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学术论文

2024-05-13

如何写一篇学术论文(精选6篇)

篇1:如何写一篇学术论文

从选题到撰写一篇好的论文的几个要点

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主要需要学习及掌握的是一种科研的方法,具体的表现就是写论文,可是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论文,以及应该怎样撰写论文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撰写论文的方法进行整理和论述。

一是选题。

选择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好的论文成败的关键。写文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在选题的时候,原则上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客观原则

主要是指选择有学术意义的题目,主要是指选题要考虑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需要。要和自己所学专业、所研究的方向相结合。要量体裁衣,不能去选择一些大而深的题目。要根据自己的问题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具体而实用的题目。2 发展原则

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如果一个题目写完一篇论文之后再无可写,不能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的话,这个题目就是单一的、没有发展性的。而另外一层意思则是指这个题目有可能是别人曾经研究过的题目,但是如果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即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的话,就有可能完成另外一篇角度不同的新论文。3 创新原则

选题之前要进行大量地阅读,要在研读他人论述的基础上发现新的观点,而不是单纯地去模仿、复制别人的观点。主观可能原则

一是指该选题是自己主观上感兴趣的,愿意去完成的。二是指通过大量阅读、查询,了解资料是齐全的、完备的。

二是搜集资料

需要搜集的资料有三类:(1)基础性资料,指有关这一课题的一切研究成果,包括有关著作、论文、资料辑录、工具书等已有的相关成果,了解它们以便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或从前人的研究中得到启发。(2)论据性资料,指用来理论或论证问题的一切材料,包括各种事实材料、故事、调查报告、语料

等等。(3)关联性资料,除以上大量材料以外,一切与课题相关涉的其他材料,包括图录、相关史料等等。注:“材料”范围较广,“资料”则是指材料中可供研究与写作的有价值的或较大价值的部分。

另外,在搜集资料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下两点。搜集资料的标准

搜集的资料必须和选题有关,这是搜集资料最基本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以下三个标准是需要把握的:一是真实性。真实是论文的生命,只有从真实的可靠的资料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此,在搜集资料时要有根据、有出处;尽量选取第一手资料;如果选用第二手资料必须与原始资料核对,不合逻辑、前后矛盾的资料不搜集。二是新颖性。一篇好的论文必须有新意,而这种新意体现在文章的各个方面,不但观点应该是新颖独特的,所用的资料也要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和确立其实是同新鲜的资料的使用分不开的。三是充分性。这主要是就资料和观点的关系而言。资料数量不够当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如果只是数量充足,但是质量不高,缺乏说服力和表现力的话,作者的观点也不可能得到有力的证明和充分的表达。因此,要注意搜集那些有丰富内涵和较强说服力的资料。搜集资料的数量

写作时搜集资料当然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因为搜集资料越广泛越丰富,从中概括出的观点就越可靠,选择、提炼的论据就越典型,论证就越有说服力。当然,搜集资料也需要有个度,根据选题的需要,只要掌握了充足的能够说明问题的典型资料就可以了。

三 编写写作提纲

人们常用写作提纲比作文章的“设计图”,它起着组织思想、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可以使人们的思想文字化、明朗化、系统化,这对于执笔的进行大有好处。一份完整、正规的写作提纲,应有标题、观点句和内容提纲等构成。1 标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名称。论文的标题有两种类型:一是揭示论文的标题。这类标题所反应的只是文章所要证明的问题,而不涉及作者对问题的看法。二是揭示

论点的标题。这类标题可以直接反映出作者对问题的看法,标题就是对内容核心的概括。观点句(中心观点)

观点句即全文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概括全篇文章的基本观点的语句。在提纲中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利于观点的进一步明确,并能有效地防止写跑题。3 内容纲要

内容纲要即全文的框架,是一份写作提纲的主体部分。写内容纲要,首先要考虑全文分几个大的部分,按什么顺序安排,每个大的部分的论点是什么,然后逐一考虑每个部分分几个层次、几个段落,并写出段中主句(即概括段落中心意思的语句),再安排好每个层次及每段所要使用的资料,最后检查写作提纲,看看有没有遗漏或者不妥之处。

四 学习表达技巧

研究的成果要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表达式写不出论文的。平时要注重从写作的角度研读学术论文,要有意识地注意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比如像怎样提出论点、怎样论证、写作思路、文章的起承转合、独特的表达方式等等。

五 写作心理准备

当然对写论文也得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才行。的确,写论文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脑力劳动,但也是做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概括地说,写出一篇论文要过三关,一是选题关,二是研究关,包括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提炼等,三是表达关。每一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在掌握了以上技巧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1] 卢卓群.怎样完成一篇毕业论文 [J]高等函授学报,2002,(2).[2]徐传武.与研究生谈论文写作 [J]文科教学,1996,(1).[3]黄梅.怎样撰写毕业论文 [J]党校教育,2001,(1).

