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2024-04-29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精选9篇)

篇1: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人员。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所需的工作环境及人员的管理。

3.职责:生产部技术部、生产车间,质管部

4.程序

4.1一般生产区工作环境的要求

4.1.2一般生产区应清洁卫生,无不清洁的死角。

4.1.3生产区内工具、设备、工作台面等应清洁、无积尘。

4.1.3进入一般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戴上工作帽,严禁不穿戴工作服、鞋、帽进入生产车间。

4.1.4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吃饭睡觉、会客等,不得从事与生产活动无关的活动。

4.1.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4..1.6一般生产区应有相应的卫生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放于规定位置,不得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产生影响。

4.2洁净区工作环境的要求:

4.2.1洁净区地面材料应不易产生裂缝,耐磨损、耐酸碱腐蚀,光滑、平整、不积聚静电、不起尘易清洁。天花板、内墙面应光滑、平整、不易剥离;无裂隙,不积灰尘耐腐蚀、易清洗,减少凹凸面。

4.2.2洁净区地漏、水池的材质应为不锈钢材质,能够进行水封,方便清洁,不会对洁净区产生污染。

4.2.3传递窗的要求材质为不锈钢,无死角,易清洁。使用时,其两端门应不能同时打开。

4.2.4 洁净区各管道、灯具、风口等公用设施的安装便于清洗和消毒,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连接部位均打上密封胶。

4.3 洁净室的使用和运行

4.3.1 洁净区的门不论生产或非生产时,均应及时关闭。

4.3.2 洁净室内生产操作所用设备应不产尘或少产尘,所用器具的材料最好选用不锈钢或其它发尘少的材料制作,记事、记录最好用圆珠笔,不要采用粉笔、告示板和记事板;

4.3.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放入指定容器或洁净塑料袋中,下班前送出洁净区,由操作人员送至指定区域。

4.3.4洁净区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更换产品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清洁、清场、消毒。

4..3.5洁净区应定期消毒,每次消毒均需做好消毒记录。

4.4 空调净化系统的运行管理

4.4.1 生产前启用空调净化系统,应根据系统本身自净时间及温度达到恒温的时间来确定提前开机运行的时间;在生产结束后空调系统停运期间,所有与洁净区相邻的房间、传递窗等均应密闭。

4..4.2 空调净化系统应进行定期清洁,并作好空调净化系统的维护保养。

4.4.3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须经净化处理,符合生产要求。

4.5. 洁净室的监测

4.5.1每批产品生产前都应由生产车间专人对温湿度及压差进行监控并作记录,洁净室内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出现异常情况,当班人员应及时汇报给生产管理人员及质管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4.5.2风速和风量的测定:采用风速仪测定高效滤器的风口风速。

4.5.3悬浮粒子测定:测定仪器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频次一般为每年一次。采用静态测试,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两人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悬浮粒子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要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布置力求均匀,另外,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尘埃粒子计数器应定期检定。

4.5.4 沉降菌的测定:测定方法采用静态平板(培养皿)测定,由质管部每季度测定一次。如果结果超出规定应及时汇报给生产技术部负责人,责成生产人员及时消毒处理。

4.6洁净区人员及洁净服的控制

4.6.1洁净区工作人员要求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只有体检合格的才能上岗。有洁净级别的区域,操作人员不得化妆、戴饰物、手表、并及时洗澡、更衣、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进出洁净区严格按《洁净区人员进出更衣程序》进行。进入洁净区,手消毒后不得再做与生产无关的动作,不得再接触非生产用品。

4.6.2洁净服的卫生:

4.6.2.1洁净服要求不掉纤维,不产生静电粘附粒子,无明显的磨损、破损现象。洁净服专人专用,不得穿离洁净区。洁净服必须在洁净区内洗涤。洁净的工作服经消毒后由洗涤工及时按工号分发到二更内。

4.6.2.2工作服的洗涤应统一在厂内具有相应级别的室内进行,避免灰尘和各类污染。

4.6.2.3洁净区工作服每周清洗2次。清洗消毒后的有效期为三天,超过三天在使用前应进行重新清洗、消毒。

5.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

篇2: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公司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能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

使用于本公司未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及维护。

本公司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支持性服务(通讯或信息系统)。

本公司的工作环境与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条件有关,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照明等)。3.职责

3.1 管理部负责公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归口管理。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用基础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工作环境的日常管理。4.程序

4.1 基础设施管理

4.1.1 管理部负责对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建立基础设施/设备检修维护台账。

4.1.2 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部门应负责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管理部,并有管理部负责安排处理。

4.1.3 支持性服务工具如通讯或信息系统设施等由管理部负责其日常管理。4.2 基础设施维护、保养和维修

4.2.1 对正常使用的设施,由使用者负责其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4.2.2 对出现问题的基础设施,由管理部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作出维修或报废的决定。对决定维修的设施/设备,由管理部统一安排由公司内部修理或送外部修理,并保存相关记录。检修好的设施应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方可使用。

