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管理制度

2024-04-28

备份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备份管理制度

科技大厦紧急备份钥匙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保障大厦及各公司安全和一旦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范围

适用于入驻xx科技大厦的钥匙管理.

3.职责

3.1 保安部中控室值班人员收取备份钥匙,并在《钥匙接收单》、《紧急备份钥匙使用记录》上做好记录.

3.2 保安部经理负责备份钥匙使用的批准.

4.程序

4.1 保安部备存各公司办公区大门钥匙,由保安部中控室值班人员收取,双方签字盖章封存,以备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4.2 备份钥匙只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如火灾、火情、火警、跑水、漏电或有异味等可能造成灾害事故的征兆).

4.3 白天须经保安部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夜间及非正常办公时间(指节假日等)须经大厦值班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4.4 使用紧急备份钥匙时,由批准使用人及时通知该公司负责人到场.

4.5 各公司备份钥匙存放在保安部中控室的专用钥匙柜内(贴封条、打铅封).

4.6 设立专用登记本,每使用一次须严格登记,使用后的封存执行4.1.

4.7 各公司如更换门锁或加锁,须及时到保安部办理封存手续,否则,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现场处置

人员有权依据法律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由此造成的损失由该公司自行承担.

4.8 特殊情况可由总经理文字批示.

5.监督执行

保安部经理

 

篇2:备份管理制度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备份管理工作应由信息技术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或机房值班人员完成。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范围为信息技术部所有关键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

第二节 备份策略

第四条 备份频率:

一.对于与财务报告相关的 各种业务和财务系统数据须每天进行备份;

二.数据被大规模更新前后,须对数据进行备份;

三.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发生重大改变前后,须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备份。

四.具体备份策略请参见附件一。

第五条

第六条 备份数据保留时间: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各种业务数据须保存十年。备份存储和备份介质管理:

一.对数据、操作系统以及程序的备份,须保存在两份介质中,一份存放在本地,另一份存放在异地;

二.备份介质,无论是存放在本地还是异地,须确保存放场所的安全,保证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

三.在备份介质上,须有唯一标识,标明备份的内容和日期; 四.在本地和异地建立一份备份介质目录清单,用以记录备份介质的位置、内容和数据保留期限等。

第七条 备份恢复测试:

备份介质中的数据须至少每个月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

第1页,共6页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备份恢复的可行性。

备份截至销毁:

一.备份介质销毁必须经过相关管理人员授权后才可执行,并由专人对该销毁行为进行记录;

二.若备份介质中存放机密数据,在销毁之前,须对备份介质进行处理,使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处于不可读取状态;

三.备份介质销毁后,须在《备份介质登记表》中注明已销毁。

第三节 备份操作管理

备份申请及备份策略的制定需要经过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交由申请部门负责人及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信息技术部如需下属各站点配合备份工作,需要填写《数据备份通知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在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以通知形式下发至个站点数据备份负责人执行操作。

需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对不同备份对象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备份对象根据类别制定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制定后应制订相应的备份操作手册(包含备份失败的处理办法)指导备份工作。同时备份操作日志也应进行备份。

备份操作人员须检查每次备份是否成功,并填写《备份工作汇总记录》,对备份结果以及失败的备份操作处理需进行记录、汇报及跟进。

备份对象发生变更后,应及时评估和调整备份策略、备份操作手册。备份策略的变更应得到申请部门以及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审批。

《数据备份申请表》和《备份工作汇总记录》必须由专人妥善保管,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每半年安排专人对备份工作进行审核,核对系统中的备份策略与备份申请是否吻合,以保证备份是按照要求进行的;核对系统中的备份日志与备份工作汇总记录,以保证备份的有效性、完整性以及出现的问题能得到适当的处理。

第2页,共6页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四节 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

所有备份介质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若要取用需经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批准,并填写《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借用人员使用完介质后,应立即归还。由备份管理员检查,确认介质完好。备份管理人员及借用人员须分别在《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上签字确认介质归还。

备份介质要每半年进行检查,以确认介质能否继续使用、备份内容是否正确。一旦发现介质损坏,应立即更换,并对损坏介质进行销毁处理。

长期保存的备份介质,必须按照制造厂商确定的存储寿命定期转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使用有效期规定为三年,三年后更换新介质进行备份。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应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

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必须使用统一的命名规范,注明介质编号、备份内容、备份日期、备份时间、磁带的启用日期和保留期限等重要信息(如有备份软件,可采用备份软件编码规则)。编码规则:

一.系统:SYS+机构代码+主机名+编号+备份日期+保留期限

二.应用系统:系统名称+版本+机构代码+主机名+编号+备份日期+保留期限

三.数据库:数据库名称+机构代码+主机名+系统名称+编号+备份日期+保留期限

四.其他文件 文件名称+机构代码+主机名+编号+备份日期+保留期限+用途

备份介质的运送(本地和异地备份介质)应由专责人员负责,备份介质的存放应由专责人员负责,此人员必须不同于运送人员。本地和异地的备份介质均需填写《备份介质登记表》。

备份介质存放场所必须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磁、防盗、防鼠等要求。备份介质必须有由专人负责进行存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不能操作。

