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总结

2024-05-15

思维导图总结(精选6篇)

篇1:思维导图总结

思维导图总结

技法

1.突出重点

一定要用中央图像

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形

中央图像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图形要有层次感

要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共生)

字体、线条和 图像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

间隔要有序

间隔要合理

2.发挥联想

要在分支模式的内外作连接时,可使用箭头

使用各种色彩

使用代码

3.清晰明白

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

关键词都要写在线条上

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尽量一样

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

中央的线条要粗些

边界要能“拥抱”分支轮廓

图形画得尽量清楚些

让纸横向放在你面前

词语尽量横着写

4.形成个人风格

布局

1.突出层次

2.使用数字顺序

建议

打破思维障碍

增加空白线条

提问题

增加图像

保持无限联想的能力意识

强化

复习思维导图

快速检查思维导图

准备 1.做好精神准备

培养积极的精神状态

复制周围的图像

专注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让自己做个荒诞的人

尽量让思维导图漂亮些

2.准备好材料

3.准备好工作空间或者工作环境

确保房间温度适宜

尽可能使用自然光

确保足够的新鲜空气

房间摆设要合适

制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放一些合适的音乐,也可以安静地工作

篇2:思维导图总结

作为张庄镇明德小学的一员有幸参加了2017年11月29日在解放路小学召开的禹城市德州规划课题暨思维导图专项培训会议,在我们的教师生涯中经历过很多形式各级各类的培训,也许大多数老师也经历过培训师的感动和激动,但回来后却一动不动,因为我们惊叹于培训者的优秀,但是又有点望尘莫及。但是思维导图的培训和学习不仅留给我们感动和激动,而且也留下了我们自己行动的足迹,更期待的是我们明天迈向教育生涯的脚步会更加矫健,因为我们真真实实的学到了东西,也真真切切的用到了教学实践,确确实实的体验到了培训带给我们的喜悦和收获。一下午的时间分别听了谷月老师的《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这节课谷老师讲的非常生动形象,利用道具与学生演练,通过实际参与让学生理解“接球”“传球”,利用思维导图围绕课题中心,引导学生顺着内容扩散,有序的将知识点进行了梳理,起到了总结,引导的作用。德开小学的于跃老师讲的四年级的《平均数》,利用投篮入筐,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引入课题,课中利用思维导图将平均数的意义,方法,特点梳理的特别清晰,将知识点展示的淋漓尽致,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就能了解到本课的知识点,重难点,在课后总结时起到了很好地引导梳理的作用;第三节课是听了德开小学的刘晓慧老师的《生命 生命》,利用思维导图将生命讲的生动感人,展现生命的顽强。沿着生命这一中心点,伸枝“我的感悟”,“飞蛾批货”以及原因(被捉,想活下去),“香瓜苗的生长”,“我听心跳”,将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体现生命的点全部展现在学生眼前,旁观者不用读课文通过观看思维导图就能知道这篇文章讲的什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第一次的集训中开了三节精彩的公开课,展示思维导图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记忆,也就是个人数据库。

通过观看三位老师的公开课,我觉得思维导图很神奇,能起到那么大作用,所以我觉得将思维导图用在课堂上很有必要,首先围绕课题顺着内容扩散起到了梳理知识点的作用;其次思维导图将知识点分条着类的进行展示,清晰而明了更易于学生记忆。而且思维导图形式的不固定,可以画图也可以贴图,丰富多样的图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刘老师讲到画图时要注意:①按顺时针画图②图形分支要注意颜色的区分,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③用思维导图时也要注意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引导学生。

回校后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老师也集体讨论了思维导图在课堂中如何开展,我们觉得思维导图基本适用于各个年级,关键在于老师的把握应用能力和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所有老师积极开展思维导图教学,逐渐摸索,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在数学教研会上大家集体讨论解决方法。特别是电脑课件上的思维导图起初我们不会设计,就邀请了计算机专业的老师现场指导教授我们如何插入分支,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我们自己课下的摸索才慢慢掌握这项技术。

