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个人资料

2024-04-07

秦海璐个人资料(共7篇)

篇1:秦海璐个人资料

秦海璐:曾是“娱乐圈乞丐”

方便面都舍不得买,就是拍电影的下场

新京报:你刚出来的时候,走的是那种比较小众,很文艺的路线,被认为是典型的电影演员。但是现在好像更多接电视剧了,这个转变是自愿的吗?

秦海璐:也有很多被迫的东西。这种被迫,作为小众的这种电影演员来讲是很悲哀的一个事。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开始的时候拍了一些艺术电影,但是艺术电影不被老百姓所喜爱和了解。当不被大众所接受和了解的时候,你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就没有价值。

新京报:你觉得“影后”不是价值的体现吗?以你的年龄,你获得奖项的数量和质量都值得得意了。

秦海璐:那只是一个荣誉,对于价值来讲它只是自身的,但是与经济确切说与钱无关。作为小众电影出身的演员,我觉得很悲哀。我喜欢做那种小众电影,让大家觉得有反思的电影,我也一直在拍,但是对不起,这个养活不了我。(笑)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可能你必须要去做一些最起码能够养活你,养活你家人的事情。

新京报:拍电影在经济方面不够维持你的生活吗?

秦海璐:拍电影挣的钱一定是可以够你生活的,但是看在哪个圈子生活。如果你是在工薪阶层生活的话,没问题。但是如果你想在娱乐圈生活,是肯定不够的,你会变成一个娱乐圈“乞丐”。

新京报:你有过这种“乞丐”生活吗?

秦海璐:有,我在拍完电影之后,曾经有段时间不想拍电视剧,我最惨的时候是到楼道的邻居家顺了一根儿大葱,回来煮的一包挂面。就是你不会舍得去买方便面,就是拍电影的下场。

(笑)那个时候你有再多的优势感你只能去邻居家偷葱,回家煮挂面,我觉得那时是我在拍完电影之后,过得最惨淡的一段日子。一块钱可以买一斤的一包富强挂面,但是一块钱却只能买一块方便面饼,所以一块钱是一天的饭量还是一顿的饭量你自己去选择。方便面贵于挂面,我算过这个账。

我跟电视剧女演员是一个“约等于号”

新京报:后来拍电视剧是对这种生活的一种妥协吗?

秦海璐:如果一定要这么说,我同意。但是我有更好听的说法,就是说你想知道你到底能值多少钱?是一种实现的过程,我想知道这个影后在市场上到底能值多少钱。

新京报:现在你认为反馈回来的价值你满意吗?

秦海璐:差不多吧,约等于。因为我是影后,我现在不能全放开。但是当你不能放开的时候,你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我真的撒开花儿了,有戏找我就去拍,我一年拍两百集电视剧的时候,那我就知道我真正的市场价值了,你就真正知道这影后到底值多少钱了。

新京报:近些年来虽然你拍的电视剧比较多,但是你并不是特别适合走大众市场路线的演员,不知道你自己认可不认可?其实你的气质是那种偏小众的。

秦海璐:我只能说我跟电视剧女演员是一个“约等于号”。(笑)其实对于我来讲演电视剧也是挺可悲的一件事。就是说,以前拍的电视剧虽然都是演的女一号,但是大家找我来的原因是希望让我能够锦上添花,好像有了我之后是对质量的一种保证。(笑)比如说刚拍完的《谢谢你曾经爱过我》,赵薇无疑是收视的保证,然后他们找我去演另外一个女人,就是觉得这个可以是收视和艺术相融合的一部戏。我觉得对于我来讲可能也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我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并不是说我只是“锦上添花”的一朵花。

新京报:我觉得你是起点很高,可是你发展这么多年,却始终没能……

秦海璐:没能走到大家的眼窝里去。其实我是因为拍了第一部片拿到一个影后,但是老百姓对于我这个人的认识是很空洞的,没人认识你,所以我在得完影后的前三年里面,我还是想走我的电影路线,所以老百姓仍然还是不知道你。

很多女演员真是从五千块钱拍起,拍到八千,拍到一万,到一万五,然后到两万。我觉得她们的台阶下面的根基是很扎实的。对于我来讲我是没有的,我觉得我像一个“阁楼”,是空的。

所以我必须在得完影后之后的几年后,突然反应过来其实我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没有样子的。大家都知道我的名字,说秦海璐长什么样大家不知道,是一张白脸,没有任何轮廓的。所以我必须要从我的“阁楼”上走下来,再重新走楼梯一点一点爬上去。那么爬楼梯的过程最快的方式可能就是拍电视剧,因为现在电视剧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最强势和最重要的媒介,所以我觉得走这个是最快的。

电视剧是小妾,电影原配地位不动摇

新京报:你在拍完《榴莲飘飘》之后,是马上就能够把目光转过来吗?

秦海璐:不是,我转不过来,我在《榴莲飘飘》之后的两年,才拍了第一部电影。我的片酬从《榴莲飘飘》开始就六位数,但是在凭借《榴莲飘飘》得过影后之后还是六位数。当然十万和九十万是有分别的,但是你跳不了太多。你可以得到三四十万去演一部电影,但是你一年能赶上一部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你会惊讶地发现你去拍电视剧的时候,第一部可能就有三万块钱一集,然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你就可以拍到二十集甚至是三十集。这个收入是完全不成正比的。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我就是想演电影,因为我也没拍过电视剧,也不知道拍电视剧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在接第一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应该收多少钱。等钱都拿到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怎么会这么多。(笑)

新京报:可是我觉得,《榴莲飘飘》之后,你现在却还是处在不温不火的一种状态。

秦海璐:这个很正常,我自己也特别清楚这一点,这就像超女今年不如去年火。(笑)当有新的影后出来的时候老影后就会不值钱,然后会一年比一年便宜,这是很正常的。

新京报:你觉得这是自然规律吗?

秦海璐:我觉得有这种自然规律,还有就是你自身的心态。一定有从五千到五万的时候,但是也一定有从五万到五千的时候。(笑)

新京报:这么多年你和陈果导演还有联系吗?

秦海璐:有啊,我们几年前也说过想拍另外一部电影,但是说实话,艺术电影没有那么好拍,连投资都找不到。我那天看到新闻,说陈果他们在做手机电影。

这也许的确是一个新的可去创作的领域,但是如果真的去拍一部手机电影的话,对于陈果也是一种悲哀。看到好让人心凉呢!就连陈果都找不到人投钱拍电影,就不要讲其他的同类导演了。

做他们那类电影真的没有活路!

