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2024-05-11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精选9篇)

篇1: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前言】建筑施工企业依靠自身的人员、设备和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建设项目的施工,完成建设目标进而赢取利润,其企业的根本宗旨就是在合法、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呢?本文从加强成本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希望能够为同行们提供帮助,有所启迪。

【正文】

一、施工成本的构成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用,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成本构成如下图:

施工成本构成图

二、施工成本控制的相应措施

施工成本的控制就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建设单位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其中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和企业管理费等约占工程总造价的80%以上,是施工成本中的主要可控因素,也是我们进行重点分析的对象。

规费和税金都是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项目,必须按规定列项,属于不可控因素,本文不与分析。下面就结合施工成本构成分项详细的进行分析“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1. 材料费的控制措施

施工成本中材料费约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60%-70%,是施工成本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进行重点控制。材料费由两个因素的影响,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

1.1材料消耗量

材料用量的控制要严格管理,减少损耗和废品,尽量减少消耗量,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通过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包干控制等手段有效地控制材料的消耗。

如钢筋,混凝土等可以通过定额计算消耗量的材料,采用定额指标控制,严格控制在定额消耗量之内。根据工程进度核实工程量限额领料,对超出部分必须查明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节约部分进行相应的奖励,鼓励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成本。钢钉、钢丝、纱布等零星材料造价不高,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实行包干控制,提高作业者的节约意愿。

1.2材料单价

由于材料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运输中的合理损耗组成,所以控制材料价格主要也要锁定市场价格信息、材料采购距离的远近以及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或则水路)实现。采购数量通过招标或询价等方式,一般可向三个以上厂家进行询价比较,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要求择优进行选择。

2.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的控制,需要根据定额计算的工程量,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市场人工价格信息和劳务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控制。可以进行劳务询价或者直接进行劳务分包,控制在定额限额之内。

其中,人工费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合理组织施工,安排施工计划。可以通过施工时标网络图、横道图进行计划安排,组织流水施工,用合理的节奏防止或减少窝工,节约人工成本。

要结合工程的技术复杂程度选择劳务公司或者在劳务市场招募工人。劳务市场的工人人工费价格较低,但是技术水平不高,组织观念较差,不好协调管理;劳务公司的人员技术水平高,方便管理,但是相对人工费用较高。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工程项目特点、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对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机械使用费主要由台班消耗数量和台班单价组成。要区分自有机械和租赁机械,自有机械台班单价成本由台班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及场外运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其他费用等组成,而租赁设备台班单价主要由租赁费组成,

控制机械使用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组织措施

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进行设备进出场管理,加强设备的调度工作,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增加施工成本。

3.2技术措施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防止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机械故障和损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但是也应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择方案而忽视对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3.3经济措施

进行经济激励,这是最容易为人们接受和采用的方法,鼓励机上人员和辅助生产工人的协调配合,提高机械生产效率。

3.4合同措施

加强合同管理,进行机械设备包干控制,实行谁超支谁负责、谁延误谁赔偿的责任管理,提高参与各方的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

4.措施费的控制

措施费是指实际施工中必须发生的,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实体项目费用。其费用的发生和金额的大小与使用时间、施工方法或者两个以上工序相关,并且不形成最终的实体工程。具体有安全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大型机械进出场及安拆费、冬雨季施工费、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费,施工排降水费,脚手架费、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等等。

措施费的控制要结合工程实际条件确定。工程施工必须消耗的费用,投入的多少要结合对项目带来的效益确定。如投入的模板脚手架租赁费较高,但是它的投入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维修和维护费用,减少事故发生,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投入,所以投入较多的费用是正确的。同样工期要求不紧,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不易采用大面积作业提高效率,且安全风险很小就没必要投入较高的措施费,只要能够正常施工就行。还有就是要提高租赁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租赁费用;增加自有设备的周转次数,减少施工损耗和折旧费用。但是具体如何投入需要造价工程师结合项目经理,透过资金的时间价值折算为现值或年值进行综合确定。

