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广州

2024-05-18

社区工作广州(精选8篇)

篇1:社区工作广州

普晖社区争创广州市十佳综治信访工作站

汇报材料

普晖社区是一个集经济、商住、教学于一体的混合型社区,面积为1.6平方公里,辖区企事业单位159家,商铺121家,住宅楼121栋,户籍人口3976人,流动人口14059人,流动人口是户籍人口的3.5倍。

普晖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成立于2010年6月,在夏港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业务指导下,严格按照《广州市关于推进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的工作意见》的目标要求开展规范建设,以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纠纷调解、隐患排查、严打整治、信访维稳、社区治安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打造成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一线信息站、化解站、服务站和宣传站。工作站成立以来,一线收集有效信息50多条,一线调处矛盾纠纷85宗,调处成功率达100%,开展治安重点整治工作30多次,有效整合辖区46家综治协会成员单位,着手建立联防联控治安中队共约500多人,筑牢社区群防群治战线。2010年辖区刑事发案42宗,治安发案104宗,与2009年同期相比,均呈两位数下降。2011年1-9月,辖区刑事发案26宗,与2010年同期42宗相比下降39.5%,治安发案35宗,与2010年同期89宗相比下降60.7%。连续多年以来,我社区成功实现“零重大恶性案件”、“零集体性事故”,到市级以上部门上访为零,3人以上集体到街、区上访的现象也是为零。我社区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广州市“示范社区”、“文明社区”、“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集体”、“安全竞赛达标单位”、“群众治安保卫工作先进单位”,萝岗区“安全社区”、“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 位”、“平安和谐社区先进单位”、“文明社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等荣誉称号。

总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我们深切感到,必须牢牢把握规范建设标准,狠抓关键环节,突出工作创新,务求工作实效。即在实践中紧扣社区特色将工作做细做实。

一、规范建设标准,确保组织体系到位。

普晖社区坚持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由街党工委领导挂点分管,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排查社会矛盾、维护稳定直接责任人。现有站长(居委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名,常务副站长(警务室警长)一名,副站长(治保会主任、居委会副主任;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普晖工作站站长)两名,工作站不断优化整合各线条力量,有效整合了社区居民义务力量、警务室警务力量、治安协防队与出租屋管理员队伍,以及共青团、妇联社区各类团体等,包括新成立的社区“和事佬”俱乐部,社区现参与日常排查调处工作人员多达57名,全方位支持综治工作站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工作,形成最佳的组织合力。同时,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接待平台由综治、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岗位组成,实行联合办公,形成了各个职能岗位一个场所办公、各类矛盾一个口子受理、各项工作一个目标统领的综治工作体系,实施“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共同解决好影响社区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二、狠抓制度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普晖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明确规范制度建设,根据上级要求和社区特色制定系列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守则等,严格按照“四个一”模式运行,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手段,通过居委各职能岗位依法履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统一受理群众诉求、调处信访及矛盾纠纷。同时,普晖 社区与辖区4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辖区单位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协同街综治中心、街城管执法队、区环监大队、区卫监所、街派出所、街工商所与辖内餐饮经营店签订《安全文明经营保证书》,严格要求各责任单位认真落实责任制,共同保障社区居民周边居住区域平安稳定。

三、突出扎实有效,确保职能发挥到位。

普晖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工作扎实有效,始终以社区平安和谐为目标,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居民群众安居乐业,切实发挥着源头治理“功能站”的职能作用。

一是在信息收集方面。普晖社区除了将工作站5名专职工作人员和18名治安协防队员网格化分片到社区各个角落联系群众、收集信息之外,并将社区121各楼道的楼长纳入信息队伍之中,每天动态性收集和掌握社区内社情民意,制定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动态表,采取滚动式排查收集各类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认真分类梳理,及时进行研判处置和报告,至今,提供有效信息协助公安机关破案多达30例,及时报告并稳控矛盾纠纷案件有20起。

二是在矛盾化解方面。普晖社区工作站始终坚持做到苗头问题早发现、早协调、早处理,有效维护社区平安稳定。至今,工作站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共有85宗,办结率达100%,从不出现拖案现象,对统一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和其他事项都逐一登记在册,建立规范性工作台账。在除了开展动态性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工作外,我社区创新性地建立24小时绿色信访渠道,使群众纠纷信息掌握快捷,信访矛盾问题解决高效,全面实现居民诉求零障碍。①在6个社区工作站均设一部24小时信访 专用热线电话,居民群众的切身问题全天24小时电话咨询投诉都有人应答。②设置“民意室”、“民意箱”,方便居民来信来访。③建立“民意沟通员制度”,由社区治保主任和综治专干定期上门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群众心声烦恼有处诉,有人答,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④开通社区信访工作网站,以博客、论坛、电邮等形式供居民咨询和留言,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管理和查阅,收集民情民意,并在网页上公布社区的公共事务,宣传信访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⑤制作“社区民生信访公示牌”,在每个居民楼道醒目的地方,将24小时接访热线电话号码和信访工作网址告知居民,建立对群众所思所想反映敏捷的信访触角。⑥设立社区事务公开栏,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众诉求和来访事项的处理结果及时公布。

