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

2024-05-17

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通用10篇)

篇1: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芦溪县宣风镇中 钟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三、德育目标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小电动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先请大家猜个谜语,一根藤上结白瓜,生根结果在你家,年年看瓜瓜不长,夜夜看瓜瓜开花。打一生活常见的东西。生

是电灯泡

真棒,电流过电灯会发光,其实电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踪影。关于电你们想知道点什么呢? 生

电是怎么产生的生

电路由什么组成 生

电从哪来的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可能无法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做出解答但对电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今天就从电流和电路来认识电

新课讲授

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实验小礼包,里面有一个灯泡和其他的一些器材,还有一张小纸条,先看明白要求再动手操作看哪个小组的灯泡最先亮起来。

(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巡视指导。几分钟后,大部分小组的灯泡亮起来)师

请小组展示你们的电路并说说你们是如何连接电路 生

把电池和灯泡用两根导线直接连起来 生

我们这一小组多接了一个开关。师

同学们做个裁判哪个小组的更好? 生

有开关的电路更好,因为这样就可以控制灯的亮暗

真棒 为了节约电能同学们就利用电路中的开关把灯泡关了。灯亮说明有电流过,电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看谁能找到答案。生

导体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加上电池后有了推动力从而形成电流。师

对,自然界中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他们的移动方向恰好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播放动画展示学生连接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情况)师

仔细观察电路,电流从哪流出又流向何方? 生

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进负极。

刚刚还有几个小组的灯没能亮起来。找到原因了吗 生

是因为没有电池

我们这组不够导线,电路无法连成闭合的路径

哦 原来问题出在这,这就告诉我们电路要产生电流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

要有电池, 电路还要闭合、师

这是我们一个意外的收获,没有电池和导线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没有开关也不行,如果是没有灯泡呢? 生

也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电路。

那么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需要有哪些部分呢? 生

有电池,有开关 生

有导线和灯泡这类元件。

真棒,这就是构成一个完整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像电池这样的元件我们把它叫做电源。它在电路中起提供电能的装置,除了实验电池还有那些属于电源呀?

遥控电池,纽扣电池,手机电板,蓄电池。生

还有发电机。

灯泡这类元件叫用电器它在电路中要靠电来工作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电路中少了用电器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播放动画让学生观察电路正常时的情况,然后用导线将灯泡两端连接起来观察变化。)生

灯泡不亮了,电流往导线上流过且电池发热。

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短路,短路时电流非常大会损害电池和电路。电路还有其他的两种状态。

(播放动画学生观察开路状态和通路状态)

如果我们要记录一个完整的电路要把元件原原本本画出来显然很麻烦。于是人们就想出一种偷懒的办法用一些简单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把这样构成的图就叫做电路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符号。(播放动画观察实物和对应的元件符合 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记。)

老师这为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电路图。同学们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最好的电路图并说说画电路图要注意什么事项。生

要用专门的元件符号表示、生

导线要画成直的、生

拐弯处要成直角 元件不能画在角落里、生

元件顺序要与实物图一致。

真棒,这就是我们画电路图要注意的事项,老师还补充一点,若有些用电器没有专门的符号可用一个方框里面写上名称代替(出示幻灯片学生按照实物图画电路图)【想想议议】

下面大家看课本图5.1—4是某人连接的电路,用刚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小电动机能转吗? 生

不能转.生

因为当电路在闭合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这个实验中的电池没有接在中,被“甩在了外面.师

分析的很好,同学们把电路改正过来,画好电路图。三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我知道电路的四个组成部分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生

我知道电流的方向和形成原因 生

电路有三种状态 短路,开路,通路、生

要产生电流的条件是有电源和电路要闭合。生

我知道怎么画电路图。

看来 今天同学们还是收获很多,要对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以后还得继续学习和探究、再见。四

教学反思 在动画演示短路的教学中若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试触实验教学效果应该更明显 出示电路元件符号时应该适当留点时间让学生快速记忆或是跟着用笔记录更有利于学生识记。

篇2: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

尧冰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头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小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安全操作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电视机、录像机、学生电源、半导体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太阳落山了,天暗下来,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打开墙上的开关,这时,电灯就亮了,人们就像白天一样可以自由活动。还有,英语老师上课时,只有把录音机的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时,大家才能够听到流利、标准的英语朗诵。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你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打开开关,电灯就会亮了呢?你知道什么是电路呢?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知道什么物体可以导电?电流又是如何流动的呢?