5.企业管理费的控制

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财产保护费、财务费、业务招待费、法律顾问费、咨询费等。

企业管理费是不能形成项目实体的消耗性费用,是最能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是应该重点管理的一笔费用。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5.1尽量精简管理人员数量

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奖罚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5.2加强办公用品使用管理

实行办公用文具、纸张、印刷、邮电、书报、会议、用电、通讯签字制度,按月或季度年度进行各部门对比,奖励节约,处罚浪费和超支。

5.3固定资产及设备要加强维护和保养

确保合理使用的年限,减少年使用费用。

5.4建立统一的信息处理工作流程或服务平台

通过定期例会制度或者企业内部网站处理内部事务,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因信息不流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协调困难。

三、施工成本控制的总结

建设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以上所写都是针对施工阶段如何控制施工成本的措施,也是我们主要进行的成本控制阶段。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对招投标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也不能忽视,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全寿命周期和价值工程原理控制工程成本,主要是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项目费和企业管理费。

然而建设项目本身复杂多变,且外部环境条件,水文、气象、安全、社会等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为企业赢取理想的利润。

篇2: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要不断投标找任务,以求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要积累财富,提高经济效益,以谋求企业的`发展.而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管理实践,阐述了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作 者:赵芝君 吕宏标  作者单位:浙江中富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上虞,312300 刊 名: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ITY CONSTRUCTION 年,卷(期):2010 “”(10) 分类号: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成本   管理  

★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论文

★ 浅议建筑施工管理

★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 浅议强化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

★ 议施工成本管理的论文

★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 项目成本管理目标施工研究论文

★ 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建筑施工合同

篇3: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我国施工企业的施工设备、工艺技术普遍陈旧落后, 原材料库存管理不佳, 运输管理不善, 以及施工过程中材料使用浪费严重。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成本管理的较量。其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项目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成本核算不实;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 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 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没有配比, 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 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或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 潜亏严重, 企业虚盈实亏等。同时, 施工企业的经营者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加之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 企业只包利润, 不包成本, 短期行为泛滥, 以包代管, 管理不力, 各项规章制度名存实亡, 企业领导任期有限, 管理松弛, 人员素质较差。此外财政、审计监督不力, 无法很好地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关键——全方面实施成本管理

(一)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 是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 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人人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系统, 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 明确职责, 知道自己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要达到怎么样的控制目标以及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控制体系应根据工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 同时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并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 严格制定规章制度和科学规范操作行为

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主要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 依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材料、设备和管理费用的开支等是管理的重点, 必须在这些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批使用制度。资料表明:在项目成本中材料费用一般占工程成本的60%左右, 因而管理好材料费用支出将使项目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项目施工材料管理要从采购抓起, 最好采用公司材料部门统一供应或采取市场招标的形式进行材料采购, 以降低成本。项目部自行采购的材料, 要控制项目材料采购成本, 并由专人或兼职人员对材料采购价格进行市场复核。合同签订前, 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 杜绝暗箱操作。其他如收料、保管、发料等环节必须责任到人, 做到账物相符, 台账清楚, 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于工程机械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 合理地配备机械, 外租设备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 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并根据具体使用时间确定租用时间, 避免租用后较长时间的闲置。要制订设备维修和油料消耗定额, 并按月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建立各项保养制度, 认真组织实施, 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 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 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三) 实行必要的企业人工成本控制

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应是精干高效、避免人浮于事以减少工资总额的开支。对于可以外包的业务, 尽量外保, 以减少本单位人员的配备。办公费用、交通工具、差旅费等开支, 必须厉行节约, 采用财务审批制度控制费用支出。业务费用开支遵循必要和从严原则, 建立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 规定权限不得突破。财务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并实施监督。

