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职业卫生报告

2024-04-22

二连浩特职业卫生报告(共8篇)

篇1:二连浩特职业卫生报告

湖南长沙防火装备厂有限公司

2018职业卫生培训总结报告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公司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也关系到我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公司始终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公司通过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员工的职业病防范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

重点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监督监测,加强劳动保护,公司于2018年5月份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有效的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维护了职工的权益,确保了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了企业的安全和谐健康发展。现对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做好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公司管理层确定办公室与生产部具体负责职业卫生的日常具体工作。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规定了各级管理岗位、职能部门、以及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职业危害防治实施方案和员工体检计划,并按照方案和计划要求,认真开展了各项工作,为加强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我公司职业人群的主要有害因素以木质粉尘、噪声、焊接烟尘(二氧化锰、氧化锌)、苯、二甲苯、甲醛等化学毒物为主。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尘肺、噪声聋、化学中毒等。另外,员工自我防护意识淡泊,心理性职业紧张等等,也会对从业人员造成危害。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员职业防治素质。每年年初对全体员工进行了职业卫生防治知识的培训教育,使员工职业病防治责任和法治意识得到提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使劳动者懂得职业病防治中的权益,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

充分利用每日例会、告知牌、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就职业病防治、预防、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员工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

紧紧抓住职业危害防治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努力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如:每次作业前,严格按照要求监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要求各基层,在工业动火施工现场作业区域拉警戒线、工作场所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职业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及急救措施等内容,时刻告知和提醒员工。

三、定期组织体检,健全监管体制

职业健康建监护方面,公司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做到了一人一档,并安排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职业健康体检,经检查,不存在患有职业病的人员,也无相关的职业禁忌症。

四、认真开展检查,积极消除隐患

每月由对员工住宿环境、饮食卫生进行检查,办公室与生产部联合组织对全作业环境、办公环境和重要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防尘、防烟等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落实责任人,限定时间,定措施进行了整改。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产生,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作业环境。职业病防治工作是长期的系统工程,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学习《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年)》,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广大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健康平安地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为职工的健康和公司发展做出新贡献,将职业卫生工作做的更好。

办公室

2018年9月5日

篇2:二连浩特职业卫生报告

时间:2012年8月30日上午9时 参加人员:宋继友 武矿生 王乐腾 检查内容

2012年8月30日有通风区组织对爆破材料库区域进行了职业卫生检测,测得噪声为75dB;瓦斯浓度为0%;一氧化碳浓度为0ppm;粉尘浓度为3.10mg/m3符合规程规定。

篇3:二连浩特职业卫生报告

“十一五”末, 护理专业每年招生约50万人, 其中中职护理专业招生占66% (约33万人) ,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招生占28% (约14万人) , 本科及以上护理专业招生占6% (约3万人) 。近几年, 通过“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等项目, 使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制订好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小组开展了调研工作, 旨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结构及设置、教学安排、实训教学和专业师资等方面能够与医疗机构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的需求状况相吻合。

1 调研对象、方法和内容

1.1 调研对象

在全国东、中、西部地区选取黑龙江省、辽宁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甘肃省8个省为调研对象, 共调研14个卫生行政管理机构、846家医疗机构和39所中职卫生学校。

1.2 调研方法

根据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组织调研, 包括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

文献查阅:卫生部网站、《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CNKI (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问卷调查: (1) 14个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向卫生行政管理机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发放行政机构问卷18份, 收回有效问卷16份。 (2) 846家各级医疗机构:向各级医疗机构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发放医疗机构问卷9 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9 165份。 (3) 39所中职卫生学校:其中发放护理教师调查问卷410份, 收回有效问卷391份;发放护理专业实习生调查问卷1 7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 652份。

个别访谈: (1) 省、市、县卫生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2) 三级医院、县医院、区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等主要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 (3) 中职卫生学校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