存放生产数据的介质需要废弃或销毁时,应填写《介质冲洗/销毁登记表》,并履行审批、登记和交接手续,销毁时须双人以上在场,防止生

第3页,共6页

产数据的泄漏。

第五节 备份恢复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备份恢复计划,包括由于业务需求发起的备份恢复以及测试性的恢复计划。计划中应遵循数据重要性等级分类,保证按照优先级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需要恢复备份数据时,需求部门应填写《数据恢复申请表》,内容包括数据内容、恢复原因、恢复数据来源、计划恢复时间、恢复方案等,由需求部门以及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

备份管理员需按照备份恢复计划制定详细的备份恢复操作手册,手册应包含备份恢复的操作步骤、恢复前的准备工作、恢复失败的处理方法和跟进步骤、验收标准等。

备份管理员应每个月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测试工作,确保备份恢复工作能够按照备份恢复操作手册顺利进行,备份恢复测试应作明细的纪录,填写《备份恢复测试表》根据测试结果更新备份恢复操作步骤。

信息技术部应指派专人对《数据恢复申请表》、《备份恢复测试表》以及备份恢复的系统日志记录进行保存和归档,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应每半年对上述文档进行审阅,确保备份恢复工作的合规性。

第4页,共6页

附件一 《备份策略》

一、数据库备份 1.自动备份 采用工具: 备份方式:完全备份

备份介质:分别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和移动硬盘 备份路径: 备份文件名: 备份频率:每周2次

备份时间:每天早晨上班前一小时

执行人:总部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 检查人:总部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

2.手动备份 采用工具: 备份方式:完全备份

备份介质:分别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和移动硬盘 备份路径: 备份文件名: 备份频率:每周1次

备份时间:在系统负载量较小时间段内完成

执行人:总部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 检查人:总部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

3.异地备份 采用工具: 备份方式:完全备份

备份介质:各站点数据备份至总部服务器硬盘,总部数据备份保存在锦绣大地办公区 备份路径: 备份文件名:

备份频率:每7-15天一次

第5页,共6页

备份时间:下班后

执行人:总部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 检查人:总部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

4.备份恢复测试

针对系统自动备份,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每月对其进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针对手动备份,在每次备份结束后,备份操作人员负责进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备份 1.操作系统备份

日常备份: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每三个月对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特殊日期备份: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在操作系统发生重大变更之前,对原操作系统进行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2.应用程序备份(包括应用程序以及站点自定义文件,例如系统配置文件和自定义报表)

日常备份: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每三个月对应用程序及站点自定义文件进行手动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特殊日期备份:信息技术部备份管理人员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发生重大变更之前,对原应用程序及站点自定义文件进行手动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篇3: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研究

在我国, 档案异地备份的思想在革命时期便已经存在。当时, 周恩来总理认为档案的保管工作是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白色恐怖对党的档案进行破坏, 他主张对党的档案资料进行备份, 并把它们放到不同地方。到了建国之后, 我国把档案管理作为备战的一部分工作来抓, 对一些重要的档案进行备份, 并在其他地方进行存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战争威胁逐渐消除, 档案异地管理的措施也被放到了一边, 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2]45。

一、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意义

1. 防止档案资料的丢失。

档案异地备份管理能够有力避免档案资料丢失, 提高档案资料的安全性。这是档案的特性要求。第一, 档案数据具有易破坏性[3]97。无论是纸质的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具有易破坏性。档案一旦受到外界的影响, 很容易遭受到破坏, 给国家和企事业单位造成损失。而建立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制度, 可以有效保护档案。即使源档案遭到外部的破坏, 备份的档案仍然可以发挥作用。第二, 档案数据的珍贵性。档案数据极为珍贵, 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4]55。例如, 科研档案包含着我国科研研究过程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人可以根据这一档案开展相应领域的研究, 提高研究的效率。而建立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制度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保护, 使其能够在后来的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三, 档案数据具有不可恢复性。档案数据一旦受到破坏, 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还原。而建立异地备份制度, 则可以在一份数据遭到破坏而没有办法还原的时候, 使数据仍能在备份档案中存在。

2. 避免不可抗力因素破坏。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震、泥石流、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在档案管理方面尤为突出。比如台湾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便给当地的档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需要我们建立档案异地备份制度, 避免档案受到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具有突发性。这种特点使得它们到来的时候, 工作人们没有办法及时采取措施对档案进行保护, 结果造成档案数据的损失。因此, 对档案进行备份可以使损失降到最低。即使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 档案仍然能够保存下来。不可抗力因素的另一个特点是破坏性大。而又由于档案数据的易破坏性, 给数据的恢复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 切实的做法是对数据进行异地备份, 即使它们遇到不可抗力的影响, 也能保存下来。