关于电,我们有太多的问题要研究了。现在,大家每两个人一组,当一回小“科学家”吧!科学家就是先有了问题,再对自己的问题不断去“探究”才得出正确结论的。

二、新课学习

1.电流和电路

看到你们桌子上的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了吗?动脑筋,想办法让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音乐门铃发声。不过,在今天的实验中,任何 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还有你们的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要受到开关的控制。现在,开始动手吧!

老师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老师看到有些小组的灯泡亮了、电动机转了,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唱歌,有的小组还没有完成。来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成功的,你们小组又为什么没成功呢?

闭合开关,灯泡亮了、发动机转了、门铃响了,这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用电器是需要给它提供电能才能工作的。谁给提供呢?从刚才实验中我们知道,开关是控制用电器工作的,而导线是起连接作用的,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发电机可以提供电能,生活中的各种电池都行。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像这样,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就组成了电路。

板书: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什么时候有电流呢?生活中打开水笼头会得到水流,电流呢?从实验中知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电路中有电流。电流形成除了有电源外,还需要电路闭合。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电动机转动,音乐门铃响;断开开关时,就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刚才大家做实验时用的是实物,我们要把电路记录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把物体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晰。我们在光学中学过,用符号来画光路图,电学中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实物。如用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个实物,就叫电路图。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课本上几种常用元件及对应的符号,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它们,比比谁记得最快!

2.电流的方向

电流沿着“电池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对于整个电路来说,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负极的,而对于灯泡来说,电流在灯丝中无论沿什么方向流动。都能发光。但是有一种电子元件叫半导体二极管,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我们平时对二极管知道的很少,你知道二极管都用在哪吗?举个例子说吧,有一种二极管,电流流过时能够发光,叫发光二极管。如电视机、收录机等许多家用电器上的指示灯都是发光二极管;有些城市道路上的红绿灯、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马路两旁的布告牌等都用的是发光二极管。原来漂亮的发光布告牌是用了发光二极管。如果我要在设计的小玩具中接入二极管,那玩具就会发出各种光,到了晚上会很漂亮!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的。

2.有电源,并且电路闭合时才有电流。

3.会连接简单电路。

4.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5.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篇3:电流反馈控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关键词:电流反馈控制,反向电动势,相移,负载

1 引 言

如今,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电子中马达驱动IC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由于马达自身特性决定,其产生电流相移的不连续对其驱动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小由于负载电感所引起的电流相移,传统方法常采用电压控制模式实现,在高频系统应用的场合中,电压控制模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电流反馈控制模式应用而生,其特性很好地弥补了电压控制模式的缺陷。本文将以含有马达驱动IC的光媒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了电流反馈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如何简单计算电流反馈控制器的增益及外部元器件的参数。基于Antek S3/S4 1 μm 12 V 1P1M/1P2M BJT工艺,依据电流控制原理设计了一款VCD/DVD驱动芯片。仿真结果表明:其系统工作频率由电压控制模式的17 kHz提高到538 kHz左右,且其阶跃响应速度也有明显的提高。

2 电压控制原理

一般情况下,控制马达的定位及速度,即控制其电枢电流。由于马达的转矩与其电枢电流成正比,因此直流马达的电特性方程可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Va为马达终端电压;Ia为马达电枢电流;Ra为马达绕线电阻;La为马达绕线电感;Ea为与其角速度成正比的反向电动势电压。