1.3 调研内容

(1) 护理人才结构现状; (2) 护理人才需求; (3) 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4) 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5)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存在的问题、课程课时、对接岗位需求的学习课程) ; (6) 对接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 (7) 护理专业实训学时、项目及实训基地条件; (8) 护理专业师资队伍; (9)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2 结果

2.1 医疗机构

2.1.1 护理人才结构现状

(1)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执业 (助理) 医师与注册护士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最高为2.02, 最低为1.32, 平均为1.62;执业 (助理) 医师与注册护士比最高为1:1.05, 最低为1:0.83, 平均为1:0.93, 见表1。

(2) 护理人员学历。2012年全国护理人员学历以大专和中专为主, 中专学历者占44.0%, 大专学历者占44.1%, 本科学历者占9.5%, 研究生学历者占0.1%, 高中及以下者占2.3%。

2.1.2 护理人才需求

(1) 护理人员数量需求。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内科和外科护理人员需求量较大, 约占需求总量的50%。此外, 91%的调研医院对男性护士有需求, 需求岗位主要为重症监护室、急诊室、手术室等。

(2) 护理人员学历需求。医院对护理人员学历需求最多的是大专, 约占总需求量的50%, 其次为本科, 对中专护理人员的需求量较少。

2.1.3 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1) 中职护理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技能与岗位需求。91.44%的中职护理毕业生认为, 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能满足或基本满足工作岗位需求;8.56%的毕业生认为不能满足现任工作岗位需求, 不能满足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技能操作训练不足等。

(2) 中职护理毕业生认为满足岗位需求的课程。中职护理毕业生认为满足岗位需求最重要的课程是护理学基础 (73.80%) 、内科护理 (55.42%) 和外科护理 (51.89%) 3门课程, 其次是儿科护理 (29.97%) 、妇产科护理 (26.95%) 、解剖 (23.93%) 和药理 (15.87%) 4门课程。

(3) 护理岗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需求。医院护理岗位对毕业生最需要的能力排在前4位的是: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89.36%) 、沟通能力 (89.36%) 、对常见病及多发病病情的观察能力 (85.11%) 、对急危重病人的一般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 (85.11%) 。其他需要的能力依次是: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80.85%) 、团队协作能力 (80.85%)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80.85%) 、评估病人能力 (70.21%) 和健康教育能力 (65.96%) 等, 见表2。

2.2 中职卫生学校

2.2.1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未能较好对接岗位需求 (52.66%) 。其他主要问题依次是:实训课学时比例偏低 (34.30%) 、核心课程偏少 (32.85%) 、未突出专业特色 (29.95%)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24.64%) 、与培养目标不一致 (12.56%) 等, 见表3。

2.2.2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1) 存在的问题。55.87%的教师认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改进, 存在的首要问题是需调整课程学时 (79.84%) , 其次是调整课程编排的前后顺序 (38.76%) 和增加实训课及临床见习学时 (10.85%) 。

(2) 课程模块。96.6%的教师认为护理专业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大模块的课程合理或基本合理, 3.4%的教师认为不合理。

(3) 对接岗位需求的课程。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对接岗位需求最重要的课程是护理学基础 (74.61%) 、外科护理 (72.15%) 、内科护理 (71.52%) 、儿科护理 (54.89%) 和妇产科护理 (52.75%) 5门课程, 其次是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19.00%) 、药理 (13.86%) 和生理 (11.18%) 3门课程。

2.2.3 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需求的对接

(1) 理论知识。94.33%的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对接或基本能对接实习岗位工作需求, 5.67%的实习生认为不能对接实习岗位工作需求。

(2) 操作技能。17.06%的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实习期间常见的操作在学校期间全部学过, 52.78%的实习生认为大部分学过, 22.73%的实习生认为基本学过, 7.43%的实习生认为部分学过。

2.2.4 护理专业实训

(1) 实训学时、项目。52.41%的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护理专业实验 (实训) 课学时所占课程学时比例合理, 41.48%的实习生认为所占比例偏小, 6.11%的实习生认为所占比例偏大。

