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故事小学

2024-04-08

我的家访故事小学(共9篇)

篇1:我的家访故事小学

芹:五(1)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市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读写竞赛一级辅导员,从事小学教学工作二十年,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扎实肯干,潜心钻研,勇于创新,耐心细致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扬起理想的风帆,朴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导语:

成功的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对教育更是个促进。

每天下午放学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在城区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着,灯火阑珊时,老师们带着的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辛苦着、收获着、感动并快乐着!深秋的清凉夹杂着初冬寒意,可西关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从心底感到暖意融融,老师的家访带来了问候和关爱、带来了知识与方法,带来了鼓励与希冀。

家访故事一

秋风送春意 家访暖人心 [通讯报道] 10月15日,西关小学部分教师由校长带队,驱车前往黄潭窑台村家访。西关小学每年都有不少乡镇学生到该校就读。本学期,该校又迎来了来自黄潭窑台村的一批学生。由于这些孩子家庭住址较远,分布在不同班级,学校领导对他们的交通安全、学习生活以及健康状况非常关注。政教处就此做了一个专门的电子档案,家访前,学校依据档案信息,先与家长电话联系,并选定双休日孩子、家长在家时,教师登门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政教处负责人还专门针对学生的出行情况做了专访,引导家长提高安全意识,督促教师加强安全教育,家校联手,共同撑起孩子们平安出行的保护伞。

此次家访,做到了“三到”:进到学生家门,见到学生家长,听到意见建议。

10月15日的早晨,西关小学教师由校长带队,利用双休时间分别到黄潭窑台村,开发区涂台村家访。这一次集中家访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看见我们的到来,村民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拿出板凳,有的奉上热茶,有的端上水果,让我们进家里去坐坐。秋天的晨风瑟瑟,有几许凉意,可老师们的心里却是热腾腾的。老师们拿着学生花名册,挨家挨户地走访,村里穿梭着老师们的身影,到处都是老师和家长热心交谈的场面。在这次走访的几十户家庭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学生,缺少关爱和温暖,面对老师们慈爱的面容和亲切的话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不亚于过春节。一张张灿烂的笑容,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句关怀的话语、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一家家真诚的交流,汇集成了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每一个孩子,温暖着每一位家长的心,这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被摄像师熊老师拍摄下来,成为了永久的记忆。

回校后,老师们热烈地交流着家访的心得,分享着他们的感动与收获。“真是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家境如此贫寒,今后我要多关心他。”涂老师道出了走访贫困生的感慨。“这个孩子一直由奶奶照看,在学习很吃力,今后要多鼓励和帮助他。”彭校长喟叹着着。“没想到农村家庭还有书乡门第,他家的书整整堆了一面墙。”朱主任对一个爱书之家发现由衷的赞叹。“我早就想吃这个橘子了,可是妈妈说要等老师来一起吃。”李校长模仿着孩子的语气,把大家都逗乐了„„

这次集中家访,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亲身体验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地交流,让家长们对老师多了一份信任,孩子们对老师多了一份亲近,让老师对孩子们多了一份了解,对了一份关爱。家访故事二

播撒爱的阳光

点亮新的希望

10月20日放学之后,我沿街走访了几户。走进留守生航航和倩倩的家,已是我今天走访的第四家。航航和倩倩是一对表兄妹,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暇故及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全由奶奶一个人照顾。妹妹倩倩乖巧懂事,成绩优秀;哥哥航航则调皮贪玩,学习落后。来到了他们的家里,我发现房子陈旧,墙壁斑驳,屋里摆设简单。原来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成长,他们不惜从遥远的乡下搬到离学校最近的竟陵西街,祖孙三人租住在这套陈旧的民宅里,生活拮据。我的到来,让航航的奶奶又惊又喜。交谈中,老人说了她的烦恼,倩倩懂事,不用操心,而航航的调皮捣蛋让老人伤透了脑筋,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管教十分艰难。在家访过程中,他奶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老师多帮助他,他爸爸妈妈隔得远,我又管不好他,只有拜托老师,麻烦老师。”临走时,老人把我送出很远很远,让我感受到老人的那份不舍和殷切的希望,走出那条小巷,外面已是华灯初上,而我的脚步却无法轻快,心情也无法轻松。

一路上,我想起了班上的很多孩子,他们都和航航和倩倩一样,独自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进行隔代监管。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情感脆弱,在行为习惯上的偏差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学困”。对于这些孩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忽略了对他们的关爱,其实在他们的心里,更需要老师如父母般的爱护和关心来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除些外,我还要积极联系孩子在外打工的父母,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我要借此家访的机会,走进更多孩子的家庭,了解和关心这些孩子,希望能在他们独自留守的后方,给他们爱的温暖,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在他们的心中播撒爱的阳光,扬起希望的风帆。

家访故事三:

我是老师我幸福

10月26日下午放学后,我来到了友谊小区爱民巷,弯弯曲曲的小巷里,三五成群地闲坐着几位老人,人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请问,小浩的家怎么走?” “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西关小学的老师,来家访的。”几位老人把我打量几眼,一位热心的老大爷说:“这个小浩呀,是老杨的孙子。我把你引去他们家。”说完就给我引路,在我身后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家访,老师来家访”“现在的老师真不容易”。

跟着老人穿过一条小巷,隔老远,这位热心的大爷就大声地喊道:“老杨,老杨,小浩的老师来家访了。”老人的喊声,把小浩的家人和周围的邻居都惊动了,在大家的注视中,我走进了小浩的家,这天,小浩家挺热闹的,原来小浩的父母正好从外地回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小浩的父母交流了小浩的学习情况及在学校的一切表现,在愉快的气氛中,我结束了家访。

