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2024-04-19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通用14篇)

篇1: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大班端午节教学反思适用于端午节教学活动的反思当中来,这个阶段的孩子观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端午节反思吧。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临近端午节,家长纷纷为孩子佩戴了香包,孩子们对形状各异、散发香味的香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随之而来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要佩戴香包?”“什么是端午节?”产生了探究欲望;这个阶段的孩子观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我设计并进行了本节活动。

环节设置及反思:

首先我通过播放歌谣《端午节》带领幼儿排小火车拍顽固节奏进入场地,一下就集中了孩子注意力;随后我出示香包,设疑提问、引发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味道?为什么要佩戴?端午节是怎样来的,有哪些习俗?”从而引入课题;紧接着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动画的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形象生动的理解了故事;接着我又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孩子了解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当地特有的习俗,收集的图片色彩鲜艳,比起传统的说教,一目了然;最后我又通过划龙舟游戏再次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引出下一课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制作品尝美味的粽子,好吗!”,整节活动的设计,动静交替、环环相扣,通过讨论、观看动画、幻灯片、朗读儿谣、律动游戏等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循序渐进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使用鼓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参与,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并能灵活的驾驭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自己在课堂活动中语言亲切、自然,心中有孩子,做孩子亲近的朋友,因此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情绪积极,注意力集中,参与性强,思维活跃,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因为园内多媒体室电脑反应不太灵敏,活动中我没能亲自操作,由其他老师帮忙播放。以后在这方面要不断学习进步。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以下几种教育方法:实践练习法:这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比如说《小小值日生》《我会叠衣服》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练习法来进行。参观法: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参观。如:《我心中的小学》《小小邮局》《理发店》《特殊的工作人员》等都可采用参观法。参观法的运用能使孩子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情景表演法:如一些行为习惯的判断对错,经常会请大班孩子进行情景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情景再现,做出正确的判断。讲解法:如《特殊用途的号码》,通过讲解向孩子说明三种号码的用途,使孩子了解规则及其意义。此外我还经常使用讲述故事、学习儿歌使孩子懂得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及行为规则;通过表演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激发孩子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总结,丰富孩子的社会认知。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独自存在,而是依教学要求,灵活组合使用,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实际练习教学模式、生活感知教学模式等。

篇2: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临近端午节,家长纷纷为孩子佩戴了香包,孩子们对形状各异、散发香味的香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随之而来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要佩戴香包?”“什么是端午节?”产生了探究欲望;这个阶段的孩子观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我设计并进行了本节活动。

环节设置及反思:

首先我通过播放歌谣《端午节》带领幼儿排小火车拍顽固节奏进入场地,一下就集中了孩子注意力;随后我出示香包,设疑提问、引发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味道?为什么要佩戴?端午节是怎样来的,有哪些习俗?”从而引入课题;紧接着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动画的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形象生动的理解了故事;接着我又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孩子了解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当地特有的习俗,收集的图片色彩鲜艳,比起传统的说教,一目了然;最后我又通过划龙舟游戏再次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引出下一课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制作品尝美味的粽子,好吗!”,整节活动的设计,动静交替、环环相扣,通过讨论、观看动画、幻灯片、朗读儿谣、律动游戏等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循序渐进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使用鼓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参与,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并能灵活的驾驭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自己在课堂活动中语言亲切、自然,心中有孩子,做孩子亲近的朋友,因此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情绪积极,注意力集中,参与性强,思维活跃,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因为园内多媒体室电脑反应不太灵敏,活动中我没能亲自操作,由其他老师帮忙播放。以后在这方面要不断学习进步。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以下几种教育方法:实践练习法:这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比如说《小小值日生》《我会叠衣服》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练习法来进行。参观法: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参观。如:《我心中的小学》《小小邮局》《理发店》《特殊的工作人员》等都可采用参观法。参观法的运用能使孩子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情景表演法:如一些行为习惯的判断对错,经常会请大班孩子进行情景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情景再现,做出正确的判断。讲解法:如《特殊用途的号码》,通过讲解向孩子说明三种号码的用途,使孩子了解规则及其意义。此外我还经常使用讲述故事、学习儿歌使孩子懂得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及行为规则;通过表演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激发孩子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总结,丰富孩子的社会认知。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独自存在,而是依教学要求,灵活组合使用,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篇3:创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

