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分析

2024-05-17

商品市场分析(精选8篇)

篇1:商品市场分析

商品市场分析

一、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位于北环西路与广济路交界处,公交班次:7、44、64、64、70、85、406、522、161、32,市场基本数据 该市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左右,共1200多个铺位,6个经营区域,设有3个汽车停车场(152个停车位),4个自行车停车场,1个农业银行,2005年交易额超10亿,日均客流量1万左右。经营管理:市场管理比较到位,保安、清洁、停车管理员等各类人员齐备,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齐全。经营业种分布: 1、2区一层以日杂小百货为主,二层以服装鞋帽为主;

3、4区以内衣、袜子、小饰品等为主,二层以服装鞋帽为主;新区及沿街以日用小百货、文体用品、工艺品玩具、皮具箱包、化妆品、节庆用品等主力店为主。

二、经营情况

经营方式:以小批发大零售为主,小零售为辅 经营业主:80%来自浙江的义乌、温州、临海、东阳、温岭五地,另外的20%为苏州本地与其它地方相结合 进货渠道:义乌、常熟、杭州 消费群:企事业单位、服务业企业、小经销商、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居民 租金情况 位置 面积(㎡)年租金(万元)日租金(元/㎡/天)新区沿街 30 8 7.3 新区主干道 16 3 5.1 新区内铺 16 1.5 2.5 1、2、3、4区外铺 12 2.5 5.7 1、2、3、4区内铺 8 0.6 2.1 1、2、3、4区二层 9 0.6 1.8 经营状况: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整体经营状况良好,以日用小百货、文体用品、工艺品等为代表主力业种经营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原先的服装鞋帽主力业种经营呈下滑的趋势。整个小商品市场的业种中心在发生转移。

三、市场分析

成功之处(1)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地处广济路与北环西路交界处,同时紧靠火车站与汽车北站,为经营户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极为有利交通条件;又有多条来自苏州各个区的公交线路经过,为消费者也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经营户引进比较成功。通过多年的淘汰筛选,市场聚集了苏州最有实力的一批小商品经营者。(3)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业种重心,使得市场能辐射整个苏州。(4)经营管理比较到位,各项配套服务比较齐全。(5)通过多年培育,市场知名度高。不足之处

(1)硬件设施显得相对落后,配套还不足,安全隐患大。

(2)业种分区还不够合理。

(3)管理效率不高。

篇2:商品市场分析

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735.6亿元,较2010年增长67.8%。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2.9%增至2011年的4.3%,2012年这一比重将突破5%。B2C交易规模达1791.1亿元,占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为23.2%,较2010年的13.7%增长了9.5个百分点,占比增长近一 倍;B2C市场中平台式B2C交易规模为955亿元,占B2C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为53.3%,已经超过自主销售式B2C,并且平台式B2C将继续保持高 增速增长。“服装、鞋帽、箱包类”占比居首,市场份额为26.5%,排名其次的是“3C及家电类”,占比为24.2%。与2010年相比,服装、鞋帽、箱包类份额上升3.7个百分点,3C及家电类份额上升7.5个百分点,各品类中3C及家电类增速显著。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达到1.87亿人,在宽带网民中的渗透率为41.6%。

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

近年来,中国海外代购市场增长速度远高于网上零售市场整体发展速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20亿元,较09年涨幅达140%;估计2011年这一规模仍将将翻倍增长,达到241亿元。(因为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还没有发表,目前只有去年上半年的统计,所以全年规模只是个估计值,但相差不会太大)

随着之前欧元汇率不稳定,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不断诱使人们瞄准境外物,但一方面随着中国海关总署政策方面变化(海关总署公告2010年第43号(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个人邮寄进境物品,海关依法征收进口税,但应征进口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由私人或抱团代购形式受到部分打击,海关关税增加了代购成本,但根据我个人了解成本增加并不大,首先快递方式产品都是抽检,就算快递单明确填写USD200海关90%也不会征税,但是电子产品特别是流行的电子产品几率就会非常高,比如iphone4s和ipad;另一方面代购所引发的价格、产品品质、退换货服务等风险问题仍有待解决。因此,代购环境未成熟,瓶颈众多,市场虽诱人但刚刚进入该领域者将需要投入不菲的成本。

海外代购前十大品类

在众多的海外代购产品中,我根据搜索引擎搜索量+淘宝海外销售量+搜索bid价格分析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十大品类分别为:化妆品、服装、箱包类、鞋帽类、奶粉、电子产品、高档手表饰品、食品、个人运动器材、海外特产。在税率上,占海外代购首位的化妆品要征收50%的进口税,代购热门的数码产品、手表类征收30%的进口税,金银首饰及文化用品等商品征收的税率最低,也要10%。但实际操作中这些关税都是没有缴纳的,一般代购都是从国外发到香港,然后香港快递进关,几乎全部免税。