当马达的机械时间常数大于电特性时间常数时,其传输函数可简化为:

undefined

其中,ωM=Ra/La;ωM表示马达的本征频率。

典型的电压控制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上下功率管将线性电压传给马达。假设电流能很好地跟随电压,马达的定位及速度就可以在所需要的系统频率中很好的被控制。

3 电流控制模式

在低频(小于马达的本征频率)和低精度电机控制系统中。常采用电压控制模式,因为电压控制模式电路简单,不会出现稳定性问题,而在高频和高精度的电机控制系统中,电压控制模式就不在适应。当工作频率大于马达的本征频率的时候,负载马达不能迅速跟随控制信号的变化,导致误操作。为了精确的控制马达,需要采用电流控制模式,由于电流模式是直接控制马达的电枢电流,所以可以精确的控制马达的速度和精度。

典型的电流控制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控制器模块实现将电流误差调整为零,其值等于需要的电流减去实际负载上的电流,这个模块是通过抵消负载的延迟效应来实现。

3.1 电流控制原理分析

由图2可以得出电流反馈控制器的频域系统框,如图3所示:

undefined

其中,T(s)是图3系统的开环增益,其闭环增益为:

undefined

根据定义及负反馈的理论,反馈系统可以做成单位增益的反馈系统,由于功率放大器Ap(s)的带宽很宽,所以对整个系统的动态范围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可以用常数替换,即Ap(s)=Kpower。由于功率放大器的频率远远大于系统所需要的频率,因而该假设是合理的。此外,感应放大器As(s)的频率也很宽,也可以定义As(s) = Ksense。通过以上假设,系统框图可被简化如图4所示。

简化可得:

undefined

3.2 电流控制器的设计与电路实现

采用PI(比例-积分)控制器设计电流反馈控制器(见图5),其框图及传输函数如下:

undefined

为了便于设定参数,采用零极点方程表示。其中,所表示的零极点与增益成正比,Kp表示极点,Ki表示零点。得:

undefined

电流反馈的目的是消除由于负载电感所引起的延迟影响。如果ωPI=ωM,延迟影响将由PI控制器来补偿,闭环增益带宽的相位差将超前90°。因此可以给闭环增益带宽定义任意值。

如果KP和KI是任意值,且ωPI=ωM,则:

undefined

闭环传输函数为:

undefined

其中,ωC=KP/La。ωC表示环路增益带宽。得:

undefined

由于系统所需要的带宽及感应电阻值完全由设计者取值,则,

undefined

实现电流反馈控制器、输入电阻及反馈环路电阻不可忽略,通过式(18)和式(19),可以得出如下等式:

undefined

基于以上的原理分析,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电路图。

CCII是第二代电流转换器,信号经过CCII实现电压放大和电平转移的功能,使得A点的电压为2BIAS;HalfVCC2是由OPAMP构成的Buffer,为内部提供PVCC/2的基准源; OP31,R3和C构成PI控制器,PI控制器提高系统频率;OP32,R4构成电流反馈电路,控制马达电枢电流,实现精确定位;OPOUT,R2为功率输出极;RD为0.5 Ω;负载(马达的简化模型)为10 Ω。 BIAS是DSP提供的基准电压信号,VINTK是伺服提供的控制信号。通过VNFTK和VOTK检测RD上的电压来调整负载上的电流,通过PI调节器中的电容抵消掉负载电感的零点,从而使系统频率大幅度的提高。

4 仿真结果与测试分析

采用HSpice进行仿真,其中,VCC=12 V,PVcc1=PVcc2=5 V,BIAS=2.5 V,工作频率f=1 kHz,马达绕线电感La=100 μH,马达绕线电阻Ra=8 Ω,假设系统带宽F=60 kHz(常用48 xVCD系统所需带宽),感应电阻Rs=0.5 Ω和Rin=R2=7.5 Ω。

