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局

2024-05-07

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局(精选6篇)

篇1: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局

摘 要:摘 要: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是国家油茶生产的重点区县之一,油茶在促进八步区国民经济建设、山区林业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基于此,详细探讨油茶栽种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关键词:关键词:油茶;栽种技术;八步区

油茶是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当地群众的主要食用油来源,也是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油茶产业是八步区强区富民的支柱产业。

一、采种技术

岑溪软枝油茶二号、软枝油茶三号是广西林科院从岑溪软枝油茶中选出的24个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测定,经过连续8 a系统测试评选出的2个高产无性系,是中国已鉴定出的高产无性系中产量较高的两个无性系。贺州市八步区可采用岑软2号、3号等油茶品种,油茶一般是10月中旬开花,第2年果实成熟。优质成熟的油茶果实茸毛慢慢脱尽,色泽鲜明,粒大、饱满、无病斑,呈现出有光泽的黄褐色和红褐色,当油茶果壳微裂,籽壳变成黑褐色时应及时采摘。果实采摘回来后,切勿堆在一处,也不能暴晒,否则出现腐烂,影响果实的发芽率,应将采摘回的油茶果实薄薄地摊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也可摊放在楼板上,使其自然开裂拓籽。之后将油茶种子放置室内阴干储存,可用湿沙在地面上层积贮藏。

二、育苗技术

采用播种、插条、嫁接等方法进行油茶育苗,播种育苗包括冬播和春播,冬播时间是10-11月,春播时间是1月-1月[c1]。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种子放置在40 ℃恒温水中浸泡1~2 d,然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 min,将种子捞起洗净,均匀撒入苗床上,覆盖厚度为2~3 cm的细沙,再沙层上部浇上甲基拖布津溶液,将其密封,将温度控制在38 ℃。当幼苗发芽长高至4~5 cm,将幼苗选出,用营养袋淋透,进行移苗,播植到容器育苗袋中,注意保持幼苗根系完整,防止出现浅根、弯根等现象。插条育苗不受季节限制,尤以初春时节最佳,在地势向阳、排水良好、中等肥沃的沙质壤土,采用直插或斜插的方式进行插条育苗,入土深度约为插穗长的2/3,叶芽要露出土面。行列间距在10~15 cm范围内,插完后土面喷1次水。嫁接育苗多选在5月中旬-6月中旬,选用成熟饱满的油茶种子消毒处理后用湿砂贮藏进行芽砧培育,运用分批催芽法,分批次进行油茶种子发芽,以延长嫁接的时间。选用粗细约为0.3 cm的优良无性系为采穗母株,接穗应随采随用,穗条采下后剪去多余叶片,用湿布包裹保鲜。嫁接分削接穗、削苗砧、嵌接穗3个步骤进行。嫁接后应保持通风透光,避免温度过高或高低,提高苗木接口愈合成活率。嫁接15 d后可喷施两三次磷酸二氢钾,以促进苗木的生长。

三、选地整地

油茶的选地应符合油茶幼苗的生长特点及生活习性,宜选择坡度小于25°,海拔800 m以下的向阳坡,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土层厚度在60 cm以上,ph值在4.5~6.0范围内的地块进行栽种。栽种前将林地清理干净,清除杂草灌木,以全垦深挖的形式整地,挖穴时注意精耕细作,由外及里,将穴内树根、石块等拣除干净,将土块打碎,其株行距为3 m×3 m,667 m2栽种60~70株,根据油茶苗木的大小确定挖穴规格,一般规格为30 cm×30 cm×40 cm。整地后,在每个穴坑中施放3.0 kg农家肥及0.5 kg磷酸钙,保持基肥充足,利于及时栽种造林。

四、抚育管理

新造林地,为了提高新造林成活率,加快油茶的健康生长,在造林30 d后要检查苗木成活率,发现有缺株、死苗、弱苗、断苗,以及受病害感染苗株,要用壮苗进行补植。当直播苗长出两三片真叶时就要施肥,施肥量控制在每穴施放15 g尿素促根肥,并在同年7月左右每穴施入30 g复合肥。以后每年分别在5-6月和9-10月抚育2次,持续3~4 a。注意施肥要适量,不能过量,防止伤苗。在直播造林苗长到15 cm左右时要间苗,一穴内留一两株壮苗,对弱苗要去除,对缺苗的要用实生苗补植。当苗木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及时修剪疏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这样可以防止病虫害发生。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定植第1年假设苗木生长状况不佳,可在6-7月每株施加25~50 g的尿素肥,在种植第2年起,3月新梢开始发芽时每株施加50~100 g的速效氮肥;11月上旬施加越冬肥,每年施加量逐渐增加。中耕即浅锄,除草要坚持不伤皮、不伤枝、蔸边浅、不伤根、冠外深和逐年深的原则,而且深挖与浅锄应遵循“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的原则,浅锄时间通常在7-8月开始。为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可以在林间套种花生等植物,套种需距蔸通常是50 cm以上。林区的管理还需要注意:林区应保持排水渠道畅通,防止积水伤苗。成林要定期除杂物,尤其要清除杂树灌木与油茶老残病虫株;并且禁止林区放牧行为。同时,要注意在直播苗出土后当年8月全面铲草除杂,防止杂草遮挡阳光和减弱土壤肥力,次年以后还要经常清理林。并结合油茶实际长势进行翻耕施肥、修枝整形。