在我走出小浩家时,我惊奇地发现,小区里的家家门外都站着人,大家看我走来,有的向我投来敬佩的目光,有的朝我友好的微笑,有的向我鞠躬,有的还对我说“老师好”„„原来西关小学老师来家访的事,一时间在小区里传开了,在这一刻,我很感动,我的一个普通的日常工作,在这些淳朴、善良人们的眼里是那么的崇高和伟大。此刻的我有说不出的开心和自豪,我感到作为一名老师是如此的幸福,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驱散了我满身的疲倦,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家访故事四

天使的笑容

今天天色阴沉,我决定去小薇家家访,这孩子最近上课总爱走神,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问她什么原因,她也不吭气。

来到一间低矮的民房,里面杂乱无章,看见我的到来,小薇的妈妈有点手足无措,在这狭窄的房间里,竟找不到一处可以坐下的地方。在这拥挤的房间里,我听着小薇妈妈的讲述,原来他们家是黄潭,在陆羽菜场租了一个门面做白案生意,小薇妈妈身体不好,时常要去打针吃药,好在小薇懂事勤劳,在家里总帮着妈妈忙里忙外同,给妈妈减轻了不少负担。

静静地听着小薇妈妈的讲述,看着她欣慰又满足的笑脸,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小薇——这个看似普通的孩子,我总是嫌她字写得太差,学习不用功,偶尔还犯错,在课堂上也不够积极。我挑剔的眼睛里总是很难找出她的优点,然而在她亲爱的妈妈心里,她却是吃苦耐劳、乖巧懂事的宝贝啊!想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摆在我面前的她那些所谓缺点和他的优点比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眼前的这个孩子真是我所了解的她吗?不是的。我静静地打量着她:昏暗的灯光下,她认认真真地伏在低矮的书桌前写作业,平静沉稳的模样让人十分疼惜。突然,她抬头冲我一笑,灿烂中含着羞涩,这哪里是那个我批评时可怜又自卑的小女孩?此时,她的脸上焕发着一种特别美丽的光彩,如此的耀眼,如此的绚丽。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有美好善良的一面,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去呵护、去关怀,学习上的不足假以时日一定能弥补,而生活中的优秀品质却是那么的弥足珍贵!此刻,我的心里如获珍宝。

那天的家访七点多才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已经被夜色笼罩,秋凉如水,不一会儿居然下起了小雨。我漫步在雨中,饥肠辘辘却浑然不觉,此时的我和出发时不一样,心情雀跃不已。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喜,亲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给了我惊喜,你们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换个角度来认识他们,俯下身去倾听他们,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这就是我今天家访最大的收获。

不断深入的家访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教师,从奉命行事到不辞辛劳;学生,从惴惴不安到热切期待;家长,从客客气气到推心置腹。教育,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走进学生家庭,用爱叩响学生心灵之门,家访架起一座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连心桥。

围绕学生,围绕家访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每一次的家访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爱和帮助,让我在辛酸中品尝快乐,感动着收获着幸福,最后我以一首《七律•家访》作为这次访谈的结束。

七律•家访 家访征途路漫漫,苦乐酸甜诉不完。走街穿巷十八弯,披星戴月秋风寒。欢声笑语云烟散,鱼水交融心地暖。肩负家校千斤担,甘为孺牛鬓霜染。

篇2:我的家访故事小学

夏玉平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我通过家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实际上,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因此,必须要跟家长好好沟通、交流,以便能够更快地、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樊坤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跑生意,根本顾不到家,家里就只有他和他姨夫,在与他姨夫的交流中我发现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的周志强在家是个固执的孩子。因为是开学后来转来的插班生,刚进校那天,他万般不情愿,认为爸爸把他送错了学校,上课做那里发呆,也不看课本。家访中了解到他姨夫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只能说孩子却不能打孩子,因为他不是他爸爸妈妈,他以前习惯说话带脏话,我只有多次和他交流和他谈心,而且在各种引导下,2个月下来,周志强进步很快,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课,字写得也很认真,偶尔调皮被训斥时,也会嚎几声为自己辩解。

再比如我费劲辛苦终于摸到杨玉国家,他妈妈热情的邀请我进屋。家里布置很温馨,走进王道钰的卧室,床边挂满了富有童趣的饰物,在临近卧室门口的地方还放置了一张书桌,桌上有台灯及几本孩子爱看的故事书、作文选等,可以看出妈妈在房间的设计上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整个房间充满了爱意与童真,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妈妈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呵护与关爱。王道钰见到我表现得很腼腆,直到他妈妈提醒才意识到拿来水果招待我。听他妈妈说,她在新疆上班时间很紧,平时很难得有空回家看孩子,所以觉得亏欠孩子很多。他妈妈还告诉我,作为家长她从来都没有不关心这个孩子,有空走亲访友她都会把王道钰带在身边,就想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友聚会也不会忘记带上儿子,或许正是妈妈这种特殊的关注,王道钰很懂事,从来没有令妈妈在朋友面前尴尬过,其实,生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谁能说王道钰不幸福呢?王道钰只是小毛病很多,上课爱接话茬,打扫卫生不认真,性格活泼,喜欢和同学们闹着玩,而且给他们起外号,一些同学给气哭了,总是来找我,我于是就天天找他谈话,告诉他一些大道理,他点点头,告诉我:“老师,我一定尽力改。”我对他只能等待让他慢慢得改正一些坏毛病,近来我发现他一天一天地在变化,自从我家访之后,他改变很多,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地事情,看到他改变我真的很欣慰。如果不是这一次家访,这对可爱的父母还不知要伤心多久,这个可爱的孩子也不知道还要迷失多久,我对这个孩子不良的表现原因的探究也不知还要进行多久。这次我是真的感受到了家访的神奇魅力,他可以轻松帮你解决教育中疑难问题,从王道钰家出来我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将家访进行到底。

