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届十大战略发展趋势

2024-05-01

2024IT届十大战略发展趋势(共4篇)

篇1:2024IT届十大战略发展趋势

Gartner发布2014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3D打印,智能机器,个人云榜上有名

近日,数千 IT 精英汇聚美国奥兰多,参加 2013 Gartner

Symposium/Itxpo 全球大会。会上,知名 IT 研究与咨询公司 Gartner 对 2014 年具有战略意义的十大技术与趋势做出了总结。他们预测这些技术会在未来三年里拥有巨大潜力,并在同行业中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下是这份榜单以及 Gartner 公司做出的说明。

1.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及管理(Mobile Device 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Gartner 指出,未来依旧不会有单一供应商或平台完全主导移动行业,不论是 Google,苹果或是微软。而从现在到 2018 年,多样化的设备,不同的用户将导致“everything everywhere”这个战略很难实现。这让自带设备办公(BYOD)的计划更加的困难。Gartner 预测到 2016 年一个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将会同时使用三到五个设备,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的合理采用,公司更好的规定员工自带的硬件设备,将可以兼顾到灵活性和保密性。

2.移动App和应用程序(Mobile Apps and Applications)

Gartner 的 Cearley 谈到企业应检视自身对待 App 和应用程序的策略,把二者区别开来。App 体积更小,更有针对性,而应用程序应做到更大

更全面。目前的趋势表明,App 的数量在增长,而应用程序的量却在萎缩。Gartner 建议开发人员应该寻找将 App 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构成更大更全面的应用程序。

3.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

互联网已触及到企业资产和消费型产品,比如汽车和电视。但大多数企业和技术供应商并没有致力于研究扩大互联网的可能性,在业务或组织上均没有为此做好准备。Gartner 公司指出企业不应该将思路局限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上,因为万物互联终将接替物联网。

4.混合云和混合IT 作为服务代理(Hybrid Cloud and IT as Service Broker)

Gartner 认为,整合个人云和外部私有云服务势在必行。在设计私有云产品上,企业必须考虑到其未来的可整合和互通性。而混合 IT 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将改变整个组织架构。IT 部门的职能角色正在改变,从传统的服务提供者转变成顾问以及代理人。

5.云端/客户端的架构(Cloud/Client Architecture)

随着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网络的需求和成本都在增加,这就要求尽量简化云程序的计算,以节约存储空间,同时把客户端设备的存储能力也利用起来。Gartner 指出,移动用户的要求日益复杂,对服务器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要求也在增加。

6.个人云时代(The Era of Personal Cloud)

在未来, 每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的个人云服务。个人云时代将迎来一个从面向设备变成面向服务的转变。设备的性能等参数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用户可以使用多种设备访问他的云数据,个人云技术将会取代传统设备所具有的部分功能。

7.软件定义一切(Software Defined Anything)

Cearley 提到软件定义的网络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不再是关注的焦点,软件定义一切(SDx)取而代之。SDx 是一个泛指,不同的厂商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开放性是他们一致的目标。

8.Web-Scale IT

Gartner 公司指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如 Amazon,Google 和

Facebook,这些公司不仅规模巨大,还具有良好的速度性和灵活性。如果其他企业想要与其保持同步,就需要效仿这些典型的云服务提供商的流程、架构和实践。Gartner 将这三项要素合起来定义为“Web-scale IT”。

9.智能机器的兴起(The Rise of Smart Machines)

Gartner 认为智能机器的时代将是人类 IT 历史上一个巨大颠覆。不管是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个人助理(如苹果的 Siri 和 Google 的 NOW)、智能顾问(如 IBM 的 Watson)亦或是机器工厂的设备(如 Baxter 的工业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想法。Gartner 公司预期未来有更多的个人或企业着手投资这一领域,刺激其消费力。10.3D打印技术(3D Printing)

预计在 2014 年与 2015 年,3D 打印机的销量将增加 75%和 200%。Gartner 认为,大力的宣传已使大众意识到其实 3D 打印是一个真实可行的和具有效益的手段,虽然目前成本很高,但可通过改进设计,简化原型和短期生产使之降低。

