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高考语文作文

2024-05-02

优秀高考语文作文(通用8篇)

篇1:优秀高考语文作文

用心阅读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评析]

这位考生不拘泥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争执,提出了“用心阅读”的观点,可谓独出机杼,自成一说。

文章用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担纲主要论据,古今融合并赋予新意,提出“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无疑,这是阅读的本质,也是作文的主旨。

优秀作文2

与品读相拥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过。

——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走进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的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书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味,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去靠近书,才能感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字字千斤的价值。

同样张溥也幼时好学,他的传奇在人们心中永不倒下,“七录宅”的光华熠熠生辉,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之后又手自笔录,再化为灰烬,总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学功底。

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为后人传颂,七录之名是何等雄浑,学习是需要严谨态度,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在当代,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被沈从文的新丽隽永的笔调以及美丽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竟由一位只读小学的人来写,其困难之大,不言而喻,沈从文也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读,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自己认真地品读中成就了不朽的《边城》,我们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味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了同一个道理,与品味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使自己灵魂思想升华!

[评析]

“与品读相拥”,题目新颖,立意不俗。文中列举了陶渊明、张溥、沈从文等古今人物的读书经历,说明“与品读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优秀作文3

犹忆书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采莲歌女,绕过长桥,浅笑顾盼:“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袭长袍,一树萧秋,残阳余晖,孑然一人!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翔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读书当如此,在深阅读中,永远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远忘不了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传来的阵阵书香。惟有深阅读,才能带来心灵的涤荡。

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他是感时伤怀,他亦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就这样徜徉于汨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如果不是深入地了解,谁又能知道他的内心,谁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谁又能去学习他的节操?

捧读《红楼梦》,“新仇旧恨知多少”,想起大观园,就会想起她的泪!她自命清高,其实是因为孤苦无依,将自己紧紧地掩起。“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或许她悲,或许她倔,只肯环着一池灵动的池水,幽然飘落。她也爱,爱那粉饰的百花洲;她也伤,伤那香

残的燕子楼;她也恨,恨那有时似傻如狂的贾宝玉。她没有“好风凭借力”的气魄,有的只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轻柔!她悲叹落莫,啼洒血痕,她只道她的命运也如落花,错过了花期。她会咏叹,如今已葬花,他人笑痴;待到他年,又会有谁将己轻葬?沁芳闸的水,总是在流,那样柔缓,那样清澈,正如她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还泪,却经不住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走了,留给大观园一个故事,留给宝玉一段伤悲,留给才子一声惊叹!

总喜欢想像“莫道故园春色好,疆场碧血艳如花”,或许伤感的背后,还有战士模糊的泪眼。

因为文化的深度,不会选择所谓的时髦;因为阵阵书香,才会选择细细品味!就像清茶,入口苦涩,回味却甘甜,因为那是跨越了时空留下的记忆。捧着书香,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

[评析]

“犹忆书香”,题旨在题目中就显露出来,它统领全篇,表达了考生对深阅读的理解和喜爱。

文章用大量篇幅阐发自己对阅读的体悟和感动,有一定的意蕴。其诗文积累比较丰厚,在短短的800余字的文章里多处引用,熔铸成自己的文章。虽然也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和不足,但仍然获得阅卷教师的首肯,给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篇2:优秀高考语文作文

前些时候,本人参加过成功创业模式的讨论。众说纷纭,议而未决。今天阅读小羽的创业故事,颇有感触,趁机发表自己的愚见。

从小羽在科技兴国的大环境下,凭借聪明才智,依靠传统工艺研发出新式花茶的情况分析,创业依赖于诸多复杂因素的交织。

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创业与幸福家庭一样,其大体模式,即中华国学经典所言的“天地人和”。

这里所说的“天地人和”,指的是创业成功者背后交织的时机天赋(天)、环境资源(地)、人际关系(人)三大因素。

在国家为我们大胆创新创业提供诸多机会,使我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大环境下,个人天赋是最关键的一环。

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创业者需要有执着、坚韧、激情和敏锐的品质,才可能走向成功。这些品质,除了后天的学习、实践及个人造化以外,大部分源自与生俱来的天赋秉性。

当然,并非所有执着、坚韧、激情和敏锐品质的创业者都会成功。事实证明,那些雄心勃勃、才华超群的创业者铩羽而归的大有人在。因为,一个具备创业成功潜质的人还需具备人际关系和胸怀天下,与人分享两个要素。

人际关系对创业成功至关重要。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创业时,既无智能手机生产营销资源,也无技术资源,但他依赖积累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获得了这些资源。比尔·盖茨创业收获的第一份订单,不是来自他母亲IBM董事吗?