三、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工程

项目成本管理不仅仅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全过程管理, 一般可分为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是项目中标后公司相关人员对项目的价格组成、项目实施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二是根据企业定额确定比较先进、合理的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个进度及部门;三是要认真研究施工设计图纸, 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 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 制订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四要根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作适当合理的人员安排, 对于租赁设备及人员雇用要既能保证按期开工, 又要避免设备、人工的浪费, 造成不必要开支的增加;五是工程施工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实施阶段, 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部分, 此过程要注重成本信息的归集和分析;六是通过分期、分项收集、整理成本资料, 准确收集成本费用, 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 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 分析并及时调整;七是公司的财务、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指导职能, 必要时进行过程审计;八要严格履行财务审批制度。在竣工验收阶段要着重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九要对人工、机械、材料以及生活后勤设施做出清理, 及时清退转移, 以降低费用, 减少成本;十要对项目后期剩余物资进行必要处理, 回收部分可在下次施工时使用, 要充分利用有价值物料, 进行物资再利用工作。

总之,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对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起到极大的作用。一套完善、合理的企业管理系统, 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企业管理核心 (财务管理) 的核心。成本管理不仅仅局限在生产 (施工) 这一狭小层面上, 而是企业的整体战略, 它还包括注重采购、技术、财务领域及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等。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 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 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 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摘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是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施工企业应全面实施成本管理, 即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严格制定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操作行为, 实行必要的企业人工成本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具有系统工程的特点,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应树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 立足于整体战略目标及企业内外部环境, 从成本与效益的动态平衡中寻找成本最小化的方式, 以实现项目成本利润的最大化。

篇4: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关键词】 项目 施工 成本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成本作为项目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在项目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影响着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所以它就显得特别重要。当建筑企业在执行一个工程项目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他们不仅会考虑整个项目的工程进度,还会特别注意工程成本的控制,即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1. 成本控制的一般要求规范

将施工中的预算成本分解开。工程的项目施工中,往往是以审定的施工图作为施工的预算依据,确定所需的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对施工图所列的价值,按照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直接成本的原料公费,人力公费以及机械使用时的费用根据部分的工程质量以及预算单价计算后求得。直接成本的其他直接费用与间接成本的施工管理费用、要按照工程的类别、计算的基础以及取费系数计算求得。属于有专门用途的经费有间接费用、利润、税金、概预算经费和劳动获得税等,预算的成本不包含在内。但是为了便于计算的方便,也可独立的成为一个项目;确定预算的成本。成本的计算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按照预算的成本;二是按可能的支出。在按照预算来确定计划成本时,一定要先统计税金、利润、以及预定的费用够不够缴纳等,如果所收取的此四项费用没有超出应向税务局、公司的相关部门缴纳的金额,超出的部分可可视为暂实现的收入;如果此四项费用超出应向税务局、公司相关部门缴纳金额时,差额的部分应该从费用中弥补。按照计划成本预算成本确定计划成本,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把不可控制费用剔除,再按照各个项目的成本折算成各个项目的计划成本。

2. 解决实施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工程成本管理必须贯穿从投标到竣工结算和保修服务期的全过程

2.1.1工程成本管理在投标阶段的作用

在投标阶段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价格提供依据。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技术部门提出施工技术措施;生产部门提出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劳资部门提出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甲方供应到现场或指定采购地)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构件)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动员和遣散费用;财务部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即完成工程图纸规定的内容的直接花费,称之为施工预算。然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营业税金计取比例和方式确定工程应交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购标书、差旅费、公关费用等);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服务费(保修期内发生的维修费和保修期满后的预留保修费清算、银行撤消户等的差旅费)等费用构成了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称之为工程预算成本,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

2.1.2工程成本管理在施工准备阶段的作用

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施工企业(或其分公司)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责任预算。

工程中标后,企业应根据中标额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首先,将计取的间接费用、计划利润、定额编制测定费等项目从中标额中减掉;按国家现行规定工程税金一般在工程所在地交纳,在确定预算成本中的税金时,先看向业主收取的税金够不够交纳,如果超过或不够时,要按实际应交数予以调整;现场经费中的临时设施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先将从业主方收取的金额减掉,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由项目经理部提出该项费用计划,经企业(或分公司)审批后作为预算成本的组成部分。