3.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的目标在于保证档案的安全, 并使人们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源。而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则有助于这一制度的完善。在档案的日常管理过程中, 工作人员的一些疏忽和过错可能会影响档案的管理, 给档案数据造成损失。而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则可以将这种现象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实现保证档案安全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 档案异地备份管理措施还将促进不同档案机构的交流和合作。这种合作对档案机构从其他机构吸取有益经验, 完善自身管理具有重要的益处。因此, 档案异地备份管理是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关键措施, 是进行管理制度改革的推动力量。

二、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工作人员对档案异地备份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他们认为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多余, 会给自己增加工作负担。因此, 他们将其视为累赘, 而没有投入精力去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另一方面, 有一些工作人员认为这会导致档案数据被盗窃。这一点在高校的档案机构尤为明显。他们担心本学校的一些科研数据在其他机构异地备份, 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科研成果被其他人盗取。这种担忧导致他们不愿意对自己的档案进行异地备份存储。

2. 档案备份方式单一。

在档案备份的过程中, 档案备份的形式单一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档案机构只用纸质的形式对档案数据进行保存, 而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给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纸容易受到腐蚀, 不容易保存。如果以纸的形式对档案数据进行存储, 将不易于数据的保存。另外, 纸质档案在运输过程中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 增加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费用, 加大档案馆的经济压力。这使本来就紧张的资金问题更为拮据, 无助于对档案进行优化管理。因此, 如果管理人员无视信息技术在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将没有办法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5]102。

3. 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一个瓶颈, 也成为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障碍。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档案异地备份管理需要的资金比较多。档案异地备份管理需要完成档案的备份, 并且在另外一个地方进行保存。如果一些档案机构没有同其他档案机构合作而找一个新的地方来存放档案, 将会花费更多的钱。而且档案机构一般属于“清水衙门”, 没有太多的经费来源。另外, 国家也没有对它们进行大规划的资金投入。在这一情况下, 档案机构便没有太多的经费, 可以用来进行档案的管理。这便给档案机构开展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 解决资金问题也成为完善档案管理的一个关键。

三、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改善措施

1. 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 信息技术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档案异地备份管理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熟悉信息技术, 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之中, 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实现这个目标, 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 档案机构要加强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水平, 也就谈不上在档案异地备份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因此, 档案机构可以定期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档案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培训工作, 让工作人员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档案异地备份工作中的作用, 并学会将其应用到工作之中。第二, 建立电子档案[6]81。如果单纯只采用纸质数据进行备份, 不仅不易保存数据, 而且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改用电子档案, 将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象。电子档案可以减少档案存放的空间, 而这可以减少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场地方面的开支。而且电子档案的传输比较方便, 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和物力, 这也对节约人力成本有一定的好处。除此之外, 电子档案还方便了人们对档案的利用。在建立了档案的备份后, 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档案将有助于人们快速有效地将其提取并进行利用。第三, 保证网络的安全。在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的安全。

2. 重视备份异地管理地点的选择。

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对备份数据存放地点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选择一个好的地点, 功效将会大打折扣。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目的在于将档案的备份数据存放在另一地方, 从而更好保证数据的安全。因此, 在这一项工作中, 选择一个好的地点是完成任务的重要环节。在选择地点的时候要考虑两点。一个是源数据存在的地方和备份数据存在的地方具有一定的距离。这可以避免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对数据的影响。一般这个距离是300公里以上[7]12。选择地点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这两个地方是属于不同类的。也就是说, 这两个地方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个地震带上或者位于同一个领域。这也是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

3. 争取外部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解决资金问题是完善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一个关键。这需要档案机构积极争取外部机构的支持, 在物质上保证这一措施能够顺利进行。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开办档案展览来获得资金。通过举办同自己存档信息相关的展览, 一方面可以获得经费,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档案机构和档案学[8]52。这不仅有利于解决经费问题, 还能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 档案机构可以在社会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获得更多外部机构的资助。这也是获取管理经费的一个重要途径。

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开展对优化我国的档案管理, 保障档案安全具有积极作用。但是, 我国目前在开展的过程中却存在工作人员对档案异地备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备份方式单一、档案异地备份管理的资金不足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对这一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完善措施包括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备份异地管理地点的选择、争取外部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剑.未雨绸缪方能防患未然[J].中国档案, 201 (04) .

[2]陈竟亚.北川档案抢救工作的启示[J].中国档案, 200 (811) .

[3]邓昌军.建立“平战结合”档案异地备份机制构想[J].信息管理, 2009 (6) .

[4]李军.灾难的启示:建立极重要档案保护制度势在必行[J].上海档案, 2002 (2) .

[5]朱宝钧.区域性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与电子文件异地备份[J].兰台世界, 2009 (8) .

[6]李晖.容灾技术与数字档案馆建设[J].兰台世界, 200 (56) .

[7]刘家真.影响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档案学研究, 2008 (4) .

