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离反义词

2024-05-02

若即若离反义词(精选11篇)

篇1:若即若离反义词

若即若离反义词

若即若离 rujírulí 形影不离 xíngyǐngbùlí

【若即若离】好像靠近,又好像离开。形容保持一种距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例句〕

1.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

2.关于此事之文章,《东方杂志》只作一附录,不订入书中,使成若即若离之状。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影子一样不分离,形容关系十分密切。

〔例句〕

1.丧事过后,表婶开始同孙儿过形影不离的生活。

2.他的面貌、服装,比起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3.夫妇甚相得,形影不离。

〔应用例句〕

她和班长不即不离,却和体育委员形影不离,好得像亲姐妹一样。

篇2:若即若离反义词

1、洛克先生在访问过的工厂里,发现了一个典型现象,许多国际品牌的供应商都在遵守守则上若即若离。

2、詹姆斯难得对妻子讲话,他对她若即若离。

3、英国像以往一样,保持若即若离之势。

4、他和朋友总是若即若离。

5、越南,虽然是苏联盟友,但是其最近与美国若即若离的军事关系让中国反感。

6、他俩的关系再不像以前那样若即若离了。

7、他的态度老是这样若即若离,真搞不懂他在想什么。

8、也有可能是一部分人,他们喜欢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旁人看来就成了若即若离。

9、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

10、他对她始终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令她不知如何是好。

篇3:若即若离反义词

一、“语法听写”及其基本步骤

“语法听写”有别于传统的句子听写。它以整篇文章为听写材料, 展示时并不放慢速度以配合学生的记录, 也不作多次语音材料的重复, 而是要求学生在听时先记录关键词汇, 然后通过交流与回忆将文章补充完整。所写材料与原文在意义上一致就可以。

“语法听写”一般有下列过程:

准备阶段 (preparation) :教师找到相关材料, 根据学生基础与教学需求进行适当修改, 而后做成录音文件。

听写阶段 (dictation) :在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的基础上,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播放录音, 次数一般为1-2次。

重写阶段 (reconstruction) :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整理出一篇文章, 要求与原文含义相同, 形式上可以多样化。

分析纠正阶段 (analysis and correction) :教师展示原文, 学生对比后进行修改。

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语法听写”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 注意材料的精准性

语法听写是一种以语篇为材料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整体语篇的大环境下学习与运用语言, 其价值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中间, 听写材料的恰当与否对活动效果影响重大。

在材料的准备工作中, 教师要尽可能将要复习的语法知识涵盖进去,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学生喜爱的形式引入语法知识。例如, 在练习宾语从句时,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连接词将其分为三类: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教师在挑选材料时, 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性。初中生的英语读写水平有限, 过难的材料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过于简单的文章则起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也会令他们感到兴趣索然。此外, 在选择文章时,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如果文章所述内容与学生的经验毫不相干, 会导致学生难以快速理解;而所述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过于一致, 又会缺少新鲜感。最后, 所选文章应该行文流畅, 格调清新健康, 富于教育意义。篇幅应长短适中, 以400-500个单词为宜。 (2)

(2) 注意活动的情感性

在英语教学中, 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催化新知的掌握, 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想要培养积极的情感, 除上文所述的材料必须有一定的精准性、受到学生喜爱外, 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语法听写活动, 营造团结协作、互相倾听、互相肯定的合作学习氛围。这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来说至关重要。其次, 课堂活动应该树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基础上。教师在活动中要发挥好组织、指导、监督与评估的作用。

(3) 材料形式与意义的结合程度

语法听写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考虑了材料在形式与意义上的双重作用, 因为在语法听写过程中, 学生无法一下子记住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只有理解材料, 并对材料的意义加以消化, 才能在交流中完善语言形式, 并再次进行表达。所以在语法听写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句子结构、语篇脉络等与语言意义贯穿在一起, 要求学生在相关语境中理解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 然后重新构造一个语法正确、语意连贯的段落。

(4) 注重活动的拓展性

在所有活动结束后, 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作文, 要求学生将听写中涉及的语法再一次进行运用, 使学生能够真正熟悉并掌握相关语法。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展示优秀文章, 肯定其成功之处, 并适当指出不足。

三、在复习教学中进行语法听写例析

以人教版七下期末复习中针对Unit 11、Unit 12进行的语法复习为例。

1. 准备

本节语法听写内容围绕课本Unit 11、Unit 12 展开, 其中Unit 11 重点讲述假期生活, Unit 12 则围绕周末活动展开。语言点是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语法点包括过去时、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there be句式、介词运用等。针对上述复习要点, 笔者找到一篇关于外出旅行见闻的文章作为听力素材, 并适当进行改写, 使语言比较通俗易懂, 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次听写, 笔者设计了一个预热过程, 旨在让学生提出与本单元相关的重要语言点。例如, 当有学生说到类似于“I went to buy some gift in a shop.”的句子时, 笔者借机提问:“What gifts do you buy? Why do you buy it?”并适时将重点单词进行板书,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有了这些准备, 听写时机已经成熟了。

2. 听写

刚开始听写时, 学生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的状况。笔者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T: My brother finished high school last week. So our parents took us to Dalian. I had a busy but happy holiday....

