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述评(修订稿)5则范文

2024-05-11

中国非遗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述评(修订稿)5则范文(精选1篇)

篇1:中国非遗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述评(修订稿)5则范文

中国非遗

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述评 鲵影萍踪

(2012-3-1修订稿)

今年“中国非遗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办得非常成功,办得非常出色,办出了大坝民间民俗文化的特色和水平,展示了大坝人的时代精神风貌,彰显出大坝鲵源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了大坝高装文化无穷的艺术魅力。高装文化展示、苗族歌舞表演、晏州书画展和大坝特色展示活动,营造出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吸引了毗邻市(县)、乡(镇)数以万计的群众及外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这产生的文化效应是十分巨大,其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也是空前未有的。

这里我借助一个寓居攀枝花的大坝文化人陈政贤先生有感于这届大坝高装盛会而写下的追魂摄魄的壮丽诗篇作为本文导语的开启,也作为本文主旨思想的最好注脚: 古镇千年文运昌,风云历史演高装。岁届新春望朔日,鬓霜游子梦还乡。

关于大坝高装文化这个历史命题和文化渊源,寻其根源,我们可以追溯我们大坝高装文化所经历的漫长历史演绎历程和发展轨迹。为什么大坝高装几经劫难而能得传承下来?是什么营养和力量支撑着她并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呢?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大坝历史,认真总结前人经验,就不能发现大坝高装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奥秘。从我编修《古镇大坝》一书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就有幸接触有关大坝历史的大量历史档案、资料文献,这其中包涵私家珍藏的族谱、文物等。从中探索出大坝高装文化蕴涵了闽南客家文化、湖(北、南)广(东、西)文化、僰苗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历史交融,也是大坝自古以来重视文化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朝阳设塾乾嘉后,多少人才出此乡”。为什么大坝高装文化节选在二月“文昌会”? 为什么大坝高装文化节的首要仪式是祭祀文昌帝君呢?这我们可以从崇拜文昌帝君的历史和文化中找到答案。祭祀文昌帝君活动,是完全从文化纪念的角度出发的,倡导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在举办大坝高装文化节中祭祀文昌帝君是具有深远文化意义的,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拜文昌帝君,是因为历史以来老百姓就信奉文昌帝君是主管文化教育的,是施行教学考试的,是惩恶扬善的,是扶助苦难百姓的。据说在港、澳、台,闽南、粤东、浙北等地,许多参选的官员、议员,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选黄道吉日去文昌宫祭拜文昌帝君,祈求文昌帝君佑福,希望神明保佑能高票当选。又据《古镇大坝》记载:在清光绪十七年,由于大坝办高装会举行了隆重的祭祀文昌帝君的祭典活动,在那一年春闱、秋闱中一下子就高中好几位举人、拔贡、秀才、生员。这些文化思想都大大地注入了大坝高装文化的血液之中,这些文化思想的积淀都使大坝高装文化产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

纵观大坝,这个喀斯特水乡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自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大坝建制设镇以来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古镇大坝地域特殊,她位于中国西南川滇黔边区交汇处,地处乌蒙山脉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块有着鲜明个性—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清澈的鲲鲵河流、峡长的十里平畴的奇异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既有传统文化的丰厚遗存,又有人文历史的厚重积淀与鲵源文化的渗透与交融。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在鲵源水乡有遍布全镇的名胜古迹,有无数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有古典淳美的高装文化,有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大坝裹腿肉”、“大坝猪儿粑”。这一切,使大坝这块正在走向现代化的神奇土地,富于浓厚乡土气息的喀斯特水乡古镇,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革命老区,令人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独特的历史地理区位与独特的人文传统思想,氤氲出独特的大坝文化性格,并且养育出许许多多的俊彦英才。这里曾有过清末举人黄金绶、辛亥革命先驱陶子琛、向治、杨湘岚、王耕良,抗日将领陶达刚将军等杰出的先贤爱国人士,在这些杰出人物身上,都闪耀着大坝人的文化精神:勤奋淳朴而又好学崇文、勇毅果敢而又百折不挠、他们有高度的凝聚力而又有极强的乡土观念。