篇4:备份管理制度

定期保存给文档上份“意外保险”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文档也同样,由不可预测的原因造成文档意外关闭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措施得当,那造成的损失就可以忽略不计。

点击“工具→选项”,在打开的“选项”窗口中,点击“常规与保存”标签,在“常规与保存”标签下将“定期备份、时间间隔”调到最小即可(见图1),这样即使文档意外关闭,文档恢复后造成的损失也是最小了。

(1)

返老还童给逝去的文档“备份管理”

Windows有个“系统还原”大家都知道,WPS也有类似的功能——“备份管理”,当WPS遇到意外关闭时会自动生成备份文件并保存,即使文档资料已删除也可还原。

在工具栏上点击“视图→任务窗格”,在打开的“任务窗格”窗口中,点击“新建文档”右侧的下拉三角,选择“备份管理”,在打开的“备份管理”窗口中,显示了我们最后一次保存的备份文档(当用鼠标指向此文档时,在右侧即可显示一个下拉三角,点击下拉三角,即可执行“打开、或删除”,也可查看文档属性),在窗口下方,点击“浏览”即可打开WPS的文档备份文件夹,在备份文件夹中列出了所有的损坏文档记录(见图2),选择并打开要恢复的文档即可。删除隐私用“最近文档管理”毁踪灭迹

(2)

(3)

打开最近的文档都会列出操作记录,如果在文档记录中有我们不想为人知晓的个人隐私怎么办?

篇5:企业文件备份制度[范文]

1.目的及适用范围

目的:为规范公司数据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保证公司正常的知识产权利益和技术资料的储备。备份管理工作由信息部安排专人负责,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我公司所有数据的备份管理工作

2.流程

2.1根据公司情况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一般数据指保存在本地计算机硬盘的个人工作文档、个人邮件等,重要数据指保存在服务器的共享文件,包括部门的技术图纸、视频、图片、商务标书、合同、人事档案、日常表单、及ERP数据库,考勤数据库,财务U8数据库等。

2.2一般数据由个人进行备份,备份到非系统盘(如D、E、F盘),每周一次,可由信息部提供技术指导,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

2.3重要数据备份,有信息部安排专人负责备份工作。

2.3.1配置两台装有1TB硬盘的备份服务器:分别为研发备份服务器(IP:172.17.158.119),文件备份服务器(IP:192.168.55.5),在需要备份的服务器上装SECCOPY自动备份软件,实现定期增量备份到指定的备份服务器上,如果是SQL 数据库的,可利用SQL数据库的自动备份功能实现自动备份到本地磁盘,然后再复制到指定的备份服务器上。

2.3.2研发文件服务器(IP:172.17.158.11)备份,每天晚上0:00自动增量备份到研发文件备份服务器(IP:171.17.158.119),新建三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保存最近一周的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每到第三周备份完成后,手动把第一周的备份清空,保留最近两次的完全备份,以此类推,有信息部指定人员第二天检查备份情况,如复制出错,立即再次尝试备份,直到备份成功。

2.3.3文件服务器(IP:192.168.55.7)备份,每天晚上0:00自动增量备份到文件备份服务器(IP:192.168.55.5), 新建三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保存最近一周的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每到第三周备份完成后,手动把第一周的备份清空,保留最近两次的完全备份,以此类推,有信息部指定人员第二天检查备份情况,如复制出错,立即再次尝试备份,直到备份成功。

2.3.4财务数据库(IP:192.168.33.8)备份,每天1:00自动备份到文件备份服务器(IP:192.168.55.5), 新建三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保存最近一周的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每到第三周备份完成后,手动把第一周的备份清空,保留最近两次的完全备份,以此类推,有信息部指定人员第二天检查备份情况,如复制出错,立即再次尝试备份,直到备份成功。

2.3.5考勤数据库(IP:)备份,每天2:00自动完全备份到文件备份服务器(IP:192.168.55.5),有信息部指定人员第二天检查备份,如复制出错,立即再次尝试备份,直到备份成功。

2.3.6 ERP数据库(IP:192.168.55.2)备份,利用SQL自动备份功能,每天完全备份到本地磁盘,每天临晨3:00自动完全备份到文件备份服务器(IP:192.168.55.5),有信息部指定人员第二天检查备份,如复制出错,立即再次尝试备份,直到备份成功(注:保存最近10天的完全备份数据)。

2.3.7各部门如果有特别重要的文件需要备份的,可向信息部提出申请,信息部可安排专人负责备份操作。

2.3.8 以上备份工作由信息部负责人每周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备份情况。

3.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信息管理部负责解释。

篇6:医院数据备份工作制度

1.数据备份是备份医院信息系统所有的数据,包括病人费用信息和医疗信息,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到全院的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责任重大,数据管理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一丝不苟万无一失的严 谨工作作风。