篇2:如何写一篇学术论文

(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碰到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是我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是有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了,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时间延长为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刚开始进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成以后研究的困难。

(二)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法好好的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后的时间很难再有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缠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也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摊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因为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然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 John Nash 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结构严谨、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作,你可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文,因为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

(三)论文的正式写作

1.学习有所取舍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一

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数据非常熟悉。

2.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但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因为阅读太多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3.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文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外一个语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文,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 …… 等,一定要有一个语文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文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数据。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4.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国再把它转借过来。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跟学术背景,比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连John Nash 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 search 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 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数学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

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

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划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书,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以前旧的笔记写的。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不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还在摸索。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所有训练跟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数据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因为我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 1960 年代台湾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

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得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 ibid。所谓 ibid 就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 et.al.就是两人共同编的。英文有一本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

7.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 browse 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conceptualize 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conceptualize 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一门课,教学生如何 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傅斯年先生来到台湾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9.找到学习的楷模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我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虽然他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看看他的注脚、读几行,然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 Pavarotti 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他说:「上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

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回来后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两只脚,我们不是靠一只脚走路。做研究生的时代,固然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问题,可是那只是你的一只脚,另外还有一只脚是要学习培养

一、两种兴趣。很多人后来会发现他的右脚特别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就是因为忘了培养左脚。很多很有名的大学者最后都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就是因为他只是培养他的右脚,他忘了培养他的左脚,他忘了人生用两只脚走路,他少了一个小小的兴趣或嗜好,用来好好的调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亚洲周刊》要访问我,我说:「我不想接受访问,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后来他们还是把一个简单的对话刊出来了,里面我只记得讲了一段话: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责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人只花了十个小时,相对于来说,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所以为什么说要赶快选定题目?因为如果太晚选定一个题目,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耕耘那个题目,早点选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个题目,是三年做出的东西好,还是一年的东西好?如果我们的才智都一样的话,将三年的努力与思考都灌在上面,当然比一年还要好。

五、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

篇3:如何写出一篇长文章?

一个让你的独立思考能力快速提升的好方法是尝试写几篇一两万字以上、没有什么废话的长文章。

要想学会写好文章, 关键一点是需要你养成经常写的习惯。

作一个PPT达人, 我反对新手一开始就学PPT, 建议先写长文章。

像PPT和思维导图这种工具的优点是视觉化, 缺点是跳过细节, 展示的是浮沙上的完美逻辑。一旦把图形变成文字, 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很多看起来精彩的PPT或思维导图, 只要变成一篇长文字, 就会漏洞百出。

做重要的演讲时, 如果时间允许, 我会把演讲要说的话全部写下来。这样的事情在我刚刚做演讲时, 干过很多次。2个小时的演讲大概要写2~3万字。宁可多写, 也不能少写。越是没经验的演讲者, 越需要这样的方式帮助自己提高演讲能力。

现在遇到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还是会优先选择写出文字, 在写的过程中谨慎思考自己的观点, 辨析自己的逻辑, 希望它的立论和论证, 还有表达都能够不被别人曲解。当然做到这一点非常难, 为了避免观点有失偏颇, 最后文章难免越写越长, 越写越啰嗦。但正因为这样, 才有思维训练的价值。

写长文章, 是逼你反复思考你的观点中的每一个论据论证的细节, 这个过程有时很痛苦。我有很多文字开头草草写了几千字就无法继续, 因为我根本无法写出有质量、有思考的文章。

现在在微博上大家更喜欢用犀利的观点交锋, 不谈论据, 不谈逻辑, 只谈立场, 只管站队, 这样的交流怎么能形成独立思考?到最后, 大家不得不用情绪裹胁立场, 用立场判断是非, 用是非制造抱团, 用抱团对抗站队, 一地鸡毛, 微博上的话题, 有多少是例外?

写长文开心吗?开始会很辛苦, 但这是必备的修炼。我有隔段时间找一个话题写长文章的习惯, 这是一种保持写长文能力的自我训练方法。一个人有没有头脑, 要看他平时爱不爱折磨他的大脑。

写干货长文还能帮助你打开人际圈子。

很多朋友抱怨不在大城市, 缺乏交流的机会, 这是糊涂想法。就算在大城市生活, 不先成为一个有质量的人, 怎么能接触到有质量的圈子?