(1) 系统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电压控制模式的-3 dB系统带宽为17 kHz左右,而电流反馈控制模式的系统-3 dB带宽为538 kHz左右。

(2) 系统输出波形如图8所示,电流反馈控制模式输出波形的压摆率比电压控制模式输出波形压摆率有明显的提高。

5 结 语

CD媒体播放器的马达驱动常采用简单且容易实现的电压模式控制方法。但随着CD多媒体系统所需处理数据量的增大,媒体播放器马达的动态范围也需要相应的增加,这就意味着为了匹配系统动态范围而不更换马达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另一种控制模式,从而导致电流反馈控制模式产生。但是这种控制模式复杂且难实现,本文基于马达驱动器中电流反馈控制模式原理及系统增益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基于Antek S3/S4 1 μm 12 V 1P1M/1P2M BJT工艺;设计了一款采用电流反馈控制模式的马达驱动IC,经过HSpice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流反馈控制模式通过PI调节器中的电容抵消掉负载电感的零点,使系统频率及相应速度大幅度地提高。

参考文献

[1]Ji m Karki.Voltage Feedback vs.Current FeedbackOpAmps.Texas Instruments Application Note,SLVA051.

[2]Ji m Karki.Fully Differential Amplifiers.Texas In-struments Application Note SLOA054D.

[3]Michael Steffes.Control Frequency Response andNoise in Broadband,Photodetector Transi mpe-dence Amplifiers.EDN,Design Feature,1996:113-125.

[4]Michael Steffes.Design Methodology for MFBFilters in ADCInterface Applications.TI Application Note,SBOA114.

[5]王桂英,李艳军,贾兰英.电机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

[6]李发海.电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篇4: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

201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的实物图和对应的电路图中开关的连接,并没有在位置上严格地一一对应。这种失误表面看起来是小事,但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它干扰了课堂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工作者须改变唯教材是从的错误思想,排除教学干扰因素,使学生的思维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关键词

开关连接 出现失误 排除干扰 思维回归

翻开201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的实物图和对应的电路图中开关的连接时,你会大吃一惊,教材中两幅图中开关连接位置竟然是相反的(如图1所示)[1]。结合教学实践,我对教材中开关的连接提出质疑,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教材没有将实物图和电路图中的元件一一对应连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

《课标》对初中学生电路知识的要求是:“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2]。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化难为易,我就让学生按照电流的路径采用“点对点”的方法来连接。所谓“点对点”的方法就是先让学生准确说出实物和电路元件的两个端点名称,然后将对应的端点连接起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连接,学生的正确率达到了惊人的95%。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开关的两个端点(如图2所示),一个是动触点(能转动的部分),另一个是静触点(不动的部分),连接电路时只要对应,很容易连对的。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方法是一样的,先认清连接位置,找到连接点,问题便迎刃而解。反观教材中实物图和对应的电路图中开关的错误连接,让教师怎么向学生解释呢?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麻烦,也让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开关的动触点和静触点能随意连接,不会影响实际效果,这实质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误导。

1.随意连接开关,实际效果与设计结果相反

根据图3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图4的实物图,通过5个学生的展示,有4个同学将S1与S2的导线连成①,只有1个同学将导线连成②。老师引导学生:这两种方案哪个是对的呢?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认为两种方案都是对的,谁也说服不了谁。学生决定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两组同学分别按①、②两种方案连接成实物电路,然后操作开关,观察实验现象。同学们发现:方案①中当断开S2,闭合S1时,灯L1发光,说明S2这个干路开关不起作用;方案②中只有当S2闭合,S1也闭合时,灯L1才发光,说明S2这个干路开关起了作用。最终全班同学达成共识:①的连接是错误,②的连接是对的。理由很简单,在电路图中S1的静触点连接S2的静触点,方案①中S1的静触点连接S2的动触点,开关的连接位置出错了,实验效果当然不一样,看来,连接小小开关也马虎不得,我们再也不能像教材上一样随便连接开关了。由于教材给学生的思维造成干扰,在课堂上花了许多时间才得以纠正。

