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市场分析

2024-05-07

澳大利亚市场分析(通用8篇)

篇1:澳大利亚市场分析

澳大利亚服装市场分析

一 澳大利亚人口,气候,所需服装,及市场总值。

1澳大利亚属于南半球国家,总人口为2071万人,气候属于多元化。但是发达城市所在地为人口聚集地多为全年普遍暖热。澳大利亚因气候因素所需服装为单衣T恤,文化衫,短裤等等夏日服装为居多。3 每年市场销售总值大约为140亿澳元。

二 澳大利亚的服装进口主要国家及主要特征

1澳大利亚服装市场除了我国的约70%其余的份额由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均分,尼泊尔与2011年有意进军澳大利亚成品服装。

2因澳大利亚多文化元化,导致服装品种单一,其主要输出国家都有热带气候特色的文化衫,T恤,拖鞋,等等。除了劳动力引起的各国服装价格差异,其间存在的特征不大。

三 我国服装主要优势与劣势。

1中澳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内贸易以互补为主,竞争力为辅。优势

产品优势主要在于低成本劳动力转换成的价格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劣势

劣势是产品结构单一低档产品比例过大,缺乏品牌。在产品,企业,技术方面在国际先进水品相比存在差距。

四 我国目前每年对澳大利亚输出总额与所占份额。澳大利亚从我国进口服装所占份额为72.26%我国对澳大利亚服装输出总额为10多亿美元,仅占四分之一。

五 我国对澳大利亚服装出口主要资源地及特征

而中国对澳大利亚服装出口的主要资源是广州,虎门,杭州,武汉,北京,福建等。多为我国沿海地区,其中福建,广州,虎门的服装业发达底蕴深厚,加工的产品多为半成品。而杭州,武汉,北京多为品牌销售。

小组成员: 陈禄军 崔博文 李定宇

甘文丽 杨祖冰 杨慧

甘艳苗 任珺 梁慧婷 2012-10-24

篇2:澳大利亚市场分析

在过去10年中,在澳大利亚政府和教育院校的联合打造下,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取得迅速发展,已经跃居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出口产业。澳现有国际学生约50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达13万左右,印度的留学生也高达9万多,每年给澳大利亚经济带来150多亿澳元的收入,创造了大批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以及缺乏对国际教育产业的有效监管等因素,留学生日益演变成为会下“金蛋”,但却无法保障自身利益的弱势群体。

院校良莠不齐

澳大利亚有不少知名的大专院校,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市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既没有相应的教学设施,也没有对留学生的基本生活服务,教学水平也不高。他们瞄准的是国际生的钱袋子。

受巨大利润的诱惑,随着对澳大利亚国际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涌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私营教育培训院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招收国际学生,但提供的信息既不完备,也不准确。一名尼泊尔的学生来澳一所技校学烹饪,结果到校后发现那儿连厨房都没有。而有些院校为了追求更多利润,千方百计节省开支,甚至缩短、克扣课时。一位印度籍学生的母亲表示,她的儿子交了上万元的学费,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一所飞行学校学飞机驾驶,结果该校并没有兑现200个小时的飞行课程。

一些资质不够的私立学校甚至与留学中介机构勾结,私自招募海外留学生。一些私人教育机构教学质量低下,有的甚至因管理不善而倒闭,致使交了大笔学费的留学生无学可上,缴纳的学费也不退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同时,随着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澳许多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也越来越拥挤。据此间媒体报道,澳目前大专院校平均每班的人数达到26人,而在加拿大、英国和德国,每个班的人数平均分别只有20、19和12人。

陷阱盘剥重重

据此间报道,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把留学生当作会生财的“金母鸡”,无论是学校﹑租房者还是雇学生打工的雇主,都希望能多从他们身上榨出更多的利润。