篇2:2024IT届十大战略发展趋势

近日,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公布了将在2018年对大部分企业机构产生显著影响的首要战略科技发展趋势。

Gartner将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定义为具有巨大颠覆性潜力、脱离初期阶段且影响范围和用途正不断扩大的战略科技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在未来五年内迅速增长、高度波动、预计达到临界点。

Gartner副总裁兼院士级分析师David Cearley表示:“Gartner的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与智能数字格网(Intelligent Digital Mesh)息息相关。智能数字格网是未来数字化业务与生态系统的基础。在制定创新战略时,IT领导者必须考虑这些技术趋势,否则将面临节节败退的风险。”

前三个战略科技发展趋势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将如何渗透至几乎任意领域,并代表着未来五年内技术提供商的一个主战场。随后的四个趋势集中于混合数字与物理世界,以打造一个沉浸式、数字增强型环境。最后三个趋势则指的是利用不断扩大的人员与商业规模以及设备、内容、服务之间的连接,实现数字化业务成果。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具体如下。

人工智能基础(AI Foundation)

至少到2020年之前,创建能够自我学习、调整并有望自主行动的系统都是技术提供商的一个重要战场。直到2025年,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决策、重塑商业模式与生态系统、重建客户体验的能力都将是数字化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推动力。Cearley先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演化,各企业机构必须对技能、流程与工具投入巨资,以便成功利用这些技术构建人工智能增强型系统。投资领域可能包括数据准备、集成、算法、选择训练方法和建模。数据科学家、开发人员与业务流程所有者等多方支持者将需要一起工作。”

智能应用与分析(Intelligent Apps and Analytics)

在今后几年里,几乎任一应用与服务都将采用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其中某些应用将成为真正的智能应用,若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这些应用程序将无法存在。其他一些则将潜在利用人工智能,从幕后提供智能。智能应用在人类与系统之间搭起了一个全新智能中间层,有望改变工作的本质以及工作场所的结构。Cearley先生表示:“在探索智能应用时应将其作为增强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而非简单地替代人类。增强分析是一个格外具有战略意义的、逐渐发展的领域。它面向广泛的商业用户、运营工作者和民间数据科学家(Citizen Data Scientist),利用机器学习自动完成数据准备、洞察发现与洞察分享。”

在广大软件与服务市场内,人工智能已成为下一个关键领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各个方面。套装软件与服务提供商应表明将如何通过高级分析、智能流程和先进的用户体验等形式通过人工智能为新版本增加商业价值。

智能物件(Intelligent Things)

智能物件是指摒弃严密的编程模型,转而利用人工智能实现高级行为并更加自然地与周围环境及人类进行互动的实物。人工智能正在大力推动全新智能物件(如: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与无人机)的进步并为许多既有物件(例如与消费者及工业系统相连接的物联网)带来更强功能。

Cearley先生认为:“目前,用于受控环境(例如耕作与采矿)下的自动驾驶汽车(Automobile Vehicles)是智能物件快速成长的一个领域。到2022年,我们可能将亲眼目睹自动驾驶汽车在有限、可控且明确定义的道路上行驶的实例。不过,驾驶员可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的一个必要条件,以防发生意外技术故障。至少在未来五年内,我们预测需要驾驶员的半自动汽车将占主导地位。在此期间,制造商将更加严格地测试技术,同时法律法规问题以及文化接受度等非技术性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数字孪生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再现真实的实体或系统。在今后三至五年内,物联网项目背景下的数字孪生尤其前途光明,并于当前引领着人们对于数字孪生的兴趣。精心设计的资产数字孪生有望极大地改进企业决策。这些数字孪生与其真实的对应物相关联,并用于了解物件或系统的状态、响应变化、改进运营并提升价值。首先,各企业机构将只是实施数字孪生,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它们,提高其收集数据、反映正确数据、应用正确分析与规则并有效响应商业目标的能力。

