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启发小学生作文

2024-05-05

水的启发小学生作文(通用14篇)

篇1:水的启发小学生作文

水的启发作文

水的启发

水,一种透明,无色,无味的液体。人的一生根本就离不开水,可见水对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既然水这么重要,人类就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珍惜水资源。可人类不但浪费水资源,而且破坏水资源。使许多江河湖海在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

罗布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罗布泊上有一个城市――楼兰,那里美女如云,商贾成群,鱼跃鸟飞……真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因为人类浪费水资源,加上地区干旱,冰川萎缩河流流量减少人类活动加剧等情况,使罗布泊干涸了,罗布泊最大的面积五千三百五十平方公里,一九三一年面积剩下一千九百平方公里,一九六二年面积只剩下六百六十平方公里,一九七二年干涸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一个教训,是一个悲剧,如同地球遗落的一滴眼泪,永不见踪影楼兰也衰亡了,只留下千年沧桑的伤痕。

再拿近的来说吧,远看我们学校背后的那座山,绿树成荫,还有小鸟在上面自由自在的翱翔作文 ,好一个气派的景色。走近了,一阵恶臭迎面扑来,使你感到恶心。一看,原来是从一条小溪里发出的,这条小溪的水脏得可以当墨水了。这条小溪原来的景色可美了,清澈见底,溪里还有鱼在游来游去呢,那往日的姿彩上哪去了?原来小溪的附近有一家化肥工厂,经常排放出污水,将小溪的水染成了一条名副其实“墨水”。

不仅仅是只有这两条河流被污染,还有许多河水,湖水,溪水,包括海水。人类啊!醒一醒吧,别再让地球母亲流泪了。当世界上没有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大家想过那样的悲剧吗?人类啊!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让地球母亲恢复往日的笑容;恢复往日的神气。也让人类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篇2:水的启发小学生作文

今天早上,我在婆婆家里看了一场有趣的“水之争夺战”。

我把婆婆家的两只乌龟放到水桶里,倒了很少一点水,然后故意把水桶倾斜,两只小乌龟见水到了另一边,就争先恐后地向有水的地方爬去,争着往水里钻。可是,水不多,只能供一只乌龟在里面游玩。于是,一场有趣的争夺开始了。大一点的乌龟仗着自己的力气大,用屁股使劲地将小一点的乌龟往后推,渐渐地小乌龟被推到了“地狱”(没水的地方),而它自己却到了“天堂”懒洋洋地躺下了。

小乌龟在没水的地方静卧了一会儿,好像想出了什么办法似的,迅速敏捷地爬到大乌龟的背上,使劲地转动起它那笨拙的身子来。对大乌龟来了个突然袭击。大乌龟受到这样的戏弄,发怒了,嘴巴里传来一声吼叫,身子向上一拱,尾巴一翘,小乌龟就被弹到了大乌龟的前面,大乌龟又用老一套办法把小乌龟推走了。可是,还没等大乌龟向前爬,小乌龟趁其不备,钻到了大乌龟的前面――有水的地方。

篇3:启发联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启发联想,运用

小学语文第十册, 安排了侧重于训练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读写例话———《展开合理想象》。这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 着重于小学语文基本功综合运用方面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在小学生能基本写出内容具体, 有中心、有条理的记叙文的基础上,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生动感人的文章,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培养其丰富想象力, 无疑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我谈点体会, 与同行们商榷。

一、结合课文, 学习联想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结合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我提出了下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 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当时她做些什么, 想些什么, 有人知道吗?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不知道, 作者是想象的) 。作者展开了哪些想象?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先后在亮光中看到了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带她飞走) 。作者为什么会展开这些联想?合理吗? (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当时又冷又饿, 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亲人的疼爱, 想象需符合小女孩当时的情况, 所以非常合理, 读来真实感人, 催人泪下) 。接着我启发学生:“这就是联想, 写作文不仅要把事实写清楚, 还要根据事实展开合理的想象。因为有许多的人和事我们不可能亲身接触到, 必须设身处地地予以想象, 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学生学习了联想写法的基础上, 我出了《××, 我想对你说》的作文题, 要求同学们在作文中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写出较为生动的文章。李童同学在《老师, 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中, 写到三年级时, 某老师布置很多家庭作业, 一次晚上做作业时, 实在太累了, 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写道:“这时, 我仿佛变成了一只萤火虫, 慢慢飞出窗外, 飞呀!飞呀!飞到了天上。天空中成千上万颗星星纷纷向我眨眼, 欢迎我的到来。顿时, 我也变成了星星, 与它们一起愉快地玩起捉迷藏来。”从孩子们的天真想象中, 我仿佛看到他对娱乐的渴望, 对繁重家庭作业的厌恶。