2.制订《数据备份方案》,每天至少做增量备份,每周作全部备份。

3.严格按照要求《数据备份方案》,逐条认真操作。

4.每两周对数据要进行完整性检查,定期作恢复试验,以确保备份数据的 安全可靠。

5.根据数据增长量,定期对数据进行整理。

6.每天对服务器进行仔细检查,主要查看文件是否有损坏,CPU 和内存站用 资源情况,客户端登录和访问数据库是否正常等。

7.如系统发现异常情况,要马上处理,处理不了要立即汇报,并提出建议。

8.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信息系统管理规范,绝对保密数据管理员口令,当 有其他人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时,要亲自在场并作好详细记录。

9.每次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时,认真做好登计。

10.数据备份磁带要异地存放,安全保管。

篇7: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统一全集团范围内重要系统的数据备份及管理工作,明确各系统数据备份及恢复的角色和职责,确保备份介质的安全和按时、顺利恢复系统和数据,并确保有关责任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归档和恢复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备份和恢复管理的范围包括:确定关键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针及原则;系统、应用等软件及业务、配置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备份介质的存放、归档管理;系统及数据恢复演练;备份和恢复流程的评估和维护;归档数据的查询;备份和恢复所需存储、磁带库等硬件工具/设备的监控和管理。不包括:硬件、网络的备份和恢复(属于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系统的在线数据冗余(属于业务可用性管理)。

第三条 关键系统定义: ERP、研发、SCM、CRM、财务、HR和其他多个单位通用的业务系统;MIP、邮件、公共网站等IT基础应用系统;单个单位使用的核心业务系统。

第四条 集团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由集团备份管理员负责组织、协调,并按照既定计划和策略督促相关人员执行。

第二章 数据备份、归档和恢复原则

第五条 备份和恢复时间、性能应符合各系统服务级别的规定,各系统服务级别由系统所在单位与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商议。

第六条 应考虑主机系统(操作系统、工具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等)变化的频率,全备份的频率应与业务系统变化频率成正比。

第七条 当主机系统发生较大更改时,应马上对主机系统进行一次全备份。第八条 应考虑全备份的容量,全备份的频率应与其备份容量成反比。第九条 系统全备份方式适用于使用小型机设备的系统,使用PC服务器的系统建议采用克隆系统应急盘方式。

第十条 对应用软件等程序文件:当系统配置数据发生变动时,应马上备份,备份介质保留至下一次系统全备份。当生产环境中的应用软件将发生变动时,应对变动前的应用软件进行备份。该种情况下的备份一般情况下由各系统管理员自行准备资源完成。

第十一条 对Oracle等数据库进行在线备份的系统,原则上要求周日为0级备份(冷备份)。对有数据长期保留需求的系统,只进行系统的0级备份的归档,以确保数据有效性和可恢复性。

第十二条 归档数据一般包括程序文件、数据文件,一般不包括数据库归档日志、逻辑备份数据(如在线备份)。

第十三条 归档数据完整性的基本原则:进行数据恢复后,系统在简单配置后可直接使用。

第十四条 对业务数据备份:在网络带宽和存储设备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集中备份和恢复管理的方式,否则采用分布备份和恢复管理方式。在数据库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是选择备份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采用多种备份方式(如采用块方式和文本方式等),以保证除了使用备份系统进行恢复外,还可以在本地备份机上直接恢复应用,如特别关键应用,建议考虑增加异地的恢复方式。除了用于恢复外,备份介质还应该方便存档数据查询、恢复演练、新系统测试、审计检查等使用。重点保留月末、季末、年末、结息日、新系统切换等重点时间的数据。

第十五条 对Oracle数据库备份:为了保护最近产生的数据,必须连续备份数据库逻辑日志。在业务数据的两次连续0级备份之间,应该进行业务数据逻辑日志的备份。

第十六条 应该根据数据容量/备份持续时间来决定采用每日0级备份,或定期0级备份+每日增量备份方式(增量备份分为对上次0级备份的增量、对上次增量的增量两种)。如果每日0级备份的备份和恢复时间符合要求,建议采用每日0级备份方式;否则采用每周0级备份+每日增量备份方式。备份介质保留一个备份周期。

第十七条 区别维持关键业务运行的数据(如,仅仅包含账户数据、客户信息、交易数据,不含历史数据),并每日单独备份,剩余数据同样单独备份。考虑到是快速恢复数据,故该类数据不宜过大。另外考虑到其使用目标是仅仅是应急,故其备份介质都是短期保留。

第十八条 要使用脚本来进行备份和恢复,尽量避免手工操作;尽量安排在非工作时间备份。

第十九条 在备份和恢复操作流程发生变动时,应该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行恢复演练的频率与流程变化的频率成正比;进行实际恢复演练的频率与恢复失败的频率(考核指标之一)成正比。

