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2024-04-16

说专业移动通信技术(通用8篇)

篇1:说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说专业说稿

P2尊敬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物信系米志强,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带头人,我以下就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所做所想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们多提指导性的建议。

P3我汇报的思路是: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背景与历史沿革、专业整体建设思路与机制建设、专业实施与成效,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P4专业建设的背景

2009年物流产业挤上中国“十大振兴产业”的末班车,但中国的物流成本高居不下是不争的事实,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低炭物流,需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应物流行业、社会的发展所需而产生。P5 专业历史沿革

实际上,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在2006年就已起步,原为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方向); 2009年成功申报为教育部目录外专业,同年被学院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院级精品专业;

2010年因为专业发展的需要,增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

P6 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

总体目标:对接物流产业,以“信息技术”为内核,用物流行业特有的条码技术、RFID技术、GIS技术来引领物流行业技术革新,把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打造成“专业有特色、技术有影响、学生有市场”的品牌专业。

P7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

为了实现专业总体目标:我们设想了“响应产业融入产业产学研一体引领产业”的发展思想来建设专业。

主动响应湖南区域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革新的需求,“产学研”全方位对接物流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把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培育成国内一流、省内标杆的特色专业,建成在湖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科研、培训基地。但目前仍处在“产学研一体”孵化阶段,为以后建设“物流信息产业园”夯实基础。

P8机制建设

在“共建、共享、共管、共赢 ”指导思想下,“引企入校”,建设校企融合的长效机制,产学研一体的保障机制和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社会调研常态化和人才培养方案一年一修订的常态化,促进物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P9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湖南“四化两型”区域经济建设,面向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或其他企业、事单位,培养具有信息技术过硬、职业素养高,能在一线岗位上从事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的技能型能才。

P10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懂知识(通晓物流信息技术基本理论)、会技能(应用物流信息技术解决物流日常业务流程)、有素质(爱岗敬业、有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P1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

推进了“校企融合3-2-1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三个阶段、二轮实训、一学期顶岗实训模式,如我们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订单班,前三个学期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并进行第一轮课程实训(我们所称的大作业),第4、5学期引入企业相关课程,并进行第二

轮生产实训,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进行顶岗实训阶段,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紧贴企业,破解实训难、就业的难的难题。

P12课程体系改革方面

着力实施了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以物流企业真实业务为载体,根据物流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流程:物流数据采集、物流数据交换、物流数据分析处理来培养学生的物流基本业务流能力(基础能力)和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专业核心能力)。P13教学团队建设方面

打造了以省级教学名师引领的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通过学院组织的“双百工程”,王晨、武献宇、谢金龙等多名专任教师先后到企业挂职1个月,王晨老师还获得教师下企业煅练一等奖;

“创建名师工作室”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使其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科研课题煅练培养” 鼓励教师主持参课题,先后有邓子云、杨晓峰、翦象慧、米志强、谢金龙、沈鹏、邹志贤、罗涛、潘果等主持了省部课题,成效很好;

“外引内培 ” 引进青年教师5人,选派潘果老师为留美访问学者。

P14实践条件建设方面

推动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了“专业+公司+研究所”的产学研模式。

校内外实训条件有:

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0个稳定合作企业;

1栋中央财政支持的物流重点实训基地;

10个实验、实训室,1个研究所,1个校内公司。

P16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方面

配合“校企融合3-2-1双主体”人才模式改革,实施了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在校授课阶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顶岗实训阶段,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一体化。P17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建设了开放性的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支持平台,构建了立体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下,先后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职业技术学院等上十所兄弟院校在网上网下进行教育教学交流。P18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建设方面

构建“院系两级、企业参与”,“多方位”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成立院系两级督导,院系两级对教学情况进行全方面的督查,互通信息,企业主要针对实训质量进行监控,并及时向学校反馈情况,确保教学质量。

P19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

研究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增强,近年来,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团队共承担了十二•五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十一•五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项。■建设了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量已突破1000万次。