创设环境:特种兵训练营

根据我园户外活动场地地形及植物分布的特点,我们为大班幼儿晨间和下午的锻炼活动打造出一片“特种兵训练营”。训练营中设置有:惊险梅花桩(由12根40~60cm高低不等的木桩和2块木板斜坡组成,供幼儿做平衡练习)、战壕基地(由若干个60cm高的大沙袋组成战壕,还提供了仿真玩具手枪和打靶图片,可以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及身体的灵敏性)、横渡长江(由2根长5m米左右的粗麻绳构成“铁索桥”,用以发展幼儿上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虎跳崖(由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汽车轮胎和PVC管制成的跨栏,发展幼儿助跑跨跳及连续跳跃的能力)、威风坦克旅(自制纸箱坦克4台,迷彩网、PVC管,发展幼儿连续翻滚和匍匐前进的能力)、翻越狼牙山 (由大型攀爬玩具组成,发展幼儿的攀爬能力)、荆棘封锁线(4m长的吊桥一座、彩色塑料圈10个、自制长12m左右的网、自制手榴弹20个、铃铛10个,发展幼儿钻的能力)、飞夺泸定桥 (由3个4.5m长的竹梯和12个轮胎组成,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及下肢的控制力)、迷彩霹雳弹(自制迷彩手榴弹若干,发展幼儿肩上投掷的能力)。“特种兵训练营”系列游戏中,融入平衡、钻、爬、跳跃、投掷、攀登、走、跑等多种动作练习,丰富的材料提供和创意的组合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能使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动作和身体素质获得协调发展,他们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也获得相应的发展。

活动设计:小小特种兵

根据大班幼儿动作水平和发展目标, 我们设计了名为“小小特种兵”的系列学军体育教学活动,活动中创设“小小特种兵”情境,要求幼儿以规定的动作完成军事任务。如教学活动“躲避飞弹”,幼儿身穿防弹背心,学习以侧滑步的方式躲避飞弹(教师投掷的沙包)。“躲避飞弹”要求幼儿根据飞弹射来的方向与路线 ,快速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它比一般的躲闪性游戏更能促进幼儿灵敏性、协调性的发展,并且,侧滑步的学习还能为幼儿将来学习球类运动做准备。又如学军教学活动“争夺急救包”,将急救包悬吊在一定高度,要求幼儿纵跳将急救包(纵跳触物)取下,运送到大本营。再如学军教学活动“聪明的勇士”中,幼儿身背炸药包,绕过障碍跑(用食油桶设置成不同的障碍),助跑跨跳过不同高度的跨栏,将炸药包扔进敌军指挥部。这个教学活动是发展幼儿绕障碍跑和助跑跨跳的能力。教学活动还有“小小救护员”“小小侦察兵”,等等。

开发游戏:特色学军

篇4: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实践探究;艺术活动;幼儿园大班

新课改为幼儿园教育事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幼儿园教育事业面临的挑战加剧。作为基础性课程的艺术活动而言,对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幼儿教学中,传统的艺术活动逐渐显露出不足,阻碍了幼儿教学的发展,因此,相关的教育人士应当加大对幼儿园大班的艺术活动探究,为幼儿园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幼儿园大班开展艺术活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拓展

艺术教育课程在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中的设置和开展,能够充分显现出尊重幼儿心理特点的教育特征,加上幼儿自身的艺术特性比较显著,能够适应艺术活动,同时在幼儿的精神发展下,开展艺术活动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另外,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积极表现,有利于共同发展其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对幼儿思维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艺术这种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艺术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塑造健全人格,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想象力、推理能力的提高,使幼儿的综合文化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另外,科学研究表示,艺术培养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就是在幼儿阶段,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的艺术培养力度,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其更好地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的实践策略

1.对艺术活动的内容合理设置

首先,教师可以在艺术活动内容的设置上有机结合不同性质的事物、不同类型的事物,即融合艺术学科、其他学科,如,在引导幼儿学习画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播放音乐的方法,引导幼儿在听过音乐之后想象画面,然后鼓励幼儿将其画出来。采取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幼儿对艺术魅力进行更深入的感知,同时也能帮助幼儿建立艺术体系。其次,在艺术活动的内容设置上可以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能够对生活和情感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认知。例如,在引导幼儿认识声音的过程中,可以将火车、汽车等不同的声音播放给幼儿听,使其对声音有更加真切的感知,然后引导幼儿自己说出生活中的声音有哪些,并鼓励幼儿对声音进行模仿,以此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丰富艺术活动的主题