学生王娜在《爸爸, 我想对您说》中写道:“此时, 我躺在床上午睡, 爸爸在上海打工的身影仿佛浮现在我眼前:烈日下, 他弓着腰, 吃力地背着一袋水泥, 艰难地向楼顶攀登, 汗水顺着黝黑的脊背流下来。爸爸是为供我们姐弟三个上学, 才拼命挣钱呀!想着想着, 泪水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读着这段联想和对父亲的真情表白, 谁不会为孩子们纯朴的情感而感动呢?

二、看图学文, 激发联想

小学语文中的“看图学文”的课文就是展开合理想象, 进行逻辑思维, 予以生动描述的范文。而图中所展示的往往是事件的某一部分、某一瞬间的情景定格。作文尤其要引导学生依据画面, 观其形, 会其意, 展开想象, 融会贯通, 构思出一篇完整、生动的故事。

“作文的过程, 其实就是一种创造过程。而人类的种种发明无不经过想象而生”。为培养学生这种创造能力, 我结合学习《黄河象》、《琥珀》这两篇文章, 精心选择了一幅“鹦鹉”年画, 并向学生简单介绍了鹦鹉的社会环境 (热带雨林) , 让他们查阅《社会》中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 然后布置学生仔细看图, 展开联想, 写篇作文。我拟定了下列提纲: (1) 这只可爱的鹦鹉长得怎样? (2) 它原来生活在哪里?生活得怎么样? (3) 它现在为什么在笼子里? (4) 它现在想些什么? (5) 你对笼子里的鹦鹉想说些什么?我的提示, 很快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 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在分组讨论之后, 他们个个才思泉涌, 奋笔疾书。学生写的这篇作文不但内容丰富、想象合理、真切感人, 而且起到了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教育效果。一位同学在文章最后写道:“我为这只鹦鹉痛苦, 也为捕鸟人悲哀。人类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鸟类的痛苦之上呢?这发自内心的呼喊令人震撼和深思!”

在引导学生看图学文的同时, 我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看图学文《四毛的故事》教学录像带。在观看中, 孩子们随着于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 与镜头中的孩子们一起欢笑, 一起思考, 一起回答问题, 更加深了对“合理想象”这一写作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观察物体, 诱导联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技巧, 教学工作也将是不可思议的。”事实说明, 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为一体, 学生才学得轻松、愉快。正确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启迪学生合理想象, 作文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上课时, 我拿着一支白粉笔问学生:“这支粉笔像什么?”大家面面相觑, 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我进一步启发道:“从白色上考虑, 从作用上考虑。”既而在黑板上划出许多丝状的线条, 忽然, 张磊同学脱口而出:“像蚕丝!”“对!像蚕!”大家齐声附和着。“春蚕吐丝可以织出绸缎, 那么粉笔呢?它可以与什么联想起来?”同学们纷纷议论开来, 大多数同学都能从粉笔 (直观) —春蚕 (联想) —老师的辛勤工作 (抽象思维) 这几方面展开联想。学生的情感“火花”迸发了, 大有一吐为快之欲望。接着, 我让思考成熟的同学以《一支粉笔》为题口头作文, 他们大都能说出想象合理、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的赞美老师的短文来。

