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典情诗

2024-05-16

外国经典情诗(精选8篇)

篇1:外国经典情诗

爱情对男人而言,

只是生活的一部份。

但对女人而言,

却是一生的全部。

初吻并不能当作永久相爱的保障,

但它却是盖在生命史上的一个永久记忆印章。

恋爱是艰苦的,不能期待它像美梦一样出来。

欢乐的回忆已不再是欢乐,

而哀愁的回忆却还是哀愁。

爱情可以而且应该永远和婚姻共存。

比一切更甜蜜的,是初次的热烈爱情--它是唯一独尊的。

女人有一句赞美她的话便可以活下去。

女人是男人的伟大创造者。

心儿累了,要舒缓,

爱情也需要歇息。

篇2:外国经典情诗

在精神的领域里,

真正的爱能不断的产生奇迹。

在不美之中看到了美,

难道这不就是‘爱情’?

我们的心有若一座感情的矿山,

爱是黄金,

恨是铁。

一个男人不懂得把妻子化做情妇,

便是他庸俗低能的证明。

爱说:‘我们除了爱就一无所有,

但我们比人间所有的国王还要富有。’

痴情的人总是又聋又瞎。

有朝一日你动了情,

千万得先守秘密。

在没弄清楚对方底细之前,

千万别掏出你的心。

一个高尚的心灵为了爱情而痛苦万分,

篇3:外国经典情诗

人类不断地创造着灿烂的文化, 这些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的生命能量很快或慢慢地消耗殆尽, 有的却长期焕发着生机, 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和时间的筛选, 大浪淘沙, 成为精华和经典。它们的“生命比它们自己的时代延续得还要长”[1], 又是“我们教育机构所遴选的书”[2]。的确, 经典来自人类的灵魂, 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正因为经典的生命比它们自己的时代延续得还要长, 又是教育机构所遴选的书, 那么经典特别是外国文学经典在中国高校学生眼中就又有另外一种形象:距离遥远的、老成持重的、严肃古板的甚至的是生硬的, 确实, 外国与中国, 历史与当下, 隔了两层, 就像是两条平行线, 似乎不可能有什么交集。作为高校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近西方文学经典, 从而真正体悟西方文学经典, 以下笔者用三个教学个案加以详细说明。