新京报:你对电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秦海璐:就是一个原配的感觉,电视剧应该叫小妾。一个很受宠的小妾,但是原配的地位是不可以动摇的。

■记者手记

中国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可以去演电影的不多,而秦海璐原本是她们中优秀的一个。她在24岁的年龄就拿下了包括金马在内的数个影后头衔,但是现在她没有电影可演,所以我们的话题主要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

我没有想到,在面对一个“影后”为何接连去接拍电视剧的问题时,秦海璐的回答如此“赤裸裸”,她不避讳吃挂面偷邻居葱的那段日子,也列举出一大堆数字来告诉我电影和电视剧这两者之间的差距。

除了直白之外,秦海璐说她从小就是个中规中矩的孩子,传统的东西注入得太多,包括家里买的家具,朋友都觉得应该是四十岁人家里的家具颜色、款式。然后自己的车也都很中规中矩,低调得一塌糊涂,“说好听点是低调,说不好听点就是没什么创意。minicooper这种车肯定不会在我的眼前出现,绝对不在我买车的范围之内。”一个直白的中规中矩的女人,就是我对秦海璐的印象。

篇2:秦海璐个人资料

秦海璐的成长之路

秦海璐9岁时,因为爸妈下海经商,乏人照料,被狠心地“扔”进全托京剧戏校。

戏校苦哇。为了出一个“苗子”,基本采用“打为主,吼为辅”的训练方式。尤其秦海璐学的刀马旦——唱、念、做、打、舞、翻,样样得练好。承受的苦、累、痛,难以忍受,无法形容。

别的孩子周末,回家偎在父母怀里、撒娇、尽享呵护。秦海璐像只被遗弃的小鸟“无枝可依”。父母常常忙得几个月没空来看她。她心里涨满了委屈,用泪水抵抗、发泄。可是哭完了,没人心疼,一切还得照旧。于是,开始拧巴、较劲儿,玩命练功,老师让停也不停。就这样,将近7年的戏校生活,练就了她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且深谙:在这个世上,任何人都依靠不了,所有的苦、累和痛,只能自己化解。

17岁,秦海璐戏校毕业,进入北京中戏。身处姹紫嫣红,俊男美女之中,长相平平的她,既不自卑,也没压力。“因为7年的苦,都熬过来了,这算得了什么呢?”何况,她坚定的、唯一的目标:拿张大学文凭,回家做白领,找一个好老公。班里的同学,有的想家想得泪汪汪,有的因拍广告、演戏,找不着感觉痛苦而哭。她没心没肺,悠哉淡定,兀自打发日子。直到大四。

那年,学校认定她是“能演戏的几个里最会演戏的一个”,让她参加电影《榴莲飘飘》的拍摄,她不干。“不想拍电影,只想当白领。”班主任“激将”说,你如果不试试,拿了中戏文凭就去当白领。人家会说,秦海璐不行。她一想,可不是,姐们儿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让别人说干这行不行,才改的行。不料,她这一“触电”,捧回了最佳新人、最佳女主角两个大奖。

都以为她会“乘风而上”,她却躲猫猫般匿迹三年,圆她的白领梦去了。舆论哗然,有说她自觉长相对不住观众,改行了,有说她受不住刻薄的言论,隐退了……各种“浮云”,她全然不顾,我行我素,心里窃笑:姐用实力证明过了,姐行!姐很行!你们爱咋说咋说。与姐无关。

然而,做演员是她命定的天职和强项,兜兜转转几年,她还是被“旋”进演艺圈,且不急不躁,凭着丰厚的底蕴和扎实的功底,声名鹊起,成为观众喜爱、褒赞和欣赏的实力派演员。

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里,12个走马灯似的相亲女,唯独她演的那个,让人印象深刻。媒体问她缘由,她说,喜剧也得认真演,而不是刻意去讨好、甚至胳肢观众,但也不能一水顺的认真。除了感觉,还得动脑子。掌握好发力点,收放自如。这是从小在戏台上的基础和累积。在舞台上,射灯跟着你转,你必须找到自己的节奏。开始,锣鼓点控制你,等你一点点有了节奏感之后,锣鼓点开始跟着你。这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是一个演员成长、磨炼、积淀、成熟的过程。所以,吃的苦,永远是人生的基础。非但演戏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综观演艺界,学戏出来的跟没有学过戏而当红的,截然不同。”学戏出来的,特别扎实,特别沉稳,不浮躁,懂得收敛低调。譬如何赛飞、徐帆、袁泉,不论生活、演戏,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特朴实严谨,很少会出一些幺蛾子的事儿。因为,京剧传统的优良风格和谦谨意识,随着那些“苦”,日积月累,浸润到骨髓里去了,约束规范着人的言行、修为。

秦海璐出演话剧《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四川媒体评论她:“身材苗条,知性妩媚……”她莞尔:这都是“他们”对我的评价。跟我没关系。在我这个小小的圈子里,也许我有那么点儿知性。但出了这个圈子,比我有学问的人多了去了。所以别当回事儿。

篇3:秦海璐:剪不断投资、理不乱财

双料影后沉寂三年为圆投资梦

九岁被母亲送到营口戏剧学校学习京剧, 秦海璐主攻刀马旦。因为才华出众, 14岁就随中国文化友好访问团出访日本26个城市参加演出。至今, 秦海璐还是京剧梅派代表剧目《天女散花》中国长绸的记录保持者。

17岁那年, 中专毕业的秦海璐顺利地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而随后陈果的《榴莲飘飘》让秦海璐的人生从此被改写。正是凭借《榴莲飘飘》中“小燕”这个角色, 让她一举包揽了当年台湾和香港的影后桂冠。

从2002年到2005年, 秦海璐沉寂了三年。很多人都很奇怪, 金马影后, 正值事业的高峰, 却突然息影。原来, 这三年她在公司做了白领, 投资了实业, 终于圆自己的投资梦。

得奖以后, 秦海璐的片酬一路飙升。拿着几个大奖的奖金和几部戏的片酬秦海璐开始了她的投资生涯。与朋友合开的火锅店刚开始时生意并不是很好,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渐入佳境。除了火锅店, 秦海璐还在这段时间里开了发型屋和广告公司。

秦海璐在业界有一句名言:“娱乐圈的大多数人是理财头脑最弱, 又最热衷于投资的一批人。”秦海璐坦言, 她的投资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她在一个朋友那得到了启发。朋友跟她分析:这些年她拿来做投资的钱基本都是以前拍戏挣的, 而所做的投资几乎都是失败的。可能一些人的特长就是做生意, 而有些人就是天生拍戏的料。就这样, 秦海璐又回到了演艺圈。

消费、理财切忌盲目

关于消费, 秦海璐认为, 千万不要盲目消费, “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 其实那是假装对自己好。”现在的秦海璐不再追求衣服的LOGO, 不再追求它是什么牌子, 而更看重要买的东西她是否需要, 是否吻合自己, 是否能给自己加分。

“有的时候工作特别累, 经过路边的小店的时候, 可能就会买一个很便宜、但特别好玩的东西。回到车上就会特别高兴地玩一路, 这个时候自己的心态就变了, 因为它是你工作一天自己奖励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会很顺利。”