真正有才华的人,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 是不会那么容易被湮没的。网络上至少有一千万个人能写出一个好段子, 但是能写出一篇好长文章的人, 一千万人除以十万人, 不到一百个人。

在2012年初, 我写了一篇长文《思八达的刘一秒该倒了》。这篇文字写得很艰苦, 所有的材料来自网络搜索, 为了分析这个神秘的培训组织, 还要尽量避免出现情绪化的判断, 最后写了一万六千多字, 经过删减调整, 发表在《中欧商业评论》上。这篇有质量的长文让我认识了顶级商业期刊《哈佛商业评论》的一位朋友, 我们后面有了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

大家看, 这种有质量的文字一下子帮你打开人际圈, 算不算捷径?算, 但是想选择走这条捷径的人, 也得愿意付出努力。

另外要提醒大家, 发布长文不一定能获得掌声, 要做好被批评甚至被批判的准备。

在微博上你很容易提出一个观点, 但困难的是如何证明它是合理的。有句电影台词说得好: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很容易, 但是知道自己为何而反对很难。

要说明观点的合理性, 不写长文章恐怕不行。但是不要怕自己的观点有漏洞被批评就不写, 写长文要准备被人批驳, 唯有经过严肃的批驳, 你的思想才有进步, 下一次写文章才能更全面, 更深刻。

由于学识和专业水平局限, 我写长文章, 往往先暴露了自己观点中的漏洞, 引起无数明眼人的批驳, 有些批驳甚至到了刻薄的地步。这些批评会引发我思考, 文章为什么引起争议?应该在哪些方面改进?

当然长文未必就要在网络上公开, 审阅文章的也许是你的编辑、你的导师、你的领导, 甚至是你的客户。

所有慢慢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大都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 经历过把自己的长长的思考变成文字, 然后交给别人无情地批评。唯有经历这种无情的批评, 才能真正成长。

写长文章很难, 谁也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用心地积累, 最后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吧。

1.从你最熟悉的文体开始, 从短篇开始写起。

工作中使用的长文字类型很多: (1) 叙述过去的问题 (记叙文) ; (2) 说明当前的现状 (说明文) ; (3) 提供未来的建议 (议论文) 。最能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当然是议论文。

先不要急于一下子写很长的文章, 从一两百字, 到一两千字……大部分人在工作中能写出有条理的三千字文章已经非常好了。

2.培养记日记的习惯。

大学生不妨每天坚持写日记, 把一天的心得感悟写下来, 尽量模仿好文字的风格进行练习。

慢慢地, 你可以在日记中写一点有深度的总结。有质量的思考一定要形成文字, 长期坚持会对自己的职业成长有帮助。

可以写博客, 写微博, 手绘也可以。

3.把写长文和你的某个兴趣点结合起来。

(1) 假如你热心公益, 就最近观察到的一个公益活动, 分析它运营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提出改进建议和理由;

(2) 假如你爱玩新媒体, 就最近注意到的一个微博高转发事件, 分析它被推动的原因, 并得出有价值的经验;

(3) 假如你喜欢读书和看电影, 写一篇最近读过的新书书评或电影影评, 并发布到豆瓣上和其他朋友交流;

(4) 假如你喜欢写日记, 那么就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 把这些零碎素材积累起来, 顺便加上一副手绘, 没准哪天你就是中国的高木直子;

(4) 假如你喜欢思考, 就开一个博客, 和同样爱好的人形成一个圈子。

其实, 写文章最重要的不是长, 而是要有质量。我说过:对质量没有标准的人, 生活也会陷入各种敷衍。 (张志, 新浪微博红人@秋叶语录, 实战网络营销专家。现为武汉工程大学教师, 上海卓弈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讲师, 大项目商务策划及网络营销传播顾问。本文摘自张志新书《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篇4:写一篇“有我”的文章

潘新和教授说:“人是写作的动物。”王君老师说:“天生我才会写作。”他们无非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其实都是想写、能写、会写的。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人说,是“作文课”和“作文考试”偷走了学生的写作天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你看,命题作文,不就是“硬写”吗?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感觉麻木、迟钝,但这却不能成为搁笔的理由,所以,学生不成批生产“圣诞树作文”才怪!