S1: Slowly please.

S2:Can you say it again?S3:You speak so fast.

T:I know you have so

think about their holiday.And you need to knowwhat they did last weekend.Then I will read again, you can try to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quickly, such as what, when, how, where, the reason and theresult.

T: Now if you have some problem in key words, you can share them in your group, so that you can add to your passage.

学生在听写时, 记录到的单词数量往往很少, 只记录前面的内容, 而未涉及文章的中心内容, 致使无法连词成文。这时, 教师要根据全班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朗读, 并在朗读前提醒学生注意方法和技巧。每句话在一次朗读后原则上不再重复, 以培养学习积极倾听的习惯。

3. 整合

随后针对学生记录效果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 笔者采取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 以补充和完善听写材料。

T: I need some volunteers to share your key words.

S1: Dalian, last weekend, museum, took photos, swimming.

S2: Climbed the mountain, exciting, visited the museum, happy, swam, scary.

S3: His parents and his brother, put up the tent, had delicious food.

T: Everyone did a good job. Now you can try to finish your passage by using these key words. Please trust yourself and imagine what the family did. Then I hope everyone can share your passage in the group.Please read it loudly.

基于学生对听写材料的初步了解, 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已知关键词各自写出文章。此时, 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语法错误。笔者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出错。随后的环节至关重要, 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各自的文章, 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探讨、对比和回忆, 修正自己的不足, 并大声朗读出自己的成果, 从而提升语言运用和交流能力。

4. 纠错

T: Now I need some clever boys or girls to show your passages. I think your passages must be very wonderful.

T: This is my passage. Now I will give them to every team. You can notice some details in my passage.

教师出示材料原文, 让各个小组对照原文修改自己的文章。此时的修改不是针对原文逐字逐句的修改, 而是对原文细节的把握, 学生应审视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有无语法错误, 前后是否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5. 拓展

T: Now there is another job that needs you to try to finish. Deng Chao, Li Cheng, Angelababy and Zheng Kai came to our city to film the program Running Man. You can join them. Please write down your activities in the last few days.

教师设置了一个拍摄活动, 要求学生写出具体的行程, 适当表达自己对该节目的看法, 从而巩固与强化语法听写的效果。

篇4:若即若离都是缘

当今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者还很少是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不是研究中国文学的“入赘”到外国文学里去,就是搞外国文学研究的兼理“娘家”事。有的人为此很替中国的比较文学感到脸红,歉疚,觉得理不直,气不壮。其实这样自惭形秽,本大可不必。国外研究比较文学的,不管是历史较久的法、英各国,还是美、日等新进后起之秀,也大都是要求学生先以本国文学或外国文学为立足点,然后扩大眼界旁及其他。还没听说对本国文学或外国文学均无根底,一搞比较文学就成功的。这好比重心和支点还没站稳,更何谈迈腿跨出去的情形。因此,有本国文学或外国文学做根基,是学做比较文学研究的起码条件。虽然这远不如中外兼通,终究比那种对中外文学两边都一知半解或浮光掠影,却竟敢发大而无当之论,空洞概括的比较文章要来得扎实,能服人。比较文学是在冲破一国文学研究的狭隘天地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我们起步较迟,就不能奢望一步迈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沿。任何个体成长都无法逾越种系的发育过程,唯一可行的是浓缩某些发育环节来争取成长的时间。

杨武能的《歌德与中国》一书,是老老实实做比较文学中较早的所谓影响研究的成果。他本是研究德语文学的,做硕士论文时的题目就是《<维特>和‘维特热’》,此后这种兴趣扩大和深化,进而全面梳理和阐释歌德与中国现代文坛的种种因缘。作者在本书中着意分析和提醒人们注意的现象,使所谓的影响研究摆脱了陈旧感,令比较文学研究者另眼相看。譬如,歌德的作品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并非是直接对应的,完全同质的,而有相当程度的错位和参差。中国的五四时代和德国的狂飚突进运动虽有某些类似,毕竟其内涵和格调难以划一,因此,受《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启示而在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一些书信体小说,就与母本若即若离。像五四之后,“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的诗句,几乎成了情感觉醒者的控诉词,可它反封建礼教的色彩却比歌德的作品浓得多了。其中的异同、分寸乃至机理和原委,是大有说头的。分析者的提示使人们深思,讲文学的影响研究,决非是仅以几件事例,便得出A影响了B的笼统结论所能道尽的。所谓的文学影响,本质是两种文化体系交融后的复杂效应,简单的判断有时真会成为一种嘲弄。还有个更奇异的例证: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那个名叫迷娘的意大利女子的故事,到抗战前后传进中国,变成了“从苏州买来的”香姐被父亲逼迫卖唱,最后激起人们义愤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这种奇异的影响与变化,除了如郭沫若所讲,说明歌德“他这个人确也是不容易了解的”,还有关于中德文化的诸多异同关系需要解释。

