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2024-05-02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共9篇)

篇1: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1

所谓“一日一书”,就是“一天看一本书”。如果学生能够一天看一本书,一学年就可以读完300本书,家长和老师只管鼓励他看,看完就好,不必问他懂不懂,更不可以叫他写心得报告!

“儿童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洽当时机,儿童的阅读习惯可以由同学影响开始。促使我在班上推动“一日一书运动”,希望带动班级阅读的风气。

推动“一日一书”阅读活动,学生只要把书从头到尾看完就好,懂多少没关系。以每天看一本为标准,低年级以每本一百页为标准,中年级以上以两百页为标准,超过的话可算两本。每人准备一本记录簿,凡是看完一本书,就记下“书名、作者、出版社、总页数”,按照编号一一纪录下来,每月统计一 次,几十本的表列,儿童就会很有成就感。』

因此在班上推动“一日一书”运动时,老师只要不断提醒,一直地鼓励就好。让学生自己诚实地读,诚实地记录就好。老师只要协助同学记录阅读书籍的册数。并不断给学生鼓励和表扬。如此透过大量阅读来增进阅读信心,开启孩子的眼界,让孩子从阅读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我在班上实施“一日一书”活动时,会把学生阅读的记录在班级中:『上学期推行“一日一书运动”,许多同学已经了解阅读的重要并乐在阅读,不过还是有部份同学还没有养成随手翻开书本阅读的习惯,在书本中找到乐趣,相信老师,每一次的阅读都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知识、趣味和想像的窗户,老师还是把上学期每位同学的阅读统计公布,目地的在策励同学打开书本,因为“书本就像降落伞,打开才有效”。希望同学继续保持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一日一书”运动可以拓宽孩童常识的空间,为孩子打开一扇知识、趣味和想像的窗户。相信孩子看三五百本书,他们自然会说话,会作文,会讨论,会报告。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2

昨天下午上了一节阅读与学科整合的校内公开课,我选择的是曾经得过安徒生大奖的著名插画家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这本绘本书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也是被列为一年级必读书目。在之前我是不了解安东尼布朗的,自从在黄山听了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威利的奇遇》后,我对这位插画家就产生了兴趣。他的作品很多,而且风靡全世界。经典的作品总是需要我们多读几遍,要不断回味。

本节课我?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读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练习说话。第二部分是回味整本书,发现图片中隐藏的秘密,并找到文字的句式特点。第三部分是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并画下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第四部分是感情升华,体会爸爸的爱。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阅读整合课,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真是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准备?从哪里着手?整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最后一周快要到了,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连课题都定不下来。天无绝人之路,黄山之行让我拨开云雾看到了曙光。很多名师也有选择阅读课,我认为阅读和语文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谁为谁服务,硬要割裂开也是无意义的。从他们的课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再来说说我这节课,经过今天下午的研讨,很多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我帮助很大。这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的失误,凡是带“像”这个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是不对的,应该引导孩子对比明确,如“她长得像她的妈妈一样”这就不是比喻句,不可以把人比作人,可以比作其他的事物。另外在感情的升华上我引导的不好,最后的主题“爱”是由我的嘴讲出来的,而不是学生有感而发,其实在磨课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但我的功力还不够吧,没渲染出来。所以在昨天的课上取而代之的是我的总结式点题,程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我觉得非常好,就是在课前导入的时候让孩子先聊聊自己的爸爸,这样感情基础就有了,后面再引导就容易些了。继续加油,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3

故事《聪明的小裁缝》主要让幼儿能够观察图片,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并用一句话来表达图片大意。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情节,并培养幼儿自信勇敢、遇事爱动脑的良好品质。

成功之处:

1、课前准备充分,根据教材和幼儿分析对故事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

教材环节的设计修改:根据教材内容,把本次活动定位成幼儿看图说故事,并培养幼儿自信勇敢、遇事爱动脑的良好品质。在看图方面我们在环节设计上通过“师幼共读--幼幼共读--幼儿自主阅读”这样的从易到难的层次来体现。

故事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教学环节的设计对教具进行了更改,从原来的故事PPT改成自制的故事图画书和幼儿阅读的小书。

2、能细致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表达图片的信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要让幼儿能仔细观察,猜测、讲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他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还看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比较细致去观察图片,猜测故事情节,并去表达图片的大意。

不足之处及整改:

1、语言回应上鼓励的不多,没有及时给予提升的评价

在第三环节中,幼儿在讲述了自己看到的信息后,我的引导还需加强,要能在回应中围绕“比什么?怎么比?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来引导孩子讲述时的思路和方向。

