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2024-05-10

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精选14篇)

篇1: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申请人:xxx,男,x族,xxxx年x月xx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住xxxxxxxx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

请求事项:

恳请贵院依法将xxx诉xx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转入普通程序进行审理。

事实及理由:

xxx诉xx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贵院已经受理,并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此案。现由于被告xx拒不承认、偿还借款,且下落不明,申请人认为本案案情复杂,不符合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特恳请贵院依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七十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三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对本案进行审查处理并准许申请人的上述请求。

呈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特别授权代理人)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篇2: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申请人:赖远平,19xx年x月xx日出生,汉族,现住。

请求事项:

恳请人民法院依法转入普通程序审理本案,并依法指定足够的举证期间。

事实与理由:

在贵院受理的原告B与申请人离婚纠纷一案中,申请人对原告在《起诉状》中的陈述内容无法认同,申请人不同意离婚,原告隐瞒了大量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对很多问题争议都很大,申请人的举证负担沉重,部分争议需要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才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

本案不符合《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八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中的‘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谁是责任的承担者,谁是权利的享有者,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是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以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分歧”规定的情形,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

本案案情复杂,特恳请人民法院依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七十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三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对本案进行审查处理并准许申请人的上述请求。

此致

保定市南市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a

篇3: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1∶10 000地形图的建库数据,是国家的基础测绘数据。它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测绘生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数据是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制作的,所以数据中对各要素的属性项的要求都是规范和统一的,对各项属性的具体内容的要求也有统一的标准。1∶10 000的建库数据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图幅中各种地形地物要素的属性和名称,为许多部门进行规划、设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数据的规范和统一,为各行各业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1∶10 000地形图的建库数据有E00和MDB等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的数据在图形显示上仅仅是简单的点、线或面,并没有符号化,不能以标准的地形图样式来显示,所以用户在使用和判读方面还很不方便。目前在地形图的使用方面,用户使用最习惯和最方便的格式是DWG或DXF(即CAD常用的格式)。将建库数据导入AutoCAD下后,利用各要素的属性,在CAD下可以通过运行程序将简单的点变成标准的点状符号,将简单的线变成标准的线状符号,简单的面可以变成标准的填充面或普染面,并且按照1∶10 000地形图的要求对各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标准格式的地形图,从而方便各类用户的判读和使用。所以运行程序的目的就是,将只有简单的点、线、面的建库数据转换为符号化了的标准格式的地形图数据。

2 程序设计的思路

2.1 程序设计的平台

由于用户常用的文件格式是DWG或DXF,这是AutoCAD最常用的格式,为了保证文件格式的统一,避免文件的不兼容情况,便于点线符号的统一,将AutoCAD作为程序设计的平台。程序开发过程中,采用的AutoCAD版本是AutoCAD2004。对于AutoCAD2004以后的版本均可运行本程序。

2.2 程序设计所使用的开发程序

程序的运行在AutoCAD下进行,所以程序的开发属于对AutoCAD的二次开发,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的程序有:Visual Basic程序、VBA程序、C语言、Autolisp语言等。由于我对Visual Basic程序程序设计语言较熟悉,所以采用VB6.0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

2.3 程序设计的思路

2.3.1 制作线状地物的线型

首先,按照最新版的1∶10 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收集所有需要的线型,将这些线型按名称列出清单。然后用CAD的方式逐一定制线型。对于平时用到的并符合要求的线型,可不定制,只是定制找不到的线型,这样可以节省制作所有线型所需要的大量时间。然后在AutoCAD下新建一个图形文件,将上述的所有线型直接加载到该文件的线型符号库中,定制完毕后可将该文件保存为一个dxf文件,如:“线型.dxf”,并把该文件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下,如“1WCAD”。这样,便于程序在运行时调用。

2.3.2 制作点状地物符号

首先,按照最新版的1∶10 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收集所有需要的点状符号,将这些线型按名称列出符号清单。然后在CAD下逐一制作点状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保存为一个*.dxf文件。将这些符号放到与上述的线型文件相同的文件夹下。对于平时用到的并符合要求的符号可将该符号直接保存到上述文件夹,以节省制作符号所花费的时间。

2.3.3 定义所需的字体

按照最新版的1∶10 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统计出地形图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字体,然后在CAD下打开上述的线型文件,定义所有的字体。最后将该文件保存为“线型和字体.dxf” 文件,仍放到上述文件夹中。这样,字体就定义完毕。

2.3.4 程序运行窗体的制作

利用VB制作程序运行的窗体,窗体如图1所示。

2.3.5 程序制作的主要内容

程序制作的主要内容有:编写用VB6.0连接AutoCAD2004的程序;编写转换线状地物符号的程序;编写转换点状地物符号的程序;编写面状地物符号的填充及颜色普染程序;编写处理各要素间关系的程序,编写转文字注记的程序。

3 程序的使用方法

3.1 程序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设置文件路径。程序运行前,首先要将有关符号、线型和字体的文件夹“1WCAD”放到C盘根目录下,把执行程序“1∶10 000建库数据转CAD地形图程序.exe”放在桌面上。2)安装AutoCAD软件。双击AutoCAD2004的安装程序文件,按提示逐步安装。安装完毕,程序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对于AutoCAD2004以后的较新的版本也可安装使用。

3.2 运行程序的步骤

第一步,双击“1∶10 000建库数据转CAD地形图程序.exe”。AutoCAD软件会立即启动,同时出现运行程序的窗体。第二步,单击“导入图形文件”,出现对话框,从对话框中选取要导入的文件,单击“打开”,图形就导入到CAD下。第三步,从“运行选项”中选取“转点状符号”,再单击“开始运行”,程序就开始进行转点状符号的操作,运行结束后会出现“运行完成”的提示。第四步,从“运行选项”中选取“转线状符号”,再单击“开始运行”,程序就开始进行转线状符号的操作,运行结束后会出现“运行完成”的提示。第五步,从“运行选项”中选取“转注记”,再单击“开始运行”,程序就开始进行转文字注记的操作,运行结束后会出现“运行完成”的提示。第六步,从“运行选项”中选取“转面状填充及普染”,再单击“开始运行”,程序就开始进行面状填充及普染的操作,运行结束后会出现“运行完成”的提示。第七步,从“运行选项”中选取“处理要素间关系”,再单击“开始运行”,程序就开始进行各要素间关系的处理,运行结束后会出现“运行完成”的提示。第八步,以上步骤运行完后,图形转换的全部工作就完成了。单击“保存图形”,出现“图形保存为”对话框,选取DXF或DWG格式,再输入图名,点击“保存”图形就保存为DXF或DWG格式的文件。第九步,选择“退出”,即退出程序,并退出AutoCAD。程序转换的工作就全部结束。