人际关系中,创业者对自身团队的领导艺术和号召能力,对合作伙伴、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资源权力人的关系也不可小视。小羽运筹帷幄,面对产业走向衰败时,不是也率领她的团队不断创新,依靠有关部门推行她的标准吗?

恩格斯说过: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可见,创业者胸怀天下,与人分享多么重要啊。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分享给了世界,世界也成就了袁隆平;小羽的工艺流程分享于民众,民众成就了小羽。

而如今,多少传统文化因不愿外传面临没落,多少企业死守秘方败于恶性竞争呢?难怪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在黑暗中沉思,希望从现实唤醒人们吝啬于分享的灵魂。

篇3:高考优秀作文因何“出彩”

一、立意深刻

分析去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的题目,“他们”、“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举手投足之间”、“坚强”、“在自然中生活”、“触摸都市”或“感受农村”、“不要轻易说‘不’”和一些新材料作文,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着考生的主观世界。透过考生的作文,往往能反映出他们的人生态度,反映他们是否品学兼优。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它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信念,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等。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还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乐观积极地正视,还是悲观消极地躲避;是患得患失,只顾自己,还是胸怀大局,兼顾大家。如果我们在作文时能将话题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就能使作文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写出更为深刻的文章来。

08年全国卷Ⅰ高考满分作文《青山一道同风雨》,文章开篇以歌词点题,即在灾难面前,我们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接着,以被困废墟下百余小时的姑娘乐刘会在被救出时的事实和言语“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一定会。我相信你们!”阐述在国难面前,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了团结的民族头上那一轮共同的明月。第六段,以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在五千米高空这个在国际军事学术上认为不可能执行的跳伞空降高度上跳下,给灾区中与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援福音的事例,表述了“乡民与国家最动人的团聚”。进而写来自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的一次次友爱的救济与拨款行动,展示了这次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爱心的最盛大的团聚。这篇文章选取了典型事例,有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层层深入论证,视野开阔,境界高远,思想深刻。体现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篇立意颇为深刻的考场作文,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被评为满分。

二、关注现实

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除了要健康、积极向上,还要有时代气息。关注社会、联系现实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当学生把话题放到阅读、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后,学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进一个层次。只有让这些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反映在学生作文的笔下,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源头之活水。

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一文,作者将笔触及千千万万居住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真实地描绘出来,写出了他们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使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对一个成天只为高考拼搏的考生而言,能够将笔触及社会的现实问题,触及我们应关注的弱势群体,这本身也是教育的进步。而且,从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这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更为可喜是考生看到了问题,但没有一味抱怨,而是写出了农民工子女变化和作者的希望:“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这位考生走出了个体和小我,学会了关注他人,学会了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特别是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章的思想深度赢得了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满分。

三、构思别致

作文构思,指我们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它是写作的中心环节,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构思大体包括材料的选择、中心的确定、形象的构想、结构的布局、技法的运用、表现形式的探索及考虑读者的特点与需求等。构思的新颖别致,指的是在提笔写作之前或正在写作之时能够想到并合理运用出一般人不易注意到的新角度、新材料、新的行文思路和表达方法,让人读了文章能够眼睛一亮,精神一振,觉得有收获。构思别致才能产生富有特色的佳作,这是获取高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如2008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作者巧妙地以“无字碑”为视角,来打量、考察、探索武则天。同时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较为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诠释了作为女人的武则天辉煌、无奈、痛楚和辛酸的一生。

文章以“无字碑”为第一人称叙述,既有对武则天一生大事件的勾勒、体会和透视,又有历史的大视野,以“碑”说话之后,又将目光投向时光的坐标。文章以“好奇”为由,命意所在,端在“理解”,故能深入幽微,叩动心弦,捕捉到历史的心跳与喘息。这样的巧妙构思值得提倡。

四、脉络清晰

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在一篇文章中,结构和语言一样,都是给文章内容以具体形态的要素。文章结构脉络,不仅关系文章的表达质量,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生成或者改变思想内容。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纵式结构法、横式结构法、总分结构法和小标题结构法等。文章如果能做到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不但能条分缕析,表意鲜明,而且会让人觉得整体性强,非常容易得高分。

