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铸人生演讲稿

2024-05-10

爱岗敬业铸人生演讲稿(共3篇)

篇1:爱岗敬业铸人生演讲稿

学习李林森,热血忠魂铸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早上好!我叫赵梓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李林森,热血忠魂铸人生》。

什么是人民公仆?什么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典范形象?在新时期,如何才能把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重塑在老百姓的心坎上?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这样一位同志,以最平凡、最质朴、最不起眼的方式,做出了自己最真诚的回答。他燃尽生命写忠诚,巴山渠水为之垂泪;他呕心沥血铸党魂,赢得万民口碑。他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为人民服务、淡泊名利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感人事迹、高尚形象和崇高精神,把组工干部的优良传统和光辉形象生动、长久地镌刻在干部群众的心中,也激励着我们组工干部阔步前进,奋起直追。他,就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李林森。

学习他一如天街春雨,润物无声。李林森同志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组工干部怎样对待群众,就是要以李林森为榜样,始终树立一心为民的群众观,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做老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学习他一如秋池泓镜,光可鉴人。李林森同志选拔干部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从不利用手中权力给亲戚朋友办私事。组工干部怎样对待权力,就是要以李林森为标杆,始终把公道、正派、清廉作为一种优良品格和自觉追求,做正派的人、干净的人、清白的人、高尚的人。

学习他一如穿石之滴,坚韧不拔。李林森同志始终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执着追求,书写了一曲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组工之歌。组工干部怎样对待事业,就是要以李林森为楷模,始终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组织工作难题,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学习他一如落月平波,淡泊名利。李林森同志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扎根基层在乡镇一干就是十多年,不为名所缚,不为誉所喜。组工干部怎样对待名利,就是要以李林森为表率,正确看待职务升迁、正确看待名利得失,把实现个人进步与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始终保持高尚的人生追求。

李林森走了,但他“习惯优秀、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条却永远留在了广大组工干部心间,他用短暂而又平凡的42年书写了人生不平凡事迹,向社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为民忠心、干事尽心的责任感,铸就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甘为人梯、对党忠诚、清正廉洁”的组工魂。

学习李林森,要锤炼优秀品质。忠诚如铁,信念如磐。学习李林森,尤其要学习他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用敬业延伸生命的长度,用奉献增加生命的厚度,用人格升华生命的高度。学习李林森,要提升优秀素质。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习李林森就要像他一样,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基层当做学校,把实践当做教材,把群众当做老师,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学习李林森,要锻造优秀作风。我们要以李林森为榜样,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以好作风促好业绩;坚持原则、匡正风气,像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捍卫组织部门公道正派的形象。

“一生不停的奔跑、鏖战,它唯一的一次躺下,就是在结束生命的那一刻。”有诗人用这样的句子形容战马,而我更愿意将这样一句话献给李林森,献给我们的可亲可敬的组工干部,让我们扛起李林森同志的思想的旗帜,锐意进取,奋发不息,以实际行动为组工干部队伍,为组织部门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篇2:爱岗敬业铸人生演讲稿

从课文内容看, 作者首先提出“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社会的不二法门, 并逐一论证“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观点, 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概括为“责任心”和“趣味”, 对中职学生提出希望。这篇演讲有极强的针对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专业, 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品质, 使学生认识敬业、乐业是我们基本素质的综合表象, 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我感悟“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基本素质这个问题时, 是基于它对学生的重要性, 也是从党的教育方针方面思考的。从梁启超先生角度看, 他是纯职业的认识, 因而他不可能从政治和国家建设这个大目标、大方向提出教育目的, 而我们的教育方针就不一样, 明确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敬业与乐业”态度问题, 就会使学生敬畏自己的职业, 产生学习动力, 有明确的目标方向。

“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综合表现, 下面就五个方面谈谈“敬业与乐业”中职生的表现及其重要性。

1“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道德素质

我们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修养都有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 小学、初中、高中, 中国对德育教育从未放松, 这在中国教育中历来处在第一位。在职业中学, 学生的品质就表现在对职业的态度上及所做的努力。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梁启超说:“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便是敬。”使学生在学习中爱岗敬业, 使学生具有忠于自己专业的品质, 将是教育效果的证明。在《我爱我的专业》征文中, 许多学生讲不清自己专业的特点、内容及喜爱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智力素质

中职学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以后的职业做准备, “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 当我们的中职生明白“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 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时, 就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的学生很多是双差生, 只有扬长避短, 才能另辟新径。“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 趣味自然会发生。”“人生能以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生活才有价值”, 我们学习就是苦中求乐。当我们认识知识不够用, 当我们明白技能训练是为了职业做准备, 就会敬业乐业了。

3“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道德素质、智力素质的基础, 是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表现。身体上能承担职业的重担, 心理上能承担职业的“层累曲折”, 在职中“一步步奋斗前进”“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 这都需要身体做保证, 我们学生不加强体育锻炼, 不重视心理训练, 这都为职业能力埋下隐患。试想一下, 如果8小时工作都干不下来, 如果工作时老想怎么轻松怎么干, 如何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