在第四环节中,请了3位幼儿上前看图讲述2幅图片的内容,幼儿表达时语言较完整,而且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我在每一位幼儿讲述完后,没有及时给予评价和提升,只在3位幼儿全部讲述完后简单的评价了一下。其实可以在每一位幼儿讲述完后就及时对他的讲述进行评价效果会更好,如:第一位幼儿讲述完后,我可以说:“哦,他说的非常完整哦,如果还能配上形象的动作,效果会更好哦!”通过这样先扬后抑再引的回应

方式,能给后面上来讲述的幼儿一些提示,让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挥。

2、对教材内容的价值判断“如何体现小裁缝的聪明、勇敢的品质”上渗透的不深入。

本节课的目标中要能通过让幼儿感知小裁缝的聪明、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从而培养幼儿自信勇敢、遇事爱动脑的良好品质。但是我在教学中对这一方面渗透的不深入,没有很好的去体现、让幼儿感知这方面的内容。下次可以通过情绪来渲染故事中的紧张气氛,并在看图时通过追问:“要是你遇到了巨人会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等,让幼儿能设身处地的去感知故事的情节,体会小裁缝的聪明、勇敢的品质。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4

学校要开设阅读课,而我很荣幸的被选择成为学校首位在报告厅讲阅读课的老师,荣幸的同时,内心更多的是忐忑,是害怕。

所以在备课上,我下了很多功夫,一是阅读大量关于《骆驼祥子》的资料,一是寻找很多的优质课,翻阅名家讲解。阅读课,之前没怎么尝试过,关于名著阅读,一向都是草草了事,抓住考点让学生一背就结束了,可以说学得不精,读的不深。而这次的阅读课,我要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出发,重新审视阅读课的教学。

所以,我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的每一步设计都为目标服务,第一环节:了解作者及作品影响。是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批注阅读法了解祥子,是为了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更关注细节,并鼓励了他们的质疑精神。

第三步:人称互换阅读法理解祥子,是因为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所叙述的都像是读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第四步:角色表演阅读法走进祥子,是因为表演法属于愉快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态度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

第五步:视频欣赏感悟祥子,是因为初中生大多对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生动的视频节目,名著一般都有拍摄的电影,可以为教学所用,恰当地播放一点视频,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的每一步都为教学目标服务。我觉得这是这次公开课的可取之处。

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在表演环节,两组学生的表演让在座的同仁们自发响起了掌声,学生表演的投入和自然也是让我刮目相待,顿生敬佩之情。

还有在最后的对对联环节,我出了上联:老实憨厚,不言不语闯岁月。学生对出很多程度很高的对联,比如勤奋能干不争不抢度年华,克勤克俭,拼死拼活拉洋车等等。

课堂上,虽然有亮点之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课堂语言再凝练些会更好,不要出现家常话,丰富自己的评价语。

二是在最后的环节视频播放时,没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个环节的意图,放完之后,应该让学生说说,祥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三是时间把握不对,应该把第一环节圈点批注的时间安排长点,让学生充分的阅读。阅读课,阅读还是基本。

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也进行了阅读课的新的尝试,并且登上了大的舞台锻炼了自己。

磨课研课的过程是破茧成蝶的过程,授课的过程更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5

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主要表现在:

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

2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阅读教学都是串讲串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那么,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2、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那么,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

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

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6

一、生字在阅读课上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去学习,不用强调读音,更不用强调笔顺,而是作为阅读的障碍去扫清,会认即可,在以后的阅读中经历复现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认识生字。而词语的理解不需要学生一字不差地牢记冰冷地意义,只要能够自然地恰到好处地在生活中灵活地使用即可。

二、阅读课并不是一味地读,读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那不是成功的阅读课,那样恐怕培养出来的只是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思考在转化,只有思考才能将阅读中的营养吸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讨论,讨论是一个思考后输出,接收后输入的过程,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好处。以前觉得让学生讨论是一件很愚蠢的行为,因为学生大多会借此讲话,很少讨论,即便讨论仍旧是毫无结果,各执己见,论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后来发现,很多时候,是老师的问题不值得讨论,学生才不屑于讨论。所以,关键还看教师这个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多长的时间。哦,还有一点,我认识到,教师一定要在讨论后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并积极鼓励学生,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

四.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喜欢让其他同学看到自己的成功,而阅读分享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是班内的分享,对于优秀孩子的及时奖励,更能促进孩子的阅读兴趣,毕竟体验成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功课,也是教师最成功的教学。

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开始构思是想跟同学讨论关于阅读的几个小问题,想借着红楼梦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学习以后,借着红楼梦导读学习的机会跟同学讨论一下阅读这个话题。

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目前的学习中,将来在学生的一生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想借此机会跟学生讨论一下有关阅读的问题!

