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工作流程

2024-05-06

儿保工作流程(共12篇)

篇1:儿保工作流程

儿保工作流程

一、县妇保院工作职责:

1.建立儿童保健QQ群,妇产科有出生通过信息平台立即上报出生。

2.按县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儿保门诊。3.建立高危儿一览表上墙并动态管理。

4.儿保科为每个来本院体检的儿童做好登记,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并建档。做高危儿筛查,将体检中筛查出的高危儿建档并管理,将乡镇高危儿通过信息平台反馈给各乡镇。5.做好新生儿筛查、听力筛查、口腔检查,做好登记,为乡镇儿保专干提供相关信息。

6.每年一次县城托幼机构儿童体检(3-6岁集体儿童),为每个体检的儿童建立档案,体检中筛查出的高危儿童建档上墙跟踪管理。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责:

一、按乡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儿保门诊。

二、儿童保健门诊体检:

1、按照0岁4次、1-2岁2次、3-6岁每年体检一次的体检原则,对每名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2、6个月以上儿童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常规(6-18个月免费检测一次),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登记管理和治疗。

3、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智能发育、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

三、儿童保健手册发放:0-6岁儿童均要求发放并按管理频次做好登记,规范填写儿童保健体检记录。

四、新生儿筛查和听力筛查结果登记并把结果填写至儿童档案相应的选项中。

五、儿童健康档案建立:建立0-6岁儿童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并按村按年龄段归档管理,同时做好电话号码及时更新。

六、0-6岁儿童建档统计表:每个村需要做一张0-6岁儿童建档统计表(按年龄段),然后做一张乡镇0-6岁总统计表。

七、高危(体弱)儿管理:

1、幼儿园体检和儿童保健门诊筛查出的高危(体弱)儿统一管理并上高危(体弱)儿一览表,要求要动态管理。

2、在乡级工具表上高危(体弱)儿管理登记册做好登记,分登记,上一未转归的要转入下一继续管理。

3、给筛查出的高危(体弱)儿建档,要求要专人专档管理,每个高危(体弱)儿要有高危(体弱)儿个案卡,并跟踪管理。

八、儿童保健服务登记本及管理登记本填写:服务登记本登流水帐,管理登记本按村登,要和乡村级工具表内容一致。

九、托糼机构儿童健康体检:每年组织一次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此体检为摸底3-6岁儿童信息并筛查高危(体弱)儿童。

十、儿童营养包的发放及管理:每个月到县妇幼保健院领取营养包,按时发放,村级每月5号以前上报营养包发放统计表,乡级每双月8号以前上报营养包发放统计表。县级助产机构工作职责:

1.按县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要求设立儿保门诊。2.出生的儿童及时通过儿童保健QQ群信息平台进行上报。3.每个来本院进行儿童体检的儿童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并建档管理,体检中筛查出的高危儿建档并跟踪管理,如有乡镇的及时通过QQ群信息平台反馈上报。

篇2:儿保工作流程

一、新生儿建卡

1、问户口地址

正式儿童保健证:户口为【羊马】或长期居住羊马但户口在【成都范围外的外地】的儿童(外地在住址后用红笔注明户口所在,并填写《流入儿童登记本》)此类儿童需归入系统管理并填写《四川省成都市0-6岁儿童系统管理登记册》

非正式儿童健康检查表:户口【非羊马】但户口区域为【成都市范围内】,并长期居住于羊马的儿

童此类儿童无需系统管理

收费标准:成都市范围内儿童19元成都市范围外(红笔标注外地户口)50元

临时体检,挂号,不填体检表:非本地户口非长期居住本地的儿童临时于本地体检 一卡通打体检报告,无一卡通打临时体检单

2、询问家庭访视情况,并填写出生后7天访视内容

3、预防针接种情况

4、填写家长信息

5、母亲既往孕产史填写

6、出生信息、胎次(查看妇保系统,有无高危情况,如有产前和产时高危则需填写高危儿登记本)高危因素:1.胎儿期:母孕早期先兆流产、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

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疾病,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

物、孕期感染(TORCH)。

2.分娩期:产时窒息、脐带绕颈、缺氧、难产、产伤、剖宫产等。

3.新生儿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2.5kg)、巨大儿(≥4kg)、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

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7、上机:完整填写儿童保健基础档案上的信息(注意选择建档日期,需和第一次新生儿访视时间一致,即

产后7天)

完整填写本次体检基础体格检查

8、发放生长发育曲线图和体检报告单,并作好保健指导

二、常规体检1个月、3个月、6个月、8个月、1岁、1岁半、2岁、2岁半、3岁

1、体检时间填写:7天<正常标准体检时间<14天(如体检时超过时间则将本次体检实际时间改为规定

时间范围内)