通过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距离,既传达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把我们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家长。一些家长教育不好孩子,不一定是对孩子不关心。有的家长虽然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存在什么问题,但苦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显得束手无策。家访,正好可以向家长传授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还可以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家长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同发育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根据孩子性别、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办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篇3:我的家访故事

宋超 (化名) , 聪明伶俐、略带腼腆的帅小伙, 可是他神情落寞、孤独郁闷, 学习时会经常走神, 稚嫩的脸上偶尔有一些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和忧郁。整个冬天只有一件像样的棉袄, 这跟周围衣着光鲜的学生相比实在是太寒酸了。毕竟, 在这所距离县城只有3.6公里的学校来说, 家庭贫困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感觉他家困难, 也有思想准备, 但是走进他家还是让我吃了一惊。宋超的家很好找, 在一大片高楼之间的那间低矮的土房就是。那是一个大晴天, 早晨8点多一点, 外面艳阳高照, 可是一踏进门槛, 屋里就暗下来了, 那是一间怎样的住房呀, 在堂屋中间用木板隔开, 外面是堂屋, 里边是厨房, 紧挨着木板的是一条非常陈旧的老式条几, 这张条几几乎占去了堂屋一大半的空间, 从堂屋门到厨房门只有四步左右的距离。孩子父亲说他们家有三个小孩。宋超是最小的, 也是唯一的男孩, 她的两个姐姐也都在高中读书, 三个孩子读书, 负担很重, 而他们家只有他一个人挣钱。我们看出他说的是实话。面对那样的困境我们无力改变, 也就不能多说什么, 只是带赞赏性地向家长汇报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听到我们的赞赏, 父亲高兴, 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了, 我相信那一刻他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其实在家访之前, 我们语数外三位教师还商量着想让家长帮忙督促宋超再努力些,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 我们谁都没有再提, 毕竟孩子父亲肩上的担子已经够重了, 我们不想再给他增加任何额外的负担, 只能自己想办法帮孩子提高。而对于宋超,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之下, 他已经做得够好了, 我们不忍心再给他提任何要求, 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他, 帮他做得更好。从宋超家出来, 很久没人说话, 对宋超家庭的了解显然来得有点迟, 我们也不知道类似宋超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在这种家庭生活的孩子注定要承受更多独生子女所没有遇到、也不可能承受的生活磨砺和艰辛, 可是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 我们看惯了独生子女的飞扬跋扈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对于依旧生活在贫困当中的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帮助, 这次走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 你只有走进他, 才能了解他, 只有深入他的家庭, 才能弄懂他的内心。我们现在知道了孩子走神、忧郁的原因, 接下来也就知道怎样做工作了。回校后我们分头在网络和书籍、杂志上收罗了不少关于寒门学子、名人名家成才成功的故事, 语文课的“每日一则”小故事全都用来讲这些不畏艰难困苦、发奋成才的励志故事, 整整讲了一个月。针对宋超擅长写作的特点, 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心路历程, 在组织大家评选最佳学习心得时, 宋超获得了第一名, 理所当然地获得了由我们三位教师凑钱买来的羽绒服, 捧着这份特殊的礼物, 宋超热泪盈眶, 泣不成声, 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转变———孩子变得开朗、大方、合群, 笑容多起来, 学习也积极了。在期末考试当中, 他由进校时的1600多名考到了全县513名, 这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奇迹, 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安慰。

这只是我们家访路上诸多故事中最平凡、普通的一则, 走在家访路上, 我们慢慢读懂了学生, 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我们的惊奇、感动、震撼还有很多, 围绕学生、围绕家访, 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而不断深入的家访也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教师, 从奉命行事到自觉自愿;学生, 从惴惴不安到热切期待;家长, 从客客气气到推心置腹。教育, 需要心与心的交流, 情与情的交融, 让我们用爱叩响学生的心门, 用家访架起一座家、校之间的连心桥, 在这座桥上, 愿我们与学生越走越近, 多一份理解, 多一份信任, 多一份亲近, 也多一份教育的成功。

摘要:家访路上, 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用教师的爱叩响学生的心门, 用家访架起一座家、校之间的连心桥, 在这座桥上, 让教师与学生越走越近, 多一分理解, 多一分信任, 多一分亲近, 也多一分教育的成功。

篇4:我的家访故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09年秋我又从起始年级七年级起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的班级管理,对我的学生百般呵护,总是害怕他们受到一点伤害。为此,我还特意将自己的孩子从县城转到我班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关爱他们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人人充满信心。但我看不到他们成长的秘密,看不到他们芬芳的心事。果不其然,我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初二下半年我们班上男生杨振(化名)和女生陆娟(化名)有早恋倾向。