如果我们做足了“预热功课”呢?如果我们用勤奋的思考、练笔培养起对写作的深度好感,进而将每一次命题作文都视若“正中下怀”,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变“忍受写作”为“享受写作”了呢?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做到“五有”——有我之心,有我之情,有我之慧,有我之趣,有我之采。

有我之心

所谓“有我之心”,就是说让文字附着自己的心跳。曾经读过黄诗茜同学的一篇名为《天下最美寻梦声》的文章,它即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作者笔下的杜丽娘是这样的:“她轻启朱唇,轻移莲步,轻举纤手,轻放水袖,一切都是那么柔,那么轻,仿佛生怕惊醒了曾在这里萌芽的那个梦、那片情。这段唱腔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悲哀幽咽,只有缓缓的水磨婉转,直磨得我眼中淌出泪来,心中滴下血来……”古镇戏台上那牵心牵肺的昆曲,以及昆曲在童心中碾压出的深深辙痕,被善感的小作者丝丝入扣地描摹出来,读来令人惊艳,令人动容。“听戏的孩子从小是有秘密的”,“既有一种寻寻觅觅终于觅得的感动,又有无比欣悦后的无所适从”,这些从笔端汩汩流淌出的既充满浓浓诗意又充满淡淡禅意的句子,是从书本上学不来的,那是挑在心尖、抵在舌尖的语言,锐利,精准,剔透。这篇文章即是我所说的让文字附着自己“心跳”的文章。

我带着学生做过一个练笔——请写一段话,劝诫游人不要偷采盛开的牡丹花。注意:要写“走心文”,不要写“空心文”。于是,有“园林版”道:“牡丹盛开,敬请护爱!”有“柔情版”道:“牡丹多可爱,你可别伤害!”有“暴力版”道:“采牡丹者,断子绝孙!”……而我在唐山市凤凰山公园看到的一首劝诫诗是这样写的:“牡丹可谓不容易,一年开花只一季。最盛只有十来天,看上一眼是福气。你若稀罕颜色好,拍她画她都随意。姑娘不要摘花戴,偷花不会添美丽。小孩不要把花害,你欢笑时花哭泣。国色天香人共赏,千万不要拿家去。”瞧,“走心文”长得就是这模样。

从心到心的距离最近。你硬着头皮写出的东西,别人也会硬着头皮看。

有我之情

所谓“有我之情”,就是说让你的文字散发出“悲悯”的味道。好的作家,真的要有“万斛闲愁”。如果让你写“蝉”,尽管你不是一只蝉,但是,你体味得到蝉于地下“修行”多年的悲辛;如果让你写“鸟”,尽管你不是一只鸟,但是,你体察得到鸟在林中与在笼中的迥异心情。有个女作家在一篇创作谈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她在小说中写到一个10岁的小女孩被走投无路的父母卖掉时,她就像卖了自己的女儿一般,冲进浴室,反锁了门,借着冲水声,嚎啕大哭……有情的写作,换来长情的阅读;无情的写作,换来无情的分数。

拿我读过的另一位同学描写春天里的“羊蹄甲花”的文章为例,我感觉那就是一篇让我不忍轻易翻过的文章——在建设地铁的过程中,数十棵羊蹄甲被砍断,“春天里,余下的羊蹄甲开得沉默而憔悴。风一如既往地吹,粉白的花瓣一如既往地落,只是在我看来,那飘落的花瓣不再像雨帘,而像树们辛酸无奈的泣血的泪……”但可贵的是,小作者在为羊蹄甲花叹惋的同时,没有忘掉为款款走近的新事物献上迓迎的欢欣。小作者恋旧、怀旧而又不恼新、拒新,柔情中裹着豁达,豪气中藏着凄婉,正是我欣赏的那一款!作者笔下被砍断的羊蹄甲花,颇似季羡林先生《幽径悲剧》中的古藤。季羡林先生不忍看那“吊死鬼”般悬空的藤萝,他要闭目走过。他说自己是个“没有出息的人”,因为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闲愁”。想想看,我们是不是该为这样的“没出息”喝彩呢?