4 程序的使用情况

程序在生产作业中已经正常使用,通过实践也证明了程序切实可行。将一幅中等难度的1∶10 000建库数据转成CAD格式的地形图,运行程序,仅仅需要2 min~3 min就能完成。如果通过人工操作,起码需要几个小时。所以采用程序运行代替人工转换,工作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程序还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操作,运行完程序,还需要简单的过一下图面。比如,需要对一些注记的位置作一些调整,移到合理的位置,使图面更加规范。当然,这些手工操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摘要:详细介绍了1∶10000地形图建库数据转CAD格式地形图程序设计的目的、思路、使用方法及使用情况,指出采用程序运行代替人工转换,工作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程序还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操作,运行完程序还需要简单的过一下图面。

关键词:地形图,建库数据,CAD格式,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GB/T 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S].

[2]GB/T 20258.2-2006,1∶5 000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S].

[3]谭浩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张晋西.Visual Basic与AutoCAD二次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张晋西.Visual Basic.NET二次开发AutoCAD范例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4: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关键词:诉讼程序;督促程序;程序转换

在我国民事诉讼的进程中,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相比,可以说是一种较新的诉讼程序,它在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中才被引入规定。然而督促程序引进我国国内后,限于立法与实践经验的双重缺乏,以及社会诚信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其一直难以融入我国司法体制达致顺畅状态,与立法之初的制度预设及域外相关制度的活跃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督促程序俨然沦落为“夕阳程序”,渐露“低适用率低、高异议率”的疲态。[1]但2013年新《民事诉讼法》的实施给督促程序带来了些许生机,增加了关于案件分流中的督促程序分流、对支付令异议的审查、督促程序转为普通诉讼程序等内容。

一、新民诉下的督促程序概述

新《民事诉讼法》在原本督促程序的规定上,增加了几项重要的内容,第一项是民诉法的第133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一)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第二项是第217条第一款增加法院要对支付令异议进行审查;第三项是第217条第二款,若支付令失效的,则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从上述看,新民诉对督促程序的修改虽说只有三处地方,但是创制了新的机制即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可以相互来回转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各地法院对督促程序的重视并增加适用次数。

民诉第133条关于督促程序的规定并没有放进督促程序那一章,而是放在了第一审普通程序一章的审理前的准备一节,也就是说,在进入第一审前,法官可以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分流处理,符合督促程序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这种从普通程序向督促程序的分流转换可以说是创新之举,对于法官来说,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案件可以直接分流进督促程序,提高办案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对于当事人来说,省去了诉讼审判程序,加快了进程,使得债权更早得到实现。但是,像任何新诞生的制度一样,即使其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但难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会招致质疑,也正是存在这些不足,才让我们能够有探讨的余地,普通诉讼程序向督促程序的转换也是如此,其当然也存在潜在的缺陷。

二、普通程序转督促程序中的不足

1.损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第一款的规定是:“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如果单单看这一条文,会发现条文是没有主语的,所以要连接条文前的“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来分析。从法条的内容看,将普通程序转为督促程序的实施主体是人民法院,而排除了当事人申请转换程序的机会,也就是说审前的这种分流程序是法院依职权作出的。

若依上述理论,法院依职权作出的普通程序转换督促程序的行为将会损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理论,民事诉讼法设定的目的与任务就是为了实现程序正义,保护当事人的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也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護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保护就是将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程序利益作为民事诉讼保护的一项目的。当事人最初向法院提起的是普通诉讼,说明其为了获取诉讼的权益保障以及诉讼效果而愿意承担诉讼时间成本及风险,这是给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结果,并无不妥,应该受到尊重。[2]而如今法院依职权把当事人的普通诉讼程序转换为督促程序,强行改变了当事人的诉讼意图,这势必损害了当事人的诉讼权益,也有违民诉法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保护的规定。

2.法律条文表达有歧义

关于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第一款的规定中的“当事人没有争议”这一短语,笔者认为存在歧义。首先,“当事人没有争议”可以理解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经济纠纷没有争议,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简单明确,此时就要对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初步审查。其次,“当事人没有争议”还可以理解为当事人对程序转换没有异议,法院要把普通程序转入督促程序必须向当事人予以释明并征得其同意,即应当把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理念“融入”本条的解释适用之中,因为当事人最初选择的是提起普通诉讼,即使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并出于为当事人节省费用和时间精力等“便民”的考虑而希望转换程序,也应该事先向原告做出说明,如果原告坚持自己的选择,一般而言即使是便民措施也不应强加于人。[3]

上述论证可以看出,对于第133条中“当事人没有争议”的意义确认有两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分歧会给法官的实务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从另一层面看,它同时也给法官带来了更大的权力,为了达到办案指标,盲目追求高效率,法官可以以自己的理解在没有经过当事人的同意情况下随意转换程序,从而会损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3.程序转换前法官的初步审查问题