二、《圣经》离我们并不遥远

作为中国人, 我们知道《论语》在中国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可以说它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 正如李泽厚所言:“儒学 (当然首先是孔子和《论语》一书) 在塑建、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 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3]。在中国, 不管识字还是不识字的, 不管是皇帝宰相还是平民百姓, 不管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 《论语》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 已代代相传, 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言行举止中了。所以, 它不仅是精英文化、大传统, 同时也与民俗文化、小传统紧密相联。这样, 儒学和孔子的《论语》就像西方基督教的《圣经》一书了。我们知道, 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两大基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 (主要是《圣经》) 共同演绎了过去的西方文明史, 并继续在现当代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化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圣经》 (包括《新约》和《旧约》) 不仅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经文, 它还是一部文学经典,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不了解《圣经》, 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西方文学、西方文化。但在中国, 《圣经》的影响似乎与我们本土的《论语》相距甚远, 不可同日而语, 并且, 《圣经》的文字干巴巴的, 连个形容词都少有, 教师怎么去引导学生走近《圣经》呢?实际上, 《圣经》并不仅仅属于西方, 《圣经》译本的种类、它的销售量居世界首位。《圣经》全书现已被翻译成两千多种文字, 而且译本的语种数还在不断增加。两千多年来, 《圣经》一直在塑造着人类的文明, 影响着它传到之处的文化, 早在公元635年, 聂斯脫利派传教士就把基督教带到了中国, 当时称为景教, 由于历史的原因, 特别是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基督教在中国被视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或反科学、反理性的迷信而遭到抵制,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圣经》也已经渗透、融化到当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是我们忘记与《圣经》的关联而已。我们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 并且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也就是说教学生不要分类别, 但这仅仅是相对意义的“有教无类”, 孔子还是要分类别的, 分什么类别呢?分男女类别, 孔子没有一位女学生, 而我们今天的女学生和男学生可以在同一个教室里共同接受教育。如果我们追根溯源的话, 基督徒显然是实践两性同时接受教育的先锋。基督教一开始就平等接受男女进入这个圈子, 也平等要求双方学习基督教信仰的基本知识, 因此无论男女在洗礼和成为教会成员之前, 都平等接受了教理问答教学。这一点在《圣经》中也体现得特别鲜明:不管是在登山宝训这样的公开场合, 还是在马利亚和马大的家里, 耶稣对男女都一视同仁, 因此, 即使基督教会在坚持两性同等教育的实践中屡遭失败, 但从没有完全放弃。“毋庸置疑, 男女同等受教育是耶稣基督积极影响的另一个结果”[4]。当然也是《圣经》影响的一个结果, 所以, 有学者认为:耶稣的降生是妇女历史的转折点。另外, 耶稣每当讲到婚姻或描述婚姻时, 总是一夫一妻。他说:“因此, 人要离开父母, 与妻子连合, 二人成为一体。”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19:5》 (For this reason a man shall leave his father and mother and be joined to his wife, and the two shall become one flesh.) 注意, 原文中“妻子”一词使用了单数;耶稣还说如果跟从他, 这个人必须爱他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弟兄、姐妹、妻子 (《圣经•新约•路加福音•14:26》) ;原文为:“人到我这里来, 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 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Whoever comes to me and does not hat father and mother, wife and children, brothers and sisters, yes, and even life itself, cannot be my disciple.) 注意, 其中“妻子”一词他还是没有使用复数。耶稣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观与他对妇女的高度尊重相映成辉, 因为一夫多妻自始至终欺压妇女。值得注意的是, 《圣经•新约》中提到的无论是婚姻还是婚姻生活, 一夫一妻制是所设定的婚姻的惟一形式。实际上, 生活在当下中国的每一个人, 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 《圣经》像《论语》一样影响着你, 或者说你受惠于《圣经》, 今天遍及全球的孤儿院、养老院以及医院、大学, 这些机构最初都是由基督教会创办管理的, 当然也是《圣经》影响的体现。教师如果在讲解《圣经》之前先提醒学生关注《圣经》在当下中国的影响, 那么使学生对《圣经》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这样就为下面的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 也打消了学生对《圣经》的隔膜。

三、以教材为基础但不照本宣科

威廉•莎士比亚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 英国的民族诗人, 由于在世界文学中的独特地位而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在文学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语言、形式和想象的水平上, 莎士比亚的力量都是无与伦比的”[5]。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 表演次数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从理论上说, 看到莎士比亚处于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家排行榜之首, 应该说是不会使人感到意外的。但在讲解莎士比亚时, 教师常常发现中国学生实际的阅读感受和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还是有很大差距。当然这其中有翻译的问题, 也有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较单薄等主客观原因, 但教师还是可以找到切入点来让中国学生对莎士比亚心悦诚服的。18世纪末, 意大利戏剧家卡罗•葛齐公开宣布:世界上只能有36种剧情, 不可能再多了。20世纪初, 法国的乔治•普尔梯曾引证上千部戏剧和小说, 不得不承认:“36”是不可超越的这36种剧情是:“求告、援救、复仇、骨肉的报复、逋逃、灾祸不幸、革命、壮举、绑劫、释迷、取求、骨肉间的仇视、骨肉间的争竞、奸杀、疯狂、鲁莽、无意中恋爱的罪恶、为主义牺牲自己无意中伤残骨肉、为了骨肉而牺牲自己、为了情欲的冲动而不顾一切、心须牺牲所爱的人、两个不同势力的争竞、奸淫、恋爱的罪恶……”[6]。在莎士比亚38部戏剧中几乎包括了上述绝大部分的叙事模式或故事类型, 甚至在一部作品里就并存着几种剧情模式。如《哈姆雷特》中的复仇、不幸、释迷、野心、恋爱被阻误会和悔恨等, 再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竞争、不幸、恋爱被阻、冒险、过失和悔恨等。中国学生也看过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以及戏剧, 不论是武侠还是穿越, 也不论是惊悚还是悬疑, 思考一下自己所有看过的这些其中的叙事模式或故事类型是不是没有超过“36”种?是不是都在有意或无意中重复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早已出现的叙事模式或故事类型?教师在寻找类似的切入点时当然可以按照教材中已有的内容来组织, 也可以完全脱离教材寻找新的能连接莎士比亚以及他的戏剧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中介、桥梁, 这样, 在外国文学经典的教学中, 教师应千方百计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关联,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意识到, 每部文学经典讲述的故事是独特的, 但同时又具有普遍性, 表达了人类共同的体验和共享的普世价值, 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本相有洞见, 使每位阅读它的读者都会从中受益。