第二十条 所有对生产系统和数据的恢复都要预先得到批准;对存档备份介质的调阅需要登记,并且只能拷贝不能外借。

第二十一条 所有的备份介质都要贴上清晰的标签,标签应包含介质编号(或序号)、备份内容、备份日期时间、备份人员等内容;数据备份在制作、传递、转移过程中,必须填写《数据备份登记表》或《数据转移保存登记表》,详细记录备份数据制作、传递、转移的全部过程与责任人;数据备份的存放处必须符合防火、防水、防磁的安全要求;保存期在一年以上的备份磁带应半年进行重写或重绕处理;长期保存的磁带应记录使用次数,保证介质在规定的次数内使用;归档数据备份介质应该实施异地存放,建议存放至银行保险箱或档案室(必须和主机房不在同一建筑物内,如分支机构办公场所)。

第三章 存储、备份设备及相关设备管理

第二十二条 存储设备:集团中央数据存储系统、集团中央备份存储系统;备份管理员负责:每天检查存储设备控制器产生的信息,每周至少一次现场检查存储设备及相关部件运行状况,并将检查记录包含在周报中;存储设备Lun的调整和新Lun的分配,磁盘Raid策略调整等资源使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备份设备:STK SL500磁带库、LTO3数据磁带、LTO3清洗带;磁带库设备要求制定驱动器自动清洗策略,备份管理员负责:定期检查策略执行执行是否正常,每周至少一次现场检查磁带库及相关部件运行状况,并将检查记录包含在周报中;根据备份策略或用户需求调整,及时调整磁带库设备的资源分配。

第二十四条 相关设备:光纤通道交换机及光纤通道接口等部件、主机HBA卡;备份管理员负责:每周至少一次现场检查光纤通道交换机及相关部件运行情况,并将检查记录包含在周报中;每月协助系统管理员对主机HBA卡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双通道、负载均衡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操作系统是否出现类似光纤通道报警信息;交换机Zooning调整、划分及相关资源调配。

第二十五条 备份管理员负责以上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报修。维护和报修流程见本规范第二十九条第2款。

第四章 备份和恢复相关人员职责

第二十六条 集团备份管理员由集团IT管理部任命和管理;二级备份管理员由二级管理平台IT部门任命和管理,在备份业务上配合集团备份管理员。增加二级备份管理员的调整须提前知会集团IT管理部。系统管理责任人由系统所在平台的IT部门确定,业务管理责任人由系统所在平台的关键业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七条 集团备份管理员职责:作为集团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的总体计划制

定和工作协调者,负责备份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负责备份数据在磁带、光盘等可移动存储介质上克隆、迁移和本地存放;参与备份系统建设、改造项目;协助二级备份管理员和各系统管理员进行数据覆盖和灾难恢复工作;定期组织二级备份管理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备份数据有效性验证;负责组织集团本部相关系统管理员进行备份数据的有效性验证工作;负责备份系统客户端程序的异常处理,但不含客户端程序的管理;有义务和责任对系统管理员制定的备份策略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各系统恢复演练要求,制定总体恢复演练工作计划。

第二十八条 二级备份管理员职责:作为二级平台及下属单位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详细计划的制定和协调者,协助备份管理员维护工作;组织相关系统管理员进行备份系统客户端的日常维护;协助备份管理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备份数据的有效性验证;参与备份系统建设、改造项目;负责平台管理范围内系统进行数据覆盖和协助集团备份管理员完成灾难恢复工作;负责制定该平台及下属单位的系统恢复演练详细计划,并负责该平台及下属单位数据从备份系统的导出。

第二十九条 系统技术管理责任人职责:简称系统管理员。是系统管理责任部门指定的系统日常维护人员,作为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者和恢复工作的实际执行者,按照《备份系统维护指引》要求,负责对备份系统客户端的维护;根据业务系统数据安全需求,负责制定合理、有效的备份策略(系统管理员只能负责提出策略和有效性审核,策略的合理性应由集团备份管理员完成);在集团备份管理员或二级备份管理员的协助下,负责进行责任系统的备份数据有效性验证;根据灾难演练计划,建立系统详细恢复操作文档,并负责具体系统的搭建、恢复工作,同时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恢复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并提交相关报告。(各个应用系统需要确定主要维护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提出对系统的维护要求和指标)

第三十条 系统业务管理责任人职责:作为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的用户方或负责业务维护的项目组,负责确认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时间、性能等指标。ERP、SCM、CRM等类系统业务责任部门为系统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研发类系统业务责任部门为系统所在单位研发部门,集团HR系统业务责任部门为集团人力资源部,MIP、邮件等基础应用系统业务责任部门为集团IT部。其他系统由系统管理的责任单位IT部门确定系统业务责任部门。

第五章 运维管理流程

第三十一条 数据备份异常的预警机制:对于连续两次备份失败的系统,集团备份管理员应以邮件、短信或电话方式知会二级备份管理员或相关系统管理员及该管理平台IT部门负责人,系统管理员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二级备份管理员及集团备份管理员应配合,确保当天晚上数据备份成功,连续三次备份失败,集团备份管理员应将该信息抄送至系统责任单位财务负责人、集团IT总监。