篇2: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局

(2018-2020 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五大新引擎”、推动贺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推进八步区大创新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到2020 年,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更加完善,国有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双向交流渠道基本形成,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逐步完善,议事协调机制更加有效,项目审批机制实现“最多跑一次”;扶持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逐步多元化。

——模式创新呈现新面貌。到2020 年,全区上下“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作风蔚然成风,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显著增强;初步建立起“政府、智库、行业协会、企业”四方协作的新型政商关系;产业发展和项目引进的模式更加灵活高效。

——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到2020 年,全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创新涌现新业态。到2020 年,围绕八步区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增长点,重点培植1-3家强优企业进入自治区上市企业后备库,力争“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争取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6家,规上工业总产值95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制度创新,完善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

1.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在人才引进、使用、培训、实践锻炼、身份转变、职称评定等方面创新举措。灵活运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调任实施办法》(桂组发〔2014〕12 号)等政策文件,积极探索“两类企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的混合型企业)、“两个待遇”(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双向交流”(企业干部调任到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干部交流到企业)、“双轨机制”(企业引才政府用,政府引才企业用)。鼓励“两类企业”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高学历人才,通过经济待遇吸引人才;打通“两类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人才双向交流渠道,通过政治待遇留住人才。通过政府柔性引才,以咨询服务或产业合作的形式,激励人才投身于工业园区、“两类企业”和产业区管委会等经济建设一线;通过企业高薪引才,以挂职或抽调的形式,激励人才到政府部门攻关重要改革、建设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产业。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人社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2.议事协调机制创新。建立完善企业商会、行业协会、部门联席会等服务实体经济的议事协调机构,创新“三会联席”的议事协调长效机制,并设立“三会联席”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项联席工作。每月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分析研判三次产业发展的形势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每月召开一次产业协商联席会,及时传达贯彻每个行业的最新政策和政府发展产业的最新精神,广泛吸纳民间议事协调组织在全市产业发展、项目招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合理意见。每月召开一次企业现场办公会,按照问题导向,切实解决企业及项目业主提出的合理诉求,支持企业发展。

〔责任单位:区统计局、区委统战部(非公办),区发改局、经贸局、工商联、市工商局八步区分局〕

3.项目审批机制创新。依托市级“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围绕项目策划包装、空间预审、并联审批、在线监管、后评价等五个环节,探索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审批机制创新。学习借鉴先进地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机制,大幅度压缩审批时间,提高政务运行效率,切实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责任单位:区政务服务管理办、编委办、发改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法制办)

4.财税优惠政策创新。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市级各项经费投入,建立政府研发投入逐年增长机制,确保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逐年递增,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对创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设立区本级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围绕我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创新发展,支持关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各级创新平台等建设。全面落实降费减税政策,落实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股权激励分红、技术服务和转让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积极探索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制度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科技局、税务局、金融办)

5.金融杠杆政策创新。认真落实贺州市出台的合伙制企业优惠政策和风险投资补偿办法,增强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孵化器运营机构和创投、风投机构以及科技服务企业、商务服务企业的吸引力。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银政企对接活动,提高对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优质新兴企业授信额度,开展贷款贴息、研发和产业化补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支持国有投融资平台围绕优势产业“走出去”,通过并购、投资等金融手段整合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品牌等优质资源,促进与发达地区的双向融合。

(责任单位:区金融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贺州市中心支行、区税务局、科技局、发改局、财政局)

(二)推动模式创新,转变创新发展的理念观念

6.推动思维模式创新。大力倡导“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主动融入和重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理念,创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资源导向、项目导向“四个导向”系统思维模式和辩证思维模式,在全区开展一次“思维模式大创新”的学习讨论活动,找准制约八步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合助推八步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资源和资源的优势要素,制定倒逼八步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和目标的支撑指标,谋划推动八步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关键改革事项。切实用新发展理念审视八步区发展的差距和关键问题,突出项目抓手,形成破解八步区发展瓶颈的系统解决方案。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组织部,区发改局)

7.推动合作模式创新。摆脱“政府+企业”传统合作模式,创新“政府+智库+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新型政商合作模式。加强对第三方智力资源、行业资源、市场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化与发达地区高端智库、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

(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工商联、发改局)

8.推动发展模式创新。从传统的单一“引资金”、“引企业”、“引产能”向新型的复合型的“引技术”、“引平台”、“引产业”转变,创新“国企+民企+产业园区+企业+项目”的产业发展模式。聚焦重点产业“招大商”,主要围绕八步区特色农业、陶瓷产业、装配式建筑产业、物流产业等引进一些带动性强、投资大、贡献大企业,借力做大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聚焦重点区域“招好商”,重点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引进一些成长性好、业态新、见效快的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型企业、数字信息平台型企业、组织管理智库型企业,借智做优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局、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和各产业园区管委〕