澳大学联合会主席威瑟斯日前指出,在过去10年中,澳政府对大学的投资减少了30%,这迫使不少院校只能靠吸引国际生增收,并资助国内生的教育,但是,这种做法“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如果不停止对国际生资金来源的依赖,澳国际教育产业将会受到削弱。澳皇家理工大学学生会的研究人士称,该会收到越来越多的投诉,称海外学生的工作权益和租房权益被剥夺。例如一位房主就告知自己的两个中国留学生租客,如果不拿出2万澳元,他就无法保住这所房子。他说,很多黑心雇主甚至在收取订金后,把海外学生赶走。此外,调查显示,超过54.6%的外国学生不知道澳大利亚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自己的退休金权益以及自己可在离开澳大利亚时领取这笔钱。

澳大利亚奖学金有限,学费提升以及生活费用高昂等不确定因素使一些留学生常常面临经济困难,他们不得不依靠延长课外打工时间来赚钱弥补。部份课程的收费增长甚至每年高达20%,突然增加收费的事时有发生。

而打工也避免不了各种陷阱和盘剥。且不说他们一般享受不到当地的最低工资保障,工钱普遍偏低,有的工作每小时才3澳元,同时,有的雇主更利用留学生打工心切,采取试工等手段,临时调剂自己的人员需求,往往在试工一周或几天后,告知不需要用人了,而在试工期间,又是没有报酬的。有的留学生为补贴生活需要,只能延长打工时间,而当地限制留学生打工时间的规定,又使他们的行为变成非法,更不敢张扬,即使受到不公也只能默认。

今年9月2日,近万名留学生在悉尼、墨尔本等地举行集会,抗议澳政府未能保障留学生安全,只将招募留学生作为创收产业,剥夺留学生合理打工的正当权益。300多名留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维多利亚州首府议会大厅的台阶前举行抗议活动,要求享受公共交通方面的学生优惠待遇。他们指责维州政府规定他们支付全额交通费的行为是把他们视为摇钱树。抗议者还向议会议员递交了一份有15000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维州政府停止对留学生的所有歧视。

安全问题频发

留学生们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身安全。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间,外国留学生死亡人数多达54名,其中34人死因不明。如果加上各种原因自杀的留学生,则死亡人数更多。

此间媒体称,为保护国际教育产业不受冲击,澳大利亚政府对留学生安全问题讳莫如深。这些相关的数据也是在今年2月议会的一再追问下才透露出来的。根据澳相关法案,学校在学生“终止”学习的一周内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但无需解释来龙去脉。反对党移民事务发言人斯通表示,隐瞒事实真相可能会引发矛盾进一步激化。澳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巴罗曾经就此表示,澳政府再也不能只把留学生看成是摇钱树,而不管他们的基本福利和合法诉求。导致当前澳大利亚对国际教育产业全面检讨的直接原因也是安全问题。早在今年5月,印度籍学生在墨尔本地区频频遭到袭击,在印度国内引起强烈反应,一些媒体报道直指澳大利亚为“种族主义国家”。澳随后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包括派出多名政府高官前往印度,企图挽回“名声”。尽管如此,根据此间媒体报道,出于安全的关注,印度来澳留学市场正出现萎缩迹象,有些中介的留学申请在8月出现大幅下降。留学生频受袭击还影响到澳与印度的关系。印外交事务国务部长8月在来澳访问时直言,要使两国关系不受影响,要想使他们劝说印度人放心来澳留学,除非袭击事件变得偶然,而不是经常性的。

留学生频频遭到袭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种族歧视。据有关报道,近一半的留学生死亡者来自印度,死亡留学生人数第二多的是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学生。根据有关调查,亚洲人已经连续4年是澳大利亚最受歧视的人群,排在第二位的是当地原居民。9月12日,就在澳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吉拉德在堪培拉联邦议会召开国际生座谈会前两天,墨尔本再次发生印度留学生遭袭击事件。

据报道,当时,两名印度人正在一个酒吧玩撞球游戏,他们中一人是学生,一人已经是当地居民。这时,另一批人中的一个人开始骂他们。他们并没有理睬。值勤安全人员看到双方可能发生冲突时就走上去将肇事者带走了。约一个小时后,这两名印度人准备离开,当他们来到停车场,却发现早有70多人在等着他们。这些大声喊道:“你们印度人,回到你们的国家去。”警方证实,当晚有4名印度人受到袭击,但否认当时围攻现场有70人,只承认有15人。