同样,歌德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印象和理解,也很耐人寻味。歌德热衷于了解中国,读中国文籍,对中国赞颂备至的十九世纪初,恰恰是欧洲人冷淡中国的时期。同是德国文化伟人,黑格尔曾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把中国抛在世界文明进程之外,而同期的歌德却从中国文学中发现了感人至深的东西,并由此激发出他的关于“世界文学”的意识。先不管这个众所周知而曾令许多人颇费口舌加以解释的矛盾事例,至今是否真正说透辟了,起码它表明,文学影响和接受是个相当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不好将其简单划一,也很难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杨武能的态度是尽可能地条分缕析。他就像反对“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说法一样,也不相信“中国月亮比外国的圆”。实际上,任何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学影响,都免不了甚至天经地义地会有某些“误读”的效果。歌德读过中国的小说,把中国想象得那么清澈,明朗,一派诗情画意。《歌德与中国》的作者敢于指出:“由于这种接触和了解的片面性,歌德对于中国的认识就很难正确和全面”,使人看出他对影响研究的不肯浅尝辄止或轻率武断。其实,正是文学影响的种种复杂效果,才使其有别于其他如政治或哲学思想的影响,也赋予比较文学研究以特殊的意义和风格。如果不正视文学影响中的一脉相承与阴错阳差、大同小异与貌合神离、相反相成与泾渭分明等等既相似又不同之类关系交错并存的真实情况,那不但会把比较文学漫画化,更谈不上什么深入揭示文学内在的本质特征。而后一点正是人们搞比较文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同时的歌德与黑格尔都对中国有片面的印象,但他二人并非一个是半斤,另一个是八两。要说“误读”的话,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不同是文学和哲学、感性和理性、美学和历史的不同。或者说,一个可以理解,应该谅解,而另一个则得锱铢必较,厘订辨正。理性必须名实相符,科学的真实尺度容不得想当然的神往或憧憬;而文学艺术的价值观念本性却允许甚至得益于作家们的非科学真实的幻想和虚构。这种名与实大相径庭的异地异国文学形象,之所以有意境,有耐人寻味之美,便在于它是与实在游离的“非我”之梦,是能从中窥见“他者”的“魔镜”。人们常把文学艺术比成“镜子”,可最不该忘记说明的还是这个“魔”字。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就有“魔力”,卡夫卡写《长城》比他的《城堡》更有东方“魔性”色彩。同样,杨武能在《歌德与中国》里说《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包含着歌德的复杂情感乃至体验,“渗进了不少德国的成分,再不能仅仅称作‘中国的’了”,也是旨在发掘文学有别于一般科学的特色和个性的。这使人想起电视上那句流行的电脑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科学已经在借鉴文学艺术的联想特征,而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发掘出和自觉到自身的这种独特性,那不管转换比较研究还是别的什么研究方法,都是华而不实,与文学研究的宗旨南辕北辙的。

以这种眼光来看歌德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做比较研究,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他的“世界文学”的名言。歌德提出的这个与比较文学休戚相关的文学观念,本是与中国文学有瓜葛的。他早已表白过;“我坚信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文学正在形成,而在未来的世界文学中,将为我们德国人保留一个十分光荣的席位。”后来又说,“我深信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文学,深信所有的民族都心向往之,并因此而做着可喜的努力”。而正是中国文学使歌德的这一信念日久弥坚。他在读过明代小说《好逑传》后,深感“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感情方面和我们几乎一样,让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同类的人”,从而下了最后的结论:“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随时随地由成千上万的人所创造出来……民族文学在当今已没有很大意义,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而我们每个人现在就应该出力,加快这一时代的到来……”

德国大文豪这么“崇华媚外”,不知是否会让那些痛恨“崇洋媚外”的中国人觉得宽慰,或者喜出望外。其实,当真如此,仍距离文学的三昧尚远。按科学理性来说,不管是中国人的“崇洋媚外”还是外国人的“崇华媚外”,都显而易见是谬误的。但文学艺术的“崇”或“媚”,则蕴涵着人们审美的旨趣,价值的期待,它们应该被体谅,也应该容许这样“非我”的心驰神往。那种认为“世界文学”便意味着未来文学的清一色面目,甚至奢望将来世界文坛是中国文学的一统天下的看法,并没比清末辜鸿铭宣称“中西固无二道也”的笼统预言有太大的区别和深化,也未必符合歌德“世界文学”范畴的本意。正如杨武能在《歌德与中国》一书里考索的,歌德确实有否定民族文学的不妥言词,可他毕竟多次说过这样的话:

既让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民族保持自己的特点,同时又坚信只有属于全人类的文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学,这样,就准保能实现真正的普遍容忍。