Cearley先生表示:“久而久之,我们世界中几乎每一方面的数字化再现都将与其真实对应物动态地联系在一起,此外还将彼此联系并纳入基于人工智能的功能,以实现高级模拟、运行与分析。城市规划者、数字营销人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以及工业规划者均将受益于这一向综合数字化孪生世界的长期转变。”

从云到边缘(Cloud to the Edge)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描述了一种计算拓扑,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信息处理、内容收集与交付均在邻近此类信息的源头完成。连接与延迟挑战、带宽限制以及嵌入边缘的更强大功能均支持分布式模式。各企业应着手将边缘设计模式用于基础设施架构之中——对于拥有大量物联网元素的企业尤其如此。虽然许多人将云与边缘视作竞争方法,但云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弹性扩展的技术功能以服务形式交付,且天生就无需集中模式。Cearley先生指出:“从互补概念考虑时,云可作为创建服务导向型模式以及集中控制和协作结构的一种技术方式,而边缘则用作交付方式,从而以离散或分布式流程执行云服务的各个环节。”

会话式平台(Conversational Platforms)

在人类与数字化世界互动方面,会话式平台将推动下一个重大模式转变。诠释意图的负担从用户交给了计算机。该平台接收用户的问题或命令,然后通过执行某些功能、展现某些内容或询问更多输入信息来响应。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会话界面将成为用户互动的一个首要设计目标,并通过专用硬件、核心操作系统特性、平台及应用来实现。

Cearley先生认为:“在理解语言以及用户基本意图方面,会话式平台已经达到了临界点,但仍有所不足。会话式平台面临的挑战在于用户必须以非常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沟通,而这通常都是令人失望的体验。会话模型的稳健性以及用于访问、调用与协调第三方服务以交付复杂结果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及事件模型是各类会话式平台之间的主要区别要素。”

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

会话式界面正在改变人们控制数字世界的方式,而虚拟、增强和混合现实(Virtual,Augmented and Mixed Reality)则在改变人们观察和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方式。目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市场尚不成熟,还处于碎片化阶段。不过,人们对该领域的兴趣非常浓厚,因而催生了视频游戏和360度球幕视频等诸多新奇的虚拟现实应用,然而这些高级娱乐应用目前能产生的商业价值微乎其微。为了推动实现真正有形的商业效益,各企业必须审视特定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的真实场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优化设计、培训和可视化过程。

作为一种融合并拓展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功能的沉浸式体验类型,混合现实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特别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技术十分引人注意,因为它优化了界面以更好匹配人们观察并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混合现实跨度极大,包括用于增强或虚拟现实的头盔式显示器以及智能手机、基于平板的增强现实和环境传感器的应用等。混合现实代表了人们观察并与数字世界互动的范围。

区块链(Blockchain)

区块链正在从数字货币基础架构向数字化平台转变。区块链技术与现有的集中式交易和记录机制截然不同,可作为已有企业和初创公司发展颠覆式数字化业务的基础。虽然有关区块链的宣传都集中于金融服务行业,但区块链在其它一些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比如政府部门、医疗保健、制造业、媒体发布、身份识别、所有权登记服务和供应链等。虽然区块链前景可观且无疑会带来颠覆式影响,但是对区块链的展望胜过区块链的现实,而且许多相关技术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难以成熟。

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数字化业务的核心围绕以下理念,即:企业总是保持高度敏感,随时准备探索利用全新的数字化业务时刻。业务事件可以是数字表达的任何事物,反映出明显的新状态或状态变化,比如完成订单或飞机着陆等。借助事件代理(Event Brokers)、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内存数据管理(In-memory Data Management)和人工智能,人们可以更迅速地发现业务事件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不过,如果缺乏文化和领导力变革,技术本身也难以实现事件驱动模式的全部价值。数字化业务促使IT领导者、规划者和架构者从本身需求出发去积极地采用事件思维(Event Thinking)。