如08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带着感动出发》,先总写“我相信,无论是广阔的大自然,还是热闹的人间社会,都会使我们收获最宝贵的财富”,接着分两个段落,分别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论述感动和出发的关系:“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纷乱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结尾总括点题: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自然中聪慧,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于是,我们要将这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这篇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方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总”,是对“分”或者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而“分”,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整篇文章悟理而发,构思精巧严密,首尾呼应,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深得阅卷老师好评。

五、感情真挚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者,文之本也”,“一切作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歌唱出来的”……古今中外的无数格言说明,感情———尤其是真挚的感情是写文章的基础,情真则文活,情虚则文败。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一定要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依托,所表现出的感情强弱、变化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要合乎生活逻辑,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怪话。这样的文章,就能做到“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2007年,在江苏,发生了一篇作文的分数从初评时的37分到终裁时猛加到53分,使这名学生的录取前景大为改变的“稀奇事”。对于这篇被“抢救”出来的优秀作文———《怀想天空》,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组组长、南师大教授何永康点评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如:“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这段文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真情”!“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文章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

这几段文字,质朴无华,却情感真挚,很能震撼人的心灵。为此,何永康教授也告诫说:“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作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

篇4:优秀高考作文题目举例

一、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一重境界:直接“入”题

直接“入”题,一般采用:“小议×××”、“浅论×××”、“×××之我见”、“×××之感悟”、“我看×××”、“从×××说开去”、“从×××说起”、“对×××的思考”、“对×××的反思”、“×××引发的感想”的拟题形式,如《“弯道超越”之感悟》(2009安徽)、《“小议”浅阅读》(2010新课标)、《包揽后的反思》(2011北京)、《<功夫熊猫>引发的感想》(2011新课标)、《从蔡伟博士说起》(2011重庆)、《从船主的封口费说开去》(2012新课标)。

二、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二重境界:掌握“常”题

(一)并列式

它既可以围绕着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来拟题,如《探险者与蝴蝶》(2013江苏);也可以围绕着材料中所揭示的深刻主旨来拟题,如《做事与做人》(2012课标卷);还可以围绕着材料中所揭示的相反的对象和主旨来立意,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7安徽)、《镜里与境外》(2011天津);有时还可以是三个义项的叠加,如《那手,那人,那心》(2012湖南)、《所向,所爱,所愿》(2013广东)。

(二)偏正式

一般采用“××的××”的形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光荣的荆棘路》(2012浙江)、《人生的容器》(2013浙江)、《不可惊扰的寂静》(2013江苏)。

(三)动宾式

一种是开宗明义,直接点明论点的简单动宾式结构,如《走出自我》(2011湖南)、《学会舍弃》(2012全国大纲卷);还有一种是动词加上偏正式宾语的结构,如《找到自己的位置》(2006海南)、《点亮万家灯火》(2013广东)。

(四)主谓式

一种是主谓式,如《天使就在我们身边》(2008北京)、《弯道艰险勇超越》(2009安徽)等,一种是主谓宾式,如《我的杯中需要沙》(2008北京)、《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2012)等。

(五)由表及里式

由题目中的现象写起,联想到其中或背后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一般采用“从……到……”、“由……到……”、“在……的背后”的结构,如《从举手之劳到知恩图报》(2012新课标)、《由沙子到珍珠》(2013辽宁),《在怕的背后》(2013江西)。

(六)意愿式

一般采用“愿……”、“惟愿……”的结构,如2013广东卷的几个高分作文题:《愿从本心》、《愿赤心长留》、《惟愿此心无怨尤》。

(七)祈请式

祈使句一般用“让……”的结构,如《让未来记住今天》(2012年广东)、《让爱双向流动》(2013广东);请求式一般用“请……”,或“对象+请……”的结构,如《请问你自己》(2006四川)、《思维,请守住幸福》(2004海南)。

(八)对比式

可以直接形成对比,如《国语失落症猛于虎》(2007湖北)、《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学会做人》(2013浙江);也可以用题目中的词语形成对比,如2011湖南卷的两个优秀作文题:《低姿态的高贵》、《寒风吹暖我的心》。

(九)两个词汇或短语组合式

不用逗号隔开的如《拣尽空白 终见空白》(2006福建)、《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2013山东);形式整齐的拟题,三字的如《感受爱,感恩爱》(2012天津),四字的如《不断追求,不断进取》(2012江西);五字的如《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2005),六字的如《重塑全面文化,实现全面崛起》(2011新课标),甚至还有八字的如《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知恩图报懂得感恩》(2012新课标);形式错落有致的拟题,如《莫惊扰,让生命安宁》(2013江苏)、《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2013山东)。

