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通信技术专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中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中学的继续深造(高考)。所以,中职文化课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特别是完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机制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主要是探究通信技术专业数学教学的改革尝试。

第一篇:通信技术专业论文

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该文从无线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当前企业对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和复合性的要求,对企业岗位的设置、人员的配置、员工能力的综合测评等,展开相应的探索和实践,并从企业的发展规划上,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战略。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 人才培养 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培养策略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作为通信领域重要分支的无线通信技术,为企业构建无线网络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家先进的、发展迅速的无线通信技术企业,如何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来实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战略协调起来,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当前流行的热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来实施。笔者将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1 在无线通信行业里,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无线通信企业,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来适应社会对无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对无线通信行业所拥有的丰厚的技术性知识体系,还应该将员工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素养,为此,加大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训练,让员工从实际工作中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培育更多的、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专业培育实际,从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全面分析,不断调整培育模式,以适应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现状,并将企业人才战略培育计划中,将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在员工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优化企业培训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员工的教学管理能力,切实推进企业对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

实施。

2 无线通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2.1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形成,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业务也隨之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无线通信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发、设计等环节也日趋复杂化与专业化,所以社会对于无线通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人才的定位,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策略的具体构成。面对当前企业的具体实际,将无线通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结合当前与生产第一线的设备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技术要求,以适应当前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锻炼员工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学习信息传输、交换、处理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知识,以达到具有现代无线通信领域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基本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2 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将通信工程师分为九种类别,包括有线传输工程、无线通信公告称、数据通信工程等。企业培训部门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进行分专业培养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情况,利用现有的培训队伍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从员工的兴趣和基础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分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开展分专业方向的无线通信专业培训计划,可以实现员工的自主选择,也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更深入的参加专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去。

2.3 优化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应当结合市场和岗位的要求,归纳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对应的技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培训计划和结构。比如在核心课程群中,应该将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群、通信理论课程群等作为重点来实施。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从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培养着手,针对应用型符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密切关联企业人才岗位和职责能力的要求,突出无线通信专业必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的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升员工学习的效果与实践能力。

2.4 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应用型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实训、综合设计与科技制作等实践环节,带领员工从实践中来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无线通信技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比如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和分析,对高频电路的实践和分析,对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员工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实际工作中来加强其对具体设施、设备的综合性运用,以提高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

2.5 加强对通信工程职业化训练

作为通信工程和研究的工作人员,必须从各种通信业务和设备中了解和分析其在通信工程中的作用,从而结合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参数,来改进和提高通信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比如了解所在行业的通信设备的安装和设计规范,国内与国际通信过程中所须遵循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等,提升员工的职业化素养。

总之,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企业发展的规划上来,结合岗位对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应用型、综合型的人才战略上来调整培训课程和计划,使得员工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利用实践训练和工程应用,来建立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对企业通信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丽.高校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 陈林河.从企业需求的视角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王鸿磊.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1(24).

作者:倪宏军

第二篇:通信技术专业数学教学的改革

摘要:中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中学的继续深造(高考)。所以,中职文化课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特别是完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机制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主要是探究通信技术专业数学教学的改革尝试。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 降低 淡化 加强 完善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必须突出“实用、够用、生动”,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和关注以下几点内容。

一、适度降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中职学生数学知识起点低且差异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而且,如果我们还急于引入普通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一味地为完成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而赶进度,往往适得其反,使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

首先,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对人的整体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后续学习的基础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中职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由于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不同,这就需要适当地降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根据各专业的要求编写出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

其次,由于中职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差别很大,例如:通信专业对相量、三角函数、数码转换、计算方法等经常用到;财会专业则对排列、组合、统计应用较多;幼师专业对趣味性的数学知识用得多。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起点高低跨度很大,且非智力因素水平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数学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再次,中职毕业生一般有两个走向,一条线是就业,另一条线是继续深造。中职的数学教学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有数学素养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要为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分班授课,讲授符合各自需求的数学内容。

二、淡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生怕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没有讲授而影响系统的完整性,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常常关注得不够。其实,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能成为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所以对中职数学教育而言,我们更需要关注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是为学好专业服务的。

例如:通信技术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电子线路中,放大电路中放大倍数工程表达方式需要用到数学中的对数知识。数学教学讲授对数函数时可以举例为:已知某交流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为100倍,放大倍数在工程上常用分贝来表示,公式为Au(dB)=20lg|Au|,求该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用分贝来表示为多少?

