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庄稼与教育

2024-04-30

种庄稼与教育(精选6篇)

篇1:种庄稼与教育

种庄稼与教育

庄稼生长有规律,教育也有规律。拔苗助长,庄稼就会毁掉,成龙心切,孩子就会毁掉。教育和种庄稼一样,除了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以外,还要有耐心。

勤于侍弄的庄稼,长势好,常得爱抚的孩子,进步快。

给棉花打叉子,要早,叉子短,稍一用力就掰下来,等到叉子长成枝条了,掰的时候就会伤及主干。去除孩子的坏习惯,要早,还没形成,费不大功夫,就纠正过来了,等到坏习惯根深蒂固了,改起来就很难,甚至一生都难以改掉。

农村浇地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想截住水流,就在前面打个坝,水的流向就受到控制。对学生的管理,也像浇地打坝一样,建立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有的地方高,水供不上去,硬憋的话,坝就会被冲垮,这就需要浇地人在高的地方通条小沟,水就会流过去,这就是疏导。管理学生也是这样,既要有制度的“坝”,也要有思想的疏导,双管齐下,效果才会好。

开发校本课程犹如园中种菜,品种多样,合理搭配,价值就高。但如果盲目攀多,乱开发一通,过犹不及,费力不讨好。

让所有的树长一般高,让所有的麦穗长一样大,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教育也是一样,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的,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能用一种方法教育学生,也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学生。

越是弱苗,越需要浇水施肥,越是后进生,越需要关心鼓励。庄稼有病,讲究对症下药,管理学生,讲究因材施教。

用镰刀割麦子,再快也比不上收割机。在农业科技现代化的今天,再使用镰刀割麦子,就固执地有些愚蠢。时间加汗水,题海战术,有效也是建立在师生牺牲健康的基础上。在教育科技现代化的今天,再使用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就守旧的有些可怜。

种庄稼的能手,没事爱到地里去走走,查看一下长势。有经验的老师,没事爱到学生中去转转,了解一下学情。

庄稼活不能攒,教育事不能拖。攒多了,手忙脚乱。拖久了,顾此失彼。种庄稼是个慢活,培养人是个细活。

篇2:种庄稼与教育

中学七 年级 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家住平原 课时情况: 第 2 课时,共 课时 作者姓名:

一、教学目标:(涵盖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的两大特色──高度机械化和商品性农业,并且熟悉在这种

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图景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在观察、合作、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学习区域知 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特色。

三、教学难点:商品性农业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或难点突破):

五、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含各教学环节及其意图说明)

教法设计:

教学步骤及内容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展示】湄公河平原的农业生产景观图与几张乔治家所在的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景观图。

【师问】通过观察以上图片请同学们分析,乔治家所在的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与湄南河平原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用机器种庄稼。

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出示】探究题目1

乔治家所在的美国中部平原具有高度机械化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从地形、地势、农田类型、气候、人口、科技发展等多角度思考)

【师】请同学们按座次四人为一组进行探究,每组把探究成果写出来,最后请一小组的代表汇报,其他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三色备课本模板

小组进行补充。

【点评】这样的方法既节约了时间也可以得出比较全面的探究结果。【出示】探究中需要的相关资料 《美国地形图》 《美国气候图》

《中美有关农业情况比较表》(2000年)

《美国农业科技发展资料》

美国一家以生产水果为主的农场,拖拉机上载有激光接收器,田块中间设有依靠激光波导的发射台,只需一个人操作,就可使拖拉机完成耕地、整地、灭草、灭虫、栽苗等所有劳作,提水喷灌、滴灌和喷洒肥料、农药都由电脑控制,运输由飞机来完成。

(生):利用资料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部分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补充(生):汇报

(师生归纳):地形:平原—土地平整,肥沃,适合机械化生产 气候:降水少,旱地为主,适合机械化作业 人口:地广人稀必须要机械化生产

科技:发达的农业科技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条件 【出示】探究题目2 美国中部平原与湄南河平原相比较在生产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生】合作探究并汇报。

(师生归纳):美国中部平原因为降水少,农田类型为旱地,加上地广人稀(劳动力少)所以用机械化生产,而且主要种植的是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

湄南河平原由于位于季风区降水多,农田主要以水田为主,加上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所以以人工劳作为主,而且主要种植的是水稻

(点评: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自然而然的认识到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应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ppt出示:计算题

乔治家经营的农场面积达600公顷,美国1994年小麦的平均产量为2526公斤/公顷,按此计算,乔治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三色备课本模板

家一年可收获多少小麦?