三是在治安联防方面。普晖社区以警务室为主导,大力整合了辅警、治安协管员、企业保安、社区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加大联动联调联治力度,结合形势需要及时调整防控力量布局,真正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形成社会治安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我社区每天不定期督导检查各岗点人员上岗、履职情况,定期组织协防队伍进行军训,召开业务培训班和事迹学习班,配合派出所、城管中队开展整治活动和各类维稳行动。组织各企业综治负责人,召开工作交流会和业务培训会,开展消防演练等活动,充分强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居民住宅楼由协防队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协防力量与义务力量的衔接,相互配合,发挥社会面整体防控的作用,楼道中张贴楼栋巡查表,加强社区治安巡查效率。当班填写治安巡查记录簿,为防案控案提供数据分析。在强化社区范围内巡查力度的同时,组织协防队员配合街派出所便衣成立治安防治伏击组,分别抓获单车偷盗嫌疑人两 名,入室盗窃嫌疑人三名,某大型公司内盗一名,当场查获准备在社区内销赃的20多斤铜制品,极大地震慑了进入社区的盗窃犯罪份子,使社区内刑事治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治安满意率高达98%以上。

四是在平安创建方面,我社区全力推进小区围院式工程,规范小区治安管理秩序,普晖小区封闭式管理工程已于今年5月通过验收并顺利实施,面向小区住户大力推广使用门禁系统74个,向街道申请在小区内街内巷增设37个治安摄像头,组建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 24小时“电子警察”监控搭配门禁系统形成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防控网络。同时,社区工作站高度重视辖内校园安保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行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派出治安协防队员和社区辅警做好社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并协调多方力量和资源,大力支持辖区内开发区第二小学、开发区第二幼儿园等两所学校开展“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五是在服务管理方面,一年多以来,普晖社区工作站大力开展治安专项整治、废品收购点整治、交通专项整治、出租屋清查整治等行动约30次,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包括外国人)的底数和动态,打牢维稳基础工作。抽样调查的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9.11%,符合居住证办证条件的办证率达96.97%。目前,社区辖内出租屋中全部登记备案。出租屋和承租人信息系统录入率100%,出租屋治安责任书签订率100%,承租人停租后注销率达100%。辖区内的出租屋管理规范,措施到位,不存在“房中房”问题,未发现黄、赌、毒窝点,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火灾和安全事故,为外来工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治安环境。同时,我社区在治安重点区域、人员复杂场所和各交通要道设卡清查,重点检查进出车辆和闲散流动人员,核实可疑人员身 份,对社区精神病人、治安高危人员等特殊人群加强管控和帮扶,切实对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落实帮教措施,多年来,未发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现象。

六是在宣传教育方面,自建立工作站以来,社区进一步创新宣传手段,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协调派出所和街综治办组建成立讲课团,制作治安防范案例讲课件,分赴辖内各企业向员工现场授课6场;举办“我为平安社区献一策”沙龙活动,向居民群众收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措施建议10多条;通过现场咨询和入户走访活动派发案情通报、治安防范、文明交通出行、远离毒品危害等宣传资料约10000多份;制作“抵制邪教,远离毒品”社区宣传栏,在辖区中小学广泛开展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并建立社区短信群发平台,及时向居民通报治安形势,宣传防范知识;特别是在亚运期间,制作《平安亚运》和《信访问题诉求指引》等宣传卡片10000多张,并派发到广大企业员工和居民住户的手中,通过121名楼长上门宣传以点带线,以一人带全家,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营造“平安亚运、和谐社区”最强烈的群众氛围。

篇2:社区工作广州

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规范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管理,提高我区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办„2011‟22号)、《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穗办„2012‟1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广州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穗府办规„2018‟1号)等有关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是指本细则实施前在区民政局备案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以及通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公开招聘程序,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公共服务站从事服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社区常住人口每300户左右配备1人。

第四条

区民政局负责制定本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及核定;公开招聘及人员培训;指导街(镇)做好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等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及日常管理等经费的保障落实工作。

区民政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配合做好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培训等工作。

区审计局负责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的日常管理和使用。

第五条

鼓励并支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广州市社会工作人员培训,加快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型。

第二章

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

第六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其在社区从事的岗位享受相关待遇。

(一)正职: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

(二)副职: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社区公共服务站副站长。

(三)一般工作人员。

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可由社区党组织或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兼任。

第七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 2 —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居民遵纪守法、依法履行应尽义务。

(二)执行社区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意见,完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布置的工作任务,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依法协助基层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消费维权、出租屋服务管理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

(四)组织协调辖区内机团单位开展区域性共建活动,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

(五)积极参与并组织居民群众开展社区自治活动,认真听取并积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做好社区居民的思想疏导工作。

第三章

公开招聘

第八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对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

(二)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三)热爱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区服

— — 3 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

(四)具备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

(五)其他符合规定的相关条件。

第九条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用的原则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属于随军配偶等国家政策性安置的人员,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可择优聘用。

属于公益性岗位的职位,按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相关招聘规定执行。

第十条 新进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聘。

(一)区民政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配合做好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公开招聘的综合管理、政策指导、备案审核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区民政局原则上每年组织1-2次集中公开招聘。如有特殊情况,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申请,经区民政局审定后,可增加公开招聘次数。每次招考费用由申请招聘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承担,具体考务工作由区人才交流中心承接。

(三)公开招聘按下列程序进行: 1.制定招聘计划。

2.审定计划用人数量、条件。3.制定招聘工作方案。4.发布招聘通告。

5.受理报名,进行资格条件审查。6.考试。

— 4 — 7.确定拟聘用对象。8.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四)制定招聘计划和工作方案。

1.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制定招聘计划,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计划用人数量、人员条件等招聘计划报区民政局审定。