法官在把案件从普通程序分流至督促程序前,一定会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审查了解,不然也不可能作出案件分流的决定,所以,分流前的案件审查以何种标准进行,是一个前置性的问题。民事诉讼法第216条规定了法院对当事人督促程序申请的审查处理结果,“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从第216条的内容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在受理当事人的督促程序申请之后,要对当事人提供的事实、证据进行审查,这种审查直接查明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对案件实质性核心问题的审查。既然上述在督促程序的审查是一种实质审查,那么,普通案件在分流转换督促程序前的审查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审查?如果,分流前的案件审查是一种形式审查,即不涉及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否明确合法等问题,而是把实质审查放在分流之后的督促程序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在分流后的审查中,查明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非明确合法的情形,若真如此,该案件的后续程序该如何进行下去,是重新转换为普通程序还是告知当事人重新起诉?再者,如果分流前的审查是一种实质审查,或许又会造成审查过程繁琐冗长,反而没有起到案件分流设定的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案件分流前的审查是一种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之前,法官对案件的把握至关重要,在追求高效的同时,切勿失去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

4.转入督促程序后的债务人异议

民事诉讼法第216条规定,“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从上述条文可以看出,督促程序中债务人有异议的权利,而法院对异议的处理办法在民事诉讼法第217条中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支付令失效的,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总结这两条规定,就是说当债务人的异议成立,督促程序将会转入诉讼程序,除非债权人不同意提起诉讼。

如果上述的债务人异议适用在普通诉讼程序转换的督促程序中,可能会导致以下两点问题:第一,债务人的异议成立,案件是否又要回到诉讼程序中,倘若这样来回转换岂不是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第二,从诉讼程序转换到督促程序有一项前提即“当事人没有争议”,之前提到对这一规定存在歧义,若以“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经济纠纷没有争议”来解释这一规定,既然债务人在分流前对案件纠纷已经没有争议,那么债务人后来又在督促程序中提出异议是不是妨碍司法程序的举措呢?是否应该限制债务人在督促程序中的异议权利?

三、关于普通程序转督促程序的完善建议

就本文第二大部分提出的关于普通程序转督促程序中的不足,虽然其中几点可以由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来作出结论,但是鉴于我国目前的司法审判队伍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法官不能很好的把握督促程序,所以还是应该由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作出相应的明文规定。笔者也就上述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第一,法官在将案件从普通程序转入督促程序时,要尽到充分说明的职责。因为把案件从普通程序转入督促程序会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造成一定的侵害,所以法官在适用这一规则时,应该对当事人作出充分的说明,告知其有拒绝法院转入督促程序的权利,以及案件转入后其权利与义务。总之,法官的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使得法院和两方当事人之间能达成合意,既能保障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效益,也能给予当事人更加完整的信息以供其程序选择时进行参考。[4]

第二,就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第一款中有意思歧义的“当事人没有争议”的规定,笔者认为,在没有法律对其作出限制说明之前,从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与诉讼权利出发,对“当事人没有争议”的认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共同入手:首先,要明确债权人與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具体表现为:①债权人对债务人不负对待给付债务,仅单方享有债权,且这种债权已到履行期,债务人没有履行;②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债务,但债务履行的条件未成就,或者履行债务的期限未到,在法律上无立即履行的必要性;③债权人对债务人除享有本债权以外,不负其他任何债务,也未因其他债权债务关系而与债务人发生纠纷。[5]其次,当事人对于程序的转换没有异议,法官把案件从普通诉讼程序转为督促程序是行使其自由裁量权的表现,但是这种权利的行使可能会损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所以为了避免事后出现矛盾,必须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再转换程序。

第三,关于案件分流前的法官审查问题。督促程序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快捷简便,这不仅体现在它的审限相比普通程序要短得多,更重要的是支付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表现出强制性,只要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后的15天内不提出书面异议或者既不提异议又不履行债务的,支付令就有了强制性,而若依照诉讼程序判决书的送达很有可能会引起第二审的发生,可以看出,支付令是整个督促程序的核心。而就诉讼程序分流前的审查,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实质性的审查,即查明的程度应该是“当事人没有争议——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这种查明事实的程度,刚好能够达到上文论述的关于民事诉讼法第133条第一款中的“当事人没有争议”的规定。实质性审查结束,对于符合督促程序的案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对转换程序的同意后转入督促程序,且无须再进行审查直接发出支付令。这样可以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加快案件的进程,达到转换督促程序的目的。

第四,就转入督促程序后债务人的异议权,笔者认为应该对此加以限制。从前文可知,案件从普通程序转入督促程序的前提之一就是征得当事人的同意,这里的当事人应该是双方当事人,因为在分流前法官对案件进行的审查必定要召集双方当事人,若最终案件转入督促程序债务人也应该是知悉并且同意的。所以在转入督促程序后,债务人还对支付令提出异议显然是滥用权利的表现,应该要对异议权进行限制。至于限制的范围,笔者认为可以把异议权的提出时间限制在支付令送达之前或送达之时,这样法院就可以及时对异议进行审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同时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王福华.督促程序的属性、类型与程序保障[J].当代法学,2014(3):129.

[2][4]钱俊羽.论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相互转换的合理性——兼论新民诉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与二百一十七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4):7.

[3]王亚新.新民事诉讼法关于庭前准备之若干程序规定的解释适用[J].当代法学,2013(6):13.

[5]董少谋.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394.

作者简介:

篇5: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适用普通程序申请书

申请人:

律师事务所

律师 通信地址或联系方式: 申请事项:对被告人

适用普通程序审判。

申请理由: 被告人

一案

涉嫌

涉嫌

一案,具有以下 不应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

(被 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被告人可能不负刑事责任;案件事实不 清、证据不足;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情形)。本人作 为被告人的辩护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的规定,特此 申请贵院对本案适用普通程序审判。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

篇6:工业用地转商业用地的程序

2、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商业用地与工业用的区别,工业用地通过划拔方式取得,而商业用地采取拍卖、招标的方式取得。综合用地是指办公科研、写字楼、会展中心、文体卫生等用地,并没包括同一宗土地中既有商业又有普通住宅的情况。

3、最后两者的区别是地价不同(工业用土地价格低、商业用地价格高),使用权年限不同(工业30年、商业40年);土地使用性质不同(国家规定不允许违反用土性质使用土地,即不允许在工业用地上从事商业活动);区位不同(商业在市区内、工业在市郊或接近市郊)。

