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2024-05-05

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共9篇)

篇1: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作者:余国毫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相关建设方案的扶持,我国农村的建设整治等工作在各地广泛开展。本文以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为例,对其新农村的建设活动进行规划探究,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其规划提出建设性方针,力图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明新村。

[关键词]:建设;规划探究;力图

一、引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农村的综合整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与此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的引领下,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进行了生态文明新村的创建活动,建设规划力求保护浪河村的生态环境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广大村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明新村。

二、村域规划

(一)现状概述

何店镇位于随州市南部,东与大堰坡乡交界,西与均川、柳林两镇相连,南与洛阳镇毗邻,北与随州市南郊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随州市区约9.0km,其境内还有随洛公路(随州市-洛阳镇)南北贯穿。浪河村占地面积为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9平方公里,林地4.05平方公里,水域0.8

1平方公里。浪河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应农作物生长。浪河全村总人口3543人,共1017户,村内自然湾共78个,村民建设用地26.16公顷。因浪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浪河村历来以农业种植为主,种植业为粮、棉、油等为主导产业。养殖业以家禽、牲猪、渔业为主。所有产业在村域内呈均匀分布。浪河集镇现已形成食品工业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何店镇浪河村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结合何店镇浪河村的具体现状,并对其区域位置、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主要产业布局进行相关分析,对何店镇浪河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以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素,注重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村庄建设与保护耕地、发展经济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切实发挥规划对村庄的建设发展及空间资源的指导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其规划原则首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要按照“生态适应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相统一的要求,做好村域规划和建设规划。其次要尊重民意的原则。在村庄建设上,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向、定位及其住宅选型上,必须征求广大农民的意愿。最后要坚持“五结合”的原则。在规划该村新农村建设时,要同村域经济结合起来,要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要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要同村庄整治和建设结合起来,要同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结合起来。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加快进程,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狠抓落实。

(三)村庄布局规划

1.土地利用及村庄布局现状

本规划以1998年编制的《何店镇镇域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为依据,规划中指出:浪河为片区中心,以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2020年,人口规模达8000人,用地规模达80.0公顷。与此同时,通过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以看出,林地和农地的使用面积共占总用地面积的70%以上,而农用设施的用地面积则不足%。矿产资源和水域面积的用地总和也不足10%,与居民用地面积相当。这说明何店镇浪河村的生态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有很多待规划和勘察的土地。

图1 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 村庄布局现状图

通过图2“村庄布局现状图”显示:浪河村域共有78个自然湾,而村内5户以上的自然湾占全村总数的75.64%,居住人数3315人,占全村总人数的93.56%,5户以上自然湾建设占地面积23.09公顷。

1、村庄布局规划

通过上述土地和村庄的布局现状分析探究,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适度并点的原则,对全村居民进行有效合并,主要并迁5户以下的自然湾,向人口多、建筑质量好、经济优势强、交通便捷、居住环境质量好、设施宜配套的自然湾迁并,合理调整自然湾的布局,方便村民的生产,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通过迁并村庄,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浪河村节约土地11.92公顷约178.80亩,其中退宅还田8.11公顷约121.65亩,退宅还林3.81 公顷约57.15亩。

2、基础服务设施及产业结构规划

由于村域内以土路为主,并考虑到全村诸多公关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浪河集镇。所以对村域内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以浪河集镇为主,对相对集中的自然湾设置医务室、邮政点等设施,并在七组增设一所幼儿园。同时也要对浪河集镇到各自然湾的道路进行整治,对村内的主干道路宽度要求定为4m。同时考虑到村内大多数村民自备水源,并无集中供水、排水系统。规划对自然湾相对集中的地段建农村无塔恒压供水系统集中供水,确保环境卫生安全。并规划新增3处变压器,并加强线路改造,确保供电安全。

浪河村历来为农业村,在生产发展上,浪河应充分利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自然资源,加大对农业投入,发展主导产业,同时,应积极扩展产业链,加强对农业产品的加工力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现有食品工业园的优势,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促进浪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村庄建设规划

(一)现状概述

浪河村三组在浪河集镇东边220米处,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00米,占地面积约2.99公顷,合约44.85亩。试点村用地位于浪河村三组沿通村公路北侧,现状地形中间高四边低,系一丘陵缓坡。其用地坐北朝南,靠山临水。北靠绵延起伏的青山,南临沿路堰堤,四周农田环绕,自然环境幽美,交通便捷,真可谓是“人杰地灵、得天独厚、丰润有余”,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佳境。