刚开始时,我又不好明说,或许他们只是好奇,准备各自说说算了。而后来的事情,并没有按照我的预想发展下去。上课的时候传纸条,杨振上课走神,一会不看陆娟就没心听课,特别严重的是在教室里发生不文明行为,作为班主任,再不进行制止,不仅会毁了这两名学生前途,甚至班上还有几个跃跃欲试的学生会跟着效仿,我在等待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2011年10月20日中午,我发现他们又在一起了,我苦口婆心地说服双方,在多次劝说毫无结果的情况下,我决定对他们进行家访,但我不想因为处理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的流失,更何况他们是我精心培养的升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但这种事情又不好将他们双方的父母请到学校,经过左右权衡,我精心设计了一套“离间方案”,决定先到女生陆娟家里。

记得当时下着雨,我在家访手记中是这样写的。

是在一个下雨的黄昏,我去了陆娟家。当时陆娟也在家,他父母或许也知道我来的目的。为了缓解气氛,我第一说谎,我以安慰的口气对其父母说这件事的责任不在陆娟,而是男生杨振,他不是在帮助陆娟而是影响陆娟,我希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能够配合我的工作。我把我设计的方案给家长说了,先让陆娟在家里休整几天,然后我向学校宣布陆娟的父母将陆娟转学了。陆娟的妈妈几度哽咽落泪,她说,我们的这个孩子以前非常活泼开朗,与杨振交往后,改变了她的整个个性,听不到她的笑声,根本不与人交流。我在交谈中,希望陆娟的母亲不要在孩子面前老是提起这件事,尤其是在外人面前,让孩子忘掉那段伤痛,忘掉那段噩梦。通过我与家长共同努力,陆娟终于低下了头,留下了忏悔的热泪,回到学校,杨振听说陆娟因自己而转学后,甚至可能不读书时,他流着泪给我跪下,希望老师再给他一次机会,央求我把陆娟接回来,他一定不会与陆娟谈了,更不会影响她了。看到他那诚恳的态度,我的离间效果达到了,我便答应了他的要求。过了一天,我将陆娟接回学校,教室又恢复往日的宁静,陆娟脸上又露出灿烂的笑容。

通过这次家访,我不停地反问自己,如果不是这次家访,怎么会知道孩子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隐痛,怎么会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一個母亲的无助和痛苦,又怎么会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为人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授业解惑。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篇长篇小说,不管他们脸庞是多么稚嫩,他都有着厚重的历史背景和家庭背景。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去断定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背景都是简单的纯白色。只有走进家庭,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真正翻开这部封面幼稚内容内涵却丰富深刻同时又是情节曲折的小说。只有走进家庭,才能真正地拷问自己的灵魂,是不是因为害怕麻烦才回避深入孩子的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懒散或无能才逃避动脑子想办法去救助那些孩子。至此,我的心真正的忐忑不安了,家访还在继续,故事正在演绎。我知道,唯有努力才能超越自己。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房县石堰中学)

篇5:我的家访故事1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XX小学老师XXX,我演讲的题目是:《心系学生,情牵万家》。

今年我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人兼语文教师。这个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进一步了解学生,响应目前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我积极的对我们班学生进行了家访。半年下来,家访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我难忘的故事。在活动中,也使我感触良多,收益颇丰。下面就来听听我的家访故事吧

我们班的XX同学,家住黑家湾湾村二组,爸爸、妈妈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独自在家种田、带孩子。基础较差,语文能认得的字就没几个。本学期,该生在校作业尚能完成,但各科适量的家庭作业都没有做。当老师询问她时,她总是以做家务,带弟弟或作业未带来搪塞老师。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访了她的家庭。得到的情况却是:当她爷爷、奶奶督促她做家庭作业时,她却说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以致造成家长曾私下里埋怨老师懒惰。“教书育人”本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于学生,更要教育学生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谎言,不是出自孩子的本性,而且学习能力的欠缺,才使孩子误入了学习上的盲区。因此在家访中得知这一真实情况后,我找该同学进行了谈话,并安排与她要好的同学同桌,在家让她附近的同学约她一起完成家庭作业。“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现在余爽同学已经端正了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正逐步形成,家长、老师甚感欣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我班的数学老师,一向以责任心强、对学生严厉著称。家访中,当他听到被罚学生家长委婉的言谈后,曾在手记中这样写道:“学校是老师与学生有形的课堂,家访是无形的课堂,是家访这座‘有形与无形’课堂构建的心桥,连接着老师与家长的心,让作为老师的我也受到了教育”。这是来自老师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感受。端正教学态度,规范教学行为,实践证明:家访比学校领导对老师的说教来得更彻底,效果更显著。

“家访”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传统作法,经过这一段时间家访,让老师、学生、家长的距离更近,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提高。为了巩固家访成果,把好事办得更好,本学期我将以更高的积极性,进一步关爱“万千心灵”,进行课外家访。

我们班学生XXX,家住XXX,离学校很远,父亲深有残疾,由体弱的母亲支撑整个家,家境十分贫困。家访时了解到其奶奶因病住院,母得照顾奶奶,放学后的他生活无着,有时一顿早餐就管一天,孩子经常饿着肚子上课。家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高度重视,当即决定,为孩子在学校安排住宿,解决

孩子的燃眉之急。常言道:“济人需济急时无”,回访时,其母亲深情地说:“在医院,想起娃娃没有饭吃,除了哭,没有别的办法,听说你们学校做了好事,我代表全家打心眼里感激你们,你们真是活菩萨呀!”。我要说的是,这些只是我们教师尽到本职工作而已,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我深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篇6:我的家访小故事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双庙小学

