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2024-04-08

顺昌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共10篇)

篇1:顺昌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顺昌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林业执法水平,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结合我局各执法单位实际,制定以下评议考核制度:

一、评议考核范围

森林公安分局、林业站、木检站、防火办、种苗站、森防站、野动站

二、评议考核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权利与责任一致,客观公正地对各执法单位的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予以公示。

2、重点突出原则。重点考核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行为是否规范,程序是否合法;执法过错程度等。

3、注重工作效能原则。重点考核文明执法水平,在执法工作中成绩是否突出。

4、奖惩分明原则。在评议考核中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不负责任,由于失职、过错造成损失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评议考核办法

1、采取日常监督、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的办法。即日常工作由局分管领导按执法监督制度进行监督指导;半年由局办公会给予考评备案;年终总评表彰。

2、根据局属各执法岗位范围和工作特点,明确各自考核标准,做到责任清楚,目标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3、评议考核工作实行内外结合。对内采取日常监督,对外采取调查走访、征询意见等办法,具体掌握各执法单位的工作情况,并将评议情况纳入执法考核中。

4、考评结果与“评先创优”年底奖金挂钩。因执法过错被追究的责任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取消当年奖金;被追究的执法单位取消先评评优资格。

篇2:顺昌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一、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模范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二、必须文明执法、礼貌待人、遵老爱幼,助人为乐。

三、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上班时间不办私事;

四、必须着装整齐,男执法人员不准留长发,大鬓

角和胡须,女执法人员不准浓妆艳抹,发辫不得过长或披肩发;

五、必须举止端庄,精神振奋,姿态良好,文明用语,不背手或将手插进衣裤袋,边走边吸烟、边吃东西,不允许挽臂搭肩,嬉笑打闹;

六、必须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敢于排除各种干扰,维护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严肃性;

七、必须规范着装,佩戴行政执法标志,维护林业执法队伍的文明形象;

八、必须先敬礼,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先说服教育,严禁以粗鲁野蛮的态度对待违章者,对违法者进行处罚时,必须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办理,一律使用省林业局统一印制文书;

九、必须认真接待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不得无故拖延、刁难;

篇3:浅议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关键词:行政许可制度,种类,问题,建议

林业行政许可是指林业行政管理机关 (或者其委托部门和法律授权的其他单位)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依法对申请人进行审查并赋予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1]。林业行政许可制度是国家行政许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林业部门履行其保护管理森林资源的法定职权, 是实现林业社会管理和调控市场,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改革和不断完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 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促进林业生态平衡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推动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近60年的建设,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森林法》为主体的较为健全的林业法律体系。在现行的林业法律法规中, 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确立了一系列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2], 在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促进林业生态平衡和林业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现行林业行政许可的范围和种类

目前我国林业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证 (许可事项) 有32项。根据许可的性质, 我们可将我国现行的主要林业行政许可证 (许可事项) 分为以下3类:

1.1 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行为许可的种类

主要包括:林地征用、占用许可, 林木采伐许可, 森林资源、苗圃、自然保护区等的设立和规划许可, 野生动物捕猎许可, 野生植物 (含野生药材, 天然种质资源) 采摘许可, 森林资源运输许可, 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等。

1.2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格许可的种类

主要包括:木材经营 (加工) 许可,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 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 林木种子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 自然保护区、林场等开展旅游等活动的许可等。

1.3 森林资源保护的行政许可

主要包括:动植物检疫许可, 林区用火 (含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其他活动如实弹演习等) 许可, 购买猎枪、弹具许可, 外国人进入自然保护区许可, 外国人从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考察的

许可等。

2 现行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并修订了《森林法》及其配套法规。我国森林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现象十分严重, 不但毁林现象时有发生, 违法批地、占地屡禁不止;而且滥伐盗伐林木、非法捕杀、贩卖国家珍贵野生动物案件接连发生, 重特大案件还呈现上升趋势, 一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活动规划管理不当,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现行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

2.1 许可证的实施范围还不能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2.2 多数许可证的发放程序还很不规范, 对许可证颁发程序监管不力。

2.3 对依据许可证采取的行为还未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等。

3 林业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建议

由于我国林业行政许可制度还存在着缺陷, 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 加强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必须完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1 遵循生态基本规律, 依法科学设立许可审批事项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 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临界阀限现象, 如物种数量与物种消亡之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衰减与生境破碎化之间的变化等, 这是可持续发展关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3]。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不能超过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承载力[4], 否则, 就可能影响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 对影响生态平衡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行为, 必须进行立法管理, 根据需要将这些行为纳入到林业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之中, 不断健全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在森林资源和林业管理中, 必须按照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 科学确定林业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 对许可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管, 以防止生态悲剧的发生。

3.2 精简高效、权责统一

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要做到项目的设立、审批的运行、监督各个环节, 坚持效率、效益、效果的统一, 坚持先精简合并, 再下放转向, 在精和简上做文章, 充分体现管理的科学内涵。以精简项目、减少环节、简化手续为基础, 实行审批管理责任制, 谁审批谁负责, 在明确审批项目的同时, 要明确规定每一个环节的条件、标准、权限、时限和责任, 明确规定每一个审批岗位的对象、范围和规模, 责任到岗, 权责一致。