2.随意连接开关,不利于电磁继电器的学习

电磁继电器虽然原理简单,但结构复杂,是教学的难点。要学生由实物图画出正确的电路图或设计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更难。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在正确认识单刀单掷开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单刀多掷开关的结构,掌握了单刀多掷开关的作用,就掌握了电磁继电器的使用技巧。图5是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图,我们可以将衔铁及B看成开关的动触点,A和C是开关的静触点。经过这样简化,电磁继电器工作电路中的A、B、C三个触点可等效成单刀双掷开关,如图6所示。

我们以十堰市一道中考习题为例,来说明如何先设计电路图,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图7是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灯的实验装置图。要想控制电路在开关闭合时甲灯亮乙灯不亮,开关断开时乙灯亮甲灯不亮,请用笔画线代表导线将所给器材按要求连接起来。解析思路如下:先看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略),将工作电路中电磁性电器的三个触点转换成单刀双掷开关,依据题目要求,设计出工作电路的电路图(如图8所示)。然后找出元件的正确位置,利用“点对点”方法很快就能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了,如图9所示。学生如果会连接实物图,由实物图画电路图就简单多了,当然也就会画了,通过这样的训练,彻底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意细节,像教材一样随意连接开关的动触点和静触点,要想正确连接电磁继电器的实物图和画出电路图,教学实践中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教材将实物图和电路图中的元件一一对应连接,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大家都知道工程图纸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按图纸施工,工程质量才有保证。如果随意改变一个重要的支撑点的位置,工程使用过程中就会垮塌,结果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正因如此,所以图纸一旦冻结,为保证工程的质量,是不允许施工人员更改的。电路图其实也是一种图纸,我们要按图施工,采用点对点方法既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使学生的思想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更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物理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养成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减少人为的错误,更好地利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年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5: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

思路解析:石墨能够导电,石墨丝将供电设备的电线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使供电设备瘫痪的目的。

答案:导体 短路

2.电路图是指用__________来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常用的元件符号,如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节是我们接触电路的开始,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电路中常用的符号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答案:符号 灯泡 电动机 电阻 开关 电池

3.只有电路时__________,电路中才有电流,如果电路没有闭合,或者导线没有连接好,电路在某处断开,这种状态叫做__________;直接用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叫做__________。思路解析:只有连通的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电路中有断开的状态叫做断路,直接用导线连接电源两极的状态叫做短路。短路是一种危险的电路连接状态,容易烧毁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答案:闭合 断路 短路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1)电池用久了以后电能都消耗掉了,电池是一种消耗电能的装置。()

(2)电炉通电后暖烘烘的,电炉通电后能产生热,电炉是一种提供电能的装置。()(3)电动机通电后才能转动,它是一种消耗电能的装置。()(4)发电机能发电,它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思路解析:(1)电池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2)电炉工作时消耗电能,电炉是消耗电能的装置。(3)电动机是用电器。

(4)发电机、电池都是电源。答案:(1)×(2)×(3)√(4)√

2.如图5-2-1所示,开关S的作用是()

图5-2-1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A.控制整个电路 B.只控制灯L1 C.只控制灯L2

D.控制L1和L2 思路解析:分析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分成两路,一路流过L1,然后回到电源负极,构成一闭合回路;另一路流过开关S和灯L2,然后回到电源负极,可见S只控制灯L2。答案:C 3.如图5-2-2所示的电路图中,开关S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是()

图5-2-2 思路解析:A开关只控制电铃;B开关只控制电灯;D开关闭合时发生短路。答案:C 4.(经典回放)如图5-2-3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着两个金属夹A和B,在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铅笔芯、大头针和橡皮,其中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图5-2-3 A.硬币 B.铅笔芯 C.大头针 D.橡皮