67.18%的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不需要增加操作技能的学习项目, 32.82%的实习生认为需要增加操作技能的学习项目, 主要需要增加的项目是:急救技能、徒手心肺复苏技能、中心静脉置管技能和心电监护仪及呼吸机的操作技能等。

(2) 实训基地建设。66.67%的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护理专业的实训仪器设备需要完善, 主要建议是应增加先进仪器设备数量, 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应与临床实际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同。

58.22%的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护理专业实训场地需要完善, 主要建议是增加实训场地面积和建设仿真、模拟临床的实训环境。

2.2.5 护理专业师资

59.15%的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实训教师的教学与业务能力需要提高和完善, 主要建议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加教师数量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

85.14%的中职护理实习生认为学校操作技能实训指导教师教学效果很好或较好, 贴近临床岗位工作需要;13.72%的实习生认为一般;1.14%的实习生认为不好。他们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临床经验不足、教师数量少、教师的操作不规范和教师提供的动手训练机会少。

2.2.6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15.97%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三级医院, 84.03%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 其中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就业的毕业生占55.97%, 见表4。

3 分析与讨论

3.1 医疗机构护士总量不足

《纲要》要求到2015年, 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 全国执业 (助理) 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调研显示:2012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和执业 (助理) 医师与注册护士比均低于《纲要》要求。护士总量不足, 护士岗位明显缺编, 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尤其西部地区护士配置明显不足。

3.2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业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 表明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 符合《纲要》提出的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 到2015年, 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达到30万人的要求。

3.3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能力与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存在差距

部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不能完全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主要问题是在校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技能操作训练不足。医疗机构认为胜任护理岗位的工作, 重点需要加强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对常见病及多发病病情的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病人的一般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的培养, 并且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评估病人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3.4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不够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与护理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突出表现为: (1) 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不够; (2) 课程学时需要调整。说明要研究制订对接护理岗位需求和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

3.5 实训教学的安排和专业师资能力存在缺陷

篇4:二连浩特职业卫生报告

加快理念创新,增强改革力度

办学中,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根据“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方向设置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学院领导意识到,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让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又能够使其在某一个领域内有所特长。为此,学院加强专业改革的力度,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打造核心专业。

为给核心专业的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学院在教学基础设施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增加图书资料。根据“长期性、综合性、实效性、互惠性”的原则,学院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扩大校外实习的规模,为毕业生就业拓展更为广阔和稳定的平台。同时,学院进一步优化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例。

实践中,学院不断增强改革力度,进一步强化了教学质量意识,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重新修订核心专业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从根本上确保教学质量。

打造核心专业,提升综合实力

以往,学院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是基于学科体系的,并且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固定教学程序,而打造核心专业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这种固化的教学程序。为此,学院在实践中积极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平行设置专业课与基础课、理论课与实践课。

实践中,学院以任务为中心,将所有与实际工作有关的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尤其是将国际上最新的技术知识融入其中。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能力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在讲、学、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建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应当以教、学、作为一体。既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形成。学院计划在三年内实现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包括“电气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的调试、故障检测与维护”“电力机车空气制动机运用与故障处理”等。在此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共同确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标准,坚持以“工学结合、学训一体”为原则,突出实用性,具有针对性,体现操作性。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学院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职业资格标准的技能点作为教学的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改革教学考核。学院认为,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考核方式,不仅要能够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突出学生的技能水平。在考核方式上,采用书面考试、现场实作考核、小组研讨、提问、故障测试以及处理等方式。在考评机制上,根据开设课程的不同特点来确定,重点是突出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加紧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教材向来十分紧缺,而现行教材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不利于核心课程的打造。因此,学院组织编写了《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的调试、故障检测与维护》等多部适用于当前铁路电气化专业的教材。同时,学院组织精兵强将,编制了与这套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实现了核心课程教材的数字化发展,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建立核心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当前专业教学资源,成立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是核心专业发展的关键。在建设中,学院将现有教学目标、专业标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等整合处理,最终形成专业教学标准子库、专业教学素材子库、自主学习型课程子库等几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为职前培训、职后提升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培养学科带头人,扩大“双师”规模