(二)空间组织和用地布局

整个地块分为改建区、新建区、绿化景观区三个区域。形成两横一纵多节点的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充分尊重地形、地貌与原有的自然资源,将地方特色与现代居住区形象的有机交融。以人为本,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居住区开放空间与建筑群体。整体布局如图4所示:

图2 整体规划图

(三)绿化景观设计

新农村的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以与环境和人文相互协调为原则,同时避免材料浪费,规避城市园林设计风格,创造出农村气息独特的园林景观。

(四)建筑户型与改造包装

为双拼独院式住宅,外形参照鄂北建筑艺术风格,徽派建筑特色,粉墙黛瓦。建筑层高为两层,占地140平方米,其中:宽8米,进深12米,院子5.5米。整体户型和外观的设计应结合何店镇浪河村现有房屋的实际情况,并参照生态新农村的建设理念,规划建设出方便居民生活并具有新农村特点的住宅。

(五)专项工程规划

以现状道路为基础,对道路进行竖向规划。为减少土建工程量,应保持原山势面貌,室外工程将依山、依路、依房、分台阶形成不同高度的台地和不同长度的挡土墙,使建筑群具有高低起伏、错落有序的空间效,体现出山地建设特色风光。

(六)防灾规划

规划村内部建立消防队,配套消防器材。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同时,要求重要建、构筑物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及易产生次灾害的设施须按国家有关规范设防。

四、结语

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体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新农村的建设,可以使我国大部分村域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得以运用,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的人文环境。而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也是我国近期所关注和扶持的重点建设内容。积极配合国家现阶段发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规划,可以加速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军勇.引导农村民间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探讨[J].特区经济,2007(11).[2]王旭辉.对新农村建设中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3).[3]鲁大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9).

篇2: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构筑和谐新村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2011年2月 日)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稳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生态秀美、民风淳朴、产业低碳、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格局。2010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一、加强村容整治,优化宜居生态环境。重点实施了6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是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突出抓好重点道路沿线、重点河流沿岸、重点村寨的整治建设,着力打造“三河三路四寨”示范工程,清理河段尾砂28万方,取缔非法采砂船只6只,规范采砂场管理3处,初步实现“河流清澈、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生态宜居”目标。二是实施城乡清洁卫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清洁卫生工程,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整治活动,新建乡镇垃圾处理场6个、垃圾围984个;完成农村改栏2200户、改厨1563户、改厕1798个;强化城镇市政设施维护和交通秩序整治,为8个建制镇配备清扫保洁员,城镇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三是实施农村大团寨消防人饮工程。我县广大农村苗寨多为木质结构建筑群,消防隐患十分突出。为此,我县决定每年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利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222个50户以上农村 大团寨消防人饮工程建设任务,去年完成41个,解决了2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有效预防了火灾事故发生,荣获全省农村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四是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充分考虑我县地质灾害隐患较多、消防隐患较为突出等实际情况,我们启动了异地搬迁工程、苗寨民居建筑风格改造工程,投入970万元帮助群众新建改造房屋1255户,苗族建筑风格进一步浓郁,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五是实施清洁能源推广工程。坚持把沼气池建设与农村“三清五改”工作相配套,新建沼气池1500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000余台、改造节柴灶3200余台,有效控制了农村面源污染,荣获全省能源建设先进单位。六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一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疏浚、渠道修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村村通”信息等系列工程,着力提升农村宜居环境质量。完成各种水利建设工程2700余处,完成县到乡公路改造19公里、通畅工程6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水泥路)、90%的行政村通公路;新增农机4000余台,机械耕作面达6.8万亩;新建烂阳、远冲等14个移动基站,通讯覆盖率达85%、村级宽带覆盖率达53%。