叶圣陶说:“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说那不出声的话, 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 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同学们通过看—想—说—写的训练过程, 写起作文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观察事物不能局限于室内, 还要让学生走向大自然。为此, 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 诱发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如:那一棵垂柳像什么? (像一位姑娘在梳理秀发) ;那一座山峰像什么? (像一头巨象在漫游) ;那一对蜜蜂在花间说什么? (“多好的花蜜呀!”“我俩比赛谁采得多吧!”) ……一次, 带领同学们来到小溪边, 我忽然弯下腰, 用手撩起溪水, 让它一滴一滴地滴下来, 我深情地看着那一滴滴晶莹透亮的水滴, 自言自语道:“这一滴滴的水是从哪里来?你又到哪里去啊!”孩子们看到我痴迷的样子, 像小鸭子似地都偏着头看着我, 忽然, 他们恍然大悟, 纷纷捧起溪水, 议论起来———想到了云、春雨、彩虹、溪水、湖泊、江河、大海等。有的说, 一滴水是渺小的, 但汇入大海就会惊涛拍岸;有的说, 要做一滴水, 滋润一株小草;有的说, 要节约每一滴水, 保护地球资源……看,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语言, 不正是他们纯洁心灵的体现吗?

四、借助故事, 启发联想

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小学语文中有相当篇幅的童话故事, 使孩子们读后记忆犹新。而这些故事是怎样写出来的呢?我引导学生回忆一、二年级时学过的课文, 提问:“小蝌蚪会说话吗?”“孔雀会生气吗?”“小猫钓鱼是真的吗?”当然学生作出否定的回答。“那么, 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些虚构的故事呢?”在学生回答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这一主题思想的前提下, 我及时启发学生说, 这就是童话, 是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虚构的。虚构不是讲瞎话、说谎话, 它是合情合理的想象, 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虚构得好, 不但可以写童话, 而且可以写许多孙悟空、猪八戒及武松打虎那样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来。学生好像茅塞顿开, 一个个眼睛亮起来, 写作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我强调了虚构的要点后, 出了几个作文题:《未来的汽车》、《我的梦想》、《到火星上做客》等, 让学生选做。孩子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 翱翔在幻想的天空中, 写出了想象奇特、天真有趣、丰富多彩的文章来。批阅作文时, 看到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智慧, 让我由衷欣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令我惊讶;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 又令我捧腹。

篇4:水的启发小学生作文

首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所谓热爱生活,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有着实实在在的内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复杂的世界,他们有自已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与经验。他们与各种人接触,在家庭有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在学校有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在社会有来往密切的亲戚朋友等,而且他们都是现实社会的一员,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并以之为窗口,去正确认识更大更复杂的世界。要热爱生活就得理解生活和熟悉生活,并且理解他人的心。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并善于启发学生热爱亲人、老师、同学、亲戚和朋友,热爱培育他们成长的环境,教会他们从中获得鲜活的、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中学生作文要有“自己的题目”,这个“自己的题目”,是指与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密切相关的题目。平时,有些学生写自己与亲友的交往,往往空洞无物:写老师常是深夜备课改作业,或带病工作;写同学,常是钻难题得高分。他们高呼“理解万岁”,可是作文中一般是不被理解的苦闷,而没有不理解别人的烦恼;他们爱唱“多献出一份爱”,可是作文中一般是嫌别人爱自己太少的抱怨,而没有给别人的爱太少的自责;他们渴望团结友好,可是作文中只有孤独和对别人的刻薄,而少有真诚友谊带来的欢乐;他们常写理想志向,然而作文流露的却是莫名的惆怅和迷惘,很难见其对未来的坚定与乐观;他们也吟唱“人间自有真情在”,可惜作文中却缺乏感人的真情,只是无病呻吟地爱呀情呀……

近年来,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常寻找适当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开启学生的心扉,拨动爱的心弦,拓宽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眼界。笔者利用课内外时间适时给学生讲述祖国的历史、今天与未来,祖国的建设成就。在开展“实现中国梦”活动中,笔者班级有很多同学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并有两篇文章选入《全国优秀作文选》发表。笔者常教学生在生活中要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从尊重自己开始,启发他们尊老爱幼,学会理解别人,关心他人,不要忘恩负义,对别人冷漠。笔者有个学生写了《我的老校长》被选入《七彩语文》杂志;有个学生写了《春天的故事》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这些说明教会学生热情对待生活、努力关心他人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多么重要。若他们对人、对生活冷漠就不可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也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富有激情的文章的。生活中的“美”是很多的,我们要帮助学生擦亮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去发现亲人的美、老师同学的以及生活环境的美,这是培养学生认识、热爱生活的情感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需要。