4.3 基础设施/设备的添加

4.3.1 由使用部门填写《采购申请单》,报管理部审核,由总经理同意方可按《采购控制程序》的控制要求进行购买。

4.3.2 购进的设施/设备由管理部负责安排检验和验收。4.3.3 经验收合格的设施/设备报管理部备案后,由申请购买的部门使用和维护。4.3.4 需要自制设施的,由使用部门提出并组织设计。设计结构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使用部门组织加工制造,并由管理部安排检验和验收,合格后由管理部备案,并由使用部门使用和维护。4.4 基础设施/设备的报废:

4.4.1 对决定报废的设施/设备,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记录表》,报管理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4.2 报废的处理方式:有转让、作为废品出卖或作为垃圾处理三种方式。4.4.3 设施/设备报废的处理:

当报废的设施/设备采用转让、作为废品出卖时,由使用部门将转让或作废品出卖后所得金额交财务部,管理部应在《设备报废记录表》中记录相关处理过程及结果,并由财务部签字后交管理部备案;当报废的设施/设备作为垃圾处理时,由管理部安排设施/设备使用部门将报废设备送到合法的垃圾堆放处,并在《设备报废记录表》中记录后交管理部备案。5.工作环境管理

5.1 各部门应保持部门所属工作区域的环境卫生。应对工作区进行划区标识。工作区域内工位器具摆放合理有序,现场文件包括图样、工艺文件(工艺说明、工艺卡、作业指导书等)、检验文件(检验规程、检验卡)等应保持清洁、清晰并放在指定位置;工作区域外,不准有工件、废料、杂物、脏物等,确保通道顺畅。

5.2 管理部负责安排生产区域以外的环境绿化、卫生打扫等相关事宜。6.表单

篇3:牙钻灭菌工作程序管理

1 牙钻的灭菌程序与实施

1.1 清洗

清洗是牙钻灭菌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清洗的目的就是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负荷, 而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正是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2]。正是由于清洗不彻底, 就有可能在一些较难洗到的器械的关节、管腔的缝隙或表面不平处黏附细菌, 进而形成生物膜, 阻止消毒因子接触微生物细胞, 造成消毒灭菌的失败[2]。因此, 清洗的意义就在于实现安全操作, 以达到灭菌质量。为提高清洗效果, 我科采用超声波清洗机加多酶清洗液对牙钻进行清洗, 它能彻底对牙钻进行清洗, 并且达到手工清洗不能达到的效果。超声波清洗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频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气穴现象而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 这些微小气泡破裂后产生极小的真空区, 使污染物与器械分离, 从而产生擦洗效果, 微小气泡可达到细小沟纹处, 因而有较强的清洗作用[3,4]。在进行这一程序前, 要求医生在将牙钻从治疗机取下之前, 将牙钻带水运行1 min, 以达到将牙钻内部回吸唾液冲洗作用。然后立即送入消毒室, 由护士用流水进行冲洗、进行初洗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进行清洗5~10 min, 清洗后的牙钻用流水彻底冲洗后擦干, 这样就完成了清洗的程序。

1.2 高压清洗、注油

同样是清洗, 但是这一程序同前一程序有着不同的用途。超声波清洗是对牙钻表面进行清洁, 而高压清洗却起着对牙钻内部进行清洁的作用。强大的压力彻底对牙钻内部进行清洗, 而压力注油又保证了对内部构件的保养作用, 大大提高了牙钻的使用寿命。

1.3 封装

牙钻彻底清洁后, 要装入封袋内待灭菌。我科采用纸塑袋一机一封装的方法进行灭菌。纸塑带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国家卫生部的标准, 而且要有卫生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护士要保证将牙钻擦干, 控净水分及润滑油, 保证纸塑袋不被水及润滑油浸湿, 然后将钻针从牙钻上取下, 同牙钻一同封入袋内备用灭菌。将牙钻编号、医生姓名、灭菌日期、灭菌者姓名、登记在册, 并于封袋处写明医生姓名、灭菌时间、灭菌者姓名。

1.4 灭菌

在口腔科的消毒灭菌工作中, 牙钻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器。这是由于牙钻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小而深的缝隙及细管[5], 所以湿热高压灭菌法是目前提倡的灭菌方法[6]。有条件的应当选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通常温度为121℃时维持15~20 min, 对于牙钻可耐热大于132℃者, 则采用132℃维持3.5~4 min, 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将封袋完毕的牙钻按照要求摆放在灭菌机里, 放入灭菌指示卡进行灭菌处理。