***

人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该是广博而崇高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应该像父母一样纯洁无私。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来源广,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留守或单亲,思想、学业上发生大变化的学生较多,为确保家访活动实效,我坚持以实地走访家长或监护人,上门家访,电话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家长们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一路走来给我的感受很深,有欢喜,有忧愁,有酸楚,有感动,有压力,也有责任……

方雯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几乎可以说有点儿木讷。但是她非常认真,属于我比较喜欢的脚踏实地、认真朴实的类型。我第一个去的就是方雯的家里。

当我和孩子说:方雯,老师下午到你家去家访,你陪老师一起去好吗?方雯满怀高兴地回答:要得!这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孩子会害怕我去他家,会给孩子心灵带来创伤。所以,我就没有了顾虑。

在学校吃过午饭,我就和他一起上路了。到了方雯家,远远就看到一个又破又旧、低矮的土房,和周围的三层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方雯的妈妈、奶奶一起出门来迎接我。老人招呼我坐下,热情的端上茶水。我顺势瞟了一眼四周,屋里墙壁有些脱落,面积不大,摆设却有序、整洁。听说老师来家访,妈妈眉宇间漾起了丝丝笑意,我感觉到她对孩子的学习和表现很自信。妈妈说,孩子由于脸上有些胎记,一直在学校都不是很活泼,孩子他爸因干活不小心伤了自己,刚做完手术,现在手术费还欠一万多。哎,……说到这里,妈妈叹了口气,孩子在旁早已鼻子酸酸的,奶奶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方雯忙过去给奶奶擦眼泪。老人忙给我加茶,一阵莫名的感触立时涌上心头。我问,孩子爸呢?老人指着地头正在检草的人说,他现在只能干点轻活,稍重一点活都干不了。说着说着,老人眼泪顺着那沟沟坎坎的皱纹滑落下来……。

我不想打破这片刻宁静生活,心里难过。我随机岔开话题,让老人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老人说,孩子学习很自觉,成绩也还不错,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让她将来能考上大学。妈妈说,孩子很听话,性格也不错,在学习上还多望老师和学校想想办法帮助他提高自信。从家长话语中,我理清了家长对孩子的莫大的期望,理解了老人一颗挟裹着一世沧桑仍不泯灭对儿孙情。半个小时的交流,我不忍心去纠缠令家长心酸的往事,在和老人的祝福声中,在孩子的殷情期盼的眼神中,我告别了孩子的妈妈、奶奶,和孩子一起又踏上了回校的路。

篇7:我的家访故事小学

工作单位:罗坳镇三门圩小学

作者姓名:方传兰

联系电话:***

导语:

成功的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对教育更是个促进。

每天下午放学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在村庄里穿梭着,灯火阑珊时,老师们带着的疲惫的身体回到校园里,辛苦着、收获着、感动并快乐着!三门圩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从心底感到暖意融融,老师的家访带来了问候和关爱、带来了知识与方法,带来了鼓励与希冀。

家访故事一

3月26日的早晨,三门圩小学教师由校长带队,利用下班时间分别到浩塘村,马头小组家访。这一次集中家访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看见我们的到来,村民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拿出板凳,有的奉上热茶,有的端上水果,让我们进家里去坐坐。春天的早晨有几许凉意,可老师们的心里却是热腾腾的。老师们拿着学生花名册,挨家挨户地走访,村里穿梭着老师们的身影,到处都是老师和家长热心交谈的场面。在这次走访的几十户家庭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学生,缺少关爱和温暖,面对老师们慈爱的面容和亲切的话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不亚于过春节。一张张灿烂的笑容,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句关怀的话语、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一家家真诚的交流,汇集成了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每一个孩子,温暖着每一位家长的心,这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被李老师拍摄下来,成为了永久的记忆。

回校后,老师们热烈地交流着家访的心得,分享着他们的感动与收获。“真是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家境如此贫寒,今后我要多关心他。”李老师道出了走访贫困生的感慨。“这个孩子一直由奶奶照看,在学习很吃力,今后要多鼓励和帮助他。”江校长喟叹着。“没想到农村家庭还有书乡门第,他家的书整整堆了一面墙。”谢主任对一个爱书之家发现由衷的赞叹。“我早就想吃这个橘子了,可是妈妈说要等老师来一起吃。”李校长模仿着孩子的语气,把大家都逗乐了…… 这次集中家访,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亲身体验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地交流,让家长们对老师多了一份信任,孩子们对老师多了一份亲近,让老师对孩子们多了一份了解,对了一份关爱。家访故事二

播撒爱的阳光 点亮新的希望

4月9日放学之后,我沿街走访了几户。走进留守生芳芳和倩倩的家,已是我今天走访的第四家。芳芳和倩倩是一对表姐妹,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暇故及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全由奶奶一个人照顾。妹妹倩倩乖巧懂事,成绩优秀;姐姐芳芳则调皮贪玩,学习落后。来到了他们的家里,我发现房子陈旧,墙壁斑驳,屋里摆设简单。原来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成长,他们不惜从遥远的乡下搬到离学校最近的三门圩上,祖孙三人租住在这套陈旧的民宅里,生活拮据。我的到来,让芳芳的奶奶又惊又喜。交谈中,老人说了她的烦恼,倩倩懂事,不用操心,而芳芳的调皮捣蛋让老人伤透了脑筋,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管教十分艰难。在家访过程中,他奶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老师多帮助他,他爸爸妈妈隔得远,我又管不好他,只有拜托老师,麻烦老师。”临走时,老人把我送出很远很远,让我感受到老人的那份不舍和殷切的希望,走出那条小巷,外面已是华灯初上,而我的脚步却无法轻快,心情也无法轻松。一路上,我想起了班上的很多孩子,他们都和芳芳和倩倩一样,独自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进行隔代监管。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情感脆弱,在行为习惯上的偏差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学困”。对于这些孩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忽略了对他们的关爱,其实在他们的心里,更需要老师如父母般的爱护和关心来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除些外,我还要积极联系孩子在外打工的父母,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我要借此家访的机会,走进更多孩子的家庭,了解和关心这些孩子,希望能在他们独自留守的后方,给他们爱的温暖,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在他们的心中播撒爱的阳光,扬起希望的风帆。