政策造就弱势

根据相关政策,如果留学生在澳期间经常旷课,或者违规打工,他们都有可能被拒绝签证。这或许是出于对留学生学习的监督,但却反而成了留学生维护合法权益的掣肘。不少留学生抱怨,他们经常被威胁,如果不多交钱或者不提前交纳学费,就面临着被驱逐的危险;不少留学生表示,他们已经因此而受到被记旷课、甚至拒绝让他们上课和交作业的处罚。澳留学生资助网络表示,学生们变得越来越绝望。这个机构的负责人帕尔梅说,自今年初以来,约有1500名学生向他们抱怨被骗,甚至被赶出校门,有的学生觉得走投无路,产生了自杀念头。

帕尔梅表示,有些学校利用这一政策擅自更改留学生的专业,如果学生拒绝变更,就不能上课,甚至会被驱逐回国。他说,一名来澳学护理的学生,到学校才发现被安排到了理发班;另一名学生本来是要学汽车修理的,结果被安排去学市场营销。帕尔梅说,有的学生被

迫提前支付一个甚至两个学期的费用,否则就被视为旷课受到处罚。一位学互联网软件课程的学生表示,他在上课时被老师要求离开,因为他没有交下学期的学费。这位学生说,他试图向校方解释,他只准备学完这个学期后就不上了,但学校根本不听,并且表示,即使他下学期不上了,也要交费才能上课。

帕尔梅表示,有的学生在受到被记旷课处罚后,不得不拍下现场照片,以证实自己当时在课堂的事实。他说,他们也对有关抱怨进行了调查,证明这些学生当时的确是在课堂上。有的学校则扣留学生的成绩。一名学生说,“虽然我上了课,但老师还是记我旷课,于是我要求他们出一份成绩单,但遭到拒绝,他们表示,除非我提前交一个学期的4200澳元的学费。”这名学生说,他后来被迫付了钱,但“收据上也不说明是什么费用,会计人员称,我必须多付”。他说,“我被告知,我的情况将被通知移民部门。”但作为澳全国私营院校的最高组织,澳私营教育和培训理事会则表示对这些抱怨不知情。该机构负责人史密斯称,他们不是执行部门,如果学生有什么抱怨,他们应向执行部门提出。

整顿任重道远

篇3: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关系分析

近年来, 中澳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迅速, 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5年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出口总额为273亿美元, 2013年上升至1365亿美元, 增长了5倍 (如表1所示) 。2014年11月17日, 中澳双方共同宣布两国自贸协定实质性谈判结束, 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意向书, 这将为中澳两国提供更加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近年来, 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出口总量逐年上升, 且进口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口额。中国对澳大利亚一直保持逆差, 且逆差额持续扩大, 2005年逆差额为51亿美元, 2013年上升至613亿美元。

对于中国来说, 双边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比重从2005年的1.92%上升到2013年3.28%, 同时两国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1.21%上升到2013年的1.48%。对于澳大利亚来说, 两国贸易额占澳大利亚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12.70%上升至2013年的27.27%, 占GDP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4.11%上升至2013年的8.47%, 这表明两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见表2) 。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但是, 中澳双边贸易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 主要表现在:1.中澳双边贸易额占澳大利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更高, 均高于10%, 2013年甚至接近30%, 而中国该比重一直低于5%[1]。 (2) 两国贸易额对于中澳两国GDP的影响不同, 对澳大利亚GDP的影响更大, 而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3)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不断上升, 2013年对华出口额在澳大利亚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超过了1/3;自华进口额也不断上升, 2013年自华进口额占比近1/5。而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比相对较低,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中澳贸易互补性分析

采用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SITC Rev.3分类标准, 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0-9共十大类, 并按要素投入划分为三大类别, 分类结果见表3。

(一) 整体贸易结构

由表4和表5可知: (1) 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中, 2009—2013年SITC0-SITC2类产品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SITC4-SITC8类产品在2009—2012年呈上升趋势, 但2013年出现小幅下降, SITC3类产品的波动性较大, 而SITC9类产品呈逐年递减趋势。中国自澳大利亚进口中, SITC0-SITC3类产品, SITC6和SITC9类产品基本保持上升趋势, 其他类产品呈波动增长态势。 (2) 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SITC6-SITC8类, 即轻纺和橡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 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自澳大利亚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SITC2和SITC3类产品, 即非食用原料和矿物原料, 多为初级产品。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产品分类制度整理。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中澳两国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主要是非食用原料, 包括金属矿石、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但是, 这种互补性具有不稳定性, 表现在中国对澳铁矿石等战略性资源型产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而澳大利亚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依赖性较弱[2]。