■积极推动成果转换,企业横向课题5项,湖南省重点项目成果应用到一力物流企业,如今正努力推进“地宝龙集团”仓储信息化项目建设。

P20

■2009年、2010年成功组织承办了省经信委主办的湖南省物流企业信息化培训班,为企业培训物流信息化高级人才500多名。

■承担2011年中职物流师资培训物流信息技术内容部分培训。

■开发专业教材10多部。

P21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在2011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中“Java”高职高专一等奖,C语言高职高专组三等奖;在2009全国大学生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大赛获团体三等奖,3个获个人一等奖;在2009年湖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

学生2010年在全国计算机软考“信息处理员”获全省第一、二名,学生全省计算机操作员比赛中,获全省第一名,直接认定为“技师”。

P22分享经验,共同发展

1、“专业+公司+研究所”产学研构建模式

物流信息技术研究所——负责应用技术研究;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负责教学、教研、教改等工作;

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限公司——负责应用技术推广、生产实习实训承接与管理等。

2、教学主导 科研支撑专业发展模式

强调一名教师主持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对应一门核心课程,“研->产->练”的培养思路。教学带动科研、在教学过程探索新的问题;

科研促进教学,科研为教学注入活力。

P26思考困难,寻找对策,展望未来

招生规模的问题:

生源整体下降是客观面对的事实,但有规模才能出效益,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只有扩大规模,在有规模的提前下做大做强,才能发展专业。

专业对两业联动的推动问题:

我们一直强调专业对接物流行业,服务物流行业,但实际上物流业与制造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后的专业应充分考虑“两业联动”的问题,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两业联动”。

师资国际化的问题:

货通天下、物畅全球,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物流必将全球化,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供应链的思想来国际化信息技术对接。

P27专业建设设想(搭建设两个平台,做实七项工作)

校企合作,以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为中心,以现有的物流信息技术研究所为基础,搭建设两个平台,即: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和物流信息技术培训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P28专业建设设想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2、申报“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定新的职业标准。

3、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引领”教学团队。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大力开展空间教学。

5、创新“集团化”办学机制 ,“引企入校”,创新校企合作管理,做实生产性实训基地。

6、以现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和“十二五”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申报为契机,“建设立体化”的专业教学资源。

7、继续研究新一代物流信息技术,探索物联网技术内核,推动物流智能发展。

篇2:说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层次:统招高职学制:三年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1、专业背景与人才需求预测

移动通信技术是当今最热点的发展技术之一,本专业以先进的3G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据,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采用国际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要求的基本原则下,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达到最好水平。

2、培养方向: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培养从事移动通信运营和移动通信制造行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通信工程安装、调试、设备管理与维护以及移动通信相关产品、检修、测试、营销。

3、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工基础、机械制图、电子线路、移动通信原理、手机原理与维修、电话机原理与维修、程控交换原理。通信网基础、程控交换技术、CDMA移动通信原理、GSM插秧机原理与维修、电话机、传真机原理与维修、光纤通信原理与设备、基站设备(天线)、移动智能网原理。

4、就业方向:

1、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生产研发与调试;

2、移动通信终端客服中心的技术主管与终端设备的测试;

3、移动基站设备的研发与维护;

4、移动通信的工程安装、调试、维护;

5、移动通信业的运营;

6、移动通信相关产品的生产、检修、测试、营销;

7、移动通信网络运营维护;

篇3:说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通信设备生产、维护及通信业务类、服务类型人才。通过专业教学改革, 提高办学水平,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 教学体系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1) 专业课程总体内容改革。从高职类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上看,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多以“实训教学为主, 理论教学为辅”的原则, 在进行理论教学中以够用即可, 原理简单化, 侧重实训教学环节, 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使教学内容体系具有高职教学特色。