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在产权上的差别有哪些

如果工业用地是通过出让而不是划拨得来的,即通过正常的招拍挂程序花钱买的,那么你就拥有完全的处置权,可以进行转让。土地在卖给别人,也就是转让的时候,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商业用地的转让是完全商品化的。

篇7:会计证转入转出程序

转入

提交资料审核办结

转出

提交资料审核办结

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流程图

审核

提交报名资料

缴费办结

代理记帐资格审核资料流程图

篇8: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一、引言

梁丽从垃圾桶旁移走密封的内装价值近300万元小纸箱的行为, 究竟是“捡”是“偷”?她是否有罪、有何罪意见不一:深圳检方对梁丽虽撤销“盗窃罪”的指控, 但仍认为“梁丽涉嫌侵占罪”[2];有人认为构成职务侵占罪[3]。本文认为她既不构成盗窃罪, 也不涉嫌侵占或职务侵占罪, 梁丽无罪。

二、梁丽不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 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4]

本案中, 梁丽是否涉嫌盗窃罪, 关键取决于她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以及客观上是否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首先, 主观上梁丽不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

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需要特别注意, 必须是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时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而不是在行为实施完成后才产生这一目的, 即要求“责任与行为同存”, 这是责任主义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梁丽作为机场清洁工, 负有及时清理机场大厅垃圾的职责, 当她看到垃圾箱附近无人看管的行李车上放着一个密封的旧纸箱, 而且“当时有两个女人坐在那箱子上吃瓜子, 我以为是她们的箱子。后来她俩直接登机了, 把箱子丢在那里, 我以为这箱子是她们不要了的。”[5]换言之, 她是把该纸箱当他人遗弃物清理的。后梁丽还将此事告诉多个同事, 等。根据当时纸箱所在的场所、位置及存放状态、存放时间等, 足以让正常人认为是乘客的遗弃物, 所以, 她才顺手清理走了该纸箱, 据此不能断定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

其次, 客观上梁丽没有实施“秘密窃取”行为。

“秘密窃取”作为盗窃罪的行为方式, 是其与其他侵犯财产权犯罪的根本区别。所谓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用自认为不使他人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需要强调的是, “秘密窃取”是在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主观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行为, “秘密”是针对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持有人而言的, 即使客观上已被他人发觉或者注视也不影响盗窃行为的性质[6]。

本案中梁丽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 她在上班过程中误以为那个密封的纸箱是旅客丢弃的物品而当垃圾移走, 清理垃圾是她职责所在, 且据报道梁丽说:“我推着车子在大厅里到处逛, 看有没有人找箱子。我还特意留意广播, 可一直到下午都没有找箱子的广播。”[7]这些细节都说明, 梁丽是在履行清洁工职责, 她没有实施“秘密窃取”行为。综上, 梁丽不构成盗窃罪。

三、梁丽也不构成侵占罪或职务侵占罪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或者他人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 数额较大, 拒不退还的行为。

本案中, 深圳检方仍认为梁丽涉嫌侵占罪。笔者不予苟同。因为侵占罪可分为“侵占委托物”的犯罪和“侵占脱离占有物”的犯罪两种类型。在侵占脱离占有物的犯罪中, 主观方面, “要求行为人明知是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不法据为己有。”[8]客观方面必须有“拒不交出”的行为。本案中, 梁丽捡拾小纸箱, 主观上是在认为该小纸箱是别人“遗弃物”的情况下将其移走的, 在其同事告诉她有人丢了纸箱并报警后, 梁表示“第二天上班时交回去”, 可见她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客观上在警察找上门时没有“拒不交出”的行为, 不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至于梁丽构成职务侵占罪的观点, 笔者亦不苟同。职务侵占罪是指,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人员, 利用职务之便, 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行为。该观点错误地扩大了作为本罪犯罪对象“本单位财物”的范围, 以“在本单位管理、使用或者运输的私人财产, 应以单位财产论”为依据, 将梁移走的纸箱认定为单位财物的结论, 不成立。因当时的事实是, 失主被机场工作人员告知该纸箱不能办理托运手续。而未办托运手续, 根本不是“在本单位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财产”, 怎能认为该财物已是“本单位财物”?其就“利用职务之便”的要件对“职务”进行扩大解释, 混淆了职务与劳务的界限, 须知梁丽提供的是“劳务”, 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条件!梁丽亦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四、对本案的理性反思

本案事实并不复杂, 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反思本案, 非常必要。

(一) 从实体方面看, 深圳警检方偏离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

无论深圳警检方认定梁丽涉嫌构成盗窃罪还是侵占罪, 都偏离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认定梁丽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侵占罪或者职务侵占罪, 关键是看主观上梁丽是否有“非法占有或所有他人财物目的”, 以及客观上梁丽是否有“秘密窃取”以及“拒不交出”的行为。其实, 梁丽行为的性质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是不难判断的, 正如本文前面所分析的那样:梁丽既无非法占有或所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又无秘密窃取或者拒不归还的行为, 她既不构成盗窃罪、也不构成侵占罪或职务侵占罪。这些主客观要件的分析判断, 对法律素养深厚的深圳警检方而言并非难题, 即使对于百姓而言, 梁丽案一经2008年5月11日《广州日报》披露, 90%以上的网友替梁丽喊冤, 而事件结局也证明公众判断没错。难道一般公众定罪量刑意识和能力比深圳警检方那些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办案人员更专业?答案应当是否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在这里被有意无意地偏离了。

(二) 从程序方面看, 本案的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 深圳检方在处理该案时认定梁丽涉嫌侵占罪有越权之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至第143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依法审查后可以做出三种处理决定, 即提起公诉、补充侦查、不起诉。除此之外, 检察机关无权对公民的行为涉嫌构成何罪做出具有倾向性意见的法律评价。侵占罪在现行刑法刑诉法中均被确立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从理论上讲, 一般侵占罪是到不了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个程序的, 但深圳检方在认定梁丽涉嫌盗窃罪证据不足时, 却认定梁丽“涉嫌侵占罪”, 确有越权之嫌。

