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师工作总结

2024-05-16

小学国学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1篇)

篇1:小学国学教师工作总结

从9月1号到今天我每天领着学生诵读校本教材《道德经》。现把自己这段工作总结如下,以备今后查看。

一、满意的地方:

1、保证了学生的诵读时间,每天早读5分钟,学生自由读,语文课的前5分钟,老师讲解意思后,再让学生阅读、背诵。学生在校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经典吟诵时间。

2、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如果兴致所至,甚至可以脱离座位在教室内来回晃着走着背。传统的课堂模式学生都是正襟危坐,我不喜欢我的学生一个个是木偶,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因为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来说太深奥,太难懂。我希望学生读这些的时候能够咀嚼到经典的美味,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国学经典中展现出来,并且不把经典当做僵化的教条的。越是宽松的氛围,学生的兴趣越是浓。

3、师生比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够保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文化内涵。于是,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我也一起和学生背诵。我还经常和学生PK,我向学生发出单挑的倡议,但是结果往往是学生赢,我输。因此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候并不正确。我不能背会,就不让我的学生背了,我写的字不好,就不让学生把字练好,这是谬论。

4、理解作为背诵的基础。怎样读经,这是一直困惑着老师的问题。以前我总认为学生记忆力好,也为了自己省事,学生背诵内容的意思从来不做讲解,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由背诵。那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对于《道德经》的字面意思我都对学生做了大概的讲解,牵涉到典故我也查阅资料,讲给学生听。当背诵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背得相对轻松得多。

二、欠缺的地方

1、检测反馈需要改进。这两周的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用奖励措施,会背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任何帮助手段。致使部分学生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准备这样进行:

老师每天抽查两人背诵当天内容,如果被抽查者会背就有权利当当天班长,班长负责管理学生背诵时间安排和抽查学生,如果有能力还可以给大家讲有关典故等。不会背的同学需要在同学的监督下把当天内容读二十遍,并且第二天必须会背。

2、讲解方式需要改进。虽然我改进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力,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后的方法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注释,学生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帮助解决。

3、与家长联盟需要改进。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家长,我班家长非常同意和支持孩子积淀古典文化,但是我没有引导家长参与到背诵的行列。以后打算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让诵读成为一种好习惯、让诵读成为父母与孩子拉近距离的途径,共同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与书香家庭,在诵读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总结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经典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而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他们传承,民族精神靠他们弘扬,中华民族靠他们振兴。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语文素质,加强语感,我班积极地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能按照指导思想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把经典诵读技巧技能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结合起来,以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线,侧重于说的系统训练。做到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背经典的综合能力。

为了达到人人都能背诵《弟子规》的要求,根据计划和学生实际,制定了本学期背诵“总叙——谨”这几段的目标,结合动作、手势、表情等基本步骤的训练形式,并且定期检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而且按照学生的兴趣,形式多样化,同学之间也随时随地可以对照检查、表演、评价等。总的来说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理解水平。

我们的具体活动安排是这样的:

一、创设诵读环境。

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我动员全班学生一起买来《弟子规》的书本,书本图文并茂,有解释,有故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已经拉近了与弟子规的距离。在我和孩子们的努力下,我们这个学期一开学就利用每周的班队会课开展学习弟子规的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融入了经典古文的浓浓氛围之中。

二、家校凝聚合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十三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背诵经典是最佳选择。由于孩子之间差别较大,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诵读,不作硬性要求,避免过重负担。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和帮助,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活动的开展途径上,我以课外、业余为主,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是开展竞赛、朗诵表演。每天一二十分钟,日积月累,孩子的文化修养、文明程度都会大大提高。在学校统一规定的读诵时间之外,每月让家长检查背诵,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首先要做好家长沟通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全体家长宣传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与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忱,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我对此还进行及时总结,表彰优秀。

三、利用晨会班会课,紧扣活动主题开展晨读。

诵读活动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为此,我本着“持之以恒,树立信心”的诵读理念,坚持每天清晨早诵读、课前诵读。保证每天至少10到15分钟分钟的诵读时间;坚持几个学生一起诵读,互帮互教,共同进步,诵读效果往往比一个人单独诵读好,学生们都知道“你可以是我的老师,我也可以是你的老师”;坚持老师与学生一起诵读,坚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

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上是这学期我们班开展诵读活动的一些情况,在这些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功,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接下来的活动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篇2:小学国学教师工作总结