2、填写预防接种信息

3、询问儿童基础信息:动作发育情况、语言发育情况、喂养情况、患病情况等

(喂养情况填写:只吃母乳未添加辅食为纯母乳,系管本上喂养情况填1,;吃母乳

且添加辅食为混合喂养,系管本上喂养情况填2;未吃母乳为人工喂养,系管本上

喂养情况填3)

4、五项指标测量(详见资料)

5、每半年一次血常规检查 即6个月、1岁、1岁半、2岁、2岁半、3岁

三、儿童追访1、10天一次常规追访,追访未按要求按时体检的儿童

2、追访结果填写于儿童追访本、儿童系统管理登记本、儿童保健证

3、如追访有流出外地常住的,需填写流出登记本

4、特殊儿童追访 一岁以内1月1次,一岁以上3月1次

四、特殊儿童管理

体检不达标归入特殊儿童管理的儿童 填写《特殊儿童登记本》 符合疾病综合管理情况的纳入综合管理并填写《崇州市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登记本》及管理详情 疾病综合管理条件详见《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图册》 一岁以内1个月体检1次 1岁以上3个月体检1次

五、每月总结发生的意外伤害并填写意外伤害登记表 每季度上报保健院

六、幼儿园管理

1、幼儿园入园体检:常规五项指标检查、肝功能检查(空腹静脉血)、血常规检查,填写 成都市托幼园所

儿童保健证及新生入园登记本

2、幼儿园集体体检:一年一次,每年上半年完成范围:羊马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儿童

3、幼儿园教师体检:一年一次,每年上半年完成体检并发放健康证 填写教师体检登记本范围:

羊马辖区内所有幼儿园职工(教师及炊事员)

4、幼儿园保健指导:2月1次 并有培训记录、资料、签到

5、幼儿园卫生督导,并有督导记录

七、村级培训

每季度组织乡村医生培训,并有培训记录、资料、签到

八、儿童死亡

所管理辖区内(含安阜)有0-5岁儿童死亡,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上远程报表、填写儿童死亡登记本、意

外死亡需填写《崇州市儿童意外伤害死亡个案调查表》。如在本院内死亡需填写《成都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医院讨论记录》

九、报表

《崇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报表》半年报、年报

《崇州市儿童意外伤害报表》季度报

篇3:儿保门诊接诊工作体会

1 创设温馨的接诊环境

接诊环境应当清洁、整齐, 由于儿保门诊接待的对象比较特殊, 因此儿保诊室布置要更具人性化, 儿童化。在磅秤、量床等处要垫上柔软、清洁的布垫;在四周可以吊些色彩鲜艳的小玩具;墙上张贴儿童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之类的卡通画;有条件诊室还可以在候诊厅放置一些大型玩具。这样的诊室布置不仅仅在于创设一个温馨的接诊环境, 更有助于消除小儿的恐惧心理。

2 接诊方法

到儿保门诊来就诊的婴幼儿大多数是身体健康的, 他们是来接受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的, 因此接诊的护士应给予更多的热情与关爱。对于42 d初次来体检的婴儿家长, 因为他们初为人父母, 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的幸福, 所以当他们进门时, 护士若给他们道一声喜, 他们将会很高兴。对于复诊的婴幼儿的家长, 护士应像对老朋友一样对待他们, 使其感到亲切、温馨。有些1岁~2岁的小儿, 由于惧怕医务人员和陌生人, 在体检过程中往往不合作, 此时, 护士应多一些耐心, 与家长一起安抚小儿。对一些责骂小儿的家长, 护士则应向家长解释, 这是该年龄段小儿的心理发育特点, 使他们能够谅解小儿。

3 做好各项形态指标的测量

在儿保门诊体检中, 一般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和皮下脂肪等。儿保护士要做好这些测量工作, 并作出体格发育评价, 为医生提供参考数据。

3.1 体重的测量

体重是衡量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最重要、最权威的指标。定期测量体重并保证小儿迅速生长所需要的足够营养是儿保门诊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因此护士应注意的是:在测量前, 应让小儿先排净大小便, 然后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测量时, 必须让小儿单独待在秤上, 家长及其他人不能碰, 以免影响体重的准确性。但实际上小儿是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秤上的, 于是就给操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所以护士在实际测量中必须根据各个年龄段小儿的特点分别对待。

3.1.1 半岁以前

此年龄段的婴儿还不会坐, 只能在秤上取平卧位。当然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反抗行为, 故在测量时主要是注意安全。由于秤的面积小, 婴儿躺在秤上有一定的危险性, 故一定要嘱咐家长配合并加以保护, 不要让婴儿从秤上掉下来。尤其是半岁的婴儿, 因为长大了点, 又会翻身, 所以更要注意防止意外发生。