以上四个程序就是一个牙钻的灭菌过程, 这一过程的操作需要1小时30分钟才能完成。在这项工作的运行过程中, 不是机械地执行以上四个步骤就可以较好地完成灭菌过程, 其中还需要科学的管理。

2 灭菌程序的管理

2.1 设备的管理

在科技水平发达的今天, 高技术含量的设备是高质量工作的前提。要完成牙钻的一个灭菌程序, 需要增加多种新的设备, 如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清洗机、封口机、高压灭菌器, 这些设备对于医务人员来讲是陌生的, 所以必须要认真学习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及日常保养维护等。对此, 要建立设备日常维护登记制度, 将重要内容纳入业务学习, 确保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2.2 制订严格的交接制度及登记制度, 以防止牙钻的丢失

牙钻属于贵重设备, 我科实行牙钻定人保管, 即每位医生的牙钻是固定的数量, 根据牙钻的编号进行区分。这样既有利于保管又有利于保养, 防止了设备的丢失。在进行灭菌时, 要求医生要当面交到消毒护士手中, 灭菌后由消毒护士发放到医生手中, 并进行核对登记。

2.3 根据工作情况制订程序及修改程序

在此项工作开展之初, 护士长亲自参与此项工作, 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订了工作流程。如在初始运行过程中发现牙钻在使用过程中噪音过大, 考虑是油注过少的原因, 所以在高压清洗后增加人工注油这一项工作, 运行一段时间后, 牙钻噪音消失, 运转正常。在程序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护士长要及时听取护士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 并修改工作程序使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2.4 消毒室护士的培训

消毒室护士岗位采取轮换制, 每2个月进行1次换岗。当新的护士上岗前, 除了进行物品交接外还要进行工作内容交接。护士长要求新任护士对所有设备的说明书进行阅读, 对工作程序进行熟悉后进行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在上任1周内护士长跟班进行协助与监督。对于护士的培训除了技术方面还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的工作精神, 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达标。

2.5 质量考核

通过设备保养记录检查设备保养情况, 以确保灭菌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通过3M指示卡登记本检查每次灭菌效果是否达标;通过牙钻灭菌登记本检查每日牙钻灭菌数量、时间及牙钻灭菌后是否按编号发放到医生手中。每月对高压灭菌器进行1次生物检测, 并抽查灭菌后的牙钻进行细菌培养。定期接受区、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检查。通过多种终末质量考核手段来保证牙钻灭菌达标。

3 讨论

在进行牙钻灭菌工作之初, 由于工作量加大又是新生的事物, 所以工作杂乱无章, 存在许多问题, 如灭菌不合格、不能保证门诊的工作、牙钻丢失等。在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中,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订和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与流程, 目前在未增加护理人员的情况下, 完成了此项工作, 每次灭菌均达标, 并没有丢失情况, 确保了门诊的需要, 完全达到了牙钻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

[1]顾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 :92-93.

[2]林志润, 廖祥芳.清洗质量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1) :1647.

[3]徐岩英, LP.圣曼雅克, 郭传槟.口腔医院感染控制的原则与措施[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78-81.

[4]Cafruny WA, Brunick A, Nelson DM, et al.Effectiveness of ultrasonic cleaning of dental instruments[J].Am J Dent, 1995, 8:152-156.

[5]雷松惠, 杨小红, 朱秀娥.口腔科消毒隔离技术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86.

篇4:室内工作光环境控制与节能研究

关键词:智能建筑;光环境;节能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132-02

舒适环保、高效节能一直是照明科技发展的主线,世界各国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大量的研究结论表明,良好的室内光环境对人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将智能控制和节能环保合理得结合在一起,文章针对如何搭配自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从而创造一个节能舒适的室内工作场所光环境,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环境节能优化控制的方法,对这方面进行了论述。

1 概述

{1}研究背景。智能建筑光环境可分为自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前者通过建筑空间、形体上开口,将自然光引入建筑物内部所形成,后者由建筑物内部经照明设计所形成[1]。

办公环境内人体的舒适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内工作光环境,就照度水平来说,人眼存在着一个最佳亮度,视野中如果存在不适宜的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比较,会导致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眩光。反之,如果长期在照度不足的光环境下工作,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损伤视力。

{2}问题的提出。室内办公照明主要是满足办公需要,往往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配光不合理、光源与灯具使用不当、光环境气氛欠佳等等。而室内照明浪费主要表现在“长明灯”问题。“长明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的“长明灯”,主要表现为晚上忘记关灯;二是白天的“长明灯”,主要表现在上班时,自然光照不足,需要人工照明进行补光,但随着室外自然光线的加强,在能满足办公需要的时候,人们往往忽视及时关灯,造成白天的“长明灯”现象。