2.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计划用人数量、条件审定后,由区民政局制定招聘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用工单位的名称、拟招聘的岗位、专业、人数与资格条件、招聘的时间和形式、考试的范围与办法、招聘工作的组织领导、纪律要求及其他有关内容。

(五)发布招聘通告。

由区民政局拟定招聘通告,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发布。招聘通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招聘单位名称及简介、招聘的岗位和人数、开考比例、招聘岗位的职责要求与资格条件(包括招聘的对象范围、岗位要 求等)、岗位薪酬与相关待遇、考试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需要提供的证件及有关材料、考试的报名时间、地点与联系方式及其他有关事项。

(六)资格条件审查工作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参加考试人数与招聘职位数比例应不少于2:l,报名人数不符合公布的开考比例的,相应减少招聘职位数。

(七)考试。

1.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笔试、面试由区民政局负责组织,笔试内容根据招聘职位确定。

3.参加面试对象 ,依笔试成绩高低顺序按照与招聘岗位数

— — 5 不低于2:1,不高于 5:l的比例确定。具体比例应与开考比例对应,并在工作方案和招聘通告中明确。

4.面试由区民政局牵头,区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配合开展。面试评委由区民政局、区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选派正式编制人员5-9人组成。

(八)体检和考察。

根据考试成绩高低顺序,按招聘岗位拟招收人数 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的体检标准进行。

体检和考察工作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统筹负责。体检合格的人员确定为考察对象。考察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考察方式可采用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进行考察,或由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出具考察对象一贯的政治表现和业绩鉴定,辅以调档审查的办法,确保新进入岗位的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考生体检或考察不合格,或因其他原因取消聘用资格的,可在考试成绩合格人员中,按考试成绩高低依次替补人选。

(九)确定拟聘用对象。

拟聘用对象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依考试成绩高低顺序和体检和考察结果确定。

(十)公示。

确定拟招聘对象后,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名单报区民政局。

聘用人员名单需通过区政府门户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 6 — 局信息网等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依法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一般为两年,并统一明确为管理岗位。

第四章

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二条

在职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经费(含“五险一金”)由市(区)、街(镇)按4:6财政分担比例共同保障。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和工资标准由区财政局和区民政局每2年重新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和市民政局审定。

第十三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广州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年人均工资标准。

第十四条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应依法共同缴纳参加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

第十五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假期。

第五章

考核及奖惩

第十六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由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考核结果于次年1月底前抄送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

考核由居民(党员)代表评议、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

— — 7 府)业务科室考评、本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互评三部分组成,考核权重比例为4:4:2。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其中优秀名额按不高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考核人数20%的比例确定。

第十七条

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奖励

1.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当年一次性给予发放考核优秀奖500元,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 ,第三年当年一次性给予发放考核优秀奖1000元。

2.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定向从我区优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考核连续3年达到优秀等次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优先推荐。

(二)惩戒

1.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应调整工作岗位并相应减发奖励工资。

2.考核连续2年不合格的,应由聘用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其中,担任社区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应当责令其辞职,不辞职的,应当启动罢免程序。

3.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由聘用单位解除与其劳动合同,并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 8 —

第五章

人员管理

笫十八条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聘用期内的动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

笫十九条

人员培训。

(一)培训时间:区民政局及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担任正职岗位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其他在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每两年至少培训一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新聘用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前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

(二)培训内容:培训课程一般应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工作、居民自治、社区工作等内容,也可根据工作实际自行设置课程。

第二十条

本细则实施以前在区民政局备案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近3年(未满3年的按入职时间统计)考核等次均为合格或以上的,经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统一业务培训及考核合格后,过渡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第二十一条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退休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统一移交社会化管理,移交所需资金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保障。

第七章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

— — 9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限为3年。

篇3:社区工作广州

萝岗街于2010年正式启动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成立了由党政部门、居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社区推进委员会, 并广泛吸收各个领域的安全专家、卫生医疗专家, 组织社区广大志愿者, 形成了政府主导与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安全社区创建体系;组建了宣传教育、工作场所安全、学校安全、外来人口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及环境安全9个安全社区项目组;并遵照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理念, 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安全促进项目, 促进安全管理和服务部门跨界合作, 消除部门间的管理和服务缝隙, 形成了积极参与创建的整体合力。

萝岗街创建安全社区以来共印制了《致居民的公开信》4万份、宣传单10万份、宣传册4万份、宣传挂图2万份, 送到企业、学校、社区居委会, 广泛宣传;创办以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教育为主的萝岗街“创安大学堂”, 每月组织巡讲专家到社区、企业、学校等有需要的场所开展安全培训, 提高居民和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提高在突发事故中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创建了“萝岗街创安信息网”, 除设置了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工作简报等常规栏目外, 增设安全视频栏目, 让浏览者通过观看视频更形象直观地学习安全知识。此外, 还通过创安网站随时发布工作动态, 展示了创安工作成果;利用微博这一舆论新阵地, 尝试官民网络互动新模式。每个安全社区项目组的工作都各有特色。

工作场所安全项目

萝岗街辖内有企业44家, 大多数是机械制造企业, 三小场所 (即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 1 200家, 大多为小作坊和小商店。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匮乏, 安全责任意识淡薄,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 萝岗街建立了严密的街道社区层级动态管理架构。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1名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为直接责任人, 分管日常事务, 各居委会主任对本社区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建立并强化了社区安全办职能, 主要负责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 全面开展对辖区企业和三小场所的监督、管理, 督促各工厂企业、人员密集场所认真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街道对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 通过在企业推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评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不断提高生产企业整体的安全素质, 加强企业本质安全,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委托执法为依托, 以日常巡查为基础, 以专项检查为重点, 坚持重点主抓, 难点主攻的原则, 深入排查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持续推进工作场所安全项目, 萝岗街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有效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创造了和谐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安全项目