这儿讲的世界,并不意味着要求各民族思想变得一致起来,而只是希望他们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即使不能相亲相爱,也至少得学会相互容忍。

好长时间以来我们就在谈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文学,而且不无道理:须知各民族在那些可怕的战争中受到相互震动以后,又回复到了孤立独处状态,会察觉到自己新认识和吸收了一些陌生的东西,在这儿那儿感到了一些迄今尚不知道的精神需要。

这些话中多次出现的“容忍”和“精神需要”,不知道是否符合德文本意,但歌德旨在通过文学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心灵沟通与精神交流则是无疑的。也许这才是他说“世界文学”的本意罢。为旁证这一领会,不妨再复述一下在二十年代就被译为中文的《少年维特的烦恼》里的一段议论,仿佛也有助于诠释“世界文学”的内涵。歌德在其中说:“的确,我们生来就爱拿自己和其他人反反复复比较;所以,我们是幸福或是不幸,全取决于我们与之相比的是些什么人;所以,最大最大的危险,就莫过于孤身独处了。”(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杨武能新译本)这段话在二十年代中国文坛对比较文学所知甚少的时候,大都被当做维特的人生体验来品味。其实现在看来,歌德这不是把比较方法与“世界文学”沟通起来了么?或者说,歌德所期待的是世界各民族借文学以彼此理解,反过来,不同民族文学的比较、融汇和汲取,又可构成世界文学的恢宏整体。所谓比较,不是为了归一,也不单单是自我区分,同与异俱含其中,而且相互依存。这种以比较为方法特征的文学研究,是与“世界文学”的伟大远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在这一层上加深认识歌德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那么《歌德与中国》对眼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便超出了那薄薄的页数了。

篇5:散文:人生若即若离

这两天时间一直掌控不好,阳台上的芦荟经常会忘记浇水,莽莽撞撞好像没有灵魂的僵尸,晚上两点以前很少睡觉,早晨六点却又习惯性的被闹铃折腾起来,至于醒后却忘记昨晚发生了什么,阳光照射在路旁`树下,仿佛时间也粗心地遗忘了角落里蜷缩的躯壳。只有早晨和傍晚上下班从理工大校园穿过时才会从心底最深处的裂缝里挤出那么一丝一毫的清明,望着提前返校的学生来回穿梭的身影,望着刻意转弯路过的操场,望着一排排干净的`葡萄架和穿插整个校园连接南北门的林荫大道,无神的双眸才会放射出些许精亮的神彩,不住地搜寻,仿佛还有那个出现过并注定会消失的存在还依旧那么的孤单寂寞冷。

我做事很讲究氛围,氛围好了就算坐地上也会很开心地吃盒饭氛围不好即使坐在宝马车里也不会去多看一眼满汉全席,毕业了就很少有机会会有那么个地方那么个氛围让我全身心地读书,而我又是那么个喜欢读书的人,人生已经杂乱和无章了很久,距离却不会让信仰和方向变得彷徨。

就像一个溺水的孩子,为了重新呼吸到不夹杂水珠的纯净空气努力挥动手臂想要抓住岸上似乎也不是很牢固的枯草。我知道水面上的天空依旧很蓝,我知道秋天的枫叶依旧很美,我知道夜晚的山上会离星星很近,我知道芮哥的人格不许别人践踏,我知道……我知道想要拥抱你只有靠自己求生般的努力。

篇6:爱情若即若离爱情散文

爱情,爱情是什么?有人说:爱情就像鬼一样,大家都听过,但都未见过。其实,爱情只是一种感觉,看不见,摸不着。所谓一种感觉,一种爱情,世界万千,爱情种种。然而,有一种爱情,叫做若即若离。

【若】

有人说,孤独是会上瘾的。不错,一个人单身久了便越来越没了感觉,越来越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很难想象,时常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看路边的风景,这是多么的寂寞,当这种寂寞久了,也就觉得习惯了。

又是一个闲暇的时间,我还是像往常的来到了图书馆,午后的阳光真的很好,在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一个人,一本书,读到深处,有时整个人也会陷入其中,像做梦一样不知不觉。

就在那一秒,一个抬头,我遇见了她,或许是自己太过投入,竟然没有发现已经有人坐在了对面,她,一双水灵灵的`明眸,有着美丽的脸蛋,就像误入凡间的仙女。在这样一个午后,一缕阳光不经意的打在了她的脸上,她也抬起了头,她面带微笑,轻轻说道:你好。那一秒,我不知道说什么,我只知道,她的笑容如此的灿烂,声音也那么的甜美,我从未有过的感觉,内心咕咚咕咚的响,不错,是心跳的声音。

【即】

人生总会有一次心动的遇见,然而,转身或许永远不见。多么想和她相识,我的内心是如此的纠结,我该怎么办,我应该跟她说点什么好呢,真的没有勇气开口,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已到了黄昏了,她合上书本准备离开,就在她离开的一刹那,我后悔了,突然,我想到了口袋里的一支笔,来不及了,我连忙拿起笔杆在书签上写上了自己QQ号,落笔:流星。