针对第一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定时模块对整体的照明设备进行总控,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切断所有办公区域的照明,从而杜绝夜晚“长明灯”的现象。针对第二种现象,如何通过智能控制,测定室外光照强度,调节百叶窗角度和人工照明补光控制,合理得分配自然光与人工光照的比例,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工作的光环境,同时又最大限度得减少照明耗能,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将做细致的阐述。

2 室内工作光环境控制

2.1简介

建筑内部自然光水平取决于建筑外部天空亮度,单纯从照明的能量消耗角度来考虑,最大化得利用自然光照是最节能的方式。在早晚阳光属于散射的条件下,可以使用这种方式。但是,当阳光属于直射条件下,就要考虑的眩光的问题,避免在视野中某—局部地方出现过高的亮度而造成视觉疲劳。

同时,长时间的低照度也会对人的视觉造成伤害,在阴天光照不足的自然光环境下,充分利用自然光仍不能达到室内光照度要求时,就需要对室内光环境进行人工补光,主要是通过人工照明,那么应如何合理得搭配自然光和人工补光的比例呢?

2.2光环境控制

2.2.1硬件

自然光照的强度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建筑物所在的纬度、季节导致的太阳方位角变化以及建筑墙面对自然光线的反射指数等等。对室内光环境的控制基于自然光照强度,针对这种需求,应该在建筑物南北两侧,即向阳和背阴面设置照度传感器,根据照度测量值来控制百叶窗的角度调节。

人工补光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自然光照不能满足光环境需求,或者为避免眩光需要对室内光照需要进行补光时。从智能控制和减少能耗的角度出发,灯具的设计应与侧窗平行,人工光照的硬件设计主要应注意灯具选择。照明的能耗主要集中在光源上,照明系统的光源选择目标在于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即每瓦输出的光通量高的光源,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光源显色指数,平均寿命等因素。结合室内工作光环境的具体需求,可以看出对于办公室、教室和会议室等工作场所,适宜采用紧凑型荧光灯。同时作为电光源的“生力军”,LED灯也因其发光效率、能耗等优点逐渐受到建筑照明业者的推崇。

另外室内照明开关所控制的光源数不宜过多,应充分考虑节能需要和管理的灵活性。

2.2.2控制方式

当太阳光处于直射条件下,照度传感器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照度测量值,计算出百叶窗在保证避免眩光以及能耗最低的前提下允许的百叶窗的最大开度;在光照度为弱和早晚光照属于漫反射时,即不存在眩光情况下,直接将百叶窗角度全开,以满足室内光环境需要。在自然光照度处于上限与下限之间是,根据测定的光照度,调整百叶窗角度,同时配合人工补光。以冬至日正午上海地区(北纬31.4°)为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纬23°26′,换算成度数为北纬23.4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90°-(23.43°+ 31.4°)=35.17°。

对于自然采光时百叶窗的偏转角度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其中有通过模糊控制器来计算百叶窗最大角度,即输入照度传感器测定的自然光照度、太阳高度角以及太阳方位角,使用模糊控制器计算输出百叶窗的最佳角度[2]。

对于人工补光,人工光源在满足室内办公环境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可能性,搭配红外移动感应器使用,当感应器检测到无人时,应关闭人工光源或者调节灯具的亮度低于某一初始值,使室内能耗降到最低。

由于自然光照在室内工作环境内分布不均,即在近窗处照度往往比室内较深处的强度要大。因此,出于减少能耗的考虑,将灯具设置为调光模式,灯具智能控制应按照与侧窗平行,工程上表现为在ETS中为每个平行的灯具组设置一个编码地址,即调节近窗处灯具的亮度相对较小,依次递增,充分利用自然光又减少能耗。

与此同时,除了能够根据百叶窗翻转的角度进行补光外,室内工作场所内的人工光源,应该能够同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设置场景,满足各种模式下的照明需要。比如一间会议室,应该根据不要的场景要求,如迎宾、会议、演讲、讨论和会场清理等等模式,并且对人工光源进行不同的亮度设置。

2.2.3人工智能在室内光环境控制中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讨论的控制理念还只局限于自动化,而非智能化。也就是说,我们预先有这样的一个知识库,在某个自然光照强度下,对应了特定的百叶窗偏转角度和人工补光的照度,但是这样的一个知识库的初始化往往是因时因地而异,而且工程量浩大。在工程上表现为,对于每个回路和灯具的状态编程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考虑到纬度和地理的因素,对于不同地区建筑的可移植性也是很差的。

智能建筑的控制理念在于,我们希望通过,当当前问题的解不符合需要,人工修正得到一个新的解的时候,系统能够修正当前知识库,进行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只需要对室内光环境,包括百叶窗和人工光源在内的各个控制单元进行一次状态编制,把它作为求解问题的起点,通过不断地适应性修正,并更新知识库,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3结语