四、影像:解读原著的良好媒介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发展, 视觉产品与传统的文学, 特别是经典文学之间的交融、相互影响也日渐广泛与深入。据统计, 在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奖项中, 近70%的影片并不是来自单纯的电影剧本, 而是源于文学作品本身。在电影的平均制作预算达到三千至四千万美元的今天, 投资一部建立在优秀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之上的电影, 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商业考虑。外国文学经典作品 (除了诗歌外) 几乎都曾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 有的甚至是多次。看从文字改编成了的影像既快又省力, 还有人去看原著吗?影像作品是否在争夺阅读文字的读者呢?实际上, 正在热播或上映的由文学经典改编而成的影像作品时, 也正是读者购买原著的高峰时期, 也就是说, 技术观视手段的发展和丰足趋势, 让人们能够以更多的方式来了解文学作品, 文学与影像更多的是互补而非对立。2012年, 导演了《赎罪》、《傲慢与偏见》的英国导演乔•怀特再次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搬上了银幕, 使我们看到了乔•怀特对这部巨著的解读, 有的学生看了这部电影, 认为裘德•洛扮演的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很让人同情, 于是她对卡列宁这个似乎不怎么引人注意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反复阅读原著, 发现国内外国文学教科书和大多数学者对卡列宁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仍存在表面化、情绪化、简单化的倾向。在对《安娜•卡列尼娜》原著细读的基础上, 她对卡列宁的人格特征进行举例分析, 并考察其心理辩证发展的过程, 继而又重点分析卡列宁与安娜婚姻失败的原因, 最后, 简析卡列宁形象多义性的成因以及传统评论存在的问题, 这样, 她写了一篇一万五千多字的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确, 《安娜•卡列尼娜》虽然牢固地扎根在其时代和地域, 但没有受时空的限制, 正如作者托尔斯泰追寻历史和人性更重大的真理一样。如此看来, 教师不用过分担心学生只看影像不看原著, 影像有可能成为学生深入研读原著的一个良好的媒介, 教师在讲授外国文字经典的时候也应尽可能地寻找到类似这样的媒介, 从而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经典的兴趣。

五、结语

总之, 在外国文学经典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外国文学经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联, 摒弃照本宣科和老生常谈, 打破外国文学经典与中国当下表面上的隔膜, 努力寻找走近外国文学经典的恰当媒介和桥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才能提高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加纳罗, 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舒予, 吴珊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06

[2]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M].江宁康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11

[3]李泽厚.论语今读[M].前言.三联书店, 2004:1

[4]阿尔文·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汪晓丹, 赵巍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57

[5]丹尼尔·S·伯特.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M].夏侯炳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5:1

篇4:经典外国影片的经典英语台词

1.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2.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蠢人做蠢事。(傻人有傻福)

3. 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

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4. Jenny and I a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我和珍妮形影不离。

5. Have you given any thought to your future?

你有没有为将来打算过呢?

6. You just stay away from me please.

求你离开我。

7. If you are ever in trouble, don’t try to be brave, just run, just run away. 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

8. It made me look like a duck in water. 它让我如鱼得水。

9.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做的一件事。

10. I was messed up for a long time. 这些年我一塌糊涂。

11. 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ze.