这是试探性的教学,不知上课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不知道会有怎样意外的惊喜!

但从第一次微课录制下来,从同事的反应就发现这个课程的很多问题!

一、过于理论性,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通篇课堂设计虽然只有三个重要的论点,但除了与学生的讨论外,作为教师需要大量的理论性解读,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缺乏吸引力的!课堂上需要用到的实例需要学生日常的积累,作为案例,不是课堂上能很快运用的,这就让课堂缺乏了生动性!

二、课件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文字过多,没有更多的杂糅很多图片以及其他元素。课程设计之初,我认为是想稍微严肃地与学生讨论阅读的问题,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力,所以没有费心准备很多相关图片,害怕图片以及其他元素的加入会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还是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

三、课件的设计没有提前在教室多媒体上试验播放,实际录制微课时发现原来设计好的课件背景模板颜色严重失真,几乎看不到原来的中国风颜色和花形!

四、与学生上课后发现,其实课程设计还是有它的导向的好作用的,学生的理解程度超出我的想像!学生的参与认可度还是可以的,只不过课程目标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应该还是不好完成的!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阅读是需要具体的主题教育导向的!客观的阅读体验导向估计以后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吧!

五、不管怎样,课程是一节试验探讨课,至少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点方向和痕迹,会引导学生去思考!

六、希望自己以后准备这样的课程时考虑得更全面,更细致,至少在单一教师这方面准备更多更充实的内容!准备更多元的教课元素。运用更丰富的教学信息化技术!

篇2: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所以在备课上,我下了很多功夫,一是阅读大量关于《骆驼祥子》的资料,一是寻找很多的优质课,翻阅名家讲解。阅读课,之前没怎么尝试过,关于名著阅读,一向都是草草了事,抓住考点让学生一背就结束了,可以说学得不精,读的不深。而这次的阅读课,我要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出发,重新审视阅读课的教学。

所以,我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的每一步设计都为目标服务,

第一环节:了解作者及作品影响。是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批注阅读法了解祥子,是为了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更关注细节,并鼓励了他们的质疑精神。

第三步:人称互换阅读法理解祥子,是因为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所叙述的都像是读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第四步:角色表演阅读法走进祥子,是因为表演法属于愉快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态度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

第五步:视频欣赏感悟祥子,是因为初中生大多对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生动的视频节目,名著一般都有拍摄的电影,可以为教学所用,恰当地播放一点视频,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的每一步都为教学目标服务。我觉得这是这次公开课的可取之处。

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在表演环节,两组学生的表演让在座的同仁们自发响起了掌声,学生表演的投入和自然也是让我刮目相待,顿生敬佩之情。

还有在最后的对对联环节,我出了上联:老实憨厚,不言不语闯岁月。学生对出很多程度很高的对联,比如勤奋能干不争不抢度年华,克勤克俭,拼死拼活拉洋车等等。

课堂上,虽然有亮点之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课堂语言再凝练些会更好,不要出现家常话,丰富自己的评价语。

二是在最后的环节视频播放时,没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个环节的意图,放完之后,应该让学生说说,祥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三是时间把握不对,应该把第一环节圈点批注的时间安排长点,让学生充分的阅读。阅读课,阅读还是基本。

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也进行了阅读课的新的尝试,并且登上了大的舞台锻炼了自己。

篇3:课外阅读单元指导课教学设计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二年级上册《书山有路》的第五单元“爱护大自然”, 本单元有八篇文章, 分别是:《我吃了太阳和月亮》、《钓春天》、《世界上最甜的话》、《环保拍手歌》、《动物的阴影》、《小草的启示》、《小溪的倾诉》、《空气的倾诉》。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大量阅读, 就接受自读标注, 独立提出问题, 合作解决问题, 以及小组创作等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因此,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两节课进行一个单元的阅读指导应该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三、教学目标

1.阅读《书山有路》第五单元的八篇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引导学生把书读薄,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标注并积累八篇文章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并能用这些词语和句子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表达读后的感受,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每篇文章提出一个自己困惑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创造性地设计阅读卡, 或者个性化地演绎读书的收获, 巧用活用, 把书读厚,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每篇文章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的了解与积累。

2.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独到的见解。

3.创意设计, 用各种形式展示阅读的收获。

五、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诗人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导入新课的学习, 出示《书山有路》。

1.了解《书山有路》的目录和主要内容。《书山有路》一共有六个单元, 分别是:“走进秋天”“学会关爱”“动听的故事”“学会与同伴合作”“爱护大自然”“观察与发现”。

2.了解第五单元“爱护大自然”的主要内容。本单元一共有八篇文章, 分别是《我吃了太阳和月亮》、《钓春天》、《世界上最甜的话》、《环保拍手歌》、《动物的阴影》、《小草的启示》、《小溪的倾诉》、《空气的倾诉》。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做一做、考一考。

(1) 读一读:快速默读自己喜欢的那篇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想一想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 划一划: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多读几遍, 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想说什么?

