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第1课

2024-05-06

思维导图第1课(精选10篇)

篇1:思维导图第1课

在我讲思维导图课之前让我们来感受一张思维导图。这是我做的一个关于世界古代史的思维导图,一共有五个分支……

这是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看过这个导图后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刚才所画的这幅图,看看你对图中的内容记住了多少。

如果你认真感受了,你就不难发现,这些是很容易记忆的,即使你没有完全记住,你也已经了解了世界古代史的知识结构。

您是否经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您买了很多书,可惜很多都没有读?就是读过也掌握不了多少?

2、走进书店发现新书、想买的书层出不穷,可是总担心买回去也没有时间消化?

3、您是不是感觉学生学习教材都比较吃力,只有刻苦才能通过考试?

4、在工作中您是不是感觉学习能力不如学生时代,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感觉知识更新缓慢?

5、当您面对无限丰富的知识、智慧和技能您是不是感到力不从心?

是我们的能力不够吗?是我们的大脑不好使?NO!!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早就告诉我们普通人大脑终其一生也只能用5—10%的大脑潜能。我们大脑的潜能绝大部分还在沉睡!我们的一生可能花费90%以上的学习时间学习各种各样的业务知识,也许只花了10%不到的时间学习训练学习的方法。

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思维导图!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都有体会,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也是这个意思。非常感谢的是大家今天能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的由来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东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约3.0亿人使用。定义概述: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脑图。

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又有效)。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的绘制

准备:没有画上线条的空白纸张。彩色水笔和铅笔。你的大脑。你的想象!绘制的七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绘制思维导图注意事项 清晰明白

(1)让纸张横放在桌前,从中央开始;(2)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3)不同级别主题的线条粗细合理;(4)间隔要安排合理边界要能“接受”分枝概要。突出重点

(1)一定要用中央图,次主题3-7个;(2)尽可能用色彩丰富的图形;

(3)中央图形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4)图形要有层次感,可以用 3D图;(5)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使用联想

(1)在分枝之间进行连接时,可使用箭头;(2)使用代码;

(3)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图示、符号; 形成个人风格

(1)布局合理,层次分明(2)条理顺序,使用数字(3)图形简洁,清楚易懂(4)夸张手法、有趣

(5)颜色搭配和谐,总体效果好 绘制

第一阶段

先拿出一张白纸和一些水彩笔。把这张纸横放过来,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使用水彩笔,尽可能地任意发挥。现在,给这幅图贴上标签:“水果”。第二阶段

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可以添加无数根线,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只是在做练习,所以我们把分支数量限制在五根以内。

在每一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这样,当你想到“水果”这个概念时,这些关键词立刻就会从大脑里跳出来。

就像你看到的一样,此时此刻,你的思维导图基本上是由线和词汇组成的。那我们怎样才能改进它呢? 第三阶段 现在,让我们用联想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回到你绘制的思维导图上,看看你在每一个主要分支上所写的关键词。这些词是不是让你想到更多的词?例如,假如你写下了“橘子”这个词,你会想到颜色、果汁、佛罗里达、维生素c等。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分支的数量取决于你所想到的事物的数量也可能有无数个。但是,在这个练习当中,请画出三个分支。然后完成与第一阶段相同的工作:在这些等待填充的线上清楚地写下每个关键词。用上一级关键词来触发灵感。别忘了在这些分支上再次使用颜色和图形。

你现在已完成了你的第一幅基本思维导图。你会注意到,即便是在开始阶段,你的思维导图里也已经填满了符号、代码、线条、词汇、颜色和图像,这些都能使大脑更高效、更愉快地工作。

三、关于思维导图和知识树的区别:

第一,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录内容要求不同。

知识树记录的是课程知识或简化的内容,需要记录的信息量很大。思维导图以一个中心的主题或知识点开始,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和记录所有的与中心主题相关的知识点的关键词,记录的语言文字相对比较少,而里面的关键词,都是与所学课程资料息息相关的信息,往往一幅思维导图就能够包含整个课程的主要的关键性的信息资料。

第二,知识树在人的大脑的思维模式上,属于线性思维。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模式,它更加的符合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理结构,而且也符合大脑记忆的原理和机制模式。整个思维导图看起来就是整个所要掌握的知识的学习地图。通过绘制和阅读思维导图可以使人对整个知识结构做出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知识树在大脑潜能开发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思维导图是全脑开发,对大脑的潜能的开发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经常使用思维导图,对于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知识树的表现形式单一,无法表现出不同的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而不同的人绘制的思维导图,因为不同的人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看法的不同,所以制作的思维导图也不尽相同。它更加的展现了不同的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一直以来,我们在做着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从点到面如何把点的知识连成面,了解整个知识结构是我们力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思维的改变就在一瞬间,你感受到了吗?