一、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作为一名青年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听课学习活动,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我每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从中收获到很多东西,让我在教学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学设计上得到很多启发。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尤其是李国强主任对我的帮助很大,无论是从教法上还是教材把握上,都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我能够上好一堂好课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也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二、反思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老师之间的教研过程中,我们都要重视反思的重要性,因为反思能不断促进自我教学,能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目的的去进行改正和提高,使学生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反思还能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材的研究能力、处理教材能力、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半年中,我通过平时的教学反思活动以及科研反思活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使学生各方面能力能够不断得到培养。

篇3:小学国学教师工作总结

国学教育, 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提出来的新名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白话文逐渐取代了文言文, 成为行文规范。加之新制度与新文化的兴起, 时日渐久, 人们对文言文所承载的古代文化距离越来越远。在破旧立新, 锐意革命的时候, 新文化与新理念层出不穷, 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此。但当纳新纳到一定程度, 新文化与新理念再也不新, 或者水土不服, 不能满足族人的文化渴求时, 人们便开始反观内省, 便开始留心身边的古代典籍, 从中寻求心理寄托或精神慰藉, 并将之冠以“国学”的美名, 而国学教育也应运而生。

当今我国的教育制度, 主要是借鉴和效仿西方的现代教育模式形成。学科设置也多类西方, 分为文、理、工、艺、体等。而国学, 则为诗、为词、为经、为赋、为音韵、为训诂, 且书写习惯一为白话, 一为文言, 两种能力都需专门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具备。故, 可以这样说, 国学与现代教育制度与学科设置大相径庭乃至格格不入。然而, 国学之中的精华终不可弃, 甚而, 在民族精神复兴乃至蓬郁的过程中, 国学之中的许多成分将发挥至为关键的作用, 于公与私, 于人于己, 我们都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国学。因而, 我们就不得不另辟蹊径, 争取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 包容并承纳国学, 使之薪火相传, 光大绵延。

好学则深思。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具备学习的热情, 进而进行思考和钻研。国学教育也是如此。由于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 客观上, 给从小学习白话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对此, 一方面, 教师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家长从小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一来幼学如漆, 学生不易忘记;二来, 童蒙教育时, 学生兴趣尚未形成, 此时先发式的教育能先入为主, 让学生对文言文形成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 教师应想方设法,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常见的方法有:一、学习经典的童蒙书籍, 如《三字经》、《百家姓》、古诗中的浅义诗等。这些文字朗读起来韵律感非常强, 锵锵有声, 能满足学生好奇、有趣的心理。同时, 在具体教学时, 可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辅之以彩图、音乐、朗诵、故事情节, 效果会更好。二、见缝插针, 相时而教。比如, 上课中当某篇白话文引用到古代诗词时, 不轻轻放过, 而是将其单独列出来对其全文、作者、写作背景等进行解析, 并解释此处引用的妙处与意义。与此同时,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古代诗词、文学, 在平时的写作中将其灵活使用, 从而增加文章的深度与文采。在批改作文时, 着意对有所引用的同学以特别点评。长此以往, 除能拓宽学生的国学知识面外, 也培养了学生习用古文的爱好。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与所有的学科一样, 国学教育也应当循序渐进。古人讲读书之法, 说先经后注、先史后经、先泛读后精读等, 无不是这个道理。书有难易之别, 人的智力也有一个逐渐开启的过程。大体来讲, 在国学教育的过程中, 在小学宜诗和词, 因为篇幅短且易吟诵;中学宜律诗、词、曲和精短古文, 此时可广泛涉猎, 熟悉不同的题材。此后, 则长篇文言与经、史诸大部头书皆可由浅入深, 慢慢熟悉矣。因材施教, 学生禀赋不同, 对文言的亲近力和接受能力也就不同。对于学习国学相对缓慢的同学, 教师应当包容并理解, 同时相应地推荐其读经典的白话翻译文本, 使其明了其中的意思, 再从白话入文言, 而不至于使其在高压下对国学产生排斥心理。对于吸收学习快的同学, 老师应鼓励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古籍, 并予以他们适当的便利, 如组织兴趣小组和学习班等, 满足这部分学生求新的需求, 使其养成长久的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篇4: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教学之我见

人、美国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耻辱!而国学的缺失,带来的恶果更多: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国人的思想道德水准严重滑坡,人们离开了电脑网络其工作就举步维艰,许多人不知道中华传统美德,不明晰常用汉字的音、形、意,而常常“弟息妇”“闲内住”“张冠里戴”……