三、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三重境界:打造“靓”题

(一)比喻式

一种是明显的比喻,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2004四川)、《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2007全国卷Ⅱ)、《梦想为帆,踏实为桨》(2011福建);一种是题目中的相关词语有比喻义,如《滋养文化的“活鱼”》(2010上海)、《平凡中的“珍珠”》(2013四川)。

(二)拟人式

运用拟人的如《梦想在现实中起舞》(2006山东)、《与品读相拥》(2010全国卷Ⅱ)、《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2011福建)。

(三)谐音式

谐音的运用也能让文题增色不少,如《国有殇,爱无伤!》(2008全国Ⅰ卷)、《背上“悦读”的行囊》(2010新课标),“殇”与“伤”谐音,“悦读”与“阅读”谐音,让人印象深刻。

(四)活用成语

可以颠倒成语中个别语素的顺序来表达材料的主旨,如《寓教于乐》(2011江西);也可以突出成语中的个别语素来表达材料的主旨,如2013江苏卷:《谨“小”慎“微”》、《一“石”激起千层浪》。

(五)妙用标点式

1.感叹式

通过题目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你好,中国!》(2011全国新课标卷)、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2012课标卷)。

2.疑问反问式

一种是不用问号,具有疑问反问的语气,如《没有付出哪有硕果累累》(2007安徽)、《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2013广东);另一种则使用问号,如《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006河南)、《大同世界,焉能忘本?》(2010全国卷)。

3.间隔号式endprint

运用间隔号“﹒”把相关内容隔开,形成一种整饬之美,如《坚守·绽放生命之花》(2011辽宁)、《朝阳·流水·梦》(2013安徽)。

(六)诗题式

可以是一句,多为七字,如《青山一道同风雨》(2008全国)、《满身花雨又归来》(2010全国卷Ⅰ卷)、《守得云开见月明》(2012浙江);也有两句十字的,如《草木得常理 共生唱和谐》(2010安徽)、《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2012江西);还有两句十四字的,如2007北京卷的文题《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七)引用式

有引用古代诗句的,如《晓看红湿处》(2005全国Ⅰ卷)、《此时无声胜有声》(2007北京);有引用现代诗词中名句的,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006山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2007甘肃);有引用古今名言的,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2安徽)、《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011辽宁);有引用社会上的俗语流行语的,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10新课标)、《细节决定成败》(2012全国新课标);有引用歌词的,如《该出手时就出手》(2011北京)。

(八)化用式

有化用诗词名句的,如《一蓑烟草任江平》(2008福建)、《腹有雅量气自华》(2013山东);有化用古代名句的,如《大隐隐于“乐”》(2012辽宁);有化用名著的,如《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2007重庆);有化用电影名称的,如《致我们已逝去的童真》(2013浙江)。

(九)虚实结合式

可以化实为虚,如《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2006福建)、《栽种你的最爱》(2006福建);更多的是化虚为实,如《别让雨下进灵魂里》(2006河北)、《拥紧自己的灵魂》(2007安徽)、《慢尝书香》(2010新课标)、《守住心灵的绿茵》(2011课标卷)、《最是那初放的安详》(2013浙江)。

(十)妙用其它学科词语式

用数学词语的如《美,人生的不对称》(2007全国卷Ⅱ);用化学词语的如《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2009上海);用计算机术语的如《爱,更需要“复制—粘贴”》(2007全国卷Ⅱ);用地理术语的如《心中的乡情不会随时间风化》(2007山东);用游戏术语的如《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2005山东);用佛教术语的如《芥子纳须弥》(2011湖南)。

以上由浅入深列举了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三重境界,相信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只要对之认真揣摩,自会获益匪浅。王国维云,词以有境界为最上,高考作文拟题亦然,学生应在学会“入”题、掌握“常题”的基础上,力求打造“靓”题,以求在文题上先声夺人。

篇5:高考语文作文优秀

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迷宫”,大多数人怀着欲望和贪念在人生的迷宫中迷失了自己正确的方向,迷失了自我。但仍有极少数人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纯白,不为诱惑所动,最终他们走出了人生的迷宫。

被网友大加赞赏的“第一夫人”,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坚守了自己内心的纯白,于是她走向了自己演艺事业的最高峰。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歌唱家走穴的时代,多数人为了名利到处商演,而却坚守在了剧团,领着微薄的工资,边演出边继续学习,后来她深造了本科,又考取了中国第一位声乐硕士,她的演唱技巧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最终,在春晚的舞台上凭借《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被全国观众所熟知,她一举成名,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歌唱家之一。