有我之慧

所谓“有我之慧”,就是说要让文字散发出“思想”的光芒。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意思是: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王小妮老师曾经在《上课记》一书中发出这样的倡议——“消灭毫无意义的好词好句”。因为,她发现她的学生太喜欢“转词”了,为了追求所谓的“文采”,胡乱堆砌,甚至以辞害意,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学生“直接写出自己的想法就好”,然而她很快就痛苦地发现,她的很多学生,压根就“没有想法”。“没有想法”,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说到“有我之慧”,我便立即想到肖滋颖同学《“颜值”时代,看脸还是还是看心》一文,在文中,她由“颜值”一词的由来,谈到我国古今“颜值”与“心值”此消彼长的诸多社会现象,号召人们莫重“颜值”重“心值”,立意稳健,满纸正气,读来令人振奋。李锦凝同学的《钟点工阿姨》带给我极大的心灵震撼,小作者用细腻传神的笔触,生动描述了自己、家人与钟点工阿姨的相处,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身处社会底层的钟点工阿姨的悲苦与隐忍,写出了她被防范、被疏离,更写出了成人的“冷漠病毒”是怎样慢慢侵袭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使她由原来的因为怜惜阿姨“辛苦”便“故意逗趣”使房间“多些生气”,到后来听家人背后谈议阿姨时“心里麻麻苦苦的不知难受什么”,再到后来“习惯了低头匆匆一笑而过”“道别时也少了直视她的眼睛”,这是一颗童心被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生命由鲜润善感走向苍白麻木的过程。在这篇文章面前,所有的成年人都当自省,是否自己正在扮演着这样一个残忍的角色而不自知?这样的思考,无疑是极有价值的。

nlc202309091500

我愿每一个写作者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所思处,处处花开。

有我之趣

所谓“有我之趣”,就是说要让文章有“旨趣”。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人有趣则文有趣,人无趣则文无趣。这个“趣”不是“逗乐”“搞笑”,而是“精神趣味”。有精神趣味的人,看山有色,听水有声。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有精神趣味的人的真实故事——齐白石曾客居保定一旅馆,与一蝇共处三日,既不驱之,亦不灭之,反为之造像,命名为《蝇》。——在最缺乏诗意的地方都能发现诗意,这是不是一种傲人的本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精神灿烂》。我在文中写到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因为识得趣味,所以精神灿烂,因为精神灿烂,所以才思泉涌。每一个写作者眼中的事物,都是迥异于他人的“这一个”。这些事物上面附丽了作者独一无二的个性体验,作者通过神奇的“目光的第二次给予”,引领我们到达了一个精神的仙境。

有趣的文章“眉清目秀”,无趣的文章“面目可憎”。

有我之采

所谓“有我之采”,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我曾带着学生做过这样一个练习,请用一个富有文采的句子,写出“小鹿去泉边喝水”这个情景。大家绞尽脑汁,大都是扩写了这个句子:怎样的小鹿去怎样的泉边怎样喝水。当我展示出鲍尔吉·原野笔下的那个句子时,全场哗然。鮑尔吉·原野是这样写的:泉水捧起小鹿粉红的嘴唇。这就是文学的语言——动情的,浮雕的,陌生的。

读到习作中这样的文句:“给我寄一封天空味道的信”,我不禁想到了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这无疑是专属于诗人的锦心绣口;读到习作中这样的文句:“让我漾在自然的音乐里,挽雨共舞,心灵放歌”,我不禁想到了金·凯瑞的《雨中曲》,那无疑是灵魂浪漫者的情愫放飞。有个资深评阅高考作文卷的老师曾对我说:“有时候,一篇作文中猛然跳出一个特别打动我的句子,我就不由自主打出了高分。”

我以为,真正的文采是仿不来的,更是窃不来的,真正的文采是爱到极致自然绽放出的美艳心花。

——有我之心,有我之情,有我之慧,有我之趣,有我之采。写一篇“有我”的文章,你赚了。

写作,对我而言,是我欣然担起的一种苦役,是我生命中不忍割舍的一种痛与快。

常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写作?回答很可笑,我为了写作而写作。

曾有记者好奇:你工作那么忙,却一直笔耕不辍,你的动力何在?我笑答:为了得到奖赏呀。对方追问:哪个奖项?我说:自心设的奖项啊!——在我看来,写作本身,就是在领受着一种别样的“奖赏”了。一个懂我的朋友说:若罚你,很简单,不让你写作就成了。他说对了,我真的承受不来这样的“罚”。

写作是一种煎骨熬血的差事,是一个人挑着灵魂的灯赶路。新出炉的文字,第一个照亮的就是自我的精神世界。

我曾对儿子说:妈妈将留给你一样特别的遗产——一张碟,上面是妈妈所有的电子文稿。我乐观地猜想,日后,这个家族会有人乐意用这种方式与我对话。林清玄说:一想到笔下的文字将比我更长寿,就忍不住泪湿衣衫。我刚好与他相反,一想到笔下的文字将比我更长寿,就忍不住笑逐颜开。

作为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和有影响力的作家,对作文五大秘籍的总结堪称中肯而到位,其言辞之恳、情感之真更显一位教师的殷殷之情,值得每一位对作文有疑惧的同学认真领会。的确,写作文完全可以不是一件为了应试的苦差事,只要“有我之心”、“有我之情”、“有我之慧”,在此基础上,若再融入“有我之趣”、“有我之采”,便可获得高分的青睐。其实,写作文更重要的是获得对自己的青睐,写作其实是对自然万物以及自身生命的情感抒发。记得有一位小作者这样评价写作对她的意义:“文字是一个精神的桃花源,让我在这个灰色的世界上得以彩色地活下去。阅读是看世界,写作是看自己,在阅世和观己中,我品得了生之欢喜!”