3.1.2 9个月至1岁

此年龄段的婴儿已经能坐了, 但坐在秤上还不太稳, 而且喜欢向前扑到家长身上以致根本无法测量。此时可让婴儿侧身坐, 不要面向家长。另外在秤的一端, 不影响重量准确性的地方悬挂一个色彩鲜艳的铃铛, 吸引婴儿的注意力, 这样就可以顺利地测出体重了。

3.1.3 1岁半至2岁半

此年龄段小儿的特点是会走会跑, 能听懂很多话。“陌生人焦虑”在这段时期又达到一个新高峰, 并且通常有令人烦恼的“违拗行为”[1]。所以, 放他坐到秤上, 小儿通常会哭闹着立即跳下来跑走。此时采用一般的安抚、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往往无效, 使操作很难进行。但可以运用一些语言技巧, 例如可以哄他:“宝宝, 不称体重了, 不体检了, 妈妈给你穿好鞋后回家。”于是大多数小儿就会乖乖地坐在秤上让妈妈帮穿鞋子。这时护士就可以利用这短暂的安静迅速地称出他的体重。

3.2 其他几项指标的测量

其他几项指标的测量可由护士和家长协作进行, 故难度相对较小。主要在测量时要注意按要求使用标准量具, 测量部位要准确。有疑问时要重新测量、核对。仔细认真地测量帮助医生获取准确的重要的信息息息相关。

4 做好卫生宣教

婴儿期的营养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与健康状况等方面都有影响。护士可通过墙报, 分发资料、小册子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也可利用候诊时间, 向家长作口头宣教。如对小婴儿家长宣传母乳喂养知识, 维生素D缺乏病防治知识等。对较大婴儿家长讲解婴儿消化系统特点, 指导母亲如何添加辅食, 使之能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对幼儿的家长除指导他们为幼儿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小儿, 除了正确喂养外, 还要重视体格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婴幼儿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婴幼儿保健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儿保护士, 应当努力增强服务意识, 用满腔的热情, 用自己的耐心细心, 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篇4:儿保误区,你中招了吗?

儿保,就是简单地量一下身高体重、测一下头围吗?目前大部分的儿保检查,5分钟就完事了,导致了很多家长认为,儿保根本就没必要,“我也会做啊”。错误的观念导致我们错过了一些疾病治疗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而这些情况若早发现早干预,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生病才看医生?

“中国人只有牙痛了才去看牙医。”网友如此吐槽。而到了宝宝身上,也一样应验,只有生病了才去看医生。可是仅凭几分钟的检查,医生能了解孩子几分呢?

儿保当然不是简单的测量身高、体重和头围就了事了——当然这些是最主要的几个指标。在欧美国家,儿保医生和宝宝看病的医生是同一个人,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并能帮助宝宝防病于未然。

儿保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制定个体化的生长发育和喂养方案;对父母进行医学健康教育,比如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厌奶时的应对,以及感冒、发热、腹泻等紧急情况的处理。而一旦宝宝生病时,医生就可以根据平时对宝宝喂养史和发育趋势的了解,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只看某个点的生长指标

“一岁的男宝宝,身高只有75cm,体重才18斤。去儿保医生说偏瘦偏小,在发育下限,怎么办才能让孩子追上来啊?”类似的问题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焦急的妈妈拼命找各种办法给宝宝“催肥催大”,希望不要在起跑线上就变成小个子。但如果问多些情况,宝宝一出生就是体型偏小的孩子,爸爸妈妈也不是大个子,精神一直不错,生长曲线也是平稳上扬,那妈妈还急什么呢?

反过来说,一个18个月的女宝宝身高85cm,体重27斤,又高又壮,生长发育都在指标上限,好像没有任何不妥。但看她的发育曲线,已经三个月没有增加身高体重了,发育进入平台期,这时候就需要医生介入寻找原因,帮助她重新回到正常的发育水平。

过分注重微量元素

“医生,宝宝枕秃,是不是缺钙啊?”“求助,晚上睡不好,是缺锌吗?”“怎么知道孩子缺不缺铁呢”——补充微量元素,是妈妈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身体由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宏量元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大类,只有这三样供给充足,才能保证正常发育。但现在不少家长却顾此失彼,过分注重某种微量元素,忽视了整体营养和能量的供应是否足够。如家长只盯着钙,长期大剂量地给孩子补充钙剂,不但导致孩子肝肾负担过重,还会引起锌和铁的缺乏。

膳食均衡是保证营养供给的最佳方法。因此在儿保中,父母要学习哪些食物富含哪类元素,达到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平衡。

验血检测微量元素

在不少地方,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比如半岁),就要求做微量元素检测。这么做有意义吗?