其二,在培养学生慧眼识生活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搜集素材的基本功。应该说,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生活素材是写作基本功中重要的一项,因为写作源于生活。笔者经常要求学生运用课内学过的观察方法、观察顺序、观察要求去做生活的“侦察兵”,留心周围的人和事,观察了解环境和事物的特点。笔者注重教他们在主要的生活天地——学校中,观察了解师生的喜怒哀乐,在基本的生活天地——家庭中,观察了解家庭成员的个性特点,在尽可能接触到的生活天地——社会中,观察了解人情世态、社会的发展变化趋向,并要求他们观察时要仔细、敏锐、有慧眼,注意搜集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

观察生活,对生活有所了解和发现后,还要勤积累,善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很重视指导学生抽时间阅读摘录报纸杂志和有关学习参考资料上的佳段美文,自编各类文体的《鉴赏文存》,以丰富知识。再指导他们把身边的人和事与观察到的材料有侧重地记述下来,编成《素材库》,以拓宽视野。笔者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郊游,积累生活素材。学生们都说,每一次出去活动都有新收获,都有进步。

笔者教过的学生有近二十篇文章在省地县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这些文章中,有他们平时的作文,有他们创作的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沂水大峡谷》一文,作者在游览山东沂水大峡谷后,把学过的知识与敏锐的观察结合起来,在文中模仿《小石潭记》的情调,真实细致地描绘美好风光中的“一绝”,体现了学生观察和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巧妙构思的功底。类似这样的学生文章曾得到《语文报》《语文周报》《语文学习报》等报刊编辑老师的赞赏。这些说明善为文者必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的主人。在生活中只有多看、多听、多记、多想、多练,狠下功夫才会佳作不断。

篇5:水的小学生作文

早上,我和同桌王煜豪一起去水池倒水,一路上我们撒了不少,能的地上一团糟。

嗨!我不吃饭可把我累的不轻。我一定要好好吃饭,以后一个人都能把水盆端好,不再把地上能的一团糟。

篇6:水的小学生作文

今天晚上去水上公园玩儿的时候,发现假山上在哗哗地流水,灯照着流下来的水。五颜六色、波光闪闪,真漂亮。

到了假山的上面,我看见水流得很急,我把一根小树枝放进了水里,只见水一下子就把小树枝冲到了假山底下。

篇7:玩水的小学生作文

星期四下午,奶奶带我去小区里的水池玩水。

我脱掉鞋子,往水里一踩,哇,水真清真凉呀!这段水流真像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有深有浅。深的地方往浅处流去,再从一个个台阶流下来,水流经过的时候,好像一张张瀑布流下来。看台阶旁边那儿,有一个很大的.玻璃盘,上面有许多小孔,底下的水往上喷,就像一朵朵花儿开放。我用脚一踩,水没了,把脚放开,水又喷上来了,试了几遍,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我又跳进了水池,水花溅了我一脸都是,把脚踩在水向下流的地方,瀑布马上断开了。我还用拖鞋当飘流的船,拖鞋飘到瀑布的地方,一下子就被瀑布冲了下来,还被水冲得连翻了好几个身,真有意思呀!我还玩了踢水,我一踢,水花立即飞溅,水滴落在我头上,落在我衣服上,有的水滴还顺着我的脖子流进了我的小肚子上,不一会儿,我全身都是水。我看到了有一个女孩拿着一只小青蛙玩,只见她把青蛙放在瀑布上,它被水冲下去翻了一个身,露出白白的肚皮,太好玩了!我连忙把它捉住,正想去摸一下它那皱皱的皮,它却马上跳出了我的手掌,弄得我哈哈大笑。我看见别人在水里打滚,我也想在水里打滚,就跑去问奶奶。奶奶同意后,我飞快地跑回那里,跳进水池,在水里尽情地打滚、翻身,一会儿蹦,一会儿跳,一会儿打水,一会儿踢,开心极了。

篇8:水的启发小学生作文

一、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对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行训练