小学之学,在于学习识文应对之事。对一个懵懂之人的启蒙教育,如能够以正确的方法,则学生就基本上具备了一个完整人格的定位和认识方向的定位,于明明德、新民等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达格物致知。要让小学教育取得预想的效果,摆脱应试教育的“效果”,启迪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开拓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一生相付之”的志向。语文教师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一、教师要对国学有极大的热情

热爱是最具动力的导师。只有教师从骨子里热爱国学,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国学的学习、研究中,才能在这方面有所学、有所建树,才能成为国学文化的传播者,用自己深厚的国学文化和高尚人格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的导师作用和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才能自觉践行。

二、课堂要有足够的国学知识

语文课堂是充分发挥国学文化的优势,让语文课堂成为国学文化的集中精彩展演的舞台。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情节,都可最大限度地借国学之营养,帮助学生从小了解国学,践行国学思想。用根植于骨子里的国学文化,惠及更多的人。

三、要让国学思想作用于其他科目

现代教育的科技含量高,国学文化这一美酒,可以用现代科技载体为瓶子,大力发挥其科学性和指导性,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去有益的促进作用。

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实践国学文化

实用的知识更容易被转化为学习者的素质。学以致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一个演员的角色进入课堂,在语文教师的“导演”下,尽情再现国学的魅力。在“导演”的鼓动和鼓励下,学生的潜质才会自然流露,天性才会释放,个性才会得到认可和有效培养。才可能成长为有深厚国学文化的优秀

人才。

五、要针对汉语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学习传统国学

汉字的组合构成,会意和指事两者的共性和特性,都突出反映了国学思想。教师要从识字这一关了解国人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国人的哲学思想),对汉字的形成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某种特殊兴趣(比如培养学生的国画意识)。比如

“亦”字的古文(甲骨文、篆文)写法,又如“面”(甲骨文写法)字,知道该字原始含义和汉字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时才不会死记硬

背。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国学是极其丰富的,无法仅凭语文课堂完成其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但小学语文教师就是国学文化的研究者、受益者和传播者。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铸造中国的文化强国梦,才能让中华智慧永葆青春,泽被万物。

篇5:小学国学教师工作总结

营造书香校园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一节早读课用于国学经典诵读,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以及每周三中午的国学经典课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学习园地,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早读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2)红领巾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欣赏配乐的经典诵读,这不但提高了了学生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3、举办诵读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话剧表演。班级举行诵读比赛后,学校再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诵读比赛。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五、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篇6:小学国学诵读活动总结

小学国学诵读活动总结

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浸润儿童美好心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本续期我校的工作安排,我校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国学竞赛系列活动,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分学段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竞赛,丰富了校园文化,活跃了学生的在校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国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活动历时三个月,前期主要为全员准备阶段,我们按照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低年级以国学诵读、字词积累为主,中年级以成语积累、拓展运用为主,高年级以古诗积累、活学活用为主,加强日常的自主积累和班级共读,促进国学诵读氛围的营造,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全员达标的基础目标。

经过全校师生的积极准备,我们开展了择优选拔,分年级组织了国学诵读检测、成语积累检测和古诗过关检测,从每个班级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国学诵读系列竞赛活动。

12月初,低年级组我们开展“晨诵午读”展示活动,以我校校本课程所用的国学教材为主要内容,七个班的语文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优秀诵读小组,在年级内进行展示对比,互相学习,从诵读的内容、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考评,充分分享国学诵读的乐趣。

12月4日下午,我们开展了中年级“分享故事·传承经典”成语故事竞赛活动和高年级“腹有诗书·对答如流”的古诗诵读竞赛活动。成语故事竞赛活动中,三四年级八个班各选出一位参赛选手,讲述成语故事。同学们有的伴着古韵悠长的音乐娓娓道来,有的在丰富的情境中生动表演,有的用自己极富表现力的声音动情演绎,许多成语故事引人入胜,带给大家丰富的启发,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高年级的古诗诵读竞赛由高年级七个班的代表队组成,每个班的参赛队员都能够积极准备,还请来了啦啦啦对为选手加油鼓劲。此次竞赛分为三个环节:旗鼓相当、选兵上阵和巅峰对决,由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进行考核,赛场上选手认真应对、积极应答,将自己对古诗的扎实积累和灵活运用充分展现,赛场上时而陷入沉思,时而举手应答,时而屏息静听,时而掌声雷动,选手们出色的表现将比赛不断推向高潮,展示了我校学生扎实的古诗功底和国学素养。

