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的诗歌

2024-05-15

我的朋友的诗歌(精选6篇)

篇1:我的朋友的诗歌

你会发现蓝色的,蓝色的天

在我的眸子中闪烁。

洁白的云朵飘成了帆?熏

在我的梦里静静地飘泊;

希望的种子发了芽,

在春雨的洗礼下绽放成一地的花朵。

朋友,你是否和我一样爱着蓝色,

因为蓝色像我,像我的青春一样

有点忧伤,有点多情,还有点执着,

在成长的路上痛苦又快乐地摸索。

朋友,即使你只是偶然地路过,

也请你暂且停下忙碌的脚步,听我说

看我开满荷花的诗的小河

能不能将你的心弦轻轻撩拨。

走进我悠悠的梦想悠悠的诗歌,

撑起一把油纸伞,

别让偶尔的雨淋湿了你的快乐。

就让我的`热情呵

去点燃你生命中的每一盏灯火

即使人生的岔路很多,选择总会有对有错。

篇2:我的朋友的诗歌

歌唱着,蹦跳着,追逐着快乐。

让你的关爱如潮,在我的诗中泛起碧波,

篇3:我的朋友的诗歌

一、读“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 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 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题目交待了内容 (送别) 、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 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题目则暗示了内容。

二、读“作者”

“文如其人”、“诗言志”。任何一个诗人, 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 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 他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每首诗歌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 以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 不妨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来鉴赏。如李白的飘逸洒脱, 杜甫的沉郁顿挫,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的柔美婉丽, 等等。了解了诗人的风格, 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鉴赏诗歌时, 也不能机械地用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和艺术风格来套到具体的作品中去, 而要从作品的本身出发, 具体分析其思想内容。如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婉约派常抒写“离愁别绪”, 即“惜别”之情。

三、读“意象”

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 (如山川草木等) 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 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 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 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 调动积累, 揣摩意象的含义, 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如:《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了解“柳”这一意象的特定含义, 知道因“柳”与“留”同音, 古人折柳话别, 寄托深情, 就不难知道,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由“何人不起故园情”又可知此诗抒写的是思乡之情, 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四、读“意境”

意境和意象一样都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钥匙, 它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 情与景和谐统一, 不仅是情景交融的, 而且能情景相映, 也就是, 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因而, 鉴赏者在欣赏诗歌时也一定要注意对其意境的把握。如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 写出九种典型事物, 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 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 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 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 荒村茅舍逸然自适, 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 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 实则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景由情生, 情由景显, 情和景融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 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 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五、读“典故”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 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 了解这些典故, 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如《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的“陶家”究竟是不是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家呢?如果熟知陶渊明平生最爱菊, 家中种了很多菊花, 而“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更是他在《饮酒》中写下的, 我们就可以推断元稹把种植菊花的地方比作陶渊明的家, 秋菊开满家院的繁盛景象就不难想象了。正因为有如此引人的佳景, 才使诗人专心致志“遍绕篱边”赏菊, 连太阳西斜也不知道。

六、读“诗眼”

古人写诗词, 尤其注重炼字炼句, 力求一字传神, 一句传神。优秀的作品中, 诗有“诗眼”, 词有“词眼”, 而这些含有诗眼词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窥斑而见豹”“见微而知著”。诗眼词眼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有着奇妙的艺术功效。如《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诗中的“咽”字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 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日色冷青松”, 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 也极为传神。山林幽暗, 夕阳余晖抹在幽深的松林上, 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冷”。这一“冷”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因此, 不难看出:“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意境) 。

七、读“文体”

各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 如果掌握了诗歌、词、曲的平仄、押韵、对仗, 并对诗的严肃庄重、词的清丽妩媚、曲的诙谐幽默有所了解, 我们才能从诗歌的遣词造句中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把握诗歌的内容, 而在这基础上, 才能对其艺术形式、意境风格有正确的分析、体会。如《山居秋暝》 (王维) 的“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按事理关系应为“浣女归竹喧, 渔舟下莲动”。作者这样写有两个的原因:一是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二是诗人在“浣女”、“渔舟”之前先写“竹喧”、“莲动”才符合现实感觉的顺序, 吻合审美情趣, 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 渔舟被莲叶所遮蔽, 等听到竹林里的喧声、看到莲叶的摇动时才发现浣女、渔舟, 从隐处显现真象, 才显出情趣, 才富有诗意, 也更显出诗人用语的含蓄、构思的巧妙。

八、读“手法”

饱含着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 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 才能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 才能使诗歌成为具有一定普通必然性的艺术品。而“赋、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的具体途径。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始于《诗经》, 是文学创作中最早的表现手法之一。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和比拟;兴是先借助别的事物引发, 然后转入正题。托物起兴, 它是先借自然界的事物, 如鸟兽、草木、风云雨雪、星辰日月等, 先起个头, 然后借以联想, 引出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

总之, 文学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层次高的创造性活动。如果能重视上述的几方面知识的积累, 并养成多读名作和有关赏析评价的文章的习惯, 开拓思路, 扩展知识, 掌握方法, 培养语感, 提高素养的话, 相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鉴赏分析实践后, 诗歌鉴赏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军民.鉴赏古诗词.作文周刊 (教师版) , 2007, (8) .