节能降耗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照明节能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提出的室内光环境节能优化控制方案,改变了传统照明控制系统中独立的,本地的,局部的特点,协调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有效控制了照明系统的能耗,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建筑节能就是要在保证和提高建筑舒适度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大型的公共建筑单位能耗大约是普通居民建筑的10倍左右,而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是智能建筑,因此智能建筑的节能潜力非常巨大。

参考文献

[1]Randall McMullan.张振南,李溯译.建筑环境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5:保安工作管理程序

1.0小区年治安防范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1.1保安交通部部长每年元月中旬根据治安形势拟定小区安全防范措施。

1.1.1安全防范措施的内容应包括: 1.1.1.1保安交通部编制的调整。1.1.1.2警械、警具、警服的配置。1.1.1.3监视、报警系统的考虑。1.1.1.4紧急集合方案及应急处理措施。1.1.1.5其它防范措施。

1.1.2安全防范措施由管理处主任审阅签署后报公司经理审批。

1.1.3 经批准的安全防范措施由管理处主任安排执行。1.1.4保安员的集训由保安交通部部长与管理处主任共同制订集训方案,保安交通部部长按方案召集保安员进行。1.1.5日常治安管理:

1.1.5.1岗亭和巡逻保安员按《停车管理程序》对车辆安全,停放和行车秩序进行控制。

1.1.5.2岗亭保安员应密切注意出入小区人员情况,巡逻队员对自己的岗位范围的治安情况,每1小时巡视检查一遍,同时注意对小区公共设施安全和清洁卫生的保护。

1.1.5.3监控值班队员应密切注意出入小区人员情况,发现可疑问

题,及时录像并通知巡逻队员前往处理,总监室值班人员留意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报修或维护。

1.1.5.4保安员的交接班按《保安员交接班制度》进行,并认真填写《保安员值班记录表》。

1.1.5.5保安员的军容风纪由物业管理员随时按《保安员的着装要求》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要求的,及时令其改正。1.1.5.6保安员在执勤时发生或发现的治安案件可疑情况,应区别情况分别按规定进行处理,有疑难问题时,报告物业管理员处理。

2.0重大案件(事故)的处理:

2.1保安员在发生或发现小区内重大案件(事故)时,应通过最迅速的途径,通知物业管理员或直接通知保安交通部部长,以及公安机关,同时保护好现场直至公安人员到达现场。2.2保安交通部部长应立即通知管理处主任及相关领导。2.3管理处主任组织调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量该案件(事故)。

2.4案件(事故)处理完毕,管理处主任将重大案件(事故)处理情况写成书面报告,报公司经理审批。2.4.1紧急治安案件的处理:

2.4.1.1保安员在发生或发现紧急治安案件时,首先应通知所有当值巡逻保安员协助,若认为力量不足时,可同时通知班长召集宿舍轮休保安员协助与此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4.1.2班长认为力量不够应付紧急情况时,及时报告物业管理员,保安交通部部长,管理处主任。

2.4.1.3保安交通部部长认为需要调集其他管理处保安部协助时,并按《治安计划》、《紧急集合方案》调度,组织其他管理处保安部协助应付紧急情况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处理事件。

2.4.2治安工作监控。

2.4.2.1物业管理员对保安员值勤情况每周不定时抽查,但至少在夜间抽查一次,抽查情况记入《保安员值班记录表》,发现问题,及时命令其改正,保安员不服从命令的,物业管理员报告管理处主任处理。

篇6: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一、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

1、计划管理

(1)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

(2)按《污染源监理制度》制定现场监理计划。

2、现场监理

(1)正常;

(2)异常;

及时处理,必要时通知监测站采样分析。

3、工况调查

(1)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

(2)查生产及工艺状况;

(3)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

(4)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

(5)现场取证;

(6)记录现场查访情况。

4、视情处理

(1)正常;

(2)异常,征收排污费,并依法做出相应处理:

对违章的,填发《现场处理决定通知书》;对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5、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

6、总结归档

(1)按月总结监理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

(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二、污染防治设施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

(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

(3)群众举报。

2、分类建档

(1)分列辖区内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设施目录;

(2)按台(套)建立设施档案。

3、目标管理

(1)每年每台(套)至少计划监理一次,反映最佳处理效果;

(2)每年每台(套)至少随机监理一次,反映日常管理水平和处理效果。

4、日常监理

执行《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

5、视情处理

(1)正常;(2)异常;

对超标排污的,按规定征收超标排污费;对运行不正常的,责令恢复正常运行;对擅自停运或拆除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6、总结归档

(1)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

(2)按规定向上级报告设施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

(3)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

(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

(3)群众举报。

2、现场监理

(1)听取建设单位介绍;

(2)对有“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

已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未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

(3)对无“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

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3、视情处理(1)正常;

(2)异常;

对已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对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4、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进行复查。