(2) 专业基础教学内容改革。为巩固学生职业能力扩大就业范围及提高专升本学生升学率, 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要进行强化训练, 采用适当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工程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要注重具有实际用途、针对性强的章节, 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加以反复强化训练,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3) 专业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实训教学内容采用“层进式”量化课程内容体系, 按照行业需求在掌握基础技能后, 以多元化形式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扩展, 并能够模拟实际工作进行操作, 提高学生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为以后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2.2 课程体系改革

近几年来, 随着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 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满足不了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这就需要在课程体系上加以改革。它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 要实时按部就班地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研究, 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课程体系不断改进, 适应通信行业人才需要。

(1) 认真研究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衔接性。随着教学内容模式的转变, 整体课程体系要系统化、层次化、递进化, 即每门课程教师之间要认真研究课程内容与下一课程的衔接。

(2) 对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实施“项目教学法”, 最终考查效果以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体现出来, 使课程体系具有完整性。

(3) 让课程多元化, 删减老旧课程, 增加新课程来满足通信行业需求, 扩大就业面。如从市场人才需求上来看, 在学生考取技能证方面, 将《手机维修》及《市场营销》转变为符合大多数通信行业要求的《电信业务员》, 就可以扩大毕业生就业机会,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从通信行业发展前景来看, 增加了《天线技术》、《通信工程制图》等专业课程, 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 提高了他们对工作的选择性。

2.3 教学方法改革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1) “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理实一体化”在专业教学改革中最先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检验, 此种模式, 教学效果良好, 逐渐形成一套移动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2)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改变以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多数课程的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很多无法实现的硬件环境得到了模拟, 知识结构更加清楚, 学生接受较快。

(3) 在一些专业课程中采用虚拟化教学手段。例如在《单片机》这门专业课程中, 利用虚拟教学将真实的单片机电路用虚拟软件在电脑中运行程序, 并进行效果演示, 即节约了仪器购置成本,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学起来易懂好掌握。

(4) 项目教学法。最近几年许多院校都在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 其特点是通过目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前教师在讲台上源源不断一遍又一遍地向学生讲解着, 学生在下面听, 只有极少数学生能与教师有互动, 而多数学生都在消磨时间, 一学期下来没有任何收获。项目教学法强调全体学生与教师要产生互动, 教师需要抓住本节课要点、难点对学生发问, 学生要靠自学过程解答问题, 注重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考核方式是将学生分组进行计分, 加强学生团体意识。项目教学法实施时要以专业教学体系为整体构架, 各科课程也要分阶段的对项目计划进行实施并检验, 最后通过毕业专业综合考试和毕业设计对整个项目教学进行检验。

2.4 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方法的改革力求做到考试方法多样化,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 发挥自身潜能, 使学生具有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根据项目教学法将考试成绩分阶段进行考核。例如《通信原理》、《通信工程制图》等课程, 根据章节或项目划分内容实时对学生考核, 可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学习,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防止学生在期末考试前期利用短时记忆背题蒙混过关。

(2) 实行期中实训考试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 有些课程如《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等, 因为实验内容较多较杂, 将课程的实训考试分成期中、期末两次完成, 两次各占实训总分的50%。目的是提高学生牢记知识要点,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永动性, 避免学生在考试考查过程中投机取巧。

(3) 毕业前专业大综合考试。通过一次专业大综合考试, 了解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对3年来专业知识的基本情况, 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初步性的认知。具体方法是在各科专业课程中提炼精华, 建立专业题库, 给学生分发复习范围, 并从题库中抽取试题, 进行考试, 由专业教师集体判卷, 将成绩进行排榜, 并作为学生应聘优选条件。此做法可以使学生知己知彼, 提高学生就业信心和对自己就业方向有所选择。

2.5 课程建设改革

(1) 精品课建设。在学校带动下, 加速精品课程建设进程, 组织好精品课团队, 向省级精品课迈进。

(2) 教材建设。选取适合高职特点, 配有实践内容的教材。由于国内移动通信专业的高职教材不多, 为了更好的面向我们学生的教学, 在教材建设中鼓励专业教师自编高质量适用于高职现状理实结合的教材。

2.6 实训室建设改革

提高实训室利用率, 做好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 要求各专业教师对所授实训内容要不断创新, 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根据专业需要组建新的实训室, 如光纤实训室。

摘要:随着通信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 专业教学改革就要与时俱进, 以适应通信市场人才需求。这就要求对专业教学整个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实训教学改革,基础教学改革,虚拟化教学,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利平.高职机械类专业课课程设计最优化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8) .