南非共和国前总统曼德拉的一生令人唏嘘,他有过近二十年的牢狱生活。在狱中,他就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他活着的根本意义是什么?他认为他最大的意义在于推进种族平等和结束南非四分五裂的局面。于是出狱的当天,他对自己说:“如果不能将以前的仇恨放下,那么我仍在狱中。”后来,曼德拉出狱后没有计较当年被陷害入狱的事,没有计较家人被白人残害的事,而是一心一意为种族平等,和国家统一不懈努力着。后来,他成为了南非共和国总统,统一了南非,并且基本解除了种族歧视。试想,若是曼德拉没有坚守内心的纯白,而是被仇恨所蒙蔽,那还会有现在团结统一的南非吗?

苏武坚守了内心的纯白,两千年后他的精神依然被世人广为传颂;陶渊明坚守了内心的纯白,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在菊花遍野的南山下守护了自己的纯白,那是一种不与官员同流合污的高洁;文天祥坚守了内心的纯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依然在我们耳边响起;朱自清坚守了内心的纯白,他宁可饿死也不接受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激励了多少有骨气的爱国知识分子······

反之,唐玄宗没有坚守住内心的纯白,在他统治后期沉溺于美色,最终安禄山作乱,大唐盛世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篇6:语文高考优秀作文

敬畏生命,彰显人性之善

当看到私家车司机闯红灯,为急救车让行的报道时,我没有看到一个罔顾法律,不顾他人安危的“看客”;相反,我看到了一个敬畏生命、为生命保驾护航的“行动者”。

广大网友的积极呼吁,令人感动其友善;交警的果断撤单,让人敬仰其深明大义。相较之下,私家车司机的主动让道,让我们看到了敬畏生命,彰显人性之善的光芒。他本可心安理得在红灯前坦然停车在斑马线外,不用理会后方急救车的不断鸣笛——可他没有,他宁愿承受无妄罚款也要为生命打开“绿色通道”,其人性之高贵,让我更加赞赏。

梵高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私家车司机的让道,是对精致利己主义的反讽,是驱散社会道德阴霾的春风,更是人间有爱的佐证。试想,若把私家车司机换成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他们很可能会泰然自若地坐在车里,以“自己无错”来宽慰自己。更鲜有人能像私家车司机一样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一个素昧平生擦肩而过的生命。我不由得想,面对摔倒的老人,又有几人能够豪气干云地喊出“就算我被讹诈,也一扶到底”呢?又有多少人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去说服自己冷眼旁观呢?私家车司机的违章,已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为与不为的问题。不为,似乎无可厚非;为,则彰显人性之善。私家车司机“为”了,这,就值得褒扬。

敬畏生命,彰显人性之善难能可贵,我们不妨将自己代入当时的私家车司机,去体会那番挣扎与迟疑。笃定善念,坚持善行,就显高尚;若是纵容人性之恶肆意增长,最终残害了自己。许多德国人加入纳粹之前都是善人,起初面对眼噙泪水的犹太人也会有恻隐之心,但他们关上了人性向善的窗户,任由人性之恶潜滋暗长,在一次次屠杀中蜕变成撒旦。相反,一位老刑警枪法精准,却从没有开枪直接击毙嫌犯,他的善使很多嫌犯活了下来并悔过自新。私家车司机的让道,又何尝不是人性中善与恶两面的搏弈呢——是坚守人性之善闯红灯还是秉持人性之恶无动于衷?所幸私家车司机做出了合乎内心的选择,拯救他人的同时又何尝不在拯救自我呢?

在给私家车司机叫好的同时,我还为社会舆情对私家车司机的支持而感到欣慰。我们不能让彰显人性之善的人黯然神伤,今天私家车司机能被社会理解肯定,明天必定会有更多的司机加入到为善的行列中去。私家车司机之善举,或可成为开文明礼让之风的良好榜样。

篇7:高考语文优秀作文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我说,或许她们只是累了暂时蹲着休息一会,等到地铁来了就走了呢?折磨人的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理解“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呢?