(三)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活力

9.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粤桂示范区为产业优化升级主阵地,加快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步伐,引导金属制品企业上新设备、用新技术, 着力抓好桂鑫钢铁企业技改升级,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配套的钢铁铸件和不锈钢生产基地。用足用好贺州市作为自治区装配式建筑试点市的政策, 加快超超新材、科莱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壮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大力推进纯一陶瓷建设,支持金门建材、恒希推进建材等陶瓷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质量档次, 抢占市场和技术制高点。服务八桂产业园, 推动桂巽板业、恒达板业、高峰桂山等企业产品提质提档,延长林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抓紧实施新帅数控二期、旗龙日用电器、和展电子易地技改等项目, 力争新帅数控早日达产达效。组建林业投资公司,盘活森林资源,建设绿色银行;推动区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增强“造血”功能,力争城投公司、临贺公司、现代商贸产业园实现年内盈利, 交投公司项目顺利运营,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先行者”。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实行“一企一策”,力促科利新型建材、大桂山新能源等6家企业上规入统。

〔责任单位:区经贸局、发改局、安监局、财政局、审计局、林业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投资促进局、环保局,现代商贸管委、临贺建投公司、区城投公司和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10.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发展新型装配式墙体材料,鼓励综合利用大理石废料、花岗岩废料、粉煤灰、城市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大力发展节能、节土、利废、环保的新型墙材。加快发展柔性接口钢筋混凝土管、带管座钢筋混凝土管、内衬式钢筋混凝土管及其管件,生态混凝土水泥制品,高速铁路、轻轨等建设用高性能混凝土水泥制品。开展生态健康产业新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康复养生养老和具有特色地方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铁皮石斛、金线莲、灵芝、茶叶等特色农业种养技术。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建设局、经贸局、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卫生和计生局及各产业园区管委)

11.工艺流程再造创新。引导企业革新自身管理,引入新的服务理念、管理体系和工艺装备,实施流程再造创新,切实改善“去产能”对八步区工业下滑局面。扩大八步区“供港果蔬基地”品牌效应,引入信息化、全程冷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贺州生鲜物流体系,继续提升八步区特色农业品质。

(责任单位:区经贸局、科技局、农业局)

12.嵌入式发展手段创新。积极引导促进绿色农业、生态陶瓷产业、新型装配式装饰材料产业等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嵌入融合,加快转向智能制造、互联网+农业、智慧旅游、智慧交通、共享物流等复合模式,全面提升产品衍生价值。构建以产品研发生产为基础,由专业市场、专业展会、专业物流、专业设计、行业品牌、行业标准、技术服务等共同组成的“生产+服务”综合性价值创造体系。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经贸局、交通局、农业局)

(四)推动产业创新,实现全面创新的联动互动

13.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联动。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优势传统产业为重要组成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八步区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重点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与生态有机农业技术创新联动,供港果蔬产业国际化发展与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联动;二是重点促进生态陶瓷产业链延伸与高端粉体技术攻关联动,装配式建筑多元化发展与新材料研发联动,新能源产业集约式发展与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联动;三是重点促进生物制药特色化发展与医养结合联动,大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与文化创意技术创新联动。统筹布局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提升先进技术的创新与集成能力。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发改局、经贸局、农业局、卫生和计生局、建设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及各产业园区管委)

14.推动产业创新与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互动。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集中涌现,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新引擎,构建重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一是重点促进大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八步区(产地)农产品商贸物流园及长寿养生产业园等新模式创新互动,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约化生产与专业定制配送及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创新互动;二是重点促进生态陶瓷、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化发展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等新模式创新互动,孵化型企业产业化发展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新业态创新互动;三是重点促进旅游行业与智能化新产品新文化创新互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与共享经济、专属定制等新业态创新互动。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工商联、经贸局、农业局、旅游局及各产业园区管委)

15.以科技创新带动服务集聚区。以我区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范试点县(区)为契机,集中应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引导研发设计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体系、科技外包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向科技服务区集聚,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构建科技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经贸局、发改局、金融办、财政局及各产业园区管委)

(五)、敢于创新谋划项目

16.谋划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示范产业园。古柏生态科技产业园,创建以生态科技为主导的专业汽贸营销体系,以建设汽摩运动中心项目为平台,努力打造成为符合国家级标准的一流生态科技产业园区,致力于打造集商务办公、滨江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商贸综合片区。拟建成贺州市首个集汽车文化展示、汽车运动体验、生态休闲、生态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汽车文化中心,积极服务贺州汽车商贸企业发展,并积极推动贺州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示范产业园建立。

(责任单位:现代商贸管委、区经贸局、区发改局、金融办、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莲塘镇人民政府)

17.谋划和建设新兴工业区。要用工业化的思路谋求桂岭、大宁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工业化上来,推动形成八步区新的工业增长极。重点是加强政府引导,突出有特色资源优势的重点产业,集中力量把它们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用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升桂岭大宁的经济竞争力。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引进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产业集群的核心,促进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的聚集。要优化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真正把桂岭大宁打造成为八步区的新兴工业区和桂粤湘区域性中心商贸区。