第二, 深圳警方在收集证据时有违一般处警程序以及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的法定义务之嫌。根据我国刑诉法的规定, 控方在收集证据时, 既要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 也要收集犯罪嫌疑人无罪或罪轻的证据, 这是其法定义务。但实践中, 控方往往侧重于收集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忽略无罪或罪轻证据。本案中, 案发当日, 在王腾业发现自己携带的纸箱不见后报警时, 作为设置在一个特定环境下有严密监控设施的机场公安派出所, 为何不在第一时间调取当时的监控资料或广播寻找该纸箱, 而是放任梁丽推着该纸箱在候机大厅来回逛却无人认领、自由处置涉案财物长达近十小时?甚至还“欲擒故纵”地一直追踪到其下班, 继而前后十几分钟之差入室责令“盗窃嫌疑人”交还物品。难道可以排除警方为获取认定梁丽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秘密窃取”以及“拒不交出”行为的证据而欲擒故纵?可见, 深圳警方在“有罪推定”侦查思维指导下, 伺机收集梁丽“有罪、罪重”证据而忽略“无罪、罪轻”证据, 有违一般的处警程序及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的法定义务之嫌。

第三, 从更广的范围来看, 我国应通过立法加强对警察刑事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我国警察在刑事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首先, 警察刑事自由裁量权范围如此之广, 百姓难以逃脱警察进行刑事追诉的任意性。从立案、侦查到移送审查起诉, 警察都可以做出自由裁量;其次, 警察自由裁量权易被滥用。我国警察的自由裁量权在侦查中缺乏基本的分权制衡机制, 且侦查行为不可诉, 致使司法机关既不能主动审查侦查中的警察裁量权, 也不能被动地通过当事人诉讼行为对其自由裁量权进行监督, 警察裁量权易被滥用。最后, 当事人缺乏有效救济途径。目前针对警察滥用自由裁量权既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 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机制。因此, 借鉴国外的做法, 把司法审查机制引入到侦查阶段, 加强对警察刑事自由裁量权的立法控制, 确保公民不受任意的刑事追诉, 已迫在眉睫。

摘要:梁丽“捡”金行为被深圳警检方先后以盗窃罪、侵占罪定性, 还有人认为梁丽构成职务侵占罪。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 她既不构成盗窃罪、侵占罪, 又不构成职务侵占罪。从实体和程序上检讨本案, 对确保公民不被任意刑事追诉, 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盗窃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刑法定,警察裁量权

参考文献

[1]机场女工“捡”黄金案余波未了.http://news.163.com/09/0929/11/5KCIJ3KC000120GU.html访问20091023.

[2]梁丽“捡”金不是盗窃.http://news.sohu.com/20090927/n267022670.shtml访问2009927.

[3]韩新远:关于梁丽案的定性[J].法制与经济, 2009, (9) .

[4]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566.

[5]清洁工“捡”300万金饰续:羁押9个月后取保候审, http://news.sohu.com/20090911/n266638970.shtml访问2009927.

[6]袁登明:国家司法考试专题讲座系列刑法49讲[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293294.

[7]清洁工“捡”300万金饰续:羁押9个月后取保.http://news.sohu.com/20090911/n266638970.shtml访问:2009927.

篇9:论民事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之转换

关键词:简易程序;普通程序;转换

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作为一审诉讼中两个相互独立的诉讼程序,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基于程序安定性的考虑,一旦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不可再行变更。然而,立案时形成的判断只是初步的,随着深入的审理,案件的复杂程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此时依旧适用立案时所确定的审理程序,可能会不利于事实的查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而进行程序的转换是必要且合理的。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及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规定,通过对该条文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出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为:(1)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根据民事案件影响力、复杂程度、标的大小的不同,我国四级法院都有可能成为一审法院,然而四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时只有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其他的三级法院即使是案件的一审法院,也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并且,简易程序不适用于发回重审和再审。因此,即使是发回基层法院的重审案件,也不得适用简易程序。(2)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这是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进行了定性上的规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事纠纷呈爆发式增长,加之近年来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简便快捷的简易程序在民事案件中很好的平衡了公正与效率,节省了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简单案件与复杂案件的判断标准就是“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明确,争议是大是小”。只有在简单的民事案件中简易程序的优势才得以发挥,复杂案件中,简易程序只会造成审理不公。(3)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非简单民事案件时,双方当事人可约定适用简易程序。该款规定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第二条对该选择权有进一步的限制,即双方自愿选择,且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因此,笔者认为,在双方当事人选择适用简易程序时,应经法院审查同意后,方可适用。因为法官对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效果比当事人有更专业的判断。该规定还对排除适用简易程序的5种情况进行了规定。

二、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的转换

(一)转换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适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这是法律关于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换的规定。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三条,不仅规定了法院有权将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而且还规定了,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提出意见,法院审查后认为异议成立,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当事人的处分权,新《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提出异议,但是并没有排除当事人的异议可以作为法院“发现”程序不合适的途径。因此,当事人的异议也有可能会引起程序的转换。

所谓“不适宜适用简易程序”是指,在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案情复杂,或者争议比较大,或者原、被告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明确,凡是影响到以上三点的情况都可以作为程序转换的依据。为了防止法官的恣意,应当在程序转换的裁定中明确转换的理由。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是法官转换程序时最需考量的一个因素。因为简易程序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简单的民事案件为程序所累,迟迟不能解决。但是当一个案件通过简易程序解决很有可能会妨碍公正审理时,须进行程序转换,保护公正价值的实现。

(二)转换后的影响

简易程序向复杂程序转换之后的影响是指程序转换之后对其他诉讼行为的影响。例如审理期限、举证期限等是否需要延长,已经进行过的辩论是否还有效,审判组织是否需要更换,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实质和它们的价值进行判断。由简易程序向复杂程序转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查清案件事实,因此如果审理期限、举证期限等不延长为普通程序的期限,查清事实的目的便无法达到。已经进行过的辩论不因程序而影响其真实性,所以可以继续有效,但针对因程序转换而发现的新事实应当继续辩论。简易程序的审判组织是独审制,普通程序是合议制,因此程序转换后审判组织也应改变。至于以前简易程序的独审法官是否还能成为合议庭的法官,笔者认为是可以的。除非由其继续审理可能造成不公正,否则继续任合议庭法官不影响当事人权益的实现。