在学生的各个教育阶段, 教科书的内容编排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 教科书中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 教科书可以为新知识点起到详细的解释作用, 学生可以将教科书中的内容看做例子, 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里, 语文教材编排时通常会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 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对语文教材的使用, 对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讲解时, 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与课文具体内容相结合, 对学生提出问题:在其他人享受阖家团圆的幸福时, 小女孩独自走在又冷又黑的大街上, 这时, 小女孩会想到什么事情?作者知道么?学生回答作者不知道, 课文中的内容是作者自己想象出来的。教师继续提问, 作者在这里想象出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小女孩点燃了火柴, 火光中的圣诞树、火炉及烤鸭等都是小女孩想象出来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作者为什么会联想这些内容?学生会回答, 小女孩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 在自己的想象中, 她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家人的爱、温暖及食物, 所以作者会联想出这些内容。教师通过这些问题,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 学生在写文章的过程中, 除将事情交代清楚外, 还应该进行相应的想象, 以使文章内容更合理。

二、根据图片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仍对色彩鲜艳的图片产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排时会有大量的图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图片充分利用起来, 对学生的联想能力进行激发。教科书编排时经常会使用插图, 插图可以将某一瞬间的情景或某一事件的片段展示出来, 在这里, 图片的展示作用比文字更加直接。教师教学作文时, 如果文章中带有插图,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作文要求与图片结合起来思考, 对文章内容进行构思, 加上学生的想象, 使文章内容更生动与形象。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再加工与创造的过程。学生只有让自己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 才能使自己文章的质量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作文的过程中, 应加大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另外, 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创作能力进行培养时, 可以不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图片,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为学生找到有意义的图片或视频, 让学生根据图片或视频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回答问题, 一起思考问题, 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于“想象”这一写作手法的掌握, 能够对这一手法进行灵活运用。

三、在对物体进行观察时诱导学生展开联想

想象力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写文章的过程中, 若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 就要对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在想象过程中, 还要与一定的观察力结合,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恰当地引导, 使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恰当观察的基础上, 自身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使教师作文教学效果与质量有效改善。例如教室中最常见的物品就是粉笔, 教师可以以粉笔为例,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想象粉笔可以是什么, 由粉笔能联想到其他什么事物, 同时以此为题进行写作。

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 因此, 教师教学作文的时候, 不仅要让学生对教室内的事物进行观察, 还要对教室外的事物、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充分观察。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好奇心比较旺盛, 想象力比较丰富, 面对新鲜事物时, 尤其容易激发好奇心与想象力, 从而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与教师给出的作文题目相结合, 写出相应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融合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及合理想象, 并且做到文题相符, 使学生文章的质量得到提高, 也可以在程度相同的学生中显得出类拔萃,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从而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四、以故事为媒介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在小学阶段, 学生仍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新奇的故事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故事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所以, 在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中, 各种童话故事占据了一定的篇幅, 这类课文可以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让学生能够在读后记忆犹新。但是作者如何将这些故事写出来, 教师可以以此为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低年级学过的小猫钓鱼、小蝌蚪找妈妈等童话, 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 小猫真的会去钓鱼么?小蝌蚪真的会说话么?学生回答不会。教师继续提问, 为什么作者要虚构这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为了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在这里,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告诉学生, 童话大都是作者在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前提下虚构出来的。在创作中, 虚构并不是说空话、说谎话、说瞎话, 它是作者以一定事实为依据创作出来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是创作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创作手法。很多优秀的、受到人们喜爱的作品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如我国的《西游记》、英国的《哈利·波特》等。在学生接受了一定的关于虚构的知识点后, 教师可以适当列举一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有虚构空间的作品, 如《去宇宙做客》、《未来的飞机》等, 让学生练习。在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后, 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 写出优秀的作品。奇思妙想是儿童的天性, 写作同样需要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 让学生写作时结合题目, 进行合理想象, 从而写出丰富多彩的、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同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的联想, 使学生写作时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 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章中, 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与文章质量得到提高。

摘要:在小学阶段,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是写出有条理、有中心及内容详细的记叙文, 在此基础上, 文章还要具有真情实感。为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从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联想能力进行训练, 根据图片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时诱导学生展开联想及以故事为媒介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等几个方面出发, 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启发联想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启发联想

参考文献

[1]王功高.启发联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 2010, (14) :78-79.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0.14.041.