曾经, 秦海璐也因为一时冲动炒股, 因为不懂, 结果赔得也挺惨。秦海璐不断地告诫自己的朋友, 在不懂的情况下, 千万不能盲目理财。由于工作安排得非常繁忙, 没有专门的时间来学习理财知识和操盘, 秦海璐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明星那样放弃理财, 把钱放到银行里。相反, 为了让自己的钱包不缩水, 秦海璐选择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借助外脑, 自己运筹帷幄。她把股票、基金和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交给一些理财专家帮她打理。秦海璐说:“这种方法很有效, 现在自己的这些理财产品都还OK。”

副业重点对准房地产

除了请专人帮助理财, 秦海璐总结了自己前期投资火锅店、发型屋和广告公司一些失败的教训, 秦海璐现在的副业主要是房地产。秦海璐说, 房地产生意她也是在请专业的了解行情的人帮她打理。据悉, 目前秦海璐的房地产生意不但步入正规, 而且收益颇丰, 甚至丝毫不孙色于自己的拍戏片酬。

篇4:“配角”秦海璐

不谙人间情爱的“青蛇”与不拍商业片的“艺人”

“对于之前的青春影片,看了之后会有很多不认同,但是《青春派》这部影片看完之后我相信现在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它很真实,很动人。”这是冯小刚对即将在8月2日上映的影片《青春派》的评价。他还称道了片中女配角秦海璐的表演,秦海璐在节目上隔空发问:“冯小刚导演,我今年能上春晚吗?”

头戴影后光环,身贴文艺标签,镜头前演绎个性角色,生活中拒绝戴上假面。在国内女演员里,秦海璐不是光芒四射的主角,却一直是最特别的存在。

在2013年春晚小品《你摊上事儿了》中扮演“男人婆”后大呼不过瘾,扬言最想变性演男人。男人没演成,秦海璐倒是在她的老本行——话剧中化身为一条青蛇。

今年3月开始,田沁鑫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青蛇》陆续在香港、深圳、北京等城市演出。秦海璐和袁泉,一青一白两条蛇,与一心向佛的法海,以及“恐怖、颠倒、梦想、挂碍”的许仙一起,演绎人、妖、佛各自的欲望纠缠。

秦海璐饰演的青蛇,妩媚妖娆,在法海身上上下攀援。法海欲迎还拒。青蛇搂着他的脖子嗔笑道:“我浅笑盈盈,热气腾腾,你为什么不跟我睡?”舞台上,秦海璐娉娉婷婷,一转头,一扭腰,间或嘴里发出“嘶嘶”声,活脱脱一条风情万种却又不谙人间情爱的蛇。

导演田沁鑫形容她“青粉沾身,妖模妖样的魅惑喜人”。在田沁鑫看来,秦海璐可说是饰演青蛇的不二人选。“她有着扎实的中国戏曲传统文化传承,身段很漂亮,又是很好的话剧演员,既具备漂亮的造型意识和节奏感,又能转化成话剧的表达,所以会是独特的呈现。”

“感情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陪伴。执著,然后放下,小青最后悟到了。”秦海璐说。青蛇是一个很晶莹、单纯的角色,爱而不得最后选择在房梁上痴心守候,这在全剧的结尾处借法海的口随意点出来:“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那上面盘了五百年?”

这处神来之笔是秦海璐的主意,而这种参与到影视剧本创作中的行为,秦海璐笑着解释,“2003年就开始了,当时参加孟京辉的电影,他希望集思广益,结果我也慢慢养成了习惯。”她得了金马奖最佳编剧的剧本《阜阳六百里》也是这种习惯的产物。

只有150万元投资的《阜阳六百里》是一部胶片电影,甚至不如电视剧投资大,导演找了秦海璐,希望她主演。那是讲一群在上海寻生活的“阿姨”的故事,导演给了她所演的曹丽很多戏。可是看了剧本,她觉得曹丽为主线是不对的。 “其实导演最初的想法也想要群戏,我飞了上海两趟,和他谈剧本,还是要恢复到一群人离家的感觉。”整个剧本结构大动,她坐在编剧旁边两天编台词,编情节,把整个剧本梳理了一遍,导演非要给她挂上编剧之名,没想到,得了最佳编剧奖。

秦海璐称自己是一个不拍商业片的“艺人”。她说:“虽然妥协的人很多,但妥协是一件无奈的事。我不是不会拍商业片,而是不愿意拍。我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凭借自己独特的“文艺范儿”, 秦海璐在日益浮躁的娱乐圈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误入风尘”的金马影后:“凭什么我不按照预设的道路走就是错?”

中戏96级,俊男美女一抓一大把:章子怡、刘烨、袁泉、胡静……从小没被夸过好看的秦海璐很容易淹没其中。

1999年,在同班同学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全情投入演艺事业时,21岁的秦海璐还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却早早描绘好人生蓝图——回家乡大连,成为白领,组建家庭,相夫教子。

一直以来,秦海璐都固守关于家庭的梦想。也难怪,她从9岁起就缺失了家庭生活。父母在大连忙事业,她和姐姐秦楠被留在老家营口的全托艺校。秦楠学管理,秦海璐学京剧。

练京剧的童子功很苦,白天劈叉,夜里还得把双腿掰成180°绑床上,秦海璐总哭着哭着就睡着了。这种孤独无助的生活,让少女时期的秦海璐格外叛逆,她不断以另类的方式死撑着,自顾自地跟老师较劲。

老师要求每天出一次晨功,她偏出两次,凌晨4点一次,等同学们6点起床,再跟着大家出一遍。课上翻跟头,老师不准他们停下,她就真一刻不停,一个接一个地翻,摔倒后,立马爬起来,瞪着老师,流着泪继续翻,默念着:“我看你能把我怎样!”

上中戏对于她来说,有点误打误撞,“真没什么别的理想,就是想有个大学文凭”。即将毕业时,陈果找到秦海璐,请她出演《榴莲飘飘》。听说要演一个妓女,秦海璐连连摇头。“太奇怪了,我还是个学生呢。”

她的班主任常莉找她谈话:“你上了四年大学,你自己觉得就为拿文凭,但其他人不这么想,大家会觉得你不行。我们班16个人,会演戏的不过三四个,这其中就有你。”为了让大家觉得“她能行”,秦海璐接了戏。谁也没想到,貌不惊人的秦海璐会因这部处女作一举夺得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第3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按照常理,秦海璐应该趁热打铁,接戏,走国际范儿。但她还是拿着中戏的毕业证去应聘朋友的公司做了白领,后来又自己鼓捣着开公司、开发廊。后来,因为她英文不好,电脑也不熟,被公司解雇,自己的生意也不太顺遂。她开始接演一些电视剧,用这些钱支撑自己的生意。绕了一大圈儿,“演戏反而成了不那么重要的事”。此时,她的同学刘烨凭借呆呆的大眼睛和硬朗的线条走红一线,袁泉也在话剧和电影业界风生水起,章子怡已经成为了“国际章”……但这些都没刺激到她,那个圈子里的浮华名声对她本无所谓。