篇4:我的诗歌课堂

一、诗画课堂

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以绘画的方式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探索和思考。

当我们学习王维的《山居秋瞑》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来处理。因为这首诗的特点正如大文豪苏轼对它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首先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疏通文意。然后分小组,选代表根据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前三联的内容。再让他(她)们讲解画面内容,不足之处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老师可点拨,对偏差之处给与纠正。那堂课虽然过去六年了但我至今记忆犹新。学生不但能当堂背下来,诗里的意境也能很好的把握。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句学生以白色粉笔为主色调,画面上淙淙的清泉和灰白色的岩石在月色下给人一种清新淡远,宁静空寂之感。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联学生以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粉色,蓝色为辅助色调。师生分析完前三联后,老师设计一个问题:作者描绘这些画面的用意是什么?自然引出第四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也是本诗的主旨。进而探索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从而引出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搜索最能代表王维诗歌特色的后期的山水田园诗,让学生一天一首进行赏析背诵。这样通过一首诗的学习,学生不但了解王维诗歌的特点,也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及王维的生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对王维诗的理解。

二、想象联想式课堂。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想象和联想是诗歌的翅膀”这一特点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学习的诗歌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比较典型的一首。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的诸多形象。学习这首诗时对梦境的解读我又一次大胆地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围绕诗歌内容展开想象以画面或描述的片段把梦境展式出来,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个梦境,以绘画形式展开的学生用红、黄喜庆色调为主,整个画面也是热闹非凡,拥挤但有序。在“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一梦境中,以描述片段展示的学生,竟能与《西游记》的水帘洞联系起来,这难道不是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吗?在分析过程中看出学生能很好地把握诗的主旨,因为我虽然没布置,他们已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李白的生平及李白诗的特点整理了出来。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大增。

三、仿写式课堂

在学习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时学生竟然能提前背诵赏析她的词,少则4首多则12首。我顺势利导把李清照前后期的词进行了比较,对李清照的思想感情以及词风的转变,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学习《声声慢》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又变换方式让学生仿写。学生很感兴趣,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平平的学生竟把他仿写的《声声慢》一词递给了我,我一看当堂读给全体学生听。至今我还保留着他写的这首词。他是这样写的:

寻寻觅觅,瞧瞧看看,惊惊慌慌颤颤。乍考未考之时,最难心安。三张两张小抄,怎敌它考题面广!师走也,吾作弊,恰被当场捉住。

满卷试题空着,不会做,如今有谁相帮?教师盯着,独自怎能考好!左顾更兼右看,到下场,紧紧张张。这考卷,怎一个难字了得!

学生们听完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的课堂笑声掌声不断,这不是源于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而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体悟与共鸣。

篇5:我的朋友的诗歌

他坐下的时候

总是有一声长长的叹息

然后,垂着头

不再吭声

玩的时候

他摩拳擦掌

一心想着

毁灭或者破坏

一心想着打架

浑身仿佛有无穷的力量

却没有地方使用

如果有酒

他拒绝清醒

把空白的思想

退进

流出理解的空瓶

脑袋沉重的时候

他总是睡去

有时心情烦躁

他常常说很多的话

理解的,不理解的

不知道他说过一些什么

后来

没有人听他再说

这个人

是我要好的朋友

而我

不能去安慰他

看着他痛苦

看着他无奈

篇6:举杯我的朋友的诗歌

“马帖”网络走

刹时红遍神州

“高升,五魁首”

邵东田开裂弱禾愁

常德“三化四改”道喜忧

“不干不算数”

乌篷船,包谷酒

相约胡杨客栈九月九

赏观凤凰秋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的朋友的诗歌】相关文章:

写朋友的诗歌04-09

诗歌《我的使命》04-28

朋友的诗歌摘抄04-30

诗歌:我的遐想05-06

人类的朋友诗歌05-15

我的影子诗歌05-21

我的船帆诗歌06-10

经典诗歌:我的中学我的梦04-18

爱我的祖国诗歌05-23

我的诗歌一范文05-21

上一篇:大学生自评报告范文下一篇:非常的英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