思路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要使灯泡发光,A和B中接入的必须是导体,绝缘体不能使灯泡发光,本题中只有橡皮是绝缘体。答案:D 5.如图5-2-4所示的电路中,各元件都完好,但闭合S1、S2后,只有L2发光,故障可能是()A.干路部分电线断了 B.L1被短路了

C.S1被短路了 D.L1与灯座接触不良

图5-2-4 图5-2-5 思路解析:当S1、S2闭合后,只有L2发光,有电流通过L2;L1不发光,没有电流通过L1,L1断路。答案:D 6.如图5-2-5所示的电路中,要使小灯泡发光,a、b两处可连接的元件是()A.a、b两处都接开关 B.a、b两处都接导线

C.a处接电源,b处接开关 D.b处接电源,a处接开关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思路解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缺一不可。现在的图中只有灯和导线,所以a、b两处一处为电源,一处为开关,故C和D正确。A和B中,电路中都无电源,无法给小灯泡供电,故A和B错。答案:CD

快乐时光

生 菜

有个老外来小木家玩,正巧碰上了端午节,本着好客的精神,小木带着老外到河边看划龙舟等节目。看完后,小木送了两个肉粽给老外带回去吃。一个星期后,老外来信感谢小木的热情招待,并且说:“肉粽很好吃,可惜,生菜硬了点。”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如图5-2-6所示,电灯发光的条件是()

图5-2-6 A.S1和S2都闭合 B.S1断开,S2闭合 C.S1闭合,S2断开 D.S1和S2都断开

思路解析:若S1和S2均闭合,则电源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灯,故灯不发光,A错误。若S1断开,S2闭合,也会造成电源短路,现象如A,故B错误。若S1闭合,S2断开,电路为通路,灯发光,故C正确。若S1和S2都断开,则电路为断路,没有电流通过灯,故D错误。答案:C 2.(经典回放)如图5-2-7所示的四个电路图,开关S能使L1和L2同时发光和熄灭的是()

图5-2-7 A.甲、丙 B.乙、丁 C.甲、丁 D.丙、丁

思路解析:对于甲图,S断开,整个电路成为断路,L1和L2同时熄灭;S闭合后,电路为通路,L1和L2都发光。对于乙图,不论S闭合与否,L2始终发光,S只控制L1的亮或灭。对于丙图,S闭合后L2被短路,只有L1发光;S断开后,L1和L2都发光。对于丁图,S闭合后,L1与L2都发光;S断开后,L1与L2都熄灭。可知符合题意的只有甲图和丁图。答案:C 3.如图5-2-8所示的实物电路图中,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正确电路是()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图5-2-8 思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的电源没连接。在B中当开关闭合后,相当于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在一起,构成了短路,灯泡不亮。答案:C 4.如图5-2-9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小灯泡能发光的是()

图5-2-9 思路解析:B、D两电路中,没有把灯泡的两端连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虽构成了通路,但由于灯泡没有接入电路,所以灯泡不能发光。C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流将不经过灯泡,灯泡被短接,所以灯泡不能发光。答案:A 5.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措施中必要的是()A.开关应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

B.一定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元件 C.一定要从电源的负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元件 D.连接过程中开关应断开 思路解析:动手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必须了解一些连接电路的常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只要开关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只要开关闭合,电路的其他部分也完好的话,电路就成为通路,所以开关接在电路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开始,逐个顺次连接各个元件均可,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断开。待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方可闭合开关,这样,可防止连接过程中,一旦出现短路,而开关又是闭合的,烧坏电源,引发危险。答案:D 6.(2010广东模拟)图5-2-10的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图5-2-10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答案:C 7.某反恐小组的拆弹专家在拆除恐怖分子设置在飞机上的爆炸装置,如图5-2-11所示。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应拆除的线为__________。