四、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从20世纪60年代创立后。就被多个国家使用,世界著名的哈佛、剑桥大学,使用思维导图是每个学生入学必须掌握技能,思维导图同时应用于各国的各大企业,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制定计划,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里我不做过多讲述,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从小学阶段学会可以应用一辈子。思维导图在中国的应用仅有20几年的时间,广泛应用于职场,近几年才应用于教育,我国南方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良莠不齐,有些地方虽然也使用思维导图却并没有体现出优势。北方应用思维导图比较晚,用的比较少,近几年才被教育部门关注,在沈阳,有些小学开设了思维导图的课程,比如文艺二小学、育才,但是据我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今年暑假,大东区教育局全面开展思维导图的培训并大力推广,先后有二百多名初高中教师参与学习。思维导图的使用成为教育技术改革的发展趋势。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些各学科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一种记忆工具,把它应用于教学中,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工具,可以用于课前预习、课上分析、课后总结,也可以用于解题、阅读和写作,可以做学习计划,也可以做反思。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思维导图也只是一种工具而已,也就是说并不是运用了思维导图我们就全部否定其他的教学方式,相反,只有把各种方法融会贯通,才能把教与学发挥到极致。

我在初三课上运用导图主要是以复习为主,这只是导图的功能之一,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交给学生如何画导图,所以让学生直接去画,真的很难做到,我只能通过画导图来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达到一个整体的直观的认识,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对部分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即便如此,对于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同学来说,看了我总结的导图,就可以很容易的记忆和复习,就像刚开始我们看过的导图一样,大家虽然对我们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不是太了解,但如果现在让你回忆的话,你是不是还能记起我刚才展示的导图的内容?而且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我们看那幅图的时候用的时间并不长,通常情况下,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三到五分钟就可以看完,这对于每一节课内容的复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所以当我们把学科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笔记,再配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按规律复习,就会节省相当多的时间掌握基础知识,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能从初一开始训练思维导图,相信思维导图所带来的作用将远远超过在复习方面的应用。运用思维导图预习、记笔记和读书,可以增进理解力,提高阅读速度;运用思维导图复习,能够增强记忆能力,成倍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运用思维导图解题、阅读和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整体概括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反思,可以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目的,更好的发挥大脑的潜能,这才是思维导图的魅力所在。

为什么思维导图功效如此强大?道理其实很简单。

首先,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

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

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

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运用思维导图就是遵循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透过思维导图把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快速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让自己以一个开放的头脑接受新鲜的事物,使自己的思维模式呈“网络化”。

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大脑,或是把信息从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养成导图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有积极的影响,勿庸置疑!

下面我用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内容:

海尔的洗衣机有一次发生堵塞,维修人员去现场的时候,发现农民们用洗衣机洗土豆!但海尔没有嘲笑农民的愚昧,而是开发了一种既可以洗衣服、又可以洗土豆的洗衣机。老师们,我们可以把自己想成那个农民,而思维导图就是我们的洗衣机,洗衣机怎么用,并不掌握在东尼·博赞博士手里,也不掌握在其他权威手里,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谢谢大家!

篇2:思维导图第1课

【辅导主题】思维导图(1)【辅导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一种新型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

2、让学生先学会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 【辅导对象】 初二年学生 【辅导课时】 一课时

【辅导场地】 多媒体教室

【辅导准备】 彩色笔

A4纸张 【辅导过程】

一、导入《田忌赛马》新编

田忌以上、中、下等马分别与齐王同等级的马比赛,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以失败告终。而孙膑还是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了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以转败为胜,二胜齐威王。这个故事强调了策略的重要性。所谓策略,就是工具,就是达成目标的工具。在相同资源的条件下,策略优先者能先达到目标,甚至在资源相距悬殊的情况下,得策略者仍能克敌制胜,决胜千里。因此,做事情我们要学会讲究方法,对于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非常有效、可谓之超神奇超强大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概述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东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约3.0亿人使用。