[2]蔡萍.试析启发联想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7) :181-181.

[3]胡小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B, 2012 (8) :58-58.

[4]王丽华.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5) :55-55.DOI:10.3969/j.issn.1009-010X.2002.05.030.

篇9:正确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沸腾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因势利导的点拨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认真观察,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并分析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观察中能发现问题,要求观察者观察得必须细致、全面,观察者能发现问题是观察者视觉因素与思维因素结合的产物,因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认真观察开始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2)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期间还伴随着什么现象发生?并分析所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3)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这时还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4)观察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并认真考虑这说明了什么?

(5)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首先需要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进行经常地训练,为此在本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叙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并对学生叙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必要时让同学重复进行叙述。在我有意识地引导下,学生回答出下面所观察到的现象: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杯底和内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底和内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杯底和内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不变,沸腾时取下纸盖,将玻璃片靠近杯口上方,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沸腾时间延长,发现水位会下降。

3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对不同阶段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各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生物理现象的原因;改变条件进行观察,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背景。例如:本节实验,开始给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小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温度升高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上升了。但是由于水上层温度比较低,所以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体积变小,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外边水的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另外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是由于受到浮力的原因。这里关于液化、压强、浮力知识都可以在初二下学期学到。沸腾时由于水上下都达到了一定的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逐渐增多,气泡体积变大,到达液面破裂,此时水吸热全部用来进行物态变化,所以温度不改变。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加热停止,沸腾停止,说明沸腾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水位降低,说明水主要通过沸腾过程从液态变成气态散发到空气中去了。

如此,将热膨胀、压强、浮力、汽化、液化等知识有机的运用起来,即分析了实验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刚开始学物理,在实验室动手实验的次数不多,及时注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尤为重要,结合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规范操作,以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点火、灭火方式,知道应该用火焰的外部并通过石棉网对烧杯中的水加热,在使用温度计时,及时提醒操作和读数应注意的事项等。

篇10:水的张力小学作文

一个星期前,庄老师就让我们准备好一盒回形针,说这个星期三的作文课要用。当时,我们一群“小麻雀”就围在庄老师的身旁,唧唧喳喳地追问老师要回形针干什么。庄老师只是神秘一笑说:“到时你们就知道了!”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的作文课。一上课,老师就端来了满满的一杯水。这下我们更奇怪了。水,回形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庄老师似乎看懂了我们的心思,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看看这杯水,满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道:“满!快要溢出来了。”“是呀,快要溢出来了,可是我还要将回形针放进去,你们相信吗?”“才不相信呢!”大多数同学回答道。庄老师接着说:“如果要在这杯水中放回形针,还能放多少个呢?猜!”同学们有的回答:“0个。”有的回答:“80个!”我望着这满满的一杯水,不禁想到:“这水这么满,怎么可能再放入回形针呢!”但我想庄老师既然这么问,肯定有她的道理,于是,我决定赌一把。“00以上!”我大声喊道。“00,00……”同学们的叫喊声是一浪高过一浪。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只见庄老师从盒中拿出一个回形针,用手指捏住,靠近烧杯,慢慢地伸向水中。当回形针已有大半个浸入水中时,老师才松手。我们看着闪着银光的回形针如一位美人鱼公主,在水中摇曳着曼妙的身姿,然后又慢悠悠地沉入水底!哇,水居然没有溢出来。接着,老师又用同样的方法放了0个回形针,水还是没有溢出来。“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一串一串来放。”老师拿起一串回形针,小心翼翼地放了下去,水还是没有溢出来。就这样,一串一串地放,不知不觉中,00个回形针落入水中。很多同学惊讶地说道:“怎么可能呢?奇迹,简直就是奇迹!”我也这么想着。

“下面进入紧急状态,请同学们屏息凝神,好好观察!我一颗颗地放。”庄老师的话语将我拉回了现实!“0、0……”同学们小声地数着,唯恐自己的声音将满杯的水溢出。这时,我们再看看庄老师,她的手似乎也在微微颤抖,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0!”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一窝蜂地涌到了讲台边,睁大双眼,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水溢出的镜头。“4!”只见一滴水顽皮地从杯子里溜了出来。“哦……”教室里顿时爆发出兴奋的.呐喊声。而此时,回形针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杯子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还没来得及解释,爱好科学的陈楠抢答到:“这是因为水有张力呀!”庄老师赞许地笑着说:“陈楠说的很对,水的张力使得它还能容下许多东西!”