我不懂我们是否有着各自的命运,还是只是到处随风飘荡。

狮子王 The Lion King

1. Everything you see exists together in a delicate balance.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

2. 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

越危险就越合我心意。

3. I’m only brave when I have to be. Being brave doesn’t mean you go looking for trouble. 我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勇敢,勇敢并不代表你要到处闯祸。

4. When the world turns its back on you, you turn your back on the world. 如果这个世界对你不理不睬,你也可以这样对待它。

5. It’s like you are back from the dead. 好像你是死而复生似的。

6. You can’t change the past. 过去的事是不可以改变的。

7. Yes, the past can hurt. But I think you can either run from it or learn from it.

对,过去是痛楚的,但我认为你要么可以逃避,要么可以向它学习。

8. This is my kingdom. If I don’t fight for it, who will?

这是我的国土,我不为她而战斗,谁为呢?

9. Why should I believe you? Everything you ever told me was a lie.

我为何要相信你?你所说的一切都是谎话。

10. I’ll make it up to you, I promise. 我会补偿你的,我保证。

飘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 Land is the only thing in the world worth working for, worth fighting for, worth dying for. Because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lasts.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 为之战斗, 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2. I wish I could be more like you.

我要像你一样就好了。

3. Whatever comes, I’ll love you, just as I do now. Until I die.

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像现在一样爱你,直到永远。

4. 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

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

5. Sir, you’re no gentleman. And you miss are no lady.

先生,你可真不是个君子,小姐,你也不是什么淑女。

6. I never give anything without expecting something in return. I always get paid. 我做任何事不过是为了有所回报,我总要得到报酬。

7. In spite of you and me and the whole silly world going to pieces around us, I love you. 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会爱着你。

8. I love you more than I’ve ever loved any woman. And I’ve waited longer for you than I’ve waited for any woman. 此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9. If I have to lie, steal, cheat or kill, as God as my witness, 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

即使让我撒谎,去偷,去骗,去杀人,上帝作证,我再也不要挨饿了。

10. Now I find myself in a world which for me is worse than death. A world in which there is no place for me.

现在我发现自己活在一个比死还要痛苦的世界,一个无我容身之处的世界。

11. You’re throwing away happiness with both hands. And reaching out for something that will never make you happy.

你把自己的幸福拱手相让,去追求一些根本不会让你幸福的东西。

12. Home. I’ll go home. And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家,我要回家。我要想办法让他回来。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Titanic《泰坦尼克》

Jack: You must do me this honor…promise me you will survive…that you will never give up…no matter what happens…no matter how hopeless… promise me now, and never let go of that promise.

Rose: I promise.

Jack: Never let go.

Rose: I promise. I will never let go, Jack. I’ll never let go.

杰克:我还有……还有一个心愿,你……你……必须答应我要活下去,不……不能绝望,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有多艰难……快答应我,罗丝……答应我,一定做到,一定做到……

罗丝:我答应你……杰克……一定做到……一定……

篇5:外国经典英文爱情诗

Knowing, it is just a matter of time.Wondering...

will u ever be mine?

You are in my dreams, night... and sometimes... day.

The thoughts seem to never fade away.

Corwin Corey Amber

对你的思念挥之不去,

我知道,那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我想知道,你将属於我吗?

你在我的梦裏、夜裏,甚至白天裏出现,

篇6:外国经典情诗

内容摘要: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

相比起中国含蓄的表达,外国的爱情诗歌更像一幅色彩奔放的油画。因为爱你,海涅在《乘着歌声的翅膀》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原野,在花园,度过甜蜜时光;拜伦在光影中表达对情人的爱慕;《请再说一遍“我爱你”》的布朗宁夫人在迟暮中遇到爱情,在一声声的“我爱你”后面,她与世界靠得更近……

《你是我爱的精灵——外国爱情诗经典作品欣赏》专辑收入了外国经典的爱情诗歌19首,不乏雨果、彭斯、泰戈尔、雪莱等诗人的浪漫名作。乔榛、丁建华、陈铎、虹云等艺术家倾情演绎这些文学作品,油墨与声音的交融,使得字字有情愫,句句有爱意。