[2]马骁军.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5) .

[3]付艳.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2) :18-19.

篇4:说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关键词 铁道通信;实训实习基地;技能竞赛;课岗对接;通信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00-03

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新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将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一分为二,其中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面向铁路运营维护及铁路施工、城市轨道交通等企业,掌握铁道通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铁路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施工、技术改造等工作的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专业的核心是课程,通信技术课程在本专业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导论性[1]。目前,铁道类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通信课程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现有教材的内容很难追踪最新发展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存在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结合不紧密的状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2];虽然校企合作逐步深入开展,但基于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尚处于探索之中。由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索理实一体化方法势在必行。

2 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岗位的课程目标分析 铁路院校通信技术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运营类(铁路局及城市轨道等)和施工建设类(中铁及中铁建等)企业岗位,工种为通信工程;运营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通信线路、传输、接入、数据通信、调度通信、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电源及机房环境监控等)日常维护、检修,施工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另外,在专业培养中还需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图1)

总体设计 随着高职高专招生制度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的单独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4月基本录取完毕,录取至入学这5个月时间就成为学生从高中转向大学学习的关键期。由此,如图1所示:

第一段,利用通信技术网络资源共享课,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段,利用认识实习期间走进企业,感知铁路通信专业的特色和企业文化,通过教师引导确认兴趣切入点;

第三段,利用专业实习,深入企业,熟悉通信工岗位工作(包括施工与运营);

第四段,利用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竞赛进行现场锻炼,使学生深刻了解岗位规范,熟练岗位技能。

用这四个阶段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工学结合的实现。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及行业特色,采用“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四阶一体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过程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以此作为核心,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做合一”。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实践与体验中,锻炼和培养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考核评价核心。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维化,充分体现课堂考核与企业评价结合,教师和自我考核相配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融合。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参加二课活动,参加国家、省内、院内的各种竞赛活动来计分,计分原则参照学生手册。

3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导向的课程改革

技能竞赛导向 由于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既切合生产实际,又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其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大赛都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这也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3]。对应铁道院校通信技术课程的技能大赛有全国铁道通信专业竞赛“华为杯”数据通信赛项、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以及国赛“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等。

赛项分析 “华为杯”数据通信赛项主办单位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该赛项的设置参考了2015年铁路总公司“数据通信”竞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主要设备及竞赛环境,此竞赛环境模拟了整个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实体环境。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覆盖了企业交换路由的所有内容,并且兼顾了云计算及综合布线技术。国赛“4G全网建设技术”项目紧密结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及铁路移动通信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通过竞赛充分考查选手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进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职业道德。同时吸引厂商积极参与。

竞赛作用

首先,竞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通信技术(尤其是铁路通信技术)的深刻理解,而且加强了铁路院校通信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

其次,使得铁路通信技术课程确立了能力目标和具有铁路特色的技能方向;

最后,通过企业的参与加强了校企间的融合,同时加强了铁路类院校通信专业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为形成高标准化的铁路通信教学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课岗对接一体化教学 职业行动能力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课岗对接是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职业行动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指标[4]。专业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方法能力重点在于岗位实践,社会能力重点在于职业体验,三者相互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皆可在课岗对接中得到有效提升。对于铁路特殊工种,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实训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与运维单位和施工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保障通信技术课程正常教学的进行。选定与路局培训基地,在建的施工项目作为课程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其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制定相应政策和签订相应协议,包括实训基地能够接纳的实训项目、内容、时间、接纳学生数,双方的责任、义务、期限等。其管理按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基地应按照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进行要求,由带队教师负责统一管理,所在单位现场兼职教师负责教授分派学生相关实习实训内容。实习实训结束后,应由考核小组对实习实训学生及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最后,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聘请企业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工程师、技师及以上资格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加大对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明确专业教学要求,熟练运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4 小结