(4) 做一做: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卡, 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意图。不同文章的阅读卡得到交汇和碰撞, 学生从同伴设计的阅读卡上学习到其他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卡的内容和形式上互相对比,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还可以在小组内朗诵好词好句和表演课本剧等。

(5) 考一考:指名8位学生, 到讲台上分享八篇不同文章的阅读卡, 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全班学生回答。学生互问互答, 彼此补充, 老师即兴点拨, 深入提升。

5.学以致用, 灵活创作。

(1) 你能把《我吃了太阳和月亮》编成一个故事吗?可以用橘子写一首诗吗?

让学生品尝橘子, 感受橘子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然后模仿《我吃了太阳和月亮》编一首诗。

(2) 你能续写《钓春天》吗?

老师先续写一句:喇叭花嘴馋了, 张开圆圆的小嘴。接着让孩子们续编。

(3) 《世界上最甜的话》到底是一句什么话呢?你也试着给同学说一句最甜的话, 你想说什么呢?

做游戏, 开火车说最甜的悄悄话, 让孩子们观察听者的表情。最后老师小结孩子们都说了哪些最甜的悄悄话, 并总结最甜的话就是欣赏、赞美、表扬、祝福等甜美的话, 即兴进行心理教育。

(4) 你能用拍手歌的形式编一编班规吗?学生和老师比赛编拍手歌。

(5) 你能为动物、小草、小溪或空气设计一句警示语吗?让学生争着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设计一句警示语, 并即兴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6.小结本单元的阅读。

(1) 老师与学生一起小结:阅读了本组文章, 我们不仅知道要热爱大自然, 爱护环境, 保护地球, 还知道文字也有色香味。阅读了《我吃了太阳和月亮》, 我们知道文字是有味道的;阅读了《钓春天》, 我们知道文字是有颜色的;阅读了《世界上最甜的话》, 我们知道文字是有情感的;阅读了《环保拍手歌》, 我们知道文字是有韵律的;读了《动物们的阴影》、《小草的启示》、《小溪的倾诉》、《空气的倾诉》, 我们知道文字是有力量的。

(2) 老师和学生一起编《文字歌》。

7.阅读接力赛。

(1) 推荐另一本语文主题阅读读本《秋天的童话》。

(2) 朱永新推荐的一、二年级必读书目 (简) 。

8.总结:班级阅读温馨提示。

篇4: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波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据笔者的调查,80%左右的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兴趣,但真正能认真完整地读完《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名著的学生不足10%,多数学生对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了解。面对“读图时代”、“快餐文化”的到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该为我们的学生做些什么呢?下面笔者结合《水浒传》阅读指导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探究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名著作家的简介和故事背景等信息,向学生展示相关影视作品,听相关音乐等等。我们可以发现,当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学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教师把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先有直观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增添阅读氛围形式的多样性。笔者在教学《水浒传》之前,让学生先编一份小报,内容可以是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可以是经典片段的赏析,可以是问题的设计,尤其是让学生互相拟出问题,然后交换小报,互相解答。学生对此很有兴趣,并且能促进学生的再次深入阅读。

二、追求深层阅读,鼓励探究创造

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从作品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名著的内容、思想比较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主题思想?如何理解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行为?让他们对名著进行有批判地辩证品读。

教学中要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教者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灌输给学生,要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鉴赏。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比如,笔者在课堂上就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读《水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毛泽东看了《水浒》,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认为,《水浒》一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有人认为,《水浒》是一部官逼民反的史诗。请你根据你的阅读和理解为以上的观点找到论据。”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课后又布置探究《百家讲坛》节目说过的一段话:“不要笼统地说水泊梁山108条好汉,最好说108位头领,或者说是108将,这样比较准确。”让学生课后再次品读《水浒》,为这种观点找到论据,并据此写成一篇小论文。