篇7:朱庄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总结

我们上学年初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制定了国学经典活动方案,上学年初我校对学校大门两侧围墙进行粉刷,并以国学教育为载体的对墙体进行了的文化布置,大门左侧为《弟子规》插图经典内容,右侧为《三字经》插图经典内容,主题标语为“弘扬国学经典,构建现代文明。”印制了《朱庄小学国学教育读本》,以《三字经》、《弟子规》、《古诗六十首》等古典文化作为诵读内容,教师写教案,每班每周安排一节国学教育课学习并背诵,每日预备、大课间、放学定时播放国学诵读内容,上学期开展了国学教育诵读比赛,取得很好的效果。

结合以国学教育为主题开展了养成教育。我校每月开展主题月活动,学生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开学初制定有《养成教育方案》,印制有《文明礼仪读本》,要求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规范礼仪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充分利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定手册》,每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班主任评价,四位一体规范了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通过主题月活动贯穿爱国、自信、感恩、惜时、文明礼仪教育,以实际行动表达决心,规范了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结合主题月活动内容,目前我校升旗仪式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信及组织能力。每月开展两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受到了爱国、自信、惜时、文明礼仪上的教育,举办了感恩征文活动,让学生懂得感

恩,学会了感恩,在学习中也充满自信和力量,进而使学生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篇8:小学国学教师工作总结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世界文明文化发展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我国的传统精神,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国学经典又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人的整个学习历程中,儿童时期(6-12岁)是记忆力快速发展、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时期与关键期,若是错过,后天的良好环境以及耳濡目染来进行重组与定型也难以弥补。因而,小学阶段是人学习重要的精神文明与夯实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接受一个国家的文明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相应的也应从小学阶段开始。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阶段的分布情况

国学经典总体来说分为经、史、子、集、蒙五部,在小学阶段,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多以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为主,其中《全唐诗》、《三字经》、《论语》选取的内容较多。

(1)低阶段(一-二年级)

这个阶段选取的国学经典内容浅显易懂、篇幅较短。多以诗歌的形式出现,朗朗上口又贴近生活,描述了孩童天真浪漫的举止神态。诗歌色彩丰富,富有生活情趣,对于刚刚接触国学的学生来说,不仅能领会到国学的魅力,还可培养其学习国学的兴趣,低阶段的国学能够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的特点,向学生们灌输印有中国标识的精神与价值观。

(二)过渡阶段(三-四年级)

该阶段选取的国学经典较之低阶段内容上所包含的意思更为丰富(多是以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与田园诗为主的山水田园诗),格局更为宽广,出现了古代汉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价值观与精神文明的构建开始进入状态,爱国情怀逐渐形成。

对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感情也能部分程度的领悟,为高年级的多形式多情感多的国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高阶段(五-六年级)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铺垫,高年级所选取的国学经典较之前两个阶段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具体表现在篇幅加长,文言文的多次出现,词汇的加难,意境的丰富等。高年级的国学经典则是脱离了蒙部,向更高层次递进,经过高阶段的国学经典学习,学生能使用掌握学到的技能自主学习。

总体来说,小学阶段的国学经典是以塑造学生主流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尊师重道、扶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给予学生以传统文化的滋润与灌输,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美德的人格。

二、小学各阶段国学经典在课堂上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当代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难懂的字词,难以记忆的句段,以及背诵时的烦躁。学生难以学下去,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随之滞后,为了拉进度,教师蛮横地要求背诵,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我国中小学生对国学教育厌恶。因而,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经典,是当代教师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学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导致学生接受与领悟国学经典的程度也不同,因而教师在对学生们教授国学经典时,不应一概而论之。自我国课标进行改革之后,大部分学科都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所以,语文方面的国学经典教育也理应响应课标的改革,在课堂上进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改革。

(一)低阶段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策略

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与理解观察能力的局限性,许多国学经典知识不能够理解,且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形象观念强,理性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该学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字音字形,背诵所学内容。因而教师在教授学生国学经典时,笔者建议能采取以下措施:

(1)用主题图引入,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来抓住所学内容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学生们被图片吸引住了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例如一年级下册《春晓》的教学,教师就可用主题图展示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将图片描述出来,再引出孟浩然的《春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主题图中所蕴含的信息全部挖掘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国学经典蕴含的意义与道理不应在该阶段被学生们所强行记忆。