文中从铁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通信技术的教学改革方案开展深入思考,提出基于四阶一体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技能竞赛引导和课岗对接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学得到”“用得到”,毕业之后真正成为企业通信岗位“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笑林,董武.项目驱动、赛练结合理念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12(5):116-119.

[2]冷雪锋,任爱珍,蒋正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18-23.

[3]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篇5:广州技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广东白云教育集团简介:

广东白云教育集团有23年办学历史,已培养20多万高级复合型技能人才。现在校学生3万余人。

白云教育集团教育层次有普通本科、普通专科;技师加成人本科、高级技工加成人大专;中级技工;短期技能培训;政府免费培训考证等。

广州白云技师学院简介:

国家重点广州白云技师学院与广东白云学院同属广东白云教育集团,技师学院与广东白云学院资源共享,所有学生都享受大学教育资源及就业推荐服务。

广州白云技师学院在广东省技工教育竞争力评估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被国家评为“全国平安和谐校园”;为莘莘学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重视素质教育,学生不但掌握专业技能,还学会提升自己的本领,是国家人社部命名的“全国重点就业训练中心”、“全国青年创业培训基地”。

白云电子信息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广州白云技师学院的重点专业;是“广州技师协会电子信息技师分会”所在地,负责广州市电子信息技师的培训和评估工作;是广州劳动局技能鉴定中心考场;是“广东省智能楼宇职业研发应用基地”。

电子信息系实验大楼是政府论证建设的“广州市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实训环境、设备一流。

电子信息系二十年专业沉淀、强大的师资阵容、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是广东同类学校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好、专业体系最完整、教育层次最高的“广东省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咨询电话:*** 资料索取QQ: 1136464864 学校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田南路广东白云学院东校区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介绍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1)

移动通信与3G网络技术(高中起点3年制高技加大专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熟悉常用移动通信系统及3G网络、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能胜任通信设备生产企业的工程师、技术员等岗位工作,能从事移动通信工程安装调测与施工、移动基站通信设备维护、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等工作,能在通信产品销售和客服中心等担任移动通信终端的硬件维修和刷机等软件维修以及通信产品的销售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 DXP)、单片机应用技术、通信原理与高频电路、电子测量技术、交换技术及设备、手机维修技术、基站设备及维护、通信线路工程和光纤通信技术、通信电源技术、通信工程监理、通信工程制图、TCP/IP网络技术、3G网络测试与优化、通信工程勘探设计与概预算等。

就业岗位:通信网络运营公司的通信电力机务员、电信机务员;在通信工程和代维公司从事通信设备安装与调测、工程监理、网络监控与维护、设备及线路维护和管理;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其他网络公司从事网站维护、业务咨询与实施;在通信产品生产企业从事工程师或技术员等岗位工作;在通信产品客服和销售企业,从事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工程师、维修和销售客户经理、社区经理等一线营销工作。

技能证书: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中级)、用户终端设备(移动电话维修员)(高级)。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2)

移动通信与3G网络技术高技(初中起点5年制高技加大专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熟悉常用移动通信系统及3G网络、智能天线等的工作原理,能胜任通信产品生产企业的电子工程师、电子技术员工作,能从事移动通信工程安装调测与施工、移动基站通信设备维护、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等工作,能在通信产品销售和客服等企业担任移动通信终端的硬件维修和刷机等软件维修、通信产品销售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元器件识别与精密焊接技能、电路和电工基础、常用电工电子工具和仪表使用及测量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典型模拟/数字电路装接调试与维修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修、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电子线路绘制技术与应用(ProtelDXP)、数码电子产品维修技术、通信工程制图(AutoCAD)、单片机综合应用、高频电子线路安装与维修、电子线路仿真与PCB制板技术、通信原理、交换技术及设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光纤通信技术、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通信电源、通信线路工程、3G网络优化、通信工程勘探设计与概预算等。