项目经理部要根据企业(或分公司)的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编制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对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作出科学的预测。编制之前,要仔细、详实地搜集、分析当地的市场行情和供应条件等资料,以确保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2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由于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管理层次的多少亦各不相同。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规模较小的企业除对公司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管理。规模较大的企业除对公司机关管理费用实施控制和分公司对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两个层次外,还要考虑对分公司的管理层次。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就应同时调整对分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权责利不相对应,影响工程项目部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通过各层次的管理活动,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

2.3搞好投标工作 降低工程成本

要想做好成本控制,那么就必须做好投标工作。在投标前,承包方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根据施工地段的实际情况(如材料价格,交通情况、发展前景等)和业主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该工程的成本和公司的利润,给出合理的价位,写好投标书,以便于企业决定是否投标,以及提高中标几率。在投标书中,专业人员已经算出了该项工程的成本,所以,在工程正式施工的时候就能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工程成本的控制。

2.4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

事实证明:简单的规章制度,无法执行,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太大作用。建立有效可行的成本管理,吸取优秀的做法,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狠抓落实是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的、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建立并完善配套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强化制度执行力是推行项目成本管理的有力保障。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的成本,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因此,只有逐步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各种制度。

结语

篇5: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笔者撰写本文,抒之己见。

1、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产品的质量包括 3 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潢的完美,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原因造成的。水、电、煤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内在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水不通,下水不畅;电线短路,煤气泄露;还有窗台、屋面、外墙面渗水等,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2、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优质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优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 ISO9002 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3、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

贯彻实施 ISO9002 质量体系,运用 ISO9002 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造 ISO90002 标准编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对第 3 层次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明确了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客观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http://]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 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的提高,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是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4、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 3 个环节。(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 2 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5、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施工中有些质量问题,如渗漏、起壳、开裂等质量通病。对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掌握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才能制定防治措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项目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工序和操作规程,坚持质量标准,对隐蔽工程,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如基础沉降不均匀导致墙身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的蜂窝、麻面、露筋;屋面、渗水、漏水;地面、楼面起砂、起壳、开裂;阳台、雨蓬开裂、倾覆和坍塌;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和不平整;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和密封不严等,应开展现场型 QC 小组攻关活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严格实施质量检查,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防治,以彻底地消除质量通病。

篇6: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利用固定资产,掌握固定资产的构成与使用情况,实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优化配置。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及奖惩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建立科学的保管、维护、使用及必要的技术操作规程,使固定资产有效高速运转,确保固定资产完好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并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盘点,保证帐、卡、物三相符。

严肃财经纪律,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擅自赠送、变卖、拆除、转移固定资产的行为和破坏固定资产的现象,要严格追查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固定资产的领用、调出、转移、报废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动、报废,更不能自行外借和变卖。对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缺失、效率低,耗能高,可以改造利用进行改造,不能改造的进行报废等处理,提高固定资产合理利用率。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大,使用部门多,使用范围广,设备分类复杂,更新换代速度快,管理难度大,而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就更大。应进一步增强有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要注重日常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施工企业由于前期项目工期完工,而后期项目无法跟上,工地上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大量固定资产闲置,长时间露天存放,还得派专人看管及维护,使部分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物资失去了再利用价值,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强了支出,减少了固定资产总值,从而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完工,原有项目的固定资产将调往新项目使用,从而造成二次搬运,从而增大施工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乃至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经济压力。以资产全寿命管理为主线,从战略成本的角度思考成本控制问题,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要加强固定资产源头管理,针对企业长期以来重投入、轻管理的理念,要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合理规划,适度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时间,

从而实现固定资产规划和投资的有机结合,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投资最快收回,规避投资风险。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等,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存放地点的变化、大修、更改拆除信息传递不及时,形成了固定资产在财务上“只增不减”,资产不实情况严重;其次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衔接,由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监管不到位,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不尽一致,账、卡、物核对困难,是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及奖惩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各部门之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共享,合理有效的沟通途径。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从而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需求。

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致使固定资产流失;有的固定资产长期使用早该报废,没有及时做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设备的贬值。一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成品的质量。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家底”不清。