就这样,我很快跟上去,打了声招呼并递上了书签,我涨红着脸,头也不回的走了。我知道,这样做真的很贸然,但与其转身永不相见不如放手一搏,希望她会理解。

夜已深,人已静,我无心睡眠,电脑一开便上起了网,“叮咚”,打开QQ消息一看,“离陌申请添加你为好友”不错,头像正是她。那一刻,我已经感动得泛起了泪珠。

【若】

喜欢看书,喜欢看电影,喜欢喝茶。在爱情里,原来两个人可以有这么多共同的爱好,或许很多恋人都会这样吧,再后来的日子里,我们总是你侬我侬,两个人走路,两个人看路边的风景,慢慢的开始习惯。

【离】

篇7:你对我若即若离的说说

1、人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对比出以前的甜。所以甜中总有苦,福中总有祸的人,最能感受幸福。所以,淡淡的君子之交最能长久,若即若离的爱情最堪回味。

2、我们的人生,如果没有了爱的存在,那该有多么多么的寂寞。25、然而,爱情有时候更像是一个童话故事,永远若即若离,永远难于把握。平澹的生活里,我们不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最理想也最完美的爱情。

3、如果可以,我们别若即若离〔悔心悔忆〕

4、你会否明白夜夜念你的艰苦难熬。永远的若即若离

5、不要老是对她若即若离一旦她习惯了你可能也就失去了她

6、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果、也许就不会让对方有若即若离……从来都不遵循传统的思想!只要表现出一些想要被珍惜:他们希望自己不要把脆弱伪装的那么好……也会从朋友开始的慢慢升华。

7、姑娘你还爱吗你还想他吗你疼吗你长记性了吗你受够他的忽冷忽热若即若离了吗你知道这是你自己活该自找的吗;

8、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若即若离便出现了暧昧。

9、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怨可聚而不会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

10、若即若离是你完美演技哪里热闹往哪里去都随你

11、别对我不好我会若即若离别对我太好我会患得患失

12、忽冷忽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若有若无。现在的感觉或许和你当初的感觉相同,不同的是,原本是你爱我,现在是我爱你。

13、我们的关系不温不火不惊不喜忽冷忽热若即若离可有可无却让我学会了患得患失

14、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联系,那是我明白了你我之间最舒适的距离是松弛有度、若即若离;也许是我再也没有力气品尝期待落空的滋味,不愿再感受付出被忽视的孤寂;但我仍旧会满怀感激,感谢上苍安排我们相遇,虽然结局差强人意,但你已在我的生命里留下印记,过往的陪伴终究无可代替,我依旧想念你……

15、这感情若即若离,看似遥远却又萍水相逢。

16、我猜你早就吃定无论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会守着你所以才放任对我若即若离

17、如果爱、为何总是若即若离。

18、你把我当成是宝,不断欺骗自己到受不了。若即若离把我搞的快疯掉,我想要逃。

19、你就像烟花的美丽,若即若离。若是轮回,我会永远在你身边,不离不弃。

20、我不想在乎谁,一点不想我不想爱谁我不想付出我不想回报我不要抛弃不要离开不要浮躁不要若即若离不要分分合

21、亲爱的你!我所有的真心以被你发现,可你为何对我总是若即若离!我好痛!我的痛要道什么时候才能变成我今生最大喜悦!

23、风随着你若即若离,留下触不到的可惜。

24、女人失恋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傻,一样的让人心疼;她生疼生疼的心,我真的能感同身受;有时候想想男人为什么那么狠心,对女人若即若离;想想女人为什么那么贱,对男人肯放下那么骄傲的自尊;亲爱的朋友,难道你还不明白,他根本不爱你,爱你怎么忍心那样冷落你?你为何还要那么执着地听他亲口告诉你呢!

25、然而,爱情有时候更像是一个童话故事,永远若即若离,永远难于把握。

26、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是谁用若即若离的`一笔,将回忆埋葬在烟雨江南里。

27、-路的尽头不知道是什么但有身边的风景陪着还有那个若即若离的背影

28、喜欢上什么样的人最惨就是那种只享受追求却永远不给人家一个明确答复的人其实从一开始他的未来里就没打算有你可是却若即若离地吊着你给你点希望再让你失望你终于狠下心来要放弃他又活蹦乱跳地扑上来你以为这回终于要修成正果了他却微笑着跳着跑开了

29、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怨可聚而不会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

30、不要问自己世界需要什么,我们要以完美的心,接受并不完美的人生。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若即若离。它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善良。友善地面对来到你面前的每个人,是每个人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31、感谢那些陪伴我到深夜过的人,虽然现在我们的关系若即若离,但是我拥有了一个曾经。 .