家访故事三:

我是老师我幸福

4月23日下午放学后,我来到了三门村鸭公圩,弯弯曲曲的小巷里,三五成群地闲坐着几位老人,人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请问,小浩的家怎么走?” “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三门圩小学的老师,来家访的。”几位老人把我打量几眼,一位热心的老大爷说:“这个小浩呀,是老杨的孙子。我把你引去他们家。”说完就给我引路,在我身后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家访,老师来家访”“现在的老师真不容易”。

跟着老人穿过一条小巷,隔老远,这位热心的大爷就大声地喊道:“老杨,老杨,小浩的老师来家访了。”老人的喊声,把小浩的家人和周围的邻居都惊动了,在大家的注视中,我走进了小浩的家,这天,小浩家挺热闹的,原来小浩的父母正好从外地回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小浩的父母交流了小浩的学习情况及在学校的一切表现,在愉快的气氛中,我结束了家访。

在我走出小浩家时,我惊奇地发现,小组里的家家门外都站着人,大家看我走来,有的向我投来敬佩的目光,有的朝我友好的微笑,有的向我鞠躬,有的还对我说“老师好”……原来三门圩小学老师来家访的事,一时间在小组里传开了,在这一刻,我很感动,我的一个普通的日常工作,在这些淳朴、善良人们的眼里是那么的崇高和伟大。此刻的我有说不出的开心和自豪,我感到作为一名老师是如此的幸福,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驱散了我满身的疲倦,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家访故事四

天使的笑容

今天天色阴沉,我决定去小薇家家访,这孩子最近上课总爱走神,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问她什么原因,她也不吭气。

来到一间低矮的民房,里面杂乱无章,看见我的到来,小薇的妈妈有点手足无措,在这狭窄的房间里,竟找不到一处可以坐下的地方。在这拥挤的房间里,我听着小薇妈妈的讲述,原来他们家是黄潭,在圩上租了一个门面做白案生意,小薇妈妈身体不好,时常要去打针吃药,好在小薇懂事勤劳,在家里总帮着妈妈忙里忙外同,给妈妈减轻了不少负担。静静地听着小薇妈妈的讲述,看着她欣慰又满足的笑脸,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小薇——这个看似普通的孩子,我总是嫌她字写得太差,学习不用功,偶尔还犯错,在课堂上也不够积极。我挑剔的眼睛里总是很难找出她的优点,然而在她亲爱的妈妈心里,她却是吃苦耐劳、乖巧懂事的宝贝啊!想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摆在我面前的她那些所谓缺点和他的优点比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眼前的这个孩子真是我所了解的她吗?不是的。我静静地打量着她:昏暗的灯光下,她认认真真地伏在低矮的书桌前写作业,平静沉稳的模样让人十分疼惜。突然,她抬头冲我一笑,灿烂中含着羞涩,这哪里是那个我批评时可怜又自卑的小女孩?此时,她的脸上焕发着一种特别美丽的光彩,如此的耀眼,如此的绚丽。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有美好善良的一面,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去呵护、去关怀,学习上的不足假以时日一定能弥补,而生活中的优秀品质却是那么的弥足珍贵!此刻,我的心里如获珍宝。

那天的家访七点多才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已经被夜色笼罩,秋凉如水,不一会儿居然下起了小雨。我漫步在雨中,饥肠辘辘却浑然不觉,此时的我和出发时不一样,心情雀跃不已。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喜,亲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给了我惊喜,你们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换个角度来认识他们,俯下身去倾听他们,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这就是我今天家访最大的收获。

不断深入的家访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教师,从奉命行事到不辞辛劳;学生,从惴惴不安到热切期待;家长,从客客气气到推心置腹。教育,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走进学生家庭,用爱叩响学生心灵之门,家访架起一座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连心桥。

围绕学生,围绕家访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每一次的家访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爱和帮助,让我在辛酸中品尝快乐,感动着收获着幸福,最后我以一首《七律•家访》作为这次访谈的结束。

篇8:我的家访启示录

那年, 我刚从偏僻的乡村小学调到县城的这所小学, 担任五 (2) 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初来乍到, 年轻又憋着一股干劲, 非常希望带好班级。可不久, 我就碰钉子了, 班上有个叫吴涛 (化名) 的男孩不管上什么课都不认真。科任老师抱怨:他上课跷二郎腿不算, 还把脚架在课桌上;作业马虎, 还经常不做;学生哭诉:他时常用笔去捅坐在前面的同学的后背, 甚至拿针扎同学……我批评、教育多次也不管用, 有一次, 我终于忍不住了, 生气地说:“吴涛, 放学后, 我要到你家去!”