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实物的盘亏和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做出具体规定,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求,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重大,相应的成本已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可以有效避免资产闲置,不仅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7: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油田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从实际中控制和杜绝不完全因素,减少事故的发生,使得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不安全因素;安全制度

安全工作是油田建筑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需要我们认清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结合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复杂的安全环境,努力做到施工实施到哪里,安全管理岗位就变动到哪里,安全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杜绝“三违”做到“三不伤害”。

综合分析,违章的行为和现象,究竟存在哪些深层次原因呢?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安全观念还未从被动的“要我安全”阶段转化到主观的“我要安全”观念上来。综合员工自身原因和企业管理中的原因分析,不安全因素起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意识淡漠

没有真正体现出“安全为天”的思想,经常是躺在成绩的温床上,思想上自顾自放松注意,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违章不一定会造成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一定有多处违章,这是不容置疑的辨证观点。为什么违章事件屡禁不止呢?个人之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违章人认为此事不大或者没事;认为违章是完成工作的“便利通道”;认为企业那些安全规定和安全防范措施是领导用来管理和整治员工用的;甚至认为那些所谓事故通报的悲惨事件,只不过是危言耸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二、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有的管理者只是将安全工作挂在嘴上,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只抓生产,忽视安全。不清楚自己的安全职责,遇到问题相互推诿,认为安全是管安全人员的事情;认为上面安全要求过多,生产都应付不过来,哪有心思和精力学文件和抓落实,认为可执行可不执行,甚至连看都不看直接进行下发,没有针对上面要求和工作实际,制订切实可行措施加以落实,甚至在检查中一句话“注意安全”。如果每位员工在每日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检查,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防止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杜绝事故隐患,从小事做起,就能筑起安全大堤。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到保证,身体免于伤害,财产免于损失。“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还要依靠健全的制度,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措施和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反违章禁令落不到实处

不愿学习各种规程制度,这种消极的对待工作的方法,也与当前的形式格格不入,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与安全生产的要求背道而驰。

四、检查考核不到位

检查考核中,存在把关不严、标准不高,方式单一等,有的检查者甚至自身水平不高,不了解工作程序和准则,违章指挥等。要勤于检查,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一线岗位安全隐患和死角多,习惯性违章较普遍,如果只在形式上讲安全,应付检查,那么即使是投入再大,付出再多,安全环境也不能得到本质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永远不能得到本质提升。

五、风险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

不能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闭门造车一个人编写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表,当然就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削减措施,照搬照套。

六、安全教育措施不力,效果参差不齐

对安全防护设施操作现场检查存在操作不熟练,有的甚至不会操作。未针对现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员工只知道注意安全,不知道注意哪些方面的,班前会安全注意事项交代不细。现场检查表流于形式,全部以符合填写,根本不管符合不符合,没有履行好岗位职责。新增员工较多,虽然接受了三级入场教育,基層单位也开展了现场和理论培训,仍存在安全操作技能低,对存在风险了解不清等。

七、安全就是时刻注重岗位沟通,协调操作,不被别人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是确保安全的前提,首先要让全员认真学习和领会,从根本上养成遵纪守法、安全第一的岗位操作习惯。严格规范和执行作业程序和监管措施。通过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生产检查,落实责任履行情况。坚决执行反违章六条禁令。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风险类别,细化“反违章禁令”执行条款,将“三标”、“五型班组”、“安全文化”、“大比武、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违章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狠反“三违”行为,切实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对公司“反违章禁令”和“安全为天”要求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大讨论带动大检查大整改,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自觉做到遵章守纪;进一步强化“三基”,狠反“三违”,提高安全执行力。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思想,我们就能把好我们的安全关。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高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三个代”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抓实。

二是加强“有感领导”。一个企业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结合本企业的生产任务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高效率的安全生产领导机制。

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要制定责任范围分明,责任程度科学,处罚力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人人肩上有担子、头上有压力、心中有责任,真正形成一种内部有动力,外部有压力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是采取有力措施。要教育方方面面的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人员工作必须慎之又慎,严格按照规定和规程办事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做到万无一失。