(责任单位:区经贸局、区发改局、区投资促进局、桂岭镇人民政府、大宁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八步区“大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统筹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推进“大创新”工作落实。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部门每季度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二)加强督促检查。区委、区人民政府督查部门要定期对“大创新”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确保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引导。宣传部门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认真总结推进“大创新”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创新宣传报道方式,对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进行专题报道、跟踪报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附件:1.八步区推动大创新重大事项责任表

篇3: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局

一、贺州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贺州市八步城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所 (小学6所、初中4所) , 在校生11819人, 169个班, 平均班额70人, 远远超出教育部规定的45人标准限额, 已属于“特大班额” (66人/班以上为“特大班额”) 。[2]城区6所小学平均班额属“特大班额”的占了5所之多。随着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 八步城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矛盾, 突出表现在小学“大班额”现象在市城区小学普遍存在, 每年就读小学的人数逐年上升, 面对“稀缺”、“紧俏”的教育资源, 家长们千方百计, 用尽浑身解数纷纷把孩子挤进“抢手”学校就读, 于是, 这些受到青睐的学校“班额”也就越大。大班的授课质量可想而知, 许多老师常抱怨面对70个个性不一的学生大班级, 要因材施教谈何容易, 老师上课要扯着大嗓门后面的学生才能听得到, 常年下来职业病咽喉炎不可避免, 聪明一些的老师戴上“小蜜蜂”去上课, 可教室间隔音差又引起相互干扰, 孩子们在这样的大班级环境下成长, 自然有一部分难以得到老师的关注, 成为陪读生, 游离于教师, 游离于课堂, 游离于集体, 严重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大班现象已引发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焦点。近几年尽管已分期分批对八步城区10所学校进行扩容改造, 但仍不能缓解城区小学“大额班”问题, 成为制约该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实现的瓶颈。

二、贺州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

近年来, 贺州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规定和文件精神,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以扶持薄弱学校为重点,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缩小城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为孩子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孩子接受公平义务教育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一) 优化学校布局,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

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建设进程和就近入学等因素, 由政府牵头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与新城建设、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深度融合, 促进校点布局与城乡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形成合理的学校布局, 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一是筹建一所新小学即八步龙山小学并招生办学, 以缓解城区小学“大额班”问题, 保障全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政府出面调整学校布局, 利用市实验中学搬迁后的土地及设施资源, 筹建八步龙山小学, 2014年秋季学期按1-4年级招生办学;并且停止城区3所小学的幼儿园招生, 腾出教室分解大班教学;太白路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整体搬迁到八步三中。三是整改灵凤小学。根据其校园宽、学生少、教师老龄化的现状, 调入年轻教师、注入活力, 调整教师结构, 加大投入, 不断提高学校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扩大该校办学规模。

(二) 试行大学区制管理改革

市政府根据就近原则, 将八步城区小学划分为三大学区:实验小学学区、建设路小学学区、龙山小学学区, [3]每个学区由两三所地理位置相对就近的小学组成, 学区内实行学校一体化管理, 形成学校之间统筹管理、资源共享、差异互补的发展共同体, 优化校际间的办学条件。

1. 成立学区委员会。

为了贯彻执行学区制, 贺州市八步区三大学区成立了学区委员会, 主任由教委主任担任, 副主任由学区长学校的校长担任, 成员由学区、社区、家庭等多主体代表组成, 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多元综合治理管理结构, 共商共讨学区教育的发展与规划, 尊重人民的参与权, 充分体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 办好教育为人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和谐精神。政府牵头制定出台了《贺州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关于贺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9年~2010年)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2. 学区规定严格实行划片区招生, 就近入学。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 严格实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 城区小学起始年级班级人数不得超过55人/班;其他各年级原则上只出不进, 不得出现66人及以上的“特大班额”, [4]以后逐年化解非起始年级“超大班额”问题。重新划分城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范围, 明确了进城务工和外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的条件和招生办法, “五证” (户口薄、就业证、居住证、计生证、学籍证) 缺一不可。[5]做好群众宣传工作, 让群众理解就近入学的意义, 享受到公平教育。一学校片区的划分。根据每年适龄入学儿童人数的变化灵活调整。新生提前到各社区预报名, 然后上报至区教育局, 区教育局按照学校当年招生规模来划分片区。二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小学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 均衡编班, 谢绝各位家长择班、择师等干扰学校编班行为。各学校不允许举办各种选拔生源考试, 不得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变相特长班, 初中采取划片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招生方式, 实现就近入学。

3. 均衡配置学区教师资源。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软资源的均衡, 其中教师资源的均衡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如何帮扶、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硬骨头。八步区根据实际情况, 在学区内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便于学区内教师对口交流, 结对子, 形成帮扶制度。一是推进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鼓励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 并规定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要有1年以上支教经历, 引导学区内教师校本研修, 实施每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二是均衡师资力量。根据城区学校重新划片招生、学校布局调整等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 保证教师足额配置, 配齐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 鼓励富余教师去支援薄弱学校, 以改善他们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依法对城区内的教师进行适当地调配, 把较集中于某一所学校的优秀教师分流到学区内的薄弱学校, 逐渐缩小城区内学校的师资差距, 名师、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高级教师等优质资源实行区域共享, 让他们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促进学区内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三建立激励机制。为鼓励教师到边远学校去工作, 绩效工资按学校距离中心城区远近分类, 享受不同的教师补贴, 表彰奖励为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和教师。同时, 开展“星级”教师评选、名师遴选等评比活动, 加大教师奖励力度。