艺术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主题,是对艺术活动发展方面进行正确引导的重要内容,且能够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应当不断丰富艺术活动的主题,促进各领域对幼儿进行系统、全面的熏陶。在艺术活动主题的丰富过程中可以从人文、自然的角度着手,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为顺利开展艺术活动做好铺垫。另外对与主题内容的全面性也应当加大重视,可以对一个主题开展多次艺术活动,但是应对艺术活动的逻辑性提供保证,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例如,可以将艺术活动的主题设置为大海,在活动开展时围绕海洋动物等内容,促进幼儿情感的丰富、思维的拓展。

3.明确艺术活动的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的积极作用,应当明确艺术活动的目标,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彻底摒弃,树立现代的幼儿观、教育观。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对幼儿的尊重。同时深入分析幼儿教育的新课改内容,与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等有机结合,将艺术活动的目标设立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外部之间的联系、艺术学科内部之间的联系,发挥艺术活动的影响作用,促进幼儿视觉、听觉等方面能力的提升,确保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得到的情感是丰富的,推动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并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的实践探究,从中可以了解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的重要意义,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亟须加大对艺术活动的重视,于是本文提出了合理设置艺术活动、丰富艺术活动的主题等策略,希望能够促进艺术活动的作用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事业中充分发挥,推动幼儿园教育事业的进步,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曦,谢小于,单雪婷,等.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民族民间资源的利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119-124.

篇5: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反思

(1)大班优秀主题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吴德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活动三: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馈: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2)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快乐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3)大班主题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着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课程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的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例,学生通过对“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语句的感悟,从而也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情感教育。达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4)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教学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5)大班优秀社会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月五日。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儿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师:端午节那天,人们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那天人们有很多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

5.体验包粽子。

(1)让幼儿用长方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纸绕并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包的粽子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教学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篇6: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2、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篇7: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什么人。

2.为了使中华悠久历史得以传承与发扬,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庆祝方式。

3.为了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物品准备1、各种颜色的绳子若干。

2、教师自备屈原的故事视频和屈原图片。

3、包粽子,赛龙舟,制香囊,五色绳的图片内容活动一:讲述屈原的故事并让幼儿认识屈原。

活动二:介绍多种多样的纪念方式,引出今天的的主题:幸运五色绳活动三:介绍材料并引导幼儿认识绳子的颜色。

活动四:1、教师出示范例彩色绳让幼儿观看。

2、教师示范制作,同时告知幼儿制作方法。

(1)、挑选五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告诉幼儿幸运五色绳必须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

(2)、将五根绳系在一块(3)、教师开始搓五色绳活动五:

1、教师分发彩色绳。

2、幼儿动手操作,(3)教师巡回指导活动六:

(1)、幼儿作品展示(2)、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并一一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七:

篇8: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一、教师指导在大班手工活动中的重要性

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手工活动作为美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发挥着一定程度的作用与影响。手工制作活动是指教师通过使用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 引导幼儿通过剪贴、粘贴、染纸、折纸废旧材料制作、泥工和立体组合等形式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审美的能力。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创作, 可以使幼儿充分享受创作的过程, 并从中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耐心等行为习惯。此外,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需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规定与要求, 具体到幼儿园的大班手工活动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手工制作活动中, 及时对设计进行规范并适时进行干预与指导。

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理论中可以分析出:学生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 即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认识这两种发展水平的存在并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尤其重要。在幼儿园的手工教学活动中, 主要分为集体讨论和个体操作两个环节。集体讨论的时候, 教师一般会做出示范, 这个示范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物品, 为幼儿接下来的具体操作做好准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指导, 整个过程是以幼儿的主动操作为主, 这两个阶段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与干预。因此, 教师在幼儿手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便显而易见了。

二、大班手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

(一) 部分教师开展的手工活动不太符合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

在幼儿园的手工教学活动中, 由于教师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认识不清, 制定的手工制作的活动内容不大契合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有些幼儿园将幼儿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与动手想象得过于低下, 对于大班手工制作活动的教学任务布置还停留在小班教学阶段, 比如进行简单地粘、剪图画, 无法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有些教师对于幼儿的能力估计得过高, 对幼儿的教育急于求成, 手工教学制定的内容偏难, 同样对幼儿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无法科学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时间长了幼儿对学习便开始退缩, 不利于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养成。