大坝人热爱生活,崇尚勇武,酷爱文化,植根于晏州大地的大坝人身上那种“乐观幽默”和“自信坚韧”二者兼而有之的文化性格,培育了他们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大坝精神。仅以“2012年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为例,就可以充分说明大坝人的文化精神。大坝高装是大坝文化的载体,她高度蕴涵了大坝文化精神实质——龙的传承与自强不息精神,也高度蕴涵了大坝人厚德载物的博大情怀。像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这样十分隆重喜庆、欢畅愉悦、炽烈火热的集娱乐祭祀为一体,寓文化经贸为同台的重大庆典盛会活动,参与其文艺表演四、五百人众,队伍整齐,协调一致,动作准确,配合默契,其高装、书画、龙灯、芦笙、歌舞、川剧、锣鼓出神入化,精湛绝伦,其场面壮观空前绝后,其高超艺术沁人心脾。这一不争的事实足以充分展示出大坝人的文化精神,充分彰显大坝人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了大坝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那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坝人的天然秉赋和性格。早在清代康乾时期,由南粤迁徙而来大坝的广东人就将抬阁高装这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瑰宝移植到大坝,历经300多年演变始成今天之宏大规模和地方文化特色。追本溯源,大坝素有中国文化之乡之称。大坝人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搬上历史舞台,视为大坝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圣殿,视为大坝人精神文化乐园的神圣殿堂而顶礼膜拜,这已经形成了大坝人精神文化中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生活,并约定俗成,相袭传承,世世代代以至于今。所以,自清代、民国时期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一年一度大坝高装这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节的盛大活动。据王家弼先生讲,他十分清楚地记得,在他父亲(王德孚)当乡长时,办“大坝高装会”是每年的二月“文昌会”举办,一般都是两天时间。大坝高装会除看高装文化活动外,还要看戏,此间还有许多外地艺人、商人到本地参与其交易活动,有耍猴卖艺的,有皮影西洋镜的,有讲评书卖狗皮膏药的,„„。那时四路八方的人众都像赶庙会、过节日那样蜂拥而至这方圆二平方多公里的古镇来看高装。还有成渝两地、云贵边区各县分的商人也潮涌般地赶来大坝参加“大坝高装会”,因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不可错过的大好商机。在这两三天里,大坝街上大小一百多家客栈全部爆满,无一空铺。拿外地人对大坝印象的说法:在大坝耍法多,吃法多,看法多。在耍法方面近处风景区有朝阳仙境、景江涨鸭、双桥映月、鲵源晚眺、鱼洞潜狮,还有万寿寺、兴福寺、白衣庵、城隍庙、张爷庙、关岳庙、禹王宫、文昌宫、南天堂(可见定水浪中花先生制作的优酷视频: 大坝小河南天堂段)、北天堂等可以任你闲庭信步,东游西逛;在吃法方面,有十分驰名的大坝名食如赵氏“大坝猪儿粑”,袁氏“大坝裹脚白肉”,康氏小笼粉蒸肉,罗国清醪糟鸡蛋、缸缸糍粑,戴虎成 “麻汤(糖)”、“泡糖”,李二伯爷的油炸糍粑、“麦鱼鳅”,赵幺婆的 “熨斗粑”、“罐咡茶”凡此种种,目接不暇„„„。在看法上,有高装,苗族芦笙歌舞,川剧大戏,晏州书画,龙灯狮灯,评书皮影,西洋把镜,猴戏杂枝等好去处。大坝正可谓是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在邓石如《大坝高装竹枝词》中有这样的描写:

文昌盛会又重开,不尽人流滚滚来。共赏艳妆娇对镜,高装倩影映裙衩。

大坝高装是“文昌会”节日的盛大文化活动,是兴文独有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大坝乃至宜宾全市、全川独有的抬阁高装戏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瑰宝。大坝高装起源于清康乾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大坝群众祈福祥瑞、祭祀文昌帝君的民俗文化活动。大坝高装(可见陈良方先生制作的视频《壬辰年大坝第九届高装文化艺术节》)由于其表演形式的独特性、惊险性和刺激性,大坝高桩得以传承至今,并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是一块金字招牌,如果重视发掘利用运作得好,她可以成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宝贵资源,既可把大坝古镇打造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的旅游圣地,又还可通过招商引资,搞原生态活性农耕旅游和原生态喀斯特水乡旅游,把她作为产业打造开发,以此推动大坝的经济发展和古镇重建。这犹如“滇东门户”、“滇黔锁钥”的云南罗平菜花节,近年来,当地把油菜花从农业资源拓展为旅游资源,着意经营,数十万亩油菜花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秀峰、村舍、道路、河流,皆融汇入油菜花海,蔚为壮观。车游花海,红耀金波,赏心悦目,喜气盈怀。以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吸引了大批旅游、摄影发烧友,激活了罗平经济活力。还有是山东潍坊风筝节不但是交流风筝技艺的节日,也是了解风筝民俗文化的盛会。整个潍坊风筝节期间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传统的民族花灯展览,在夜幕下呈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民族焰火,以其绝妙的燃放技巧,展现历史戏剧故事场景,令人不胜激动和赞叹。山东潍坊风筝扎工精巧,造型优美,放飞平稳,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连忘返。这也是潍坊吸引中外游客、招商引资的绝妙之处。罗平菜花节和潍坊风筝节的效应充分体现了当地党政领导的才智魄力和经济战略目光,这些成功的经验和运作的模式大大值得我们兴文学习借鉴,值得我们大坝学习借鉴。