三、原著阅读与解读课本阅读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课本中精选的文学名著中的片段,设计好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了解阅读方法。把课内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有机地联成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课文的乐趣、阅读名著的妙用,就可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读《智取生辰纲》(教材的),对文中人物杨志、吴用加以评价。然后又重点提出一个问题:《水浒》是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作者塑造了8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请同学们回顾《武松杀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教材的)及其他相关片段,赏析三个人物的个性的异同。比如阅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拳打”的场面,分析语言特色等。这样把课本上的片段有效的利用起来,以小见大,进而把握整部作品某方面的特点,有一两拨千斤之效。

四、以考试促进名著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外名著也被推上了中考前沿,其知识点自然也就成了试题的出处之一。由于名著的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因此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中适当融入经典名著的内容,对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如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浒传》的人物,笔者就设计了一张试题,比如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谁,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谁,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谁等等。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也把原著速读了一遍。

学生阅读名著,一旦引导得法就能让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感受到名著那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真正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来阅读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从而能够真正地“悦”读名著。

篇5: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城南旧事》是一本描绘作者在父亲和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我们的孩子也是刚刚走过“英子”的年纪,完全可以很快在书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鸣。我希望这种共鸣能最大程度地带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同时用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多种感观的刺激下感悟悠然的情境。

细心回味我和学生上课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1、主题明确:

一本书的内容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也很多,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我几次品读了这本书,也上网浏览了其他教学设计,发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回忆了林海音(英子)的在北京城南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我确定了“那些人 那些事”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进行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教学内容都是围绕主题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清清楚楚一条线,层层递进;

2、设疑导读:

为了激发他们的交流兴趣,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我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身世及命运走向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从而一步一步的带领他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童年。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情高涨,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醉于对童年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3、影音结合:

文字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物,最真实、最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但若阅读指导课只有文字阅读,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很高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在阅读指导课中加入影音元素,往往可以让这堂课锦上添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耳熟能详的骊歌在课堂开始时想起,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隽永而有淡淡伤感的意境之中。在介绍完小说人物后,一段截自电影《城南旧事》的视频,再次让各个主要人物依依浮现于学生们的脑海中。文字与影音相结合,是近来阅读指导课讨论较多的教学方法。我觉得,适时适量地插入影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名著人物。

课堂结束后,通过老师的探讨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的确有很大提高,对于人物的喜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也都表现出孩子们的成长。此外,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中的导入部分没有最大程度地地渲染相应的气氛。孩子们对于导入时的音乐并不熟悉,这一情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长亭外,古道边”的氛围,我不得不延长了音乐欣赏的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氛围。

其次,通过本次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文字的感悟略为生疏。他们平时的阅读量较少,以至于在阅读速度、理解速度、信息筛选速度中都较为缓慢,这也使得在导入环节中,无法最快速地进入到老师营造的氛围中去,也便无法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要更简洁,在朗读某些文字时,应该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这都提醒着我要多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孩子们大都能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但仍未达到完全调动所有学生的情感的程度,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仍不够。这需要平时课堂上的沟通与引导。相信更多的引导能够使今后的课外阅读更加深入,更有实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2.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范文

3.微课教学反思

4.备课教学反思

5.唱歌课教学反思

6.思品课教学反思

7.听力课教学反思

8.心理课教学反思

篇6: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阅读指导课正在各校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还算轻车熟路,但对于整本名著的阅读指导还是比较手生,经过语文课本上的名著阅读指导方法自己进行了一番斟酌,又和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了商讨,终于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课,现对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学生准备很充分,兴致极高,课堂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有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联唱;有精彩故事表演;有《西游记》知识竞答;还有竟猜歇后语……整个课堂轻松、愉快,讲台真正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2、在对人物的正确评价方面,学生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或太主观,或不全面,甚至是歪曲的,我便在同学们汇报各自观点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确实发现不了的地方,教师便结合事例进行补充(如对猪八戒的认识)。

3、教学中重难点处理比较成功,学生既对西游记的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了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对整本名著的整体阅读和精彩片段的细读方法有所掌握,真正完成了阅读指导课的目标任务。

不足:

首先,应对能力较差。如因为紧张,课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显得很凌乱,有时还多次重复。其次,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短。因为怕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教学环节方面留下遗憾,因此刻意地去剥削学生的合作探究时间。

其次,新课程强调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整堂课来看,这点还不够融洽,有些生硬。

最后,就是课堂上的教法和学法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教师出示资料,对学生提问为主,对学生的思维有所限制。