(二) 部分教师制定的内容可操作性较差

教师在制定手工活动的具体内容时, 忽略了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内容把握不到位。比如, 幼儿园进行“泥土”材质的相关手工活动时, 教师就不宜选在冬夏的季节。教师在制定手工内容时, 往往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意识, 通常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如装扮“圣诞树”适合在冬季圣诞节的时候进行。此外, 教师有时对手工制作内容准备得不充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将活动信手拈来作为学生的手工活动制作的内容,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活动应起到的效果, 不易带动幼儿对那种氛围的把握。另外, 准备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装扮圣诞树”时需要雪花的装扮在其他季节就没办法进行, 操作性不强, 幼儿准备起来也费劲了许多。

(三) 部分教师忽视手工活动的成本预算

另外, 在手工活动的材料准备过程中, 教师忽略了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幼儿园一旦布置完手工制作活动所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后, 幼儿回到家通常都是要求父母购买新的手工材料, 没有想到旧物的利用。若手工活动制作的材料耗费资源较多时, 不符合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为主的目的, 违背了幼儿教学的初衷, 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

三、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改进建议

(一) 教师要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手工制作活动的目标

在幼儿园的手工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首先, 手工活动的目标必须适应幼儿现阶段已拥有的发展水平, 与他们美术的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其次, 手工活动必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标, 为幼儿提供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提升的平台;再次, 手工活动目标要考虑到幼儿实际身心发展水平, 将幼儿实际的认知能力、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 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大班手工活动中, 教师要让幼儿试着接触手工操作内容, 从而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

(二) 教师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手工制作内容

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或许可以简单, 但一定要有教学意义, 对幼儿能起到教育意义, 并且使得幼儿在动手方面、审美方面以及认知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 这就需要教师严格按照手工教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内容时, 需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因素, 从实际出发。同时也要考虑到客观因素, 比如秋天到了, 落叶便是现成的手工制作材料, 可以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图画。因此, 教师应从实际情况考虑, 选择切实可行的手工制作内容, 这样有利于手工制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 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手工制作材料

若要使得学生收获一堂生动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课, 教师首先要把握手工制作材料的选取, 要适当控制成本。手工制作材料并不是全部购买新的就是最合适的, 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对各种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来教育幼儿节约的概念。在回收废旧材料的过程中, 教师可有意引导幼儿对废旧材料的安全性、是否卫生、便于收集等特点来分类收集废旧材料。所以教师在制定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时, 要仔细把握手工材料的选取, 以期达到那些材料的选取是最符合幼儿现阶段发展特点的, 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中的手工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升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想象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 重视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而教师在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探讨, 对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教授幼儿专业性的学科知识以外, 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中的手工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开设的教育活动。手工活动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 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力。本文首先指出教师指导在大班手工活动的重要性, 其次分析教师指导在大班手工活动中的现状, 最后针对教师指导方面的问题进行的相关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手工活动,重要性,教师指导

参考文献

[1]刘畅.幼儿园手工活动中教师指导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刘春花.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篇9: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 区域活动 教师

引言

學前教育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所确立的明确的教育目标。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头兵,区域活动的开展也应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确立活动目标,合理的布置活动场地,科学投放活动材料,以幼儿自身的活动意愿和活动能力为基准,让幼儿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与探索。区域活动是一种灵活的幼儿教育形式,它能够充分顾及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幼儿的特长,因此区域活动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要想使幼儿的区域活动有效进行,就应当努力营造一个能够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快乐成长。幼儿在区域中偷快的游戏,凭着自身的喜好与需求,追求着自己的愉悦与满足,他们的个性挣脱了束缚,想象与创造活跃了起来。

1大班幼儿区域活动

大班幼儿处在一个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的转折期,其身心发展特点与小班、中班的幼儿有明显的不同。大班的幼儿逐渐养成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的情感发展趋于稳定,有意性逐渐增长;自己能够独立处理很多事物,劳动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与他人配合完成活动的意识不断积累;懂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 动作更加灵活,能够较好的控制事物;喜欢学习,乐于提问,内心充满无穷的探索和求知的愿望;幵始逐渐能够了解周围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事物加以概括和分类;他们能够生动、形象、有感情的描述事物;具有极高的阅读兴趣;想要创造的想法十分强烈;角色游戏的进行逐渐完整;他们能够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指的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结合教师的指导,为大班幼儿建造活动场地,大班幼儿能够在这个活动场地中选取各种材料,凭借大班幼儿的自身兴趣来选择活动内容。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是主动的活动。简而言之,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就是通过区域中的教育来积累大班幼儿的经验,使大班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2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空间运用不合理