但她还是被一句话刺伤了。2006年,周迅凭借《如果·爱》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变得炙手可热。但一位台湾影评人说了一段话,大意是叫大家不要抱太大希望,“当年我们把最佳新人奖给了内地的秦海璐,最后她不也还是碌碌无为?” ——这话一针见血,“泯然众人矣”的秦海璐止不住抽泣,“凭什么我不按照预设的影后道路走就是错?”

nlc202309031657

“不服气、不服输”的倔劲儿让她决心做好最擅长的演员工作。“接受过太多夸奖与批判,我更能冷静地面对自己的优势与缺点,不再需要别人的认可来肯定我的成功。”她成为多产演员,曾参演《桃姐》、《爱情呼叫转移》、话剧《四世同堂》等多部作品。许多人看她脸熟,但仔细回想她演绎的角色,竟不那么容易。她孤独地继续前行,被公众关注,同样也被公众忽视。

身能由己的“笨小孩”:“不求尽善尽美,但求为所欲为”

按惯常的分类,秦海璐不是一线演员,也不是当红明星,可不少导演在请她时,都是“没有第二人选”的态度。她是公认的演技派,出道十余年,只演艺术片。她演戏挑剔、难合作,高兴不高兴全写在脸上,说话直,不怕得罪人。媒体上的秦海璐,脸冷、说话冲、性格叛逆、特立独行。

她分析,“可能是因为太早当上了影后,所有人都捧着我,我生怕自己失了分寸,不知道该怎么办,内心越裹越紧。过了30岁,才知道女人应该怎么过活,好像突然过了一个坎儿,整个人松弛下来了。”

她说,事实上,自己除了专业上强势外,生活中是个一切以别人意见为主的人。在《桃姐》中有过合作的叶德娴说,镜头后的秦海璐特别女人、温柔。

秦海璐曾有过两段恋情,都以失败告终,甚至在有段感情中,还曾遭受对方公然的背叛和欺骗。秦海璐愤言“永不会再与他碰面”,时至今日仍最无法原谅谎言,“在我的世界里,谎言没有善意恶意之分,都不能原谅。”

出演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宽慰了她。“就像红玫瑰说的那样——爱,总归是好的,虽然吃了点儿苦,但还是要爱的。”秦海璐说着,眉宇间早没了当初的激愤,这也让她有勇气迎接新的爱情。

去年4月,秦海璐和男演员王新军开始了恋爱。两人相识于拍摄《独立纵队》期间,在为新戏宣传时擦出火花。身为军人的王新军真诚直接,喜欢秦海璐的认真,拍片期间,她总会因一场戏、一句台词跟导演较劲。问到对这段感情的态度,秦海璐淡然一笑,说自己像正巡演的话剧《青蛇》里的小青一样傻:“从懵懂到看透,无论你经历过什么,尊重自己的心,如果爱,请深爱!”

“不求尽善尽美,但求为所欲为。”操持着这句座右铭,秦海璐在娱乐圈横冲直撞,得罪了不少人,受过不少伤,但依旧本性难改。

像那次范冰冰穿“龙袍”走戛纳红毯,秦海璐本想赞美,却语出雷人:“野心都穿身上了,够坦白!”范冰冰不满地对掐:“别人还穿不了呢!”无端端生出这些芥蒂,经纪人都拿她没辙。

“在这个行业里,真,是我惟一可以炫耀的资本了。”秦海璐说。年过三十的秦海璐,一个越来越丰富的女演员,可是还不“成熟”,内里还在世界上摸索着长大。接下来会做什么?导演?还是一直演下去?“很多人说我演着、熬着,就能成为大演员,能成为那种表演艺术家。”可是她说,“我更愿意成为一个资深的业内人士,对很多想做电影的人提出指点,给别人帮助。”

篇5:红白玫瑰秦海璐

秦海璐合上张爱玲的小说,跑出见田沁鑫。说,我要演白玫瑰,又松脆刮辣说了很多。

白玫瑰“第一印象就是笼统的白”“身量细高,一直线下去”“很少说话,连头都很少抬起来”“她的白把她和周围恶劣的东西隔开来”。

白得清嘉,白得简静,白得疏离。秦海璐想当然的以为白玫瑰就是她。大四那年,同窗都去拍戏,唯独她落单。有客观原因,也有来自主观的——她考中戏就是图一本科文凭,然后嫁一个好老公——“相夫教子”曾是她的全部理想,为此她还学过一段厨子。

秦海璐出生在东北营口。东北女人一向以大胆泼辣和民风彪悍著称,典型如虎妞,敢爱敢恨,凛然无畏,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先锋代表;然而东北女人亦有传统的一面——别管扎的架子有多么飞扬跋扈,那也不过是一种强势的撒娇。骄悍如虎妞也不过是以强势的主导姿态,行相夫教子的女人本分。现在为止,秦海璐的家里依然是——“如果父亲没回来,是肯定不会开饭的”。所以,在事业和婚姻的天平上,秦海璐心甘情愿地被没收翅膀。在同窗争抢接戏的时候,她可以很淡定地在空无一人的宿舍里打点行李,并不知道命运的伏笔正悄然而至。

“你知道陈果为什么找我拍《榴莲飘飘》?”她偏着脑袋问,“因为他听说中戏有一女孩,天天披着军大衣在学校里晃悠,跟幽灵似的。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而《榴莲飘飘》讲的正是一个漂泊着的无根的女孩。”

因为《榴莲飘飘》,21岁的秦海璐一举摘得金马奖和金像奖,成为名符其实的双料影后。强光的耀射之下,人难免会孟浪;何况,有谁会拒绝光荣与梦想?然而,影后确实不是秦海璐的梦想。镁光灯不停地在追捕她,制片人捏着合同四处通缉她。她一个华丽的转身,当了一名月薪只有2000元的秘书,因为,“在公司里当白领,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 甘于平淡,拒绝传奇,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不是白玫瑰又是谁?