3.3 强化服务、执政为民

为人民服务, 是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法定职责, 必须在各个审批项目和审批过程中充分予以体现。林业行政审批要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最根本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权利, 有利于生态建设、生态安全, 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森林产品的实际需要。要以转变职能和作风为重点, 按简化程序、一般程序、特殊程序, 划分确定林业审批项目, 切实做到简便规范、服务完善、社会知情、办事方便, 将政府的行政职能真正落到实处。

3.4 公开公正、监督制衡

从实际和审批项目特点出发, 提高审批透明度。林木种子、林木检疫、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经营、运输等等, 必须将审批程序性规定、申请条件或材料、受理部门、收费标准等, 用不同形式予以公开。审批结果要以公开内容相一致, 公开的必须严格执行, 未公开的, 既不能作为依据也不能随意解释。对有数量、条件限制的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等审批项目, 除按条件审核外, 还要以听证、招投标、拍卖及集体讨论等形式公正处理。要明确监督职责和审批职责, 要使监督权和审批权相平衡, 要体现有审批有监督有过错有追究。既要加强行政审批过程的全面监督, 也要加强对审批部门和岗位的分类监督

21世纪, 追求环境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重视和加快林业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党和国家也对林业空前重视, 赋予林业以重大的使命和责任。依法加强保护与开发管理, 才能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自然资源基础, 就必须加强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 促进林业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参见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175-179.

[2]周训芳.《林业政策与法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76-93.

[3]参见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15-318.

篇4:我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评析

关键词: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立法

中图分类号: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3.017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则是评价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检验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正确行使执法职权和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机制,是行政执法责任制中最关键的环节。目前我国已有相当部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颁布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在这些立法文件中都对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进行了规范,有的省甚至还进行了专门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立法。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不仅对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规范形式不一,而且规范内容也差异较大。这使得评议考核的结果难以真正反映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进而影响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影响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和行政执法机关的信任。因而有必要对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相关立法进行具体分析,以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现状

(一)我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地方立法设置概况

截止至2008年5月1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地方法规、规章共计18部,其中甘肃和江苏两省进行了专门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立法,此外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方案》。

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除江苏省的立法0外都有评议考核的相关内容。其中,天津、内蒙古、湖北、陕西、山西的立法中单独将评议考核作为一章,吉林和甘肃的立法中将考核与监督合在一起作为一章,北京和广西的立法中都将评议考核的内容放在行政执法监督章中。广东、海南、青海、重庆、黑龙江、辽宁、江西、贵州等8个没有设章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除了重庆的立法中将评议考核作为行政执法职责的一项加以规定,其它各地行政执法责任制立法法规规章都将评议考核作为单独的内容予以规定,而黑龙江的立法用了13条的大篇幅来规定评议考核。

(二)我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立法主要内容

1.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主体。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主体的有天津、北京、吉林、内蒙古、海南、甘肃、广西、湖北、黑龙江、辽宁、江西、山西、江苏、湖南等14地;以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主体的有天津、北京、吉林、内蒙古、广东、海南、青海、重庆、甘肃、广西、湖北、黑龙江、辽宁、江西、山西、江苏、湖南等17地;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考评机构和行政执法机构的考评机构为评议考核主体的只有陕西的立法;以县级以上目标管理工作机构与政府法制机构为评议考核主体的有贵州和四川。

2.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内容。关于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国务院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已明确指出,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包括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执法依据是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适当,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案卷质量情况等。《意见》还要求评议考核主体要结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评议考核方案,明确评议考核的具体标准。

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将行政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作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内容的有海南、甘肃、陕西、山西、江苏、四川等6地;将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权限规定作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的有北京、青海、甘肃、湖北、黑龙江、贵州、陕西、山西、江苏等9地;将适用执法依据是否规范规定作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内容的有海南、甘肃、陕西、山西、江苏等5地;将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规定作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内容的有北京、海南、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江苏、湖南、四川等9地;将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规定作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内容的有甘肃、陕西、山西、江苏等4地;将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规定作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内容的有天津、海南、青海、甘肃、湖北、陕西、山西、江苏、湖南、四川等10地;将案卷质量情况规定作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内容的有北京、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江苏、湖南、四川等8地。其中只有陕西、甘肃、山西和江苏的立法中包括了全部7项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内容,而吉林、内蒙古、广东、广西、辽宁、江西的立法中均无这7项内容。

3.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方法。《意见》中指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可以采取组织考评、个人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日常评议考核与年度评议考核的有机衔接。

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规定了组织考评方法的有天津、北京、吉林、内蒙古、广东、海南、青海、甘肃、广西、湖北、黑龙江、贵州、陕西、辽宁、江西、山西、江苏、湖南、四川等19地;规定了个人自我考评方法的有吉林、甘肃、湖北、山西、江苏、四川等6地的立法;规定了互查互评方法的有山西、江苏、四川等3地;规定了日常评议考核方法的有北京、山西、江苏、四川等4地;规定了年度评议考核方法的有北京、青海、甘肃、广西、山西、江苏、四川等7地。只有山西、江苏、四川省等3地的立法中规定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所有5种方法。