三、对贺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贺州市八步区积极探索大学区管理模式, 加强大学区协作办学, 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作用, 带动薄弱学校发展, 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逐渐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 切实解决当前的“择校热”问题做出了积极探索。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得到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 教育资源在“量”的意义上日趋平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来了更大挑战, 群众对优质教育有更高层次“质”的追求。因为公平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对优质教育的追求, 确保适龄儿童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只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初级阶段, 更高层次的追求则是人们对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公平价值诉求。教育资源在“量”的意义上均衡终归是为优质教育“质”的均衡服务的, 从根本上讲“量”的均衡只是手段而非终极目的, 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 是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发言中所强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更加关注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6]因此, 贺州市在构建大学区资源共享的平台上, 只有引导薄弱学校校长、教师积极投身到改革中去, 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与潜能, 在变革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和创造, 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特色发展, 不断地提升学校质量和内涵、注重学校办学特色, 注重个性与特色的培养, 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 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诉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均衡是渐进性的, 其道路任重道远,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改革,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相信经过我们的多方不懈努力, 贺州市的教育事业将越走越好。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 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以贺州市八步区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 分析贺州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举措, 并提出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举措,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0-2020) 》.http://www.sina.com.cn2010年07月30日08:11.

[2]《贺州市八步城区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听证会焦点直击-贺州新闻》.人民网广西频道2014年6月28日.

[3][4][5]《八步城区义务教育划片区招生工作解读》.人民网广西频道2014年7月18日.

篇4: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局

关键词 晚稻;三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03

控肥、控苗和控病虫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的核心,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采用三控技术可以通过有效控制水稻的施氮量、苗峰和病虫情况,来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栽种绿色健康稻米的目的。2015年,在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三联村高田垌开展了三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希望通过实施晚稻三控施肥试验,掌握水稻三控栽培的技术特点,了解三控栽培技术的效果,为今后推广水稻三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选择仁义镇三联村高田垌农户罗扬平责任田作为试验田。试验田面积为484 m2,是本地典型的水田,交通方便,肥力中等,排灌良好,沙壤土,为双季稻田。

1.2 试验品种

根据仁义镇三联村高田垌的实际情况情况选择适宜试验田种植的博优1167作为试验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为117 d左右,属于大穗型品种。

1.3 试验设计与要求

试验设三控施肥和对照施肥2个处理。将试验田平均分为三控区和对照区两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面积均为242 m2,各处理区间筑田埂分开,田埂用农膜包裹。三控区和对照区禾苗的移栽方式都统一采用人工插植,确保基本苗;在秧苗期对“三控区”和对照区实行统一管理;在大田期,三控区按三控栽培技术进行施肥管理,对照区按常规栽培法进行施肥管理。

1.4 栽培管理情况

1.4.1 育秧方式

三控区和对照区都采用抛秧盘方式育秧,每667 m2大田用561孔抛秧盘50张,每50张抛秧盘施45%(15∶15∶15)挪威复合肥1.5 kg、17%葵花牌壮秧剂0.6 kg作基肥,移栽前3~4 d,667 m2施尿素3 kg加氯化钾2 kg作送嫁肥。

1.4.2 大田施肥管理

在大田管理期三控区和对照区采取不同的施肥管理策略。三控区根据目标产量(600 kg/667 m2)和地力产量(300 kg/667 m2)确定每667 m2所需的肥料总量,并按照纯N 15kg/667 m2,P2O5 7.5kg/667 m2,K2O 13.5 kg/667 m2的比例进行施肥。对照区按农户施肥惯例,与上年同一季节采用相同的施肥方法进行施肥。三控区和对照区具体施肥情况如表1、表2所示。

1.4.3 水分管理

三控区禾苗移栽后在分蘖期保持浅水层,当全田苗数的目标有效穗数达到80%左右时(约18万苗/667 m2)开始露晒田,到二叶抽出期(移栽后40 d左右)停止晒田,此后保持在浅水层直到稻苗抽穗,抽穗后田间内保持适宜的干湿程度,收割前7 d左右断水。对照区按农户常年的灌溉方法进行管理[1]。

1.4.4 病虫害防治管理

三控区和对照区2个处理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法相同:使用相同的农药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施药,统一管理。本次试验依据稻田内常见的病虫害类别选用抛秧除草剂、百螺敌、多靶标、井冈霉素、吡蚜酮、广屠、异稻瘟净和扶稻8种农药,根据专业用药标准对福寿螺、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穗颈瘟等6種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根据试验田稻苗生长情况,本试验分别于8月6日、8月10日、9月12日和9月21日进行了4次不同的施药,施药类别和分量参照稻田具体情况和专业用药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控栽培技术对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