目前,代购行业受政策影响,价格不断上涨。以代购美国商品为例:商品代购总费用=美国商品价格(网站明码标价)+美国国内运费(网站明码标 价)+美国

国内消费税(最高为商品售价的9%)+代购服务费(美国网站收费(商品价格+美国国内运费+消费税)* 10%)+国际运费(商品和包装的合计磅重*5美金)+海关关税。

可见,代购所带来的额外费用已经较为厚重,如外加高门槛的海关关税,经营代购者可获的利润空间将大幅缩减;对消费者而言,虽价格上涨,但因青睐境外品牌、高质量、多品类等因素,其对代购的热情仍持续上升。如代购奶粉并非价格因素,而是国内奶粉市场整体阴影重重,消费者对奶粉的质量产生疑问,使海外品牌奶粉的高品质形象倍增。

2011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规模达到1455亿元,其中C2C服装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为1149亿元,占比79.0%;B2C 服装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为306亿元,占比21.0%。这里说的服装定义为男装女装童装配饰和首饰,不包括箱包和鞋子。

从总体上看,2011年服装网络购物市场规模比2010年增长了61.1%,这表明电子商务日益成为重要的服装销售渠道。从市场份额来看,虽然C2C仍旧占据了服装网络购物市场的大多数份额,但B2C市场的份额较2010年上升7.4%,这显示了B2C服装网购正逐渐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主要代购产品来自美国、欧洲、香港、日本和韩国。

京东原来是以3C产品为主,但是2011年京东商城服装交易额达12亿元,跃居国内B2C服装网购第三位,市场份额达3.9%。2010年京东商城的服装交易额为2.33亿元,占据B2C服装网购1.9%的市场份额,2011年京东商城服装销售增长明显,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11%;而市场份额也上涨了一倍以上,京东商城过去两年以日用百货为代表的非3C业务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3C业务,2011年京东商城非3C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整体的20%。今年根据财务预测整个非3C的日用百货的交易额占到整个平台的30%左右,估计在3年之内京东的3C和非3C将各占50%。

在凡客的上市申报材料里,2011财年,一张凡客的订单,构成大致如下:商品价格108元,产品成本71.5元,物流成本 14.5元;分摊到其中的营销成本26元,其它运营成本23元。就在2011年,凡客的总订单数为1797.6万,而每一张这样的订单,给凡客带来了约 27元的净亏损。

关于不成熟的代购目前的一些问题

目前的海外代购,无论是个人代购还是公司代购,都分为两类,即现货代购和非现货代购。现货代购的卖家已经有囤货,并且已对产品明码标价。对于消费者而言,此类代购过程简单、周期短、下订单之后只需等待物流递送就即可,而且不必担心商品缺货。而非现货代购,是代购者手中没有商品,需根据 买家的订单采购,流程相对复杂,周期也长,多数需要两周以上,其间所涉及到的费用也不仅是商品的价格和税费。最终的价格至少包括商品原价、当地境内运费、当

地税费、代购服务费、国际运费、中国海关关税。此外海外代购还要考虑汇率的波动,因此价格风险很难控制。

为了避税,商家往往要将货品标签取掉,更不会携带货品小票入境。所以,通过代购渠道买到的商品一般拿不到正规票据,导致以仿制品充当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即使是真品,质量及后期服务也很难得到保障。

篇3:深圳商品住宅地产市场分析

(一) 深圳市社会环境分析

深圳市地处我国中南沿海, 共辖6个县级建制区 (即特区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区和特区以外的宝安、龙岗区) , 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 (其中特区内面积395.81平方公里) 。深圳人口随着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不断增加, 至2006年末, 全市常住人口846.43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196.83万, 非户籍人口649.60万) ,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34人。

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 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 (GDP发展情况见图1.1) , 据初步统计, 2007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6765.41亿元, 同比增长14.7%;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四位;人均生产总值为79221元, 同比增长12.4%,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三次产业结构为0.1∶50.9∶49。