据统计, 萝岗街共有外来务工人员3.5万名, 绝大多数居住在全街1.3万套出租屋内。萝岗街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在创建安全社区工作中的重要性, 始终把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特别是社区安全管理的基础、源头和第一道防线, 逐步形成了“网格管理、分类监控、群防联动、系统整治、宣传先行”的管理机制, 使出租屋管理工作不断走上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萝岗街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的管理模式。按照出租屋的硬件条件、业主的守法意识、租住人员的行为表现等情况分为放心类、关注类、严管类和禁租类4类。流动人员管理则按人员居住、就业和现状等情况, 分为一般管理、跟踪管理、高危人群3类管理。重点管理、重点监控, 有效地节约了资源, 提高了管理效能。提高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升出租屋安全等级是创建安全社区的基础工作, 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萝岗街经常组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 通过管理员上门派发宣传资料, 悬挂宣传横幅、宣传挂图, 制作固定宣传栏, 派发宣传单等宣传形式, 让居民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主动参与管理, 配合管理。对外来务工人员“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对出租屋主和企业则“约之以法, 束之以规”。整合力量、加强部门联动, 狠抓“人屋车场”整治工作, 抓好出租屋管理, 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安全。萝岗街经常联合公安、房管、计生、城管、工商、税务等部门在辖区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检查出租屋消防安全, 整治消防隐患, 开设逃生口, 配备灭火器, 整改违章使用电器、乱接电线等。同时, 清查整治行动根据季节的变化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夏季主要是对乱拉电线、防汛的整治, 在冬季主要是对“热得快”电热棒的整治, 突出重点与针对性。通过不断整治, 不断提升出租屋合格率, 提高出租屋安全水平。

2010年至今, 萝岗街出租屋合格率为98%;出租屋登记率95%, 租住人员登记率100%, 人走注销率96%, 屋、人10个工作日内信息录入率100%, 治安责任书签订率100%, 年度内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及火灾发生率均为零。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的同时, 也为萝岗街打造了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消防安全项目

为了进一步搞好消防安全工作, 萝岗街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墙报、横幅、黑板报、录像、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 提高辖区居民对火灾事故的警惕性。二是加强对消防从业人员培训的实效性。使消防安全监管人员和义务消防队员能够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宣传及消防安全检查活动, 能够发现火灾隐患, 指导隐患整改, 普通员工和居民懂得家庭火灾预防、火灾报警、初期火灾扑灭和火场逃生自救等知识。三是加强对辖区内“三小”场所的巡查。社区消防志愿队坚持每日巡查, 及时准确地掌握社区内商铺消防安全情况。对于“三小”场所发现的消防隐患问题及时宣传有关消防法律法规, 现场提出整改意见, 对于不能短期整改的, 记录在案, 继续跟踪检查。针对消防安全隐患问题, 牵头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以公共聚集场所和公共娱乐场所及大型企业、高层建筑为重点, 针对季节规律和火灾特点, 经常组织消防安全检查, 适时开展专项治理, 加大监管检查力度, 对屡次不改的重点“三小”场所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坚决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社区实行各项安全隐患的日巡制度, 特别是在日常检查“三小”场所的同时, 发现消防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 并协助有关职能部门联动开展隐患排查, 遏制发生消防安全事故。

居家安全项目

萝岗街成立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香雪人家”,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 由具备丰富地区资源的香雪人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服务。服务中心以“贴近百姓、进入家庭、走向社区、方便快捷”为理念, 给萝岗街居民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中心配备22名全职专业人员, 提供涵盖一站式生活资讯服务、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残障康复服务、婚姻家庭服务、企业外来人员服务、一对一就业辅导服务等8大领域共120个子项目的专业服务, 力求满足辖内企业和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萝岗街于2007年10月成立康园工疗站。工疗站是为社区内有智力缺陷的人员、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提供工作、治疗的生活场所。目前这个工疗站有工作人员3人, 进站工疗人员32人。通过工疗康复训练, 提高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使更多残疾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疗康复后能回归社会就业与生活。残疾人到站上班每人1天可享受5元的午餐补贴, 手工劳动所得全部归残疾人自己。工疗站还配备了卡拉OK、电脑上网、报纸, 积极组织工疗人员开展文体活动, 在工作休息时间, 下象棋、踢毽子、跳绳、看书读报、看电视、唱歌等活动, 使他们乐在其中。

防灾减灾及环境安全项目

萝岗街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组织、指导、协调辖区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保障和居民救援工作;建立了街道、社区、企业 (学校) 三级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 辖区8个社区、1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学、幼儿园均建立了应急体系, 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切实做好防洪、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在多次举办地质灾害知识宣传活动, 提高居民避险知识的同时, 积极开展房屋普查和鉴定工作, 对危房进行督修, 对辖区内12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积极做好森林防火和“三防”抢险工作。抓好森林消防队伍和装备建设, 提高护林队员的实战能力, 同时完善了街道与村居森林防火的联动机制, 各社区成立了森林防火队伍。