这时,我不由地想到了“学无止境”这个词。是呀,神奇的张力使得满杯的水能容纳下那么多的回形针,而知识呢,其实也是学无止境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骄傲自大。

篇11:水的自述小学作文

溪中的我是活跃的。一群鱼在水草里捉迷藏,有时候躲在草丛里,有时候藏在桥下,有时候钻进石洞里,甚至还跳进洗衣姑娘的竹蓝里。我不禁笑了,爬进竹篮里,瞧一瞧那只顽皮的鱼儿。虽然只有短暂的瞬间,但是我目睹了溪边的一切。

不知布局我与同伴来到了农村,那里也是兴趣盎然。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刚跑到农村我就稀里糊涂地钻进了水管。这里面可真黑啊,看不见一点光明,我对生活失去了勇气,绝望极了。一瞬间,我加入了水池,漂亮的人类姐姐把萝卜,青菜,白菜,茄子等蔬菜放进水池,与我做伴。我很配合她,在蔬菜间滑来滑去,就像在游乐场一样。菜是洗干净了,可是我换了一身脏衣服。不过没关系,我这是为人民服务。之后,人类姐姐又把我带到花园里。艳丽的玫瑰花在蝴蝶仙子的梳理后,显得更加华丽;娇艳的菊花在露珠妹妹的清洗后,显得更加高尚;洁白的百合在太阳公公的美容下,显得更加美丽。我被她们容貌所吸引,真想我也能这么美丽啊!

江中的我是平淡的。年迈的渔夫划着浆向江面游去。一会儿,一条肥美的鱼神气地游来,渔夫的鱼钩上越来越重,桶里的鱼儿也就越来越多。

我还去过田沟,哺育过麦苗;去过森林,滋润过树木;去过公园,做了短暂的喷泉……

篇12:水的自述小学作文

我喜欢春天,这个季节我把毛毛细雨洒向干渴的大地,人们会说“好雨知时节”,又会说“春雨贵如油”。炎热的夏天,我的脾气也会很爆躁,在雷声,闪电的配合下,我会以“疾风暴雨”的形式倾盆而下,带去炎热,带来凉爽,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把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寒冷的冬天,我化作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从天而降,将大地打扮成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我有时会温柔,有时又很暴燥。我会滋润干涸的大地,也会冲垮房屋,淹没街道,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篇13:浅谈水的智慧与学生自身的发展

一、“心如止水”的心态

心如平静水面, 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学生的心态应如水般宁静、淡泊, 对待外界的纷扰以平常心处之, 这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亦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学生的学习、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总会遇到种种困境, 要如何对待?唐代大诗人王维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这就是一种豁达、坦然、宁静、平常的如水心态, 学会在困境中找到、看到人生的乐趣和希望, 有坐看天上云卷云舒、波上水化青云之态。现在很多学生的身上还沾染着从家庭里带来的娇气、贵气, 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故我常鼓励学生做星云大师所提倡的那种人“存平常心, 做非常人”, 得意时莫忘形, 失意时莫灰心, 摒弃患得患失、荣辱皆惊的心态, 达到心如止水之境。