(二) 细分贸易结构

以下对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SITC6—SITC8类产品 (如表6所示) 和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SITC2类产品 (如表7所示) 进行细分。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在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产品中, 轻纺、橡胶及制品中的金属制品和纺织纱线及织物占比较高, 出口额分别达29.1亿美元和12亿美元。在机械与运输设备中, 办公设备制品出口最多, 其次还有电子仪表与零件、通信和影音设备制品等。在杂项制品中, 出口最多的是服装及衣着附件, 出口额达38.5亿美元, 其次有音乐制品、家具制品等。

在中国自澳大利亚进口产品中, 非食用原料占比最大, 在非食用原料中, 进口最多的是金属矿石, 进口额达643亿美元, 其次还有纺织纤维, 进口额达36.6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而澳大利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两国的贸易结构[3]。总体而言,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比较优势不存在冲突, 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两国经贸合作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中澳贸易增加值分析

下文采用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和世界贸易组织 (WTO) 开发的全球贸易增加值数据库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因, 该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只截至2009年) 从贸易增加值的角度来分析中澳两国的贸易关系。

(一) 主要出口市场

2009年, 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结构较上年未发生较大变化。从贸易增加值的角度看, 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总出口额低于最终需求的总出口额, 说明澳大利亚通过第三国进口了中国产品或经过加工的中国产品。

如图2所示, 2009年无论是出口贸易增加值还是总出口额, 中国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

(二) 主要进口市场

通过对中国主要进口市场进行分析可知, 澳大利亚是中国第四大进口市场, 而且其进口总额低于对中国最终需求的增加值, 说明中国从第三国进口了澳大利亚产品或经过加工的澳大利亚产品 (见图3) 。

从图4可以看出, 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进口国, 而且其总进口额大于澳大利亚对于中国最终需求增加值, 说明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包含了其他国家的产品或经过加工的产品, 这也体现出中国“世界工厂”的特点。而且, 澳大利亚从美国的进口总额低于从中国的进口总额, 但是体现在本国需求外国增加值的比较中, 美国高于中国, 因此基于贸易增加值角度, 美国是澳大利亚的最大进口国, 中澳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三) 贸易差额

中国对澳贸易逆差增加值要低于传统统计的贸易逆差 (见图5) 。同样, 澳大利亚对华贸易增加值顺差小于出口总顺差, 而同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增加值相对较小 (见图6) 。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顺差国, 中国市场对于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发展至关重要。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四) 贸易增加值在出口总额中占比

2009年, 中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占出口总额比重为64%, 远低于1995年88%的水平, 说明中国已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全球产业链,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加紧密的经贸往来。2009年澳大利亚出口贸易本国增加值占比为87%, 这说明澳大利亚受制于地理位置原因并未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 但同时也反映出澳大利亚上游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比如采矿业, 2009年采矿业出口增加值占比近40%, 而在1995年这一比重还低于25% (见图7) 。

通过对比中澳两国贸易增加值在出口总额中占比情况, 可以得出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有所不同, 澳大利亚整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上游, 而中国则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 两国产业经贸合作存在一定互补性。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五) 进口中间产品用于出口的比例

中国进口中间产品用于出口的比例最高的产品为纺织品和服装、电气设备两大类, 比重分别为81%和73%, 其余产品保持在40%的水平。总体来说, 2009年中国进口中间产品用于出口的比例约为1995年的两倍 (见图8) 。这与中国出口加工型贸易结构有关, 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外贸依存度较高。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澳大利亚进口中间产品用于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的产业部门包括:矿业 (42%) ;基本金属 (35%) ;公用事业 (31%) ;农业 (28%) ;机械 (25%) , 相比1995年, 其他产业部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唯有纺织品和服装行业出现下降, 出口增加值从1995年的3%下降到2009年的1% (见图9) 。