反省我们自身,大坝有优厚的资源,可谓占有三才,如周易所言:“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天道、人道、地道而兼得之。”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大坝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这块金字招牌,有数以万计遍布全国各地热爱家乡、热心大坝文化事业的大坝游子和本土大坝人爱好大坝高装文化并参与其中,这可是大坝高装文化产业的脊梁和生力军,并且我们还拥有鲵源二水孕育的秀美山川、风景名胜、花海田园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平台,我们有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坝民营企业家中的有识之士的襄赞支持,我们何妨不选胜登临,登高望远,绘制宏图,手握机遇,振臂一呼,合力拼搏,以创历史辉煌,造福桑梓人民,标彪千秋万代呢?!

为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这次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的成果,认真总结和分析她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在高装节发烧热之后应该冷静下来理智看待的问题。我综合收集近一周来县内外社会各界的反应,除一片赞扬声外,但仍有不少有识之士也从内心谈出了他所看到的问题和想到的东西。有鉴于此,我将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揭示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之处及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求比较系统完整地梳理出来,姑且作为一篇“大坝高装文化艺术促进会”发言的调研文章。“前世不忘,后世之师,”,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才有可能不重蹈覆辙。

第一点,应该充分肯定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是非常成功的。概括起来我认为: 今年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有几大靓点:

1,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首次试水下航,由文化传媒公司实行策划运作。

2,拨乱反正,恢复了大坝高装会传统的祭祀文昌帝君的祭典仪式活动。

3,群众文化参与性强,充分发挥了民间文化社团和群众文艺团体的积极作用。

4,充分体现了党政领导重视、民营企业支持、社会各届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主导作用。

5,首次确立了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的常态性、届次性活动模式。6,正式确立了“大坝高装文化艺术促进会”民俗文化团体的组建,使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具规模。7,拉开了设立大坝高装文化基金帷幕,为推动文化强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奠定了良好基础。

8,正式命名新政府驻地广场为“大坝高装文化广场”,这是大坝高装文化的发掘、传承、弘扬和光大的重大举措,势必产生“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的火炬届届相传,“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的旗帜世代飘扬的文化效应。

第二点,就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和听到的有关这次高装文化艺术节相反的声音:

今年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认真观看了今年大坝乡党政主办的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据说华兴公司、兴文正大运业集团、成都品格飞扬文化传播公司、兴文大酒店、兴文石海印酒业公司(大坝野生猕猴桃酒厂)等民营企业都出资襄赞,可以说是大坝有史以来大坝高装会中最为壮观,最为成功的一次。但是否是完美的呢?这一点我不敢苟同。近日,有不少网友在《晏州论坛》、《鲵源社区》网络传媒上中肯地指出了一些问题,如横幅上话语的表述性问题、对外宣传报导滞后的问题、善后工作的总结表彰问题„„。可能有的领导或同乡人会认为这是枝节问题,抑或认为这是节外生枝,鸡蛋里桃骨头。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俗话说:“中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能提出善意建议意见的人正说明他对家乡的眷恋热爱,正体现他对家乡的一份责任和拳拳报效之心。他视大坝文化为自己的脸面,他视高装文化为自己的生活乐园,他视高装文化艺术为自己的生命。如像大坝老体协、大坝高装文化促进会、晏州书画院、晏州文艺歌舞队、大坝川剧玩友会及《晏州论坛》、《鲵源社区》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中坚力量不正是这种人吗?!在这次高装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正迸发出他们那种孜孜以求的生命火花和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及博大襟怀。他们那种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忘我牺牲的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吗?!诗经所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其实在我们身边的这一批人正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良师益友。我看过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这部书旨在提示我们: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成败与否取决细节之细。现在有的人,总不屑一顾于小事和事情的细节,太自信于自己才智过人,太自信于自己是圣人,最后往往导致失败。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同样道理让我们要注重细节的变化。这部书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所以,愚认为在评估2012“第九届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 的成就时,我们还要看到她的不足和欠缺,也不因其成功而不总结其得失成败。我看了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他就十分重视战争研究,无论在军事战略上的考量,还是在战役战术的斟酌,他都十分缜密细致。并且每打完一次仗都要召集大家一起认真总结,总结其经验教训,以利再战。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这届高装文化艺术节为例,愚认为当地党政应该召集相关人士认真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先进单位、有功之士,激活机制,并对一些善后工作和后续工作进行修补,这将有利于鼓舞人心士气,有利于挖掘大坝高装文化、有利于传承大坝高装文化、有利于弘扬大坝高装文化、有利于促进古镇大坝的打造和大坝的经济发展。