中午放学的铃声刚敲响, 吴涛就冲出教室。我紧跟在他的身后, 一出校门, 他就朝左边的小巷拐去。奇怪?平时他不都从右边的大街走的吗?难道还有什么近道去他家?我在他后面叫到:“小涛, 等等老师!”可他头也不回, 依然大步流星地朝前走。经过几条小街小巷, 又越过了几条大大小小的水沟, 还走过几条弯弯曲曲的田埂路……我这才知道他哪里是走近道, 分明是给我的下马威, 分明是想甩掉我呀!走了近四十分钟, 一路上, 我既要注意脚下的路, 又要看着前面的小涛, 生怕一不留神自己摔倒, 或让他走没了。当时, 我的心里憋了一股气:今天无论如何, 我也要到你家去!

路上我就想:这孩子的家长会是怎样的?面对老师的家访, 城里的家长们会怎样对待?以我过去的经验:学生家长对老师都特别热情, 很尊重老师, 感激老师, 常常会说:“老师啊, 你要帮我管管孩子啊。我的话他都不听, 孩子就听你老师的话……”那时, 我总有一种很神圣的被需要的感觉。想到这里, 我看看时间, 现在就快十二点了, 到时家长让我留下吃饭, 我该怎么拒绝?正想着, 只见吴涛从一户人家的厨房进去, 扔下书包就进了屋。这时, 我才注意到, 他就住在学校附近的水果批发市场旁, 距离学校最多也就七、八分钟。厨房里, 一位中年男人在吃饭,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煮菜。小涛没有招呼我, 更不会向他的家长介绍我。我只好自我介绍, 没想到他们没一个人搭理我, 却大声喊道:“吴涛, 快点出来吃饭!”有几个隔壁邻居探出头来看看我, 又缩回了头。当时, 我真的很生气, 也很尴尬, 心想: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我只好站在门外, 硬着头皮, 把吴涛在学校的表现向他们汇报, 并希望他们和老师互相配合, 共同教育好孩子。听完我的话, 吴涛的家长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仍旧吃自己的饭, 煮自己的菜, 就当我是空气似的, 这时又有邻居探出头来, 于是, 我赶快灰溜溜地从吴涛家门口走回去……

后来, 回学校一打听, 原来, 因为孩子的问题, 老师的多次家访已经让吴涛的家长麻木了, 再加上周围邻居的目光, 老师的家访可能让家长觉得很没面子。

这次失败的家访后, 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家访前毫无准备, 行为盲目、冲动, 谈话没有技巧, 家访时语气生硬。

反思自己这次失败的家访经历, 我意识到家访也是一门艺术, 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明确目的, 突出重点

精心组织谈话内容, 做到目的明确, 有的放矢。要充分利用家访的有限时间, 解决主要问题。

二、赢取信任, 家长多谈

家访时, 教师的态度要大方和气, 要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 使家长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很细心、很关心, 更要赢取家长的信任, 让家长敞开胸怀多谈, 了解家长对教师及自己孩子的看法。对于这一点, 我的感受特别深刻。记得有一年, 接任五年级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并兼任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班上有个孩子的长相吓了我一跳, 刚开始我甚至不敢多看他一眼, 同学们更是都疏远他。每天他独自一人上学、放学;课间他自个儿玩耍, 或者找低年级小朋友的茬, 把他们弄哭;课堂上也是偶尔听几分钟, 然后就自玩自的……碰到这样的孩子怎么办?一天, 上课时, 我看到了他高举的小手, 多难得啊!我请他回答, 他站起来含糊不清地回答, 口水随着他的回答顺着嘴角流出来, 滴到了桌子上。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马上制止了他们的哄笑, 并掏出纸巾让这个孩子擦口水, 然后表扬他能勇敢站起来回答, 还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 并且告诫同学们要学会尊重、帮助这个孩子。从此, 这个孩子上课更认真了一些, 举手也更积极了, 偶尔还会到我身边, 要背书给我听, 虽然吐字不清, 口水直流, 但是每次我都认真地听, 并鼓励他说:“背得挺好, 加油!”在我的带动下, 其他同学对他的态度也好了很多。

一次, 我让他在黑板上板书完后, 他向我伸出他的脚, 说:“老师, 帮我绑鞋带。”我低头一看, 原来鞋带松了, 他不会系。以后我还发现他不会系红领巾, 红领巾有时搭在脖子上, 有时是随便打个结。于是, 我花了很长时间教会他系鞋带, 戴红领巾。为什么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不会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呢?我在孩子的书上发现很多笔记不是他自己的写的字,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正在纳闷时, 孩子的母亲主动来学校找我聊。首先, 她对我表示感谢, 说是从孩子的口中知道了我对孩子的关爱, 然后, 向我诉说这些年他们教育、培养孩子的辛酸苦辣:由于孩子的长相, 很多人疏远他, 父母就想多关爱孩子点, 也嫌孩子学得慢、做得慢, 很多事家长就包办了;由于孩子接受能力差, 他们也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学习, 甚至借来同学的笔记帮孩子抄, 可是孩子总是这会儿教, 过会儿就忘了, 因此, 他们也骂过、打过孩子。有人劝她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去, 有人劝她再生一个, 可是她又不甘心, 说着说着, 这位母亲已是泪流满面。同时, 我了解到孩子孤僻、不听讲的一些原因, 也知道孩子家长由于怕到学校受到老师的冷遇, 怕没面子, 很少跟老师交流。听了家长的哭诉, 我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 和家长共同交流分享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开始,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克服依赖心理, 家长不代替, 不包办, 这位家长欣然同意。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 家长和我密切联系, 他们告诉我有关孩子在家中的点滴变化, 我也及时与家长沟通, 汇报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并且教育同学们要多帮助他, 不歧视他, 同学们与他的关系也日益融洽了, 毕业时许多同学还向这个孩子要照片留念呢!