试验对三控区和对照区稻苗的分蘖情况和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所示。

分蘖方面:三控区在对照区之前进入分蘖高峰期,三控区分蘖速度较快;三控区无效分蘖情况明显减少,三控区无效分蘖数量少于对照区,三控区分蘖态势比对照区好。

苗数方面:三控区苗数呈平稳上升趋势,最高苗数得到了有效控制;对照区苗数发展变化幅度大,苗数增加不稳定,最高苗数起伏不定,最高苗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生长发育方面:三控区禾苗均剑叶挺直,青枝腊干,三控区禾苗生长发育比对照区稳定,三控区生长态势明显优于对照区。

综上,三控栽培技术能有效控制禾苗分蘖情况和苗数,对禾苗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稳产高产”目标的实现[2]。

2.2 三控栽培技术对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分析

试验于2015年10月29日对试验田主要病虫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控区每100丛稻田内稻飞虱的数量比对照区少232头;三控区纹枯病和稻瘟病的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指均明显低于对照区,其中三控栽培技术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三控区内纹枯病的病虫率降低了14.4%,病株率降低了17%。

综上所述,三控栽培技术在晚稻栽培期内能有效防治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降低了病虫害的为害率,对防治病虫害存在积极作用。

2.3 三控栽培技术对经济性状的效果分析

试验分别对2个处理的经济性状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显示:三控区的实际产量为509.9 kg,对照区实际产量为452.1 kg,三控区比对照区增产47.8 kg,增幅为12.8%。从晚稻产量构成的各个经济性状来看,三控区有效穗比对照区多0.68万/667 m2;三控区成穗率比对照区高10.04%;三控区穗总粒数比对照区多14.1粒;三控区结实率比对照区高1.6%;三控区千粒质量比对照区多0.2 g。说明三控区增产是有效穗、成穗率、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5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控制总施氮量、减少基蘖肥比例从而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和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是实现增产目标的有效途径,三控栽培技术对晚稻增产的作用明显。

2.4 三控栽培技术对经济效益的效果分析

试验调查发现:三控区每667 m2稻谷产值比对照区高169.9元;三控区每667 m2稻田的施肥成本比对照区少42元;三控区每667 m2稻田纯收入比对照区高211.9元,三控区增收21.4%;三控区产投比高于对照区。

综上所述,在试验条件下三控区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控栽培技术对晚稻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3]。

3 结语

“三控”施肥技术是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阶段技术进行氮、磷、钾的合理搭配,注重中后期的施肥方法来增加穗粒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争取高产。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三控栽培技术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栽培技术对晚稻的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均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今后水稻栽培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江杏.水稻三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5(10):33.

[2]应国勇,刘诚,刘栀,等.三控施肥技术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1):76-79.

[3]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等.三控施肥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07(5):13-15.

篇5: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局

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构建八步自主创新体系,提高创新型建设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设科技强区,打造贺州转型发展的主引擎。根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精神以及《贺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系列全会以及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精神。坚持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线,遵循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放思想、开放包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八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30年,重点领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速集聚,创新型经济占主导地位,把八步区建成贺州市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核心基地,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辐射引领作用明显的新技术产业集聚地。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地方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1%以上。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年均增长20%,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5%以上,每万人口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年增长30%以上,在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跨越发展优势的核心技术专利。

——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培育和吸引一批区内外高校和科研— 2 —

院所的分院、分所、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等在八步区聚集,新建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加强科技实力,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特色食品、电子铝铂等行业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快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电子铝铂、生物医药、生态健康、先进制造业、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新材料、优势特色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形成,到2020年,力争引进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明显增强。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要素建设,利用众创空间积极实施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培养一批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组建一批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学科的创新团队,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

——生态农业得到全面发展。围绕“生态健康”产业,大力发展集生态养生、旅游的特色(精品)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优先发展优质稻、蔬菜、水果、马蹄、茶叶、油茶等八步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创新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养殖、优势畜禽品种改良及配套技术,中低产田土壤改良综合技术;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模式配套技术应用;大力培育生物育种,培育农业生物新品种,— 3 —

实现产业化;开发新品种繁育技术,建立良种繁育产业化示范基地,加速新品种的推广运用;构建生物农业高新技术体系,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科技惠民更加明显。围绕平安生活、低碳生活,大力推广科普知识,在农村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农村垃圾处理技术与装备、农村节能降耗技术、农村能源使用等方面,集中推进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公共事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集成一批适用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模式和技术标准,并在农村民生工作中示范和推广应用。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产业创新

以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服务业特色化,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轻重并举、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装备制造。围绕千亿元产业基地建设,以中科院电子学所、广西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 强化基础研发平台作用,优先发展大机械、环保节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产业,推动产业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生态制造转变,全面提升机械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做大机械制造产业。整合提升相关机械制造业企业,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打造集研发、设计、铸造、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区。发展智能装备制造。采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 4 —

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推进机械产品及生产过程智能化、集成化、机电一体化,着力提升核心零部件和新产品研发制造水平。重点应用水果自动采摘机、农林专用无人机等。(牵头单位:区经贸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发改局、农机局、农业局、林业局、水果办)