二、我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立法来看,我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立法设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立法缺乏专门性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立法缺乏专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的地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立法中没有将评议考核单独设章。除江苏的立法外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都有评议考核的相关内容。但单独将评议考核作为一章的只有天津、内蒙古、湖北、陕西、山西等5地的立法。吉林和甘肃的立法将考核和监督合在一起作为一章,北京和广西都将评议考核的内容放在行政执法监督章中。广

东、海南、青海、重庆、黑龙江、辽宁、江西、贵州等8地的立法在结构上就是没有设章的。第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专门立法不多。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中只有甘肃、江苏、湖南、四川四省进行了专门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立法,仅占13%。

(二)评议主体单一,基本上拘限于内部评议

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立法都是以政府和行政执法机构为评议考核主体的,成立专门考评机构的只有两个,占总数的10%。《意见》中对评议考核主体也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同时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由上级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并充分听取地方人民政府的评议意见。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按照管理职责分工分别由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评议考核。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所属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在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立法中,即使成立专门的考评机构也是在政府内部、行政执法机关内部设置的考评机构。这就是说,我国目前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主体只有政府和所属行政执法机关,基本上拘限于内部评议。

(三)评议内容抽象且无统一标准

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法中只有陕西、甘肃、山西和江苏的立法中包括了《意见》中所列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全部7项内容,而吉林、内蒙古、广东、广西、辽宁、江西的立法中均无这7项内容。有些地方的法规规章将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效果规定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如北京、湖北的立法。有些地方的法规规章将行政执法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以及勤政和廉政情况规定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如北京、青海、黑龙江的立法。有些地方将行政执法效果规定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如北京、海南、青海的立法。有些地方将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情况规定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如吉林、海南、湖北江西、贵州的立法。还有些地方干脆笼统规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如内蒙古、重庆、广西的立法。可见各地立法在评议考核的内容设置上是极不统一的,而且内容比较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没有相应的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这将导致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大打折扣。

(四)评议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

在评议方法上,除了组织考评方法是基本上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法都有规定,其它方法所占的比例都很小。这表明,我国目前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方法还很简单,不仅个人自我考评、互查互评、日常评议考核、年度评议考核都没有制度化、法律化而且没有引入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电子政务;其次现行的评议考核方法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官方评估”。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估方式由于其过程的封闭性、神秘性和缺乏监督,最终导致评估结果失真,可信度过低。

三、完善我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的途径

针对实践中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建设与完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以公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政府为了管理的便利,在社会管理的结果上往往是追求社会的秩序,而漠视公众的需要和利益。中国社会是一个市民社会不发达,行政权力总是处于天然优势地位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结束以后,政治观念中仍然强调的是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社会是从属于国家并从国家中派生出来的,先国家后社会的观念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重义务轻权利,个人权利要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当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个人权利必须让位给集体利益,权利缺乏应有的保障和救济。在现实中,行政权与计划经济体制融为一体,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权缺乏有效的制约。因此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用强行摊派、行政命令等刚性方式,而缺少柔性管理的理念。然而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势必需要强化政府内部的服务意识,这无疑对于习惯于通过进行社会动员统一配置社会资源和保持社会平衡的政府官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政府进行考核评估,也间接地要求“政府本位”向“公众本位”转变,“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要求关心公众的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因此,要顺利推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首先要树立新的价值理念——“以公民为中心”。

(二)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相关立法

首先,在已有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应设专章对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以规范。笔者认为从评议考核制度在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来看,在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应该将评议考核作为单独一章予以专门规范,而不应将评议考核与其他内容合并在一起进行规范。关于评议考核结果的运用,目前基本上所有地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都是将其放在评议考核的内容之中。这样做会在立法上出现重复,因为对评议考核结果的运用包括奖惩两方面,如果在评议考核中规定了惩,那么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又规定什么呢?而且将奖惩分开也不妥当,明明是一个问题却分在两个不同的章节进行规定,显然不妥。因此,还是将其作为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相对应的内容放在行政执法责任落实部分较好。

其次应加快进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专门立法工作的步伐。目前我国已有四个省进行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专门立法工作,这无疑将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但这涉及到一个问题:既然有的地方已有专门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那么在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还要不要对评议考核制度进行规定?例如,江苏省由于有专门的《江苏省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就没有在《江苏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中再单独规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笔者认为,在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依然要对评议考核制度进行规定,但这里的评议考核制度与专门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中的评议考核制度是不同的,两者之间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作为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立法文件,它对评议考核的规定应是基本性的,也就是说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应对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基本内容作出原则性规定。这些基本内容应以《意见》为依据,具体包括:评议考核的基本要求、评议考核的主体、评议考核的内容、评议考核的方法等。各省经行政单位专门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则应依据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中对评议考核基本内容的原则性规定进一步细化,设计具体的评议考核实施办法。

(三)评议考核主体多元化

评议主体是指评议活动的行为主体,即“谁来评议考核”。“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通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

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即不同的评议考核主体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对于任何类型的设计活动,其根本原则都在于必须让将要使用这些系统的有关人员参与这个系统的设计”。

1.内部评议。政府是承担行政活动的主体,这是现代行政的基本状况。在现代国家,失去了行政的专门性,即等于失去了实现人民福祉或者公共利益的可能性,也就等于失去了国家及行政存在的意义。因此内部评议有利于实现一定的引导和监督目的,具体包括行政执法部门自身评议和上级机关评议。