核心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为此,学院决定采用内培与外聘相结合的模式,为每个核心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同时培养后备专业带头人一名,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层次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

培养骨干教师。实践中,学院引进电力专业高级工程师1名,电力牵引运用部门或牵引供应电方向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或工程师2名,本科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2名,内部培养5名骨干教师,使之具有副高以上职称,高级职业资格或有两年以上企业顶岗工作的经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新技术发展动态,对本专业教学工作有深入研究,实际操作技术过硬。通过三年建设,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了90%。

扩大“双师”规模。学院首先建立了系统性的“双师”培养运行机制,每年重新考核现有“双师”的资格。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以及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与项目设计。安排教师进入专业对口企业,挂职锻炼,并且为其创造机会参与高职师资培训或铁路专业院所培训,争取考取铁路机务行业特许资格证书,以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院还制定了激励机制,为双师素质教师提供晋升职称、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的优厚待遇,保证双师素质队伍的稳定,为核心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人才发展战略上,学院认为不仅要走出去,同时也要请进来。为此,学院从企业中聘请从事制造、检修及运用工作的高级技师、工程师等高素质实用性人才,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研活动,在确保本专业及专业群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打造核心专业群,提升学院软实力

在打造核心专业的基础上,学院整合现有学科资源,着力打造核心专业群,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中,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资源共享,降低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的优势,增强核心专业的竞争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搭建专业群平台,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借鉴电气化铁道技术核心专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专业群建设,尽快完成专业群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核心专业群主要包括铁道信号专业群、铁道车辆专业群,计划在三年内将其中的“车站计算机联锁”打造成院级精品课程,把“铁路客运组织”和“车辆运用”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完成《车站计算机联锁》《区间信号》《车辆运用》等6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群中各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学院将“区间信号”“车辆制动机”“铁路客运组织”3门课程作为专业群平台课程,依据铁路行业的要求及特点,对专业群平台课程进行特色包装,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篇5:呼和浩特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

【发布日期】2016-04-14 【生效日期】2016-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

呼和浩特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爱国卫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爱国卫生工作,是指以改善卫生环境,倡导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害健康因素,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的,由政府组织开展、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包括环境卫生治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创建等工作。

第三条 爱国卫生工作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依法治理、改革创新、科学指导的原则。

第四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市和旗县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辖区内的爱国卫生工作。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所辖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六条 市和旗县区爱卫会应当建立委员会会议、工作报告、重大事项协调、信息通报及联络员、社会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病防控等制度,健全爱国卫生工作机制,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共同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市和旗县区爱卫会应当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研究制定爱国卫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爱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署重要工作任务。

第七条 市和旗县区爱国卫生工作机构是同级爱卫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承担爱卫会的日常工作,负责督促、协调、指导、检查各成员单位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在旗县区爱国卫生工作机构的指导下组织落实爱国卫生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应当按照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安排,协助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第八条 爱卫会成员单位应当加强协作,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爱国卫生工作。第九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配备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接受当地爱卫会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十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通过政府转变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整治、改水改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爱国卫生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通过捐赠、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参加义务劳动等方式,参与爱国卫生公益活动。

第十一条 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带头开展义务劳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爱国卫生义务劳动。

第十二条 每年4月份为爱国卫生活动月。市和旗县区爱卫会应当创新丰富爱国卫生月活动内容和方式,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推动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卫生问题。

第二章 环境卫生治理

第十三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并逐步推进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

第十四条 实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的区域,责任人应当包市容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第十五条 市和旗县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镇边缘区域、小街巷、集贸市场、城中村、无物业住宅小区的垃圾清运,消除管理盲区,实行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管理。

第十六条 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城镇餐厨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逐步实行有偿收集处置。

