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2024-05-18

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共2篇)

篇1: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

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为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和“力争五年内全省羊养殖规模达到l000万只羊”的总体目标,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推进方式,大力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专项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奖优罚劣,奖罚分明”的考核原则,建立健全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责任评价、考核和奖罚制度,实行项目县进退机制,强化项目县(市)政府和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目标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大做强产业。

二、考核对象

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市)政府和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考核依据

依据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关于下达省级财政产业化扶贫资金的通知》和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市)当年度实施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经市(州、地)扶贫办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0]1 8号)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四、考核内容

主要根据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完成情况和绩效实现情况,相应设置组织领导、建设内容及规模指标完成情况和绩效指标实现情况两大类考核指标。

(一)对项目县(市)政府的考核,以省人民政府与项目县(市)政府签定的《年度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和绩效实现指标为考核内容。

(二)对项目县(市)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考核,根据省人民政府与项目县(市)政府签定的《年度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总任务,县(市)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与其成员单位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以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和草水、草路、草电、沼气配套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

五、组织考核

组织考核工作由各级农委牵头,组织部门配合,扶贫办具体办理,组织财政厅(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局(农调队)、审计局开展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考核结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抄送各级组织部门。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和草水、草路、草电、沼气配套建设任务及绩效完成情况,在项目县自查、市(州、地)验收的基础上,省组织检查复核。

六、考核等级

考核采取量化打分办法,满分为l 0 0分。其中组织领导、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完成情况考核指标,满分为5 0分;绩效实现情况考核指标,满分为50分。

依据评分情况,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一)超额完成(9 5分以上);(二)完成(8 1-9 4分);

(三)基本完成(6 1-8 0分);(四)未完成(6 0分以下)。

对项目县(市)政府考核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建设内容与规模完成指标和绩效实现指标,以省制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准。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均为未完成等级。目标管理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和计分方法见附表。

七、考核时间和程序

(一)项目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于本年l月底前,完成对上上年度实施项目效益实现程度和上一年度实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查工作,将自查报告和申请验收报告报市(州、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抄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市(州、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于本年2月底前,完成对上上年度实施项目效益实现程度和上一年度实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工作,将项目验收报告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省考核组于本年3月底前,在市(州、地)、县验收检查的基础上,完成对上上年度实施项目效益实现程度和上一年度实施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将考核报告报省人民政府。

省考核组将通过“抽、听、查、看、访’’等方式,对项目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报省人民政府,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将考核结果在《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工作专报》上予以公布。

八、奖罚措施

(一)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项目县(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对考核等级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项目县(市),由省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优先安排新增资金支持项目扩建;对考核等级为基本完成的项目县(市),由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给予鼓励;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项目县(市),由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给予黄牌警告或淘汰处罚。

对给予黄牌警告的县(市),将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给予淘汰处罚,停止投入续建项目资金,并调整项目资金奖励给被表彰的项目县实施项目。

(三)对在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中决策严重失误、滥用职权或不作为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实行问责;对在项目目标管理考核中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项目负责人,要从重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以上考核办法自2 0 09年1 2月30日起施行。

篇2: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1 概况及内容

1.1桐梓县位于北纬27°57′-28°54′, 东经106°26′-107°17′, 南北最长处81km, 东西最宽处52公里。国土总面积3202km2, 总人口65万人, 全县土地总面积480万亩, 其中疏林草地10.3万亩。

1.2建设内容

1.2.1新建标准化羊圈15000m2, 饲养基础母羊5000只, 利用草山20000亩, 人工种草3750亩, 修建青贮池750m3。

1.2.2采取5户以上联建, 要求联户羊场的羊群存栏规模200只或基础母羊100只以上, 每只基础母羊3m2的标准修建圈舍, 每户建青贮池3m3, 配套种公羊一只, 人工种草3亩。

2 种草技术

2.1 草种选择草种选择

依据生态与养殖结合的原则, 牧草品种选择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水文效益、渗透速度、茎叶截雨量、根系密度、生物量和经济效益等。如:“雅晴”多年生黑麦草、“游客”紫花苜蓿、“歌德”白三叶。

2.2 草种用量

雅晴黑麦草可与游客紫花苜蓿、歌德白三叶等豆科牧草混播。三种牧草混播播种参考量为雅晴黑麦草1.5kg/亩、紫花苜蓿0.5kg/亩、白三叶0.02kg/亩。

2.3 土壤与耕作

采用常规耕作或免耕, 精细整地, 土壤翻耕及平整处理, 犁好厢沟, 清除周围障碍、杂草, 以利于表层排水, 空气流通, 阳光穿透。整地时要施足底肥 (厩肥、清粪水、复合肥) 。

2.4 种子处理

采用50℃温水浸种3h, 或冷水浸泡2d见发芽后, 沥干水分, 对紫花苜蓿进行根瘤菌接种后, 把三种牧草种子用10倍细沙或煤灰混合均匀备用。

2.5 播种

为便于田间管理, 用三条腿木耧条播, 一般播深5cm, 具体深度还要视墒情、土质、整地等灵活掌握, 其变幅不宜过大。

2.6 田间管理

出苗快, 幼苗活力高, 分蘖能力强、生长快, 旱作区每次刈割后要松土、施追肥;灌区结合施肥进行浇水, 促进再生。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以及刈割后及时灌溉, 保证水分供应。

2.7 利用

如放牧利用, 应在草丛高20~30cm时进行为宜;如刈割利用可调制干草、制作青贮, 禾本科应在抽穗前刈割为好, 豆科在孕蕾至初花期为好, 一般留茬高度不低于5cm。

3 综合效益分析

3.1 建圈投入

每户建标准化羊舍60m2, 需资金21000元 (按2013年价) , 建3m3青贮池, 需1000元。5户联建则共需资金11万元。

3.2 购羊投入

每户购20只基础母羊, 需资金9000元, 5户联建则共需45000元 (按每只15kg, 均价30元/kg) 。每户购种公羊一只需3500元, 5户共需17500元。

3.3 种草投入

每户人工种草3亩, 5户共计15亩, 需投入3000元。

3.4 效益

按每一只基础母羊年产3只计算, 5户100只基础母羊则年产300只, 一年左右长到30kg每只, 按每只900元计, 共计价值27万元。

3.5 利润

270000-172500=97500元

4 小结和体会

上一篇:企业管理者必修课程-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下一篇:北师大教育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