正如作者所言:“文字所照亮的,是自我的精神世界。”

【文题延伸】照亮自我;文字的魅力;找到写作的快乐……(平子)

篇5:如何写一篇说理严谨的论述文

一、说说下面的文字在观点及其推理方面有无问题?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否则,那些“发明家”、“文学巨人”的美名岂不轻易地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去了?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很多,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越王勾践,失败后虽然沦为阶下囚,但最后一举击败吴王夫差,一雪前耻,走向成功。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行过大江南北,经历千辛万险,还遍尝百草,有时候甚至被毒昏过去,辛辛苦苦的坚持了二十七载,才有了医学名著《本草纲目》的诞生。所以说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评析下面两篇文章,重点关注文章的逻辑性和思辩性。

(2016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虚拟吃灵魂

浙江一考生

蚜虫吃草,锈吃铁,虚拟的世界吃灵魂。

当今,人工智能日益发达,得益于智能的现代化,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全部都是虚拟的,在人们都在为这些技术叫好的时候,我不免有一种惶恐,真的要拥抱它,让它发展下去吗?

虚拟世界的确对于人来说有一种无法拒绝的吸引力,像一个黑洞不断将我们吸向它,一旦吸入便一发不可收拾。拿网络游戏来说,不少青少年选择了将自己血气方刚的青春献给了这个无底洞般的虚拟世界,他们愿意将原可以飞奔在篮球场上的身体变为电脑前那几近曲折的佝偻的躯壳,早已没有那神采奕奕的灵魂,灵魂在里头,躯壳在外头。

虚拟使灵魂空虚,将来的一天,我们将全方位生活在虚拟里,难道我们就没有恐惧感吗?全地球都缩小到了一个屋子,从地球村转变为地球屋似乎触手可及。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数字组成的社区中,我们在其中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串数字、一串编码,我们似乎是被人控制、根据编程在生活。在虚拟世界,我们不用动腿,不 1 用走路,交谈的对象是数字,穿的是数字,吃的也都是数字,真的不可怕吗?想想进化论吧,到那时候的人类,都退化得只剩下那个只有脑子在动的肉团了。

船停在码头上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存在的意义,也不是我们所要的追求。难道我们的追求就是生活在一片虚拟之中吗?在舒适的虚拟世界里安乐死?

周国平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只有在乡村里才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样子,它是岁月与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已经被抽象了,它是日历和数字。”城市好比虚拟的世界,在虚拟之中,一切都已被抽象,不是原本的东西了,因为虚拟吃的是灵魂。

人的生命之中总有些历练,总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体验,不能像未来有虚拟现实设备那样所有的事都可以一体化完成,这样的生活未免太好了。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过,北欧人有理性的思维,但这个地区却是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就是因为太好了,有些人就不想再活下去了。

如上所述,我们不要被一片大好的虚拟所诱惑了,虚拟吃的是灵魂,不要做虚拟的奴隶,行尸走肉。

现实世界有明月陪伴着我,有微风轻抚着我,有无涯的大海让我观望,有无数的回忆尽我思量,若孤身活在虚拟之中,是乐,还是痛苦?

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

《宋史·王安石传》曾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确,面对新生事物,切不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简单轻率地反对拒绝,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用智慧的大脑、敏锐的眼光去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冷静思考,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世界必将代替旧世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滚滚向前,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并不断替代旧事物,这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决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更不可逃避与远离。正如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等,这些新生事物是世界潮流,是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VR(虚拟现实)来袭,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们能抗拒逃避吗?我们不能抗拒,不能逃避,无路可逃,无处可逃。对待新事物,我们唯有正视它,审视它,宽容它,适应它,张开双臂拥抱它,才能真正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现实生活中,面对新生事物,总是有人怀疑、否定、反对、排斥。当年“余额宝”、“微信理财通”刚出现,一度被质疑排斥;现在“嘀嘀打车”、“优步打车”,在很多城市依然被声讨封杀;就连“电动自行车”,今天在某些城市竟然禁止通行„„难道仅仅因为它们是新生事物,我们就要盲目地否定排斥?君不见“余额宝”等新型理财形式出现后,银行对大客户的门槛要求统统被打破了;君不见“嘀嘀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并未改变城市出租车运营的实质;君不见“电瓶车”绿色环保、方便轻巧,无污染无噪音,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普通民众的出行,我们怎能以城市道路的拥塞为由,堂而皇之地禁止它呢?