图5-2-11 图5-2-12 思路解析:在没有拆除导线b之前,起爆器被导线b短路,所以炸弹不会爆炸。若拆除导线b,电流只能通过起爆器才能构成电路,所以炸弹会爆炸。若拆除导线a,则切断了通往电源的线路,整个电路成了开路,所以爆炸装置会停止工作。答案:a 9.(2010贵州贵阳模拟)请你在图5-2-13每个方框中画上一个电路元件符号,使其成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

图5-2-13 图5-2-14 答案:如图所示。

10.如图5-2-14甲那样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玻璃珠加热,如图5214乙所示,当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面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红炽状态的玻璃珠是导体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11.自制一个水果电池:找一根5 cm长的铜片或粗铜丝,再从废干电池上剪一条2 cm宽的锌皮,刮净后,把铜片和锌皮分别插入水果里(苹果、番茄等),就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取两根导线,分别接在水果电池的两极上,用舌头断续接触两极的引出线,注意两极引出线不要互相接触。舌头上有什么感觉? 思路解析:水果电池是电池的雏形,它给人类研制电池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因为它的供电量很低,所以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有轻微的感觉,水果电池没有实用价值。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一万余个精品课件、几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答案:人体是导体,当引出线与舌头接触时,水果电池通过导线、舌头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电路中有了电流,由于受到轻微的电击,故舌头上有“触电”的感觉。12.你知道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吗?请你查阅资料,说说干电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思路解析:此题答案不唯一,旨在培养同学们爱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使自己从小事做起等等。

2答案:废电池中锌、锰含量很高。一节1号电池里的有害物质可以使1 m的土壤再也种不出庄稼,1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这是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篇6: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3分)

1.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提供电能的_________、消耗电能的________、控制电路通断的______和提供电的流动路径的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的.

2.如图1所示为测电笔的`构造示意图,其中必须用绝缘材料制作的是__________.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__________,笔尖接触电线时,如果氖管发光,表明接触的是_______线.

篇7: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第1节 两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4、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一个完整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3、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 必须有电源;

② 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4、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

5、电路图:

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

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1A=103 mA 1mA=103μA 1A=106μA

2、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符号为A,其电阻很小,理想的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电流表的示数:

量程

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

大格代表值

小格代表值

0~0.6A

“-”和“0.6”

下一行

0.2A

0.02A

0~3A

“-”和“3”

上一行

1A

0.1A

在0~3A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注意: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0.6”和“3”。这时“0.6”和“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0.6”或“3”流出。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篇8: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 、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只是教师进行的示范,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

篇9: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

① 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因此,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②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2)联入电路时

① 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② 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安培表,从“-”接线柱流出安培表。

③ 严禁将安培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安培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① 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② 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③ 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④ 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4)读数

篇10:八年级物理电流与电路

基础导练

1.物理学成果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有一种称为石墨炸弹的武器在作战时被用来破坏敌方的供电设施.这种炸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是在空中散布大量极细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飘落到供电设备上会造成(填“断路”或“短路”)从而使供电系统瘫痪.2.如图所示,开关S的作用是()A.控制整个电路

B.只控制灯L1 C.只控制灯LD.控制L1和L2

3.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开关S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是()

4.如图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着两个金属夹A和B,在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铅笔芯、大头针和橡皮,其中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A.硬币

B.铅笔芯

C.大头针

D.橡皮 能力提升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元件都完好,但闭合S1、S2后,只有L2发光,故障可能是()

A.干路部分电线断了

B.L1被短路了 C.S1被短路了

D.L1与灯座接触不良

6.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开关S能使L1和L2同时发光和熄灭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丁

D.丙、丁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小灯泡能发光的是()

8.你见过不用钥匙就可以打开房门的奇事吗!宾馆的客房就是不用钥匙而是用房卡开门的.其原理其实就是房卡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接在干路上,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听宾馆的人员说,使用房卡也有其利与弊.一日就有一房客把断开开关的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房间里其他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其故障原因可能是

基础导练

1.导体

短路能力提升

5.D

6.B

2.C

3.C 7.A

参考答案

4.D

8.开关

上一篇:法制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工业社会工作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