——建材家居。着力打造“原料——石板材和工艺品——矿山废弃物回收——轻质建筑板材加工——建筑装配式型材组装”的新型建筑材料循环产业链,形成原料加工保障、下游产业衔接、配套产业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以节能环保,降低成本为目标,加快对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等有关产业新技术研究和开展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清洁加工、环保节能生产等工艺的开发,推动石材、木材、建陶、水暖厨卫、水泥、墙体材料等建材产业向节能环保、高科技绿色材料及新材料转型,向智能家居发展。建陶行业要打造原材料加工——坯土制造——色釉料生产——机械模具制造——物料配送产业链,推动产品向薄型化、功能性和工业陶瓷发展,向产品研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延伸。水暖厨卫行业要开发面向新生代的个性定制、数字化、智能化、节水轻量型、健康环保型、厨卫一体化产品。(牵头单位:区经贸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建设局、环保局、科技局)

——食品产业。以建设“世界长寿市”为契机,坚定走差异化战略,推广现代先进加工技术装备应用,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和食品安全体系,加快建设集材料贸易、创新研发、检测等于

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生产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时尚、高端产品,发展高附加值营养健康食品饮料、功能性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保健食品、天然医药品。重点开发具有八步特色的营养保健品、药膳菜品,加快发展以“养生滋补”为主题的功能型保健品、健康饮用水、健康农产品、健康饮品等,着力打造健康食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牵头单位:区经贸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水果办、卫生和计生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信息技术。抢抓当前“互联网+”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技术、产品、管理创新,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移动通讯、数字视听、北斗卫星应用设备、智能安防监控、LED、新型元器件、软件等,培育一批在区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快做大产业规模。(牵头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科技局,市工商局八步区分局)

——新材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攻关突破,大力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功能性纤维、功能性非晶材料、特种陶瓷等。重点发展特色铝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镁矿等耐火、阴燃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无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新型保温材料、耐磨金属材料、熔炼助剂等新材料产业,加快特色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开发以桂东电子、吉光电子等企业为主的精铝、铝光箔、中高压电子铝箔、铝电解电容器及其上下游产品的铝电子信息产— 6 —

业等系列产品、新材料产业。(牵头单位:区经贸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新能源。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提高技术水平,重点发展水能、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火电和太阳能利用等。(牵头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科技局、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节能环保。围绕“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及“世界长寿市”建设,抓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机遇,坚持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并重的清洁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重点发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和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加快形成节能和环保装备、材料及技术服务产业链。尤其是在农村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农村垃圾处理技术与装备、农村节能降耗技术、农村能源使用等方面,集中推进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公共事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在发展循环型工业方面,按照集聚化、循环化的要求,抓好工业的转型升级,抓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所形成的倒逼机制,通过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牵头单位:区环保局、经贸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科技局、建设局、市容市政管理局、交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特色医药。以灵峰药业为主导企业,以发展产业集聚区、产业园、产业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带动产业规模化发

展,开发一批疗效确切、具有较好前景的特色地方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新产品,培育独具特色的民族药产品和企业品牌。(牵头单位:区卫生和计生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经贸局、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一批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创意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促进工业设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创新发展。(牵头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投资促进局、人社局、文化广电体育局、金融办、交通局、旅游局、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特色优势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建设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提升设施及农业智能化装备水平,创建农业物联网基础信息传输平台、存储平台和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采集、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化服务。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优势特色农业专业研究机构,培育和应用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重点开展优良基因— 8 —

挖掘、优良亲本引进,推广使用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和无毒健康种苗高效繁育技术。支持企业引进、开发蔬菜、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生产和开发生态健康的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重点打造贺街淮山、贺街三华李、开山白毛茶、信都红瓜子、信都三黄鸡、南乡麻鸭等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或有机产品认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油茶、水产畜牧等特色农业集聚。大力发展红瓜子、甘蔗、花生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增加农业产值。(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水果办、经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技术创新

1.加快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围绕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明确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共性关键技术和攻关路径。组织实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重大专项的实施,在数控技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改,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支持企业加快研发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十三五”期间,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00件,授权量在“十二五”基础上实现双倍增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件,在2015年末

基础上实现双倍增长。到2020年,力争引进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财政局、教育局、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2.有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按照“出成果、促转化、强产业”的思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资介”充分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协同推进机制,提升科技成果链接转化能力,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技术需求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有效对接,形成技术、资本、人才与项目、产业对接的长效机制。提高从新技术到新产品的转化效率,优化整合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目录、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目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到2020年,实现14件以上科技成果在区内重点企业进行转化应用。(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金融办。)

3.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完善社会化专利服务体系,提升企业专利转化能力。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组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实施专利导航— 10 —

工程,引导专利布局。加快健全知识产权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开展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加强专利执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牵头单位:区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编委办、财政局、市公安局八步分局、市工商局八步区分局)

(三)平台创新

1.强化科技自主研发平台。加快引进和建设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分院、分所、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其支撑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围绕支柱产业,建设一批产业针对性强、专业领域细分的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对接区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央属企业,引进设立重大研发机构。(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发改局、教育局)

2.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发展由产业需求拉动、产学研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组织。鼓励各类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等。支持各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实体办院、投管分离、市场化运营”的新型科研机构,以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转移扩散为重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发改局、教育局)

3.完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利用存量厂房、仓库、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等,改造建设一批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