如果要检测身体中很重要的微量元素锌,该怎么做呢?锌广泛存在于器官和组织中,少量存在血液里。反应体内锌最准确的检测是测白细胞里面的锌,至少需要5~8ml的血量。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白蛋白水平偏低,因此导致血清化验结果显示锌水平偏低,当出现轻微发热或腹泻时偏低的现象就会更明显。更全面的评价办法就是看孩子的饮食情况和平时的表现。

而若是检测是否缺铁,则需要化验血清铁、铁蛋白、铁饱和度等五六项指标才能反应情况,单纯的血清铁测试,基本没有临床意义。

在欧美国家,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发育迟滞或者整体营养情况不良时,才会涉及微量元素检查。而这时候,还有同时检测肝肾和甲状腺等代谢功能。

篇5:儿保工作年终总结

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下,儿保工作较往年有所进步。

一、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准时参加儿保例会,及时完成各项儿保工作,不弄虚作假;

二、对流动人口儿童也开始系统管理。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儿童也能得到科学的育儿指导,但是由于这类儿童的流动性较大,所以对流动儿童42天建册率及系管率均较低;

三、在平时儿保工作中能及时发现体弱儿童,并按常规随诊管理,较去年有所进步,对贫血的监测率也能达到85%以上;

四、及时报告7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并认真做好本辖区高危危重儿的随访追踪工作;

今后我将虚心向兄弟单位儿保岗位上的同行学习求教,多学习专业知识,使我在今后的儿保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6:儿保工作总结

回顾2010年的儿保工作,总结如下:

2010年,我院严格按照游仙区2010年儿童保健考核评分标准开展工作,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下,儿保工作较往年有所进步。

一、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准时参加儿保例会,及时完成各项儿保工作,不弄虚作假;

二、儿保门诊定时开设,认真做好门诊同志的登记,耐心接待每位儿童及家长,并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每次儿保门诊结束后,都及时填写儿童保健册,并录入计算机,2010年儿童的42天建册率达100%,1岁组标准系管率达到85%以上;

三、对流动人口儿童也开始系统管理。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儿童也能得到科学的育儿指导,但是由于这类儿童的流动性较大,所以对流动儿童42天建册率及系管率均较低;

四、在平时儿保工作中能及时发现体弱儿童,并按常规随诊管理,较去年有所进步,对贫血的监测率也能达到85%以上,尤其是幼儿园儿童的血色素检验率达到100%;

五、在我院妇产科的配合下,我院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也达到游仙区儿保要求;

六、认真督促好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及定期体检,儿童入托体检率达100%,能协助指导幼儿园保健老师进行集居儿童的管理。能每季下幼儿园进行卫生保健指导及检查。

由于刚刚开始参加儿保工作,经验不足,儿保保健知识缺乏,对开展此项工作带来许多不利,今后我将虚心向兄弟单位儿保岗位上的同行学习求教,多学习专业知识,使我在今后的儿保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街子乡卫生院蒲悦

篇7:儿保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开展全天候儿童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工作有计划、2儿保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格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常规开展儿童智力筛查、听力筛查、口腔保健、眼保健、必要的化验检查、个别指导。3对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活动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发现肥胖、矮小、性早熟、铅中毒、智力发育迟滞等发育偏离的儿童建议逐级转诊治疗。4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台帐,做好生命监测的补漏及质控工作。

5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下基层指导,召开工作例会,布置各项保健工作,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妇幼卫生统计工作制度

1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和南京市卫生局的要求,负责本辖区“三网”监测与妇幼卫生报表的统计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加强质量管理。

2每月对上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核对原始资料和上报数据,及时纠正错报、漏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负责对上报报表进行审核汇总,按时报区县妇幼保健所。

4每年对报表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辖区内妇幼保健的主要指标和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开展敏感指标动态分析,并进行双向信息反馈。

围产儿死亡报告制度

1围产儿死亡是指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克)至出生后7天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包括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但不包括计划外引产。

2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围产儿死亡原因调查表》,于每月5日前报所在区县妇幼保健所。

3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围产儿,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写《围产儿死亡原因调查表》,于每月5日前报区

县妇幼保健所。

4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每年10月15日补漏的上年死亡数放到下一统计。5参加相关的工作例会和培训;负责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

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6加强围产儿死亡补漏和质控工作的管理,围产儿死亡需经过医院、区县级围产保健协作组评审,质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

可查。

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填写《围产儿情况调查表》、《出生缺陷儿登记卡》。2填报范围为辖区内(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克)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不包括计划外引产。若双胎或多胎均为缺陷儿,则需每例各填一张《出生缺陷儿登记卡》。3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4填报单位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围产儿情况调查表》、《出生缺陷儿登记卡》报所在区县妇幼保健所。

5参加相关的工作例会和培训;负责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6加强出生缺陷监测的质控管理,做到有记录可查。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全日开放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按照南京市散居儿童管理要求,有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

3建立本辖区0—6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7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8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规范

一、行政管理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领导分管妇幼保健工作,能认真贯彻执行妇幼卫生的法律、法规,掌握辖区内妇幼卫生工作要求、工作进展和基础情况。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制定妇幼卫生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有工作总结。