曲目列表

小夜曲 【作者:(法)维克多-马里·雨果】 【朗诵:陈铎】

乘着歌声的翅膀 【作者:(德)海因里希·海涅】 【朗诵:丁建华】

小曲 【作者:(德)海因里希·海涅】 【朗诵:虹云】

她走在美的光影里 【作者:(英)乔治·戈登·拜伦】 【朗诵:虹云】

啊,愿爱人像美丽的紫丁香 【作者:(苏格兰)罗伯特·彭斯】 【朗诵:乔榛】

我的爱人象朵红红的玫瑰 【作者:(苏格兰)罗伯特·彭斯】 【朗诵:陈铎】

十四行诗第四十四首 【作者:(英)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 【朗诵:丁建华】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 【作者:(英)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 【朗诵:虹云】

印度小夜曲 【作者:(英)珀西·比希·雪莱】 【朗诵:陈铎】

致凯恩 【作者:(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朗诵:虹云】

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匈牙利)裴多菲·山陀尔】 【朗诵:陈铎】

对月 【作者:(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朗诵:虹云】

园丁集 【作者:(印度)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朗诵:丁建华】

给燕妮 【作者:(德)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朗诵:乔榛】

假如 【作者:(罗马尼亚)米哈伊·爱明内斯库】 【朗诵:丁建华】

我的相思呀 【作者:(葡萄牙)卡蒙斯】 【朗诵:陈铎】

致海伦 【作者:(美)埃德加·爱伦·坡】 【朗诵:乔榛】

当你老了 【作者:(爱尔兰)威廉·勃特勒·叶芝】 【朗诵:虹云】

在花园里 【作者:(西班牙)阿莱桑德雷】 【朗诵:陈铎】

乔榛:(1942.11.17—)籍贯上海,汉族,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历任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中国影协主席团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影协主席团委员。上译厂厂长。

担任主配演员的译制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苔丝》、《斯巴达克思》、《国家利益》、《谜中谜》,《亡命天涯》(获第十五届“金鸡奖”最佳译制奖),《战争与和平》(因塑造彼埃尔的声音形象,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二届“学会奖”);担任导演的译制片:《追捕》、《追寻铁证》、《真实的谎言》;《国际女郎》(获第十四届“金鸡奖”最佳译制奖);担任演员的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中饰陈天虹(1979年,上影厂),《R4之谜》中饰路沙(西影厂)。

他的声音总是与一些英俊正直的角色结合在一起。而在配起种类型的人物来,也确实是声形合一,驾轻就熟。然而乔榛的声音也有另一面。乔榛配的《斯巴达克斯》中的克拉苏就较好地体现出了他的声音中的另一面,一种收敛后的霸气,而在《寅次郎的故事》系中为寅次郎的配音,憨厚而富于喜感,显示出了他在驾驭喜剧人物方面的能力。这一人物的成功,使得后来由长影译制的另一部《寅次郎故事》相形见绌。而在《廓桥遗梦》的表现,则说明乔榛的声音与感情的结合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丁建华:(1953—)女,籍贯山东诸城,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参加上千部(集)电影、电视片的译制创作。其中在近800部(集)的译制片中任主配或译制导演。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追捕》、《远山的呼唤》、《卡桑德拉大桥》、《情暖童心》、《莫斯科之恋》、《昏迷》、《无头骑士》、《茜茜公主》、《国际女郎》、《魂断蓝桥》、《真实的谎言》、《廊桥遗梦》、《诺丁山》、《我两岁》等。她担任主创的译制片其中10部作品获“政府奖”、“华表奖”、“金鸡奖”,如《亡命天涯》、《追捕》等。由于她在美国影片《昏迷》中为女主角的出色配音,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曾获上海青年艺术十佳称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称号。

陈铎:(1939.4—),笔名海剑,海箭。汉族,生于上海,江苏淮安人,大学学历。1958年9月1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剧团任演员、音乐编辑、音响导演、摄影等,主要担负北京电视台(CCTV前身)除新闻外的文艺、专题类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的编、制、播任务,后转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80年代前期调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至今,现为纪录片部节目主持人、高级编辑。主演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1959年);编播大量电视和广播节目及广播剧、电视剧,主持《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城海疆》等电视连续节目。1991年,荣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拓奖」特别金奖。社会兼职: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中央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及中国华侨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及广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篇7:外国最佳情诗精选

今夜我可以写下最哀伤的诗篇。

Escribir, por ejemplo: “La noche esta estrellada, y tiritan, azules, los astros, a lo lejos”.