2.外部评议。内部评议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实践过程中导致了一些执法部门只唯上不唯实,“政绩”做给上级看,做给领导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无助于行政执法绩效的提升,相反却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形象。因此,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主体结构应从单一型趋向多元型,引入外部评议。这其中包括:专家评议、社会公众评议、新闻媒体公众组织评议、监察机关评议。

无论是内部评议还是外部评议都有自身特定的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各自也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选择多元化的评议主体,以实现“内外双向评议”。

(四)评议考核内容标准化、体系化

我国目前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法规规章的评议考核内容既不统一又抽象,实践中难以操作。应借鉴外国“3E”经验建立规范科学的评议考核标准与指标体系。在评议考核标准上应该包括量和质两个层次。“量”体现执法效率的高低,可以表示为效率比例;“质”体现执法机关作出执法行为的态度、能力以及公众的满意程度等。在指标体系上具体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指标设计应把握“4E”即,经济(Ee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及公平(Equity);二是指标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准则:既要考核已经表现出来的成绩,又要考核潜力绩效,以体现公平;三是指标设计不能盲目地借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案例,应注意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我国地区间差别较大,指标设计不可能大一统,应适当考虑地区差异建立指标体系。

(五)评议考核方法信息化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能否得出客观公正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议考核方法的适用,国外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进行评议考核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得信息和服务,以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以及信息分析、处理、传递和使用的能力和效率。依托电子化政府工程平台,引入电子政务评议考核方式,是探索和创新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有效途径。

第一,在评议考核制中应用网络技术可以减少评议的中间环节和评议材料的失真。各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的作用,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操作思路,把行政执法的实体法规则细化为岗位工作标准、权限、责任,并依据程序法的要求制定工作流程,使每一项执法工作都必须按程序、标准、时限进行,从而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要注重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将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转换成行政执法专业化、流程化管理,促使岗位职责“人机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自动控制和远程传送的特点进行行政执法流程再造,全面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计算机信息化处理,实现执法信息的网络传输和集中共享,使行政执法行为在网络中留下活动的记录,这样既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也使行政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置于严密监控之下。

第二,可以关注到对电子政务特殊服务对象的评估。电子政务在各个国家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外国有些国家比如美国电子政务的评估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对于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以及残疾人网上服务等项目的评估已经逐渐提上日程。而“数字鸿沟”在我国尤为严重,农民、残疾人及偏远山区的公民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几乎还是零,在评估工作中,应该更加关注这些群体的设施保障和知识保障。

篇5: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第一条 根据本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年终科室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局各行政执法科室、事业单位依法行政情况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由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组织进行。

第三条 考核内容及要求:

1、行政执法个体合法。

(一)执法人员经过上岗培训,申领《行政执法证》。

(二)具备执法资格并持证上岗。

(三)执法时凭证亮证执法。

2、行政行为内容合法、适当。

(一)本部门执法依据、执法职责明确。

(二)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程序和内容合法。

(三)对本部门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积极主动履行,无放弃、推诿和拒绝履行等情况。

(四)严格落实行政审批改革的各项规定。

(五)作出处罚、许可、收费、检查或采取强制措施等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

(六)具体行政行为属职权范围。

(七)具体行政行为公平、公正、适当。

3、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

(一)公开本部门的办事制度和执法程序。

(二)具体行政行为具备了法定形式。

(三)具体行政行为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的。

(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依法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利。

(五)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依法告知当事人给予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六)拟作出的处罚属于听证范围的,告之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七)行政处罚文书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八)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

4、依法行政各项监督制度落实、完善。

(一)带头学习依法行政的有关法律知识,定期参加专业法律和业务培训的。

(二)及时接受群众投诉,及时答复。

(三)有复议工作人员,依法办理复议案件。

(四)本部门作出的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及时报告。

第四条 评议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各执法科室和事业单位在每年12月底,将本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书面总结,报本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6:安监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第一条为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在本行政区域内正确实施,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执法单位为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活动,包括: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执法监督等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科室和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状况的评议考核。

第四条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与机关岗位目标考核相结合,与加强法制工作、促进依法行政相结合。

第五条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为:

(一)行政执法单位领导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视情况;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实施情况;

(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和依法行政的情况;

(四)行政措施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情况;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情况;

(六)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七)对因违法执法、造成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错案责任人追究情况;

(八)法制宣传、培训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第六条局各科室重视和加强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带头学法,依法行使职权;定期研究,经常检查,及时解决行政执法中的有关问题;配置的执法监察大队工作人员,保证其工作条件,发挥其职能作用。

第七条必须实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制定逐年实施方案,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责任,建立相关制度,认真组织实施,依法追究违法执法行为。

第八条各科室及其执法人员在行使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职权时,应当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第九条制定规范文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的规定,按规定移送法制机构审核把关。

第十条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明确行政复议机构人员,按规定时间报送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统计报表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依法办理行政赔偿事务。

第十一条局行政办应当为执法人员申领行政执法证件,组织开展新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新上