然而,还是有差异:白玫瑰把嫁人当成生计和出路,秦海璐对婚姻的重视有些许是来自童年的缺失。电影《桃姐》里有一场戏:除夕夜,养老院凄清惨淡。秦海璐扮演的护工和几个无家的老人一起守岁。当桃姐问她,为什么不和家人过节的时候,秦海璐面无表情,只是把背尽量往后靠,像藏了一件东西。桃姐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的唐突,掉过头去,又忍不住看了她一眼,相顾无言。

这段曲折又无声的心经似乎暗合了秦海璐自己的童年。

秦海璐生于1978年,排行老二,用她自己的话说,“本应该是被计划掉的那一个”。父母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的商人,常年在外,平时都是姐姐带她。考戏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包食宿,能了了父母的后顾之忧。戏校生活很苦,秦海璐更苦。别人6点出晨功,她4点就爬起来了;别人5点下课去疯玩,她盘腿坐在空荡荡的排练室,练习唱段。有一次,妈妈不小心碰到她的腿,疼得她吱哇乱叫,母亲撩开裤腿,赫然发现整个小腿都是黑紫淤青。

或许是身体消耗的能量太大,她总是饥饿。她能在三分钟伶俐又工整的啃完一只烧鸡,吃完骨头不带一缕筋肉,而且能拼成一只完整的骨架。她饿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皮肤,还有眼睛。当她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如果母亲值夜班,工厂里的叔叔阿姨会轮流抱着她睡觉,如果没人抱,她的哭声会震惊整个厂区宿舍。戏校的周末,别的家长都接孩子回家,她悄悄地溜进宿舍后边的白桦林,用铅笔刀在树干上刻“正”字,有时刻完两个“正”也不见父母。她内心充满了怨怼又无处发泄,只好蹲在水房恶狠狠地刷鞋,对牢一处,解痛止痒地刷,刷的鞋面起了毛,刷的帆布断裂了经纬。

成名后的秦海璐,很少提及戏校的生活。她让姐姐当她的经纪人,每次拍戏她都自掏腰包为父母开一间房——她要把一家四口捏到一起,要把少时得不到团聚只能在树干上刻“正”字的时光都恶狠狠地补回来。——那些太早投入到残酷竞争里的女人,在坚强顽刃之下,都需要留一个角落进行童年补偿。

她自己也希望能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小家庭。然而这希望却像揪住自己的头发往半空里跳一样徒劳。出道至今,她经历的几段恋情,均以失败告终。有人说,这是出于能量守恒的定律:情场得意,赌场失意。我却以为秦海璐是那种情感能量极大的人,不投入则已,一旦投入,必有惊天动地的波澜。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她永远都像第一次那样投入,带着新的激情和期待,然后收获新的失望和伤痕。这种女人只有让罗密欧这样的情痴种才能配她。可她遇到的绝大多数男人,如李厚霖,不过是个寻常种,有寻花问柳的胆量,有自作主张的愿望,但是根本受不起这样的深情。

红玫瑰的逆袭

田沁鑫果断地告诉她,“你不适合演白玫瑰。你是红玫瑰。白玫瑰第一次见生人不会说这么多。”

她愕然。原来她在别人眼中——至少是田沁鑫眼里,是“婴孩头脑与成熟妇人之美”的红玫瑰。能顶着一头肥皂泡沫去开门。是一个担心发胖又忍不住冰糖核桃花生酱的“顶喜欢犯法”的女人。会偷吸男人丢在烟灰缸里的烟蒂,亦能享受叽叽喳喳的肉的喜悦。

难道不当明星就是“顶喜欢犯法”?拿月薪不拿片酬就是“婴孩头脑”?

“我当了半年秘书就被炒了。我不会用电脑,不会用碎纸机,不会处理文件,还烧坏了两个咖啡壶。经理带我去谈事,别人拿着我的名片问,秦海璐?是那个拿了金马奖的秦海璐吗?”

狮子座+A型血的秦海璐虽然传统,却不喜欢约定俗成,她喜欢不按理出牌,倔起来像一头驴,饶是撞了南墙也不绝肯掉头——直到把墙撞酥了,撞出个洞来,她才豁然。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不要和她硬碰硬,要不兵器非得磕飞不可。

张爱玲写红玫瑰,“有一种奇异的努力地感觉,像是装在玻璃试管里,试着往上顶,顶掉管子上的盖,等不及地一下子要从现在跳到未来。”秦海璐和红玫瑰一样,都在执着的突围。执着的人总有机会体验绝望,聪明人瞧见会说,这又是何苦?然而秦海璐是不屑于聪明的。她热爱自己的梦想。爱的有多笨,就有多勇敢。

“我后来又经营过很多生意,比如火锅店、广告公司、美发店等,因为没有相关的经验,没有好的搭档和团队,最后统统无疾而终。”

nlc202309031336

秦海璐虽然没赚到钱,倒也不至于缺钱,她曾对记者说,自己一部戏的片酬很可能够大多数老百姓过一辈子。电视里看到的她总是在疲于奔命,一种勉励求生的焦虑感透过镜头汩汩传递。

“那时候,每倒一个公司,我就上外面拍一部戏挣一笔钱,拿副业来供养主业,待主业赔得差不多了,再去干副业。”

希拉里·杜普蕾在《狂恋大提琴》里有写过这样一句话,“你以为做一个普通的人会比做一个特别的人更容易吗?并不是这样的。你除了拉大提琴,什么都不会。就好象我除了吹横笛,也什么都不会。我们是没有谋生能力的。我们是婴孩。”

秦海璐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警醒的朋友,说,“海璐你看,你削尖了脑袋想要做生意,想过正常人朝九晚五的生活,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上帝给每个人的天赋都是有定额的,如果你的天赋在演戏,又干嘛跟自己对着干呢?”

这话搁以前,她未必肯听,但翻过筋斗之后,她开始自省。

“我曾经特别讨厌做演员。大二,期末做了一次阑尾炎手术,不用考试,我特别高兴。可是不幸的是,开学后要补考。台词课是在四楼礼堂补的,我那个段子叫《沈大脚说媒》。我以前是学戏的,所以会玩一些小的把戏。当时我手里拿着一个烟袋锅,演媒婆嘛,一上场,甩着那个烟袋上去,用的是戏曲的技巧,抛到天上再把它抓住,可是就在抛的一瞬间,礼堂的灯照着我,烟袋锅就掉地上了,走神了。那个时候,我突然喜欢自己被灯照着的感觉,那一刻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原来做演员是要被灯照着的,那是那么幸福的一件事。”

“演红白玫瑰的时候,第一场,在美琪大剧院。我跟导演提了个要求,说能不能下了飞机之后先带我去趟剧院。导演说你干吗去呀,我说我特别想在那个剧场上站一会儿,导演说,行。后来我们到了上海,首演之前,导演带了所有人去了剧场,我就站在舞台中间,其他人在走戏、默戏什么的,我就立在那儿,感受那种氛围。我让导演把灯都打开,就想找上学的时候,那次被灯照着那感觉。然后灯一开,我就觉得,我属于那个地方。”

2005年是秦海璐全面复出的一年。她的双脚全部踏进娱乐圈。电视剧、电影、舞台剧,样样她都要插一脚,甚至在勤苦一段之后,还发了唱片。写的第一个剧本,即获金马奖最佳编剧奖。秦海璐的小宇宙终于全面爆发。面对迟来的爆发,有人说她咸鱼翻身。她只是微微一笑。兜兜转转一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不期待所有人都能理解她的急流勇退。当年,金马奖组委会的发言人曾公开指责秦海璐在拿奖之后毫无作为,乃至销声匿迹。更有人刻薄她的长相,坊间一直流传两个著名的段子,一个是她接受李静采访时自曝的一段往事,陪同学去见组,自己也交了简历,转身却发现自己的照片撕碎后被丢在垃圾桶里;还有一段是出自刘烨的无心之口,说秦海璐是96级最丑的姑娘。一时“金马最丑影后”的大标题占据了八卦报刊的许多版面,后来刘烨登门道歉,还被她踢了一脚。面对千般误解万种指摘,秦海璐不辩解,不澄清,她只是低着头,默默地隐忍。把成名带来的苦果,连皮带渣地全部吞下。