色鲜明的众创空间;整合学校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基地等载体,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基地;鼓励企业科技孵化器与区内外上市公司、创投机构和专业团队开展合作孵化,拓展孵化功能。延长创新链,鼓励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合作,共享创新资源与优惠政策,提升创新创业服务功能。(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教育局、经贸局、投资促进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拓展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优势企业融入创新网络,设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平台,兼并重组区外优势科技型企业,链接优势创新资源,加强与国内创新发达地区合作。(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经贸局、投资促进局)

5.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设具有八步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力争创建自治区级农业园科技园区1个。加强园区与科研、推广、教育机构的联合协作,实现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教育与推广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全产业链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企业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园区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园区企业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农业新产品研制,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集成化进程。引导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完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融资服务体系,扶持农业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水果办、金融办、各乡— 12 —

镇人民政府。)

6.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技合作,继续加强与中科院、广西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水平科研院校的紧密联系,加速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向我区集聚,促进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申报实施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共享使用,鼓励科研院所采用市场化方式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技术咨询等服务。政府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以及高水平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重点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平台。(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人社局、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业态创新

1.培育“互联网+”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代理运营服务、数据基础服务、咨询教育等产业。

在制造、能源、服务等领域引入互联网要素,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数字营销、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牵头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投资促进局、教育局、科技局、市工商局八步区分局)

2.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创新行动计划,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和创业潜能。充分利用产学研等各类创新基地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载体,拓宽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对接通道,打造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支持企业及社会机构创办创业基地、农民工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鼓励引导支持科技创新人员、大学生创业者、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创业创新,培育一批众创空间,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打造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构建一批投资促进、培育辅导、媒体延伸、专业服务、创客孵化等不同类型的市场化众创空间,形成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示范,建立健全孵化服务团队的激励机制,强化创业创新孵化服务,为创业企业或团队提供包括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在内的创业条件,开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建立“星创天地”,促进农村创业创新的低成本、专业化、便利化和信息化,为各类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种苗、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全程创业服务。积极选拔和推荐我区优秀创业— 14 —

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参加自治区及国家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为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牵头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经贸局、科技局、教育局、人社局、农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五)模式创新

1.推广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提升研发设计效率和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对接用户需求,发展客户深度参与的研发设计模式。支持机械、建材等企业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集聚各类优势研发设计能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牵头单位:区经贸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科技局)

2.推行网络化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运营管理等系统全面互联,与关联企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互通。鼓励优势企业发展云模式,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生产制造、检验检测、数据管理、技术标准、工程服务的开放共享,建设资源“池”,实现能力的优化配置。(牵头单位:区经贸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科技局)

3.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在设计、制造、物流、服务等环节植入客户参与界面,实现客户深度参与的定制化生产。通过先进生产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

新,推行模块化产品设计、智能化生产控制与调度技术,实现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提供定制化产品。率先在装备、家具、建材等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牵头单位:区经贸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科技局)

(六)机制创新

1.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围绕“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1%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的目标,区本级财政要根据科技创新的需要和科技重点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及合理安排财政科技支出,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在保持现有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各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项目配套、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研发补助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开发,推进成果转化。全面落实降税减费政策,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股权激励和分红、技术服务和转让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牵头单位:区财政局;配合单位:区国税局、地税局、科技局。)

2.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引导社会创业投资资本进入,探索建立创业投资机构集聚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通过市场化方式与优秀投资机构合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 16 —

型企业培育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出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政策措施,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贷款专营机构,实行专门的客户准入标准、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研发提供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扩大质押范围。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发展基金,鼓励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更多地向创业创新企业投资,满足创业初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鼓励民间资金、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投融资,激励社会资本对科技发展的多元投入。(牵头单位:区金融办;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经贸局、科技局。)

3.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突出“高精尖”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导向,以更精准、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引进人才,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紧密衔接、相互支撑。注重以才引才,围绕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创新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和特色优势产业团队引进力度。制定《贺州市八步区关于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若干规定》等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建立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强化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科研启动资金以及后续配套政策扶持,及时兑现人才引进和创业创新的相关扶持政策,对新引进的高层管理人员,帮助解决子女教育、就业等问题。实施“科研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三

大工程,加快科研、经济管理和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科技和人才专项资助,支持申报和领衔重大科技项目,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和引领带动能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整合人才引进管理服务资源,优化机构与职能配置,建立网上网下互促互动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评价认定、项目申报、“双创”支持、待遇落实等方面的高效便捷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免责容错机制,激励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区人才办;配合单位: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的八步区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各项措施的督促检查和落实。各乡镇(街道)要相应成立本级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研究和部署,使科技创新工作有内容、有抓手、有平台,解决科技创新工作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对基层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的八步区创新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区创新发展相关工— 18 —

作,持续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建立不定期协调机制,将创新发展工作作为区政府重大项目调度会的重要内容,及时解决创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加强创新驱动工作的宣传引导。创造性地加强科普工作,分级分层次建立各类创新培训点,宣传普及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与技能,促进各类创新创业要素交流对接,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体系,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我区创新驱动发展、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创新人物和企业的聚焦宣传,加大对创新创造者的奖励力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篇6:八步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

贺州市八步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全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的部署,按照《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2012年)》要求,结合《贺州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贺政发

上一篇:劳保福利管理办法下一篇: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