(三)认真执行妇幼卫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四)凡是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五)按照妇幼卫生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

二、人员配备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妇儿保健科(组)或防保科,中心配备专职妇儿保人员至少各有2名,站妇儿保健兼职人员所兼工作不得超过一项,妇保人员中至少有一名妇产科医生。

(二)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人员要求(1)必须是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2)具备内、外、儿科或妇产科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培训、宣教和指导能力。

(3)妇保、儿保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如需调动或调整人员,必须征求本区县卫生局同意并备案。

三、业务用房及设备(一)儿童保健

1房屋面积:儿保设有两间固定用房,一间为体格发育测量室,一间为诊查室,每间使用面积10—15平方米。

2房屋要求:室内光线明亮、整齐、无污染、无噪音,周围无不安全因素。室内有流动洗手设施,上有天花板,下有水泥防潮地面。3设备配置:

(1)办公用品:保健资料橱、诊疗桌椅、候诊椅、痰盂、实物模型、宣传橱、计算机、电话等。

(2)儿保设备:检查台、儿童专用(杠杆)秤、小儿身长测量板、身高计、儿童保健电脑、皮尺、听诊器、压舌板、体温表、消毒缸、访视包、冷暖设备、臭氧或紫外线消毒灯、DDST智测包等。(二)妇女保健

1房屋面积:妇保设有两间固定业务用房,一间为接诊室,一间为检查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2房屋要求:室内光线明亮、整齐、无污染、无噪声,上有天花板,下有水泥防潮地面,室内有流动洗手设施,周围无不安全因素。3设备配置:

(1)办公用品:保健资料橱、诊疗桌椅、候诊椅、实物模型、宣传橱、计算机、电话等。

(2)妇保设备:成人身长体重计、产前检查床、妇科检查床、皮尺、听诊器、血压计、骨盆测量器、访视包、冷暖设备、电子灭菌灯或紫外线消毒灯、立灯、多普勒胎心听诊仪、妇科检查器械、妇科治疗仪、红外线乳腺透照仪等。

访视包应配备医疗用品: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婴儿访视秤、布兜、电筒、75%酒精、碘酒、消毒棉签、消毒纱布、一次性手套等。

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要求

1开展属地化管理,掌握辖区内出生人口数及0~6岁儿童人数。

2按照《江苏省散居儿童管理手册》要求,做好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3认真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访视记录完整,数据真实可信。

4开展儿童生命监测工作,认真做好各项统计工作。

5儿童系统管理卡书写规范,诊断、处理正确。

6开展体弱儿管理工作,准确掌握体弱儿收案标准和治疗原则,实行逐级转诊制度。连续管理两次未见明显好转、诊断不明及无治疗用药,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就诊。

7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母乳喂养、科学育儿知识。

妇幼卫生“三网”监测暨年报工作规范

一、“三网”监测及年报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根据工作职责应填报以下表格。南京市各区县托幼机构保健工作年报表,南京市各区县托幼机构保健制度执行情况统计表,儿童保健工作管理台帐,江苏省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妇幼卫生季(年)报表,妇女病查治情况调查表,计划生育手术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新生儿疾病筛查报表,围产儿情况调查表,围产儿死亡原因调查表,南京市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南京市妇女保健工作管理台帐。

二、年报统计对象

凡在辖区内居住人口,不管其户口在何地均为统计对象。报表中某项目如能从“三网”监测得到相应的数据,则应以“三网”监测数据为准。

三、“三网”监测及年报数据上报时间

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每月5日前,将报表上交区县妇幼保健所;10月15日后补漏的上数据作为下一数据上报。

四、“三网”监测及年报质量控制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落实专人负责妇幼卫生“三网”监测及年报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将“三网”监测补漏调查、质量控制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中,定期对所有监测表、卡、册进行质量检查,做好原始资料登记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对每月上报的数据认真核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季度对“三网”监测及年报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有记录可查。

五、“三网”监测及年报资料的保存

篇8:儿保工作流程

1 “第一印象”的概念

所谓“第一印象”指个体在第一次与他人接触时。根据对方的神态言行举止所得到的综合性判断。护士是医院里与病人和家属接触最多的医护人员, 因此, 护士言行举止的优劣, 直接刺激病人或家属产生思想或情感活动, 成为被感知和注意的中心, 给病人或家属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所以, 护士应特别重视自己的角色作用, 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2塑造良好“第一印象”的措施

2.1 仪表:

护士工作服的洁净、修饰得体是体现护士执业态度良好的体现。对自己外表的严格要求, 就是内心对职业热爱的折射。端庄、干净、得体的洁净装扮不但让患儿减少恐惧和紧张心理, 还给家属带来信任感, 对测试结果充满信任, 对以后的治疗充满信心。如工作服、帽子、鞋子穿着统一, 无污渍, 头发不过肩, 避免浓妆艳抹和进食刺激气味的饮食, 可适当使用口气清新剂, 以保持口气清新。站立、行走、落座均大方的得体, 行为举止符合门诊护士的要求, 切忌自由散漫、漫不经心, 不顾场合跟同事嬉闹, 那样会留给家属不庄重的感觉。

2.2 环境:

环境的嘈杂会增添家属就诊等候时的焦虑感, 从而对护士工作能力质疑。良好的等候区环境也是对护士第一印象的评估。护士要时刻维持候诊区的秩序, 为等候的患儿和家属创造良好的环境, 平复急躁的心情, 耐心等候测试, 让患儿发挥水平, 让家属以平常心接受测试结果。在韦氏测试等候区, 应让保洁人员随时清扫、整理, 保证座位的清洁, 地面干燥, 周围布置应避免使用易碎易碰撞的物件, 以免引发意外, 导致家属反感, 也应避免防止玩具, 以免患儿玩耍的时候引起家属烦躁心情。

2.3 语言:

护理语言是一门艺术, 护士在工作中, 不但要注意语速适合、语调平缓、音调适中, 还要注意措辞得当。根据地方传统习惯和文化底蕴, 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意思, 不但给家属带来亲切感, 还可提高医院的品味。现在虽然要求工作中讲普通话, 但一部分本地家属还是比较喜欢用方言, 所以护士在接待时, 依据家属喜好选择合适语言, 是成功塑造良好第一印象不可缺少的。护士在呼喊患儿名字时, 可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喊“×××小朋友”“×××小宝宝”等, 并在测试开始之前适当称赞一下患儿, 适度在家属面前表扬一下, 态度要诚恳, 给家属充分信任的基础。同时要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家属忌讳的词语, 如“笨、蠢、傻”等, 避免在言语上给家属造成伤害。

3体会

第一印象的好坏不但左右家属情绪, 还影响家属对结果的判断。如果坏的第一印象产生, 将会影响家属对整个医院甚至医疗系统的信任度, 补救工作困难且棘手。作为儿保科门诊护士, 要注重各个环节, 塑造好的第一印象, 为患儿和家属营造温馨、信任的就诊环境, 确保家属和患儿心情舒适。

参考文献

[1]、[4]余红英, 刘莹.第一印象的行为理论与实践[J].现代护理, 2001.7 (6) :44.

[2]宋书文.心理学名词解释[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4.175.

篇9:儿保工作制度

1.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2.按儿童保健专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提供咨询、检查、诊疗与随访服务,使儿童得到热情、周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

3.工作人员具备相应资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提高。4.工作人员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按时上岗,休假要履行请假手续。5.诊区内用品和设备完好,贵重设备专人保管,规范操作,谨防丢失和损坏。6.按照“院感”相关要求,进行诊室、设备、工具及物品的清洁消毒。7.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互敬互助,与兄弟科室相互配合,共同提高。8.提醒家长保管好自己物品防止丢失,看护好自己孩子预防意外伤害。

9.做好基层业务指导,进修、实习人员进科后要制定学习计划,离开时有科室考核。10.完成上级医院安排布置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项目工作和指令性工作。11.完善QC小组活动,按时进行质量控制与考核。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制度

1.在医院、保健部领导下,承担运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2.有专人负责“山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按时相关工作。3.注重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主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监测能力与水平。4.严格按照国家监测方案及山西省的实施细则,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全科人员大力协助。

5.按“3+1”模式,按时完成监测资料收集、整理、审核,包括季报表、年报表、质控调查表、死亡报告卡等,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基层沟通,退回更正。

6.按时审核、完成网络报表,对基层的报告错误,及时驳回,指导更正。

7.督促市县级做好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省级质量控制,给予监督评估。

8.做好监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按时完成监测工作的《分析报告》、《质量控制报告》和《反馈报告》,及时上报和向基层反馈。

9.做好网络安全维护与信息管理,纸质资料及时归档,注重数据安全和保密工作。

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

1.在各级领导下,参与本省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2.根据国家“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制定“山西省新生儿死亡评审方案”,经省卫生厅批准后,组织实施。

3.按要求做好评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派专家参与定期举行的省级评审会议并做好记录。

4.按时完成评审个案报告与总结报告,并上报。

5.定期参加地、市评审会议,并对各级评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6.严格按方案要求做好评审资料的存放与保存,相关信息保密,不得泄露。

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评价技能、促进和干预措施。

2.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测量、评估,促进指导,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3.对生长发育偏离的儿童,查找原因,规范诊疗,必要时进行会诊或转诊。4.接受下级高危儿转诊,规范诊治,提出合理促进和干预建议,实行双向转诊,做好随访工作。