(二) 政策发展背景

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 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25%。2000年以来, 房价快速上涨, 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突出。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规避金融风险和缓解社会矛盾, 从2003年开始, 中央政府各部委陆续出台多部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法规, 包括行业发展规范、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为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深圳亦出台了一系列调控市场、稳定房价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首先通过规划调控改善住房供给结构、加大土地供给调控力度。汇率改革引起人民币升值, 资产价格加速上涨期间, 调控从过去单一的控制供给转变为增加供给和减少需求两个方面。一方面清理闲置土地, 增加土地市场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利用税收政策抑制房产投机需求, 并严控城市拆迁规模以减少被动需求。出台的有关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征收法规,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需求, 调整了需求结构。同时, 推出较为严厉的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的措施, 规定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宅项目, 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所占比重必须达70%以上, 并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调整住房消费信贷政策、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在金融政策方面, 针对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膨胀, 2006年以来加息八次, 十八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本轮房地产调控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调控目标从单一抑制投资膨胀逐步转变为抑制投资膨胀和稳定房价;二是调控范围从紧缩“地根”转向既控制土地又增加住宅土地供给, 从调控供给转变为调控供给与调控需求并重;三是调控工具从单一的行政措施、金融政策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金融、税收手段转变[1]。由于政府职能错位, 调控者和土地供给者身份合一, 以及政策实施效果存在时滞性等多种复杂因素制约, 2005-2007年的调控目标并未收到显著效果, 房价继续高速上涨, 直至2007年下半年, 随着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宏观调控效果开始逐步显现。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供求分析

(一)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供给分析

房地产供给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房地产供应量、开发成本、政策因素、经济预期、税收等因素[2]。房地产市场波动周期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之间存在基本的一致性, 并且房地产发展周期略领先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经济预期上涨, 房地产的供给量会上升。近年来, 深圳市的房地产投资额总体趋势上升, 但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逐年减少 (见图2.1) 。这是由于自2002年以来, 深圳土地资源的紧缺以及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进一步严格, 深圳市政府开始实施连续多年的土地供应紧缩政策, 每年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仅为1平方公里左右, 各类建设用地都进行了供应总量的严格控制。同期, 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 分流了部分资金到开发成本较低的地区。在整个房地产业内, 住房价格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圳市商品住宅投资在2002年和2006年环比经历了两次较快增长, 2007年增速放缓, 但投资额仍处在高位 (深圳市商品住宅近年投资情况见图2.2) 。

(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二)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

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房地产价格水平、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分配结构、国家政策、房地产价格水平以及其他经济因素[3]。深圳市人口高速机械增长 (见图2.3) , 中青年人口高度集中。2000至2006年, 深圳市常住人口从432万人增加到846万人, 上涨了96.06%,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深圳人口平均年龄仅29岁, 在年龄构成上, 15至64岁的人口占90%以上 (见图2.4) , 因此对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大的刚性需求。

初步测算, 2 0 0 7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0.21元, 增长10.2%, 居全国首位。深圳居民具有人均收入水平高、个人资产累计程度高、财富聚集效应强等特点, 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从近几年实际购房行为看, 新建商品住房的购买对象每年近60%的购房者都为户籍人口 (仅占全市实际人口15%) , 购房意愿多为换房改善居住条件或进行住房投资;而部分高档住房项目的调查表明, 70%的购房者为多次购房家庭, 购房投资意向较强。

此外, 截止2007年, 经济形势持续看好, 房地产市场的多年持续旺盛发展, 也对外地投资者有着强劲的吸引力, 尤其是二手住房市场较其他地区更为成熟和完善, 对各类外地的炒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虽然房地产投资额保持稳中小幅上升的趋势, 但是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货币从紧政策实施, 房地产企业贷款难度加大, 政府新增土地供应的减少等因素影响下, 2005年以来, 全市可供应的新建商品住房持续减少。2005、2006、2007三年每年批准预售的住房面积分别下降了11.77%、2.39%、15.83%;而可供应规模的持续减少, 直接引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下降, 造成在2005年达到近年峰值后, 2006、2007年连续出现21%、29%的销售规模大幅下降, 施工面积也于2006年回落8.55% (见图2.5) 。

深圳商品住宅市场价格现状

深圳实行房改政策以来的十年间, 伴随的是GDP高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的增长, 截止2005年上半年, 深圳房地产市基本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商品住宅销售规模保持每年10%左右的平稳增幅, 房价基本在5000~6000元/平方米之间波动。2005年下半年以后, 供求关系持续紧张, 投资、投机需求的增长, 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 深圳房价出现加速上涨, 三年时间几乎翻了一倍。随后受全球经济下滑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高房价居民购房支付能力逐渐下降, 市场交易出现持续萎缩, “价升量减”的特点明显。在新、旧住宅成交量连续四个月出现大幅下降后, 深圳商品住宅价格明显开始回落。深圳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状态, 观望气氛浓厚, 房价持续下降。