二、“以水为鉴”的自我反省

我们发现脸上脏时知道立刻擦去, 但每天的尘埃慢慢堆积于心上的脏不知有无时时勤拂拭?我们的心中是否也应有以水做的镜子时时返照自我, 除去心灵的污垢达到如水的澄澈呢?老子曰:“孰能浊以止, 静之徐清?”一个人就是一个水杯子, 水杯在动的过程中, 浮灰是不会尘埃落定的, 慢慢静下来的时候, 尘埃才会落下、沉淀。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对学生始终强调一点:在整天的忙忙碌碌中, 抽出、挤出、找出一点属于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来“每日三省吾身”, 并上交每周日反思录。很多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与他们不勤于、不善于拂去心镜台上的尘埃, 以水为鉴返照自我有关。以水为鉴的自我反省首先要求学生们有善于反省内在世界的愿力和勇气, 净空大师言“日日知非, 日日改过, 夜觉晓非, 今悔昨非”, 每一个学生如能做到这一点又何愁“知不明而行有过”呢?其次, 要勤拭心中尘埃、污垢, 保有赤子之心达到如水的澄澈。最后, 通过反省来自律、求进, 提高内在的生命质量和境界。

三、“逝者如斯”的时间意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水在一刻不停地流逝, 眼前流淌之水已是过去之水, 无法挽留。高中三年, 我一直要求学生对待时间要有忧患意识。一方面, 要珍惜时间, 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时间。列宁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学生学习在有张有弛的同时, 更要开辟属于自己的独立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 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学会在自立、自主、自觉、自省中养成决定个人命运的良好习惯。对时间的合理规划、安排是尊重时间、尊重自我、尊重生命的体现, 你会发现时间舍不得离开你了, 给了你的是足足的24小时。

四、“外圆内方”的水型人生

所谓的“外圆”指学生的处人、处事、处境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内方”指要坚持像水一样的原则、态度与理想。

1. 外圆

水善变、灵活, 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让自己适应环境。水放在方形容器则为方, 放在圆形容器则为圆。作为学生应时刻摆正自己的心态, 莫怨天尤人, 当环境不能为我们改变时, 我们首先要适应环境, 当你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本时再去作改变环境的尝试。在高一开学第一课, 我给学生写了美学家朱光潜关于如何读书的几个字———“此身、此时、此地”, 告诉他们既然选择了此地———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这个环境就应适应此地, 在此环境中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当我们的学习进入一个死胡同时, 心应像水一样思考, 活起来、动起来, 山不转水转, 流水不腐, 水不转时心亦要转, 你会发现困境中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2. 内方

篇14: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任务驱动学习法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起。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学习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自学

那么,何谓“任务驱动学习法”呢?任务驱动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与引导下,全体学生以解决同一个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或方法获取资源,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进行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预习任务,培养探究能力

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预习是确保新课学习得以成功的关键。预习既包括对之前知识的复习,又包括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提前了解及对新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解的教学内容有初步理解,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为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例如,在执教“扇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预习任务:同学们,相信你们对扇子一定不陌生,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也会自己用纸张折叠扇子,那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要请问一下各位同学,做一把纸扇子需要纸张的面积是多少(允许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预习任务的设计,加之,在课堂上老师的层层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推测计算出扇形的面积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的课前预习任务应当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执教《平行和相交》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同学们,在咱们平时生活中相信大家经常会看到天线杆、三脚架等类似物体,那么同学们可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明确教学任务

任务是激发与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动因,是师生进行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任务”的真正作用,使之与知识和情感相结合,创设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情境。当然,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点考虑课堂教学效果,还要从新课程标准角度出发,确定教学任务,紧密地将教学内容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教学任务,进而在不自不觉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相关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呢?同学们纷纷举手:cm2、m2,教师接着发问:现在老师手里有个长方形纸板,需要测量它的实际面积,你认为哪一面积单位合适?如何测量其面积?这时,有学生回答说:用1m2的正方形直接进行测量。教师发问:这个方法确实可行,可在咱们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操场、森林及中国领土面积,这种方法似乎行不通,这时就需要咱们需求一种更快捷、有效的面积计算方式,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就能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补充必要资源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任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后,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简繁程度,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及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紧密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同时,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难题,此时,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与监督,帮助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时,要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把握与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内容、任务、进度与方向,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此外,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这一块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统计学的知识及现实生活中与统计有关的事物,让学生对统计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既能有效地将教学任务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又能补充必要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任务驱动学习指明学习方向,使学生快速、准确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当将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学任务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较广泛,教学效果较理想,已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采用。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科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探究活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高昶.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分组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春风十里的美文下一篇:编写故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