岗人员必须参加县政府法制部门或上级部门组织的法律基础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第十二条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状况组织评议,考核结果分四个档次,并向社会公开:

(一)优秀:考评总分在90分以上的;

(二)合格:考评总分在89分以下、70分以上的;

(三)基本合格:考评总分在69分以下、60分以上的;

(四)不合格:考评总分在59分以下的。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经过考评,对行政执法工作优秀的行政执法单位和作出显著成绩的行政执法人员将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考评不合格的科室和个人,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责令改正,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违法执法造成重大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行政执法违法责任和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予以追究。

第十五条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工作,评议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定期检查、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根据需要可抽查部门执法单位进行单项检查,也可直接对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个案督查。各科室每半年按本办法的规定组织一次自查,局依法

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考核。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台帐、调阅案卷、走访行政管理相对人等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评议考核内容共4项,满分为100分,对未达到所列标准的,酌情扣分,直到扣完为止。

第十七条依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实行申报检查考评制。各科室径自查达到优秀的,可申报参评先进集体;未申报的,只检查考核,不参加先进集体的评选。

第十八条依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由各科室根据自查和评议考核情况推荐的名额择优上报,由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核定。

篇7:遂昌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 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 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富民强县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当前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林业产业也经历着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粗放型经营向培育资源、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 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趋势。因此, 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 不断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的需求。

2 遂昌县林业产业现状

遂昌县是浙江省林业重点县之一。林业在遂昌县农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林业产业的发展, 直接影响着遂昌县的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近年来, 林业产业改变了从过去单一原木出运, 逐步向半成品和成品加工发展, 产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产业总量不断扩大。但是也清楚的认识到, 遂昌县木竹加工整体技术水平和发达地区比较, 仍处于较低水平, 特别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影响, 给遂昌县的木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薄弱, 资金短缺等问题突显。遂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新起点, 实践创业创新, 谋求跨越发展, 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和“经营山水, 统筹城乡”的工作要求, 遂昌县将逐步减少森林采伐限额, 扩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 这既是对林业产业新的挑战, 也是新发展的机遇。

3 遂昌县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1) 林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实力弱。企业98%以上的产品为原料型初级加工产品, 附加值低、经营层次低, 仅限于粗放的经营加工、利用, 深加工产业薄弱。

(2) 发展思路不明。一些项目过多, 造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 还有一些项目基础薄弱, 扶持力度不够。

(3) 科技支撑不够, 经济效益不明显。项目科技含量不高, 产品质量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

(4) 发展基础薄弱。遂昌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 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 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多数林区道路、排灌设施等建设滞后, 严重制约了林竹基地、森林景观的培育和开发利用。林木良种化程度低, 产业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 发展机制和政策不完善, 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4 遂昌县林业产业发展对策

4.1 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

按照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原则, 围绕林产加工用材积极培育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结合低效林改造, 重点发展以杨树、松树等乡土树种为主的原料林。

4.2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群众种植习惯, 突出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果林, 重在板栗、香榧等干果以及油茶等生物质木本油料林, 加快现有低质、低效经济林改造步伐, 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合理开发林下资源, 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 走立体经营之路, 挖掘林地资源潜力, 注意长、中、短效益相结合, 使林下资源的开发尽快形成规模, 提高效益。

4.3 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

为了满足遂昌县造林绿化种苗需要, 以县级骨干苗圃为主, 积极推行基地育苗、大户育苗, 建设固定的育苗基地。鼓励发展园林花卉业, 为城市绿化、通道绿化和乡村绿化提供优质大苗和多色花卉, 引导业主建设园林花卉基地。

4.4 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

林产加工业的精深程度是林业产业发达的标志。要大力培植原料有保障、规模适度、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 从而充分发挥林业第二产业的牵引作用。积极整合县内小型粗放木竹加工企业, 全面提升深加工、精加工和木竹综合利用能力, 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 还要延长产业链, 实现多次增值, 提高产业化程度。要以科技为依托, 优化生产工艺, 提高技术含量,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4.5 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

积极培育森林旅游资源, 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其他景观为辅助的特色生态旅游品牌, 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主力军作用。加快遂昌国家森林公园和南尖岩、千佛山等风景区开发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和投入力度,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接待能力。积极打造长濂鞍山书院、“三井”省级林业观光园、三仁竹海休闲山庄等相配套的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格局。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 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及林农增收致富。

4.6 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产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稳定增加林农收入的战略高度, 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林业产业建设。要把林业产业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责任制, 制定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奖惩办法, 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把产业发展实绩作为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县林业局要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 结合遂昌县各地森林资源状况, 因地制宜, 制定切合遂昌县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规划。

4.7 强化政策扶持, 营造发展环境

(1) 落实林业产业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遂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对影响林业产业发展全局的财政、税收、金融和市场准入等政策, 要逐一明确并落到实处。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

(2)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林业产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 支持专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推进林业产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完善林业产业预测预警机制。加快森林及林产品认证步伐, 扶持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 强化林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加强林业会员经济管理指导, 要办出精品, 形成品牌, 注重效益。

(3) 完善林业产业管理和服务。加强林业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建设, 使产业管理落实到人, 为产业发展争取政策, 为企业和林农提供产业信息、技术服务。

4.8 创新机制, 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

加强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森林、林地、林木权属合理流转, 鼓励业主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及合作入股经营, 吸引社会各届力量投身林业建设。坚持先发展后消耗的原则, 认真实施“造一用一”工程。充分应用现代林业科技最新技术,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积极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推广适宜不同林地条件的造林优良树种及栽培技术, 充分应用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 增加林产品附加值, 增强林业产业综合实力。

摘要:针对遂昌县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从工业原料林、种苗花卉业、精深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探讨了发展思路, 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政策扶持与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机制及提高林产品含量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对策,遂昌县

参考文献

[1]蹇兆忠.关于加快山东省林业产业化发展途径的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 2002 (2) :7~10.