持续自适应风险和信任(Continuous Adaptive Risk and Trust)

为了确保数字化业务计划面对高级定向攻击时仍能有效实施,安全和风险管理领导者必须采用一种持续自适应风险和信任评估(CARTA)方法,以实现基于风险和信任且带有适应性反应的实时决策。安全基础架构必须在任何地方都具有自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利用机会并管理风险,从而确保安全性能够跟上数字化业务的速度。

篇3:2004:IT技术十大发展趋势

随着2003年AMD Opteron64与Athlon64系列CPU的发布,64位计算从服务器的高端应用 走 向桌面,走向大众成为了可能。对于32位应用的兼容性,使得AMD的64位处理器成为PC从32 位向64位平滑过渡的桥梁。

整个产业链也纷纷看好桌面64位计算的前景——芯片和主板制造商如VIA、Nvidia等纷 纷推出配合上述两款CPU的主板产品,整机厂商如IBM、HP等也纷纷表示支持,软件开放商也 准备为其开发64位的应用程序,以发挥其强大的运算能力,这其中甚至包括微软即将推出专 门为Athlon64优化的Windows操作系统。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Intel不可能没有反应了。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Intel就 会在桌面64位计算市场大张旗鼓,利用其强大的实力应对AMD的挑战。两大巨头相争,最大 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而且Intel进入得越早,桌面64位计算就越能得到发展和普及。64位 带来的计算能力的飞跃,无疑会为IT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惊人的革命。

WLAN——边普及,边成长

2003岁末国家公布的WLAN国家标准WAPI,虽然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与批评,但我们应该 从中看出,正是由于政府对于WLAN技术的看好与推广意愿,才对其进行重点考察,并为弥补 其数据安全方面的不足,制定出我国自有的标准。因此WLAN在2004年很有可能在政府以及商 用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并且,国家标准的强制执行使得行业规格统一,兼容性提高,更有利 于WLAN在我国的快速普及。而另一方面,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任何一家厂商也不愿放弃的, WLAN标准组织已经同我国联系,准备制定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WLAN标准,所以WLAN的自有标 准并不会导致与世界脱轨。

在发展远景方面,WLAN作为一个尚在快速发展的技术,其惊人的潜力将随着更先进标准 的研制展示在世人面前。目前成熟的802.11g标准的54M的带宽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应用的 需要。而正在研制中的基于WiMax技术的802.16a标准,据称可以实现最大30英里的传输距离 和70M的带宽,这将使无线局域网发展为无线城域网。

DVD——“刻录”+“蓝光”=二次革命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与大众多媒体应用的增加,计算机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能力逐渐受到 考验。作为光存储领域排头兵的DVD技术,在市场的要求下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而“刻录” 与“蓝光”,就是它的两把利斧。

DVD刻录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各个企业为了抢占行业制高点而制定了不同标准,如 松下、日立等公司支持的DVD-RAM,由Pioneer所主导的DVD-RW,由PHILIPS、Sony、YAMAH A等公司制定的DVD+RW。标准之争大大阻碍了生产的规模化和产品的普及。但是随着DVD+R W标准的逐渐胜出以及DUAL DVD(兼容DVDRW)與DVD ALL(兼容三种标准)技术的推出,DVD刻 录终于开始走向普及阶段。2003年末,DVD刻录机掀起了降价风暴,一些机型降到了千元以 下,而更高倍速的刻录机也在不断推出中,由此我们可以预计,DVD刻录机的性能将快速提 升,同时价格也会快速下降,2004年,必将是DVD刻录的普及年。

同时,DVD光盘容量的扩展也会顺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2003年2月1 9日,三星等9家 公司发布了一种新型“蓝光盘”(Blu-ray Disc),由于采用波长更短的蓝色激光进行读 写,蓝光盘的数据存储量达到了传统“红光盘”的5倍,双面双层的“蓝光盘”将可以达到 惊人的100G的存储容量。预计在2004年,蓝光盘及读写设备将开始进入市场,在实际的应用 中接受检验和磨练。