第三十二条 系统日常维护流程:备份系统的服务器端操作,由备份管理员负责,客户端操作由相关责任人负责,备份管理员协助完成。

1.备份情况通报流程:集团备份管理员每天上午10点前将前一天晚上数据备份情况在MIP上公布(周六备份情况在周一通报),每周备份管理员将一周备份情况进行总结并发布至MIP,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周备份数据量、备份有效性总结、故障处理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系统运行情况总结,上报至基础管理中心高级经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月备份有效性情况、故障处理汇总及分析、系统运行趋势分析及系统改进合理化建议等。对于备份失败的系统,以邮件、短信或电话方式通知二级备份管理员及其上级领导并给出初步诊断结果和建议操作;二级备份管理员应立即联系相关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应在当天配合备份管理员查找问题。若数据连续两天没有备份成功,第三天需要系统管理员与备份管理员一起确定系统的备份方式,若为数据库的在线备份失败,应采取冷备份,若因数据库没有正确启停,需系统管理员在策略中约定的时间手工启停数据库,保证当晚数据备份成功。如二级备份管理员及系统管理员对备份失败问题一天内查不出原因,集团备份管理员应协调相关资源协助处理。

2.备份系统日程运维管理流程:包括备份系统及相关设备日常检查及故障处理。备份管理员每天对备份系统软件日志进行查看,如系统出现的报警或故障信息,当天反馈至技术后台支持经理,如超过2天不能解决,应上报至基础运维管理中心高级经理,并联系相关外部技术支持人员。如超过4天不能解决,应上报至集团IT总监。3.备份和恢复策略初次申请流程:由系统管理员提出备份和恢复策略并填写《备份和恢复需求》、《系统备份信息表》、《备份和恢复策略和原则》,系统业务责任人对《备份和恢复需求》进行确认,二级平台备份管理员审查,集团备份管理员审核,并在备份系统中实施,备份管理员直属领导及基础运维管理中心负责人备案。

4.备份和恢复策略变更流程:由系统管理员提出变更后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并填写《备份和恢复需求》、《系统备份信息表》、《备份和恢复策略和原则》,系统业务责任人对《备份和恢复需求》进行确认,二级平台备份管理员审查,集团备份管理员审核,并在备份系统中实施,备份管理员直属领导及基础运维管理中心负责人备案。5.备份数据常规恢复流程:常规恢复指数据的测试环境覆盖、恢复演练等要求下进行数据恢复。不允许在凌晨进行数据恢复,如需进行数据,需要以邮件方式发送请求至集团备份管理员,由备份管理员安排恢复时间和协助恢复。如系统管理员自行恢复,导致正常备份工作受到影响,将追究相关管理员责任。

6.系统和数据灾难恢复流程:系统管理员提交系统和数据恢复申请,系统管理员直属领导进行审核,系统业务责任部门审批,根据系统故障类型,二级备份管理员或集团备份管理员准备恢复的介质,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和数据恢复,系统业务责任人对恢复数据正确性进行验证,确认恢复成功后,由系统管理部门对外发出《系统恢复通知》。

7.日常备份和归档管理流程:集团备份管理员进行日常备份和归档,提交《备份介质存放登记表》,并在MIP上发布当日备份信息,备份管理员直属领导对归档进行审核和数据抽查,基础运维管理中心负责人备案。

8.备份介质存放管理流程:集团备份管理员对归档的备份介质(目前为磁带)进行异地存放,并填写《数据转移保存登记表》,备份管理员直属领导审查,基础运维管理中心负责人备案。

第三十三条 系统和数据恢复演练流程:包括所有非灾难恢复性质的数据恢复流程。集团或二级平台备份管理员提交《系统和数据恢复演练计划》,同时准备好演练的环境和介质,系统管理员将系统和数据恢复至预定位置,并进行系统和数据恢复结果进行验证,并填写《系统和数据恢复演练反馈表》。

第三十四条 存档数据查询流程:由存档数据查询人提交《存档数据查询申请表》,系统业务责任人审核,系统管理员准备恢复所需硬件、软件等资源,二级备份管理员或集团备份管理员准备恢复环境和备份介质,系统管理员进行数据恢复对恢复系统和数据进行可用性确认,系统业务责任人对恢复系统和数据进行正确性验证,并通知查询人进行数据查询。

第六章 惩罚措施

第三十五条 如集团备份管理员已通知相关系统管理员备份失败信息,而系统管理员没有及时处理,导致两次以上的数据备份失败情况发生,系统管理员应承担数据安全管理不善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如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按照相关单位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因集团备份管理员维护不到位,出现同一套系统数据备份失败情况,且没有及时知会相关系统管理员进行应急处理,导致系统备份失败情况连续发生三天以上(含三天),集团备份管理员将承担系统管理不善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如由此造成的数据丢失或其他严重后果,按照集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连续三个月未出现因备份管理员维护不力而出现备份异常情况,由集团IT管理部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 因相关系统管理员未及时处理,而导致连续三天以上备份失败(含三天),系统管理员承担系统维护不善的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如因此造成的数据丢失或其他严重后果,按系统管理员所在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八条 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三个月内都未组织二级备份管理员及相关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灾难恢复演练工作,集团备份管理员应承担系统维护不力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