二、加强产业建设,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工业等3大特色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501元,是“十五”末的1.75倍,年均增长11.8%。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重点培育了林业、兔业、乳业、菜业、bb花猪、土特山货等6大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巩固的工业原料林基地、AA兔业航母、牛百岁系列绿色食品、珠三角与长株潭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造林业支柱产业,狠抓造林绿化,五年来共造林25.6 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27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791万方;狠抓生态保护,完成植树造林6.75万亩、“三边绿化”和珠防林封山育林7.72万亩,划定 “四点四线一圈”生态公益林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先后获得AA省林业测土配方、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公益林保护先进单位和怀化市“三边绿化”、工业原料林、泰格林纸供材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引进了惠龙兔业有限公司,完成投资2600万元,繁育种兔3.5万只,带动360余户农户养殖肉兔80万只,年产1500吨的兔肉深加工生产线投产运营。扶持牛百岁公司投资1600万元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乳制品生产线,年产量将达30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果味饮料、山泉水生产线正在抓紧建设。以溪口香港强记菜业为示范,以xx、xx、xx等乡镇为基础,建设3万亩外销型蔬菜基地,每年可为菜场农民增收1.3万元。实施xx花猪保护工程,目前正在引进1万吨bb花猪猪肉制品生产线。以食用菌、特种野猪、竹根鼠为主体的土特山货迅速发展,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发展食用菌1000万棒,实现产值1.2亿元,带动农民就业20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欢乐苗乡”为营销主题,以“中国苗族文化风情休闲最佳旅游目的地”为营销形象,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万佛山主峰景区投资1800万元,完成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皇都苗文化村4A景区标准化建设、百里苗文化长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芋头古苗寨修缮工程、旅游标识体系等项目顺利推进;15家旅游宾馆、农家乐全新投入使用。万佛山景区荣膺国家3A景区,龙底生态漂流景区荣获“怀化市最佳等级景区”,恭城书院等4处文物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工作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新增半坡鼓楼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 处。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扶持发展了惠龙兔业、牛百岁、峒王酒、利民畜业等农产品龙头加工工业,实现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围绕旅游办工业,启动了与江苏南通客商合作开发苗锦项目,组建了XX县呀啰耶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耶啰耶兔肉、牛百岁、峒王酒、有嚼头、绿生源、阳烂银饰等旅游产品。围绕生态办工业,加快发展低碳工业,推动竹木加工、矿产冶炼、建筑建材、水电开发等现有企业技改扩容提质,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15亿元,增长125.5%,基本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发展目标

三、加强思想引领,培育和谐生态文化。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是提高生态道德素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为价值取向的和谐生态观念,以“爱好和平、追求亲睦”为价值取向的和谐人际交往,着力实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下乡工程、义务教育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传承创新生态文化,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基础。目前,全县90%的苗寨组建了文艺宣传队,乡镇文化站覆盖面达80%,新建农村书屋85个,年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新建农村合格学校10所,农村中小学入学率达100%。荣获全国农民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二是倡导生态消费理念。引导群众转变消费理念,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准入条件,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营,神华林化5万吨技改扩容、工业硅5条1.25万千伏等生产线建设顺利推进,实现了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初步构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消费模式。三是树立生态文明新风。积极挖掘整理、传承创新苗族和谐文化,大力弘扬以“崇尚公正、不损他人”为价值取向的款约文化,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寨、和谐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实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帐乡代理、村民“一事一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民生工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去除生活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农村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了和谐文明的乡风民俗。黄土乡半坡村、陇城镇中步村等大多苗寨连续几十年无刑事案件。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连续2年荣获全市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县,连续7年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篇3: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在全面掌握石溪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安福县扶贫和移民办同该村“两委”班子共同探讨发展规划, 提出了“产业强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 围绕“柑橘园”、“井冈蜜柚基地”两大核心果园建成特色生态旅游区, 把该村打造成观光休闲度假村, 全面推动该村经济全面发展, 并以该村为中心, 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庄加快发展。

一、 整 合各类资源 , 优化发展硬环境

(一) 整合各方力量。把村庄整治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突出县、乡、村三级联动, 形成了“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定点帮扶单位安福县民政局资助6.2万元, 横龙镇政府资助40余万元, 农民户投资均2500元、投劳3000元, 精心打造魅力生态、和谐幸福新石溪村。

(二) 整合项目资金。一是2011年, 针对该村易涝易旱的现状, 我们提出了保障生产用水的对策, 扶助20万元新建排灌站一所, 新修水渠2000余米, 建设抽水泵房一座, 可灌溉农田600余亩;二是2012年, 安福县扶贫办扶助3.22万元建设村级活动场所, 整合村建等其他资金30余万元;三是2013年, 安福县扶贫办资助19.7万元修建了石灰窑组至何家组长1.2公里, 宽4.5米水泥路, 整合交通立项资金10余万元, 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三) 用活用好历年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 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 共同制定了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基本思路, 并为规划部门提供该村基本情况, 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完成了该村村庄整治。