第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高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能力,加大再生水利用率,城市集中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城管执法、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落叶和秸秆焚烧的监管,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第十九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逐步扩大农家肥使用比例,减少化肥使用量。

第二十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加快供水管网设施改造,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改造的长效机制。

逐步扩大农村地区规模化集中供水,解决边远农村饮用水不达标问题,提高供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卫生标准,保障饮用水安全。

第二十一条 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照明完善,卫生无死角,保持日常卫生干净整洁。无乱张贴、乱涂写、乱摆摊设点、乱扔垃圾、乱倒污水、随地吐痰现象,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

(二)垃圾收集设备设施实现全面密闭化,运输体系完善,做到日产日清;

(三)公共厕所和垃圾转运站设置的数量满足需要、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四)绿地应当定时进行养护,保持整洁美观,无垃圾杂物;

(五)河道、人工湖等水面清洁,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六)集贸市场卫生管理规范,环卫设施齐全,配备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设立相对独立的经营区域,实行活禽定点隔离宰杀,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

(七)建筑工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待建工地管理到位,围挡规范;

(八)发挥数字化城管功能,对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妥善处置。

第二十二条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路边、河边、桥边等公共环境无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废弃物;

(二)河道、水塘、水沟等水体无漂浮垃圾;

(三)墙壁、电线杆、门面、树木无乱贴乱画;

(四)村内家禽、牲畜实行圈养,无散养家禽、牲畜;

(五)主要道路两侧和农户门前屋后无乱搭建、乱堆放,砖瓦、石子、沙子等建筑材料堆放整齐;

(六)道路硬化,无土堆、粪堆以及污水坑。

第二十三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调动社会力量运用新技术参与农村改厕工作和后续管理服务,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旅游景点和城镇集贸市场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机制。

第三章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第二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病媒生物分布、侵害及密度的监测、药物敏感调查等工作,并及时将监测和调查结果报送同级爱国卫生工作机构。

爱国卫生工作机构负责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无偿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工作。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辖区内居民和单位定期开展消杀活动,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将本辖区内病媒生物侵害情况向旗县区爱国卫生工作机构报告。

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学校、食品生产及经营单位、机场、车站、宾馆、网吧、娱乐场所、废品收购站、公共厕所、垃圾场站、建筑工地、地下管网(井)、河道等容易孳生或者栖息病媒生物的场所,其环境卫生负责人应当按照当地爱国卫生工作机构的要求,设置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设施,进行经常性病媒生物消杀,病媒生物密度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七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机构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爱国卫生工作机构备案。市爱国卫生工作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机构名单。

从事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的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八条 生产、销售病媒生物预防药品、器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不得生产、配制、销售国家禁止使用的杀虫药剂和急性剧毒灭鼠药剂。

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时,应当确保人、畜安全,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杀虫药剂和急性剧毒灭鼠药剂。

第四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二十九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媒体传播健康知识,组织发布科学预防知识,及时监测纠正虚假错误信息。

第三十条 市属新闻媒体应当安排一定时段与版面,无偿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公益宣传。

第三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诊疗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推动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第三十二条 中小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组织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不得以其他课程替代、挤占。第三十三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建设、管理和维护,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和利用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健身活动,推广和规范传统养生健身活动。

进一步推行全民健身指导员制度,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十四条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落实工间操制度,建立职工健身团队,开展符合人群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

第三十五条 本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开展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等无烟场所建设。公职人员、教师、医护人员应当带头戒烟。

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本行政区域内不得设置烟草广告。

第五章 卫生创建与监督考核

第三十六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开展卫生单位、无烟单位、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未取得卫生单位称号的不得参加文明单位评选。

第三十七条 市和旗县区爱国卫生工作机构在开展卫生创建考核评选活动时,应当邀请群众代表参与,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考核评选过程中,应当将考核标准、申报单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十日。对在有效期内提出异议的,爱国卫生工作机构应当认真调查核实,确有弄虚作假的,取消参选资格。