在森林防火高危期, 各社区在上山路口设置检查站, 对上山人员、车辆进行登记, 并提醒居民严禁野外用火。强化巡查机制, 落实隐患整治。在落实护林队员片区包干、网格化管理, 定点、定时签到机制的基础上, 对护林队员签到情况进行抽查, 保障制度实施的力度。对巡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了及时的整改落实, 并建立了回头看的复查机制。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根据各社区林区的分布及水源的分布情况, 街道配合区林水中心在各社区建立了森林防火储水池, 解决森林防火的水源问题;对辖区内的生物防火林带进行了统计及维护。

萝岗街辖区内有木强、水星两个水库, 天窿河、南岗河两条河涌以及遍布社区的鱼塘。每年夏季辖区范围内均有溺亡事故发生, 并以放暑假的青少年和儿童居多。鱼塘也因为没有围栏而发生过几起汽车坠入塘中造成人员溺亡的事故。萝岗街对此进行了有力干预, 通过向居民宣传游泳安全知识, 提高其涉水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在每个水库、河涌、鱼塘周边设置警示标识;为事故频发的木强水库加装了防护网, 为全街的鱼塘加装了围栏;定期巡查, 及时劝导擅自游泳者, 排除了各类安全隐患, 避免了溺亡事故的发生。去年夏天至今年7月, 全街未发生一起溺亡事故。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持续开展, 有力地推动了萝岗街安全形势的好转, 全街各类伤害事故大幅减少, 同时也促进了街道社会经济安全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居民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据调查, 与2006年相比, 居民懂得安全用电、用气的比率分别由59.6%、68.7%上升到94.5%、92.2%, 对消防知识的知晓率由64.8%上升到91.5%。二是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萝岗街连续3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重点工商贸企业未发生1起生产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连续3年保持零事故记录, 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事故逐年下降。三是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 萝岗街不断加大安全设施投入, 有效改善了街道及社区消防办公室的硬件设施。购置了消防车和消防泵、油锯等消防器材;增设了交通安全指示灯、临时停车泊位;在交通要道、重点单位和企业安装了监控设施;为木强水库加装了防护网, 为全街所有水塘安装围栏共计2 500m;改造村级道路15km、新建教学楼8座、改造教室126间, 实现了无危房校舍, 有效改善了安全环境和安全条件。

篇4:广州智慧社区建设启示录

未艾,国内已有上百个城市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计划和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基本单元的智慧社区建设也被不断提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智慧社区从理论到实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广州的智慧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摸索并梳理出了许多国内领先的理念和做法。近日笔者赴广州调研学习,广州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智慧社区建设带来不少启示。

从总体谋划高度再认识

广州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总面积0.9平方公里,有13个街区109栋楼,常住人口约3800户、17000多人。该社区将智慧服务工程纳入了幸福社区建设“一三五”模式中统一规划部署,提出以社区党建为根本,建设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三个体系,依托广州市“一卡一页”(社保卡、市民网页)系统整合的信息资源与服务,通过网上服务、社区服务站、街道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社区内放置的公众服务自助终端等,努力构建涵盖了政务服务、公用事业及公益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社区综合管理、社区自治等内容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此外,使用“二维码”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式“健康驿站”等个性化应用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社区先后荣获广州十大最幸福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前,对于智慧社区的建设大多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加以规划,但笔者以为考量一个智慧社区的建设是否成功,并不仅在于其信息基础设施有多么的高端、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多么的普及,恰要看其整体的社区建设是否成功。对于智慧社区题中之义的梳理需要适时跳出技术视野,从更高的基点进行“俯瞰”,从总体谋划上对智慧社区建设再认识。康城社区也正是由于在更高更广的视角上思考信息化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才使得其社区信息化恰如其分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总体谋划智慧社区建设时,必须注意要把社区信息化建设融于社区整体建设之中、服务于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智慧社区建设远不只是从窄带到宽带,也不仅是建几个平台、上几项应用,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规划智慧社区,那么,就如同是出门旅行只关注搭乘哪种交通工具更便捷,反倒忽视了目的地的确定一样。因此,只有把社区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社区建设融会贯通、合而为一,明确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建设什么内容,并切实能够发挥作用,促进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总体提升,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才是智慧社区本身应有之义。

从实际出发按需建设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直接体验。因此,智慧社区建设一方面要解决如何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对居民需求的响应过程中,要注意认清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社区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实际建设,否则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作为一个2002年建设的新社区,康城社区地理位置相对孤立,住户人数多,其中约八成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客家人,居民相对多元化。为此,在规划智慧社区服务时,就明确了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目的,使居民不出社区就可办理计生、医保、养老、就业、救助、出租屋缴费等基本业务。而其采用二维码给社区树木贴标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应用,也满足了该社区年轻住户较多、拥有一定信息素养住户的较多需求。

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的智慧社区建设不应是周而全的样板化建设,而应是自助餐式的按需建设。在学习先发社区的建设经验时也不可照搬照抄,要有所选择。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社区和年轻化的社区,传统街坊式社区和新型房地产开发型社区,混合式综合社区和移民社区等不同类型的社区,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必然不尽相同。从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看,智慧社区建设可着重于对具有普适性的共性模块、机制,统一的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对接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等)等的统筹规划。而从社区的规划设计上看,智慧社区建设则可在本社区刚性需求之外,寻求些个性化的应用。例如,目前宁波海曙区正在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建设“智慧鼓楼”,针对辖区内餐饮业发达的实际,将鼓楼街道打造成面向社区居民的信息化餐饮街道。