5、总结归档

(1)按年总结,注明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

(2)有关记录、材料按项目立卷归档。

四、限期治理项目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

(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

2、现场监理

按《污染源监理制度》检查治理进度。

3、视情处理

(1)正常;

(2)异常;

对逾期未完成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4、总结归档

(1)按项目立卷归档,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

(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五、排污许可证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辖区内发放的正式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关资料。

2、制定计划

按《污染监理制度》制定监理计划。

3、现场监理

(1)是否持证排污;

(2)计量装置运行情况;

(3)是否超量排污。

4、视情处理

(1)正常;

(2)异常;

对无证排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对计量装置运行异常的,责令限期恢复正常。

对持证超量排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总结归档

(1)按月总结监理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

(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六、征收排污费工作程序

1、排污申报

通知辖区内一切排污单位按《排污申报表》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其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2、排污量核定

(1)拟定排污收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后交由监测站组织实施;

(2)根据监测数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日常现场监督监理记录及有关资料,核定各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量。

3、核算排污量

(1)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情况,计算各类污染物的排污收费额;

(2)根据日常现场监理情况及有关情况,核算排污费“四项收费”的征收额。

4、依法征收

(1)发出征收排污费通知书,限期排污单位20天内缴纳或委托银行收款;

(2)对逾期未缴纳者发出《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书》;

(3)对限期催缴无效者,发出《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5、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复议期仍不缴纳排污费和不履行有关行政处罚决定者,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解缴国库

(1)按规定及时将所征收的排污费全额解缴国库;

(2)按规定应上交上级环保部门的排污费,应分级解库或交由上级环保部门解缴国库。

7、排污费减缓免

(1)因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或浓度发生变化而需要减免排污费的,由缴费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人员核实后,按规定予以减免;

(2)因排污量核定有误或执行排污费“四项收费”政策有误或核算有误的,一经发现,由监理人员予以纠正;

(3)因排污单位经济状况不佳而要求缓缴排污费(但不得减免排污费),由缴费单位提出申请,报请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批准的缓缴期间内,不再征收滞纳金。

8、总结归档

征收排污费过程中的一切文件材料、票据等均须按规定整理归档。

七、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程序

1、收集信息

(1)排污费征收及拖欠情况;

(2)排污费解缴入库情况;

(3)污染治理需求;

(4)环保自身建设需求。

2、编制计划(1)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季、按半年或按编制污染治理贷款(补助)资金使用计划;

(2)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季、按半年或按编制环保补助费使用计划。

3、计划执行

(1)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各项资金使用计划,将环保补助资金拨入环保部门的资金专户;

(2)环保部门根据项目进度拨付资金;

(3)按期收回污染治理贷款本息;

(4)用款单位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情况报表;

(5)环保部门向上一级环保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情况报表。

4、财务管理

(1)设立排污费征收专户及各项资金使用专户;

(2)按排污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设立排污费资金收支帐户;

(3)按规定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送排污费财务季报、年终快报和收支预决算报表;

(4)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收支预、决算报表和其他报表。

5、总结归档

环保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一切文件、会计帐簿、票据、报表等均须按规定整理归档。

八、现场处罚工作程序

1、及时取证

对监理中发生或发现的符合现场处罚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取证,制作《询问、调查笔录》。

2、陈述

(1)违法事实及证据;

(2)处罚理由及法律依据。

3、现场处罚

(1)填写《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一式二联;

(2)《现场处罚决定通知单》第一联交被处罚单位有关人员签收,第二联环境监理机构存档。

4、报告情况

将《现场处罚决定通知单》第二联、证据材料及《询问、调查笔录》呈报领导审阅。

5、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九、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

1、立案登记

对现场监理中发生或发现以及群众检举或控告的违法行为,填写《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登记表》。

2、调查取证

核实违法事实并取证,制作《询问、调查笔录》。

3、按处罚权处理

(1)属现场处罚范围的,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

(2)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的,执行本程序4—7;

(3)属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与调查材料一并上报。

4、审核决定

(1)监理小组提出行政处罚意见;

(2)听取被处罚单位陈述;

(3)审议小组审议处罚决定;

(4)监理机构负责人签发《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

5、送达签发

送达人要求受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对拒绝签收的要注明送达情况。

6、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

1、现场处理

(1)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2)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单位和群众;

(3)其他应变事宜。

2、现场调查和报告

(1)勘察现场,了解情况;

(2)调查取证;

(3)事故速报;

(4)事故确报。

3、依法处理

(1)讨论、研究、决定事故处理意见;

(2)下达处理决定并提出赔偿意见;

(3)落实处理意见。

4、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一、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

1、登记立案

(1)当事人书面或口头申请;

(2)申请审查并立案登记;

(3)调查准备。

2、调查核实

(1)现场调查核实污染事实;