五是强化检查督促。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一定要恪尽职守,勤奋工作,要改进工作方式,定期不定期的深入生产一线检查督促,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

篇8:如何加强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一、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目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的趋于成熟与稳定, 我国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上也越来越规范化。但是部分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 还存在着程序混乱、方式陈旧以及思路不清等问题, 还有部分企业连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都没有制定, 导致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成本利润层面的工作中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在同行竞争的压力下以及相关工程款项结算不准时等问题的压迫下, 相关建筑企业不得不开始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方式进行探索。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作为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仅要求建筑企业对外部经营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工作, 还要求通过提高企业对项目成本的管理工作能力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全方位的管理活动, 运用科学的、合理的以及适合的方法来降低项目施工成本, 使建筑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 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还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以及控制施工进程的作用, 在企业的绩效考评工作上提供一份客观的、公正的参考资料。

二、目前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 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意识较弱

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 其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前期投标与合同签订、中期的项目施工组织以及后期的工程验收与资金的结算工作, 其整个工作流程涉及到多层面与多部门的设计建设工作。因此, 成本控制工作是企业中一项由全体员工参与并与各单位部门协调合作完成的整体性工程。但是, 部分建筑企业的项目部经理对成本管理工作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简单的把成本管理工作交由财务工作人员、核算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其他人员来完成, 同时把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责任压到财务工作人员的肩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以及结构简单明了, 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忽视了成本管理的责任制以及没有全员参与, 导致了成本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 从而造成了成本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无从找起。

(二) 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上由于项目部远离总公司, 在相关的管理工作中一般由项目部经理对工程项目中的“责、权、利”进行一肩挑, 而项目部中的各部门以及各岗位则没有得到具体的与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 在项目的施工工作上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导致了企业在考核验收上没有依据标准, 不能将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与管理人员进行经济利益挂钩。因此, 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在建设工作上一味的追求产值、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而在企业成本费用的考量上则没有多大的关心。如果企业的上级部门要求加大成本管理的控制工作时, 项目部的经理、工地的管理层以及项目部的会计人员由于难以插手, 使相关工作更多的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还有就是部分建筑企业本身就没有对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健全, 对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基础工作不重视, 最后造成企业的效益下降。

(三) 项目成本预算工作失效

1. 企业在对项目成本进行预算工作的时候存在着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建筑企业在项目进行投标前由于没有进行较为精确的成本预算工作, 而是根据中标后的情况来进行预算, 造成了企业在事前的与动态的预算成本发生情况金额上出现失误。

2. 企业在成本计划编制工作上没有科学依据, 也没有进行实时的跟踪工作。

目前, 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成本计划编制工作上并没有加入技术人员, 导致了所编制的成本计划没有在成本费用控制上发挥作用, 也不能随时和实际的完工情况进行一一的对比。

三、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所列举的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符合实际实践活动的前提下, 下面结合相应的理论进行建议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观念, 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与职业素质

1. 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上可以执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 既要把管理工作落实到财务部门的工作上, 还要加强项目部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的力度,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观念。而建筑企业在内部结构上要以财务部门为领头兵, 材料、施工以及质量等其他部门相互合作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 形成以项目部作为责任的主体负责人, 各个部门一起参与的项目成本管理流程, 把企业的内部结构打造成一个系统的成本管理价值链, 并利用价值链在成本管理工作上的优势, 进而实现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

2. 建立健全全体工作人员的培训体系, 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以及相关技术能力, 而随着企业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 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措施也将能够良好的贯彻到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让工程项目的成本得到有效的管理。

(二) 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1. 企业通过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以及调控机制, 把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与全体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划进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中, 并做好责任的界定工作以及权利的赋予工作。以此同时, 还要建立相关的激励体制, 用一定的物质或者资金对相关先进工作进行奖励。使企业内部形成层层落实与逐级负责的良好氛围, 有利于企业在责权利益上能够与成本的管理体制相结合, 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企业要建立健全审计和监督制度, 做好严格的监督管理工作, 形成对工程项目的建设、竣工以及分包项目的审查工作, 在项目的日常工作中还要落实相关的监督机制, 在企业的内部形成层层监督以及上下级的监督体系, 把成本管理工作处于监督的环节之下。