就业岗位:通信网络运营公司的通信电力机务员、电信机务员;在通信工程和代维公司从事设备安装与调测、工程监理、网络监控与维护、设备及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其他网络公司从事网站维护、业务咨询与实施;在通信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子技术员、电子工程师工作;在通信产品客服和销售企业从事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工程师、维修和销售客户经理、社区经理等一线营销工作。

技能证书: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中级)、用户终端设备(移动电话机)维修员(中级、高级)。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3)

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方向(初中起点三年中级技工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通信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电子信息专业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对通信产品进行检测与调试,熟悉通信终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方法,在电子通信、信息行业从事通信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元器件识别与精密焊接技能、电工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常用电工电子工具和仪表使用及测量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修、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电子线路绘制技术与应用(DXP)、数码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电子线路仿真与PCB制板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光纤通信与综合布线、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通信电源、3G网络测试、通信工程勘探设计等。

就业岗位:在通信工程和代维公司从事设备安装与调测、维护及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其他网络公司从事网站维护、业务咨询与实施;在通信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子技术员工作;在通信产品客服和销售企业从事通信终端设备维修技术员、维修和销售服务员等一线营销工作。

技能证书: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中级)、用户终端设备(移动电话机)维修员(中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有招生专业目录

一、高中起点三年制高级技工加成人大专专业:

1、电子信息工程:从零开始,先学电子技术及单片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再学各类电子设备原理、工程安装调试及信息网络技术。

2、移动通信与3G网络技术:从零开始,先学电子技术及单片机技术,再学通信设备安装与调测、通信工程监理概预算、智能手机及3G网络测试与优化、网络监控与维护技术。

3、医疗电子器械维护与营销:从零开始,先学电子技术,再学医用电子设备的生产、安装、检修技能。开设医疗器械营销课程。

4、楼宇智能化技术:从零开始,先学电子技术,再学楼宇智能设备,安全监控设备、信息设备的工程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技能。

二、高中起点四年制预备技师加成人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与电器技术:从零开始,先学电子技术,再学电子电器产品、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设计生产技术,是技师学院最高层次教育。

三、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技工专业:

1、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从零开始,先学电子技术,再学3G通信网络与手机维修技术)。

2、数码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从零开始,先学电子技术,再学电子电器,家用电器维修技术。

四、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级技工加成人大专专业:

移动通信与3G网络技术:从零开始,先学电子数码产品、电脑硬件技术;再学通信设备安装与调测、通信工程监理概预算、智能手机及3G网络测试与优化、网络监控与维护技术。

五、短期职业培训课程:

1、电子产品与调试技术:电子基础班,学期2个月。

2、银行自动柜员机维修工程师培训班:学期2个月。

3、智能家电维修工程师培训班:西门子公司教学,学期1个月。

4、平板电视机维修技术培训班:需要有电子基础,学期1个月。

5、电脑硬件维修技术培训班:学期1个月。

6、电子设计工程师培训班,全国EDP班:学期1个月。

7、PCB板设计工程师培训班:学期1个月。

8、单片机设计工程师培训班:学期0.5个月。

9、单片机工程师高级班:学期1.5个月。

10、电子产品维修技师/高级技师考证班:面向从事过家电维修的人员,业余班共15天。

11、电子电器维修工程师中专课程培训班:从零开始学,学期5.5个月。

12、电脑维修大专课程班:从零开始学,学电脑及周边设备的维修,学期10个月。

13、电子电器产品维修技术大专课程班:从零开始学,家电维修全科班,学期10个月。

14、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课程班:学期3.5个月。

15、通信与广播电视线路施工技术员培训班:学期1个月。

16、通信与广播电视线路施工技术员:学期1.5个月。

17、移动电话机中/高级考证班:面向从事过手机维修的学员,学期10天。

18、手机维修工程师培训班:从零开始,学期3.5个月。

19、智能楼宇系统管理师培训班:学期1个月。

20、安全防范系统及维护工程师培训班:学期0.5个月。

21、安全防范系统评估师培训班:学期1周。

六、免费培训考证课程:

篇6:说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从专业特性谈起: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针对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增多而新增的专业。不属于传统专业。因为移动通信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比如移动手机软件开发人才、移动设备维护人才、移动通信的相关企业需要的人才等。所以,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广阔。但是有利必然有弊,弊端是,迅猛发展的移动产业,使得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快。一些主流技术在3,4年后,可能就会很少使用,甚至被淘汰。这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发起了极大的挑战。

1.2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存在的不足

首先,专业创建时间短,造成该专业软硬件教学环境还不十分完善。实验室、实训室、教学基地等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其次,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高职如果不实时与企业保持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就容易被知识甩在后边。出现教学与岗位技能脱节的情况。再次新兴专业的教学资源匮乏。教材、教辅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不足,更加不能适合于每个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侧重方向。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式方法探索

2.1侧重实践教学锻炼学生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鉴于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按照移动通信主要岗位群能力培养要求,完成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

2.2深入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为培养高职类型的通信企业移动技术类岗位蓝领人力资源。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材”的最佳选择。职业教育需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目的是使工作系统与学习领域相结合,在适合的机制体制创新模式下完成纽带联结,最终实现变工学割裂为工学结合、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压迫式教学为任务式教学、变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行为导向后总结知识点的教学、变理实分离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2.3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但理论知识丰富,更需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尤其是擅于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来解决工程实践的教师,所以师资队伍的培养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具体采取用了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授和专家做导师,从青年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及学科方向、科研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青年教师不仅能从导师那里学到教学经验,而且导师的思维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课件制作大赛,提高教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盯课、学术交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4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教学研产一体平台

篇7:通信技术专业简历

教育/培训由 年月 至 年月校院名称/培训机构专业/课程证?书2006年09月至2007年04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计算机1级

??2007年09月至2008年09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移动终端维护移动终端维护中级工作经验? 我自 2008 年 开始工作 有:1年 的工作经验。由 年月 至 年月工作单位职 位2008/11-2009/04 中联公司所处行业: 通信(设备/运营/增值服务)公司规模: 101-500人任职部门: 施工 职位: 施工人员工作描述: 在实习学习期间学会了很多 虽然工作很辛苦每天在室外工作但是增加了实践能力 2008/12-2009/07 四川中联通信总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所处行业: 通信(设备/运营/增值服务)公司规模: 101-500人任职部门: 工程建设部 职位: 施工人员工作描述: 主要给电信的换分线盒 做FTTB 光进铜退 和电缆的割接 光缆的布放 2009/7-2009-9 重庆欧迈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所处行业: 经济贸易 公司规模:5 0人以下任职部门: 投资咨询部 职位: 投资顾问工作描述: 主要搞外汇黄金等的投资求职意向寻求工作类型:?全职到岗时间:?随时到岗希望工作岗位一:? 行政/人事类-不限希望工作地区:?浙江省温州市待遇要求:?0元/月--可面议 自我评价nbsp;???我吃苦耐劳、勤奋努力,学习上,有较强自学能力;生活上,能很快的适应新得环境,能协调好人际关系。面对工作,我能够做到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待人诚恳,诚实守信。我年轻充满活力,有对工作的激情和对事业的强烈追求,我非常愿意把自己的责任心和热情贡献于我的工作发展方向管理?技术等技能特长通过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在系统的学习了通信相关专业知识后,牢固的掌握了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熟悉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电子模拟技术,现代程控交换原理,信号与系统,熟悉GSM网络,CDMA网络。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还经过了丰富的实践技术培训,如通信原理,光纤的连接等。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技术系统的研究,还懂得了学以至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独创精神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联系方式电话:1388888888