从2008年上半年各月价格变动情况来看, 房价仍处于调整中, 3、4、5月连续三个月出现环比下降, 6月房价有所回升。6月房价的上升, 主要是低密度毫宅入市拉动的影响, 除去上述楼盘的拉动作用, 6月份房价基本与5月持平。上半年另一项数据也显示深圳普通住宅市场低迷。二季度深圳全市各区域普通住宅商品房交易平均价格显示, 相对于今年第一季度, 全市56个片区住宅成交均价普遍下降, 仅有一处持平。其中, 跌幅最大的是宝安区, 其次是龙岗区, 第三是盐田区, 南山区位居第四, 福田区与罗湖区等中心区跌幅较小。跌幅分别为4.1%、3.59%、3.25%、2.74%、1.13%、0.89%。近期的购房意愿调查也显示, 居民对购房采取谨慎态度, 整个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二手住房市场的交易方面, 2000年以来每年二手住房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 2007年二手住房销售面积高于新建商品住房近一倍, 与新建商品房销售持续出现萎缩形成鲜明对比。但去年十月份以后, 二手住房交易持续冷淡, 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68.48%。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年鉴2007)

(数据来源:深圳市国土局)

(数据来源:深圳市国土局)

结论

房地产业发展总是呈现周期性波动现象, 协调自身不适应的发展要素和发展关系。近期深圳商品房交易的大起大落, 恰与短期炒房者的随机进、出场密切相关。跌幅前列的片区也是前期涨幅前列的关外地区。尽管深圳商品房月均价已从高点大幅下降, 从政策面来看, 今年下半年抑制投资需求仍将严格执行, 二套房贷政策不会松动, 因而楼市成交清淡局面有太大改观的可能性不大。从整体经济形势来看, 由工资上涨带动的第二轮通胀可能高达两位数, 国家反通胀的任务非常艰巨, 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因而深圳住宅房价继续调整也属正常。从市场角度来看, 深圳楼市价格下跌对近几年来房价增长过快的一种修正;随着房价的逐步回落, 房地产在逐步回归理性, 居民自住需求必将有所回升, 这将有利于深圳房地产市场早日走出调整期, 并在新的发展机遇下, 稳步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由于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规律的存在, 房价的形成除了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之外, 价格的均衡理论对房价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深圳房地产市场本轮在全国的先行调整, 短期价格回落说明经济规律起了作用, 恰恰证明了其长期发展的健康性。

参考文献

[1]刘树成.五年来宏观调控的历程和经验[N].人民日报, 2008-04-02.

[2]D.C.Quan, S.Titman, “Do Real Estate Prices and Stock Prices Move Together?And International analysis”, Real Estate Economics, Vol.27, N.2, Summer1999, pp.183一208P

[3]M.Bar-Nathan, M.Beenstock, Y.Haitovsky.The Market for Housing in Israel.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8

篇4:城市商品住宅市场分析

Cihaf中国城市房地产投资价值报告摘要从区域视角看,我国的城市房地产投资价值分布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特点一致:东部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价值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投资价值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但是从趋势上看,我国城市房地产投资价值区域分布逐渐平衡,中部和西南城市工业和住宅市场的投资价值已经超过了东部部分发达城市,将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

凭借强大的住房需求,东南沿海城市商品住宅地产最具投资价值

该地区移民人口指标0.326,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186,特别是广州、深圳、东莞三地移民人口数量很大。大量的移民人口涌入东南沿海,带来住房的强烈需求。东南沿海城市居民储蓄额0.411,高于全国水平的0.209,储蓄增长0.828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771,说明该地区居民住房购买力很强,住房需求很大。

强劲的区域发展势头,使环渤海区域足以吸引更多投资目光

伴随京津冀经济区发展升级,该地区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水平指数0.390和0.665均高于全国0.265和0.552的平均水平,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前景一致被看好。

最适宜的生活环境,西南城市投资潜力巨大

西南城市环境舒适度和气候环境指数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该地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活舒适,可算是宜居城市。加之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一定数量分时度假的城市居民,给本地房地产投资品种带来了新思路和额外之喜。西南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当年商品住宅吸纳率指数均高于全国0.665的平均水平,表明商品住宅空置率低,市场健康。

市场波动,长三角城市商品住宅投资呈观望态势

由于投机炒作以及其他各综合因素,该地区房价稳定性指标0.196远远低于全国水平的0.266,房价的持续波动,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同时,相对房价的增长,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较全国水平也较低。

