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

2024-04-19

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共2篇)

篇1: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

文章标题: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浙农办发[2007]9号)精神,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为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经济状况,及时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动态、新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落实,认真开展农业和农村调查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中心,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部门职能两大转变,完善体系,健全制度,改善手段,切实将综合联系点办成反映农情民意的固定点;总结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点;科学决策的咨询点;跟踪调查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检验点。为全面增强支持决策、引导生产、服务人民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巩固基点建设,调整优化样本农户

固定观察对象是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局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要根据调研重点,及时调整优化固定观察对象,力求使样本农户成为我县广大农户的代表、突出其典型性。努力搞好试点调查调研工作,把农业农村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热点、难题及时向上反映,全年计划上报各类农情信息100篇,正直做到信息的上传下联。

(二)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信息采编水平

对全县乡镇、村及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员进行一次轮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将他们作为我县农情信息采编的主力军。同时鼓励乡镇干部积极撰写文章,将本乡本土的有关情况、典型经验、对策措施及时上报县农业局。

(三)突出信息化建设,畅通农情信息渠道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推进面向“新三农”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依托“___农网”、“农民信箱”等网络平台,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从“三农”工作的新举措、新动向、新问题出发,确定2个以上课题开展调研。明确领导,落实专人,深入基层,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认真分析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四)提高信息质量,做好各类报表的上报工作

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突出重点环节,改进方式方法,改善质量和水平。将农民信箱覆盖到所有样本农户,加强同样本农户的直接联系,在注重信息数量的同时,全面提高信息的质量,以打造精品信息的意识来做好我县的农情信息工作。同时加强报表统计工作,做到数据祥实、上报及时。建立健全信息体系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强化信息报送的时效性。

三、工作要求

(一)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农情信息和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常年性、高频度的基础工作,任务多、责任大,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将调查联系点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定期听取情况汇报,落实工作经费。强化工作考核,完善工作机制。

(二)抓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明确今年调研的重点,按照每个课题所涉及的行业分别落实到相关责任科站。在调研过程中,要求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走访、座谈,并撰写调查报告,认真分析问题,提出实质性建议,为领导决策参谋。

(三)想办法,不断拓展信息渠道

拓宽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是做好信息工作、提高信息服务效果的基础,在信息来源方面,我们要在继续抓好局系统各部门信息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下乡走访等方式,主动向基层群众了解实情情况。同时还努力发挥数字农业作用,把信息化建设与农情信息、调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构造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来源于,欢迎阅读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

篇2: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

我县河头村位于涓水之滨,被称为花石镇的北大门,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2600人,下辖25个村民小组,658户,其中党员44名,水田2033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农业以水稻、湘莲为主,交通便利,上达镇区,下至盐埠管区,有8个村村道途经该村。全村村道全长11公里,现已硬化6公里,呈二竖三横贯穿本村。村民经济活跃,在“以农为主,以端为辅”的经济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从事湘莲经营加工、生猪养殖户占全村村民60%以上。虽然村集体经济薄弱,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但是河头村整体经济基础较好,群众素质高,集体观念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激情高昂。

[文秘网站的领头羊__—年终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求,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如期如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及全体村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前期活动中制定了规划和长远目标,在路基建设、农电增容、水圳硬化、产为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综述如下:

一、制定了远景、近期规划

通过对村民意见的集中了解以及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在会讨论研究,因地制宜制定了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远、的近期工作规划。计划在三年内使村道硬化率达到80%以上,水渠全部硬化,争取农田整改,引进企业来村办厂,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确保在本完善5公里基础路建设;完成农电增容三个变压器(共204KW)和80沼气池的建设;建设好500亩湘莲基地和800亩超级杂交稻的生产;村级主干道绿化工程建设;修建并硬化1800米的水圳。

[文秘网站的领头羊__—年终总结:]

二、宣传发动

自工作队于3月16日进驻该村以来,便着手针对该村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7次,在全村居民居住、活动集中的场所张贴几十张横幅、标语,为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氛围,使新农村建设内容做到家喻户晓。

三、完善5公里基础路建设并硬化公路(36-10万)自筹16万正在施工中。

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村道仍有5公里路面狭窄,影响了交通,给村民生产、生活均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800多米的防洪堤,既是周边几个村村民的交通运输要道,更是我村防汛防洪的主要地段。完善5公里基础路整体需投资24万元。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积极努力下,组织村民召开5次会议,选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集资和施工。现已发动群众集资到位17.8万元。整个工程清除扫障,护坡填土等基础路现已全部结束。

四、农电增容

我村农改于2001年,属早期农改。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设备的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生猪养殖和湘莲加工户的扩大,农电的供需严重失调。根据电力部门的测算,决定在本村新增三台变压器(共240KW)。整个工程共需投入40余万元,通过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现群众集资已全部到位,此项工程现已顺利完成。

五、湘莲基地和超级杂交稻的建设

农业一直是我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如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课题,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直在思考,通过多方与上级领导联系,与鸿兴隆湘莲食杂公司达成协议,在我村采用“公司 农户”的种植模式,以群众志愿加入,政府引导,公司予以补贴的形式,成立了500亩湘莲种植基地。由于群众积极性高,反映好,村支两委趁热打铁,接着与镇农技站又签订了晚稻800亩的超级稻的生产合同。

六、沼气池的建设

通过宣传发动和组织到位,群众对建设沼气池热情较高,06年立项建设80个沼气池,于本年5月份已全部完成,这项惠民工程既解决能源问题,又保护环境,群众拍手称赞,要求强烈。为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的进一步要求,现已向县能源局再次申报20个沼气池项目,现已基本立项。

七、水圳的修建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该村全长1800的水圳涉及9个组,1200亩水田的灌溉与排放,经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商量,对整条水圳重新规划建设并硬化。召开了群众大会,成立了专门施工队,整个工程需资金9万余元,现正施工建设。

八、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为全面建设新农村,搞好村容整洁,工作队多次召集群众,集思广益。采用群众自筹,国家补贴的办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好本村的乡村清洁工程,此项目正在申报中。

九、成立了湘莲加工协会和牲猪养殖协会

湘莲加工与牲猪养殖一直是该村的支柱经济,该村规模湘莲加工和规模牲猪养殖户占全村40以上,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村民经济利润滑坡,经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商榷,为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信息共享,分别成立了湘莲加工协会和养殖协会,负责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

十、无

线广播6组12个,党的宣传。

十一、乡文明建设,全村评定“五好文明家庭”25户,为“五保户”捐款3500元送县人民医院治疗。

十二、全年无计划外生育。

十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现在物价上涨,资金缺口大,致使工程进度缓慢。

2、防洪堤既是防洪保障也是交通要道,来往车辆多,群众迫切要求硬化。

3、该村农田采取“以灌溉为主、堤灌为辅”的模式,对渠道的依赖严重,现渠系长而严重阻塞,田丘不平,交通不便,农田整改,农户心情迫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针对基础设施滞后,乡风文明建设等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村支两委和全村人民齐心协力,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最新婚礼司仪经典优秀主持词下一篇:工程清算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