篇8:顺昌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关键词:森林资源行政许可证

1森林资源及森林资源资产

1.1森林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森林,包括竹林。林木,包括树木、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土的乔木林地,疏林她,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根据该规定的精神可知,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系统。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在进行科学管理及合理经营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大量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及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

森林资源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以及森林环境资源。①森林生物资源。包括森林、林木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②森林土地资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③森林环境资源。包括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生态资源等。因此,森林资源是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综合体。

1.2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是林业经济学界长期以来讨论的核心问题。森林资源的价值与价格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1.2.1资产与资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第三辑中,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因此,资产具有3个重要特征:①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②为某一特定个体所控制。③资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1.2.2资源与资产资源与资产是两个不同的范疇,资产,首先必须是一种经济资源,资产与资源分属不同的管理范畴。两者的物质内涵具有一致性。但又有显著的区别。①资源揭示财富的物质属性,主要以实物管理和数量管理为基础;资产要揭示财富的经济属性,目标是对资源进行经济补偿或价值实现、以价值管理为核心。②取得的方式不同。资源的取得或者是天然形成的,或者是人的劳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而资产的形成可以有3种渠道:一是由人们认定渠道,将一些资源作为资产;二是由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创造的;三是由买卖、租赁等产权交易实现的。③作为资产的资源,具有法律上的独立性,资产总是个体者的资产,主体对其具有控制权。④计量单位不同。资产应能够以货币计量,而资源主要以实物单位计量。

1.2.3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是在现有认识和科学水平条件下,进行经营利用,能给其产权主体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资产的分类:①按其形态可划分为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景观资产和森林环境资产等。②按经营管理的形式划分为公益性森林资源资产(如防护林)和经营性森林资源资产(如用材林资产、经济林资产、薪炭林资产和竹林资产等)。

2森林资源和林业管理理论基础

加强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的管理是基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对具体森林资源和林业的管理的抽象与概括,同时又反过来指导一般管理规则的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其内涵与特征也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各个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不同的阐述,至今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定义和公认的理论模式。尽管如此,其基本含义和思想内涵却是相一致的。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模式。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而是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和质量,采取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可持续的。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反省使用资源的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实施在可持续前提下的经济发展。环境退化的原因产生于经济活动,其解决的办法也必须依靠于经济发展。

2.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环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相协调。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是有限制条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低于资源的再生速率,必须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如果经济决策中能够将环境影响全面系统地考虑进去,这一目的是能够达到的。但如果处理不当,环境退化和资源破坏的成本就非常巨大,甚至会抵消经济增长的成果而适得其反。

2.3外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超越于进行这些经济活动的主体以外的外部影响,即不通过价格机制反映的影响,进而会产生不能全部反映到私人成本中的社会成本。外在性可分为正的外在性和负的外在性。

3森林资源管理的行政许可制度

实践证明,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的传统的体制和理念,是使采育比例失调,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森林资源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是最根本的基础性资源,它的优劣直接激励或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明晰落实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前提下,实行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与实物量的综合管理,实现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补偿,科学的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使森林资源资产走上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

3.1森林资源和林业的经济性管制经济性管制主要是指政府对个体在价格、数量、进入和退出等方面的控制。具体到森林资源和林业实行的经济性管制,主要是行政机关行政许可。

林权证制度:林权证是依法经人民政府登记核发,由权利人持有的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凭证。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林权证式样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林权证书中详细记载了地块范围、面积、林木蓄积置等山场情况和森林资源状况,明确了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拥有者、地上森林或林木所有者、地上森林或林木使用者等权属内容。当权属中任何一项内容发生变更时,如林地使用权依法发生流转等,需要依法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依法持有了林权证,权利人就拥有了该林权证记载范围内的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民政府颁发的林权证,不仅是森林、林木权属的法律凭证,而且也是林地权属的有效法律凭证。

篇9:顺昌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遂昌是传统林业大县, 是浙江省重点林区, 地跨钱瓯两江、山青水秀、风景旖旎、古邑千年,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浙西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的美誉。近年来, 遂昌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工作理念, 全面加快公益林建设步伐, 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 生态、生产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生态林业建设呈现了良性发展态势, 林业综合生产力日渐发达, 林业产业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 成效分析

2.1 立足森林公园优势, 做强森林旅游产业

近年来, 遂昌县围绕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 依托丰厚的生态资源, 着眼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以生态林业建设为切入点, 实施全省最大的“森林保护计划”, 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和经营, 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被确定为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 更加坚定了把森林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思路, 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旅游项目建设。森林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富民惠民程度最高、体制机制创新最富成效的新兴产业之一。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该县森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先后获得了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十大年度县域旅游之星、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等荣誉称号, “山区旅游的遂昌模式”被业界誉为全国山区旅游发展的典范。