篇5:零售店铺商品分析

售罄率 = 当期总销售金额/进货总金额 =期间销售额/(期间销售额+期末库存额)注:千万不要把售罄率简单的认为是每个时段之和哟,因为每个周期用于计算的库存量是在减少的 存销比=(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销售

库存率=(订货-销售)/订货=1-适销率

适销率=销售/订货 注:有时候我们的适销率也会和计划售罄率一样哟,是要做周期变动的哟

销售速度=销售数量/销售天数

年平均库存=13个月的月初库存之和/13注:一定要是13个月的初期库存哟

周转次数=某段时段的销售/该时段平均库存

毛利率=(销售折扣-成本折扣)/销售折扣

动销比=销售sku数/进货sku数注:可以检测订货的准确性和SKU宽度哟

月均售罄率=月周转次数/月份数(这个貌似我们不怎么用)

进销比=进货金额/销售金额 注:是标准价哟,通俗的就是吊牌价

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单位产品售价-变动成本)注意哟,单位成本,是单位哟,变动成本的核算方式要和售价的单位一致哟,很重要很重要。

订货金额=同期销售金额*(1+自然增长幅度)*售罄率这个只适用于规划自己单店的订货金额,整体规划还是要做全年任务分解哟。

哎呀,哎呀,写不动啦,今天暂时就写这些,接下来会跟新的哟,把我用到的都慢慢的分享出来,呵呵,大家也不要顾惜自己的笔墨嘛,也添点砖加点瓦哈。

篇6:市场商品调研报告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据统计,我省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2465.71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1.4%。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全省商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130.15亿元,增长25.6%。10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219.59亿元,增长25.9%。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全省2597个商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586个,商品成交额为1359.18亿元,占比38.36%。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71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88个,其它综合市场777个。专业市场1011个,商品成交额为2184.25亿元,占比61.64%。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21个,商品成交额为1011.11亿元,占比37.8%。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4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 26个。专业市场达199个,商品成交额为1958.54亿元,占比6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 56.5%、70.2%和66%。

(三)批零市场竞相发展,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20xx年,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172个,较20xx年增加25个;以零售市场为主的市场有148个,较20xx年增加32个;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 2248.46亿元,零售市场实现成交额721.20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7 %和24.3%,批发市场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较20xx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长株潭地区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从市场分布看,20xx年,长株潭三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9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968.34亿元,分别占全省同期市场总数的40.3%和市场成交总额的66.3%,市场的集中度及辐射能力进一步显现。处于西部地区的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和永州等五个市州共有亿元市场72个,占市场总数的22.5%;实现成交额451.88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5.2%。

二、我省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商品交易都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商业网点规划滞后,且实施难度大。多年来,由于商业网点规划缺乏上位法支持,且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导致规划得不到落实。商品市场项目随意上马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项目缺少科学论证,或者是不经过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就立项上马。商业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而在新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则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在城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郊近来兴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二)市场整体辐射能力较弱,竞争压力加大。全省商品市场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各专业市场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与市场之间经营的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发展空间难以做大。20xx年,从全省亿元市场经营的商品分类看,以简单、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的亿元市场达140家,缺乏高端及特色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周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并且同一个市场内的商品相似性较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协调,因此同一市场内的商户的竞争压力较大。再者,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还存在着与竞争范围内其他市场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三)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目前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大小参差不齐, 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商品交易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个别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现象, 致使许多摊位摆设杂乱, 经营环境差, 违法违章行为比较普遍。特别是部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随意性很大, 许多违规经营的情况以罚代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交易市场的信心, 影响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商品市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商品市场大多建于80-90年代,基本属于第一、二代商品市场,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有的甚至是利用街道或其它空地搭起简易货棚建起来的,水、电、通风及排水设施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专业规划,大部分商品市场没有配套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大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专业物流、仓储、配送体系这个“魂”,有的虽在周边自发形成了仓储和物流区,但大多是极其低端的临时建筑,缺乏规划,管理粗放,安全隐患大,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如长沙高桥大市场等商品市场的仓储都集中在黎托和东山这两个街道,因为两个街道均为武广开发片区,仓储基本上都是临时建筑,仓储交通出入、货物存储安全、信息化管理、交易方式转变等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要求