第三十八条 市和旗县区爱国卫生工作机构应当对创卫达标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经查实卫生质量下降已不符合卫生单位标准的,由所在地旗县区爱国卫生工作机构提出整改建议,整改后符合标准的保留卫生单位荣誉称号,仍不合格的,取消卫生单位荣誉称号。

由上级机关授予卫生单位荣誉称号的,可以建议授予机关取消卫生单位荣誉称号。已经获得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应当建议授予机关取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第三十九条 市和旗县区爱卫会应当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主管部门综合评价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的参考依据。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重点表彰奖励基层单位和一线工作人员。

第四十条 对于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劝阻、制止,并可以向爱国卫生工作机构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第四十一条 市和旗县区爱国卫生工作机构应当设立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属于爱国卫生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投诉举报,应当及时办理;属于同级爱卫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移交,并督促办理;实名投诉举报的,应当将办理结果反馈投诉举报人,并对举报人身份信息保密。

爱卫会成员单位应当及时办理同级爱国卫生工作机构移交的投诉举报,并于五日内反馈办理结果。

第四十二条 市和旗县区爱卫会应当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检查、受理举报投诉等方式,对同级爱卫会各成员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爱卫会成员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和旗县区爱卫会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爱卫会提出行政处分建议,报送责任单位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处理:

(一)未按照职责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

(二)未按规定及时办理投诉举报事项的;(三)爱国卫生工作不达标的;

(四)对爱国卫生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行动迟缓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病媒生物密度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由爱国卫生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培训合格从事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活动的,由爱国卫生工作机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单位和个人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时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杀虫药剂和急性剧毒灭鼠药剂的,由爱国卫生工作机构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爱国卫生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篇6:二连浩特职业卫生报告

根据三坪农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开展2007年爱国卫生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推动我连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和连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我连紧紧围绕“治理连队,保护健康”这一主题,广泛发动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开展健康教育、连队环境综合治理等活动。现将爱国卫生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我连把爱国卫生活动看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关于开展2007年爱国卫生活动的通知》和三坪农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的大事来抓,为确保活动出成效,积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参与,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连队爱国卫生工作检查和工作落实。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爱卫活动氛围

1、按农场爱卫会的有关要求,在连队办公室门前开展了设点宣传,悬挂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横幅标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健康意识。

2、学习宣传。连队党支部把连队环境整治和“爱卫”相关文件资料的学习纳入各支部的重要学习内容,向职工发放了连队环境知识资料,组织职工开展了健康卫生知识测试问卷和文明卫生评议活动,进一步增强职工文明卫生意识。

三、讲求实效,全面进行整治

1、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按照农场爱委会的部署,结合我连实际,继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严格按照 居民“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划分责任区范围,由连队与居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加强对连队居民区及办公场所的绿化美化,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规定,确保连队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卫工作取得实效。

2、开展死角清理,抓好卫生工作

一是每天开展办公区域的扫除、居民区环境的绿化美化,抓好死角的清除工作,周周开展卫生检查。二是组织职工开展责任区道路、卫生死角清除、卫生扫除,鼠洞及缝隙堵漏、填补等工作。

3、认真开展展除“四害”相关工作。

全面开展除“四害”工作,按照规定及时购买鼠药、蟑螂药、苍蝇药等,投放到老鼠、蟑螂等有可能出没的地方,并对鼠洞进行封堵、缝隙进行填补,还购买了消毒剂对室内外进行全面消杀。

四、加强检查督促,促进爱卫工作 在今年春秋两季组织连队居民对连队居民区卫生进行彻底清扫,共出动人力120人次,机动车辆25两次,每年两次组织职工代表进行环境卫生评比,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利用广播进行批评,对卫生好的进行表扬。促进我连环境卫生的好转。

篇7:职业卫生自查自该报告

在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职业卫生工作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关乎家庭的和睦幸福,关乎员工的生命健康,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相关工作开展以来,****厂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各级会议精神,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要求,对照《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ZW-JB-2013-002)对职业卫生建设的薄弱环节进行逐项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现将自查自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厂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开展情况