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过程。

这幅思维导图就是这位小学生围绕“一只小猪”进行放射性思维的一个具体体现。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你可以把思维导图和一幅城市地图相比较。你的思维导图的中心就像城市的中心,它代表你最重要的思想;从城市中心发散出来的主要街道代表你思维过程中的主要想法;二级街道或分支街道代表你次一级的想法,依此类推。特殊的图像或形状代表你的兴趣点或特别有趣的想法。

就像一幅街道图一样,一幅思维导图将:

○ 绘出一个大的主题或领域的全景图。

○ 使你对行走路线作出计划或选择,让你知道你正往何处去或你去过哪里。

○ 把大量数据集中到一起。

○ 使你能够看到新的、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途径,从而有助于你解决问题。○ 使你乐于看它、读它、思考它并记住它。

思维导图也是极佳的记忆路线图,这种把事实与思想组织到一起的方式,与你大脑自然的工作方式相符。这意味着你能够更容易地记住,过后也更容易回忆起来,这种方法比传统记笔记的方法更值得信赖。

三、绘制思维导图

1.你需要用哪些工具来绘制思维导图?

由于思维导图是如此简单、自然,因此你的“思维导一图处方”中只有数量很少的几种“成分”:

● 空白纸张 ● 彩色水笔和铅笔 ● 你的大脑 ● 你的想象!

2.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为什么?因为从中心开始,可以使你的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能更自由、更自然地表达你自己。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为什么?因为一幅图画抵得上1 000个词汇它能帮助你运用想象力。图画越有趣越能使你精神贯注.也越能使大脑兴奋!

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为什么?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颜色能够给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而且,它很有趣!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为什么?因为,如你所知,你的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如果你把分支连接起来,你会更容易地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把主要分支连接起来,同时也创建了你思维的基本结构。这和自然界中大树的形状极为相似树枝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假如大树的主干和主要分支、或主要分支和更小的分支以及分支末梢之间有断裂那么它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你的思维导图没有连线一切(特别是你的记忆和学习过程)都会崩溃。连接起来!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为什么?因为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为什么?因为单个的词汇使思维导图更具有力量和灵活性。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当你使用单个关键词时,每一个词都更加自由,因此也更有助于新想法的产生。而短语和句子却容易扼杀这种火花。标明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就像有灵活关节的手,而写满短语或句子的思维导图,就像手被固定在僵硬的木板上一样!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图形,就像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1,000个词汇。所以,假如你的思维导图仅有10个图形,却相当于记了10,000字的笔记!

四、以“水果”为例绘制思维导图 • 第一阶段

先拿出一张白纸和一些水彩笔。把这张纸横放过来,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使用水彩笔,尽可能地任意发挥。现在,给这幅图贴上标签:“水果”。• 第二阶段

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可以添加无数根线,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只是在做练习,所以我们把分支数量限制在五根以内。

在每一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这样,当你想到“水果”这个概念时,这些关键词立刻就会从大脑里跳出来。

就像你看到的一样,此时此刻,你的思维导图基本上是由线和词汇组成的。那我们怎样才能改进它呢?

• 第三阶段

现在,让我们用联想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回到你绘制的思维导图上,看看你在每一个主要分支上所写的关键词。这些词是不是让你想到了更多的词?例如,假如你写下了“橘子”这个词,你会想到颜色、果汁、佛罗里达、维生素c等。

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分支的数量取决于你所想到的事物的数量—可能有无数个。但是,在这个练习当中,请画出三个分支。

篇3:思维导图第1课

关键词:1:1数字,思维导图,小学数学,理论,课例

“1:1数字课堂,是指在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主动学习或自主掌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由英国教育学家tonybuzan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它以知识联系的层次图呈现,通常配有文字。用图形、符号、线条、颜色等来表达关键主题与其各要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放射性的发散形图表。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以便让学习者加深印象和理解,扩充知识、囊括途径,协调学生对于阅读、理解、记忆、重现等受教环节的互通性。

借助“1:1数字环境”,巧用“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把某个单元或课时,制作成思维导图,并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在1:1的数字环境下操作完成。这样的课与传统课不同:一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四是评价手段功能多样化;五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局限。下面以本人教授的一堂复习课《基于空间与图形的思维训练三———圆柱、圆锥》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网络也随之进入课堂。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教师必须借助网络以更高的要求来展示自我,除了教学观念要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能落后。我们要把传统只有教师作为主要信息源,学生充当传播对象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覆,突出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学生不再停留在只是从课堂中获取知识,而是可以从网络课件及多种途径中,主动地获取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以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为例,本模块包含的内容有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本阶段可计算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本节课我上的是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考虑到空间与图形存在抽象问题,所以设计时一改传统的复习模式,把课堂结构设计为“学习数学(画图计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发现数学 (回归生活)———评价提升 (作品推荐)”,并借助思维导图,在人机交互1:1的环境下完成。具体导图如下:

这样的设计把数学概念、公式、应用融合一体,不是把这部分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让学生自己操作,用电脑画出几何图形,在画的过程中理解几何要素。公式理解不是简单地呈现,而是让学生在自主获得几何图形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应用数学”也不是简单地解题,而是选择学生最熟悉的图片形成有趣的数学情境,通过情境中的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巧妙地避免了复习课中学生的倦怠感,有效地达到了在复习中提高、创新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现在的学生大多沉迷于网络游戏,对游戏中的科幻特别感兴趣,在游戏中找到了成就感,不知道电脑还可以用来学习数学。通过东方潜能的“潜能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教师也基于网络进行监控、导学,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学习作品晒在网上被他人评价,还可得到积分,倍感兴趣,在网络学习中寻找到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基于1:1环境的多通道互动,在1:1的电脑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习数学的思维被激活了。如:第一环节的“学习数学”(画图计算),学生想出了在电脑中画虚线作高的方法,为了获取数据计算,学生想到了尺子,通过“现实”中的尺子,测量屏幕中的“数字”几何图形,获得真实数据进行计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效果。又如:第三个环节“发现数学”图片中的水壶,学生想到如果要计算水壶的容积,除了用书本中的量杯来完成,还可以直接计算出大约的容积,他们想到了用水壶的上底直径加下底直径的和除以2,再除以2就约等于水壶的半径,再量出高就能算出它的容积。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物体,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三、课堂教学模式不同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呆板机械,使教学方法变得灵活,课堂氛围变得生动。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实践量,促进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并且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发育期,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学习,特别是复习课,学生觉得似懂非懂,换一种课堂模式学生觉得好奇、新鲜,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旧知,创造了新的数学思想。如:圆柱、圆锥的复习,传统课堂只是让学生通过概念来判断特征,并结合所学的公式进行指导解题,而我这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画图,获取数据,加深理解圆柱、圆锥的概念、特征,提高了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画好几何图形,用现实的尺子去度量,让电脑成为一个虚拟的数学实验室,实现“现实———虚拟”的有机结合。课堂真正得到了转型,教师只是在学生间巡视指导、分享成果,成了教学的引导者、计算机的管理员。

四、评价手段功能的多样化

网络媒体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送信息,它能将你的所需求信息瞬间送达桌面,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信息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可视化,资源师生共享,为师生提供最便捷的互动评价机制。

如本课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提升”,当学生独立操作完成上传相应的作品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及作业的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可像网络淘宝一样按满意度进行评星,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评价,同桌、小组、全班也可进行互相评价,教师也可在教师机中查看学生的作品,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形成师生之间的直接互动,建立了全新的师生交流回路,直观地展示班级、小组、个人等诸多层面上的学习过程与成果,有力地支持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社会建构过程,能形成师生与知识内容或媒体的交互,建立了双向课堂。

五、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局限

基于网络环境实现课内外融合,通过潜能在线的平台及可视化导学卡,不管是学生课前预习,还是课中学习或是课后复习,都能够基于导学卡进行,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融合。比如,本堂课的内容当堂无法完成,课后可接着操作完成,教师可通过网络继续跟踪、指导、互动,教学时间不受课堂40分钟的局限。还可以把本课的时间顺序倒过来上,让学生通过东方潜能在线平台在家按思维导图的要求先完成操作(每一环节都有导学点),课堂上师生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点评。

网络不仅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还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可把这一课堂资源与校际分享,特别是对于薄弱校的师生,更需要有这样全新理念给予帮扶、指导、带动、示范的信息源。因为现在国家政策提倡教育均衡发展,哪怕是薄弱校即使没班班通也有电脑室,只要和帮扶学校事先联系好,就可通过网络同时上这堂课,学生也可通过网络看到他校的学生作品,两校的师生可相互评价,互相指导,共同提高。学生也因为自己的作品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注和赏识,既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又缩短了地域的差距。