有度的评价才不干扰他人生活

当一个人的理智被大众的思维所影响,这个时候他的评价就会从众,从而失去了理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当这些不同价值观的人汇集到网络这片大海中,就会发生碰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争论。评价过多,则会涉嫌干预他人的私人空间;沉默不语,又显得没有人情味。这个时候就要讲究一个度了,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只有置身事外,才不会画地为牢。

善意的评价有助于提升自我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面对庞大的网络,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可以在上面说,包括很多对我尖刻的嘲讽、挖苦,尽管听了让我不舒服,但是我想还是有它的道理。所以不论是批评还是赞扬也好,都是对我有利的――就像把我放到社会的显微镜下,我看到这个人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叫‘莫言’的写作者,我似乎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看到大家都在指指点点进行评价,所以这样的机会我千载难逢,必将会受益终身。”莫言理智地面对他人的评价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评价他人过于尖酸刻薄毕竟是不对的,我们要避免情绪化的评价。

太在乎评价则堵死自己的路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山崖上有一株野百合,它一直相信自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是身边的野草都觉得它和他们一样是不会开出花朵的,他们嘲笑它,讽刺它,当它开出第一朵花时,所有的野草都沉默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不可预知的事情,我们不要过早地去评论。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野百合,当面对铺天盖地的不善意的评论时,也要努力去让他们改观。不以不善而废其善。

篇8:高考优秀作文的引用技术探析

翻开高考优秀作文试卷, 很多文章都不乏吸人眼球的名言佳句。 据统计, 在广东省考试院公布的10 篇2015 年高考优秀作文中, 有9 篇作文引用了名人名言或经典诗词, 有的作文甚至多处引用, 可以说, 名句成为了作文高手们的 “至爱”, 引用名句是夺取高分作文的一大法宝。 为此, 笔者总结出一种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引用方法, 又称 “引用技术”。

一、 引用技术的格式

引用作为一种漂亮的修辞格, 若是仅仅当作一种可供欣赏的语言图画, 这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毫无益处。只有实践性强的引用技术, 才能发挥修辞格的写作力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提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 引用名言名句到底有没有实践性强的技术格式呢? 为此, 笔者梳理高考优秀作文, 总结出4 种常用格式。

1. 显摆式引用

这种引用格式常常为 “作者+引句” 或 “作者+出处+引句”, 有些引用只有引句而无作者也无出处, 格式可以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

很多考生写作时总是困于想不到恰当的名句, 其实, 主要原因是不敢大胆架设名句与主题之间的桥梁。 我告诉大家, 引用是显摆的一个有用技术, 引用的关键其实不在于 “恰当”, 而在于 “含金量”。 引用的名言含金量之所以高, 主要在于句子本身有一种人类永恒的精神共识。 只要名句与主题有丝毫关联, 就可以冲破羞涩的牢笼。 若是还要增加引用的分量, 最好的做法是泄露作者和出处。 这样表面上是增加可信度, 实际上是提升引用的阅读征服力。

比如2015 年重庆市高考满分作文 《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开头引用: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恶, 往往是昙花一现的, 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 而善, 则永世长存。”

开头第一段即为一处引用, 若是用心咀嚼的话, 就会发现狄更斯的名句与主题中心 “人做错事, 会内疚, 会惭愧, 也是一种美德” 关联并不大; 若要说有联系的话, 那只能说, 该名句也是谈论道德问题。 这里, 把名句置于开头, 更多的是将读者带到一种道德高地, 引人深思。 另外还泄露名句的作者和出处, 而且为作者挂上头衔, 更增添了名句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评析式引用

这种引用格式常常为 “作者+引句+评析”, 也是一种巧妙的引用方法。

倘若显摆式引用较为粗糙的话, 那么评析式引用的技术含量显然高出一截。 这种引句内容要与主题存在直接关联, 或正相关或负相关, 也就是说两者的吻合度较高。 评析引句需要较强的思维功力, 巧妙的引用不仅仅是为了推出引句, 更是为了导出作者的思考, 增强议论的力度。 引句后文常常接着两项内容: 评点和分析, 评点引句的影响力, 分析引句的内涵。

评点的目的在于 “吹嘘” 引句的震撼力, 并把这种震撼力传递给读者。 如2015 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匠人精神, 别样风采》 的引用: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的这句话时常响在耳边。

这里, 作者打破常规, 机智引用, “故意” 说 “时常响在耳边”, 强调名句的价值, 目的不外乎想兜售名句, 冲击读者心灵。

当名句内容能直接论证主题时, 不妨对名句进行细致分析, 挖掘名句的内涵价值, 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分析时常用的句式有 “此言一针见血地道出……”“诚然……可是……”。 如2015 年福建卷高考优秀作文 《行与路》 段首引用:

龙应台曾说:“在这世上, 有些关, 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 只能一个人走。” 诚然, 泅渡在生命的急流中, 有人陪同会增加我们劈波斩浪的勇气, 可是人生的重要关口, 却往往要一个人去跋涉, 才能完成自我精神的升华与成长, 实现自我提升与飞跃。

在亮出作者和引句之后, 结合论点, 对引句内涵进行辩证性分析, 可以运用句式 “诚然……可是……”, 体现作者的多元思维和辩证思考。

3. 嵌入式引用

这种引用格式常常为 “引句+ ‘的’ +中心词”, 这是一种经济且实用的引用格式。

在这种引用格式中, 引句嵌入原文句子中, 常常扮演定语的角色, 修饰后面的中心词, 形成修饰关系, 引句与中心词之间也可以是替代关系。 此时的引句往往是简洁精悍的诗词佳句。 嵌入诗词佳句, 能够使得中心词的内涵更为丰富, 更为典雅, 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 更能让阅卷者立刻 “触摸” 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

比如高考优秀作文的引句短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执着, “独钓寒江雪” 的悠闲,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的迅速, “泥腿子想做科学家” 的嘲讽, “霞光亦满天” 的余热。

引句对中心词进行解释修饰, 使内容更为形象, 更为具体。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语段:

身近自然, 去享受诗意的生活。 我向往 “采菊东篱下”的悠闲, 我心仪 “人迹板桥霜” 的静谧, 我追寻 “低头弄莲子” 的祥和……而身近自然, 它恰能给我们带来悠闲、静谧、 祥和的感受。 (2015 年广东考生 《身近自然, 诗意生活》)

这里连用3 个诗句来修饰中心词, 以具体的意象对中心词进行阐释, 使得 “悠闲”、“静谧” 和 “祥和” 的内容可感性更强。

4. 穿引式引用

这种引用的格式为 “引句+引句+引句”, 这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引用格式。

当写作的思路或者说分论点可以用名句来表达时, 我们不妨引用名句来串起文脉, 穿引全文, 成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 增添文章的光彩度, 也使文章笼罩浓浓的文化情味。 同时, 这样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 读起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从阅卷效果来看, 这种引用容易制造兴奋, 诞生新意, 而在高考阅卷场上, 阅卷老师需要的正是兴奋点、 刺激点, 这样看来, 这种引用格式就是考场上一种理想的选择。 当然, 这种引用需要作者贮存丰富的名句, 并能智慧地找准引句与分论点之间的关联。

以被赞为 “2015 年十佳高考满分作文” 的作文 《深入灵魂的热爱》 为例, 通篇以名句穿引全文, 运用名句作为线索, 所有引句均从不同角度描写莲花的特点, 表现对莲深入灵魂的热爱, 这样的引用诗意地表现了中心。

开头:“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主体: (1)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2) “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 3)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二、 主题整合与引句运用

如果说, 引用格式解决的是引句表达的问题, 引用主题解决的是写作对象的问题, 那么引用技术解决的就是引句表达与写作对象的组合问题。 其实, 作文就是一个用语言文字缔造秩序的过程。 作文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工程, 而是系统的长期工程。 只有经过序列化、 层级化、 主题化的训练, 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 我们更应看到作文是一门语言的技术, 技术过硬, 才能言之有文。 引用作为一种修辞格, 只有引用技术过硬, 才能化为写作的生产力。 而当前作文语言表达的教学弊端在于, 引用修辞纯粹被看做一种可供鉴赏的语言现象, 是一种描述性的理论概括, 或者说陈述性知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写作知识的学习, 并不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更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和重点。” 当然, 作为现象分析, 引用修辞具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 但作为作文应用, 引用修辞则难以转换成可操作的实践能力。 这也就不难解释,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背诵诗词名句, 但是到了高三, 学生可能还是难以引用一两句名言, 更不要说形成比较稳定的引用意识。

从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 即便学生大脑中装有浩繁的名言佳句, 但是由于积累的名句支离破碎, 学习的内容、获得的体验呈碎片化, 写作还是一头雾水、 无从下笔。 其实, 积累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 而是提取。 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 要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建构起引用的序列化结构, 加强专项性训练, 建立可操作的实践体系。