(四) 以安福县扶贫办财政扶贫资金为“药引子”, 将水利、交通、农业、林业、卫生等各项涉农资金共计70余万元, 新农村建设资金600余万元捆绑使用, 使该村乡村道路、安全饮水、户用沼气、乡村综合服务社、农村卫生室、图书室、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片配套, 新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五) 优化环境。新建了石溪大桥一座;硬化村内主干道4000米, 巷道5000余米, 游步道2000米;修建水沟1600米, 安装路灯32盏, 改水改厕率达100%;拆除各类房屋33栋, 对25栋房屋进行立面改造, 拆除路边厕所、猪圈、牛栏等设施60多处;清除垃圾淤泥30吨, 清障8处, 清理池塘2个;新建牛栏25个, 新建一幢占地280余平方米村委会, 新建四个共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二、村民自治, 民主理事

在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 我们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尊重群众意愿, 听取群众意见, 加强自我管理, 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 建立健全农民自我管理服务的新机制。近几年来, 村民理事会得到普及, 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不断完善, 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 根据村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成立了村庄绿化和卫生维护管理协会, 农民群众自发开展了争创“庭院绿化好、饮水干净好、户用沼气好、垃圾处置好、厕所卫生好、科学施肥好、秸秆利用好、农药控制好、塑料回收好、 参与环保好”的“十好生态户”活动,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不断增强, 农村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逐步迎刃而解。

(二) 召开村民大会选出一名村支两委成员、一名党员、一名群众组成项目资金的监管小组, 充分赋予其一定的事权、财权和监督权, 认真当好群众的宣传员、组织员、示范员、指导员、协调员和监督员, 确保村庄整治各项工作的落实。规范村务公开制度, 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让群众的民主权利全程渗透村庄整治建设、新农村建设, 逐步做到村事村管、村事村办、村民自治。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全力促 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 石溪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向精细化、集约化、基地化方向发展。石溪村水田少旱地多, 柑橘是该村的一项传统种植业。石溪村紧密配合横龙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重兴石溪桔园产业”的工作部署, 2012年在横龙镇政府的引导下, 对400亩柑橘品种进行了改良, 重兴柑橘产业, 年总产值可达250万元, 努力打造一个集采摘柑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基地, 为旅游观光者提供了采摘果品、休闲娱乐的场所。

2013年, 石溪村利用全市大力发展井冈蜜柚产业的大好形势, 把石溪村2、3组的一大片荒山利用起来种植井冈蜜柚。为了更好的推广井冈蜜柚, 提高土地利用率, 当地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已对荒山进行了土地平整, 将在这片土地上挖掘洞穴和买进井冈蜜柚苗子进行种植。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主要采取大户引领、分户承包、合作社联营和干部创业的经营模式来打造一个标准的千亩井冈蜜柚示范园, 力争将井冈蜜柚打造成为石溪村又一富农产业。

石溪村在做好种植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獭兔养殖业。獭兔是一种肉可食用, 皮能用于装饰的动物, 獭兔肉质以细嫩、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脲酸等特点而优于鸡、牛、羊等肉, 在国际上被誉为 " 美容长寿 " 肉;獭兔毛绒细密、丰厚、短而平整、光洁亮丽, 是最好的工业皮料, 价值很高。该村特色养殖户张继生最早引进了獭兔养殖, 目前存栏獭兔2000余只, 年创效益十多万元, 已带动10多户村民开始养殖獭兔, 计划在2-3年内形成公司 + 农户的獭兔产业格局, 通过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发展獭兔养殖走上致富道路。石溪村将獭兔养殖的经验认真总结, 并推广到全村, 助推村级养殖业的发展, 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四、以自然资源为优势, 兴起生 态旅游业

石溪村环境优美, 背靠虎形山, 前拥泸水河, 1700多棵参天古樟矗立其中, 为石溪村撑起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身在天然氧吧, 听鸟语闻花香, 看薄雾袅袅, 享受绿色人生。秀美的自然生态景观, 为石溪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围绕“柑橘园”、“井冈蜜柚基地”两大核心果园, 大力发展集山林体验、体验淳朴农家生活和参与农事趣味活动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 积极规划兴建农家乐, 打造旅游度假胜地。农家乐的发展不但能解决当地大量劳动力就业, 而且能够带动当地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柑橘、獭兔、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等, 为其它相关产业互相渗透融合、共同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对当地经济有着快速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篇4: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摘要: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内容,只有贯彻水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可以让农村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新的思想,创建新的体制,提升规划的地位以及内涵,加强实施主体的多元性。水生态文明建设透过人类的积极主动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关键词:土地整治;贯彻;水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55-1

进行土地整改工作,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加大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改良生态系统,并且还提升了居住的环境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不但保障了耕地、提升了耕地综合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能力、优化了生态环境,还使得土地的利用结构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可是我国在土地整改方面开始的相对较晚,土地整改规划的实施过程依旧存在各种问题,造成了当前土地整改的众多负面影响,特别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尤为明显。