我现在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我将思维导图积极应用到课堂中来,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将思维导图放在课堂的最后,通过画图的形式将课堂内容知识点进行总结,体现在图上,图形我并没有局限于一种图形,几乎每节课我都尝试变换图形,尽量画不同图形例如画一棵树,画一朵花,画一个太阳,画一只小鸟,总之通过变换图形不同样式的图,展现给学生,学生每次看到我画图的时候都特别兴奋,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慢慢的我将思维导图提到了课中,不再是总结的时候用,而是每讲到一种计算方法就体现在图上,有时候我会故意画一个不完整的小鸟或其他图形,根据知识点的数量画图形的残缺点,然后将知识点补充到图形上,将图形拼凑完整,每次拼凑完整学生都会特别高兴,就像完成了一件特别厉害的事情,兴高采烈。例如讲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画了一个小人“三毛”,学生特别好奇而且很兴奋,课堂上我用他的三根头发作为分支,并用三种颜色展示三种方法分别是摆小木棒计算,计数器计算和竖式计算。教学中我始终秉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原则,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在讲尺子这节课时我换了一种方法,采用了贴图的形式,将图纸剪成苹果的形状,把尺子的各个特点和测量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分别写在图形上,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再画出几枝分枝,每讲到一处讲完后把图形贴到树枝上,这节课讲完时就变成了一棵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同学们很有丰收的感觉,纷纷争抢要吃苹果。贴图式的思维导图比画图式的思维导图在操作上更麻烦一些,它需要老师在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我认为它用在知识点更多地课堂上效果会更好。

在课上思维导图这一环节中,作为新手的我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去改进。例如①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呈现时机不能正确把握,有时提前又有时候延后;②我觉得思维导图在我的课上起到的作用有点单一,只是单纯的展现知识点和最后的总结作用,并没有进行延伸和更深层次的加工;③起初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课上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效果非常低,我想这跟我的教学经验和掌握的思维导图技巧有关,需要我去做更多地工作更多的学习;④作为体育专业出身的我,绘画并不是我的强项,所以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不是那么美观,这就需要我去改变自己的方式减少绘图更多地采用贴图形式的思维导图。在今后的思维导图环节上我觉得应该主题明确,分支规范正确把握关键词,将知识点梳理有序。

我在三月份和其他乡镇同事一起赴烟台交流学习两个月,在这期间在烟台市高新区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听了那里老师的很多公开课,在数学课上老师们加入德育内容,间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在公开课上烟台市高新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有用画图的思维导图,有用贴图的思维地图,形式比较多样化,但都做的特别仔细,观赏感很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课堂兴趣。思维导图在烟台市高新区实验小学开展的已经很成熟,老师们运用起来已经相当娴熟,这必然是长期实施的结果。这里的老师们大多数还是采用贴图的思维导图形式,也有进行手绘的,但是比较少。贴图想多来说对老师的工作要求更高,需要精心设计每一种图案,然后还需要老师有很好的剪纸工艺,剪出不同形状的图案,还需要老师设计如何在课堂黑板上摆设造型;而手绘的思维导图就需要老师现场的思维扩散能力和绘画技艺。就像邢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她的思维导图上面的贴图,是在前面学生进行自助探究,现场上台操作后摆上去的,三角形拼凑成的四种图形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邢老师的这个思维导图非常规范有序,知识点把握准确,构成一个循环式的过程。

篇3:思维导图总结

而要提高学习的绩效, 最需要关注的是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表式方式。对此, Paivio提出了“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有语义编码, 又可以用形象编码, 并且凡是能进行双编码的信息则容易保持, 因为在提取时, 该信息比仅用一种形编码的信息多一层提取线索。因此, 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 通过联想和连接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 符合双编码理论的要求, 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它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 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思维和提高归纳、总体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 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让学生学会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提高记忆效果, 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巧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各项成绩均在校内名列第一, 其中及格率为95.8%, 优秀率高达78.9%。下面具体介绍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妙用