为此, 笔者从同一主题出发, 依据主题将意义相似、相反的名句整合起来, 建构名言佳句体系, 上下延展, 左右逢源, 使主题更为立体, 更为饱满。 并分主题来训练学生引用名句的能力, 目的在于强化学生运用引用的自觉意识, 提升学生的引用加工能力。 我国著名修辞学教授王希杰在 《修辞学通论》 中告诫我们 “修辞格的生命全在于运用”, 于是, 笔者归纳了八大主题: 时代价值、 青春时间、沉默与表达、 传统与现代、 变革与坚守、 读书与写作、 人性与品德、 物质与精神。 每大主题都配有30 句名言佳句, 每句名言附上出处, 并标明名句的分析功能, 使得名句的运用更为圆满和自如。

比如, “人性与品德” 主题有下列名句:

真正的平静不在于远离车马的喧嚣, 而在于内心修篱种菊。 (民国才女林徽因) 【对 “平静” 的措施分析】

眼泪, 是生命的果; 歌声, 是生命的旗。 (当代诗人汪国真) 【对 “喜怒” 的特点分析】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美国女作家奥尔珂德) 【对 “忧患” 的意义分析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当代诗人北岛) 【对 “卑鄙” 和 “高尚” 的对比分析 】

要逆转人性, 必须有两个因素: 无价值的劳动和暴力的威胁, 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当代作家王小波) 【对“人性” 的要素分析 】

最有道德的人, 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 【对 “道德” 的特点分析】

… …

又如, “时代价值” 主题有下列名句:

上世纪的战乱时代, 偌大的中国, 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而今日, 偌大的中国, 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 【对古今 “安静” 的对比分析】

活着就是一种成就。 (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 【对“生命” 的意义分析 】

我是哭着来, 笑着走。 ( 中国著名文学家金克木) 【对 “社会” 的态度分析 】

人生如钟摆, 在痛苦和领奖台之间徘徊。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 【对 “社会” 的状态分析】

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 【对 “时代” 的特点分析】

下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对 “时代” 的属性分析】

… …

该主题所列项目包括校园生活、 现代文明、 精神品质等各个方面, 涉及的范围广泛, 且具有代表性, 是学生所熟悉的、 都有亲身体验的。 从应试角度来说, 这些主题基本可以覆盖作文的话题, 主题设计具有思辨性, 避免单一化的思想, 这也比较符合高考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因此, 这样的主题安排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 主题化的引句整合比较符合人类的记忆规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 否则很快就会忘记。” 我们所获得的名句, 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 那将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 因为一串不连贯的名句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

在训练层面, 每次小作文规定主题或者中心论点, 要求引用两个以上名句; 每次大作文也规定相应的名句。 这样的写作训练虽然具有至上而下的指令性特征, 但帮助了学生检索相关信息, 使训练更具明确的指向性。 尤其可贵的是, 这样的写作训练建立了 “作文与阅读积累” 之间的桥梁, 拓宽了写作思维宽度, 让学生亲历专项写作的过程, 体验专项写作的过程, 使得训练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学生的引用意识明显增强, 让引句扎根于学生的笔尖, 更可喜的是学生引用名句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引用名句的格式自由灵活, 语言自然文采飞扬, 意蕴深远。 借来梅花一缕魂, “借” 来他人深邃的思想, 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抵达刘勰所说的 “据事以类义, 援古以证今” 的高地。

比如, 笔者要求学生围绕 “坚守道德底线” 观点, 写一篇不少于150 字的小作文, 必须引用两句以上名言, 选择 “时代价值” 主题中的名句。 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 如:

坚守内心最纯真的道德底线, 恪守社会最质朴的规则。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诚然, 喧嚣的时代炙烤着人的心灵, 美丽的玫瑰在远处摇曳, 但是, 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心中的玫瑰而冲破道德底线, 因为那是对社会秩序、 对他人利益的践踏。 叔本华曾告诉我们, “人生如钟摆, 在痛苦和领奖台之间徘徊。” 在徘徊中, 我们不仅需要坚守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道德底线, 更需要有胸怀天下、 放眼四方的高远。

上面引句主题貌似不能论证此论点, 两者没有一一对应, 吻合度不高, 通常看来, 作者不会把这样的引句引入这里, 但是作者巧妙地把主题放置在时代背景下来思考, 找到了引句与论点之间的契合点。 于是, 底蕴丰厚的语段就诞生了。 其实, 古代文人吟诗作赋也喜欢贴上他人的佳句, 达到黄侃在 《文心雕龙札记》 中所言的 “引事引言, 凡达吾之思而已”。

上一篇:缝书优秀作文下一篇:关于我喜欢为话题小学六年级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