第三十九条 二级备份管理员不配合集团备份管理员组织系统灾难恢复演练工作,导致演练工作无法开展,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

第四十条 相关系统管理员不服从备份管理员组织,连续三个月内都未进行系统灾难恢复演练工作,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在MIP上通报批评,因此出现备份数据恢复无效而导致数据丢失情况,由系统管理员及所在部门责任人承担数据安全的全部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本《规范》由集团IT管理部负责修改和解释。第四十二条 此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8:备份管理制度

Rsy nc是UNIX/Linux系统下的数据镜像备份工具。它的特性如下:可以镜像保存整个目录树和文件系统;可以很容易做到保持原来文件的权限、时间、软硬链接等等;无须特殊权限即可安装;优化的流程, 文件传输效率高;可以使用rcp、ssh等方式来传输文件, 当然也可以通过直接的socket连接;支持匿名传输。为了配合定时的策略机制, 我们可以选择搭配crontab命令工具, 实现计划任务的备份。本文介绍的所有工具都是免费并且开源的, 所以对企业的开销只存在于人工维护, 同样此系统策略也适合家庭和个人使用。以下将从模型设计、核心技术、策略实施出发, 详细分析说明备份策略的实现过程。

一、模型设计

对于数据人们最直观的认识是文件。在对数据备份过程中, 我们也希望在不改变文件夹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重复冗余的数据进行删减, 从而节省磁盘空间;同时, 没有改变的数据就不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处理。提高空间效率和时间效率是最重要的目标。图1是针对需求所设计的模型。图1中椭圆形是文件的文件域, 阴影长方格是文件的数据域。这个模型反映几个问题:备份结果文件结构必须与备份目标文件结构相同;备份过程需要判断数据是否改变。当数据没有改变时, 文件不需要进行数据拷贝, 只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域指向原来的数据域;当数据改变时, 文件需要建立新的文件域和数据域。

二、备份策略工作原理

(一) 建立Rsync备份策略

图2是备份策略的模型。为了实现增量备份, 需要在数据的操作端即A端拥有可对文件夹的移动、删除权限, 如果把备份服务器放在Rsync Server即B端就不能实现。备份后的文件夹结构清晰明了, 能够很容易恢复。但是这样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它增加了数据存储主机B的运算负荷。

(二) 文件结构

图3就是文件模块的功能结构图, 它反映了所有程序文件之间的关系。

(三) Rsync_exe处理流程 (见图4)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三个:采用Rsync算法同步备份远程数据, 利用计算来换取最小的网络传输开销;采用硬链接控制重复文件对磁盘空间的开销;采用这样的流程, 产生的文件夹可以利用其本身的创建时间作为时间戳, 可以对用户产生很直观的时间概念。

同时这个设计也存在一个问题:硬链接不能跨越文件系统, 就算是同一种文件系统也不可以, 所以系统的扩展性受到制约。如果使用在本地备份, 那么这个方案还是可行的。如果利用到网络中多个存储节点的时候就会产生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数据在进行远程迁移的时候采用Rsync算法来实现差异备份迁移。

三、物流企业实际运用中的体验

贵州商业储运 (集团) 有限公司是一家有五十余年历史的国有企业, 由于客户网络的日趋复杂, 贵州商储必须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管理体系。在实施文件级备份策略后, 当采用策略是每周五个工作日的周循环备份, 每周六上午1:00做全备份, 剩下4个工作日作增量备份。例如, 当前目标的数据量是10GB, 按照全备份策略, 所需要的空间是10GB×5=50GB, 然而使用增量备份, 每次增量备份大小为原数据大小的50%, 需要的数据空间约为10GB+5GB+5GB+5GB+5GB=30GB, 即可以节约40%的空间, 而且随着备份频率的增加, 备份的效率能进一步提高。图5显示了效率提高过程。

四、结束语

本策略已成功实现并使用, 在几乎零开支的基础上高性能地提高企业的数据资源安全性、稳定性。虽然有跨文件系统的限制, 但是相信随着Unix/Linux技术的进步, 不久的将来就能产生更好的替代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美) W.Richard Stevens, Stephen A.Rago.Advanced Programming in the U-NIX Environment[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 (美) 格拉斯.阿伯雷斯.Linux程序员与用户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备份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离职文件备份制度07-09

数据备份管理办法05-30

电厂数据备份管理办法05-12

备份平台05-05

定时备份05-17

(备份)工会讲话04-12

备份与还原05-11

数字档案备份05-30

备份实施信息系统04-08

数据存储备份方案04-08

上一篇:3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名单下一篇: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