篇7:阅读指导课的反思

班级读书会重在阅读讨论,那是个“颇费心神的再造过程”。老师们需要一组完整的问题来辅导学生畅谈读书心得。在《绿山墙的安妮》的讨论中,我们重点抓住书中的人物来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孩子们对安妮有着不同的解读:懂得感恩的安妮、想像力丰富的安妮、乐观的安妮、冷静的安妮……孩子们不仅在心中对安妮有着自己的一个评价,并且能从书中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孩子们一次次的互相驳斥、互相补充中,安妮的形象丰满了,孩子们的阅读理解提高了。在孩子们对安妮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后,老师抓住安妮最鲜明的性格特点——想像力丰富,进一步深入讨论,更深层次的人是安妮。课堂上的讨论,孩子们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分享了同伴的感受,深化了对作品的认识,增添了阅读兴趣。讨论时,教师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对话;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发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讨论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谋求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一本厚厚的书,内容浩瀚,人物、环境、情节从何入手,抓什么来交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在突破人物形象这一重点时,紧紧抓住“安妮是个怎样的女孩”这一主线,先整体引导学生体会安妮的活泼、乐观、善良、直率,接着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安妮爱幻想闹了不少笑话这一最鲜明个性,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谈幻想,最后引导学生写下想对安妮说什么。这样,主线明晰,层层推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立在心中。

我应先简要介绍书的创作背景,补充了相关资料,接着简洁巧妙地引导学生理清书中人物关系图,整体上把握了整本书的概要,再重点引导学生分享人物特点。学生充分地说特点,找依据,绘形象,多方交流,多元思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此之,既使安妮形象逐臻丰富、立体、完善,又激发了读书兴趣,渗透了读书方法,促进了学生读书的可持续发展。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教学反思

本次主题教研我上了一节《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课外阅读指导课。这一本书图文并茂,文字相对较少,因此本节课我的定位是师生共同阅读一本书。尽可能地多地把这本书的内容展现出来,主题内涵突出出来,而不是单纯的阅读激趣。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大环节:初步了解作者蒂皮,体会蒂皮对动物的热爱,感受蒂皮对非洲的热爱,了解蒂皮对中国小读者的希望。

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状况梳理了一遍,我觉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这样上课,还是有我的一点思考在里面。

1、老师要捧起书读

我在一些课外阅读教学实录里看过有些执教老师在上课时,喜欢捧着书读。以前挺佩服会脱稿讲一大段故事的老师,把书背得一字不差。现在想想其实没有很大的必要,反而捧起书绘声绘色地读更接近“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要求。所以我在上课时,蒂皮的自我介绍,还有介绍鸵鸟的这一小段,我都是捧起书读的。

2、学生读书还是要渗透一些方法

到了六年级了,总是在公开课特意讲一些阅读方法,可能有点作,起码也说明平时没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课堂上,我有两次让学生阅读文字的安排,一次是大家都要读的关于豹子咬伤小男孩这一段,一次是三人一小组分别阅读三个小故事。第一次的阅读交流,我重点指导,让学生划出自己觉得有感受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批注,交流的时候,我不断地引导学生大胆说感受,并总结出:读一段文字,要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感受。第二次的阅读就以这个为例子,让学生交流,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交流得不是很充分。

3、根据书本的特点,本节课以目录为线展开教学

我读了书和目录后,感觉这本书的目录可大做文章。

第一次用目录:

我让学生看目录,找出哪些小标题是直接写蒂皮的那些野生动物朋友的。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书里所涉及的野生动物朋友。并出示蒂皮和野生动物朋友的照片给同学们欣赏,然后问:你觉得哪幅照片背后的故事最惊险?为什么?从而引出豹子咬伤小男孩这一个故事,让同学们阅读交流。

第二次用目录:

蒂皮是怎样和动物朋友交流的?也请同学们看目录。找到小标题“我会和动物说话”,“用眼睛和动物交流”。

第三次用目录:

蒂皮除了会和动物说话,用眼睛和动物交流外,她还体会到了什么?再看目录。学生找出(蒂皮体会到“动物世界复杂得很”,“绝不要害怕,但永远要小心”。她认为“害怕没有出息”,“动物从来不凶恶,但比较好斗”,只要理解它、尊重它、爱护它,不引起它的误解,就能从动物那里得到善意的回报。她不能容忍人类屠杀野生动物的荒唐行为,凭她纯真的直觉,断定“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从而感受到蒂皮是在用心灵和动物交朋友。

4、激趣也是必要的课外阅读课上的激趣也是必要的。本节课,我也设计了几处猜一猜,并利用精美的照片,音乐这些课件。还设计了一个学蒂皮跟大象阿布说话的环节,理解蒂皮视大象为哥哥的亲切感情。

5、理解本书的主题内涵在本节课实施是可行的。

一般来说,初次接触书本,不好说主题,但是本书比较浅显,主题学生也能理解,所以我就把蒂皮对动物的热爱,对非洲的热爱都放进本节课,重点是前者,后者我自己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得不是很到位。