32、你若即若离像风像雾从未让我看清和靠近。

33、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怨,可聚而不会散,才是最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

34、喜欢手指牵手指的感觉,这般的若即若离,你才不会放手。

35、最美的爱是那种若即若离的

36、红霞将尽,天地渐交融,她身披青衣,若即若离,一呼一吸都充满了灵气,她能包容万物,她能读懂所有人。有人问她是谁?她就是夜。夜晚是知性的美,高兴时,可以纵情的歌唱;伤心时,可以嚎啕大哭;忧郁时,可以静静的流泪,她就像一位红颜知己,知你、懂你却又不扰你。

37、为什么就是狠不下心这种口是心非若即若离的情感有讲不出的痛

38、昨天,我告别了我喜欢了五年的他,是时候该结束了,那种忽冷忽热,若即若离的感觉让我伤心也让我无奈。

39、你若即若离忽冷忽热是何必,想害我感冒么?

40、你知道你的若即若离忽远忽近忽冷忽热让我一直患得患失吗

41、一程山水,一份珍藏,流年的巷口,一场场遇见,构成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丰盈,妖娆了文字的诗行,装点了生命持久永恒的美丽。回到故事的最初,有多少熟悉的身影,在时光的剪影中,若隐若现;有多少温润的情意,在岁月的流逝中,若即若离。掌心的花开,涟漪于心湖,总会在时光深处,浅浅的诉说那些过往。

42、我爱你你爱她我瞎你也瞎讨厌你老是对我忽冷忽热,若即若离。这会让我像个疯子一样患得患失。

43、幻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虚幻的,就如同爱情可有可无,若即若离。

44、今日天隔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嗰对双飞燕,睇我独倚蓬窗我就思悄然。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也许如花最后的执念是所有女人对爱情的不离不弃缩影吧不最后看一眼永远也不会得到释然我不在等了

45、我们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这算不算默契

46、后来我碰到喜欢的东西,总是要留一份余地,若即若离最好。因为希望它存在并且长久,所以不容许自己沉溺。不这样自制的话就很容易再犯错误了。

47、它渴望,渴望水能带它走,可水又是那么若即若离刚刚触碰到,却又离它而去

48、你的若即若离你的忽远忽近让我想放弃却又舍不得

49、你若即若离,令我着迷令我怜惜,亦无法呼吸

篇8:那些若即若离的美好

她的先生见着我们,一改往昔不善言辞的态度,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聊天。这一次的交流,颠覆了我们以前对他的印象,原来他不仅温文尔雅,也是幽默的。以前,他在z的口中是甚为世俗而且没有什么优点可言。

他们俩的故事我们了如指掌。十年前,作为闺蜜圈中首屈一指的非美貌剩女,z的婚姻大事常被我们惦记且密切关注,我们陪她参加了各式相亲,亲戚介绍的,朋友介绍的,同事介绍的,同学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亲戚介绍的……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z便忙碌地奔波于相亲队伍中。那时的她如一件待价沽售的商品,寂寞而无奈。在经历了数十次“看上我的我看不上,我看上的看不上我”的失败教训时,z终于无法忍受诸种“精神摧残”,决定迅速找个男子把自己嫁出去,而他跟她的想法正好不期而遇。于是,两个慌不择路的大龄青年轻而易举地成了一对夫妻。

可想而知,两个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男女很难有什么幸福。婚后一年多,两人过着鸡飞蛋打兵荒马乱的争斗生活。后来,因为z的肚子里怀了Baby,两个人的争吵开始降级,由寻求外援进化为自我解决。再后来,生了Baby之后,他们的婚姻中开始有了相敬如宾的味道。如今,孩子读小学,z已然转换成一个有口皆碑的贤妻良母。

我们不约而同地问她是怎么改变的。z“得意”地回答,回想以前的浮躁、彪悍和固执,现在觉得太过幼稚。夫妻之间吵架犹如两只激斗的蟋蟀,别人在外面看热闹,自己则是伤痕累累。一年前,她终于想通,两个人,不管是否有爱情,既然选择在一起,就得好好过。于是,她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计较他的丢三落四,不再计较他出差不打电话,不再在乎他跟朋友一起喝茶到半夜,不再疑心重重地研究他是对母亲好还是对她好……她笑称自己挥别了“小气”,选择了“大度”,不仅豁然开朗,也赢得了他的爱与心。一有闲暇时她陪孩子游戏,养花种草,烹饪美食,还常常去旅行,听各地小調,看波光粼粼,赏柳条飘飘,掬一手骄阳藏袖……生活变得充盈而忙碌。哪有时间与心情去斤斤计较?!