1 土地整治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1.1 水生态文明环保意识较差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对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差。集中体现在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期水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中,在此项工作里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基本不存在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社会经济方向来看,土地整治过程里对于扩大耕地的目的和保护生态景观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并没有真正体现在当前时期的土地整治规划当中,土地整治规划重视的新增耕地的规模,农业用地的整治,以及农村建设当中用地的整治,对于定量的土地整治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而言较为缺乏,而定时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并不能真正权衡生态环境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较难深入。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大多具备了重数量、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措施不健全。土地整治项目在验收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审视不够全面。

1.2 土地整治环保有待规范

与进行土地整治的一些国家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现时期的土地整治还应当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范,如果依靠大型的设备、爆破方式、快速化学材料等提升土地整治效率以及短期内效益的土地整改模式,在特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因素。

1.3 土地整治生物措施应用的积极性较弱

通过土地整改给当前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逐渐暴露出来。经过大批量的混凝土进行沟渠、道路的铺设,甚至对边坡加大硬度,大量施工设备对地表面的碾压,造成了绿地和生物栖息的场地渐渐消失,对土地生态系统里的生物之间的正常交换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令生态景观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逐步灭绝,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不利。

1.4 生态环境效益和影响定量评价需要提升

全球面对土地整改的生态效益,甚至是关于影响的定量评价研究方面,都已经获得了成功,可是我国的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式是经过定性分析的方式运行的,对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分析以及对策研究还不够深入。

1.5 生态环境保护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才真正走向了土地整理的工作当中,因为起步时间较晚,所以现阶段对于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条款并不完善。

2 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通过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全面贯彻水生态文明建设,将尊敬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利发展的各个方面当中,透过改变水利发展的思想工作,加强水利建设生态环保、加强水生资源系统的保护和维护,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2.1 改变水生态文明发展工作的思路

水生态指的是人们生存的社会为了发展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自然界的水采取兴修水利、除水害以及各类事件的活动。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生态文明的内涵也得到了充实,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为先的政策。

2.2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建设包含了水害预防、水资源研发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种类的活动,在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些影响。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确解决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不断降低水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积极发挥生态环境效益。

2.3 强化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功能

水生态系统是通过水生生物群落以及水环境一同构成的,包含了淡水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于形成水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破坏的主要问题,通过适应自然规律的保护以及修复措施,将对已经受损的水环境进行修复,真正发挥出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并让水生动植物获得应有的保护。

3 结语

我国的土地整改要经历政治前期基础作为研究、工作内容和整改目标作为方向,策划相应的保护措施,推进土地整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加快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真正做到善待自然、善待科学、正确施工、维护好生态环境,进而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国元,司继涛.建设低碳城市是银川市利用对外开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

[2] 陈海勇.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公共行为研究[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

篇5: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建设生态文明城区

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已经到了决战阶段,市北区按照“基础建设年”活动确定的目标要求,以打造全市最洁净城区为目标,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管理和城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在提升城区形象上求突破。

一是综合整治,固本强基。今年,按照城市建设管理规划,翻修翻建顺兴路等15条市政道路,集中整治市政附属设施,加大无障碍设施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切实增强全区基础设施功能。

二是绿化美化,改善生态。以建设“绿色青岛”为契机,争取市财力支持,大力推广景观树栽植,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将对夹岭沟和错埠岭一、二小区进行小区绿化环境提升,营造绿色市北生态环境。

三是推进环卫体制改革,打造洁净优美城区。结合全市环境卫生保洁在市北区试点工作,在两个片区推行全机械化保洁作业,提高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加快环卫设施升级改造,改造一处标准化垃圾中转站及五处全封闭式垃圾转运站,全面提高保洁作业效率,营造文明、整洁、和谐的城区环境,为做好4月份全市环卫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奠定基础。

四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人文和谐城区。进一步完善青岛山炮台教育基地功能作用,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国

主义教育活动,促进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篇6: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XX街道办xx村东南与XX城区相连接,是建设规划中的xx新区所在地,地理位臵十分优越。下辖四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人口2450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分别由5人组成,共7人交叉任职。全村现有耕地2400多亩,人均耕地一亩。2007年人平均纯收入达4989元,其中主导产业是蔬菜和石榴,桃等小杂果,种植面积1840亩。