2.2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促进山区农民致富增收

遂昌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 全县现有油茶面积8万亩, 其中投产油茶林7.3万亩。近年来, 随着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的重视, 社会对山茶油需求的增加, 该县抢抓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促进山区农民致富增收,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油茶面积逐年扩大。二是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2011年全县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6760万元, 精制山茶油加工企业从2008年的一家增加到4家, 加工设备累计投资达到1500万元。三是油茶林分质量大幅提高, 全县新种0.8万亩油茶全部为油茶良种, 累计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3万亩, 为林农的致富增收奠定基础。四是社会、生态效益越来越巨大。通过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 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水平总体得到提高。油茶产业走上“品种良种化、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质量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2.3 做大做强竹产业, 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遂昌县是浙江省重点竹产区之一, 全县现有竹林面积35万亩, 其中毛竹林面积30万亩。全县19万农村人口中, 有半数以上直接或间接从事竹产业生产, 竹产业的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基于竹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遂昌县委、县政府将竹产业列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 予以重点培育, 围绕“竹”字文章, 走出了一条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以科技为支撑, 以资源为依托, 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新路子, 竹林经营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遂昌竹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全县竹产业实现产值9.2亿元, 其中竹林培育业产值2.4亿元, 竹产业在农民增收致富和山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工作举措

3.1 领导重视, 规划产业发展

在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兴起的历史时期, 确立“发展大林业, 建设大森林”的发展新思路, 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 推动林业产业同步发展, 以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为抓手, 以原生态精品农业为主攻方向, 大力推进林区新型产业体系建设, 把毛竹、油茶等纳入全县8个原生态主打建设农产品来发展。2009年, 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 财政、发改、林业、农办、科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毛竹、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先后编制出台了《遂昌县竹产业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遂昌县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油茶产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等油茶、竹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明确了今后产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

3.2 科技注力, 引领产业发展

立足遂昌竹林资源优势和油茶产业发展基础, 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投入模式, 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示范作用大、辐射带动力强、产业化程度高、品牌效益明显的现代园区, 先后开展了浙江 (遂昌) 省级竹子科技现代园区、遂昌小忠冬笋特色示范基地、遂昌县三仁省级综合园区、遂昌县竹子主导产业示范区、遂昌县石仓原生态竹笋精品园和遂昌县油茶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 遂昌叶村油茶精品园、遂昌排前油茶精品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进一步促进了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为了营造发展油茶产业的良好氛围, 扩大知名度, 该县连续每年在金竹镇举办山茶油开榨节, 并在遂昌电视台、遂昌报和网络等媒体进行油茶专题宣传, 以增强农户发展油茶的信心, 增加农户改造油茶低产林的动力。

3.3 产业联动, 协调产业发展

(1) 精心培育一产。

“十一五”期间通过毛竹自然扩鞭、低效散生林分改造、采伐迹地种植、低产果园区和低效林分套种等方式增长毛竹林面积5万余亩, 增幅达16.7%;根据立地、交通、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竹农经营习惯等条件按区域划分不同经营类型, 形成了以三仁、妙高为中心的笋用林经营区, 以垵口、应村为中心的笋材两用林经营区和以高坪为中心的材用林经营区。

(2) 做大做强二产。

园区建设水平的提升, 增加了资源数量, 提高了资源质量, 极大促进了以竹炭加工为代表的遂昌笋竹加工业的发展。建成了占地300多亩竹炭产业集聚区, 成功开发出竹炭食品、污水治理、新型环保材料、空气净化等多个新型高端领域产品。目前遂昌县已拥有竹炭加工企业54家, 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 省名牌产品3个, 省著名商标2个。2006年12月国家质监总局批准“遂昌竹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遂昌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3) 积极拓展三产。

近年来, 不断升温的旅游市场, 给遂昌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以竹林资源为依托的“农家乐”和笋竹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遂昌文照竹炭公司投资兴建的全国首个集生产研发、应用展示、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中国竹炭博物馆的建成与开业, 实现了竹炭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为遂昌竹炭产品搭建了一个展示和销售平台, 从而改变遂昌竹炭传统的经营模式, 开启了遂昌竹炭全面走向国内市场之路。

3.4 机制保障, 护航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技术推广方式创新, 建立了以首席林技推广专家为龙头、林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林技员为基础的三级联动的新型林技推广体系;实行县科技特派员和乡镇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 逐步形成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形式多样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

摘要:提出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 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和加快建立以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 探讨了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工作举措, 以加快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林业产业,成效,举措,遂昌县

参考文献

[1]郑伟明.遂昌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绿色科技, 2011 (6) :70~71.

