行分类,熟知企业产品、产量、技术含量、从业人员规模及工种、销售范围、盈亏等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对信息库里的企业进行认真分析,寻求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探索与产品生产型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新渠道、新机制。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引进中等技术难度的、其产品就有典型教学意义的企业入校,并逐步建立由简到繁、分层次的系列产品生产型实训基地,以满足不同年级的顶岗实习、实训。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对于有条件的强势专业,可以自主成立专业生产公司使之成为“校内教学工厂”,对外承接生产业务。

3、自主研发,变企业生产设备为学校的实训设备。要激发教师投身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激励教师自主研发、制作生产性实训设备。如缩小企业的大型生产设备,整合典型的生产工艺等。自主开发适宜实践教学的生产性实训设备,既提升教师的研发水平.又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既节约设备的投入经费,也节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费用。

(二)强化管理,统筹基地的功能发挥

1.建章立制,保障教学实训主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主要功能是教学实训,为保障其不偏离主要目标,合同或章程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必须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地内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

要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考核和预警机制。对一定时间内无法提供一定项目、工种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先给予一定期限的整改,经整改仍然不符合要求的,终止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不断的更新.实现基地建设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2.拓展功能,实现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教学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体。学校要整合政府、行业的资源,根据不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条件、实力的差异,分层次、有计划地拓展技能考证、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成果展示等功能:同时,要为引入的企业办理亨受税费优惠政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组织技术攻关提供更多服务,为企业开拓经营领域提供帮助。只有不断扩展校企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才能实现基地效益最大化,才能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温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把校内基地拓展成融中职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实训中心,就是成功的案例。

(三)深化“引企入教”,全面提升基地实践教学组织水平

“引企入校”只是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步,它能够解决基地硬件设施与企业真实生产的“形像”问题,即生产设备、工艺、产品,以及上墙的生产管理流程和制度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似.要实现基地建设与企业真实生产的“神似”,就必须在重视硬件投入的同时,加强基地的软件建设。转变基地管理理念,统筹基地功能发挥,在“引资”的基础上“引智”,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深化。引导教师围绕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在深入思考实训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实训、由谁米指导实训、为什么要这样组织实训、还有没有更有效的内容方法来替代等问题的过程中,熟知地方的产业发展、工艺水平、产品质量,领会基地建设的本质要求。把企业的众多要素渗透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产业发展对员工职业能力、核心技能的要求渗透到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能够融会贯通甚至游刃有余地在不同时间组织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生产实训,即使实训硬件条件并不足,但实训效果不打折,达到“尤招胜有招”,的境界。

1.优化实训项目,体现实训内容的典型性、递进性和完整性。选择的实训项目要具有典型性。要让学生通过一至二个实训项目的生产,掌握相应技能后,具备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相同或相近的生产任务。如仪器分析课程在筛选实训项目时就需要考虑分析对象(同体、气体、液体)、常用仪器(原子吸收、气相、液相、红外、紫外、分光光度等)以及基本分析方法的典型性.以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

实训项目的组合要具有递进性和完整性。递进性就是在组织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训项目时,要遵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合理有序的编排。完整性就是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虽然应该各有侧重,但都包含从接受生产任务到调研、制订方案、决策、安排生产、检查反馈、验收评价等要素),某一专业所有实训项目的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涵盖该专业对应就业岗位所有基础技能和关键技能以及基本的发展技能,如果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完成所有项目的实训后,还有常用仪器没有接触、基本方法掌握不全,实训项目的组合就缺乏完整性。

实训项目优化组合的依据是专业、课程对学生技能发展的要求。学校要引进社会智力资源,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析岗位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发展技能,合理安排课程体系,紧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核心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典型实训项目的系列开发,不断更新、积累,实现优化组合。

2.优化结构,建设系统化基地。制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学校要根据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等要求对实训基地建设制订出整体的规划,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施,力求校内校外基地互补,校内基地结构合理。

引进合适的企业共建基地。根据典型实训项目的系列要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项目、分层次组织生产性实训,鼓励技能熟练的学生参与顶岗并获得劳动报酬.作为学校勤工俭学的方式之一。

实现“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深化,准确把握基地建设的本质。学校按照生产性要求.改造或自建一批有一定数量、结构相对合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实训要求,引进企业某一元素(产品、技师、设施、工艺、管理、文化等)或某几个元素的组合,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不同状况,有序、灵活组织系列生产实训,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最终使学生在掌握常用仪器设备、基本工艺方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懂得在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生产环境、不同设备条件下能够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装备、使用经济的方法、组织有效的管理,生产出客户和老板都满意的产品,实现基地建设的真正目标。

校内基地建设与校外基地建设统筹兼顾。所有的实训项目都在校内基地完成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学校必须把校内基地建没与校外基地建设统筹兼顾,有侧重有分工,通过校内、校外两个基地的互补,共担学生教学实训的重任。

3.增强软实力,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的不断优化、完整工作过程的指导评价、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熟知,在学生技能相对熟练之时,不仅能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还能给学生指明改进的方向,这些都对实训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通过鼓励年轻教师下企业锻炼、骨干教师利用专长服务社会等方式提升教师个体的实践技能,通过教育理论的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个体教学技能,通过专兼一体化管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师资整体实力。

不断积累,提高统筹基地生产性与实训性、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之间互利共赢的能力。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老师要及时掌握引进企业的生产规律,明了企业的需求,加强安全教育,在企业生产的淡季组织学生实训,在企业生产的旺季安排技术熟练学生勤工俭学,实现生产与实训的相互促进、工学结合的互利共赢。

拓宽思路,开发软件。对于难以实现实际生产的化工、安全、制约类专业的校内实训,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软件,在校内建立虚拟车间、虚拟工艺、仿真软件等,为学生实际操作提供仿真操练的机会,并通过实地考察企业来解决与实际生产的对接问题。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在于创新机制。只要我们在大局上从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着眼,在具体工作中寻求合作共赢的结合点,“因企制宜”引企共建的同时,将企业的观念、规范、管理、文化和师资等渗透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引企人校”到“引企入教”升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参考文献:

[1]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教育部网,2006-11-14.

[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06(5).

[4]杜世禄.引企入教,共建示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转载于《职教论坛》

上一篇:健康人生话术下一篇:2010毕业生毕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