通过对比中澳两国进口中间产品用于出口的比例情况, 可以得出, 中国该比例最高的产业为纺织品和服装业, 而澳大利亚纺织品和服装业该比例一直偏低, 且呈下降趋势, 这与中澳两国各自的贸易结构有关。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六) 服务贸易在出口总额中占比

在贸易增加值视角下, 中国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占比不足30%, 明显高于其在传统统计中10%的占比, 这与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有关。相比1995年, 中国在大多数产业部门中的服务贸易占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图10所示) 。澳大利亚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占比为40%, 矿业服务贸易额占出口总额较高, 运输设备等产业该比重接近40% (见图11) , 而且几乎在所有部门服务贸易占比都出现了上升。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澳大利亚服务贸易在出口总额中比重明显高于中国, 澳大利亚可以对中国出口大量的高端服务, 如保险服务、专业服务、银行服务等, 而中国可以通过引进澳大利亚的高端服务业, 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4]。

四、深化中澳双边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中国和澳大利亚各自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较强。在大力推进两国农产品和矿产品等产业间贸易的同时, 要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同时, 中国应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进一步扩大中澳双边贸易规模, 加快双边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5]。

数据来源:根据OECD-WTO:Statistics on Trade in Value Added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二) 推动贸易便利化合作

积极推进中澳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合作, 提高合作效率, 采取先由企业提出具体项目再由政府机构协调开展合作的方式。重点深化海关、边检等领域合作, 不断拓宽合作领域, 从能源资源等传统领域向农业、投资、服务、金融、基础设施、中小企业等新兴领域拓展[6]。

(三) 借力自贸协定夯实合作基础

中澳于2005年启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 迄今已进行了22轮磋商, 取得了积极进展。中澳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 经贸合作空间巨大, 达成自贸协定符合双方重大利益, 将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关系, 发挥两国各自优势, 实现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中澳两国应共同努力, 加快推进双边自贸协定谈判, 争取尽早达成一致, 为中澳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四) 加强服务领域合作

在服务贸易方面, 除了传统的旅游项目之外, 中澳两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保险、教育、法律等领域合作。除了政府之间的协定合作外, 也应加强两国民间团体的交流和合作, 增强彼此间的文化认同, 为中澳服务领域合作打造良好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庆波, 孙建平, 李珊.基于依存性与互补性的中澳贸易合作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9) :163-167.

[2]徐立青, 张帆.中澳贸易竞争中的相互依赖于互补性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2 (34) :201-205.

[3]秦向东, 王海楠.中澳自由贸易谈判中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7) :47-52.

[4]池瑛.以贸易互补性探析中澳构建双边FTA之可行性[J].东方, 2014 (22) :229.

[5]王寅.中澳货物贸易互补性及其发展变化研究[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14 (19) :80-82.

篇4:苛刻的澳大利亚市场

澳进口市场5大要求

澳进口商分为两类,一类是进口贸易公司,另一类是大型零售连锁店,后者是消费类产品在澳销售的主渠道。澳大型零售集团主要有两家,Coles Myer和Woolworths,合占澳零售市场75%的份额。其进口商从国外进货时,最看重的5个因素是价格、品质、信誉、按时交货和最低订货量要求。

价格方面 澳周边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很多,各国商品的价格竞争激烈,中国产品在澳市场主要凭借的是价格竞争优势。澳地处南半球,南北季节相反,因此北半球过季而在澳正是应季的商品可低价销售到澳市场。平均而言,进口产品报价低于澳本地产品价格15%以上时,进口商才会考虑订货。如果要打动进口商更换供应商,则报价应比竞争对手低5%以上。

品质方面 澳消费者和厂商均高度重视产品品质,包括其外包装。澳大利亚社会有一个消费习惯,消费者如果对产品不满意,甚至可以不附理由要求换货或退款。这使澳商家对产品质量极为重视。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一家彩电生产厂家曾进入澳市场,当时产品质量还未达到高水准。澳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中发现问题,由于售后服务未能跟上,同时中国厂家不够重视,想推诿了事,结果澳零售商联合起来抵制此家彩电,造成澳进口商不敢再进口这家厂商的彩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彩电一度退出澳市场。而这期间,韩国彩电在澳登陆成功,占据不少市场份额。