篇10:顺昌县林业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林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 是林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产物, 也是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近年来, 遂昌县十分重视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 依托丰富的产业资源, 一手抓培育引导, 一手抓规范发展, 壮大了现代林业建设的主体, 提升了产业综合竞争力, 促进了现代林业示范县的建设。

2 林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到2010年8月底, 遂昌县共建立专业合作社297家, 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86家, 入社社员5000户, 带动周边农户40 000户, 联结基地20余万亩, 合作社注册资金800万元, 拥有固定资产3 500万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9 500万元, 纯收益400万元, 实行二次分红和返利150万元, 已注册商标8个。从遂昌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运行和发展的情况来看, 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2.1 组织形式多元化

种养大户、返销大户、林业龙头企业、村级经济组织和供销社等多种经营主体, 纷纷牵头组建多领域的林业专业合作社, 呈现出林农主体、能者牵头、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

2.2 产业覆盖逐步扩大

从产业分布上看, 目前遂昌县林业产业上油茶、竹笋、香榧、花卉园艺、中药材等产业已实现全覆盖。

2.3 服务领域得到拓展

在服务功能上由初期的单纯提供生产技术服务逐步向提供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产品加工、销售等功能拓展。

2.4 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逐步从低级向高级、松散向紧密、单一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 提高了应对市场的能力;经营区域由本乡、本村为主逐步向跨村、跨乡拓展, 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

3 林业合作社建设的现状

3.1 领导重视, 加快发展步伐

遂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大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发展要求。丽水市林业局把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内容纳入对各县市林业局的工作考核中, 考核指标不仅有数量的要求, 还有质量的要求, 有效地推进了遂昌县林业合作社的发展。

3.2 政策引导, 加大扶持力度

2005年, 遂昌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政府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社建设。2007年在总结前几年合作社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又进行了修订完善, 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了扶持重点。在浙江省、市各级林业项目建设中, 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主体作用, 鼓励合作社申报立项, 每年都有合作社承担科研、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实施。将合作社社员的培训作为遂昌县科技下乡活动的重点, 明确各级林业部门培训内容, 积极帮助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指导, 发展新兴产业, 传授新型实用技术, 引导社员增产增效, 提高质量。

3.3 完善考核, 规范运行机制

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 结合浙江省林业示范性合作社和丽水市规范性合作社的创建工作, 及时启动和开展遂昌县规范性合作社的创建工作, 明确创建目标和创建标准, 到目前为止, 有3家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林业示范专业合作社, 18家被评为丽水市级规范化合作社, 35家被认定为遂昌县级规范化合作社。

4 存在的问题

(1) 运作不够规范。

部分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按照部门提供的示范章程照搬硬套, 没有经过社员充分讨论, 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同时, 由于林业专业合作社工商注册登记不需入资、验资, 产生了成员出资总额不到位, 没有建立成员帐户和盈余返还等相应制度的问题。

(2) 带动力不强。

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 最小的只有5户林农入社, 全县入社林农只占总林农的4%, 整体带动力明显不够。其服务功能也不全面, 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只发挥了技术服务的作用, 特别虽在发挥农民增收方面作用不明显, 与农民经济利益联系不密切。

(3) 发展活力不足。

一方面缺乏自有资金, 合作社活动开展困难;另一方面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难以做到扶优扶强, 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 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这些都直接影响合作社作用的发挥。

(4) 林业合作社之间缺少有效地联合。

虽然目前有很多合作社是跨乡镇跨村组建的, 但是林业专业合作社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和相互合作, 优势不能得到互补, 合作社发展形式较为单一,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更大规模的发展和新路子的拓宽。

5 促进林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5.1 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为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人员提供培训, 提高合作社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提供免费的科技知识、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二是要贯彻落实有关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国家有关涉农项目的意见》, 浙江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一定要认真研究落实。三是要缓解合作社和社员在生产经营中的融资困难, 把林业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信贷的重点, 适当简化贷款手续, 延长贷款期限, 在利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四是在林业专项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专业合作社参与经营的项目。

5.2 加强引导和指导, 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要高度重视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 把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要依法履行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落实专人负责。明确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 制定保障措施。做好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示范、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等工作, 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对已经发展比较好的林业专业合作社, 按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去完善, 并根据合作社提高服务功能的要求,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对目前规模化较小的合作社, 要指导他们在同业内进行联合和重组;要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承担科技推广项目, 承担林木优良品种选育及林木高效丰产栽培、森林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构建、林产品精深加工、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推广项目。

5.3 创新发展路子, 任务落到实处

积极申报省、市规范化合作社建设项目, 进一步发挥省、市级示范性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合作社在遂昌现代林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开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工作, 树立一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典型, 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影响力。以优势林业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 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努力实现兴林富民, 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扎实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健全运行机制, 增加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改善发展环境, 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

5.4 加大扶持力度, 提升经营实力

要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产业、扶持林农的理念。扩大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实现农户与市场的链接, 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现农户与市场链接。通过规范化建设, 逐步使遂昌县的合作社建设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 将合作社建设成为产权清晰、运转高效、机制灵活、管理民主的现代林业经营主体。要进一步加大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 真正落实好优惠政策, 积极探索合作社林权抵押贷款, 着力解决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 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后劲。

6 结语

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是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要充分利用当前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机遇, 创新机制、大力扶持、强化服务, 充分发挥林业专业合作社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介绍了遂昌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若干对策, 以期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专业合作社,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邢最荣.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讲话[R].杭州:浙江省林业厅, 2010.

上一篇:仁爱中学下一篇:我心中的淑女形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