篇4:思维导图,为复习课助兴

下面笔者就以数学课为例,谈谈如何用思维导图为复习课助兴。

第一步,在上复习课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开放性作业:给本节或本章知识绘制一棵“知识树”。即让学生通过查看目录、课本,独立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区分重点难点,画出一个粗略的知识框架图。框架图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学生乐意接受。当然,在初次绘制“知识树”的时候,教师应先作一个示范。

第二步,复习课前五分钟,举行“知识树”作品交流活动。一是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各自绘制的知识树,并给对方提出一定的修改意见,便于取长补短;二是教师也可借此发现部分典型的优秀作品,便于全班交流和展示。如果时间紧,内容多,这个交流活动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借此强调,复习课的情境导入值得重视。一个好的情境导入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又可调动学生思维。好的情境导入源于学生熟知的生活。《整式》复习课,笔者这样导入——运动会中,老师曾听广播中播报了一个失物招领启事:“哪位同学丢失了20元钱,请前来认领。”看到这则招领启示,你有什么想法?显然,这个导入一箭双雕,激趣又启思。让学生感受到不妨用个字母来替代数字。此时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数。然后顺理成章地过渡到章节知识复习之中。

第三步,在思维导图中融入典型习题,完成章节知识梳理。这一步是决定复习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一边引导学生回顾知识,一边在黑板上绘制出本章节的“思维导图”。同时引导学生拿出双色笔(红黑两种颜色笔)对自己的“知识树”进行批注、补充、修改。这个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也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除了“梳”,还要“练”,这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每回顾一个知识点,即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基础题可以口答,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如,复习完同类项的定义,可出示典型习题:若5a3bn与8amb2是同类项,求m和n,然后进行变式;若5a3bn-8amb2=-3a3b2,求m和n;最后进行小结,以上两题都是利用同类项的定义解题。在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尤其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复习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四步,借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对比练习,辩析概念,在基础题的设计之上,还可适当设计综合性的拓展练习,通过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用红色粉笔在思维导图中作关键字眼的总结与提炼,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从而体现出知识的纵横联系。

第五步,展示学生修订后的“知识树”。将学生修订后的“知识树”张贴于教室,既增添了文化氛围,又让学生得到了交流与展示。复习课当天的课外作业,即可布置由思维导图引领下的典型习题的检测与巩固。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很有必要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

篇5:初中1至4单元数学的思维导图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 能够完全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篇6:八年级上册历史8、9课思维导图

一、重返联合国

1.时间:1971 年10月 2、会议: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二、中美建交

1、过程:①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访华的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②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③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4) 1979年1月1日,中国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意义:①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PS:当前中美关系以三个公报为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1982年《八一七公报》。

三、中日建交:

1972 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PS: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主要归功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补充:1、什么是“小球”?什么是“大球”?“小球转动大球”指什么?

答:“小球”指乒乓球,“大球”指地球;意味着从“乒乓外交 ”开始,中美关系逐步改善并进入正常化阶段,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改变世界的一周指什么?答: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这一周。

篇7: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思维导图

1、背景:?

①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

科学的发展

②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③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①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②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____《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③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

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②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篇8:思维导图,复习课的导航仪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搭建知识框架

一般板书是用线性化方法呈现各知识细节, 偶尔用红笔标出重点部分,作为强调。教学中,尽管教师表现出思维的连续性, 但由于在视觉上知识点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学生并不能体会其整体性,无法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不易识别,难以记忆。最终造成思维断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 可以展现知识的层次性和顺序性。由于其呈现的时间较长,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和理解。通过将知识点横向对比、归类,使得结构一目了然,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在学生初步接触思维导图时,复习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整理数学知识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将数学概念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或图形来表示, 边整理边将重点关键词和内容连线。一节课中有很多知识点,通过分类,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将之区分,就形成了一幅思维导图。教学中,学生主动对关键词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使学习内容符合自己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建构知识体系。

如复习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单元时,由于本单元知识点较多,在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后, 我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复述出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课后, 我布置学生自己再整理这部分内容的思维导图。一部分学生模仿了我的板书,一部分学生在板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下是一学生的思维导图,如图1。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提高交流效率

期末复习期间,需要复习的内容较多,且复习的时间有限。课前组织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能让复习课变得更加流畅,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优化课堂交流的效率。课堂上,通过问题驱动、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巩固知识。