(三)现阶段程序转化存在的问题

法院应当设立专门审理简易程序的法庭。随着简单的民事纠纷的增多,简易程序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法官既审理普通程序,又审理简易程序,那么法官很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二者的界限,甚至可能会仅因为超过简易程序的审限而将其转为普通程序。为避免程序转换成为法官超审限的借口,设置专门的法庭,配置仅审理简易程序不审理普通程序的法官,可以更好的发挥简易程序的优势,也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进一步明确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现阶段我国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的规定为“概括式+排除式”。笔者认为可以将概括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进一步的明确为几种类型。法院总结近些年来简易程序的案件并将之分类归纳,根据此进一步明确简易程序案件的类型。如物业费纠纷、财产关系明确的离婚案件、债权债务明确的债务纠纷等等。

由于立案只是对案件的简单判断,案件的事实随着审理的深化很有可能会进一步被挖掘,这就造成了程序转换的不可避免性。既然该转换已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使其更加的成熟,不会因程序的转换而侵害了当事人的利益。

篇10:党团组织关系转出程序

在办理团组织关系转出时,学生如是团员需由本人持团员证和离校流程卡到院团委办公室(逸兴楼102室)办理相关手续。院团委在其团员证“组织关系转接”栏内填写转出原因、日期及团费交纳情况,在团员证及毕业流程卡上相应的位置加盖团委公章。团员证交还团员本人保存。其团员档案将和学生学籍档案一起使用专用档案袋封装并加盖学校公章,在离校时由学生本人到所在院系辅导员处领取后带到报到单位。

如团员证遗失,团员本人需先到所在院系分团委开具遗失证明,证明材料中须注明个人基本信息、团籍注册情况和团费缴纳情况。团员本人持证明材料和离校流程卡到院团委办公室办理转出手续。

如学生为中共党员,学生本人应先到所在院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手续证明,然后持证明材料前往学院党委组织科(逸兴楼8楼)办理党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篇11: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一、复核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其中适用简易程序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道路交通事故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

复核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当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

公安部交管局16项便民措施第14条: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到《交通事故认定书》3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复核结束后,召集事故各方当事人,当场宣布复核结果。

二、重新认定和内部监督程序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六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责令重新认定的复核结论后,原办案单位应当在十日内依照本规定重新调查,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重新调查需要检验、鉴定的,原办案单位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第六十六条 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可以依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现场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六十二条 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处理高级资格的交通警察组成的交通事故处理专家小组,负责交通事故认定的审核、复核工作。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或者接群众投诉经审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决定,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另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对承办单位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决定的,按照《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规定》第十九条 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不合法、不适当的执法活动,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错误的处理或者决定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二)对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三)对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决定和命令的有关人员,可以停止执行职务;

(四)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已经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损害,需要给予

国家赔偿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国家赔偿;

(五)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同时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予以撤销或者变更,并按照《公安机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进行错案追究。

三、诉讼中重新认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的规定规定,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是赔偿义务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赔偿权利人主张权利的重要依据。因而,在民事诉讼中,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事故责任认定正确与否,往往成了各方当事人争论的焦点,只要当事人对该事故认定不服的,在诉讼中可以提出事故认定不合理的因素,法庭将对事故的责任从证据法的角度重新做出判断。交警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是证据,是一种鉴定结论。当事人对责任认定不服时,法院决定是否采信。法院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法院可以将交通事故案件调查材料正本调卷,由法院做出新的责任认定,而不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应诉。

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第28条分别规定了两种可以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

1、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而且有证据证明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2、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既不是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也不是一方

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而是公安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当事人也不能重新提起认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1)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人民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重要证据之一,如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相反的证据或者足以推翻其结论的理由,“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成为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篇12:普通食品申报程序

(一)办理依据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二)发证范围

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其他食品。注:特殊膳食食品和其他食品国家尚在制定《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三)办理条件

1.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代码证;

2.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条件、检验检疫手段、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3.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4.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四)申报材料

1.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3份);

2.有效期内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的复印件(3份); 3.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3份); 4.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复印件(3份);

5.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复印件(3份); 6.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1份);

7.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须提交企业标准文本复印件(1份);

8.已获取haccp认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的企业,应提供证书复印件(3份);

(五)受理单位

中小型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申请,其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申请。

(六)办理程序

申请 受理 现场核查 发证检验 审核审批 发证

(七)办理时限

自受理起5个工作日内上报省局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核查、审查发证。

(八)收费依据和标准

1.收费依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等收费项目归属部门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2]19号)。

2.收费标准:现场审查发证费2200元/单元,公告费400元/单元。注:上述费用均由国家质检总局或省质监局收取。

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报告及审查

(一)办理依据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二)报告时间

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每满1年前的1个月内应提交企业持续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情况的报告。

(三)提交材料 1.企业自查申报表(一式三份); 2.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原件;

3.企业营业执照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4.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一份。

(四)受理单位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五)办理程序

企业自查申报 受理 审核(书面核查和实地抽查)签证

(六)办理时限

1.书面核查的,自受理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签证工作(不含产品检验时间)。2.实地抽查的,自受理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签证工作(不含产品检验时间)。

(七)收费依据和标准 本项目不收费。

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换证与受理

(一)办理依据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二)换证时间

申请换证的企业,应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提出换证申请。

(三)提交材料

1.提交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所需的材料(见上); 2.提交食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3.提交三年来生产加工食品质量情况综合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监督抽查、自查报告等)。

篇13: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许多工科类普通高校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 多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首门高级程序设计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学生不仅要掌握C语言本身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 更要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能,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本专业应用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很多大学新生认为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比较难学好的课程, 由于内容多、课时紧、知识与高中相比跨度大, 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畏难情绪, 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往往出现教师教的累, 学生学不会的现象。所以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1 理论课教学改革