3. 对项目的考核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推行工作。在项目的考核工作中, 如果相关部门实现经营目标或者超额盈利, 则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 提高其在往后工作中的积极性, 而对于出现项目亏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问题的部门或相关人员, 一定要进行经济、行政或者法律方面的处罚工作。

(三) 加强成本预算以及计划编制的工作能力

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投标工作前要做好估算工作, 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要求要了然于心, 以便于为企业在宏观调控标价上提供一份一手资料,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投标的中标率, 还能够锁定工程项目的成本及利润, 从而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与计划编制工作。

四、结论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其在执行工作过程中要求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及各个环节都要互相配合与互相促进,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付越超.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01) .

[2]苏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3.

篇9: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科学理财观

作者简介:曾江涛(1974-),男,湖北天门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0-0056-0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我国施工企业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由于现阶段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招投标价格偏低,致使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就迫使施工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理财观,不断加强成本管理,形成核心竞争力,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

一、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科学理财观,既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范畴,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拓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财务系统价值观。企业科学理财观既是财务理论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科学理财观是适应企业财务环境变化而与时俱进的一种科学的财务思维定势、理念和行为规范,它决定财务目标的价值取向,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影响和制约其他财务理论结构要素的功效。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1、施工项目成本理论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施工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形式。施工项目成本具体包括所消耗的材料、人工、机械及各级组织在管理工程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一般以项目为单位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施工成本管理方法

(1)目标成本管理法。通过制定终极目标而进行控制的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它是目标管理的原则、方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其以目标成本为依据,进行事前预测,通过目标成本的分解、落实、控制和考核等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管理,以期达到实现企业效益目标的一种综合科学管理方法。

(2)定额管理法。通过制定定额,并以定额为依据,制约企业的财务成本活动,监督和调节实际定额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矫正偏差的方法。

(3)预算管理法。是指通过编制预算来确定计划期的控制目标,并规定为达到预算指标而需要通过的途径和采取的步骤和措施。

(4)内部管理法。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而制订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5)价值工程管理法。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一门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管理科学。客观存在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价值工程管理法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功能的分析,即项目设计时,在对产品或作业进行结构分析的同时,还要对产品或作业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必要功能和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工程概算);在项目施工时,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施工方案及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现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施工预算)。

二、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分析

(一)企业的管理者在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成本管理理念滞后

很多施工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会计人员、财务部门管的事情,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也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财务人员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重具体轻宏观、重现象轻本质的弊病。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建设前,不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不重视组织设计中降低成本的措施,主管一般只关心利润却对成本的开支状况很少过问,很多成本方面的管理靠经验,个人说了算,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失控,以致出现了损失时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更提不出应对的措施。

(二)企业的部分管理者合同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为部分管理者不去认真地研究分析合同及与合同有关的所有文件(如招标文件、报价单、图纸答疑会议纪要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会议纪要、工程变更签证等),这些均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第一手资料。研究这些,就能够为企业的诸多成本支出找到原因,也能够从建设单位将应该得到的利益争回。只有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施工和管理,才能够将完成了合同约定之外的工程量进行鉴证,只有将变化的工程量进行鉴证才能够从法律上保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成本管理的外部环境恶化,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方面,如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越位监管,业主招投标、资金监管的权利寻租,工程监理方的错位监管与权利寻租,施工项目所在地政府、居民的强行劳务承包及索拿卡要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成本费用管理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有些施工企业领导为了创业绩、树形象,风险意识薄弱,对成本的风险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多数企业还没有将成本的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风险的识别能力落后,往往不顾施工项目成本的风险问题,盲目承接工程项目,贷款垫资施工,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近段时间,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一些施工企业缺乏成本风险管理知识以及风险规避意识谈薄而遭受损失的事例屡屡发生。