篇7:商品市场调研报告

一、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已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2012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场2597个,总摊位数55.48万个,营业面积1834.20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3543.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20个,总摊位数19.84万个,营业面积1036.78万平方米、成交额2969.65亿元,分别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12.32%、35.76%、56.52%、73.81%。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据统计,我省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2465.71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1.4%。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全省商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130.15亿元,增长25.6%。10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219.59亿元,增长25.9%。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全省2597个商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586个,商品成交额为1359.18亿元,占比38.36%。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71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88个,其它综合市场777个。专业市场1011个,商品成交额为2184.25亿元,占比61.64%。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21个,商品成交额为1011.11亿元,占比37.8%。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4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 26个。专业市场达199个,商品成交额为1958.54亿元,占比6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56.5%、70.2%和66%。

(三)批零市场竞相发展,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2012年,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172个,较2009年增加25个;以零售市场为主的市场有148个,较2009年增加32个;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2248.46亿元,零售市场实现成交额721.20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7 %和24.3%,批发市场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较2009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长株潭地区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从市场分布看,2012年,长株潭三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9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968.34亿元,分别占全省同期市场总数的40.3%和市场成交总额的66.3%,市场的集中度及辐射能力进一步显现。处于西部地区的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和永州等五个市州共有亿元市场72个,占市场总数的22.5%;实现成交额451.88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5.2%。

二、我省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商品交易都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商业网点规划滞后,且实施难度大。多年来,由于商业网点规划缺乏上位法支持,且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导致规划得不到落实。商品市场项目随意上马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项目缺少科学论证,或者是不经过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就立项上马。商业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而在新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则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在城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郊近来兴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二)市场整体辐射能力较弱,竞争压力加大。全省商品市场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各专业市场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与市场之间经营的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发展空间难以做大。2012年,从全省亿元市场经营的商品分类看,以简单、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的亿元市场达140家,缺乏高端及特色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周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并且同一个市场内的商品相似性较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协调,因此同一市场内的商户的竞争压力较大。再者,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还存在着与竞争范围内其他市场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三)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目前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大小参差不齐, 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商品交易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个别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现象, 致使许多摊位摆设杂乱, 经营环境差, 违法违章行为比较普遍。特别是部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随意性很大, 许多违规经营的情况以罚代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交易市场的信心, 影响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商品市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商品市场大多建于80-90年代,基本属于第一、二代商品市场,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有的甚至是利用街道或其它空地搭起简易货棚建起来的,水、电、通风及排水设施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专业规划,大部分商品市场没有配套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大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专业物流、仓储、配送体系这个“魂”,有的虽在周边自发形成了仓储和物流区,但大多是极其低端的临时建筑,缺乏规划,管理粗放,安全隐患大,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如长沙高桥大市场等商品市场的仓储都集中在黎托和东山这两个街道,因为两个街道均为武广开发片区,仓储基本上都是临时建筑,仓储交通出入、货物存储安全、信息化管理、交易方式转变等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要求

(五)新型业态对商品市场冲击大。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店及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它们运用配送、代理制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规范化流通运作模式,在商品流通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对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交易市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大流通意识。流通活,百业兴。商品交易市场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广大企业产品销售与原材料采购的重要渠道,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群众消费、促进商品生产、活跃商贸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素质性、结构性因素影响,我省商品交易市场面临规划引导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提升缓慢等问题,又受到连锁卖场、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模式和省外部分新型交易市场的挑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规划意识。规划是发展蓝图。好的规划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统筹性、法定性、稳定性,使空间与产业得以有效拓展和发展。我省要改变商品市场散、小、品质不高的格局,必须要强化规划意识。三是强化开拓意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湖北、浙江等地商品市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思想解解放,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利、放权、给政策,既要大胆又要大度。