(一) 课前预习中的思维导图———让预习效果达到极致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以往学生平时的预习往往流于形式, 效果差, 因为他们的预习常常“无迹可寻”, 几分钟时间粗略看过, 大多浏览一下学习内容, 在书上简简单单地画几个短语或者句子, 但缺乏对内容的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 因此这样的预习对于新课的学习作用不大。如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呢?我尝试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把预习内容画出来”。起初我要先示范, 把核心词 (新课的主题) 给学生, 并给出思维导图中第二或以上层级的部分关键词, 但空留部分关联分支及关键词, 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完善思维导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逐渐熟悉了如何画思维导图, 这时我连核心词也不给学生了, 只需布置诸如“预习……, 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的预习作业。类似这样的预习作业, 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遇到新知识会自觉地去查阅, 并加以思考, 否则完成的效果就会很差, 所以它不但能检查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无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 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把相互关联的事物按逻辑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 从而慢慢学会归纳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即使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在知识上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 但是学生却经历了有效的自学过程, 这样长期有效地进行预习, 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课堂导学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兴趣盎然

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地说英语、用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导学、如何引导学生“说”, 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 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因此,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 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 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 发现问题, 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提供问题式的情境, 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我就通常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除了创设合理的语言情境之外, 还一边设问, 一边引导学生回答。而在此同时, 我还一步一步地把设问的过程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了出来。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对话时, 师生的对话过程是这样的:

T:Suppose I am in the shop and you are the shop seller.When you meet me, what do you say?

S:What can I do for you?

T: Yes. Good! Now I want to buy a T-shirt, so I answer, “I’d like a T-shirt.”And then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me?

S: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S:Who do you buy it for?

T: Yes, great! And I want to try it on! Can I try it on?

……

这时, 我的思维导图板书如下:

当学生不懂再问其他问题的时候, 我就一边说, 一边板书补充我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把对话中的重点句型通过听、说、看的形式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又能在思维导图完成后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领会到该对话的主要框架, 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的大意, 因而学起来就显得特别轻松, 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在接下来口语训练中, 我还可以继续结合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课堂小结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在新授课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 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师生口头问答和以往“普通的”板书记录形式来进行小结, 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比不上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要深刻。因为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 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 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 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而作为学习者, 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和整理课堂笔记, 对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巩固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我通常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 一边让学生口头小结, 自己一边在黑板上根据小结的进程来画思维导图。我以该课的知识点为核心词, 采用边问边画的形式, 引导学生把围绕核心词而产生的相关知识逐层发散地往外思考、回答, 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而当思维导图形成的时候, 该节课所学的知识框架已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过程中, 不但让学生懂得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而且能非常直观地回顾知识架构和其中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无疑提高了小结环节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作业中的妙用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思维时理清思路, 把握全局, 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 并且更具有组织性和易于记忆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的思维表达工具, 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可视。因此, 给学生布置画英语思维导图的作业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做法。同时, 给学生布置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小到一个话题或语法点, 大到一个甚至几个专题语法的探索, 或者一节课、一个章节、一个阶段, 甚至是一本书、初中三年的教材的知识, 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思考所要涉及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而使学生自觉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进行发散性思维,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强化知识树的构建, 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和“断裂”式的复习方式, 逐渐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而且,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 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 把思维导图画得美轮美奂, 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一) 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法, 使学生有效巩固语法

在实践中, 我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需要, 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方法都是给学生核心词, 明确总体要求, 其他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学习了一般过去时, 我的周末作业就布置学生以“一般过去时”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当学习了多种时态之后, 我就布置学生以“时态”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如图6 和图7。

从上面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对时态的概念、结构以及所涉及的词形变化的知识都梳理得有条有理, 虽然归纳得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和正确, 但是足以证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更重要的是, 通过此类作业, 学生对该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能有效巩固语法知识。而且, 学生能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 学会分析、总结、梳理和归纳, 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 用思维导图归纳学习内容, 使学生减少遗忘、找准复习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的学生学了新的模块就忘了旧的模块学了什么, 然后整册书学完了但却数不出学过了哪些主要的知识, 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 在新授课后, 我通常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把该课的主要内容“画”出来的作业, 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该课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 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该课的复习重点是什么, 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

从上图可见, 以图的形式呈现一课书的重点, 既直观、扼要, 又充满趣味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的过程中, 必定要阅读教材, 并学会判断内容的主次, 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分析。当作业完成的时候,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该课的学习内容, 对防止遗忘、把握复习重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 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 要重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 轻美化功能