(四)定额管理工作不完备,成本控制功能弱化

定额对施工项目而言,是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物、财的消耗所应达到的数量限额。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很多人对项目管理中的定额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定额研究,更谈不上内部定额的制定,有的虽然意识到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又没有给予实质性支持,定额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者是定额管理人员地位低、待遇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很多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制度制定不完善,考虑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不能涵盖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没有考虑成本控制制度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适应本项目管理特点。一些施工企业现有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时代的发展,没有将成本管理目标落实到各个员工身上,使成本管理思想深入到基层。成本管理过程中控制范围过于狭窄,最终导致项目的成本控制并没有真正全部落实到位。

(五)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成本控制效率低下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特别是有些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对本该受重奖的人员,意思一下就算了,对本该受处罚的人员,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严重挫伤了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给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目前,有不少施工企业工程干完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无法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上述问题在我国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向前发展的“瓶颈”。如果施工成本过高,必然是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管理方法,以上问题不及时解决,企业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树立与科学理财观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成本管理,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成本管理观念。

三、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每位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

首先,教育和灌输成本理念,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自己在成本管理中的义务和责任。第二,从体制上加以保证。目前,国有企业施工项目传统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由项目经理承包或实行经济责任内部考核,但不论哪种形式,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对称。有的项目经理权利很大,风险却很小,项目的盈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忽视了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包盈不包亏。正是由于这种弊端的存在,可能导致项目的经营者对各项成本不重视,管理不精细,甚至可能出现“黑洞”。而项目的职工由于成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也会表现出对成本漠不关心,于是成本管理就成为一句空话,项目利润目标大打折扣。因此,要从体制上去思考,如实现项目股份制或风险经营,增加个人(项目班子)的风险度。建立严格的项目考核细则,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对达不到考核目标的,实行责任追究、降职或调离该岗位,把成本管理与经营者的利益挂钩。第三,采用激励机制,提高每位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一方面,对完成目标任务及成绩突出的单位或职工公开进行物质奖励,让他们劳有所得,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施工企业多半是农民工,他们对企业职工的待遇有一种向往和追求,因此,企业应形成一种制度,对技术过硬、管理经验丰富的员工,每年有计划地将其纳入企业职工管理的范畴。这样,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而且增强了农民工忠诚于企业的信念和为企业管理奉献的决心。通过以上管理,以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挖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实现成本的全方位管理

许多企业往往注重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施工过程中辅助事项的成本管理。一项工程从投标到交付使用,涉及到成本管理的方方面面,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1、工程投标成本管理。根据公司项目预算计划采用强有力的经济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强制工程项目部接受公司的预算指标,这样在投标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费用,就会受到种种限制性的规定,迫使项目部在投标中精打细算,按既定的预算方案行事,提高中标率,节约投标费用开支。这就要求投标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参标工程通过实地或函证的方式进行了解、分析,有一定把握再投,不能盲目去投,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技术管理创新。首先,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布置,实现文明施工。其次,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实现技术革新,减少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和环节,以期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目的。

3、机械设备的管理。根据工程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施工过程中做好机械的养护,对不再使用的机械及时报停或清退。

4、材料管理。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大大降低了采购保管费。

(三)建立目标责任体系,进行全面考核

1、施工前,做好项目成本预测和计划。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目标的确定是与工程价格密切相关的,故目标确定要密切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出评估测算。要按层按级对直接成本费用、项目部间接费、上级管理费等进行测评,然后根据各项目较低指标确定目标成本,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指标。

2、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层次责任单位,甚至个人,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以强化全员经济意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主要分析内容为:①现场已完工程量,监理已签字工程量。②人工消耗及费用,未来一周的每日用工计划。③材料消耗、运输费用、周转材料、修旧利废、材料节超情况及原因,未来一周材料需用种类及数量。④机械费用发生额,维修折旧及租赁费用,未来一周机械需用种类及数量。⑤对工段成本节超给予奖惩。⑥对项目部费用控制提出整改措施。

总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但共同点都是为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和提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及微利经营的空间里,挖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以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文峰)

参考文献:

[1] 俞方青.施工企业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 吴万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

上一篇:英语阅读后活动设计下一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