信誉方面 澳地域广大,运送商品耗费时间,因此进口商要求确保稳定供货。如合同约定独家供货,进口商将非常在意供货商是否违约供货给其他进口商。澳市场集中在大城市,一旦供货商违约,很快即被发现。因此,出口商信守承诺对维护商业联系至关重要。

订货量方面 除大型零售连锁店外,澳一般进口商的订货量较小。在与新的供应商交易时,进口商会下2~3笔小订单,以试探供货方能否达到所要求的品质。因此,出口商应有接受最低订货量的心理准备。如可能,应事先讲明最小的订货要求。

售后服务方面 澳大利亚公司非常看重供货商的售后服务,特别是对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要求很高。维修服务中,机电产品销售公司一般要在3天内将需要更换的零件送至客户手中,最快的可在24小时内到达,慢的也要在一周内解决。

服装为澳主要进口产品

提起澳大利亚就会联想到美丽的海滨、独具特色的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确实是个浪漫的国度,他的时装业也是充满浪漫色彩。近年来,澳大利亚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澳大利亚的时装在国际时装界也异军突起,开始受到世界的瞩目,同时也刺激了澳大利亚国内市场对服装的需求。澳大利亚的纺织、服装、鞋类和皮革市场年均消费总额为150亿澳元,目前市场上约有50%的服装和70%的鞋类依靠进口,并且进口比例还在逐步提高。

篇5:澳大利亚出国留学的利弊分析

澳大利亚的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食品卫生安全、澳洲的教学质量也是全球最有名的,而且还有很多所国际知名大学。这些优势无不成就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在中国的影响力。

中国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很多人都把澳大利亚当做首选的留学国家。但是凡事都是相对的有利必有弊,确实申请澳大利亚出国留学有很多优势,同样也有很多不好的因素,大家在有出国留学计划之前不妨多考虑下。

澳大利亚出国留学的利弊分析-利

1.澳大利亚的生活环境适宜

澳洲社会安全度极高,有着优越的医疗条件与保障,严格监督的食品安全。在澳洲更能呼吸全球最洁净的空气!整个澳大利亚的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水平维持在13微克。

2.澳大利亚就业环境轻松

移民内参官方网址: 澳大利亚一直保持极低的失业率,这使得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容易就业的地区。同时,在澳洲学习满2年并可以成功获得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的海外学生学生将有机会授予2~4年的工作签证。

3.澳大利亚的教育环境

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教育体制,由澳洲政府提供经费的公立学校并且遍布澳洲各地。澳洲的所有学校教育都是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而设。注重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澳大利亚出国留学的利弊分析-弊

1.澳大利亚的语言

澳大利亚使用的语言为英语。对于刚到澳洲留学的同学来说,会是一个煎熬,由于语言环境不通,孩子短期内可能无法与周边同学老师好好交流,一些内向的孩子可能无法融入周边环境。

2.澳大利亚留学费用较高

在澳大利亚留学费用是较高的,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将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建议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

3.要认准正规的大学

移民内参官方网址:

篇6:澳大利亚市场分析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太阳能光伏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趋势表明由于有力的政府支持并致力于推广太阳能和创造可持续的城市。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ANZ)区域,结合挥发性的油价及对全球变暖的高度关注而有助于成功发展太阳能在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太阳能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绿色电气化到偏远的农村地区,那里不存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所以覆盖更多领土的并网系统是可行的。

由于地方政府的不断承诺,光伏系统对偏远地区的电气化项目是很有可能受那些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资金的参与及当地社区的驱动下而促成的。

市场驱动

ANZ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市场在09年赚的收入是198.2亿美元,预计在2016年达到827.8亿美元。