(师问):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感受?(生):乔治家一年收获的粮食很多

(师问):这么多的粮食(小麦),根本吃不完,那么应该怎么办?(生):卖出去

(师):在这一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像乔治家一样,这样的农业被称作商品性农业。那么你认为什么是商品性农业?请试着叙述。

ppt出示:《美国近年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的名次》

(生):描述商品性农业的概念

(点评:通过计算与资料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从而浅化难点)(师问):湄南河平原地区的农业是不是商品性农业?(生):不是

(师):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归纳出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生):归纳

ppt出示:探究题目3 以高度机械化为主要特点的商品性农业对乔治一家的吃、住、行、交往等生活有怎样的影响(生):合作探究并汇报 ppt出示:探究资料图片

《乔治家农场及附近景观示意图》《平原人家》。(师生归纳):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三色备课本模板

[小结](师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ppt出示:板书设计

[拓展练习] ppt出示:辩论题目

陕西的农业生产能否推行美国机械化生产的经验?(从地形、地势、农田类型、气候、人口、科技发展等多角度思考)

(生):分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师归纳):陕西因纬度跨度大又分三大地形区,自然条件不相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而在每一地形区内应因地制宜

点评:通过辩论一方面使学生对陕西的自然条件更加了解,另一方面通过与美国对比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七、作业设计:

完成作业本

八、板书设计:

二.用机械种庄稼

1.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 2.平原上的机械化生产 3.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篇3:“除杂草”与“种庄稼”

“你们看田野上长着些什么?”

“杂草。”弟子们不假思索地说。

“告诉我,你们会如何让田野上长出庄稼来?”

弟子们愕然:这问题也太简单了。

“直接播种!”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到。

智者站起来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播种吧,一年后再在此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来了,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播下种子后,庄稼不但没长出来,杂草反而更多了,弟子们急着向智者请教。然而智者已经离开了人世,只给弟子们留下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你们的办法是种不出庄稼来的,因为杂草的生命力很强。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有时上面也会长满杂草。不先除掉它们,心灵的田野怎能长出庄稼,结出果实呢?”——题记

“杂草”横生的心灵田野

厌学心理

这种心灵“杂草”易于产生与生长,如果不及时清除彻底,它将带来无穷后患,最终蔓延开来,荒芜整个心灵田野。

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主要有——

学生自身的因素。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听课吃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课下又不能主动求教于老师、同学,自身又缺乏钻研精神与坚强的意志力,所以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教师的因素。学生厌学,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班主任、任课教师也难辞其咎。当任何一个学生想改变自我,有所作为时,他期待老师的赞许,而不是不理不睬;当遇到挫折,遭到打击时,他企盼鼓励,而不是不管不问;当意志一时懈怠甚至于“失足”时,他需要拯救,而不是不言不语;而当取得微小进步时,他更需要表扬,而不是不屑不顾,如果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学生只能将委屈的泪水咽到肚里,逐渐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学习便了无兴趣了,厌学心理就这样被“逼”出来了。

此外,家庭的、学校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逆反心理

它表现为:老师、家长苦口婆心不让干的事,他(她)却干得很好;

老师、家长煞费苦心倡导的事,他不仅不干,还会搞破坏;

喜欢标新立异,比如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

“莫名”心理

莫名,说不出,说不清,没有来由的。莫名的焦虑,莫名的烦躁,莫名的苦恼,莫名的空虚无聊,莫名的患得患失……这些莫名的“杂草”不定时地骚扰着部分学生的心灵田野,让其失去应有的清静。

斩草除根,栽培“庄稼”

不同的学生,拥有的心灵田野自然也就不同,无论哪一块 “田野”都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庄稼”越多,“杂草”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庄稼”越茁壮,“杂草”就越孱弱。如何清除掉各种“杂草”并及时栽培“庄稼”呢?

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异常,高度重视其诸多心理现象,尽可能将各类“杂草”铲除在萌芽之时。

这就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在课堂内外多了解学生,帮助他们了解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教会学生处理好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

增强自我效能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是自信心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体现。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项活动后,才会最终获得成功体验。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亦然。

把关注的对象定位于人的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老师真诚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课堂内外,无论是提问还是谈心,都要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使所谓的“好学生”“中等生”“后进生”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篇4:种庄稼的哲理谚语

●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七十二行,庄稼为王。

●牛要满饱,马要夜草。

●牛怕晨霜,马怕夜雨。

●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忙天不忙,迟早一路黄。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无事田中走,谷米长几斗。

●水是田的娘,无水苗不长。

●生口的`要吃,长根的要肥。

●不下百粒籽,难打千斤粮。

篇5:种庄稼与教育

安丘市实验小学 于爱军

教学目标:

1、运用CAI课件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懂得只有掌握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的好些。

2、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掌握”“除了--还有”造句。

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理解事物之间复杂联系,也有简单联系。利用课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这个节目么吗?节目反映了哪些内容?在人们心目中,蛇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庄稼是一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蛇与庄稼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秦牧的文章〈〈蛇与庄稼〉〉。老师板书课题,齐读。

2、接着用检查预习的形式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读课文,通过预习和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学生交流,教师点评鼓励。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质疑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蛇与庄稼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猫和苜蓿呢?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不明白……简单问题随时解决,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保留做上记号。这时做到以学定教,学生提哪个问题,就从哪个问题入手)