三、尊重家长, 尊重学生

多方了解被家访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健康状况、课外活动及校内外表现等情况, 以及该生家长的性格、脾气、婚姻、家庭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情况。事先和家长预约好家访的时间和地点, 以免家长尴尬, 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家长, 和家长共同协商、探讨改正孩子缺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对那些家庭条件差、文化素质较低以及溺爱、护短的家长, 更应该表现出教师的谦虚和诚意, 维护他们自尊, 博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家长, 要多报喜、巧报忧, 清除家长的心理障碍,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 然后再实事求是地介绍孩子在校的其他表现情况。和家长一起分析研究, 商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 让学生旁听, 让他谈谈自己的看法。民主和平等的作风能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可亲可敬, 让学生感觉老师家访不是告黑状, 而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总之, 家访是一门艺术, 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

参考文献

篇9:我的家访手记

周文杰这个孩子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父母离异,现在父亲又重新组合家庭。这个孩子比较乖巧,胆子比较小,性格内向,不愿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沉默寡言,课堂上从未发过言。问原因,不愿和老师作深层次的交流,只是一言不发,连上课都没有任何表情。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她的成绩下降使其更加封闭自我,三月七日,我和陆老师在学校食堂吃过晚饭后,一起去了周文杰家。

因为家访前,我电话通知了孩子的爸爸。她爸爸听说我们要到家家访,非常重视。我们到他家后,家长热情地接待了了我们,让孩子给我们递上热茶,送来水果。学生家里布置得很温馨,孩子的房间里有一大排书柜,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格林童话》等等。可以看出孩子平时喜欢看书。我问周文杰:“书柜里的书都看了吗?”她说:“都看了,有些书都看好几遍了。”看来孩子的家长平时也很注意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我们坐在沙发上,与家长聊天,谈论着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对周文杰学习认真努力,爱看书进行了表扬,也指出了孩子的不足。陆老师对周文杰以后的学习提出两点要求:一,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每一节课至少要发一次;二、作业中要把字写好,因为一个人的字代表一个人的外在素质和学习态度。孩子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老师的话。在陆老师提出的要求上,我再加上那个一点那就是作业时做到仔细,不马虎,写作业或者考试都要注意细节。我们 相信这次家访在孩子的心中一点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会在他今后的成长中有一点点的促进。离开家时,家长把我们送出老远,他们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努力。

第二站我们又去了张子扬家。

张子扬这名学生,热爱劳动,为他人服务意识强烈,每天都能热心为班级同学打汤。但这名学生天资聪颖,但有时不能控制自己,不够勤奋,学习上比较被动,也比较马虎,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为了方便,我们去了张子扬妈妈开在学校旁边的“安利”店里,与他妈妈面对面交流。

从孩子妈妈的口中我们知道了孩子在家学习的一些状况,如果没有家长的督促,学习就会松懈,得过且过,但独立性很强。我们和孩子面对面进行了交谈,并帮助学生安排好学习的时间表,这样有步骤的去学习,就不会紊乱,每天空出时间多看书,积累课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告诉家长在今后要多联系,多沟通,这样能为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相信经过这次家访,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变。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感到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一、热情的家长暖人心

每走进一户学生家庭,绝大多数学生仿佛受到了什么奖赏,开心地围着老师转,主动地给老师送上热情的微笑和茶水,教师上门家访,本是寻常工作之一,但多数家长认为家访更是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他们对于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重视表现了最最朴实的感谢,我们一面为之感动,一面又委婉地表示拒绝。家访中家长的热情,让我们教师也得到了家长最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也许就是这份热情,这份理解和尊重才会紧密的联系家与校,才会产生更大的教育合力。

二、家访对于学校和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

一户一户地走进学生家庭,总会听到学生的邻居或家人议论:“多好的学校,多负责的老师!”让我们也为之脸红,原本普通寻常的工作,却让我们得到了受之有愧的褒奖,但可见家访工作不仅仅是联系,更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体现,有着家长来校或手机联系那些硬邦邦沟通中无法比拟的人性化,家访使学校和教师更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也就是这种信任,更能化解多少不理解中产生的矛盾。

三、家访,让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学生和学生家庭

这次家访,也让我跟深入地了解我的学生,了解他们不为我知的闪光点,了解他们在家的生活学习状态,看到他们的书桌、房间,游戏……也让我见到了许多不一样的家庭,了解到每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能力范围。

四、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和想法回

家访前,我也做了很多准备,梳理了很多东西,以便在家访时带给家长,让家长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带着一颗真诚实在的心而去,或祝贺进步,或赞扬优点,或委婉有针对性指出问题,指导改进。同时也宣传了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还针对很多共性问题例如留守生家庭教育问题,周边上学困难校车安全问题等等,与家长共同商榷,能指导的给予指导,能解决的解决,不能的,就带着思考和想法回来,或继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或反馈学校找寻解决办法。

五、收获宝贵建议

家访中,我们做好家访手记的记载工作,详实地纪录了学生在家的点滴情况,也收获了大量家长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并通过与各科老师交流,想办法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

总之,此次活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肩上的担子责无旁贷,坚定了朴朴实实育人的信念,家访只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方式,我们要善用好家访,用心感悟,与家长产生教育无穷的教育合力,善待孩子,教好孩子!

上一篇:经济贸易局二00四年工作总结及二00五年工作设想下一篇:“选择”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