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思维导图后, 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期末复习期间,每天一到校,我就将学生的思维导图收来进行筛选,课前发下去。选出整理得比较全面的,课堂上请该生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下介绍。在学生介绍前, 提出要求:“对比你的思维导图, 你觉得他(她 )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 ? ”课堂上 ,学生主动倾听 ,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根据其他学生的意见,该生做好记录和补充。其他学生则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上或补充或修改,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在交流中学生形成对知识点的二次整理,同时也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激励他们弥补不足。

如学生在介绍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时, 一学生建议:“在思维导图中应该能清楚地看出知识的分类。”一学生提出:“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不要照抄书本上的语句。”在交流中,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共鸣。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解题,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练习时,引导学生找出习题的“关键词”,即核心词语,捕捉有效信息,再由核心词语定位所属思维导图的知识点。通过发散思维对该知识点进行判断,达到解题目的,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搜索与回忆,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形成解题技能。此外,在思维导图中呈现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回顾知识,弥补认知漏洞,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四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中出错较多,尤其是行程问题和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更是让学困生们摸不着头脑。复习期间, 我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旁举例平时书本中的难题或是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以下(如图2)是学生的思维导图 ,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判断思维是否连贯,思路是否清晰。据此,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复习的侧重点,明确复习方向。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评价,促进学习力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会教’往往只关注输入,只有‘会评’才是关注输出,且反过来又能改变输入的质量。”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对其中的“亮点”加以表扬,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评价向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激励学生积极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学生用各种各样的图形来表达对知识的理解。课间,学生会参观教室里张贴的思维导图,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设立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凡是在上课前交思维导图的学生, 个人表现分加5分;凡有机会在全班面前介绍思维导图的学生, 个人表现分加10分。积极提出建议的学生 ,个人表现分加2分 ,且被老师拍下视频,在家长会上播放。凡整理出完整的思维导图,除个人表现分加2分外, 还会被张贴于教室的侧墙上,供其他人参观。个人表现分满100分,将获得相应物质奖励。通过宣传,学生的积极性大增。

篇9:借助思维导图,打造高效复习课

[关键词]思维导图 复习课 绘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03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它从中心向外发散出一些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关联,而每一个关节点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一些关节点,进而形成发散性立体结构.思维导图还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人脑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能力的特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初中数学复习课具有知识多、杂、乱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下面我谈谈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复习课.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工具:A4白纸一张、彩色水笔和铅笔等;其次需要绘图者发挥大脑的想象力.以下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具体步骤: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中心写上思维导图的主题(如章节的标题等),可以配相应的图画来强调与突出主题.2.从中心图像开始依次向外扩展,得到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各分支用自然弯曲的曲线连接.人类大脑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有曲线分支,这种依次向外扩展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特点,就像大树的枝一样,更能吸引眼球.3.在每条曲线上或者是节点上写出这个分支的一个关键词、图形或符号,书写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4.整个思维导图不同层次可以用不同颜色,关键的位置与内容可以配上相应的图像,以此来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如下是一种常见的节点式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的绘制与运用策略

传统的复习课教学往往以解题为主,通过解题教学帮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对于这样的教学,教师累、学生也累,而且教学中对学生而言没有新鲜感,不易激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学生也很难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结构图,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复习课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具体以怎样的方式来绘制思维导图呢?如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绘制思维导图的几种方式.

1.以生为主,个体独立构建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是构建记忆参照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每个学生的记忆参照物都会因人而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记忆来绘制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伊始让学生独立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完成.如下是我在复习《三角形》这一章时,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的思维导图.

对于这种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学生可能对重点知识把握不准或遗漏重点信息等,但是它符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有利于因人而异的记忆,所以这是一种不错的思维导图构建方式.假若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一节复习课之后再次对原来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与修改,教师在接下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以优秀的思维导图为导引,配以相应的题目来展开复习.

2.以师为主导,师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逐步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而且在构建前,事先准备好相应与之匹配的题目.这样一节复习课下来,学生完成一张漂亮的思维导图,对新知识有新鲜感与成就感,很好地解决问题.由于课堂教学是分块进行的,每一块都是由“知”到“题”,学生不易产生解题疲劳.所以完成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发现知识的关联,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例如,我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就与学生一起完成如下的一张思维导图.

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的模式对教师来说,能很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建立起来的思维导图是以教师个人理解记忆机制为记忆的参照物,不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记忆与再现.但是这种师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的轻松与成就.

3.以生为主导,生生合作构建设思维导图

构建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是为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记忆知识内容.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来动手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但是,由一个学生独立来构建可能会出现知识遗漏,所以考虑生生合作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也可以用竞赛的方式,两生轮流进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我在中考复习《方程与不等式》时就让生生合作完成如下一个思维导图的构建.