篇8:说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深圳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迅速, 拥有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企业及一大批中小企业, 其完善的产业链也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来深圳投资建厂。随着光纤到户、3G建设浪潮及三网融合行业发展, 可以预计深圳移动通信产业将在未来十年内有更迅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设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为建设成与深圳移动通信行业发展一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教师调研为基础, 大胆的实施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 根据岗位需求及模块化知识结构双向构建岗位鲜明、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将根据以下思路进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改革。

1 建立“岗位鲜明”的课程体系

在校企深度融合基础上, 结合本专业学生特点, 以“通信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模式构建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广泛的通信企业调研, 对深圳通信运营企业 (深圳电信有限公司、深圳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通信设备制造与工程安装企业 (深圳云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泽惠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 和深圳通信营销企业 (深圳天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通信桥梁企业 (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得到通信技术企业典型工作岗位, 由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得出相关的岗位能力需求, 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构建出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1) 核心课程与专业证书

通过广泛的通信企业调研, 对深圳通信运营企业 (深圳电信有限公司、深圳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通信设备制造企业 (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云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神舟电脑有限公司) 和深圳通信营销企业 (深圳天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结合本校移动通信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通信工程类、通信业务类、通信营销类。因此, 根据课程建设规律, 即课程模块的建设紧扣行业发展与企业实际需要, 对应职业岗位技能, 构建“课证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 形成授课内容、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形式, 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

(2) 校企合作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本专业学生具体情况, 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 将过去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向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方向转化, 实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以岗位工作过程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专业训练课程, 逐渐将各个专业课程案例化, 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重点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对整个岗位工作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

本专业将加强与深圳通信企业合作, 培养学生具备以下通信行业的基本能力:即终端、传输、交换、工程4大模块, 并了解电信工程项目实施规范。未来三年采取校企合作及校企三方优化合作方式, 与中兴通讯、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讯方科技等行业知名企业合作, 共同开发证书课程, 实现基于通信系统的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运行维护等课程体系的重构, 详如表2。

3 建立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设置

在调研中, 就业难已经成为教师、企业人员的共识。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强调“专业对口”的就业理念, 而高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这个理念行不通, 高职教育要根据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职业能力要求, 面向职业岗位 (群) 任职需要, 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的课程模式, 使学生的就业岗位多样化。如, 学习手机维修的不一定能从事手机维修, 可能从事的岗位涵盖手机维修、售后服务、市场营销、甚至前台接待等, 因此,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增加礼仪课程、职业规范课程等职业岗位课程, 并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相关课程教学。

课程的开发流程必须遵循高职课程设计原则, 即根据培养目标, 进行职业岗位 (群) 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 确定履行职业岗位 (群) 职责所需的能力;然后, 开展课程教学 (含课程内容和教学条件、教学资源) 分析, 制订课程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最后, 形成课程实施方案 (含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 使课程的开发满足职业岗位 (群) 能力培养和履行岗位 (群) 职责的要求。我们根据此开发流程建设成功广东省精品课程《数字通信技术》、国家精品课程《移动电话测试与维修》及一批院内精品课程, 为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论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的, 进行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以“岗位鲜明, 课证融通”为特色, 目前已获初步成效, 基于该课程体系的课程建设已获国家精品课程及省精品课程多门。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将以课程体系为构架, 建设更多符合工学结合要求、课程导向的精品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枝军.项目课程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 (11) :79-80

[2]孙秋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7 (12) :11-14

[3]刘俊.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6 (1) :37-40

[4]蔡卫红.高职类移动通信专业建设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教材与教法研究) .2009 (10)

上一篇:年龄调查报告下一篇:国电党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