6、要布置阅读任务

课尾,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任务,(1)摘抄蒂皮语录:有关动物的;有关思考的;有关自己的;(2)当回小作家:可借助书中的照片描写蒂皮与动物相处的一个故事;也可挑选自己和动物的合影,写一个故事。

这两项任务的设计我觉得是满意的,也是可行的,编辑成册会很有意思的。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反思

1、导读。①上好阅读指导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点,拟定好各年级指导内容,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先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②建好阅读反馈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是外显的,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内在阅读”、“主动阅读”。怎样使教师和学生能积极主动并持久地把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是本活动实施的难点所在。为此我们拟定印制“阅读卡”,督促师生阅读。师生每阅读一本书,就在反馈表上填写好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读后感等,以此达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效果。我们还倡议,在保证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削减学生作业,还学生读书时间。

2、导写。①写好读书日记。认真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②仿写。教师根据习作要求,选一两篇课外阅读文章,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教师重在表达方法的指导。③创写。为全校师生提供几部作品,师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部,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然后根据提供的题目选做,如给主人公写一封信、创作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章节或片断等,然后对师生完成的内容进行评比、展播。师生们兴致盎然,读书、创作充实了校园的每一天。

3、导荐。①对学生而言,低年级推荐阅读寓言、童话,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推荐阅读《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和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等散文,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推荐阅读科普读物、文学名著。如《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侧重培养学生的评价和鉴赏能力。②对教师而言,首先是从儿童的视角去阅读学校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做好表率。如《我要做个好孩子》、《草房子》、《爱的教育》、《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大量的中外儿童名著都成为教师的主要阅读篇目。许多饱含文学性、思想性的读物,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走进美好的文化世界,如《茶花女》、《悲惨世界》、《简爱》等;其次是广泛涉猎中外经典教育名著。如《学记》、孔子的《论语》、《陶行知教育名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等等。通过阅读经典,品读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逊、格列佛。我们还通过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让师生来推荐喜欢的书籍。同时和书店联系,由书店工作人员向师生推荐书目,并以最优惠的价格把书售给我校师生。

读书永远只是开始,期待着凤凰的校园,有醉人的书香,有文学的神韵,有文化的倒影!在此,我衷心祝愿我们凤凰的每位师生都以书为友,与书相伴!。

【反思之四】: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悦读”起来

篇8: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及教学策略

一、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或是内容的介绍。形式上教师推荐,学生推荐,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推荐都可以。基本流程是这样的:

﹝1﹞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

天才是劳动换来的———童第周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

﹝2﹞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的故事或他们的作品。

﹝3﹞老师介 绍自己所 崇拜的名人———比尔盖茨,并适时向大家推荐《世界名人100位》这本书。

备注:读物推荐课的目的是通过生生推荐、师生推荐引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巴不得马上拿到他刚才听到故事的那本书,然后坐下来津津有味地阅读。

2.读书方法指导课:

向学生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并告诉学生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方法。如:

﹝1﹞看报纸经常采用浏览法,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再仔细阅读。

﹝2﹞泛读我们到书店选书时经常用到,通过看书名、作者、目录、内容提要等,从内容的整体上把握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书目。

﹝3﹞精读是指用正常或较慢的速度,钻研全书的内容,边读边想,常采用勾、点、批、注的方法。对喜欢或重要的词句要进行摘录、背诵。对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而且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文章读一遍不行,还要反复进行阅读。

注:对于一篇文章,我们采用的读书方法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我们经常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读与记相结合等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多问为什么?收获到什么?

3.主题阅读指导课:此课型要求老师抓住契机合理安排,内容上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我们教材的延伸。主题阅读指导课对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很有帮助,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很有效果。

如:学完课本中老舍先生的《草原》师问:内蒙古锡林格勒大草原美不美?生答:美。

师:像这么优美的自然景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很多。下来我们要搜集资料进行整理。下节阅读指导课请你带着同学们走进祖国的优美风景区,看谁介绍的最好。同学们可以从书上、网上等途径查找。

特点:此课型通过你说我说大家说,让全班同学都能了解到同一主题的更多内容。

记得一位老师在讲冰心的一组文章时,在讲完《寄小读者》《只拣儿童多处行》《肥皂泡》 之后,又引入了冰心的《笑》《我和玫瑰花》《小桔灯》 《樱花赞》《繁星》《春水》等作品。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冰心的文章内容,而且通过内容知道了冰心的为人,以及她作品的语言特色,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对冰心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入了。