我们都知道,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容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合理的课堂节奏和合理的课堂容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 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时, 不应花太多时间在“画”图上面, 只要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层级关系合理就可以了, 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活动, 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语言训练量。同样, 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应以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为首要的评价标准,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 更好地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二) 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宜逐步呈现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梳理和归纳知识的一个有效方式, 所以可以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小结环节中。如果教师把小结环节的思维导图在备课的时候制作成PPT课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时候宜逐步呈现思维导图, 因为如果一次性完整地呈现整个思维导图, 学生就没了思考、总结的机会。如果逐步呈现, 学生既可以边思考边总结, 又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知识的脉络是如何“延伸”和“发展”的。长久以往,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发展。

摘要:在常规教学中,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 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 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 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 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 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妙用,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2]安牧冰.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东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英语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东尼·巴赞, 巴利·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篇4:思维导图总结

1.从“洋流”出发,进行思维画图

图1中的第一级发散是与洋流直接相关的考点:洋流的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级发散:洋流的两种分类,即按成因分类和按性质分类;洋流分布的四条规律,分别是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南纬40°~60°海区的大洋环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四个角度发散。三级发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分为夏顺和冬逆(见图1)。

表一:洋流按成因分类

分类成因举例

风海流由盛行风吹拂而成南北赤道暖流(东南、东北信风)西风漂流(中纬西风)

密度流因海水密度差异而形成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洋流,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补偿流由风力、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补充所形成的洋流。它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两种秘鲁渔场的成因就是该海区存在上升流

2.归纳整理

(1)洋流分布规律(见表二)。

表二:洋流分布规律

海区分布规律模式图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四股洋流构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如模式图中(1)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三股洋流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如模式图中(2)

南纬

40°~60°海区形成自西向东环球的西风漂流,其成因为风海流,其性质为寒流。如模式图中(3)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向东流,顺时针;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向西流,逆时针(如图2)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比如在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如图3)影响下,澳大利亚西部出现海滨的沙漠。

②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世界著名的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海域,因为暖寒流交汇处饵料丰富、上升流将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易形成大渔场。比如: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如图3)的形成是因为该海区存在上升补偿流。

③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比如:郑和下西洋冬季从长江口出发,夏季返航,顺风顺流;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多海雾正是如此(如图3);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船只造成威胁。

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速海区污染物净化;扩大海区的污染范围。

3.运用思维导图解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甲处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物”,其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旋涡”。

(1)描述“垃圾场”分布的大致位置。

(2)分析说明大量塑料垃圾在甲海域顺时针旋转并在甲海域聚集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大洲轮廓可判断图示甲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其次,头脑需呈现世界洋流分布图(图3),同时拿此题的甲海域周围的环流与世界洋流分布图一一对应。

第(2)题,“垃圾旋涡”是受洋流的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海洋塑料垃圾被卷入洋流系统内部而成。

答案:(1)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

篇5:用思维导图做实习总结(李伟希)

李伟希 问:

我们领导要我做实习总结,不想做PPT了,用软件做个思维导图,老师,可以吗?等答复啊,谢谢。。

答:

如果我是你们领导,一定可以。但很遗憾啊。

譬如在提交思维导图之前,可以先琢磨以下两个问题:

1.你的领导电脑是否也装了思维导图软件,并且是否能兼容你的版本,否则的话,别人打不开啊;

2.思维导图是经过浓缩后的思维精华,不建议将思维导图作为最终的实习总结交给上级的,因为别人要看懂你浓缩后的思维呈现是有难度的。给一个斑点就要别人说出这是哪种豹子,任何人都有难度啊

基于以上,所以个人建议将思维导图做一下2种用途:

1.在写实习总结之前用思维导图做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构化的大纲,使你的实习总结更有说服力;

2.将你的实习总结做成思维导图,然后用电脑呈现出来,作为自己实习总计的演讲称述稿。这样,结合思维导图,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也是不错的选择。

篇6:思维导图总结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几张牛人总结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帮助同学做总结梳理,事半功倍,赶紧研究研究!

上一篇:镇2019年扶贫工作计划下一篇:2016驾驶人员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