写下比如:#39;#39;深蓝的夜空,繁星点点入目。#39;#39;

El viento de la noche gira en el cielo y canta.

飘忽的晚风在夜空中吟诵。

Puedo escribir los versos más tristes esta noche.

今夜我可以写下最伤感的词句。

Yo la quise, y a veces ella también me quiso.

我曾那么爱她,有时她也那么的爱我。

En las noches como ésta la tuve entre mis brazos.

在那些如同今夜一样的夜晚,拥她于我的臂怀。

La besé tantas veces bajo el cielo infinito.

无尽的夜空下我无数次地吻她。

Ella me quiso, a veces yo también la quería.

她曾那么爱我,有时我也那么的爱她。

Cómo no haber amado sus grandes ojos fijos.

怎么可以不爱她那深邃明亮的眼眸。

Puedo escribir los versos más tristes esta noche.

今夜我可以写下最哀痛的诗句。

Pensar que no la tengo. Sentir que la he perdido.

想着我不再有她,感受着失去了她。

Oír la noche inmensa, más inmensa sin ella.

听着孤寂的夜晚因为没有了她而更加憔悴。

Y el verso cae al alma como al pasto el rocío.

失去灵魂的辞藻象落在草原上的露珠一样乏味。

Qué importa que mi amor no pudiera guardarla.

为什么我不能保有我的爱

西语最佳情诗

La noche está estrellada y ella no está conmigo.

夜空依旧,伊人却已不再。

Eso es todo. A lo lejos alguien canta. A lo lejos.

这就是全部。远处,某人唱。很远。

Mi alma no se contenta con haberla perdido.

失去了她使我倍感凄零。

Como para acercarla mi mirada la busca.

多想靠近她用我的目光捕捉她的身影。

Mi corazón la busca, y ella no está conmigo.

我用内心追寻着她,她却不在我身边。

La misma noche que hace blanquear los mismos árboles.

同样的夜和镀着同样苍白色的树影。

Nosotros, los de entonces, ya no somos los mismos.

物是人非,我们却已经那么的不同。

Ya no la quiero, es cierto, pero cuánto la quise.

我已经不再爱她,而我却曾经多么的爱她。

Mi voz buscaba el viento para tocar su oído.

我的声音追寻着晚风以便送达她的耳畔。

De otro. Será de otro. Como antes de mis besos.

依旧深情的吻,吻她的人却是别人。

Su voz, su cuerpo claro. Sus ojos infinitos.

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深邃眼眸。

Ya no la quiero, es cierto, pero tal vez la quiero.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爱她,真的,可也许我还爱着她。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爱是那么短暂,遗忘却那么的漫长。

Porque en noches como ésta la tuve entre mis brazos,

因为那些如同今夜的夜晚我曾拥她入怀,

mi alma no se contenta con haberla perdido.

没有了她使我情感懈怠。

Aunque éste sea el último dolor que ella me causa,

这是她带给我的最后痛苦,

y éstos sean los últimos versos que yo le escribo.

篇8:师专生应该读点外国经典美文

师专生不仅要多读中国经典美文, 也应该多读点外国经典美文。外国经典美文展现的是异域的风情和文化, 对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来说, 更广泛的阅读无疑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宽视野, 博采各家所长, 兼收东西文化。

外国经典美文中, 不同国度的作品体现着不同国度的文化意蕴, 不同的风土人情。比如:《英国乡村》介绍的是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纯朴自然的风俗人情, 描绘的重点却是英国人的民族性格。对英国乡村所代表的古典道德与生活方式体味颇深。再如:美国作家赛珍珠《中国之美》, 通过对中国、美国不同风光的描绘传达出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民族性格。