我们听得唏嘘不已,涟漪四起,为她对生活态度的一百八十度大拐弯。抬头再看z时,竟发现她早就告别了相貌平平,风姿绰约地站在阳光里,特别美。

爱情,是女性视为第一生命的东西;而美好,是女性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台湾歌手辛晓琪曾有一个相恋10年的男友,两人结婚一年,便因小丈夫的外遇而毁了婚姻。辛晓琪一度陷入自闭,直到李宗盛写下《领悟》,才帮她走出阴霾。有一次跟闺蜜去看辛晓琪的演唱会,台上的她不再年轻也不貌美,却依旧光彩照人。她穿着一条橘红的短裙,恰到好处地绽放在舞台中央。闺蜜洞若观火,慢条斯理地道出一句:少女姿色是天生的,而中年之美是美好换来的。

当一个人认清了自己,不在他人身上找问题时,会顿悟,原来生活是如此妙不可言。

(摘自《长沙晚报》)

篇9:要和你男上司若即若离-情感美文

上司频繁请客让人为难叶梵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医药公司做销售。这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无论在与人的沟通、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市场的把握上,还是在体力的支配上,都要经受不同寻常的考验。叶梵做得很卖力,业绩一直在节节攀升,因此大受顶头上司、销售部经理罗夏的青睐。叶梵刚进公司时,就碰上了一个对公司来说相当重要的国外大客户。谈判异常艰难,但叶梵绝不轻言放弃。一星期下来,谈判终于成功了。叶梵也欣然接受了罗夏出去吃饭的邀请。以后罗夏便经常请叶梵吃饭、泡酒吧、打保龄球、桌球、壁球。多半是借口庆祝叶梵的出色表现和业绩。有时叶梵并不想去,但看到他那诚恳的眼神,又想想他是自己的上级,叶梵不好意思拒绝。而罗夏也每次出差都为她带回些别致的小礼物,这当然逃不过外人的眼睛。一来二去,难免有人在背后议论叶梵和她的上司,这其中不乏对叶梵的出色表现心怀妒忌者。罗夏听后淡淡一笑,叶梵却苦恼不已:相恋两年的男友听到传闻后深信不疑(因为叶梵时常晚归和失约)。他揣测好强的叶梵一定是利用了上司才做出那么骄人的成绩的,叶梵怎么解释他也听不进去,而罗夏眼神里的暧昧也是叶梵一想起来就烦恼的。支招:学会拒绝当上司频频邀你外出的时候,即使他真的没有非分之想,你也要小心注意了,因为这往往是以后不寻常关系的前奏。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自己的.原则,工作中应该学会服从上司的安排,但其他方面更要学会以诚相待,不卑不亢。拒绝上司并非一定是坏事,许多时候能让上司发现你的成熟矜持和个人的尊严,让他对你产生敬重,也有助于抬高你在他心中的地位。如果你实在没有勇气拒绝他的邀请,那么还有一招:拉上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太太一起去。着装遭上司反感岑晴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学业也很出色。毕业时她战胜了众多的竞争对手,被一向“重男轻女”的出版社录用。半年前,喜爱尝试新事物的她又跳槽到了一家中等规模的网络公司,当然,令人羡慕的高薪也是她来这里的一个原因。没想到,一切全不像预料的那么美好。因为不久她就发现,自己有个脾气暴躁、行为古板的男上司。平时经常爱翻翻时尚杂志的岑晴,穿着自然不乏新潮和前卫感:薄纱的连衣裙、小碎纹的百褶裙、改良后的中式旗袍,还有雪纺印花装、军裤和袋袋装、毛皮无后跟鞋……她的风格一向是浪漫多变的。

在这方面以前出版社的女上司是她的知音,而现在这位严肃的男上司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反感,多次提醒她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岑晴压根儿没放在心上,她想这又不是银行、机关、法院,穿那么中规中矩干什么?既然互不欣赏,她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对上司的冷淡和疏远:凡可以电话请示的,就不和他正面接触。上司向她交待工作,讲完了她扭头就走,没有表情,也没有多余的话。这以后上司对岑晴的态度似乎特别差,她稍有过失便惹得他大发雷霆。明明是他告诉的传真号码不对,他倒怪岑晴发错了地方;周末到了,岑晴早已跟朋友约好要去好好玩一玩,可下班时间刚到,上司就急匆匆地走过来,毫无商量余地地说:“有项急活儿,你必须加个班”……支招:穿着要得体要知道,男上司对女下属的看法往往会走极端,要么特别欣赏,要么看不惯甚至深恶痛绝,这里面,服装也有很大影响。工作以外的时间,尽可以把自己打扮得纯情、华丽或者性感,但在办公室就不同了,要尽量在穿出自己个性的同时,迎合上司的口味。

难是难了点,但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赞誉和好感,也能使自己一进办公室就马上定下心来,冷静地展开工作,而省略不必要的麻烦。本来不喜欢某人可以与他疏远,但如果疏远上司,会使两者之间越来越不信任,也会使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和上司做朋友很难4年前裴佳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广告公司打工,上司叫曲子玉——其实他手下只有她一人。裴佳的学历不高,只是装璜设计专科毕业,但她很有灵气,凭着直觉和灵感,就设计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那时公司人手不够,她和曲子玉既要负责企划设计,还要承担一部分市场联络工作。他们每星期整整工作6天,还经常加班,以至于在公交车上拉着扶手站着都能睡着。好几次晚上做入户调查,一直到10点多,仍然饿着肚子,两人在街边小店凑合一顿接着回办公室整理结果是常有的事。在同甘共苦中,裴佳和曲子玉的交情非同一般,她从来不称他“曲经理”而是叫他“子玉”,碰到委屈和烦恼,甚至家里的琐事,她都乐意向曲子玉诉说。在她眼里,大她8岁的曲子玉像她的兄长,又像一位极谈得来的朋友,她对这位上司从来就没有真正敬畏过。