显示设备的多元化发展

17寸纯平显示器占据显示设备主流地位已久,虽然近两年媒体对“液晶普及”进行了铺 天盖地的热炒,CRT显示器凭借其非常成熟的技术和极高的性价比自岿然不动。但是随着技 术的进步,液晶显示的技术逐渐强大起来,一方面,响应时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不断提 高,逐渐逼近CRT性能;另一方面,采用DVI接口将是液晶显示器的大势趋,与相应显卡配合 ,完全数字化的显示能够充分体现液晶显示的优势。日趋成熟的技术必将使得LCD拥有与CRT 抗衡的实力。

在研发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的OLED显示器,势必成为下一代显示器的核心技术。OLED是 一项基于有机薄膜的自有光源显示屏技术。与液晶相比,OLED具有许多优点,如超薄,厚度 只有1毫米左右;超轻;广视角;刷新速度是液晶的1000倍;高清晰度;低能耗;制造成本 低。目前,大屏幕OLED器件的稳定性大大提升,基本上达到商业应用的要求,已可制造出15 英寸的高清晰度显示屏。

移动计算的飞跃——3G与SoC

业内普遍预测,2004年,中国将颁发3G牌照。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一个自主知 识产权的国际3G标准,已与欧洲支持的WCDMA和美国CDMA2000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在 中国政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试验网验证。技术上已经完善的3G终于会进入实用, 其提供的高带宽会使广大用户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包括视频传输、互动游戏等等。

而要充分利用3G提供的高带宽,提高接入设备的处理能力也是关键,SoC将引领嵌入式 芯片的技术发展。SoC(System on Chip)即片上系统,从狭义上讲,是将系统集成在一块 芯片上;从广义上讲,它是一个微系统,如果说集成电路是大脑,那么SoC就是包括大脑、 眼睛和手的系统。随着SoC的发展,它将不断满足日趋增长的功能密度、灵活的网络联接、 轻便的移动应用、多媒体的信息处理等需求,满足人们以GUI屏幕为中心的多媒体界面与信 息终端交互需求。

Linux向嵌入式设备大力进军

Linux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几年之内,它已经占领了Web服务器领域的半璧江山,然而 在个人PC领域,与Windows相比,linux图形界面的效率和其界面友好度仍然较低,这导致li nux在桌面领域普及缓慢。然而展望linux的未来,我们发现,嵌入式设备是其新的用武之地 。

有限的ROM、有限的RAM、有限的传输速率、使用广泛而且其中不乏高危场合。这一切的 一切,都要求嵌入式产品需要一个核心很小、效率很高、优秀的内存管理,功能按需裁减而 且非常稳定的内核才行。而linux显然非常符合这些要求。我们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 的嵌入式设备采用linux作为操作系统。

建设分布、平等的网络——P2P“登堂入室”

2003年走红的BT下载使得P2P技术深入人心。而与此同时,IT业的巨头们也开始涉足这 一领域,力图开发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Microsoft将推出支持P2P的Windows XP SP2,而In tel也大张旗鼓地开始了P2P的研究应用。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在2004年P2P将逐渐向主流应 用领域发展。

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与数据安全

2003年的冲击波病毒等带来的影响使得IT安全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防毒防攻击 方面,中央控管技术由于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将继续作为关键技 术得到发展。而整合了应用层监测和阻断攻击功能的智能防火墙技术将带来防火墙领域的革 新。

而数据保密性方面,随着SSL VPN(加密套接字协议层虚拟专用网)在应用中的不断成熟 ,2004年将是其遍地“开花结果”的一年。最初的服务可能仅限于比较单一的内容,但最终 将与企业各自的管理应用相结合。

基于XML的Web技术得到较多应用

为了解决现有Web信息结构化不强、不适合于深层信息加工和处理问题而提出的XML(可 扩展标记语言)一经提出,就被认为是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新的一年里,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Web站点采用这一技术,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加工和共享利用 。而在要求更高的商用领域,使用XML标记的高度结构化数据能够为企业间信息交换提供更 高效的平台。