2002年,xx村被xx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单位,特别是2006年我村被确定为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百名示范村以来,我们在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区文明办,xx区新农办和行者街道办新农办的指导及包抓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过多次会议讨论调研,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带动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带领全体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真抓实干,使我村的各项事业都走在了全区的前列。根据西安市新农村建设验收标准,2007年12月顺利通过了西安市新农办的验收。我村党支部,村委会荣获陕西省“模范村委会”;陕西省,西安市“五个好”先进党组织;陕西省“农村示范文化室”;西安市“农村健身活动先进村”;西安市“无邪教村”;xx区“先进党支部”;xx区“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xx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党支部”;2007年12月,被西安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四中,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深民族情谊。

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村党支部积极行动,迅速部署,组织我村党员、干部、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短短几天内,捐款数额达12318元,另外个人上缴“特殊党费”2千余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2.认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村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人生观,世界观大讨论。2008年4月20日组织发展新党员4名。4月24日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42人到韩城市紫阳镇大刘村,已故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郭孝义同志的家乡参观学习,使我们的心灵再一次震撼。“七.一”庆祝建党87周年,我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新党员向党旗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牢记党的宗旨,明确自己的神圣职责,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好人民的公仆。

3.努力创建学习性组织。

我村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关于西安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关文件精神。西安是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古都,使大家认识到创建“文明西安”的重要意义,形成“走进西安,传承西安”,“我爱xx,我爱xx”“我文明,xx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以“除陋习,讲公德,树新风”为主题,不断推进我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深入。

1.我们在经常开展“除陋习,讲公德,树新风”活动的同时,在07年9月上旬我村组织千名村民,在我村体育场开展倡导健康生活大型专题活动,会议由区委副书记杨振堂主持,区城建局领

导宣讲开展各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并由区城建局免费向村民发放面盆、毛巾、牙刷、口杯等物品3000余件。使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文明健康习惯。

2.广泛开展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我村的村规民约制度上墙。定期组织村民,结合村规民约,自找自查,发现好人好事,即使予以表扬奖励,及时制止不良的危害社会的坏风气,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

3.不断地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活动。在近几年开展“三八妇女节”评比的同时,我村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上,又评选出了十名“好媳妇”、“好公婆",对村民树立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切实加强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农村的文化、体育建设。

我村在开展经常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农闲时节,扭秧歌、跳舞、打篮球活动天天不断。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开展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今年正月十五日,我村秧歌队、锣鼓队共150多人集中排练,进行庆祝活动,呈现出新农村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去年10月29-30号,xx区撤县设区十周年庆典活动分会场设在我们村。大家共同庆祝我区十年来的飞跃变化,参观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们邀请了陕西著名秦腔演员商芳会等名角进行演唱,第二天邀请陕西省农村广播节目主持秋月、吴军主持了第二天的节目,在舞台,大家尽情的歌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万千气象。两天来,人山人海,每天参加会议的观众有上万人,气氛到达了高潮,而且秩序井然。

2.想方设法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增加农民收入。

近三年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十一次,达到了560多人次,传授农业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对发展我村“一村一品”注如了活力。

3.不断改善我村村民生活环境质量。

2006年至今,我村硬化村道33655平方米,修建排水管道10500米,拆除废弃旧院135间,拆除门前厕所42个,水厕改造102户,改造新区围墙3300平方米,拓宽改造道路1860米,修建绿化带66800平方米,建成面积280平方米大型宣传室,兰珠十分980平方米,新装路灯105盏,新建控机台15个,改圈29个,电话入户90%,宽带入户30户,电话入户35%,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入户95%,村级农家店一个,甲级卫生室一个。

篇7:建设生态新村 推进绿色发展

一、全力整治环境,打造生态新村庄

在规划上,紧密结合资溪山区地形,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确保生态和谐。在建设中,一方面,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全面落实改水、改厕、改路、垃圾处理等项目。另一方面,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村庄后山林相,发展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利用房前房后的空闲地,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工程,连线连片种植果树、花草及观赏性树木,创造季节性景观,实现绿满资溪、花开百村的美好局面。目前,试点村村绿化率达到60%以上。

二、科学开发资源,发展生态新产业

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构筑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主要包括:合理利用山上资源,全力推进“以竹代木”工程,发展毛竹产业;深入开发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大力发展鳗鱼、烟叶产业;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重点扶持和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全县毛竹林面积达50万亩,鳗鱼养殖面积2500亩,烟叶种植总面积达10069亩,白茶种植面积达5320亩。

三、培育文明理念,构建生态长效机制

不断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和引导,培养农民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提高群众的生态认识能力和环保思想水平。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制作展板、教育片、警示片,寻回展出(播放);在全县村庄开展生态村庄创建活动,定期评选和表彰先进集体。