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为加强对职业卫生的领导,****厂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网络,增设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在**厂安全环保科配备了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三级单位设立了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与基础管理台账

根据要求,****厂建立了《****厂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同时,按照集团公司《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要求,我们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和《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按时监测和上报技术数据,定时更新相关资料。

3、做好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工作

由于长年的运行,现场(活前线)部分设备设施锈蚀严重,现场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厂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加强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监控,细化各项管理规定。对在用的化学药剂、危化品开展普查,在药剂添加区域、化验室张贴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大罐盘梯处设置“禁止攀登”、在注水泵区设置“当心高压”、在注水井管线粘贴“当心硫化氢”等警示标志,并做好职业卫生公示工作。

4、加强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

各管理区平台及油气集输大队联合站现场配备常用急救用品,在中心平台、联合站的注水泵区和天然气压缩机区安装职业卫生警示标识牌,安装耳罩箱并配备耳罩,将噪声危害降低到规定范围内,并定期对生产现场噪声情况进行监测。为加药工配备耐酸碱橡胶防护手套;化验间安装鼓风机,避免油气聚集;加强硫化氢防护检测工作,委托专业监测机构,对油气井、容器进行取样检测,购进便携式防毒面具并配发至岗位;在平台工作现场设立区域危害公告牌,使员工进入该区域前,明白区域存在的工作危害因素。

5、配备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为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影响,**厂建立了《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为现场配备了硫化氢检测仪、便携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洗眼器、护目镜、防护手套等基础职业防护设施。定期保养,按时校验,确保处于好用状态。

三、职业卫生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厂职业卫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部分规章制度制定不够完善、考虑不够全面,需要在下一步工作继续加大对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修订、完善。

2、现场(活前线)部分职业防护设备设施不齐全,**厂在下一步工作将根据现场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配备现场职业防护设施,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3、部门员工的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卫生健康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厂将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加大职业卫生宣传力度、通过专项培训等方式让员工及时了解、掌握其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及防护措施,提高员工对有害作业岗位职业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厂

篇8:二连浩特职业卫生报告

职业病危害是直接或间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接触有毒有害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1]。

根据卫生部近3年的要求和2007—2008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安排,结合河北省的实际,组织制定了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全省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并根据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了河北省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以煤炭、制药、农药、冶金、建材以及粉尘、石棉、有机溶剂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中小企业为重点,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河北省存在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评价审核、审查、竣工验收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摸底调查

2007年河北省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121家,其中国家级8项,5项完成预评价审查,2项竣工验收审查:省级项目27项,18项完成预评价审查,8项完成竣工验收审查,市级项目53项,完成预评价审查9项,竣工验收12项。县级项目33项,5项进行预评价审查,竣工验收8项。

2河北省重点监督检查情况

2.1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2007年河北省11个社区市和华北油田共检查企业5178家,其中煤矿104家、制药70家、农药30家、其他行业4974家(其中冶金595家、建材675家),职工总数正式用工927 548人、非正式用工195 997人,其中接害人数正式用工349 672人,占37.70%,非正式用工121 821人,占62.15%。设立职业病防治机构3783家,占73.06%,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人责任制3302家,占63.77%,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或方案企业数2292家,占44.26%。共有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1588人,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5005人。

2.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情况

2.2.1上岗前体检

2007年正式工应检人数68 685人,实检40 753人,体检率59.33%,检出职业禁忌证96人。非正式工应检为32 006人,实检人数为10 872人,体检率33.97%,检出职业禁忌证93人。2008年上岗前应体检53 065人,实检37299人,体检率为70.29%。

2.2.2在岗期间体检

2007年正式工应检人数285 359人,实检213 358人,体检率74.77%,检出职业禁忌证453人,调离413人,检出疑似职业病670人,诊断114人。非正式工应检84718人;实检人数30 961人,体检率36.55%,检出职业禁忌证293人,调离275人,检出疑似职业病94人,诊断12人。2008年在岗期间应体检329 363人,实检226 301人,体检率为68.71%。