针对实际,我认为今年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有几点值得反省和深思:

1,节前的前期宣传舆论导向工作做得差。

这次高装文化节在发布举办信息上,反映在主流媒体上关于举办“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的报道几乎近于零,而我都只是在《晏州论坛》、《鲵源社区》上看到个别网友登出的马路消息,而且语焉不详。未见官方的任何正式消息登出。连许多外地的大坝人也打电话问我,是否有此事。节期临近,无奈中我打了个电话问了政府的lǐyì才证实了“圣楼庶民”在网上发的帖子是真的。而节后,我也十分关注本县电视台有关“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的新闻报道,但也十分地失望,就连老夫子、兴文文化界泰斗秦道新先生今天刭我办公室来也问:“咋这几天看不到本县新闻报道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的活动情况”。我还委婉地说,可能电视台还没有制作好。面对这样的尬尴,作为大坝人心底有说不出的种种苦涩。

2,善后工作问题。

我们常看新闻,卫星上天了,嗣后有关部门都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这叫什么呢?!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在高装文化节现场看到许多大坝村民、居民、学生、教师和退休干部职工,老人、儿童和妇女,苗族同胞等都积极投入高装文化的演出活动,各群众文化团体同仁都全身心臵身于高装文化活动之中。如负责书画展的陶鹏德先生抱病坚持几天几夜,开幕那天还站台画画酬客;如主祭文昌帝君的赵星喜及伴祭者大多年逾七十,但仍是三叩九拜,稽首跪立,还要走两公里巡游直至活动结束,其间体力消耗可想而知。又如《晏州论坛》、《鲵源社区》的网友陈良方、熊庆华、李友清、杨永康、耿跃伦等都随行奔走,强下这珍贵的历史镜头,抓拍了这些可喜的场面,十分感人,抓拍了这些十分感人的场面,并制作视频、图片及时发在网上,作了大幅度的报道。面对这些十分感人的生动场面,而我们外观者又有谁去注意这几百号参与高装文化节阵营中的“指战员”呢?!我们分享的是他们所创造的高装文化成果。

因此,我认为对这些有功之士和先进单位应该给予表彰。3,关于深入挖掘大坝高装文化内涵问题。

愚认为,以阳朔“刘三姐印象”和九寨沟容中尔甲“高原红”为例,她们以“刘三姐印象”、“高原红”为文化团队,以阳朔、九寨沟自然风景为媒,进行人文与自然资源的整合,通过精心策划打造,然后以市场商业运作手段,占领了文化市场高地,取得了互惠双赢局面。所以,我们大坝高装可以走文化商业运作的道路,可以形成产业链,如高装、书画、川剧玩友、芦笙歌舞、秧歌队„„都可以有机组合、松散联盟、机动组合、主动出击,与企事业单位和外界县、市挂勾,进行巡回演出,既可稳住队伍,又可解决经费的来源问题。

4,关于深入拓展大坝高装文化外延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大坝高装文化内涵,拓展大坝高装文化外延,余认为可编一部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节专题剧, 写剧本有珠影的邵晓黎;可写一本大坝高装文化艺术专题书,可谱一首大坝高装文化艺术主题歌曲, 谱曲有北京废墟摇滚乐队的周云山、兴文文化馆的罗少模;可组建一个大坝高装文化艺术传媒公司,如像容中尔甲“高原红”那样的团体,大坝高装文化艺术传媒公司可由范仲智策划,由出资者股东组阁组建,使大坝高装文化艺术走向商业运作市场.走向大都会文化殿堂,以此推动大坝高装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

5,关于设立大坝高装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的问题 关于设立大坝高装文化保护专项基金,这是关乎大坝高装文化可持续发展前瞻性的战略问题。乡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设立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同时乡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我认为大坝高装文化基金可多渠道融资,一是依靠国家关于保护非遗的专项资金,二是县、乡文化事业年度预算资金,三是争取大坝或外地民营业家赞助,四是本土大坝人自愿募捐,五是大坝高装文化节冠名广告商出资。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乡人民政府设立的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主要保障用于以下项目支出需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项目的研究;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资料文献和实物的征集和收购;

(六)少数民族村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奖励;

(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其他重大事项。6,关于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愚认为当前我们亟不可待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重视和切实抓好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大坝乡人民政府应当将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保护、传承等人才队伍的建设,将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大坝高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注重其原真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以上意见当否,请大家不吝赐教指正。

鲵影萍踪于古宋2012-2-28

声明:本文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剽袭。

上一篇:小教学常规自查报告例&教师教学自查报告三下一篇:交通安全家长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