(2)取证、鉴定等。

3、调解处理(1)召开当事人参加的协调会;

(2)制作会议纪要;

(3)制发《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意见书》;

(4)书写处理结果报告并上报。

4、结案归档

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二、环境监理稽查工作程序

1、计划管理

(1)按照《环境监理稽查制度》拟定稽查计划;

(2)应下级环保部门要求,实施环境监理稽查。

2、稽查范围

(1)检查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贯彻环保法律;法规及规章情况;

(2)监督检查下级环境监理机构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监理职责情况。

3、外部稽查

查阅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有关文件、材料。

4、内部稽查

(1)听取下级环保部门及其监理机构工作汇报;

(2)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资料;

(3)听取被监理单位的意见;

(4)环境监理现场稽查。

5、稽查处理

(1)正常;(2)异常;

对与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规章相悖的地方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等,报请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请人大、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

对不能依法履行监理职责的应要求其改正,直至报请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上收部分环境监理权限;

对不适合从事环境监理工作的下级监理人员,建议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将其调离监理岗位。

6、总结归档

(1)向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境监理稽查报告;

篇7:维修管理工作程序(范文)

一、目的保证公司对全体业主承诺的维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程序

1、客户服务部、保安队接到维修通知(业主报告或检查发现)后,立即通知管理该区域的物管员到达现场核实情况,如确属保修期内保修责任,即以书面形式(在投诉记录本签署意见)报客服主管,客服主管审核后,以书面形式(维修通知单)通知维修部。

2、维修部负责人在接到报修通知亲赴现场再次检查后,向施工单位发出维修通知(书面或电话通知并作好登记),同时在维修通知单上记录发出时间。

3、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按维修保证书约定的时间(室内外水电3小时、供暖60分钟)内到达现场维修,逾期不到的,由维修部代修,较大项目需第三方现场鉴证。

4、如遇紧急情况,客户服务部或保安队可直接通知维修部安排抢修,但事后必须补做手续。

5、维修部在代修时,须开具派工单一式两份注明维修时限,修好后由业主、维修人员、维修部负责人在派工单上签字,注明维修项目和所需要材料、人工、及其它费用、面积等参数,报工程部、预算部,按有关程序办理费用结算手续。

6、客户服务部检查出现的公共部位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维修处理原则同上。

7、维修人员进入住户室内维修参照《维修人员入户维修规定》。

篇8:论企业财会工作的控制与管理

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体系的架构也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被不断暴露出来。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和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相应的约束机制,导致企业财务上漏洞百出,造成资源的浪费。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良好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员的行为,企业就不能健康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部分管理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误以为制度化的财务管理会消磨人员的积极性和浪费财力物力,而且不能对效益的提高产生明显的帮助,导致推行企业财会管理制度化的进程受阻。

2.企业财会工作缺乏内部核查监督机制。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都是按照企业领导者的意愿进行(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没有相应的监督部门,财会工作普遍存在着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有时虽然有相应的监督检查,但缺乏评价指标和追踪问责,出了问题也不知道原因何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内部财会控制失去其价值。再加上财务会计缺乏专业培训,没有实际的会计从业经验,导致其记录的财会账目不清楚,不规范,缺乏真实性,企业盈亏状况不明,这些现象的累积很容易导致企业破产。

3.财会控制不独立。在一般的企业管理体系中,没有明确财务部门的独立地位,很多企业领导很容易插手到财务统计工作中去,这就导致部门管理者无法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受到董事长等领导的干预,财务部门无法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大大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有一些良好的解决途径。首先就是提高管理者财会管理的意识。企业让管理者通过对先进财会管理理念的学习和吸收,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必须依靠“人”这个主题,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依靠人,通过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水平,增强管理的意识,将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其次针对缺乏财务工作核查监督机制这一个问题,主要就是进行组织改革。首先就是建立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内部机制需要由所有部门进行参与,部门相关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对管辖范围进行严格检查把关。其次就是将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相结合。要解决部分管理者道德败坏的问题,就需要增加董事会的审计职能,董事会授予审计委员会执行权来行使审查权力。在企业内部应同时发挥监督控制机制的独立监查功能,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进行审查,降低经营风险。一个良好的内审机制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经营风险,还能给予企业生命力,让企业发展更有前景。

对于财会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的现实,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制度化,正如上文所说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体制,从规范上去限制一些有不良企图的人干预财务预算和财务统计。现在有些企业建立了一套资产控制制度,其主要包括严格控制接触事务资产的人员,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的人员以减少财产损失,另一方面监督人员定期对财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同时安排专门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督促各部门工作不断改进,提高和规范,使企业所有人员全部纳入到控制系统中去。二是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对于怀有不良企图去干预财务的领导应该予以举报,领导者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同时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一个领导的意志总是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的企业往往是没有发展潜力的。有一个中等规模的电子制造商,由于其领导的命令往往成为凌驾于制度之上的“最高管理准则”,使得该企业每年都有高达30%以上的人员流动率,而年终考核后的三月份更被称为“辞职月”。人才流失使企业的进一步成长称为泡影,企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投资上缩手缩脚,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人员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使企业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企业领导一定不能有“凡事插一手”的习惯,这会造成企业的不稳定,和人员内心的不信任。