篇10:若即四年级作文500字

才刚看见了前方的道路。

怎么甘心就这么做废物。正是彷徨的年纪,现实却已压迫而来。很多时候忙着忙着就忘了,自己,究竟是在忙些什么啊?未来该是什么样子,我是明确知道的。那似是一条既定的路线。容不得背道而驰。

未来和梦想这两个词,确实是应该分开来理解的。有时候我会想,即使我的未来按照现在计划得一般完美,那么,可不可以算是成功的.呢?不然。那么,若是我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转身走向另一条道路,我真的,不会在很久以后,为今天的决定而懊悔不已吗?一直深信不疑的所谓梦想,到了很久以后,会不会变成为了逃避现实而沦落。放着好好的路不走,最终成就的,只是废物罢了。梦想像是深海的蔚蓝,它似那掩天的湛蓝,可两者却是悖然而对。也许本就是这样吧。

篇11:妙在若即若离间

惠崇所作的《春江晚景图》共两幅,一为鸭戏,一为雁飞,苏轼均有题诗。值得玩味的是,惠崇的两幅《春江晚景图》俱已失传,而苏轼的题画诗却独自流传下来,尤其是这首鸭戏图的诗,九百年来流播人口、吟诵不衰。要解释这种喧宾夺主的奇特现象,只能从这首诗的本身去找原因。

苏轼的这首七绝,把惠崇的“小景”画转化为“写景”诗。它通过对早春江上典型景物的描绘,让我们看见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和给诗人带来的盎然情趣。“竹外桃花三两枝”扣住了早春这一特色。桃花,本来就是春天的象征,现在桃花只开了三两枝,更显其春早。从布局上看,诗比画也更为别致,诗人是要咏歌画面上的春江,却先咏岸上之景——点缀于竹林之外的三三两两桃花。这一闲笔,不仅使诗意更为波俏,画面分出了层次,而且点点桃花缀于青青竹林之外,也更显得疏淡雅致,富有情韵。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画面的主体,也是个特写镜头。鸭生性爱水,一年四季多与水相伴,特别是寒冬过后,坚冰初融,鸭群乍入春水更显得欢畅。用鸭戏于水来表现春江,这很典型,也显露出画家的独具慧眼。但画面毕竟是静态的,它只能用线条和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画家的创作意图。它画春水,无法直接表现出水的温度;它绘鸭群,也无法表现它们的知觉。因此,直接道破“水暖”,直接点出“鸭先知”,正是苏轼题画诗的功劳,也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因为正是“水暖鸭先知”这短短五字,使一幅静态无生命的画变成了一首动态有生命的诗。我们仿佛听到它们那“呱呱”的欢叫声在宣告春的到来。面对这苏醒的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诗人的心中也充满了春的气息,激荡起盎然的情趣,这层含义,是静态的无声的画无法直接表现的。

另外,我认为“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有更深的一层含蓄,它会给我们启迪,使我们联想起某类生活哲理,即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会有一个征兆,这个征兆又往往会通过某一特定事物予以宣泄和表露,如“一叶落知天下秋”,暴风雨前的低气压;再如,地震前的鸟奔兽突。自然的、社会的、生理的、政治的,人类社会的各方面都存在着“春江水暖鸭先知”,这种哲理含蕴更是惠崇的画面所无法喻示的。

为何苏轼的题画诗高于惠崇《春江晚景图》画呢?

首先,惠崇的画所表现的是春江晚景的一个典型侧面,用莱辛的话来说,就是用线条和色彩来摹仿物体的动作发生的一个瞬时(《拉奥孔——论诗与绘画的界限》)。苏轼的题画诗却是用更细、更清晰,也更夸张的诗笔来集中体现这个侧面中的一个典型镜头,而且他把绘画与鉴赏结合起来,对画面的精妙之处细加点破,让读者直接感受到內中之美。

其次,苏轼的诗把画中一个凝固的瞬时变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连续过程。他用自己的感受把这幅静态无生命的画变成动态的有生命的诗,加浓了春的气息,并注入了诗人激荡的情怀。

最后,苏轼的诗发挥了抒发、想象等文学独有的功能,一方面把绘画中无法道破之意直接抒发出来,另一方面又对画面加以扩展和延伸,加大了原画的表现力。

这也正是苏轼这首题画诗能单独流传下来,而且经久吟诵不衰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冬风初起六年级作文下一篇:爱的诠释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