这种思维导图的构建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而且趣味性强,符合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在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之后利用某一组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来进行相关题目的讲解,但学生在课堂中建立思维导图比较费时,所以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课前合作完成.

总之,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提高学生复习的热情与效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教学有别于常规的复习模式,因为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求知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复习课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将消除传统复习课的弊端,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篇10:思维导图第1课

【摘 要】试将思维导图法引入中职语文教学,阐述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的具体运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以思维导图的绘制辅助学生主动分析、探究文本,可激发学生进入文本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分析文本的能力,扩展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 思维导图

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是中职教育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培养中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与人文精神以及包含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职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定位与学生情况,在培养语言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课文脉络和主旨思想,以提升其综合职业素质。依据课程定位与学生特点,可考虑运用思维导图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指导学生快速建立课文内容框架、掌握文章主旨,系统观照课文。

一、思维导图训练与教学思路形成思维导图可对思维过程进行记录、引导与拓展,可视化的表达图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传达与信息的交互,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完整的思维导图具备图形、关键词、分支与色彩四要素,四要素组合形成了图文并茂的特点,可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关注焦点与主题,发散思维,将知识散点联系起来,强化记忆。

在课前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向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的含义、制作流程与方法。一是关键词的提取,精准、简洁的关键词易于学生记忆与联想,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选择重要信息,提炼主旨。二是图形与颜色的使用。为突出重点,确保思维导图的主题分明、层次清晰,应根据知识点和信息的不同使用多种颜色绘制,主题的图形与颜色要与延生的次主题的图形与颜色相区分,次主题的图形与颜色应统一,主题与知识点的分支连接要根据联系的性质采用虚、实线条表示。三是思维导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在准备好的白纸中央写上主题,空白的周边待补,整幅思维导图要围绕主题发散展开。绘制分支时,注意理清楚各级分支之间的联系,图形和线条的使用要清晰、规范,同一层级分支的图形、线条需统一。信息点较多且联系较复杂的情况下,分支线条上方可以加入关键词提示,以更好理解相互关系。

其次,于教师而言,可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抽提突出后,利用思维导图加入教师自己对文本或者教学的观点与看法,理清教学设计思路,制作课件以备教学之用。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可考虑将预习部分纳入课堂教学,使用简易的分析导图,利用文本探究前的五分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二、新课导入与文本探究

(一)新课导入。根据中职学生学情,结合课文与现实情况联系紧密的特点,可利用思维导图创设情境,以使文本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激发学生进入文本的兴趣。导入部分重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在阅读课文后对文本的整体观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打开思路。

(二)文本探究。正式教学阶段,首先是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提炼主题与次主题。其次,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关键词,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文本。在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提出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小组讨论,继续完善思维导图。

在课文探究的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若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方法,教师可随机指导,学生边听文本分析边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如果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尚存困难,教师应准备相关知识点和相关信息的卡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添加、移动或者删除、更换卡片,形成以主题为中心、连接各知识点和信息且能呈现整个思维过程的完整的思维导图,如此,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明确课文主旨,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成教学目标。

(三)展示评价。文本探究完成后,各小组集中时间完善思维导图,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充分讨论,教师根据各小组绘制情况给予具体指导。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发散思维,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由各小组代表对本组的绘制成果进行展示,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予以最终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规定评价的主要内容,比如,思维导图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整体布局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和谐、内容是否层次分明以及展示者表达是否充分准确,等等。

《一碗清汤荞麦面》思维导图示例如下: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精确提炼课文主旨,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效果显著;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人物形象与蕴涵情感方面,也有较大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运用思维导图解读中职语文课文没有局限,一般而言,思维导图的绘制花费时间较长,需要反复地交流、讨论、修改才能最终完成,对师生来说,均为一项需要全情投入的任务。此外,从实践经验来看,思维导图法更适合运用于议论文的教学,议论文的论证过程用思维导图可以得到充分地可视化展现。就本文的分析文本《一碗清汤荞麦面》来说,因其行文层次分明、线索清晰,人物形象生动,且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综合来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法,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但仍需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分文类对思维导图法的运用进行探索,以找到各个文类最佳的思维导 图应用方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冀平.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黄宇云,女,梧州市机电技工学校 教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上一篇:几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下一篇:岁月题目的600字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