她在音乐里唱游“我有我自己的星球/不染红尘才能逍遥游/什么都绑不住我双手/人言多荒谬不上我心头”。在娱乐圈翻滚了十年的秦海璐,早已不需要在别人的好评中确认自己的价值,亦不需要在歹人的刻薄中检讨自己的得失。她今天的成熟与成就,是向命运以才华为赌资的一轮豪华翻本。

采访部分

采访完我才从得知,秦海璐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她本人已然很瘦,可她认为自己还可以更好。拍照前,她点了一份外卖,皮蛋豆腐和菠菜鸡蛋,都是低卡路里事物。画完妆,饭菜已经亮了,饭盒上坠满了大颗大颗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的水珠。她掀开盖子,就这么站着吃了几口,腰弯得像虾米。助理眼疾手快给她搬来椅子,包裹着米菜的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不用不用”。椅子推送到她面前,她只坐了三分之一处,是极不踏实的坐相。夹起一筷子菜,入嘴之前先回头看摄影器材是否鼓捣好了。一看大家都各就各位好了,不等人催,她便把饭盒往墙角一推。那菜只扒拉了两口,米饭几乎没动。顿时想起采访时,秦海璐说,“我享受的东西都是我应得的。我挣的钱是我在剧组三四个月每天只睡两个钟头喝七八杯咖啡却只吃一顿不含主食的饭。”

Q:第一次参加春晚,有何特别的感受?

A:没什么特别感受。因为影视演员不像歌手或曲艺演员,把这台晚会看得这么重,上一次春晚,明年的活儿都有了。影视演员天天都在电视里晃,所以春晚对我而言是锦上添花,谈不上特殊。

Q:小品和你平时演的舞台剧最大的不同在哪?

A:小品没有过场,一上来就是沸点,没有那么时间去铺垫和渲染。很可能你多一个反应,有一个节目就上不了了。

Q:第一次和黄渤、林志林合作,对他们有什么看法?

A:两个都是非常敬业的演员。大家在私底下也很多对电影的研究和碰撞,都是兢兢业业地来做这样一件事。至于拍出来之后,大家能接受多少,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Q:和黄渤、林志林演对手戏,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A:我记不住这些。谁问我拍戏时发生了什么故事我都不记不住。我是那种今天演完戏,明天我就忘了的人。

Q:是为了轻装上阵吗?

A:不能算吧。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你不能囤积太多的东西。

Q:今年春节你打算怎么过,有特别的讲究吗?

A:跟往年一样,和家人一起过。毕竟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不管是拍戏还是忙别的,春节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才算完整。也没什么特别就是讲究,就是包饺子喽,买新衣服喽。

Q:你还会缺新衣服吗?

A:不是缺不缺的问题,新年了就应该新气象。从小就是这样,这跟我衣橱里有多少衣服没关系。就算我不自己不买,我爸妈也会帮我买。他们吃不准我对外衣的口味,就给我买内衣。

Q:2012年有什么遗憾吗?

A:为什么世界末日没有来?

nlc202309031336

Q:为什么?像你做演员每天都在经历戏剧性时刻,为什么还会期待世界末日?

A:就是因为我做演员,见得太多,普通人有什么猫腻,我分分钟就能识破。但是世界末日,还没有人跟我玩过的,所以我特别好奇。

Q:近两年你频繁和奢侈品合作,参观了不少奢侈品工厂,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细节吗?

A:我当初上奢侈品学院就是为了想了解它贵在哪里。到底是皮料还是做工?但后来我发现跟这儿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其实是贵在文化。每个企业都有它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如果仅仅因为昂贵就被冠名为奢侈品,有点断章取义。事实上除了解决温饱以外的全都叫奢侈品,不管是大宝SOD蜜还是海蓝之谜。

Q:那你现在用大宝还是海蓝之谜?

A:当然是海蓝之谜,我觉得为了证明我的能力我还是要用海蓝之谜。

Q:坐秀场头牌是什么感觉?

A:看得更清楚,仅此而已。有些东西,你一旦拥有,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这是我上学时我们老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他当年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特别苦,有一天他在街上溜达,看到商场橱窗里摆放了一只水晶花瓶,特别喜欢。后来一到心情难过的时候,他就去看那个花瓶。毕业回国,他用光了所有的钱把那个花瓶买回来,然后放在他么家鞋柜上面。有一天,他换血没站稳,扶了一下鞋柜,鞋柜晃荡一下,花瓶顺势倒下。他看着地上的碎片,才恍惚想起来花瓶曾经带给他的许多东西,但是在它买过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仔细看过它一眼。

Q:你真算是女明星里少有的清醒。

A:我是觉得,就算我在当红,我也有不红的那一天,如果那一天来了,我希望自己能像现在一样平静。许多人怕掉下来,于是拼命挣扎,那不叫努力,那只是因为希望而批量产生的恐惧。我觉得这些人可能还没有活明白。

Q:你觉得你活明白了吗?

A:林夕当时给我写歌,就说我早已把人生看透。

Q:你觉得自己更像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A:女人就是玫瑰,不要想自己是什么颜色,因为在不同的男人眼里你有不同的颜色。好多人问我,你是否介意别人这么看你,我说我都不介意。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我提供的。我不会因为你要怎么去看我,而去改变我自己。我觉得没有必要。

Q:你是否觉得现在你最好的状态,是你的盛年?