教师虽然注重空间与材料的运用,但是没有对空间和材料的运用进行更深一步的思量。区域活动的环境有时无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无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教师布置区域活动环境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区域环境的美观,只注重外观的华丽,却没有思考幼儿的真正需要,有些布置往往只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是幼儿所不需要的,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的区域的活动材料摆放的过于高或是过于低,不利于幼儿的取放,有的教师甚至简单的认为区域多比区域少好,材料多比材料少好。虽然教师将区域布置得色彩斑斓,但幼儿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往往只是盲目的玩耍,不清楚区域活动的任务,虽然幼儿在区域中玩得很开心,但是幼儿的收获却不能与区域活动的目的划等号。区域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也与大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脱节,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活动的进行,难以促进大班幼儿的发展。

2.2区域活动时间不充裕

虽然幼儿园制定了区域活动的时间表,但是不是每一天的区域活动都按照时间表上的进行,而且幼儿园大班有一小半的幼儿都需要上“兴趣班”,这些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更加无法保证。也有的幼儿园大多都设有活动区域,但是没有设定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有的幼儿园虽然设定了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但是活动时间多是在幼儿吃饭前后。幼儿的活动时间过短,没有超过半小时,使幼儿的活动很不尽兴。幼儿教师相对于区域活动,更看重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的开展,这使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在幼儿园当中只是日常活动的小环节。

2.3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方式失当

教师投放的材料应当是能够鼓励幼儿大胆的动手操作,积极的动脑思考的材料。而有的教师所投放的材料无法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无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天才,致使幼儿无法完成活动目标,无法帮助幼儿形成成就感与自信心。比如在科学区的一次认识月亮圆缺的活动,教师只是将月亮圆缺的挂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观察,这就使幼儿觉得看完挂图后就无所事事,而且幼儿也未必会完全理解挂图的内容。教师应当制作一些幼儿可以动手操作的材料来让幼儿自行探索,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此外,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在有些方面并没有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在图书区,教师将小沙发、小垫子放在地上供幼儿坐在上面阅读。但是根据大班幼儿的身高与年龄特征,应当提供给大班幼儿桌椅,教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适合幼儿的身体发展,也为将来的入学打好基础。

2.4教师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缺乏有效观察

教师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缺乏有效观察。比如,在幼儿园大班的表演区,正在进行“小模特”的表演活动。老师向孩子们讲解完活动规则后,孩子们开始自己利用各种材料做成的服装、装饰品来打扮自己,然后跟着正在单曲循环的配乐进行表演。但不久之后,孩子们似乎厌倦了这个活动,孩子们开始把身上的装饰品取下来追打着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小模特”活动开展之前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规则,但是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后就对幼儿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活动变得混乱。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不能做到有始有终。

3结束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于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合理运用区域活动的空间,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提供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他们所应当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的任务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可以适当的延长区域活动的时间,毕竟大班幼儿的想象力需要时间充分延展;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操作,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鼓励幼儿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此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进行新活动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海红.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导刊,2006(10):11-13.

篇10: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总结

这些活动是由讲述活动“我家过的端午节”生成而来,为此在当天的的区域活动中我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了有关端午节的区域性环境,除了字以外,留下大面积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发挥,同时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如香包的半成品(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有限,尚未掌握缝纫的技能,所以我准备了编好的穿了一个香包中国结,幼儿只需自己折各色的纸粽子在穿在中国结上,即成一个漂亮的香包,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丝线(用来编鸭蛋网用,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耐心,养成集中工作的习惯。)、各种颜色、形状、质地的纸让幼儿进行包粽子、折纸船等练习,足以容纳七、八名幼儿。饶是如此,每天一到区域活动时间,这一区域仍是排起长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故意装作视而不见,幼儿自发的商量出参与的次序,并相互提醒自觉遵守,真正的做到自我管理,幼儿都觉得比较公平。因此满足了每个幼儿的需求。