同时,还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点上,大力推广运用太阳能热水器,按照1000元/台的标准对新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农户进行补助;通过“企业带村”形式,鼓励企业参与工程实施,凡整村推行使用供应商提供统一的热水器品牌的,供应商每台须较市场价让利600-1000元。另外,将沼气建设与太阳能普及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长沙源、上陈斜、付家等村庄洁净能源普及率达80%以上。

篇8:重视生态建新村

过去的双华村,农民住房低矮,生活温饱难保,现在为何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委会主任王华生向笔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双华村发展花木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几位头脑灵活的能人看到种树苗能够赚钱,率先发展花木种植。村党支部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成立了东风苗圃,安排专人育小苗、种大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使花木生产成为富民产业,党支部因势利导,走了三步棋:

一是干部带头种树,带领贫困户致富。支部成员深深懂得,要想让花木生产上路,党员干部必须先行一步。支部要求,村干部种10亩,组干部种5亩,普通党员种3亩。带头种树的党员干部学技术,摸行情,搞推销,经过几年的打拼,人人成了花木种植的行家里手。2012年,王华生种植花木30多亩,销售额10多万元;村委会副主任徐卫华种植花木40多亩,销售额16万元;村民组长时生龙种植花木70亩,销售额在20万元以上。他们除了自家种植花木,每人还帮扶一两个贫困户,带动他们通过种植花木致富。

二是培养花木大户,当群众的样板。为加快花木发展步伐,村党支部先后在全村培养了32个花木大户,并积极地为他们调整土地,协调资金,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有120个农户先后靠发展花木生产走上致富道路。花木种植大户朱领先从自家的10亩责任田开始,2010年花木种植面积扩展到280亩,他近两年又在外村承包土地90亩,花木种植面积达到370亩,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生活从小康走上了富裕,村里有一幢200多平方米的住宅,城里还有一套楼房。

三是创新发展方式,变特色产业为优势产业。为适应花木发展需要,双华村成立了花木合作社,合作社重点抓了几项工作:总结花木生产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开展科教兴农讲座,推广花木新品种、新技术;及时发布花木市场信息,为花木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品种更新上,绿化苗木增加了红枫、红叶兰、石兰等,观赏花卉增加了桂花、桃花、茶花等。根据城市绿化需要,还增加了大株乔木种植,品种从原来的10多个增加到2012年的200多个。

经过努力,花木合作社还为蜀桧、龙柏等几个主打品种注册了地理商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提高了知名度。

目前双华村花木生产实现了产品特色化,生产规模化,管理信息化,销售现代化。亩效益从当初的数百元增加到目前的上万元,2012年,双华村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销售业务。

双华村富了,90%的农民住上了楼房,针对少数人家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状况,村党支部以创建生态村为目标,加大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求每个党员干部住宅前后种植树木不少于20株,室内外摆设花卉不少于20盆。在群众性的评选文明户活动中,也突出了卫生保洁的内容,形成了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的良好氛围。村里还筹集资金200多万元,修筑村组道路6公里并安装了路灯,清理河渠13条,栽种各种名贵树木近万株,新建公厕两处,安装小型污水处理装置27台。村庄环境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清洁化。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对环境实行长期管护。

如今的双华村,西面是花木农田,东面是漂亮楼房,宽阔的水泥路两旁是高大挺拔的水杉林,各家各户的花卉盆景美不胜收,真正做到了村在林里,屋在绿中,人在花间。

篇9:浅析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常年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都市居来讲,河道成为一个城市最富有灵性的自然景观,拥有一个优美和谐的水环境更是一种强烈的渴望。河道整治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河道整治应从美化景观、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出发,进行综合整治,从而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水和谐的生态城市建设。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生态化城市建设原则,提出了几点整治措施,最后简要表述了生态城市河道整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建设;发展

引 言

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发展日益迅猛的21 世纪,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也日益深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也不断升华。但与此同时,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伤害也日益加剧,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成为了21世纪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被提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日程。为了进一步的推行城市生态建设,我国拟定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的环境治理、城市开发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系。而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作为城市的水环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化建设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国内外河道污染与政治现状出发,结合具体城市生态化建设方案,探讨城市河道政治的有效方式以及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1 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

河道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行洪排涝,交融航运,是城市的生活源头,然而,在许多城市早期的城市规划中,往往忽视了河道规划,成为了现阶段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障碍。