从以人为本整合发展

智慧社区建设实际上涉及了智慧医疗保障、智慧能源应用、智慧家居、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远非社区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要在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布局,注重横向和纵向的统筹规划和整合共享。例如,康城社区的智慧服务就依托了广州市“一卡一页”(社保卡、市民网页)系统整合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其中,市民网页就整合了政务信息发布、信息订阅查询、网上办事、政民互动和云服务等五大服务功能,不仅可以提供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八大类民生信息订阅服务,15个政府部门共39种事项的办事进度和结果查询服务,市民还可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百姓热线”向40多个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咨询和建议,随时查询在各市直属政府部门办事的进度。

人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和主体。离开了人这个要素,再好的硬件和软件也无法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增加现实社区的黏性,形成较为统一的社区认同感,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从康城经验来看,其智慧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果无一能离得开社区各种组织、人员所发挥的各种作用。该社区提出了“党建引领,智慧协同”的发展方针,长期在社区贯彻“相识、相知、相助”的邻里互助理念,让社区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此外,社区还通过业主论坛、康城社区文化创意室等载体集结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区业主,目前业主论坛已有会员16725人,发布各类帖子超过146万个。这一点与宁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经验颇为相仿。宁波在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中就注重基础设施普及、信息资源整合、服务人才培育“三条腿走路”。总之,社区智慧服务体系要切实地发挥功效离不开多方互动,更离不开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智慧社区建设的成果判断,不仅要看其信息基础设施有多么的高端、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多么的普及,更要看其整体的社区建设是否成功。

篇5:广州社区实习心得

陈嘉琦08涉外文秘

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才知道:社区是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开拓进取、居民需求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不断摸索和拓展管理科学。服务全面的社区服务工作区域,提升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和谐建设,精心打造社区服务的“示范点”社区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走出校园,走进景泰东社区,为时四周的实习时间,我深深感受到了,社区居委会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虽繁琐,却举足轻重,比如,我所实习的单位——景泰东居委会,可以为社区群众提供民政、计生、维权等服务,此外,协调社区群众之间的纠纷、矛盾、卫生等,也是他们的职责。这四周的实习中,我作为一名社区文员,我参与了“创文”活动,到街道拾烟头,除“牛皮癣”,明白了社区的卫生也需要大家的自觉才能更加美好,社区的卫生、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职责与义务,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小动物的排泄物等要妥善处理等。我在社区主要为退休老人办年审、发退休金。虽然只是查名单、签名、盖章,并且重复又重复地去做,认为只是小事一桩,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之后,明白了虽然是小事,但这关系到民生,关系到退休老人的切身利益,不得马虎。

居委会还热切关注妇女权益问题,为社区妇女开展了妇检、B超等免费活动、赠送小礼品,为妇女宣传健康知识、关注女性健康。

居委会附近有开设老人活动中心,使老人老有所乐,陶冶性情,尽享老人之乐。

居委会还为失业人员、低收入者提供就业指导、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总之,在社区实习,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掌握了文秘文员应该掌握的技巧和知识,知道了文秘岗位需要有耐心、细心的人,有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可贵精神。

篇6:广州低碳社区建设项目

为确保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将采取社区民调、方案征集、多方对话会谈、创建低碳示范社区三阶段实施。

1、社区民调

通过组织志愿者同时在社区网络和居民小区张贴民调海报公布项目民意调查消息的方式,广泛征求基层社区和弱势群体对低碳社区建设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推选多方对话社区代表,确保弱势群体在多方对话的充分参与和诉求表达。

2、方案征集

通过组织相关非政府组织和独立的专家举办“低碳社区建设圆桌会议(论坛)”,针对项目社区民调收集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进行帅选整理,形成社区建议案,并根据社区推选的人选确定社区对话代表。

3、多方对话会议

通过举办以“我们共同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广州低碳社区建设多方对话会议”,邀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人大与政协的环境资源委员会负责人、非政府组织代表、社区民意代表以及作为对话会观察员的媒体代表共同出席会谈,针对政府现有低碳社区实施政策进行评论和提出完善性建议,最终形成一份聚合社会各方意愿、建议和要求的《广州低碳社区建设多方对话机制建议书》,提交广州市人大、政协和政府决策参考。

4、低碳示范社区创建计划

社区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所谓低碳社区是个相对比较式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所给出的低碳社区内涵和标准也不一样。世行项目专家组参照国际较成功案例结合中国国情所给出的低碳社区定义,是指在通过生态绿化、节能环保活动等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措施达到较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适合居住活动的人居社区。目前,全球各地已出现了不少低碳社区或碳中和社区,典型的有英国的贝丁顿、德国的沃邦和瑞典的维克舍。这些地区都有计划地以低碳或可持续的概念来改变民众的行为模式,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篇7:社区工作广州

【发布文号】穗办〔2006〕18号 【发布日期】2006-09-03 【生效日期】2006-09-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转发《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穗办〔2006〕18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市直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

《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委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二○○六年九月三日

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推动我市社区各项事业上新台阶,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4〕25号)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粤发〔2005〕19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党的工作网络,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创新力度不大,共建意识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下岗职工、离退休和流动党员的管理相对薄弱;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与社区建设新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社区党建经费投入不足,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未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开创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大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党建各项工作,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社区党的建设为龙头,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点,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创新社区党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基层工作的覆盖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为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推进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是:社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力争到2008年,实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35岁左右的占3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到2011年,实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成员35岁左右的占5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5%,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明显改进,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社区党组织基本上达到“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要求。