该阶段的学生未接触过国学,因而在未理解的情况下情况下强行记忆,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背诵记忆,也会让学生误认为国学经典就要强行背诵。读书百遍,是否真的能够其义自见?笔者认为,若是单纯的将所学内容阅读多遍,所带来的大部分都是副作用。在碰到知识盲区时,除了读书百遍,还要有必要的相关知识糅合在一起形成知识框架以对不能理解的地方内化。因而教师在该阶段带给学生的应是有趣的、带有故事性的体验,并让学生在该过程中学到生活常识以及简单的字音字形,理解简单词汇的意义。

(3)在对带有故事性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时伴随适当的自主学习。

该阶段的学生表演欲望强,想要突出表现自己。因而在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经典教学时,不妨加入如戏剧表演、课本改写、故事延续等自主性活动。比如《寻隐者不遇》、《垂钓》的教学就可加入剧情表演加强学生的印象,同时又使课堂“活”起来。

(二)過渡阶段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策略。

该阶段的学生处于低段与高段的过渡期,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变便是学生的思维由具体逐渐演变为抽象。因而教师在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尽量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转变。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常规。

当代学生有一个特点——缺乏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很多孩子脑袋里永远只有plan A,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会不知所措,主要是因为从小学开始,老师告诉孩子这道题只能这么做,这幅图只能这么画…国学经典的学习同样如此,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将经典背熟,才能“吃透”,认为其义自见的唯一办法就是书读百遍,这就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故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古迹参观的途径将学生们引入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材中去。比如在四年级下册《望洞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原诗中的比喻改变来让学生们自行想象其他更为奇妙的比喻。

(2)继续做好词汇的积淀,为高阶段做好铺垫。

词汇的累积不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长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唐晓芳,2012),只有将地基打好,房屋才修得高。过渡阶段时出现的古代汉语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会正确地读写生字、辨别通假字、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国学经典重要的学习技能,故而“广积粮”始终要伴着国学经典学习的全部旅途。

(3)培养学生国学兴趣,克服“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

现下该阶段的学生所需的国学知识以“应试”为主,教师重讲授灌输,轻学生自主(刘玉峰,2012),这是学生厌恶国学的重要原因,故而演变成“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

教师不妨将国学的魅力通过讲故事,观看影片的形式让学生领悟,或者将国学经典的好句子设计到文字游戏中去,让学生不仅愿意学,还想学。当然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必不可少,但教师首先自己得腹有锦绣才能以身作则。也可与家长共同携手为学生打造一个萦绕书香的环境。耳濡目染之下,学生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起来。

(三)高阶段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策略。

(1)重视经典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接触到经典。

高阶段的小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日趋枯燥,需要掌握的词汇增多,形式也从朗朗上口的古诗或者词演变成篇幅较长且难以记忆的文言文,内容上与生活息息相关,出现了关于节日、自然现象的内容。故而教师在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国学教学时,应该注意到国学经典与生活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提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人生。教育应时时刻刻与生活相关联,教师在对高阶段小学生教授国学经典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现象。比如六年级下册《乞巧》、《嫦娥》以及《两小儿辩日》等不妨先从学生们熟知的生活常识着手,这样不显得突兀又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所学的内容。

(2)放手课堂,让学生成为主导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去构建学科体系框架,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时也是如此。学生们在五、六年级时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若此时仍紧抓课堂节奏主导着整个学习过程,就会使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能力骤减。因此,放手课堂,也是在掌握课堂节奏,教师充当辅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处理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慢慢掌握到“捕渔”的技巧,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制定因材施教的策略。

国学经典的教学还需得根据学生的性别、当地的教育政策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来采取实用的教学措施,学好国学,对学生重要,对中国更重要。于学生的未来,国学经典是个人核心素养高低的评价标准;于国家的未来,国学经典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并长青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唐晓芳.善抓眼深挖洞广积糧——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谈[J]. 小学教学研究,2012,(34): 39.

篇9:小学国学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和科技局、中心校办公室开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活动目的

1、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2、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让学生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三、内容安排 1.诵读内容安排:

由于才起步,我校诵读内容主要侧重《弟子规》、《三字经》等。2.礼仪教育内容安排: ①教育学生学会尊重。

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③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

四、诵读时间安排

1、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在诵读的时间上,必须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做到每天诵读,让学生形成天天诵读习惯。具体时间安排:每天安排20分钟诵读,上、下午课前各10分钟。

2、利用大课间操时间安排一定(主要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齐声背诵背诵古诗词;今后还将把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中,在中高段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学习。

五、诵读方法

根据学生、班级、学校等实际情况,可灵活选择

1、老师领读;

2、学生代表领读;

3、跟磁带读;

4、齐读

六、组织形式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3、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珍惜粮食,养成问好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等主题班会。