这次活动也是由讲述活动“我家过的端午节”生成而来,当时在进行迁移讲述思路时时孩子们希望能够提前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并在前几天的区域活动中学会了制作香包、编鸭蛋网、折纸船等技能,为此今天开展这一活动时机成熟,也能为本次主题活动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在开展活动时,我借鉴了蒙氏教学法,首先安排好各种工作区域,如香包制作区、鸭蛋网编织区、合作创作赛龙舟场面的区域等,每个区域准备了足够七、八名幼儿操作的材料及空间。

我们首先开展谈话活动,重温端午节的由来,强化孩子们“中国是端午节的发源地”这一印象。然后讨论我们庆祝端午节的方法,选择自己操作的区域。接下来就开始制作活动。幼儿工作的`非常专注,制作和布置出有着浓厚节日气氛和端午节特色的环境。之后幼儿还提出用竹竿进行赛龙舟活动,本次主题活动在激烈的比赛中降下了帷幕。

篇11: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观看奶奶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3、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5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吃什么来庆祝节日的?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1)幼儿分组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阿姨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2)与幼儿交谈:通过看包粽子、学习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师生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本活动我们以绘本故事灌入始终,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通过粽子、龙舟、香包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PPT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我们桐城人们端午节有吃杏子、鸭蛋、绿豆糕、挂艾叶菖蒲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最后让孩子们品尝了粽子,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篇12: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 活动目标 ?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 活动准备 ? 1、材料: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 2.准备: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做志愿者 ? 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 活动过程 ?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 今天是什么节日? 幼儿和同伴交流。

?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 幼儿相互交流。

?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 2、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 请每组选 1 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篇13:开展大班幼儿测量活动的实践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 我们常常处于这样两个误区, 一是根据儿童某个阶段的最高思维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 经常忽略了幼儿达到某种概念化水平之前所经历的复杂而漫长的发展过程。二是由于测量活动操作性强, 既要测又要量, 还要记录, 准备繁琐, 经常被老师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我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测量身边的物品中———测量种植区的甘蔗开始, 开展最简单的测量活动, 先激发幼儿学习测量的兴趣;逐步引导幼儿发现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并学会做最简单的测量记录;能进一步发现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一、把握契机, 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 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还能使活动成为快乐的事, 测量活动也是如此。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和想象感兴趣, 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遇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喜欢问“为什么?”并且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 去发现、去探究、去体验。

如:……路过种植园时, 看见门卫爷爷在萝卜地里拔草, 孩子们停了下来, 也帮忙拔起草来。突然有个小朋友喊了起来: 看!有两棵甘蔗树!……“我吃过甘蔗, 可甜啦!“”老师现在可以吃吗“”它还没熟呢, 它还会长高的“”要长多高才能吃呢”“它现在有多高啊”“我们来量量看, 用什么东西量呢”孩子们围着甘蔗七嘴八舌讨论着, 测量的话题由此而展开……

这仅仅是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开始, 在之后的每一个测量活动中, 我们都伴随着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在测量活动中一路跟进、学习, 一路体验快乐。

二、多样选择, 寻找适合测量物的测量工具

引导幼儿根据被测物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是十分重要的。每当出现测量物时“,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 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有步骤去探索, 去发现, 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 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如:在测量桌子的活动中, 我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 小棒、回形针、绳子、水彩笔、瓶子等, 孩子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有的试了一种又一种工具, 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有的拿着工具前后左右比来比去, 找不到门道, 经过我小小点拨, 孩子们又重新兴奋地趴在桌子边缘, 嘴巴里还不停地叫着同伴“:别动!别动!歪了!”最后他们总能找到一种适合测量物的最佳工具以及好的方法。

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实际自由的工具操作中更好地学习了比较的概念、测量的方法。在获得经验的同时, 也得出了结论:工具不同, 结果不同;工具长, 次数少;工具短, 次数多。孩子们用小手的虎口测量甘蔗的高度、薯片罐测量桌子的长度、脚步测量跑道的长度、玩具连环扣量旗杆的高度, 显得尤为出彩。

三、反复尝试,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测量活动中, 面对各种疑惑和发现的问题, 孩子们通过运用各种感官, 积极地观察、操作, 反复尝试,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如:在测量影子的活动中, 一开始是一个孩子站在太阳底下, 一动也不动, 另一个孩子就在影子上测量, 时间一长, 他们发现进行不下去了, 因为站着的孩子动来动去, 他们无法测量准确。于是小小测量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想办法, 最后决定用粉笔, 先把同伴的影子画出来, 然后在两两合作一起测量影子。