1.1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城市内的一些工厂、企业、个体作坊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及 牲畜粪便直接排放于河道之中,形成了严重的污染,黑水臭水横流,而部分村镇河道河面上固体漂浮物泛滥,岸边垃圾随意丢放,同样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1.2 河道生态平衡破坏严重

许多城市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将河道整齐划一的笔直走向,以谋求现代都市的时代感,然而这一规划却完全摒弃了河流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环境中河道必然是迂回婉转的,水流在弯转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水流动力,加快水体代谢的速度,保证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然而现阶段许多城市内的河道网络缺乏合理规划,使得河道部分地方水流不畅,使得水体代谢速度变缓,破坏力河流的生态平衡。如表1所示,为2012年黄浦江上下游干流及支流水质评价表,由此可以看出河道污染的剧烈程度。

表1 2012 年黄浦江上下游干流及支流水质评价表

1.3 河道岸堤生态环境退化

由于城市的不合理的河道规划方案,一定程度上割断了河道与土壤、水体之间的联系,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物流。同时人工河道护岸大多采用混凝土桩板结构,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河岸附近的生态环境退化。

2 生态化城市河道整治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经过40多年的深入发展,我国对于生态化城市的内涵也有了更好的认识。生态化城市建设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的需要。

2.1 生态化河道整治原则

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遵循自然本身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人工改造,这样才能达到既创造了文明,又顺应自然的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理念。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市也需要在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和谐”的概念。现阶段,对于城市河道整治规划不仅仅只有经济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人文视角下,城市河道整治应该遵循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站在经济、人文、自然互相和谐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民。

2.2 城市河道生态化整治的具体措施

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强化城市水体环境整体协调,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城市。河道整治规划的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人工生态堤岸建设

如上文所述,许多城市在建设生态堤岸时候,往往只是考慮到建设的简便性和经济性,大多忽略了工程给河流带来的生态影响,这种做法对于城市河流会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采用人工生态堤岸建设的方案是很有必要的。人工生态堤岸建设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是工程的实施对于水体的污染,基于这个考量,在选材方面,应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对于必要的刚性结构设置时候,应尽量选择自然材料。与此同时,建设生态堤岸还必须要设立亲水设施,但必须注意设置亲水水位与亲水台阶相适宜,且水位变化不宜过大,让人们能够更多的、更安全的与水接触。

(2)改善水体污染,保护水土生物多样性

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现阶段许多城市合理水体最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因此,想要更好的改善水体污染,城市管理者必须狠抓城市污水处理,对于相关化学工厂、企业,要敦促改善污水排放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排放标准进行定时检查。同时应该做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尽量避免生活垃圾队河道的污染。

河道整治的最基本任务就是改善水体水质,因此,城市规划者需要定期对河道沉积的淤泥进行处理,青黑除臭,畅通水流通道。同时还需要抓好截污治污工作,应将排放至河流的污水全部截留并网,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保护水体环境。

(3)规范河道建闸,抓好防涝泄洪工作

在生态化河道建设工作室,需要注意到河道建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注重城市风貌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到河流本身的自然定律。现代生态学表明弯曲的水流能够更有利于本地生物多样性发展,能够有效降低洪水的灾害性。因此,在河道建闸的过程中需要顺应河道自身的地势特点,保证水流通畅 确保水体自身代谢正常。

(4)优化河岸生态配置

河岸建设不能一味考虑经济性,还需要考虑到河岸建设的生态学。在河堤建设过程中,人工刚性材料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为了更好的降低河堤建设的水土流失影响,应该在河岸建设周边优化植被配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可以同时配置花卉、草坪、景观树,还能够增强河道的亲民性,一定程度上发挥人文效应,改善城市风貌。

3 城市河道整治以及生态化城市建设方向

城市河道整治是建设生态化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河道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之源,其规划与整治工作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城市河道整治应与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河道规划建设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的原则,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河道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同时河道整

治应标本兼治,做好排污治污工作。利用非工程性措施改善城市河流生态是研究的新方向。建设生态型河堤将会是现代城市河流整治的主要发展趋势,融合现代水利工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新型水利工程,一方面利用河堤布置的植物来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通过河道底部所产生的微生物来净化水土,提高水土自净能,改善水环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的河道,不但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要素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城市河道整治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创建良好的城市水文化风貌,既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够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打造出亲水型的宜居生态现代都市。

参考文献:

[1]季永兴,刘水芹,张 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岸结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

[2]汪恕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J].中国三峡.建设,2004(05).

上一篇:优秀范文军训感想500字下一篇:物业服务费收缴检查考核管理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