5.保持测量区域(室)卫生、整洁、舒适,冬季做好保暖,确保正常检查。6.定期进行量具校正,保证测量准确。做好工具清洁与消毒,以防交叉感染。7.做好基层指导,对进修、实习人员认真传帮带。

8.注重了解国内外专业知识发展新动向,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提高服务水平。9.开展儿童生长发育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本省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及影响因素,参与制定儿童保健措施和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

儿童营养指导与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1.开展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防治,规范合理诊疗,科学指导。

2.注重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向,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3.开展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的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利用儿童营养计算机软件,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评价, 提供合理食谱,指导科学喂养。

4.指导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营养门诊工作,接受下级转诊与人员进修学习。

5.开展儿童营养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本省儿童营养和健康信息,参与制定促进儿童健康和营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集体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严格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集体儿童保健工作。

2.参与制定本省集体儿童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3.参加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制定与人员培训,并做好工作记录。4.开展健康教育,为工作人员及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知识及营养指导。

5.提供儿童入托、入园(所)及入学前体格检查,并出据健康检查证明。不得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证明。对不宜入托入园儿童,提出合理建议。

儿童五官保健工作制度

1.掌握本省儿童眼、口腔、听力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指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五官保健工作。

2.定期开展眼、口腔、听力保健专业知识培训。3.开展儿童五官保健的健康教育。

4.儿童健康体检项目应包括视力、听力及口腔疾病筛查,方法应科学,检查时认真耐心、手法轻柔。

5.发现异常及时转诊至专科门诊治疗。

6.使用工具、器材应安全、可靠,定期清洁、消毒,按规程使用和操作。7.工作环境卫生、整洁,检查、治疗资料登记完整,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铅中毒防治门诊工作制度

1.按照卫生部《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进行规范诊疗,合理治疗,科学指导。

2.注重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向,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篇10:2012儿保全年工作小结

新年来临之际,回顾2012年的儿保工作,总结如下: 2012年,我院严格按照镇江市2012年儿童保健考核评分标准开展工作,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下,儿保工作较往年有所进步。

一、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准时参加儿保例会,及时完成各项儿保工作,不弄虚作假;

二、儿保门诊定时开设,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耐心接待每位儿童及家长,并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每次儿保门诊结束后,都及时填写儿童保健册,并录入计算机,2012年本辖区内儿童建档率达100%,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6%以上,系管率达85%以上;

三、对流动人口儿童也开始系统管理。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儿童也能得到科学的育儿指导,但是由于这类儿童的流动性较大,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四、在平时儿保工作中能及时发现体弱儿童,并按常规随诊管理,较去年有所进步,体弱儿筛查漏检率<2%,规范管理率>98%;

五、开展儿童口腔、听力保健工作,及时通知42天和6个月的幼儿到妇保院进行听力、视力筛查,并及时进行新生儿访视,我院的新生儿访视率达100%,另外新生儿疾病筛查 1

和听力筛查也达到句容市儿保要求;

六、建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质控制度,0-4岁儿童

死亡监测报表每季度上报一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上报

并填写个案卡,留有存根备查;

七、认真做好本辖区高危危重儿的随访追踪工作;

八、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有可供家长取用的健康教育宣

传资料;

以上是全年的工作小结,不足之处今后我将虚心向兄弟

单位儿保岗位上的同行学习求教,多学习专业知识,使我们

在今后的儿保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白兔中心卫生院

篇11:2011儿保工作总结

2011年儿童保健工作总结在县卫生局、妇幼保健院的领导及院长的带领下,圆满的完成咯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儿童保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截止2011年12月31日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6岁儿童748人、0-3岁儿童人数401人、新生儿90人。

2.按要求对辖区内应体检儿童进行体检和系统管理,同时给予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处理。

3.本共有90个新生儿,并对其中90名进行了家庭访视,访视率达到100%。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

4.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6.对辖区内儿童贫血、佝偻病、早产儿等常见多发病及体弱儿专案管理。

7.按时规范填写“儿童保健体检工作登记本”及相关登记表、册、认真做好儿童健康体检资料的信息收集、统计。每月按时做好报表上报工作,每月按时参加例会。

总上所述,6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及0—3岁儿童系统管理均基本达到市县所要求的指标。在来年的工作中,将继续在县卫生局、妇幼保健院及院长的领导下再接再厉,弥补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像其它兄弟医院学习,借鉴好的工作经验。