外国经典美文有着区别于中国经典美文的独特特点。

外国经典美文介入时代, 介入社会, 介入人生, 大处着眼, 小处着笔。比如: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份》讲述的是自己一段学画的经历与感悟, 但写作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掌握绘画技巧, 而是重在描述自己学画的感想心得。写出如何把自己的苦闷升华为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过程。“买一盒颜料, 尝试一下吧。惠儿不费, 独立自主能得到新的精神食粮和锻炼, 在每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 使每个空闲的钟点都很充实, 都是一次充满了销魂荡魄般发现的无休止的航行。”再如:法国作家蒙田的文章, 正像世界文学评论中所说:“蒙田的随笔有如一道风景, 左边一座山, 右边一条河, 前面一排树, 后面一坡草, 分开来看是山河树草, 合起来看是一片完整的风光。”他谈自己, 可以通过谈自己而谈到了人类和世界。

中国人思维方式经常有意会性, 而西方人思维方式经常是直观性。因此, 在语言运用上, 中国经典美文在说明问题时会用比喻、暗示的方法, 让人产生联想。而外国经典美文大多用明确的具体的词来表达。比如: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情人的礼物》中这样描写了爱情。“如果我拥有了天空中的所有繁星, 以及世界上无穷的财富, 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 只要她是属于我的, 给我地球上最小的一角, 我就心满意足了。”再如:英国作家罗素的《我为何而生》, 开头直接表达了自己为何而生的三种感情。“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外国经典美文用幽默、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西方人做人做事的核心价值、思维观念。然而, 现阶段, 师专生阅读经典美文尤其是外国经典美文的现状却大不如人意, 造成这种不如意现状的原因很多, 这里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对西方国家地理文化了解不多。因此, 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对我们而言比较陌生化, 有阅读障碍所以就不感兴趣。

(二) 外国经典美文包含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以及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视野和做法。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 毕竟存在着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文化与心理差距的问题, 极易造成文化接受上的阻隔或排斥。

(三) 在中学阶段, 考试中外国美文涉及较少。因此, 学生不重视这些作品的积累。同时, 因为疲于应试, 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不光外国经典美文, 其实, 中国的经典美文读的也很少。

(四) 进入高校, 学校所开设的外国文学专业少, 缺乏经典范本和教材, 包括外语系的学生也仅把外文当工具来学习, 过分强调了语言的工具性, 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被忽略了。

基于此,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品味外国经典美文, 培养师专生良好的阅读外国经典美文的习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外国经典美文, 体味其中精华之所在。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呢?

(一) 教师在课堂上多介绍西方各国的传统文化, 以及作家、作品相关的史书、传记。

孟子曾说:“知人论世。”学生只有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 才能读透反映西方风土人情的经典文章。

(二) 教师要指导学生“该读哪些经典美文”。学生因为对西方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多, 读作品具有盲目性。所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各国优秀的美文。这些美文文质兼美, 其语言经过千锤百炼, 优美典范, 让学生在阅读中先积累, 再慢慢消化、吸收, 文章中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感情可以经过学生的品味、理解、记忆, 逐步体会其精妙所在。这样, 就避免了他们阅读的盲目性。

(三) 安排“外国经典美文赏析”的赏析课。选择各国各家名篇, 从作家的介绍、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叙述方式、立意等各方面具体赏析一些优美的文章, 以导读的形式让学生找到阅读经典美文的方法。

(四) 开展外国经典美文读书会, 营造美文阅读的氛围。开展经典美文诵读, 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教师提供给学生诵读的读物、给学生诵读的时间, 让学生逐渐养成读经典的阅读习惯。

总之, 阅读外国经典美文, 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而且, 美文大多篇幅不长, 阅读起来没有时间上的压力, 既感到轻松愉悦, 同时又得到了教化。其中,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在近二年的实践与研究中, 我还发现, 师专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 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尤为重要。

摘要:本文针对师专生品读外国经典美文较少的现状, 浅析了外国美文的特点及阅读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上一篇:行政复议申请书(撤销环评)下一篇:XX投资公司项目立项及预算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