5、各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或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6、活动成果展示,催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性循环。

7、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8、在期末,由各班推选2名学生参加学校“十大小孝星” 的评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评选出来的“十大小孝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七、记录与资料整理

1、每天由专门的教师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

2、每月学校分析和小结一次诵读情况;

3、每学期将全校诵读情况写出分析总结报告。

八、校园环境的营造

1、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

2、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经典格言。

3、在大课间操时,播放国学经典朗诵片段;平时课间播放传统音乐。

4、进行经典诵读,利用大课间操时间安排一定的学生在学校广播站背诵古诗词。

5、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九、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以调动师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检验经典诵读成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1、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表演赛。

2、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等主题队会。

3、各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或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4、在期末,由各班推选2名学生参加学校“十大小孝星” 的评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评选出来的“十大小孝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5、学校于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组织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月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6、各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篇10:小学国学教师工作总结

学科:国学经典

题目: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 作者: 呼金芳

单位:蒙城县乐土镇李大寨小学

小学国学经典教学工作总结

乐土镇李大寨小学 呼金芳

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只有通过文化经典教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们亳州市中小学2013年就开始启动了国学经典进校园的活动,并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了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地方课程和整体教学计划。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也已经第五年了,学生们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了他们的心灵。在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中,也收获颇多,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的。

1、培养学生兴趣,调动激情。

国学经典语言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感到枯燥无味。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呢?教学中,我给国学教育注入了现代元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教学《弟子规》时,我就表扬某一个平时听话、能接受父母的批评的孩子,从而让学生懂得“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在平时生活中、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多种形式朗读,不求甚解。在教学中,对孩子们学习国学我要求他们“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利用早读、大课间,放学时列队边走边读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课堂上,我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触摸文言的精彩,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修心养性的教育目的。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国学经典教学时,我总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我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古圣人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知识上,增大了识字量,扩大了阅读量,培养了读书兴趣,在诵读中感受了国学博大精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学生个人素质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讲文明,懂礼貌,懂得谦让了。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懂事了,再也不是“小皇帝‘小公主”了。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

篇11:小学国学进校园活动总结

——***小学“国学进校园”活动总结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其基本的价值理念、优秀的文化传统、高水平的艺术造诣,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长期以来熏陶感染着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了传承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彻落实***学区中心校 “国学进校园”活动,全面提高我校学生人文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在几年来我校“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我校2014年开展了《千家诗》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作以总结:

一、活动情况 一二三年级:

要求熟读、背诵《千家诗》,知道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种形式,做一个爱读诗、会背诗的小学生。

四五六年级:

要求熟读、背诵《千家诗》,并能理解意思,感受中国文化的韵律美,初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积淀精神粮食。

二、主要措施

(一)学校层面

1、为国学教育营造一种氛围 注重对学生进行国学文化的渗透教育。特地设计相应铃声和背景音乐。在大课间操时,播放国学经典朗诵片段;平时课间播放传统音乐。放学时段播放国学经典片段诵读和传统音乐。校园中的任何地方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基地,各教学楼、走廊、楼梯间等,都积极营造国学教育的氛围,成为国学文化的展示区域,使学生在校的每一天,无时无处都浸润在国学教育的和风细雨中。

2、为国学教育创造多种条件(1)为教师制造读书的条件

学校为教师订阅各种报刊杂志,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文化引领,提升教师的修养,促使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意识。通过讲座、交流,提高师德。学校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

在阅览室中不断在充入经典书籍,让学生有新的内容可看、可读;为学生准备图书借阅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随时地借阅经典书籍。

(二)教师层面

1、每位教师能熟读国学经典,任课教师要对国学经典篇目要深入研读。

2、开展写国学座右铭、劝诫书、创新语等活动,活用国学经典,从而更好的实践,起到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学生层面:

1、通过开学教育,发起学习背诵《千家诗》的热潮。

2、开展“诵诗会”等主题队会。

3、各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或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4、活动成果展示,催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性循环。

(三)开展一系列以国学为中心的活动

1、将把《千家诗》诵读纳入校本课程中,安排课时进行学习。

2、学校将开展 “校园小诗人” 的评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3、利用校园广播站时间播放《千家诗赏析》录音,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古诗之美、古典文学之美。

4、学校于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组织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月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5、各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三、活动效果

通过对《千家诗》的朗诵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诗歌,了解体会到了古代的文学风采,积累了文学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

上一篇:高中是青春开的花儿700字学生作文下一篇:2018年22中中考学生动员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