那些安于现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是不欢迎新生事物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是讨厌排斥新生事物的;那些老迈、保守的人,是反对新生事物的。而推动历史进步的,恰恰不是这些人。唯有改变,才有突破;唯有突破,有才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发展。

当然,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并不是一味地肯定褒扬,更不是盲目地全盘接受。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都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除了宽容之心,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篇6:如何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

摘要: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受益匪浅,而且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有许多要求,其中敏锐的直觉和较高的学术修养是保证选好课题的两个重要因素。初学者可从准备工作,拟定题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查找文献资料等方面入手。另外还必须了解有关论文写作的组成部分、格式要求并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创性

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获益,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直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此外,了解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要求,组成部分,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准备工作

首先,作者要广泛大量的浏览或阅读近年来发表在各类期刊和学术权威刊物上章。如中国外语,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语言与翻译,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与教学,外语电话教学,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通过广泛的阅读使自己了解目前学术前沿和科研的最新动态时还要弄清楚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及其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如:这一领域已完成的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深度,该领域的主要发现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空白等了帮助毕业生选题,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组织部分教师为该院英语系的03级毕业生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和建议。以下是其中的部分选题:

1)教学法方向:I、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与尝试。

2、论需求分析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作用。

3、在英语学习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培养。

5、现代中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

6、如何在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7、初中英语的课堂提问技巧。

8、教师的信念对教学的影响。

9、交际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乏)英美文学方向:

1、论《永别了,武器》的反战主题。

2、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哈克贝利?费恩的民主精神。

4、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的比较。

5、谈对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格的共性认识。感伤主义的形成史。3)翻译方向:

16、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7,《失乐园》的主题探析。8,浅谈9,“简爱”的艺术价值。IO、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

2、商标名称的特点与翻译

3、电影片名的翻译

4、汉英公示语的翻译5,英文新闻标题及其翻译

6、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

7、从文化角度论汉译英中的变形与求信

8、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9,汉译英中不同社会文化信息的转换

10、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英汉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4)写作方向:

1、汉语主题化句型在英语写作中的迁移。

2、英汉句式表达之比较。3,英语写作篇章结构之比较。

4、英语书面表达之母语迁移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5、阅读技能与写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6、英语修辞的不同倾向。

7、英汉名词性人体隐喻之比较。

8、英汉广告双关语的修辞特点。9,汉语“双声”与英语“头韵’,的跨文化差异。

10、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此外还有语言学方向、英美国家与文化等六个方向的众 多选题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

2.拟定题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浏览阅读文献,作者会获得一定的灵感和启发,结合所提供的选题方向和建议便可拟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了。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你所拟定的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或能反映该学科领域较为前沿的发展。如,“汉英双宾语结构差异的认知研究”。“英语双宾语结构的句法研究”。“英汉词汇概念差异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等。但拟定好题目还仅仅是一个研究的理想,能否如期完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不仅浪费时

间,更会丧失信心。所以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的可行性进行深人考察和分析。首先一定要估算完成论文所需要的时间。如该选题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一学期,则应认真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因为课题完成占用的时间越长,作者就越容易失去耐心和兴趣,同时也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其次,还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拟定的题目是否适宜。题目过大,任务过多都是不可取的。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英语写作与修辞教学策略研究”等题目就太大,覆盖的内容也太多。因为纷繁复杂的题目往往不易突出研究的重点,而且还会使写出的文章杂乱无章。毕业论文是展示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一定要严格地把好这一关。做到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人发掘,并有所创新。最后,完成论文所需要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也都是作者事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认真对待写作中的选题。把好这一关对后期论文写作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论文的组成部分及要求

一篇研究性论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份:

1)中英文标题。一篇论文必须有中英文标题,而且一定要注意其表达内容的一致性。如:英语学习中接受技能与产出技能的相关性研究((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between 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如果把“英语学习中”死译成(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 in English learning),则英文题目即不简洁、不利落,甚至还会造成误解。因为

汉语的“英语学习中”泛指包含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英语的in English learning则容易理解为receptive skillsand productive skills,甚至是the correlation或study的短语,表达狭义的学习活动。