二、细读课文,感悟明理。

1、先让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一二段,讨论蛇与庄稼、猫与苜蓿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小组愿意选择蛇与庄稼的就学习蛇与庄稼,愿意选择猫与苜蓿的就讨论

猫与苜蓿。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意识。

2、接着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师生之间创造和谐的气氛,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

(1)学习蛇与庄稼的同学先谈谈你读懂的内容,在谈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

有的学生对“海啸”不理解,请看海啸时的情景。交流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这几句,看大屏幕。

指名让学生读这段话。问“奇怪”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令人奇怪的是什么?(这里引导学生弄清令人奇怪的两点:一是即使风调雨顺,庄稼也得不到好收成;二是把蛇放到田里,庄稼就获得了大丰收。)老师创设情景:假如你是个过路人听说这奇怪的现象你会想什么,问什么?假如你是当地那位有经验的老农,你又会怎样向别人解释?

放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蛇与庄稼之间的联系。带着对老农的敬佩之情读第一自然段。

看来蛇与庄稼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你能用图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么?同桌互相讨论写出来,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并讲解。

(多媒体出示蛇与庄稼关系图)看大屏幕,蛇与庄稼是这样联系起来的,蛇吃田鼠,田鼠糟蹋庄稼,蛇保护庄稼

学习这一段我采取抓重点词、创设情景、画示意图、看动画等多种方式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自然真是奇妙,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蛇与庄稼之间也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是靠田鼠联系起来的。

(2)再让学习猫和苜蓿的同学谈猫和苜蓿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提到了哪些事物?为什么说猫的多少竟和苜蓿之间的收获有密切关系?交流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猫和苜蓿之间的联系,看动画。

同桌讨论画出猫和苜蓿之间的联系图,同时让两位同学也到黑板画出猫与

苜蓿的联系图,并自我讲解评价。

对照老师的板书看看你画对了没有,猫吃田鼠,田鼠影响土蜂,土蜂给苜蓿传粉,猫保护苜蓿,猫和苜蓿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学习这一段也采用了画图、动画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猫和苜蓿之间的联系也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田鼠和土蜂连起来的。

3、学习第最后一段。

自由读课文,班内交流,读懂了想靠考考大家的举双手,有问题想向大家请教的举右手。

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简单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课文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复杂联系的?(学生会这样答,不是一下子看出来的联系是复杂联系,也就是多动脑筋才能想到的。文中举的例子是: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了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指名读这句话,说说吐痰是怎样让人得病的呢,用图表示出吐痰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痰--(污染)空气--(传染)疾病

联系上文考虑讲的蛇与庄稼、猫与苜蓿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谁还能举出事物之间复杂联系的例子,说说联系他们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如庄稼和青蛙、松叶与鸟类、谷物和猫头鹰都是复杂的联系)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读最后这两句话,“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做的更合咱们的意愿。” 学生读后举例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举例理解最后两句话,使学生明白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能给我们带来益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联系。像老农一样经过研究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人类造福。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老师肯定学生的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课件展示):

二战期间某空军轰炸部队,轰炸隐蔽在密林中的德国一秘密兵工厂,飞行员到达密林上空却没有发现兵工厂,只发现一个小小的篮球场,飞行员向篮球场投下了一枚枚炸弹,结果。这支飞行队因为出色地完成了轰炸任务而受到了嘉奖。

为什么飞行员轰炸了篮球场却受到了嘉奖?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会想到密林中的篮场和兵工厂有复杂的联系)

四、布置作业

篇6:种庄稼与教育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均安职业技术学校

汤建浩

这个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春招机电14-2班的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因未能及时转变观念,未能针对春招班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教育过程中因此遇到不少困难。在这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学校派我参加了5月16—17日广东省中学德育研究会与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在佛山市南海区国防教育基地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同行分享。

来自顺德区郑裕彤中学的桂启升老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是的,要让田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

桂启升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班级这块田,学生这块地上,我们应该种上什么样的庄稼?桂老师及时地给了我们答案:我们应该种上这样的庄稼,这庄稼就是美德、智慧和一切向上的力量。庄稼多了,草自然就少了。

春招班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心里存在这样那样的“杂草”。懒惰是最普遍的表现。他们因为接受了一些不正确的引导,认为到职中是享受来了。有人告诉他们,去职中很自由,不用考试,不用做作业,不想上课就可以睡觉、可以出去打球,其实现实并不是这样。现实与理想产生偏差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产生了失望,甚至是叛逆。这个时候,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惰性、自私、贪婪、丑恶、甚至阴险狡诈。轻度表现为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得过且过;重度表现则是贪得无厌、损人利己、飞扬跋扈。

懒惰是一切罪恶之源。作为班主任,如果我们能想办法除去学生心中的这棵 1 “懒惰”的杂草,想办法让他们有事做,让他们动起来,慢慢地帮助他们除去这些“杂草”,他们将会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快乐。相反,如果放任“懒惰”在学生心灵中滋生蔓延,将会贻误他们的一生。

上一篇:公司品质方针与政策下一篇:彭水一中七年级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