(二)突出三个抓手。一是抓规划引导。要放眼长远,着眼全省、全国,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总体目标,将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时要依托现有主题市场、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通过市场布局和调整带动城市经济产业布局的优化,充分考虑商品市场集群化,形成“大市场、大商圈”的格局。二是抓战略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市场的建设培育,把重点市场建成上规模、高品位、配套全、设施优,集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品牌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三是抓提质改造。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支持现在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进行提质改造,不断提高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提升市场档次;支持将现有分散的小规模同类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向市场集群化发展,增强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五种能力。一是提高市场创新能力。引导重点市场创新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仓储式平价批发、代理、经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建立信息咨询、共同代理、展销展示、配送服务等现代市场功能,把重点骨干市场培育成商品集散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商务活动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产业引导中心。建立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集仓储、物流配送、旅游购物、流行趋势发布于一体的市场服务综合体。强化市场助推产业发展功能,依托市场商品信息和采购需求高度集聚的优势,探索市场与产业集群合作机制,提供市场实时动态信息,推动众多服务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提高市场信息化能力。加强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公告系统、联网监测监管系统等。鼓励发展适合商品交易市场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模式,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应用,完善交易支付安全认证、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网商,使商品交易市场成为网商采购平台和实物体验平台。鼓励加快建立支付、信用查询、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市场软实力。三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积极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的制定、宣传与实施力度。启动集贸市场管理办法修编程序,完善市场管理法规。建立适应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对市场上市食品、农产品、重要商品的可追溯管理。建立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实行部门联合执法,精简执法检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食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推动行业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征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制定不同类型市场的管理服务标准,鼓励市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建立有资质、有品牌的市场管理公司,打造专业的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对市场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鼓励专业的市场管理公司做大做强,通过输出专业管理、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四是提高市场创品牌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加强市场品牌注册、经营、管理与宣传,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导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尽快注册服务商标、防御商标等;鼓励市场注册集体商标等,并授权经营户使用;积极支持市场争创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励品牌企业在市场设立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等,提高市场上市商品品牌率。五是提高市场主体综合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举办者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市场改造提升、对外拓展、兼并收购的能力;鼓励现有品牌市场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兼并、整合现在各类市场资源,培养组建市场集团公司,采取连锁化、超市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强化三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成立由有关部门组织,定期的会商制度,统筹协调流通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按照分工明确、统一、协调、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对重大项目,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为项目量身定做服务措施、优惠政策、解决建设难题。二是要素保障。建设大型市场集群,最大的要素瓶颈就是土地供应问题。要借鉴武汉汉口北商贸枢纽区的做法,以园区的方式、价格为大型商品市场集群项目供用地。此外,政府应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组织人才培训等措施,为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三是机制保障。首先要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将商业网点规划纳人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部门在制定地块详规是要征询商务部门的意见等机制。其次要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要组织专门班子,开放“绿色通道”,为项目开工、开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政务服务。

篇8:商品住宅采暖方式分析

市政热力网采暖一般适用大型高层住宅小区, 其优点是安全、清洁、方便。而缺点是不能按住户需要的热量安排室内的温度, 使采暖能更好的为住户所用、采暖费用固定、长期以来, 我国北方地区大都采用集中供暖方式, 而且收费采用居室建筑面积收费。这种计量收费方式给供暖单位及各人的收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与不利, 不论用户单位是否居住, 都得交纳采暖费;由于管道末端无计量方式和调节手段, 导致30~40%的热量在运行中浪费, 使得各别用户及单位在每年交纳采暖费时不愿意交纳。按照前苏联的大规模实验结果, 在供热末端增加调节手段, 并采用按热量计量收费, 可节省热量30%以上, 其次, 长距离输送, 使管网开始投资较高, 而且维护困难, 管理费用也很高。

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是我国近年来非常提倡的一种供暖方式, 采取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的方式, 可避免以上采暖方式的诸多弊端。对于普通社区来说, 集中供热, 分户计量, 也是以后采暖方式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只要有众多企业能够生产出美观适用, 质量好的暖气片, 这种采暖方式就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也能节约大量的钢铁, 既安全又经济美观。

城市集中供热中的热电联产方式, 热电联产是利用燃料的高品位热能发电后, 将其低品味热能转化到供热的综合利用上, 把低品味的热能源的技术转化为热水, 供住户及单位使用。目前我国大型火力电厂的平均发电效率为33%, 而热电厂供热时发电效率可达20%, 剩余下来的80%热量中的70%以上可以用于供热。一万千焦热量的燃料, 采用热电联产方式, 可产生2000千焦的电力和7000千焦热量。而采用普通火力发电的电厂发电, 比2000千焦电力需要消耗6000千焦的燃料。因此, 将热电联产方式产出的电力按照普通电厂的发电效率扣除其燃料消耗, 剩余的4000千焦燃料可产生7000千焦的热量。从这个意义上讲, 热电厂供热的效率为170%, 约为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效率的2倍多。同时热电厂采用先进的脱硫装置和消烟除尘设备, 同样产生热量造成的空气污染远小于中小型锅炉房。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优先发展热电联产的采暖方式。

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 这是写入我国二十一世纪白皮书中的基本国策, 应从各方面支持和保证。只要有可能介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地区, 就应要求纳入热电联产的采暖方式中, 这样既节约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也造福了高寒地区的人民。

2 小区锅炉供暖方式

这种采暖方式适用于中、小型住宅小区, 其优点是安全、清洁和方便, 并且采暖时间可由小区业主协调决定。而其缺点就是费用比城市集中供热方式的费用略微有些高, 由于管理不当还存在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问题。还有就是锅炉出现系统问题如常年失修、泵的损坏、管线的老化等, 供热冷暖不均等状况。