A: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一种松弛的状态。这么密集的工作量兜头盖脸,人呈现出来的可能都不是最好的一面。

Q:看你博客,你似乎更喜欢拜佛,却从不许愿。

A:佛是信仰,不是许愿机,它不能帮你解决现实中很具体的问题。我信佛,我信佛是需要找到一种平衡。当我有事想不通的时候,才回去拜佛,佛是一个倾诉对象。每次读《心经》,都会给我带来智性和心性上的疏导与开阔。

篇6:秦海璐 演员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名专业的演员,秦海璐对剧本的要求相当严格。她希望剧本和角色首先能够打动自己,这样她才有信心让自己的表演去感动观众。对于这一点,她从不放低要求。“演员在看剧本时,其实就已经先演了一遍这部戏,而且是将每个角色都演一遍。我挑选剧本最关键的要素,便是看这个剧本能不能打动我,看隐藏在角色背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值不值得我去传递。至于我能不能很好地传递出去,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若是我传递的东西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理念,那这个角色我就没白演。”

为了宣传新片《三城记》,秦海璐来到了上海。这是一部爱情戏,改编自成龙父母的感情经历。秦海璐在片中饰演成龙母亲的闺蜜——既妩媚又单纯的寡妇仇肖玲。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仇肖玲为了生计,在一家赌场中做荷官。她风情万种,身姿绰约,“大女人”的姿态展露无遗。在遇到井柏然饰演的“收买华”后,动情的仇肖玲立即转变成一个娇羞的小女人。秦海璐坦言:“仇肖玲与‘收买华’之间这段昙花一现的爱情的确打动了我,尤其是‘收买华’死了之后,仇肖玲疯了三年这件事,这是仇肖玲一辈子的痛。”然而,光靠这份感动并不足以演绎好仇肖玲这个角色。就像秦海璐说的,这个角色经历了生活和感情上的巨大变故,而她要做的,就是在电影有限的篇幅内,将这种转变呈现出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对于身经百战的秦海璐,亦是如此。她开始反复地揣摩劇本,感受角色的内心,镜头外的苦心体会终究换来了镜头前的信手拈来。秦海璐,又一次成功地将一个难啃的角色,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模糊表演与生活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秦海璐时常会为了表演,放下生活。今年年初,当导演刘进邀请秦海璐出演电视剧版《白鹿原》时,她不假思索地答应了。而那个时候,她刚生产完还不到60天。“我看过《白鹿原》这本书,并且很喜欢它。它描绘的是一幅众生图,白鹿原上的每个人都代表着某一类人,或是某个阶层的人。同时它也是一副长画卷,覆盖了白鹿原上多年的兴衰,留给我很多想象的空间。”为了出演这部自己钟爱的电视剧,也为了不拖慢剧组的拍摄进度,秦海璐必须尽快让当时体重将近160斤的自己瘦下去。谈及这次“减肥”的经历,秦海璐如今回忆起来,一派云淡风轻。“在造型老师的帮助下,每个月瘦10斤还是挺快的。好在拍戏过程中不用穿旗袍,镜头也大多是近景,基本没什么影响。”三个月的时间,秦海璐一共瘦了30斤,对于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女人来讲,实属不易。但这就是一个热爱表演的演员的专业素质,为了表演,秦海璐放下身段,离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这是生活向表演做的妥协,也是秦海璐为表演做的让步。

我的字典里没有“成功”

对于表演,秦海璐是有些“贪婪”的,因为她并不满足于将自己局限在某一个舞台上。所以我们在银幕上、在荧屏上、在话剧舞台上,都看到了她的身影。“对一个演员来讲,这三方面的演绎是没有差别的,唯一不同的只是呈现给观众的形式不一样。只要是我有兴趣的角色,我都会去参与其中。”

大多数时候,秦海璐饰演的角色都比较独立和隐忍。其实,她也可以不这样。比如说,偶尔做个冷血的女杀手也不错。“我现在最想演的就是一个冷血的女杀手,飞檐走壁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趁着自己还算年轻,可以努力一把。等我到了50岁,再演这样的角色可就不太现实了。”每次谈及与表演或是角色相关的事情,秦海璐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与喜悦。她的语气里会时不时地带着些许调侃的意味,但那些言语绝不轻浮,更像是一位充满阅历的成熟女人,在用她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意义。

前不久,秦海璐完成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结婚、生子。随着身份的转变,她的生活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婚生子之前,我的生活是忐忑的,总是在担心自己未来要嫁给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日子,每天都处在对未知未来的紧张与焦虑中。可现在,当我真的迈出了这一步,真的有了家庭之后,我才明白什么是释然。从前的我,对待一些事情,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接受。现在的我,处理事情时,首先会选择接受,其次才是去理解。”

家庭美满,事业蒸蒸日上,在外人眼里,秦海璐是成功女性的代表。但在秦海璐的字典里,唯独没有“成功”两个字。“什么是成功?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我认为所谓的成功就是自己认可自己做的事情。因此,我从不会用成功来形容或是约束自己,我要做的,只是那些不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篇7:秦海璐:南方的热带植物

记者与她的话题从《青蛇》开始。这是秦海璐最新演出的话剧,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老搭档田沁鑫导演,大获成功。这几年,秦海璐先后与田沁鑫合作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等剧目,而不管是对红玫瑰还是小青,秦海璐都不自信,她觉得自己达不到角色要求的性感。

“在话剧圈30岁左右的中坚力量里没有人适合(演小青)。小青是天真烂漫的,活泼的,白蛇是计划好了的,一步一步的,小青是跟着姐姐,人世间的事情她都不懂,就是为了一个情字。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层次,浅一点的能看到小青就像个懵懂的小孩子,深一点的人能看到她性格中是不屑于人世间的事的。”她对本刊记者说。

凭借极强的塑造力和对角色的独到理解,她在舞台上迸发出了连自己都惊异的妖媚气质,媒体评价说,“形体之美令人沉醉”。她与同班同学袁泉(饰演白蛇)双姝竞艳,点燃了一个狂放的情欲世界。

观众在看完戏后笑问她:“做妖精好吗?”

秦海璐的回答尽显直率:“做妖精好啊!妖精没什么畏惧,不讲究教养和规矩,做事无遮拦,不控制自己的情欲。”

“用身体碰撞社会,透着一丝苍凉、一丝成熟,却偏偏葆有着女孩最天然的冲击。”这是田沁鑫导演对秦海璐所饰演的小青的解读,这也分明是对秦海璐本人最为贴切的诠释。

别样的演艺之路

出自于一个星光熠熠的班级——中戏96明星班,秦海璐和章子怡、梅婷、胡静、曾黎、傅晶、袁泉并称当年的中戏“七朵金花”,并和刘烨是同班同学。然而,无论是在求学的当年,抑或是多年后的现在,秦海璐都是班级里一个别样的存在。

狭长的眼睛,微厚的嘴唇,比起班里其他的女生,秦海璐的长相实在算不得惊艳。在一次陪同学见组的过程中,秦海璐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照片被工作人员撕碎丢进垃圾桶的一幕。这让本就对自己的长相不太自信,甚至不太喜欢演员这一行当的秦海璐开始质疑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于是,当同学们纷纷走进荧屏、银幕,甚至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之时,秦海璐选择了沉寂,安静地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然而田沁鑫觉得秦海璐美得很有特点。或许是打小唱戏的缘故,秦海璐的眉眼之间,举止谈吐,都透露着一股子素净雅致的戏曲范儿,说话是暖暖的中音。有一次与她谈戏,田导又发现了她的性感,对面的她坐在一堆鲜绿色的热带植物中间,与之相映成趣。秦海璐也像是一株南方的热带植物,阳光,性感,风情款款。