全球环境意识和紧急处理飙升的碳排放水平,这迫使政府采取政策和方案解决这个难题.Sriram发表说。

其结果,介绍太阳能城市方案, 太阳能信用方案,太阳能指挥方案和各种可再生能源项目无所不包的太阳能技术迅速鼓励以及采用吸引新的投资商进入获利颇丰的ANZ地区。

在太阳能光电市场,该地区的地形优势,尤其是澳大利亚具有很高的太阳能(阳光直射)辐射, 导致了新的发展机会。

进料关税的介绍预计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光伏并网太阳能系统的安装以分销式和集中式的太阳能发电站为主,Sriram发表

“State-wise太阳能目标也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光伏系统的需求。在许多偏远地区,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连同柴油发电机组,以满足现场发电功率需求的小社区。”

市场限制

然而,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受到了在整个电煤混合的形式下持续占主导地位的挑战。ANZ地区,尤其是澳大利亚的,是世界上第二大生产煤的国家,估计储量在76亿公吨。此外,良好和稳定的电力基础设施的使用限制了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城市区域。

在某些情况下,Sriram说,目前所采用的太阳能光伏系统比较昂贵,也只能成为一个次要的选择,因为有其他一些低成本的分布式发电技术,满足最终用户现场发电的需求。

她补充道 “直接的威胁来自于被证实的,低成本和轻易地买柴油发电机组和风力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系统市场增长将继续依靠政府的支持,直到价格达到并网发电的价格。这包括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统一的总进料关税方案。

增长势头

从相关部门传播的信息,关于这些拟建工程,安装的最佳位置, 现有的批准程序以及技术指南需要随时可应用于未来的项目开发商和最终用户。

篇7:澳大利亚市场分析

2005年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20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2004年,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2004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77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2005年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241亿澳元。

(二)保险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2004年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2005年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二、澳大利亚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三、启示与建议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代理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五)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协会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议:一是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二是赋予协会更多职能,使保险行业协会成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三是推进协会专业化,分别成立寿险协会、非寿险协会、保险经纪人协会、保险代理人协会、保险公估人协会等。

篇8:澳大利亚畜产品国际贸易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一) 出口以牛肉为主, 家禽和猪肉出口较少

澳大利亚主要畜产品出口包括:牛肉和小牛肉、羊肉、羔羊肉、猪肉、家禽肉、活绵羊、活牛。从数量上来看, 牛肉和小牛肉出口占主导, 1992年澳大利亚出口的牛肉总量为80.6万吨;2006年最高为97.4万吨, 2007—2008年度澳大利亚共出口牛肉93万吨。

澳大利亚羊肉在1992—2007年出口量起伏较大。1992年澳大利亚出口羔羊肉只有4.8万吨, 2007年增加到16.3万吨, 增加了2.4倍。澳大利亚统计局预计2008—2009年度羊肉和羔羊肉出口量会稍有下降。

澳大利亚猪肉和家禽肉虽然出口量增幅较大, 但是数量都不大。1992年分别出口7 000吨和6 000吨, 2007年出口3.9万吨, 家禽肉2007年出口量最高, 为3万吨。

从活体动物的出口来看, 1992—2008年活绵羊出口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 2001年出口量最高, 为644.3万只;活牛出口呈增加-下降-增加的趋势, 1992年澳大利亚共出口16.7万头牛, 2002年最高增加到97.7万头, 之后几年下降到50~60万头, 2007年增加到71.3万头。

(二) 畜产品进口量较少, 主要以肉制品、奶制品和禽蛋为主

2008年澳大利亚活体动物进口额为1.39亿美元;肉和肉制品增幅较大, 1988年澳大利亚肉和肉制品进口额只有2 500万美元, 2008年增加到4.91亿美元, 其中猪肉进口量较大, 1996年澳大利亚猪肉进口量首次超过出口量, 之后进口量一直呈上涨趋势;奶制品和禽蛋进口额增幅也较大, 1988年进口额只有9 000万美元, 2008年增加到6.79亿美元。

二、不同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一) 美国、日本、加拿大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牛肉出口市场;亚洲和中东地区是活牛出口的主要市场