3 分户采暖主要有分户燃气炉采暖和分户电热直接采暖两种方式

燃气壁挂炉天然气采暖是一种重要形式, 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 在短时间内有了飞速发展。虽然集中供暖仍然是我国政府推荐方式, 但是由于我国采暖地域的广阔、形式的多样, 而且目前我国在积极推进分户计量采暖的同时, 对壁挂式采暖也不加已限制, 再加上壁挂炉采暖、生活热水一体的结构形式, 使得壁挂式炉采暖在目前的建筑采暖方式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燃气壁挂式炉采暖和集中采暖相比有如下特点:

分户采暖, 每家一台壁挂炉, 可根据住户自己的需要留那个火调节供热温度, 避免了集中供热中调节困难, 能量浪费的问题。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的采暖需要和热水需要。

完全按照每户的燃气使用量收费, 避免了目前大多数集中供暖系统按照建筑面积收费的不合理性, 可以真正实现舒适性, 运行费用统一的特点。这样一来, 收费合理了, 并且直接由天然气公司收费, 快捷, 更有效率。

由于使用天然气或者石油气等作为热源, 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少保护了环境。

采暖和生活热水的一体化, 使得燃气壁挂炉成为家庭的小型能源中心, 壁挂炉一机多用, 使用生活方式的灵活, 而且减少了占地面积, 方便了用户, 扩展了居住空间,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 在我国利用燃气壁挂炉, 进行采暖和生活热水的共赢是可行的, 是众多采暖方式中很有竞争力的一种形式, 而且系统的运行费用按照黑龙江省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可以接受的。户式燃气壁挂炉供暖, 一般在低密度住宅使用比较适合。这种方式建设快。用户入住后采暖费、室内温度标准和户内设备管理都由用户自行控制, 计量收费简单, 能很快实施。但是使用费用高于集中供暖, 需要房屋在建设中要做好墙体的保温, 使得热能源从墙体消失量降到最小。

4 缺点:

燃气燃烧废气要进行排放, 有一定的空气污染等问题, 在密集的高层公寓和楼群中, 应用户式壁挂式炉具燃气炉采暖, 燃烧的废气会滞留在小区内, 污染环境。天然气本身虽然是清洁燃料, 但把热源分散到各家, 特别是高层住宅, 同时使用时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对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般壁挂式炉都放在空间不大的厨房或阳台上, 紧邻居住空间, 由于使用条件及产品质量方面的原因, 存在安全隐患, 在东北地区就曾发生过爆炸和漏汽事故, 同时还有噪声问题。

它是一个需要连续长期运行的设备, 其检修维护住户难以胜任。虽然减轻了物业的负担, 但把设备维修的工作推给了用户, 用户直接和厂家在对峙中, 显得力不从心。

严冬季节长期无人居住时, 也需保留低温燃烧。

对楼房要求较高, 需设置烟道并预留安装位置, 影响楼房的外立面效果。

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要求。分户的直接电热采暖方式包括:低温电缆采暖方式和低温电热膜采暖方式。特点是可根据需要调节室温, 达到节能目的, 室内温暖舒适, 取消了暖气片及管道, 增加了使用面积, 节省了锅炉房、热力站及室外管网, 方便了检修, 计量方便。

家用电采暖方式, 它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 安装简单, 操作便利, 采暖时间、各房间温度可调, 可独立计量。电热膜取消了传统的水循环供暖方式, 不会发生跑冒滴漏事故。电热膜产生的温度自然、舒适, 无干燥感, 采暖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生活热水。舒适性高, 最先进之处在于具有多种时段、不同温控预设功能。这种采暖设备根据需要一周内可预设多种不同温度, 一天里也可预设各种不同时段的温度, 可大大提高住宅的舒适度。但也有其缺点, 比如:用电高峰期, 不能保存电力蓄积热量, 像电暖气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另外就是它作为家庭采暖设备前期投入较大。

目前我国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平均热点转换效率为33%, 在加上运送损失, 电热采暖的效率仅为30%, 远低于热电联产的170%, 也低于燃煤或燃气采暖的85~90%。电力作为高品位的能源为低品位的热能, 存在浪费, 在能源利用上不合理。除非发电以水电和核电为主。合理利用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还是以火电为主, 采用电热方式, 在能源的合理利用上存在问题, 一般情况下是不合适的。

结论:

上一篇:92普通话宣传稿下一篇:3ds max灯光翻译及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