2)中英文摘要。关于中英文摘要也一定要注意其内容的一致性。一般来说论文摘要都要求用 150-200词来概括全文的主要思想、观点、发现等。

3)正文的构成。正文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在实证性研究的论文中,其正文常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导言。引言或导言是导人本项研究的背景、理由,通过对重要文献的归纳总结、分析、批判,找出要研究的问题。理论框架/背景。理论框架或背景主要是简述本研究构建理论的大背景,如,是形式句法学还是功能语法学,是UG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还是心理语言学背景的二语习得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关于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程序的描述。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收集数据的步骤、分析数据的方法、获得的数据,或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图、表等展示关键性数据。结果与

讨论。它是用数据来证明文章提出的观点、假设,并结合他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和发现进一步分析本项研究所获数据的含意,陈述事实、推断关系等。结论。结论就是归纳全文论证的要点、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研究问题及方向。

4)文献资料。在这一部分要注意文章中出现的文献必须写在参考文献中,文章中没有出现的文献则不能放在参考文献中。另外,文献资料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它既可以是国内的期刊、杂志、书籍,也可以是国外的。另外,教育部印发的一些文件也可以作为参考。同时我们还可以去网上搜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最新的资料等。

论文写作的要求有很多,其中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1)少用“我认为”、“众所周知”等主观评价的词,更不要用未注明来源的引语,如“有人说”、“一位著名语言学家曾经探讨过”、“功能语言学认为”、“二十年的二语习得研究史显示”等。

2)要旁征博引,但不能生吞活剥,东拼西凑。

3)注意文章的简洁性,对发展文章主题没有作用的引文坚决不用。

4)区别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一手资料直接引文:如引用的内容与原文完全一致,则用

引号,并注明来源及页码。一手资料间接引文:如果是归纳他人观点,解释性地引用他人的成果,则不用引号,也不需要注明来源。二手资料间接引文:如果是在阅读某人A的文献时发现被其引用的另一作者B也有值得引用的观点,则引用的方式为:B(1989)曾指出„„(转引自A 1995)。这里要求A和B均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中。

5)避免无意飘窃/抄袭。有时候,作者将以前从某本书上学习到的观点、理论用于行文中,忽略了其来源,这就造成了无意剿窃。如“语言和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之分„„”。这种广为引用的观点并不是普通常识,而是源。

6)在不刻窃的前题下,我们鼓励初学者模仿相关重要文献的格式、行文方式等。

7)不提出证据不足、想当然的观点。也不用“我/笔者认为”、“大多数研究者会同意这样的观点’,等虚张声势的表达方式。

8)任何一个观点必须有来源,或者得到作者的论证。如“随着语句的进展,每个分句都会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帮助读者在心智中不断构建和整合一个逐步完整的认知世界”。如何证明这样的一个观点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4.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

原创性是科研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要写论文的大学生所必须了解的。一般的来说,综述性文章的原创性内容比较少,多为介绍他人的论述,少数内容为作者的分析和看法。综述文章适合于介绍国外重要流派、重要人物、重要著作。综述文章又可分为大综述文章和小综述文章。前者覆盖一段历史的理论发展,后者仅限于某人某阶段的理论研究。写综述性的文章必须做到介绍他人尚未介绍的理论。目前国内此类文章较多,而且绝大部分的综述文章是“述而不论”。批判性的论述文章其原创的内容则有多有少。它的原创部分是建立在对相关理论的批判之上,它所提出的新见解必须论据充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实证性文章的原创成分最大。它一般是根据以往研究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的一个新见解并加以证明,其中实证性文章又可分为:

1)分析性/推理性实证:将论点建立在语言事实及其分析上,重语言事实及分析工具。如比较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异同及其生成机制。

2)实验性实证:根据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新的观点或假设,设计试验方法,控制相关变量,收集有效数据并加以分析,并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证明文章提出的假设。如课堂paraphrase课文生词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3)调查性实证:它是根据以往研究引出的问题设计的调查问卷,探索调查对象在某方面表现出的规律性特征。如调查目前高校教师实际使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原因,其中调查性实证又可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类。实证研究是通过复杂的论证过程、实验过程、数据分析来证明一个直觉性的结论,如阅读训练对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初学者应多模仿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论证方式、研究方法、行文方式等,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恰当的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写作的成功与否。同时,了解有关论文写作的组成部分,格式要求,追求论文的原创性,也是保证撰写论文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作者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严格筛选,充分论证,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就一定能写出具有较高水平,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Brian Devlin.英语论文写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哲.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中华书局.张辉.高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指导.迁宁大学出版,(6)

上一篇:五年级音乐课后反思下一篇:莲花山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