解:由已知可得Au(dB)=20lg|Au|=20lg100=20×2=40dB。

三、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与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往往是注重结果、看轻过程;注重知识、看轻实践;注重训练、看轻能力。而从普高到职高,数学教育的功能已经转变了,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

首先,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可有效弥补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的薄弱;其次,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对一般规律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讲授到函数的解析式时,尽量让学生自己从列表中推理函数解析式;第三,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便于更多的数学问题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第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便于数学学习向数学活动转变,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克服学生因基础薄弱而带来的心理障碍,消除自卑心理,重新确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可以从易到难,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锻炼思维的推理数学;再如:填出空缺的数字并找出规律,2、4、8、()、32、64。解:通过前后数字的联系发现该列数字的规律为2n,故可解得空缺数字为16。这些趣味性的数学不仅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有趣,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加强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的交流

中职学校往往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对大部分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就加大了学好专业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的难度。

例如通信技术专业基础课电子电工中,交流电源的表示方法用到三角函数的形式和向量形式。如:①三相交流电电压用三角函数表示为U=220■Sin(314t+120°),其中220■表示电压的最大值,314表示角的频率,120°表示相位角计算某一时刻的电压值。这就要求学生要懂得三角函数中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了解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可能知道Sin30°=■,但不知道Sin■=■,他们理解不了为什么30°=■。②在电阻与电感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的有效值是用向量表示的,一般表示为:U=UR+UL。电压向量三者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但在中职数学教学计划中,角函数和向量是安排在二年级讲授的,而二年级的数学课程又是作为选修课来进行,这样就只是一部分毕业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才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如果专业教师与文化课教师之间不进行交流,把文化课独立出来上的话,就会造成即使专业课的理论讲得再好,但学生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因为学生不会计算。

在通信专业的数字电路课程中,用到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逻辑代数的知识。例如:假定开关闭合规定为“1”,断开规定为“0”;灯亮定义为“1”,灯灭规定为“0”,那么逻辑“或”电路中的因变量Y与自变量A、B的逻辑关系表示为如图1所示四种情况。

在数学教材中并没有涉及逻辑代数的知识,这就需要通过专业老师与数学老师的交流,及时把内容补充进教材,做到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平行发展。

通过上面两个事例,充分说明了专业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经常沟通的重要性。专业教师应当把专业课程中需要的数学知识点与数学教师进行交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数学知识为专业知识服务。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如今的评价机制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但考试的结果只是代表之前学到的知识,仅仅是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注重知识应用性的,而不是研究性人才。因此,完善中职数学评价机制也势在必行,在评价机制中要多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根据专业的要求,针对考试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

例如通信专业数学试卷中的应用题可以命题为:电工知识中电压用U表示,电流用I表示,电阻用R表示,三者关系为:I=U/R。现已知电路中电流为0.5A,电灯电阻为1100Ω,求电灯两端的电压为多少V?

解:根据公式可以得U=IR=0.5AX11005=220V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在改革中前进,在不断努力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让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中职数学教学成为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为专业课程服务。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卢曼利 陈小霞

第三篇: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目标分析

【摘要】通信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坚持以通信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适应通信技术发展潮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本文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确定了我院对通信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力求对专业建设发展以及满足未来市场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通信技术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建设目标

通信技术专业作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着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通信行业人才。本文结合我院专业教学改革的契机,分析了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现状,详细阐述了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和方向。

一、专业建设现状

本专业自2005年开设以来,经过8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1)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有待进一步深化;(2)校内实训平台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3)教学团队“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不高,“双师”的内涵建设有待加强;(4)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程和教材,工学结合深度有待加强,课程特色有待进一步鲜明。

二、专业建设目标

针对专业建设现状中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制定了今后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建设。为了对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教师们深入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的调研,再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调查情况,咨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通信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出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目标。对通信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立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析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通信技术专业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对学习领域已确定的课程,按照学校“一个平台、两个融合、三个贯穿”的课程模式,结合通信技术专业的特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设理念对课程进行重构,构建“一线,双结合,三基于”的递进式课程体系。

(3)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运作方式,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效仿企业设立产品开发部、技术部、生产制造部、工程部、营销部,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重点构建“电信微型化”通信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现代交换技术实训室、SDH光传输实训室、移动通信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通信工程实训室,并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通信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为核心课程提供实训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能力,实现与企业现场无缝对接。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双聘双挂,双元双育”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外部聘请,内部培养相结合,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以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建设为主线,带动辐射相关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共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3名教师作为通信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通过3年的时间建设建成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能掌握通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拥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术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专业的辐射能力,充分发挥专业的示范和拉动作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企业职工、下岗与转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服务。继续深化与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合作,开展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的3G技术培训。依托校内“电信微型化”通信综合实训中心,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开发4G领域的培训和服务项目,以求更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明祥,王瑞春.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案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31-33

[2]赵顺珍.通信电子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5):103-106

[3]卢瑛.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7-119

作者:许书君

上一篇:药剂大专毕业论文下一篇:法律案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