在测量影子的过程中, 由于影子是有点扁圆的, 不是直线的, 所以有的孩子没有从零起点开始、有的测量工具放歪了、有的没有和脚跟、头顶对整齐……于是就组织孩子讨论,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反复尝试中, 采用了在头和脚跟之间画一条直线, 再进行测量……

在测量活动中, 每当发现问题时, 我们针对孩子的问题加以引导, 在不断的追问中让孩子自己审视自己的失误, 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我们意识到, 日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质疑的思维, 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能认真投入地去探索和研究, 以及在争辩、反复尝试的过程中, 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操作和互相学习, 对他们将来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是很有用的。

四、现场记录, 学会交流、表达过程和结果

为了观察到每个幼儿的测量情况, 让幼儿在不同的操作中留下探索的痕迹, 我们提供的材料尽量体现它的可检性, 以便活动后教师可继续观察, 有针对性地辅导。同时, 记录的表格应尽量简化或让孩子积累一定的经验, 让孩子学习一些好的记录方法, 并理解表格横向、纵向所表示的意思, 以避免记录时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困难。在活动中根据需要, 我们有时是教师提供测量记录表, 让幼儿边操作边记录;有时是要求幼儿自己设计测量记录表, 自己进行记录;层层递进, 逐步加深难度。如:

看着孩子用自己的图形和数字语言快乐地记录着自己的探索活动时, 看着那一张张记录纸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时, 我们真正懂得了“测量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含义。

幼儿在探究之后, 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 孩子们乐于表达和交流, 解释测量活动中的“怎么样”和“为什么”, 逐步学会有理地表达。

五、将测量活动融入到区域活动中

我们不仅将测量活动融合在室内测量角, 让孩子们运用自己收集到的盒子、铅笔、瓶瓶罐罐等各种测量物, 在区域活动开放的时候测量活动室、走廊、桌子边、黑板等许多地方并且对结果进行记录。我们还将测量活动融入到种植区:

如:当它还是小苗时, 幼儿用牙签、棒冰棍、毛线绳等自然物进行测量;随着小苗的生长, 棒冰棍、毛线绳失去了作用, 孩子们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测量;“我的花生发芽了, 只有米粒那么大”“我的苗苗长得太慢了, 我希望他长得快点”“老师, 我的葱长得最快, 都超过我的手掌那么高了”“老师, 丝瓜怎么还不长出来呀?”观察中小朋友不时提出心中的疑问, 并且乐于讲述测量植物的经过和记录植物成长的成果。

将测量活动融合在区域活动中, 开启了测量活动的新视野, 让孩子在探究过程中, 不仅发现植物的变化, 还获得许多实用的测量经验, 从而使得孩子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非标准测量到标准测量的自然过渡

在学习测量的活动过程中, 我们一直在等待从非标准测量物过渡到标准测量物的契机。之前在“我的身高”和“植物测量”活动中有个别幼儿提出用尺子测量, 我们认为孩子们的自然测量经验积累得还不够丰富, 就没有深入下去, 但是在测量旗杆高度的时候, 我们认为从非标准测量物过渡到标准测量物的时机已然成熟。

如:在孩子们用自己的脚步、跳绳、连环扣测量跑的长度时, 乐乐指着跑道边的旗杆对我说:“老师, 我们来量旗杆吧, 看看它有多高?”“怎么量呢?”“爬上去“”小鸟飞上去”……最后有过升旗经验的洋洋提出的先把红旗放下来, 将连环扣绑在旗杆上就可以升上去, 当升到最高处的时候, 孩子们非常开心也很自豪。把多出来的连环扣拿掉, 数了一下一共246个, 和跑道653比了一下, 发现还是跑道长。

孩子们对着记录看了又看, 问我246个连环扣和653个连环扣到底是多长啊?这个时候我们适时拿出了卷尺, 分别量了连环扣的长度。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了标准测量工具“卷尺”和测量单位“米”, 从此拉开了孩子学习运用标准测量工具测量的序幕……

幼儿自然测量经验的积累是幼儿建构、认知尺的主要依据, 正是在与标准工具的对照中, 儿童才会不断发现自己对尺的理解, 使用标准工具的经验会有利地支持儿童对长度测量概念的理解。