她与电影的缘分早注定。临近毕业,秦海璐以“向演艺圈告别”的心态出演了陈果导演的《榴莲飘飘》,也正是这部电影为她迎来了金马奖、金紫荆奖等多座最佳女演员奖杯。

可是,正如电影《榴莲飘飘》中所表达的一样,旁人眼中所看到的风光、享受,也许正是当事人心里无法诉说的悲哀。在我们以为她的演艺之路会从此顺风顺水的发展下去之时,秦海璐却毅然选择了放弃。

当章子怡闯进好莱坞、胡静做起幸福少奶奶、袁泉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之时,秦海璐也尝试着一个又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从白领到火锅店,从秘书到美发店老板。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事业受挫,又将她生生拉回到那个最为熟悉的领域——演戏。不过这一次,她已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演员、监制、编剧、歌手,秦海璐踏实地走过每一步路,一点一点向着自己“资深电影人”的梦想迈进。

独爱“提携新人”

也许是最初不被人认可的经历,让她对演艺圈新人的力量单薄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也许是狮子座女性仗义豪爽的大女人性格作祟,秦海璐似乎对“提携新人”情有独钟。她说:“拍电影很简单。只要让我看到他有想拍电影的欲望,就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她主演的电影《到阜阳六百里》制作成本只有150万。“这还不是我演的成本最低的片子,最低的是《怒放》,只有80万。”

她愿意出演年轻导演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没有太多的商业考量,但充满诚意,饱含情感,也能让她以更自由的创作状态,恣意地投入到一个充满烟火味的角色当中,去感受角色跟演员的生命碰撞。有人问她是否特别偏爱演小角色,她说:我演戏从来没理性过。普通人最能打动她,因为“他们沉默但生命力极强”。

无论是电视剧《再过把瘾》中的新人男主角黄勐,还是与秦海璐合作的新锐导演张猛(《钢的琴》导演)、邓勇新(《到阜阳六百里》导演),都对秦海璐的人品、戏品赞不绝口。而秦海璐也在与这些新人的合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寻求新的自我突破。

为了帮助张猛拍摄电影《钢的琴》,秦海璐不仅零片酬出演,甚至还倒贴百万投资。在全片拍摄完毕,看过成片后,秦海璐更主动提出担任影片的“出品人”。纵使《钢的琴》最终输掉了票房,但这也丝毫不妨碍它成为很多人心中2011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这部电影中的工人们身上散发着不过于凝重、夹带着浪漫的忧愁,秦海璐认同这样的情怀,这让她与角色的契合度很高:“我对过去的岁月也有一种感情。”

有观众评论说,以前没把秦海璐往心里去,看完《钢的琴》才爱上了她。作为唯一的女主,秦海璐在一群糙老爷们中间大放光芒,镜头对她偏爱有加,从头到尾的歌唱部分几乎都由她领衔,承担了电影的抒情部分。她长得不算漂亮,但在片子里是很美的,略微用力的唱歌表情很有味道,有种戏剧性的惊诧,呼应着片子的苏联迷狂。

她的表演呼应着影片的主题,不再是宣泄和愤怒,而是把烦恼带回家、却还教它歌唱:幽默方式毫不做作,却勾起人会意的笑声;感情表达方式没有赤裸裸,却散发温情,正如工厂的冷色调衬托下她那跳跃的桔色围巾。秦海璐说,不必用段子堆砌出笑料,咯吱人发笑,东北口音本身就有幽默的因子。

全片中最给人惊喜的是结尾钢琴完工的那一刻,据悉,最早剧本中的琴在建造中途就被大家放弃了,并没有造出来。然而秦海璐签合同时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钢琴必须完工。“我希望我的电影中要传递出善的意识,要让人看后觉得一切很真实,所以我在参与那些作品的时候给予的建议都会注入希望。”

nlc202309040046

同样,在影片《到阜阳六百里》之中,秦海璐继续传达着她所希翼的希望与光亮。片中有一个她特意设计的推开窗抛掉绳子的镜头,表达的正是从小便烙印在她心中的,对家庭的渴望。任何人都需要发泄的途径,即使无家可归的人也依然渴望家庭温暖。对秦海璐来讲,作品,可以传达黑色压抑的气息,但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失希望。

她形容邓勇新是“50岁的青年导演”,在她心目中,青年导演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是否纯真。回忆起当初邓勇新导演找她的情景,“见了面他一直没敢抬头”,但她却爽快答应出演。最初,导演找她只是主演片中曹俐的角色,一个在上海打工渴望回家的平凡女子。但当得知导演想讲述一个一群人“回家”的故事之时,秦海璐的眷家之心悸动了,她调动自己的理解重写了一遍剧本,由她口述,编剧组执笔,向人们展示了一段压抑、真实、却也不失希望的归家之路。

2011年,凭借《到阜阳六百里》,秦海璐于10年之后,以编剧的身份,拿到了又一座金马奖奖杯。谈到这十几年来的经历,她不无唏嘘地感慨道“成名真的要趁早”:正因为很早就经历了人生的高点和低点,如今的秦海璐已经可以冷静地面对批评和夸赞。“我不再需要别人的认可来肯定我的成功,这是少年成名对我心理上的历练。”

秦海璐是一位有智慧的艺人,她有自己的审美与意念,她并不满足于做演员去塑造他人笔下的既定人物,她渴望去做编剧、做监制,去决定电影的风格,主导电影的内容。她希望能成为一名“资深影视人”,就像施南生或是焦雄屏那样,“用最纯粹的情感去完成最有品质的电影”。

在演艺圈浮沉多年的她对物质欲望没那么强烈,她如今更愿意随性一些,并保持对生活的反思:“拍戏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可我的生活呢?” 如今接戏,她不局限于艺术的形式,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喜剧,“主要看剧本怎么样,剧本我喜欢就演了。可能这阵子有10个电影找我,演的就都是电影;中间有个话剧找我,我喜欢这个剧本的话,我就演话剧。重要的是,作为电影人,创作的热情必须在”。

银幕上的秦海璐常常鲜明、硬朗而尖锐,然而好友刘涛提起她时却感叹道:我要是有秦总那么柔美就好了。自小的孤单与独立让秦海璐习惯把自己包裹,封闭起来。也许,对她而言,柔美只是对亲密之人的专属品,冷硬的外表之下,藏着的,只是一颗需要呵护的娇憨之心。

不知演完那个自我、天真、张扬欲望的“妖精”之后,秦海璐能否试着拨开自己坚硬的心房?也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那个褪去了孤单之后,更加明朗、别致而又充满希望的秦海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秦海璐个人资料】相关文章:

威舍镇简介秦海改04-14

个人自荐材料个人资料11-28

聂耳个人资料04-07

徐帆个人资料04-20

安琦个人资料04-21

刘昕个人资料04-24

江珊个人资料04-26

陈翔个人资料04-26

张海个人资料04-29

福勒个人资料04-30

上一篇:《排排坐,吃果果》教案下一篇:鸾山中学中考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