篇12:儿保工作流程

关键词:发育型的髋关节存在异常,体检,儿保医生

发育型的髋关节其发育不良也被称为先天性的髋关节脱位及髋关节发育不良,早在数年前,国外把此种疾病称为DDH,DDH是一种婴幼儿的骨骼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在婴儿期DDH的表现并不明显,所以在早期进行诊断的困难性很大,容易把医治最佳的时期错过。如果错过了医治的关键时期就很难矫正,最后可能会留下终身残疾[1]。因此DDH早期进行诊断是关键所在。因为在婴儿时期DDH表现并不明显,所以医生在检查、判断和比较时要仔细,最佳的检查时间为出生后的35d左右。当今大多数的国家都开始对DDH的筛查进行推广,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也将DDH的筛查进行推广,但是因其人数不多,所以未能将DDH的发病几率进行反映。大部分地方不能实行DDH的筛查,其原因为条件不充足,对DDH进行判断还是要根据儿保医生对其的体格检查。此次的研究目的是超声检查结果与儿保医生对婴幼儿体格检查的结果两者之间的部分关系,分析并且研究DDH的诊断时,儿保医生对其体格检查为阳性体征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更好的使DDH的筛查在国内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市2010年9月~2011年8月5780例<6个月的新生婴儿实行髋关节的筛查。

1.2 方法

将我市5780例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实行髋关节的筛查,其检测的内容为流行病学原因调查、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其髋关节是否异常的检测体征包括对比双下肢是否长度相同、双下肢进行活动是否受到限制、腿纹和臀纹是否相对称。其超声的筛查结果分为三种,分别是异常、可疑及正常。对患儿体格检查主要为:(1)姿势步态,主要包括:患儿是否存在呆步、鸭步、坡行、剪刀步态;(2)是否存在畸形:肢体短缩、内收外展旋转畸形;(3)臀部是否有瘢痕、臀肌是否有挛缩,骨性隆起、寒性脓肿、窦道,闭孔部或趾骨异常(骨隆起)可能为髋关节前脱位;(4)注意股三角区是否有包块,包块性质,区分寒性脓肿和疝气;(5)骨盆有无倾斜情况发生:双髂前上棘连线是否水平、皮纹有无对称。

1.3 临床观察指标

受检测的婴儿两膝以及两髋各自屈曲到90°后,其外展两髋角度低于75%,此情况则是外展受限(试验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筛查的结果与下肢受限婴儿的关系

无下肢髋关节受限婴儿组合计5769例,下肢髋关节外展受限婴儿组合计11例。下肢髋关节外展受限婴儿组实行超声检查的结果为异常的检出率比下肢髋关节无受限婴儿组高(P<0.05)。见表1。

2.2 髋关节实行超声筛查的结果与双下肢长度不同婴儿的关系

双下肢等长婴儿组合计5772例,双下肢不等长婴儿组合计8例。双下肢长度不相同的婴儿组超声检查为异常结果的检出率比双下肢等长婴儿组高(P<0.05)。见表2。

2.3 髋关节实行超声筛查的结果与臀纹不相对称婴儿的关系

无臀纹不相对称婴儿组合计5695例,臀纹不相对称的婴儿组合计85例。臀纹不相对称的婴儿组在超声检查后结果为异常其检出率比无臀纹对称婴儿组高(P<0.05)。见表3。

2.4 髋关节实行超声筛查的结果与腿纹不相对称婴儿的关系

腿纹不相对称婴儿组与腿纹相对称婴儿组在髋关节的超声检查其结果异常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保医生对其实行体格的检查在诊断上具有价值与意义,能够早期的筛查出婴儿髋关节的发育是否存在异常,有利于医治和早期的诊断。但是儿保医生在检查时问题不能被全部发现,常会出现臀纹不相对称、双下肢长度不等的婴儿部分的髋关节都已经脱位或者是半脱位等,而这些情况往往儿保医生不能早期发现,然后对于髋关节已经半脱位或者脱位的情况,就更不容易发现了,单单是依靠儿保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不能早期肯定并且进行诊断[2]。然而儿保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婴儿外展受限在临床的意义上也不完全,比如腿纹不相对称。所以不能直接依靠儿保医生进行体格检查的结果就实行评价是否髋关节异常,应该和有关的部分检查相结合,比如髋关节中X线检查和髋关节超声检查等。相对于部分地区有条件的,对月龄较小的婴儿应该实行DDH的筛查,用髋关节的超声当作筛查的主要手段[3]。相对于部分条件不够的,不能实行髋关节的超声检查,要使儿保医生重视体格检查,发现有外展受限婴儿应进一步做检查,让其更早的诊断[4]。存在异常的婴儿应当及时转到小儿骨科接受医治,让其更早的医治,把致残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儿保医生对婴儿实行体格检查具有一定的价值与诊断意义,但是因其检测不完全,所以需加以辅助检查,对月龄小的婴儿实行DDH的超声筛查,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春兰,倪佳,牟俊,等.598例0~6个月发育性髋关节异常高危儿筛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22):26-27.

[2]汤滢,王雯雯.儿保医生体格检查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39-5740.

[3]李娜.超声测量髂臼软骨厚度及评价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9):1650-1653.

上一篇:文化振兴工作经验下一篇: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演讲稿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