篇14:大班幼儿绘画写生活动探析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写生

一、幼儿写生概述

幼儿写生是引导幼儿将立体的物体通过观察与描绘过渡到平面纸上的活动,但它不同于成人写生,不受透视学的约束,只是让幼儿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因而幼儿写生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幼儿画实物的美术活动。

二、写生教学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一)写生教学可以促进幼儿情感培养。人物写生是幼儿写生画教学的重要内容。人物是有情感的,孩子们在画人物时能获得一种感情上的交流,例如,在画妈妈时,线条会显得十分亲切和温柔;画爸爸时,笔调又会变得刚强和粗旷;画小朋友时,又显得十分轻松和随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在画写生画时往往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想象,使他们在写生画中往往无意识地强调了直觉感受和情绪表达,这种自由作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

(二)写生教学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首先,写生画教学可以促进幼儿注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写生画教学对培养幼儿注意力效果显著。其次,写生画教学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觉是联系大脑与客观现实的通道,该系统的灵敏与完善可以使人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作为绘画形式之一的写生,对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效果尤其明显。

(三)写生教学有利于幼儿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美育既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众所周知,要画好写生画,幼儿必须学会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中、自然中的一切,而在观察中儿童会获得某种美感和体验。例如通过对树林、草地等的写生,使幼儿亲近了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使幼儿在绘画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美与生活美,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与能力,从而收到审美教育之功效。

三、大班幼儿写生绘画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依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适宜的写生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当下感兴趣的事物,并把它作为写生的内容。例如在雨季,幼儿园旁边的树叶常常被风雨打落下來,幼儿捡到一片树叶,非常兴奋,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叶子上纵横交错的线条是什么?”鼓励幼儿把叶子放在桌上,观察后画下来。

(二)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中筛选写生对象。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中筛选写生对象,能让幼儿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能更快地让幼儿消除焦躁情绪,进入写生状态。例如,幼儿平时玩的玩具、日常用的书包、笔盒等学习用品,都是幼儿最熟悉的对象,都可以用来写生。家庭中的桌椅、电视、花瓶等,都是幼儿每天看到用到的,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幼儿最熟悉的亲人,也都可以当作幼儿写生画的对象。

(三)科学引导,增强幼儿写生的信心和能力。《纲要》指出,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在写生过程中,每个幼儿的创作都具有个性,因此教师的指导方法不能是单一的,还要重视以激励增强幼儿写生创作的信心。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在活动开始时,幼儿而对户外广阔的空间,往往不知从何下笔,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幼儿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建筑细节,如亭子上翘起的飞檐、梁上的吉祥图案等,尝试进行写生小练习。然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直到幼儿能自己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或是有兴趣的对象进行写生。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现。一是启发幼儿选择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一般情况下,幼儿写生时只有碳精条或记号笔可以选择。例如,在“幼儿园的房子”写生中,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通过泥工、撕纸、水墨、线描等方式来描绘幼儿园的房子,大大激发了幼儿写生的兴趣,巩固和拓展了他们的绘画经验,从而获得更多层次的美感和愉悦。二是让幼儿从自身的观察和感受出发进行创作,不要简单地模仿别人。每个写生者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观察到的也不同。教师要让幼儿明白不要为了追求画得像、画得全,而改变写生对象的基木特点。

(四)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大班幼儿受到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看世界,他们认识的世界是平面的,缺少立体的感受能力。写生活动中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要求幼儿,不以“画得像与不像”、“线条直还是不直’“比例是不是协调”作为评判幼儿写生画的好坏。以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语气来评价幼儿的绘画,只要敢于下笔,认真观察、提炼写生形象并描绘出来,就值得肯定。

四、结语

教幼儿画写生画, 能促使幼儿比较有意地去观察和描绘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种种事物,学会在艺术创作中大胆重组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断呈现新的创作风格,使得幼儿多种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幼儿教师应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用有效的指导策略,才能促进幼儿写生乃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高宇燕.儿童写生之乐的发现与引导[J].大众文艺,2011年第14期.

[2]陈翀.儿童画,独特的心灵之旅——儿童绘画心理浅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3期.

[3]刘琛.谈儿童写实期的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04期.

[4]刘荪.中班美术活动:仙人球写生[J].福建教育,2013年37期.

[5]谢晨.浅谈儿童美术启蒙教育[J].当代小书画家,2002年第05期.

上一篇:街道质量月宣传方案下一篇:李斯特建立了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