1.1 教学内容的改进

C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而实践必须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进行, 所以对于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设定和调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传统的教材基本上是以一门语言的自身体系的脉络来展开, 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的细节, 没有把编程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1], 使得部分学生学完后有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感觉, 遇到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时, 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和解决, 学以致用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

对于教学内容的改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一, 内容的精简与整合。具体而言就是对于一些过多过细的语法点要进行精简, 而对于一些前后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可以不按照教材上的书写顺序来进行整合。例如, 输入输出函数中对于格式控制符的介绍很详细[2],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将一些不常用的格式控制符的使用说明作为精简的内容, 学生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方式来获得。又如, 还可以将预处理命令部分作为精简内容, 因为这部分内容易于理解可以留给学生进行自学, 使得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对于指针[3]的学习一直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数组和指针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 可以将其进行整合。例如, 可以在一维数组的讲解中引入指针的概念, 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指针, 从而为进一步应用指针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二, 内容的补充与扩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在以C语言本身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还要补充一些数学建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风格以及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局限在对于一门语言本身的掌握, 而是能从更高角度来认识和感受程序设计的精妙之处, 做到“既见树木, 亦见森林”。另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获取书本之外的宝贵学习资源, 例如, 一些优秀的程序设计论坛, 免费的视频学习网站等, 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1.2 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组织思路[4], 应该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 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具体的改进方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 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 要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协作者”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例如, 在讲解“冒泡排序”算法时, 教师可以在介绍该排序算法思想的基础上, 以一组具体的数据为例, 引导学生来模拟计算机完成排序的过程, 并启发学生如何从程序设计的角度来实现模拟的排序过程, 进而由具体数据排序过程扩展到对任何N个数据进行冒泡排序规律的寻找, 最终得到整个排序算法的代码框架。在这一过程中, 将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教师作为辅助者, 在一个个问题获得解决的过程中, 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其二:适当进行角色互换。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事先选择一些内容, 让学生自学, 然后学生采取自愿原则作为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 而教师则扮演学生角色。待学生讲解完毕后, 师生一起以讨论方式对该生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例如:在学生学习完一维数组的基础上, 就可以选择二维数组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角色互换,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备课的辛劳,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另外, 教师在角色互换过程中, 还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一些教学启示,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实践课教学改革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学生听不会, 也看不会, 只能练会[5], 为了巩固和加强理论课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必须加强实践训练, 使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知识, 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我们对实践课教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其一, 实验课的实验题目分梯度进行设置。传统的实验题目对所有学生都是统一设定的, 这样往往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了”, 而另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了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们将实验题目划分为三个梯度, 分别为:验证型题目、半设计型题目和设计型题目。其中, 验证型题目不仅给出题目描述而且还给出了程序代码, 通过这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读程序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能力;半设计型题目给出了题目描述和至少一种解决问题的算法描述, 通过这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部程序设计和编写能力;设计型题目只给出题目描述, 要求学生自己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最终通过程序来实现, 通过这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算法设计、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等多方面综合实践能力。

其二, 以项目为驱动, 分小组进行课程设计。实践课教学的改进除了常规实验课改进之外, 还要在学生基本完成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学习之后, 分出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学生自由组成课程设计软件开发小组 (即开发团队) , 每组为3人左右, 并选举1人任组长。每个软件开发小组可以选择教师拟定的课程设计题目中的一个课题或自选题目进行小型项目的开发, 每组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课程设计按小组验收, 要求学生演示设计的程序, 讲解设计思路、方法、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向每个学生提问2至3个问题。另外, 每位同学在课程设计验收结束后要上交一份内容充实、写作规范的设计报告。经过这样的实践训练, 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今后在学习过程中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考核方式改革

现在还有许多高校的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以笔试为主, 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上机实践不够重视, 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日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我们需要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其一, 加大上机实践考核比例。具体而言, 就是将期末笔试成绩与上机考试成绩的考核比例设定为1:1, 其中上机考试成绩又由平时实验课成绩和单独的上机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 如果单独的上机考核学生没有通过, 则本门课程成绩直接计为不及格。其二, 调整上机实践考核的时间。由于学生期末考试复习时间比较紧张, 所以可以考虑将单独的上机考核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周进行, 这样既可以缓解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 另外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充电,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多编程序, 编写好程序的目的。其三, 笔试采用“教考分离”方式。也就是说任课教师不能作为本门课程期末试题的命题教师, 考试题目由试题库随机抽取产生, 从而可以更客观地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4、结论

如何提高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切实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探索的课题。笔者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改变, 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学有所长, 学以致用,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摘要: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许多普通高校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首门高级程序设计课程, 这门课程教学效果如何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静雯.关于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 (04) :1149-1150.

[2]黄群.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0 (05) :78-81.

[3]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何钦铭, 颜晖“.C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J].计算机教育, 2008 (19) :28-31.

篇14: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申请书

关键词:特别程序;普通程序;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130-0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31条第1款规定:“各缔约国均应当在本国法律制度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能够没收:(1)来自本公约确立的犯罪的犯罪所得或者价值与这种所得相当的财产;(2)用于或者拟用于根据本公约确立的犯罪的财产、设备或者其他工具。”第54条第1款规定: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在因为犯罪人死亡、潜逃或缺席而无法对其起诉的情形或者其他相关情形下,能够不经过刑事定罪而没收这类财产。2003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该公约,该公约正式在我国领域内生效。为使公约与我国国内法衔接,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增设了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

根据中国人大网向全社会公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条文及草案说明》,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的立法目的是:“严厉打击腐败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对犯罪所得及时采取冻结追缴措施,并与我国已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条约及有关反恐怖问题的决议的要求相衔接。”

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的设立,能够抑制贪官“以死匿财”和“以逃移财”恩泽后人的念头[1]。有利于国家挽回巨额的经济损失,有利于剥夺犯罪给犯罪分子带来的巨大利益,有利于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为向外逃犯罪分子追缴境外财产提供依据。之所以是特别程序,就说明其与刑事诉讼普通程序有很大区别,以下做逐一展示:

一、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弥补了我国刑事诉讼法普通程序涉案财物没收方面的不足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普通程序规定在少数特殊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进行没收[2]。例如:《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9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审查起诉中死亡的,对已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存款、汇款需要没收的,由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经过阅卷、审查有关证据材料后以裁定形式做出是否没收的裁决。这里的财物主要就是存款、汇款,没有考虑其他财物。这里还忽略了犯罪嫌疑人在立案前死亡或一审判决前潜逃的情形下涉案财物的处理问题。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弥补了这一不足。

二、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针对的对象首先是物其次是人

违法所得是我国各部门法通用的概念,按照部门法分类,本文主要讨论刑法意义上的违法所得,在通俗意义上,违法指的是违反、违背或不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至于所得,一般认为是指有所收获,在本质上是获得了利益[3]。刑事违法所得其实质是犯罪行为人因犯罪行为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增长。

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的任务之一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自实施之日起就带有强烈的“重人轻物”的特点[4]。刑事诉讼普通程序中侦查机关经常会采取约束和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罚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财物的条文较少。

没收违法所得的特殊程序本质上是对物的诉讼,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物的归属问题,没收的主要对象是犯罪收益[5]。就没收财产的性质而言,没收违法所得特别程序没收的是贪污腐败及恐怖犯罪所得,属于犯罪中的赃款;而普通刑事诉讼程序没收的财产并不涉及非法与否的问题,没收的是被告人的合法财产,对其没收是一种惩罚手段。

三、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并不以定罪与否作为其先决条件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基本原则,而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人民法院审判,确定有罪与否,其违法所得就可以被没收。此规定一出即引起了一些质疑。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制度是在反思传统没收制度必须以定罪为前提而导致的困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在传统没收制度下,即使能够证明某些财物属于犯罪收益,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逃、失踪或者死亡,由于刑事诉讼处于中止状态或被终止,便无法没收这些犯罪收益。在违法所得没收制度下,只要能证明被怀疑的赃物赃款属于犯罪收益,此物就应该被强制收归国有,无须纠结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被定罪。考虑到刑事审判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阶段,考虑到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主要是对物,犯罪与否不是没收违法所得的基础条件,不以对被告人定罪为前提也是可行的。

四、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在举证责任划分和证明标准程度上与刑事诉讼普通程序存在差异

(一)举证责任的差异

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即自诉案件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公诉案件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检察机关承担。对于没收违法所得的程序检察机关不仅需要证明犯罪行为已经发生,违法所得产生于犯罪,犯罪工具和其他涉案财物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财物;还要解决的是如果利害关系人对司法机关拟没收的财物主张合法所有权时,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在此情况下,应当由检察机关承担犯罪行为已发生、涉案财物与犯罪行为具有实质联系的举证责任;利害关系人承担对其涉案财物具有合法所有权的举证责任[2]。没收由于违法所得程序属于一种民事诉讼程序,这也符合“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二)证明标准比刑事诉讼普通程序弱

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在检察机关查明涉案人员时,并不要求证明标准达到对涉案人员定罪量刑的程度,可以低于这个标准,即达到“证据优势”的民事证据标准即可[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该解释确立了我国民事证据的“证据优势”标准。当然,人民检察院在查明涉案人员的犯罪证据时,还要按照司法解释的要求,涉案人员涉及的犯罪事实基本查清,其中包括有证据证明涉案人员实施了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涉案人员已经死亡或者潜逃,有证据证明存在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的去向或者违法所得已经被查封、冻结、扣押,证明犯罪存在及相关事实的证据之间不存在矛盾。

五、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与刑事诉讼普通程序在审理和裁决时也有很大不同

(一)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在审理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民事审判程序较为简便、灵活,在当事人不能到庭参加审判的时候也可以做出缺席判决,当犯罪的涉案人员潜逃或死亡的情况下,采用民事审判程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违法所得进行没收更为方便、有效。尽管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也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但是要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庭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或死亡,如果适用刑事程序进行审判,由于刑事程序的举证责任要求十分严格,证据之间要形成完整严密的证据链条才能定案,在关键证人或其他证物缺失的情况下,就难以做出最后的裁决,用刑事审判程序没收未到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根本不能办到。

(二)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没收违法所得程序在地域管辖上,由该类案件的犯罪地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与普通刑事诉讼程序以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为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为辅的地区管辖原则有所差别。

(三)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是否开庭审理需视情况而定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中,利害关系人对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即如果利害关系人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没有异议的,人民法院不需要开庭审理,由合议庭书面审理并做出裁定。如果利害关系人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有异议,要求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判。

(四)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使用裁定方式处理案件

没收违法所得的特别程序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于经查证属于违法所得的财产区分情况进行处理:属于被害人的财产,应当依法返还。其他的应当裁定予以没收。人民法院经审理,对于不能认定为违法所得的,应当裁定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由于人民法院并没有对被告人进行定罪,所以审理的结果不可以是判决[8]。依法没收的裁定和返还被害人财产的裁定属于实体性裁定,而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是程序性裁定。

六、结语

没收违法所得特别程序不仅丰富了刑事诉讼程序种类,使刑事诉讼程序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而且,源于实践需要的没收违法所得程序必将在实践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郭华,孙艳敏.不让贪官在经济上占便宜将有法律保障[N].检察日报,2011-08-30,(5).

[2]吴光升.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若干检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5).

[3]刘清生.论刑事违法所得的认定与追缴[J].湖南社会科学,2009,(2).

[4]陈卫东.论新《刑事诉讼法》中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J].法学论坛,2012,(5).

[5]王永杰,吴丽梅.论我国未审没收财产程序的不足与完善[J].东方法学,2012,(3).

[6]宋英辉,茹艳红.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立法释评[J].苏州大学学报,2012,(2).

[7]何正华.没收潜逃、死亡涉案人员违法所得几个程序问题探讨[J].中国检察官,2012,(2).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下一篇:礼仪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