2.2.3离岗时体检

2007年正式工应检人数34 242人,实检14 130人,体检率41.26%,检出疑似职业病185人,诊断4人。非正式工应检10 087人;实检人数4472人,体检率44.33%,检出疑似职业病97人,诊断8人。2008年离岗前应体检24 122人,实检12 648人,体检率为52.43%。检出职业禁忌484人,占体检人数的3.8%。

2.2.4职业病人

2007年检查现有职业病人4030人(正式工3911人,非正式工119人),正式工占97.05%。主要分布在煤炭(1774人),冶金(1283人),建材(292人)3类行业,其他行业680人。2008年现有职业病人9783人,检出疑似职业病人数163人,占在岗期间体检人数的0.07%。

2.2.5健康监护档案建立情况

2007年正式工应建档数为361 618份,实建档239 257份,建档率66.16%;非正式工应建档118 051份,实建档数为42 370份,建档率35.89%。2008年健康监护档案应建356 103份,实建263 552份,完整率为74.01%。

2.2.6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被处罚情况

本次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756家,警告541家,罚款单位166个,罚款金额249.32万元,提请关闭30家。

2.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核、审查、竣工验收重点监督检查情况

2007年河北省除邢台、邯郸、衡水、廊坊、华北油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核、审查、竣工验收为0报告外,其余8个市(含承德市)检查发现2006年建设项目126个,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98个,国家级3个,省级11个,市级25个,县(区)54个。预评价报告审核20个,审核率20.41%,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8个,县区级4个。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14个,设计审查10个,审查率71.43%。应竣工验收36个,已竣工验收5个。检查发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核、审查、竣工验收违法单位71个,警告58个,罚款2个,罚款金额17万元。2008年根据河北省10个市及华北石油管理局的报告和汇总表情况来看,此次共抽查各类企业5756家,其中粉尘行业3206家,石棉行业68家,有机溶剂行业1246家,其他行业1236家。以市管企业为主,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1644家,其中粉尘行业企业违法比率为58.90%,石棉行业企业违法比率0.49%,有机溶剂行业企业违法比率15.40%,其他行业企业违法比率25.20%。在违法单位中1187家受到警告,占违法单位的72.20%;215家受到罚款处罚,占违法单位的18.10%,罚款总数为1 030 000万元。

3措施和建议

3.1加大职业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程度

企业领导和工人均应了解防治职业病的重要性和防治知识,改变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增强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要看到当前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如截止到2007年底,各地累计报告职业病69万多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3万例,已经死亡14.7万例,现患48万例[2]。

3.2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力度

应加大对职业卫生监督经费投入,真正起到法律赋予的保护劳动者健康的义务;对那些存在问题较多、整改不力、严重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用人单位,要依法严厉查处,决不手软。

3.3扩大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

要确保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到每个县(区),并逐步实现下乡镇、进社区。加强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提供优质的服务[3],督促其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依法执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要对准备申报办理的机构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增加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积极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强对从事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3.4狠抓职业病危害源头关

建议市县两级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纳入综合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评价的监管。监督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危害预防控制义务,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加强对新、改、扩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评价与监督管理,狠抓职业病危害源头关。

3.5协调好各关单位的关系

要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处理好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4]。

3.6提高检查人员的素质

要取得良好的检查效果,检查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今后应对检查者加强业务培训[5]。

参考文献

[1]邓琳耀,赵金荣,张颖,等.北京市密云县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调查.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31.

[2]赵同刚.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努力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卫生监督,2009,16(2):103.

[3]楼曙漭.余杭区68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1):60.

[4]王俊杰,王俊儒,赵红旗.陕西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体会.中国健康教育,2009,25(4):314-315.

上一篇:质询函下一篇:李栖筠字贞一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