(三)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循序渐进、全面覆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二是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寻求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协调组织社区各单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相配合、齐抓共管。三是注重实效、开拓创新。以办实事、求实效为原则,积极探索与现代城市管理相配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三、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广泛开展“双联双建、双争双促”活动。双联,就是市、区、街道三级联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建;双建,就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实行“一居一支部(总支、党委)”,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双争,就是党员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服务居民群众的带头人;双促,就是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促使党员与居民群众感情和谐交融、党员与责任义务和谐相称。以“双联双建、双争双促”为载体,把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永葆党员先进性作为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全覆盖,全面推进社区党的建设。

(一)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区组织的双向联系制度,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制度,做好社区内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消除社区党建工作“空白点”。对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要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有党员,但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暂时无法建立独立党组织的,要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制度或先行组建工会,然后创造条件尽快建立起党组织。

根据城镇区划调整的情况和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合理调整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其他无主管单位的党组织,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对村改居的新建社区的党组织,要按照有利于党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同步进行调整,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二)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由社区(街道)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社区党组织要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各单位要增强共建意识,采取联建、共建、参建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在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中自觉接受社区(街道)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努力构建“党建联抓,共筑坚强堡垒;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营,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手,共筑民心工程;教育联办,共育时代新人”的工作新局面。要广泛开展“关爱党员,增强党性”活动,帮助下岗失业党员和困难党员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三)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干部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的新机制,教育广大社区党员干部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服务居民群众的带头人。完善和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建立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建设的有效方式和活动载体,将社区党组织的评议意见纳入在职党员民主评议的内容中去,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社区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措施,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区党的群众基础。认真做好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临时支部、党员联络站等形式,利用直管、代管、协管的方法,把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以及人户分离党员纳入到党员教育管理网络,明确政治责任,强化党性观念,加强教育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党组织必须抓住服务群众,便民利民这个重点,把那些“政府不好管、企业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公共事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服务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工作,落实社区治安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类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活,创造优美环境,促进邻里和睦,构建社区亲情。大力推动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

四、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在实现“一居一支部(总支、党委)”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和社区党员的情况,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社区党组织要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拓宽工作领域,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居委会成员中的党员可以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经过民主选举担任居委会主任,增强社区党组织整合、协调各方的能力。专职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按照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工作福利标准,享受同等待遇。凡设置党委(总支)的社区,应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专门从事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居委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推进居民自治;支持和保证社区各类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把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按照规定配备、招录社区工作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招录共产党员。每条街道可配备2名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参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标准确定,经费由市财政核拨。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录用、管理和考核办法,由各区、县级市制定,报市委组织部批准后实施。要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拓宽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政治出路,对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或公务员录用条件的,可通过竞争上岗、公务员定向招考等办法,吸收到公务员队伍中。

(二)明确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本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完成本辖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深化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支持和推进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依法履行职责;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做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及其所辖单位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完善面向社区群众的各项服务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育形成和睦相助、友爱谅解宽容的人际关系,促进辖区的和谐稳定。

(三)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制度建设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民主生活会、理论学习、党务居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社区党建工作汇报交流等各项社区党建工作制度,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其在社区各项建设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四)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总结和运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围绕“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这个主题,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志愿者服务队”、“结对共建”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和鼓励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社区共产党员要在互助共建中带头学习理论,宣传一方群众;带头义务执勤,维护一方平安;带头美化环境,保持一方洁净;带头建言献策,促进一方和谐;带头移风易俗,创建一方文明;带头扶贫帮困,热心一方公益,使广大党员在“八小时”之内当先锋、“八小时”之外做模范。充分利用覆盖全市社区党组织的党员电化教育阵地和各级电视网,大力宣传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典型。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认真落实社区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要明确职责,区(县级市)党委书记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工作目标同

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建立党员责任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建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确保社区党建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每人确定一个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各区、县级市的领导也要参照市的做法,建立自己的联系点。

(二)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党建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要实行分类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对基础条件好的,实行全面推进,注重规范和和提高,着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施长效管理;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较多的社区,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内容,因地制宜,夯实基础,稳步健康地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三)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督查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工作指导计划,定期对社区党建工作情况进行督查。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出色的社区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加大投入,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篇8:广州新型社区体育文化的特点研究

1、现代体育的内涵

现代体育是将生理学以及解剖学等一些自然科学作为基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充分体现了人体具体的外在运动有关形式和内脏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 旨在提高人们的全面发展。而将现代体育作为根本核心的有关奥林匹克主义方面的中心思想就是为了促进和谐发展, 在奥林匹克主义当中强调了人们能够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之处就在于生活方式上的改善, 对于奥林匹克主义来说, 其是将体育运动当做一个实现人的和谐以及世界和谐的重要发展途径, 为了能够完成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 对于体育运动来说一定要和文化以及教育妥善的结合在一起。

2、体育文化

2.1、体育文化概述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 体育竞技折射出了历史中深邃的人文内涵以及文化的辐射力, 而体育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 也在不断的发挥与丰富着。从根本上来说, 不论是我国传统体育, 还是拥有西方文化特色, 以相关的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主要特征的诸多现代体育全都是文明的衍生物和创造物, 同样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一种产物。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 内容不断丰富, 并且形式灵活多样的相关体育活动, 必然会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以及功效在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可以有效的对社会文化进行丰富;促进人们进行全面发展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保证社会稳定的一种润滑剂;是人们殷实生活当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2.2、社区体育概述