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早期, 由于羊毛价格的下跌, 导致绵羊数量下降, 肉牛业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农业出口产业, 牛肉的出口量也增加到了生产量的2/3。90年代随着美国肉牛业的兴起, 澳大利亚出口美国的牛肉数量逐年减少, 而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其主要出口国, 并且从原来单一的牛肉出口变为肉牛、活牛和肉牛品种的出口。1992年澳大利亚出口的牛肉总量为80.6万吨, 之后稍有下降, 1997年之后开始增加, 2006年最高, 为97.4万吨, 2007年澳大利亚共出口牛肉93万吨。美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市场份额从1990年开始下降, 直到1996年才开始继续增加, 最近几年市场份额又开始下降, 2007—2008年为31.5%;日本2004年超过美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牛肉进口市场, 2005—2006年市场份额最高达44.55%;韩国所占市场份额总的趋势是稳步增长的, 2007—2008年从澳大利亚进口14.89万吨牛肉, 市场份额为15.82%。预计2008—2009年度美国和日本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分别为27万吨和35.8万吨, 美国进口量有所增加, 而日本有所降低。

澳大利亚活牛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亚洲和中东地区。亚洲作为澳大利亚最主要的活牛出口市场, 出口量变化趋势与牛肉相似, 出口从1992年12.66万头增加到1997年77.91万头后有所下降, 2007年亚洲共进口59.2万头。在亚洲国家中, 印尼1992年的活牛进口量只有2.5万头, 1995年首次超过菲律宾居亚洲国家首位, 1997年为42.57万头, 1998年突然下降至4.12万头后2000年再次超过菲律宾而居首位, 2007年共进口51.7万头;菲律宾活牛进口量1992—199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 进口量1999年最高为26.61万头, 之后开始下降, 2007年为2.03万头。中东地区1998—2002年进口量较大, 埃及是2002年主要的活牛进口国, 之后进口量锐减, 近两年都没有进口活牛。

(二) 羊肉70%出口, 主要出口市场是沙特、南非;羔羊肉出口量占生产总量比重不断增加, 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和欧盟;活羊主要出口市场是中东地区

20世纪80年代, 由于羊毛价格下跌, 因此澳大利亚农场主逐渐将生产重点转向羊肉和羔羊肉的生产, 羊肉、羔羊肉和活羊市场逐渐发展和扩大起来。

澳大利亚70%羊肉用于出口, 就数量来讲, 澳大利亚主要的羊肉出口市场是沙特、南非、美国、中国台湾、欧盟、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出口的羔羊肉只占国内生产总量的16%, 进入2000年后澳大利亚大约35%的羔羊肉用于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200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3%, 与1980—1981年相比这一比例增加了2倍以上。

澳大利亚活羊出口已经有150年的历史, 主要出口市场是中东地区, 中东市场是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 20世纪80年代增加迅速, 进口活羊数量占澳大利亚活羊出口总量92%以上。

(三) 40%奶制品出口, 奶酪是出口额最大奶制品, 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

澳大利亚牛奶产量供大于求, 因此大约40%奶制品出口到国际市场。澳大利亚出口的奶制品主要包括奶酪、黄油、脱脂奶粉、乳酪、全脂奶粉、鲜奶、浓缩奶等等。20世纪9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奶制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较少, 1988—1999年奶制品出口占全世界出口量比例不到5%。澳大利亚奶制品的出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而国际奶制品市场主要受欧盟政策的影响。1989年欧盟牛奶产量占全世界25%, 而出口量占50%。1990年以后澳大利亚奶制品出口开始持续增长。

20世纪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奶酪出口开始增加, 而黄油出口减少, 到80年代末期, 奶酪成为澳大利亚出口额最大的奶制品, 1983—1984年澳大利亚奶酪出口额为14 110万美元, 2007—2008年增加到了96 830万美元。澳大利亚奶酪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 1983—1984年日本从澳大利亚进口奶酪15.4万吨, 之后进口量稳步增长, 2001年进口量最高达到10.33万吨, 之后进口量稍有下降;在出口的同时, 澳大利亚也从新西兰进口少量的奶酪。

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也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出口奶制品, 脱脂奶粉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而全脂奶粉的主要出口市场是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1983—2002年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出口量和出口额一直呈上涨趋势, 2001年之后有所下降。

(四) 1999—2000年中国大陆地区超过欧盟成为澳大利亚最主要羊毛出口市场

上一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新闻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