4.交流评论课:针对不同的文章或同一类文章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合理指导。

二、阅读指导课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计划,确立目标。低年级:刚学完拼音,识字量还很少,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读书与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搞故事擂台赛、成语大全、名言警句荟萃等。中年级:识字量增加,理解力也加强,可以上读物推荐课,交流评论课,了解常用的读书方法,建立读书卡片。高年级:推荐名人著作,组织读书交流评议,搞好主题阅读,写好读书笔记。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优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名著、长篇小说可以采用看光盘录像的方法;文字上理解有困难的我们可以采用投影图片法等。

3.用激励或组织活动的方法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如:演讲比赛、优秀诗文诵读赛、读书卡片展览等。

4.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爱读书,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上课时要与学生有机地进行交流。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地进行阅读,只读几本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篇9:开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PCK)任务型教学任务阅读课型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目标,高三的学生在学完前十个模块后,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能利用各种机会进行真实的交际,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作为学科教学知识(PCK)的主体,笔者结合模块十一Unit1的阅读教材So many jobs to choose from的教学实践,以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为指导,展示了任务型阅读课型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成功地习得语言知识,提高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一:学科教学知识(PCK)

1986年,时任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的舒尔曼教授提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是综合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背景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具体细分为,教学怎样体现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学怎样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个性差异和面向全体学生,怎样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学的节奏和步调,怎样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调控,等等。

概念二: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途径(Task-based approach)指的是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标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课型:阅读课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的职业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掌握阅读策略,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教学设计:本文通过介绍三种典型的职业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笔者以建构主义教育观为指导,所设计的各项教学任务既围绕主题,又切实可行地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出文章的要点和细节,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阅读前任务(pre-reading)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了解各种职业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笔者在导入部分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特征,即高三的学生对于未来充满了各种美好的理想,其中也包括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呢?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而建构主义又强调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笔者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头脑风暴和竞赛的形式,学生们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地说出自己对于职业的选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有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这一任务中,学生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笔者创设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又为学生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体现了真实性、生动性和有效性。

二、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遵循任务有效性原则,即教学结构的严谨性和教学环节的紧凑性,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阅读中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略读、寻读、阅读策略的介绍和讲解。在略读部分,笔者设计了最为简单的任务,让学生通读文章一遍就能找到答案,为理清脉络和掌握主题铺设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寻读部分,笔者要求学生能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了解三种典型职业的代表及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在讲解glamorous jobs时,笔者花了很多笔墨,因为学生对于这种职业的代表性人物比如演员和模特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如果纯粹从课文里找到这种职业的弊端,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于这种职业的态度。为此,笔者寻找机会拓展教育资源,找到在无锡电视台担任“阿喜帮你忙”节目中的阿喜,并和她录制了一小段英文采访,介绍她作为公众人物的酸甜苦辣。这段录像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深有体会地去理解文章的细节,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这一教学任务的设计也给了我关于课程资源方面的很多启发:凡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都可以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将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策略的处理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大多数教师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是以灌输信息为主,这就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笔者先给学生一个例子,指出作者对于这种职业的态度,再顺势引导让学生找出更多的例子来证明作者对于其它职业的态度,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这一教学任务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灵活地处理了阅读策略,成功达到了教学目标,授予学生获取知识的“渔”。阅读中的各个任务,既体现了任务的多样性,有提问、有看录像、有选择、有正误题、有填空等等,也体现了任务的系统性、连续性,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铺垫,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拓展和延伸。这一连串的任务环帮助学生将知识由点到面串起来,了解知识脉络,把握知识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和对语篇的分析能力。

三、阅读后任务(post-reading)

正如许多老师所说,课堂上的每个教学步骤的设计都体现了一定的用意。从导入到文章的理解到课外教学资源的信息输入,笔者都是在调动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为更广阔的交流提供保障,所以在结尾的小活动中,笔者让学生讨论在选择工作中要注意哪些因素,并让他们来选择是popular careers还是ordinary jobs,仍然是采取竞赛的方式。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于工作有了新的认识,都畅所欲言,就连班上两个平时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都踊跃发言。这个活动不仅是形式上的首尾呼应,更是内容上的不断创新,从输入到输出,层层推进。最后点出文章的思想寓意:工作没有贵贱,只要付出和努力,总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认可,鼓励学生敢于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阅读后任务是课文理解的延伸和拓展,笔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来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束语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应该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其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框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为指导,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创建问题探索,从而使学生在各项任务的驱动下,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各种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积极思维和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中高考方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射雕英雄传》读后感500字下一篇:有关新民诉法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