我国企业数量较多,类型和规模也是千差万别,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效的、科学的,权威的财会管理制度,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充分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绩效和管理能力,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摘要:企业的财会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会控制存在着不规范的现状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风险控制,预算管理,加强审核几个方面谈谈对加强企业内部财会控制与管理的意见。

关键词:财会控制,缺陷,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梁栋桢.高管团队的财会背景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J].财会通讯,2010(30).

[2]严虹.论加强企业内部财会控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02).

[3]祝燕.论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07).

[4]李云霞.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财会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

篇9: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关键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为了满足卫生防病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随着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和“健康中国”等一系列重要战略的启动实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也在这种机遇下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受人员队伍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检测工作质量,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真实、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出具检测报告,以科学证据来指导和实现更加科学精准的疾病防控。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身职能特性,其实验室设置较多,主要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消毒实验室、媒介生物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验室等,且每种实验室都有着专门的监测和检验对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公共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多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社会各界对疾疾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但质量体系文件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面

(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是保障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还没有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设置单独的保障和供应科室,与此有关的工作分散在不同科室,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检验科、有的在财务室……常常因职责不清,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而造成工作疏漏,直接影响检测工作。

(2)记录的控制

虽然质量体系文件明确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因整个检测活动都需要详细记录,实验室人员忙于设备操作,嫌填写记录耽误时间,就直接填写一张原始记录表,复印多份,只留下无法复印部分才补充填写,于是出现检测结果忘记填写、检测样品编号涂改、检测结果错填等问题。二是实验活动完成后,不及时规范、完整填写活动中的相关记录表格,等到定期检查才补填,于是出现乱填写、字迹颜色参差不齐、逻辑错误、交差了事等情况。

(3)内部审核

内审是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规定和要求,也是体系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评价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受限,都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内审员既是实验室人员,又有可能是报告签发人、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等,加之内审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往往默许一名内审员完成整个内审工作,从而使内审流于形式,审核结果无任何价值可用,管理评审更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

2.技术方面

(1)人员

在整个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中,人员是其中最具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因素,是其它因素不能替代和无法补救的关键性因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大多数是2002年合并成立的新机构,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年龄、能级、学历、专业结构也不合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其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尽而影响到实验室检测能力

(2)设施和环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有的是新建,有的是改(扩)建,因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等原因,限制了实验室建设规模、布局、需要与可能等内、外部环境,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不可能严格满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对抽样、检测、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设备和标准物质

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校准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在整个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这个要素出现的问题值得深思:设备、标准物质状态标识混乱、设备档案不齐全、设备到期不检定或漏检、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设备故障频发、办公室乱发放仪器设备上岗证书、标准物质保管不规范等。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

1.加强实验室监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高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并要求全体人员形成共识,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执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设置问题,人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现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落实会有实验室检测人员参与,在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中,很难系统地、独立地完成检查。例如,在进行内审、管理评审、实验室间工作比对、期间核查等工作时,会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因而就没有真实的验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效地、持续地按管理体系要求运行,最终,效果评价报告无任何意义。因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加强体系文件运行监管,严格审查工作质量,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提高人员素质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需要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来源是多方位、多渠道的,涉及质量控制管理的各个方面,收集和反馈这些信息不是仅依靠某个人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客户的需求等宏观环境方面的变化信息,主要依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导层收集;新技术、新方法方面的信息主要依靠实验室人员完成,体系是否按要求运行、体系文件是否过时或失效等方面的信息,就要依靠内审员质控人员收集。所以,持续、有效的对中心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用目标管理、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各种方法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是实验室的经常性工作。这项工作在各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会千遍一律,只能因人、因事、因时而宜,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手段,使每一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岗位,明确岗位责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是一个单位高效运转具有活力的重要保障。实验室有了制度,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相互制衡的领导体制和实验室内部的分工协调,各部门才能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团队合力,实现实验室的管理目标。随着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出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更为凸显,实验室内部的管理必须随着环境、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完善各种制度势在必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完善现行规章制度、科室职责、人员岗位职责或职务说明书等,以便确定其职责、任务、工作条件(环境),任职人员所需具备资格及享有的权利,以及其相应的教育培训要求等规定,详细制定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从而更好的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实验室永葆活动。

三、结束语

上一篇:临界生的相关发言稿下一篇:头饰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