4“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审美素质

人与动物最大区别的是有思想, 有感情, 看世界是彩色的, 有喜怒哀乐表现, 有真、善、美的追求, 以自己的感受评价人、事, 分出好坏, 注重形象。当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是世界上最美的职业,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努力是为了梦想而努力, 他们就有了审美素质。

5“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劳动素质

劳动素质指的是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这也是我们教育方针所讲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生的教室、寝室、车间, 看着整洁、干净, 你会觉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错吧!这是表面现象, 还要考查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程度, 最后达到实习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学生。但我们想一想, 如果学生没有“敬业与乐业”的态度, 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 学生的劳动素质是不会达到要求的。

上面从五个方面讨论“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基本素质这个问题, 目的还在于使学生以后有个更好的前程。简单从这五个方面评价学生没有什么意义, 主要还得看学生的综合表现, 我们要学生爱岗敬业, 要学生全面发展, 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职业中学由于把专业学习看的特别重, 以至于从学生到教师有些人的思想态度不够重视, 对“敬业与乐业”不够重视, 觉得把专业知识学好了, 把技能练好了, 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这也是梁启超先生所讲的“态度”。“敬业与乐业”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学生专业学习、技能提高的基础, 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敬业与乐业”的内涵, 要掌握“敬业与乐业”的观念、理念, 就要在“敬业与乐业”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要把“敬业与乐业”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中、工作中, 爱岗敬业。

摘要:敬业与乐业是中职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综合表现, 是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是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目标。

篇3:志当存高远 信念铸人生

一、人生当志存高远

青年的毛泽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面对剧烈变迁的中国、面对茫茫莫测的宇宙,他在《沁园春•长沙》中,从心底发出了深沉而博大的设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认定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的最本质的价值就是人的自由和独立。人应当掌握和主宰自己的命运,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奴隶。他对人生的意义作了科学说明:“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正体现他“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也正是这种凌云之志、浩然之气促使他“驱虎豹”、“缚苍龙”、“指点江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他无所畏惧、积极奋进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

有人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古往今来,多少诗人豪情满怀、壮志宏图,然而世事沧桑,壮志难酬,而毛泽东则认为“往事越千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生的幸福,在不停地追求中。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把握今天,也就掌握了未来。毛泽东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斗争中去,创造了一个积极有为的人生。他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未来高度统一、完美结合。他不仅为自己的生命谱写了辉煌的理想乐章,更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抒写了伟大而崭新的一页。

二、试看天下谁能敌

人生就是奋斗,生存就是拼搏。在与敌作战中,毛泽东深谙“动”与“静”的哲理,“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面对强敌的围攻,他能以大无畏的精神“冷眼向洋看世界”雄视天下。在人生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乱云飞渡仍从容”折射出他在革命斗争中临危不惧、处乱不惊、泰然自若的处世伟人的人生气度。

他挑战自我:“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磨练其意志;他挑战强敌:“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他领导全国人民,靠小米加步枪消灭强敌,建立了新中国;他挑战贫困:“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冻山河铁臂摇”,“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他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他挑战世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率领中国人民战胜了自然灾害,击退帝国主义的侵略,成功地使卫星升上了蓝天。正所谓“试看天下谁能敌”!

在毛泽东看来,斗争是客观存在,斗争是发展的动力,斗争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毛泽东的“斗争”哲学的内涵很广: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在那个创天下的年代,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克服这一切困难的最有效的办法,他统统归纳到一个词——“斗争”。在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斗争”一词可以这样理解:其一、挑战:挑战自我、挑战困难;其二、竞争:与对手(市场、强国)竞争,与时间竞赛,“只争朝夕”;其三、奋斗:在逆境中奋斗,在奋斗中成长;其四、自强:个人、国家、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毛泽东的“斗争”的丰富内涵决定了他不仅个人取得成功,更决定了他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走向成功。

三、人间知己吾与汝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加长了”(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在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里,令他矢志不渝的是杨开慧和人民。

杨开慧不仅是他生活中的妻子,更是他的革命战友。共同的革命理想是他们忠贞爱情的基础。他们是追求人生旅途中的知音,他们两心相知、志同道合、患难与共。“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然而,为了革命纵使“眼角眉梢都似恨”、“从此天涯孤旅”也无悔;为了革命能“割断愁丝恨缕”,却藏不下相思和眷恋。让这愁丝恨缕化作动力,待到革命成功之际,双方再相会在晴朗的宇宙,和白云翱翔的蓝天下——“重比翼,和云翥”。他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崇高理想,他渴望“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而自己只愿如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缘情”、“诗言志”。诗词是诗人情与志相生、相融而迸发的产物,是诗人浓缩的思想、净化了的情感,是理念的感性呈现。通过重温毛泽东诗词,可以更深层次地透视毛泽东的人生轨迹、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及其感情世界。毛泽东,他集东西哲学之灵气,铸成博大的自我,他骨子里的自主、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为人民谋幸福的人生奋斗目标以及他那至死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万仁桥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长岭九年制学校 725000)

上一篇:文艺青年下一篇:员工生日会方案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