社区体育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以及休闲娱乐, 但是社区体育在开展以及服务的方面依赖于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 相关的社区健身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体系, 其融人文、自然、服务以及场馆设施于一体, 一个良好的有关社区方面的健身环境是实现科学健身的相关内涵之一, 而社区健身环境具体的好坏是基于居民对相关的健身环境满意与否而决定的。 广州相对来说是经济比较发达, 并且全民健身有关运动的开展非常普及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 伴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以及城市都市化、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的发展, 对于城镇方面新建、扩建以及改建了很多小区, 本文对其社区体育文化的有关特点进行了分析, 从而为和谐社区建设以及体育环境理论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3、广州新型社区有关体育文化方面的特点

本文凭借调查、 文献资料以及系统分析综合等相关的研究方法, 对广州新型社区方面的体育文化特点进行的分析, 由于目前小康社会逐渐到来, 人们对于多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 自2004年广州申亚成功之后, 有关体育方面的文化以及现象的共融互动在整个广州体育的建设以及发展中, 呈现出一种飞跃式进步的良好境况, 而有关社区体育文化方面的发展也出现了长足的进步。2008 年北京体育大学所出版的《广州体育社团实体化之路》之中, 对于广州的体育文化现象、 实体化建设以及广州体育社团做出了一次非常系统, 并且非常全面的总结与论述。随着近年来的发展, 我们能够发现文化与体育在外层的有关物质文化方面相较于二零零八年之前, 都有了非常骄人的成绩以及外貌, 而在近期两者之间的结合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和谐统一, 特别是广东连续举办了几项国际大赛之后, 体育结合文化变现的更是五彩缤纷, 更进一步。

3.1、体育文化呈现共融互动的新光景

对于中层制度的有关文化层面上来说, 与前段体育以及文化之间有关联或者是相结合组织机构非常少见, 通常都是各自分割或者是分管的有关现象比较多, 而在近期却已经出现了两者融合相关结构的萌芽, 例如老年体育协会与中老年文化有关艺术协会之间建立起了协作关系。 有关社会关系组织方面的挂靠单位是政府职能部门, 我国有很多省市级的机构在改革当中将体育、文化以及旅游等部门全部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大部制, 这表明体育和有关文化媒体方面的部门机构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强; 而对于内层精神文化来说, 传统上对于体育和文化结合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 促进两者结合的有关观念积淀的也非常少, 不过近些年的发展以来对于两者结合方面的意识开始逐渐增强, 呈现出一种共融互动的全新形势。纵观近些年来的发展, 有关广州体育方面的新型社区体育相关文化逐渐显现出共融互动新光景。

3.2、“双向通道”的特点

由上述广州社区体育相关的新体育文化呈现共融互动的特征可以明显的看住, 这一新现象更深层次的体现:广州体育文化有关共融互动特征的“双向通道”正逐渐由雏形渐渐的成长起来。

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 文化和体育之间本是一脉同源;由广义上来说, 社会大文化的整个体系之中, 包含了有关体育在内的非常多的文化形态。 所以体育和文化之间本来就有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 共融嵌合的关系以及互通护依的脉络。 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之下, 繁华的经济情况、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不断高涨, 都促使着两者之间共融“双向通道”的逐渐成长。

3.3、鼓励全民健身的体育文化

强化人民体育,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在很早之前就是广州社区体育方面的宗旨。近些年以来, 广州各种社会方面的体育组织渐渐健全, 不断的增多与壮大。截止到2010 年年底, 社区群众方面的体育组织以及健身队伍已经达到了一万八千多个, 市属单线有关的体育协会四十六个, 社会体育方面的指导员总数已经超过一万八千名, 国家级青少年相关的体育俱乐部二十六家, 位居全国城市排行的前列。在2010 年广州亚运方面的前期筹备赛期, 以及竞赛期和后续效应期的几年之中, 各种社区体育组织都紧抓当时的国际体育大赛带来的良机, 并且趁着经济体育的越发高涨, 有序的进行了各种众体活动。 逐渐营造亚运会以及世界大运会整体的浓厚气氛, 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树立全民健身的相关主体地位。在天河体育中心进行举办的广州市体育节, 各种协会承担办会都积极主动、各样特色、各显风采。2001 年相关的体育节又结合了“全民健身日”的相关倡议, 具体的节日活动在编排方面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其中歌舞升平非常热闹。 这种盛况有效的树立了广州全民健身的相关品牌。成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有关全民健身以及体育文化氛围, 提升了协会工作的机制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并且彰显了相关的体育总会以及各单项协会对于全民健身方面的主体地位, 妥善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束语

对于社区体育文化来说, 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整个社区文化方面的次属文化, 它具体包含的范围非常广, 不但包括支持整个社会体育活动的相关活动条件以及参与社区体育的有关活动主体, 同时还包括了整个社区体育的具体活动形式。 社区体育文化能够促进人们对于体育的热爱, 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社区体育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 是我国社区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体育不断前进的客观需求。

摘要:本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关背景之下, 深刻分析我国在传统体育方面的和谐思想以及现代体育之中的和谐内涵, 并以和谐社会方面的基本理念作为理论基础, 以构建和谐为根本立足点, 积极探索有关社区体育文化方面的建设以及社区体育文化的特点内容, 进而为合理有效的发挥体育文化在社区体育方面的理论依据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型社区,体育文化,特点研究

参考文献

[1]史孔仕, 覃俊平, 马永强.我国社区体育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 (02) .

[2]胡水艳.广州市社区体育建设与发展存在问题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11) .

[3]姚绩伟, 许文鑫, 丁秀诗, 曾梦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05) .

上一篇:中考状元高效学习法说明 中考状元讲初二这一年太重要了下一篇: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