HDTV/DTV全新的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电视(DTV)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数字化使电视正式进入信息社 会的“数字化大家庭”,从技术基础上推动电视演化成综合娱乐、体验和信息服务平台。

篇4:IT产业发展趋势及十大预测

1. 形成合理的行业结构,重点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比重,软硬件比由目前的13∶87 提升到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2. 有效提升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比重,减小高端产品和关键产品对进口的依赖,从根本上缓解IC 、新型元器件、软件等高技术、基础产品对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制约。

3. 要有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本国跨国企业,电子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数量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

4. 有效启动国内投资和消费市场的需求,力争把产业的外贸依存度下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有效增强国内市场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

5. 主要依靠本国企业的发展来实现产业的增长,不断提升其在产业中的比重。

6. 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努力发挥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增长潜力和这些地区的资源、区位优势对产业的贡献水平。

(一)电子商务

根据CNNIC① 的统计,截至2009 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为8788 万,年增幅达

38.9% 。另据阿里巴巴的统计,2009 年,已有43% 网民在网上购物(CNNIC 对2009 年上半年的统计是26%) 。阿里巴巴打出新商业文明旗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矛头直指以暴利、复杂为特点的传统商业体制。其实力背景是网商、网货、网规。

2009 年,中国网商规模已突破6000 万人,占网民数量的18.8%;2009 年中国零售类网货交易规模达到约2350 亿元;到2010 年,增长至4640 亿元。网货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2009 年在2% 左右,2010 年达到3% 以上。2010 年,是传统商业体制受到网商、网货、网规空前冲击的一年。将有上亿的网民,在“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和物理商场为基础的传统商业渠道之外,涌向网购。而6000 万网商,已达到2003 年网民总数规模,已形成大势。2010 年,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全

注① CNNIC: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 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 年6月3日组建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它以“为我国互联网络用户提供服务,促进我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发展”为宗旨,负责管理维护中国互联网地址系统,引领中国互联网地址行业发展,权威发布中国互联网统计信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社群活动。

面转入内销,以互联网方式建立出口时期忽视的内销渠道,冲击着传统商业体制多层批发的商业渠道;消除了传统商业体制下的暴利,形成了各行各业“打土豪分田地”(降低不合理交易费用)的突破口;网货将向产品品牌化、服务差异化、品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电子商务服务商逐步探索、启蒙市场的十年,那么2010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来到了历史的三岔口,是直面问题,切实找准突破口, 健康发展电子商务;还是维持原状,放任电子商务的自由发展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不可回避的责任。电子商务的星星之火已经遍布祖国各地区、各行业之中。“十二五”中的电子商务何去何从就成为电子商务市场推动者与应用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能否准确抓住电子商务发展规律,能否准确切入电子商务发展要害,将决定着未来5年甚至10 年的市场走向,将决定着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将是中国迈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甚至引领世界经济的千年大计。

(二)移动互联网

2009 年,3G 在中国全面启动并带来了新鲜力量和巨大机遇,2010 年无疑更加值得期待——快马加鞭的3G 用户迁移和技术演进、生机勃发的中国市场、异彩纷呈的智能手机和融合终端,着眼未来的智能本和云计算,以及风起云涌的应用商店,无不酝酿着在这个漫长冬季过后恣意展现3G 春天所带来的活力与希望。

2009 年和2010 年是3G 布局年和定向年。布局是指圈地。三大运营商开始圈地

运动,暂时将利润指标放下,以争夺相对份额为目标,不计代价地争夺用户,是2009 年的特点。TD 暂时处于领先地位。2009 年我国3G 用户总数超过1000 万,其中中国移动TD 用户占40% 。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 正式发布,正如中国移动原总裁王建宙指出的那样:“与以往的网络运用不同,移动应用商场一个最大特点是开放性。”UCWEB① 异军突起,过去3年,其用户增长近50 倍,目前已达8000 多万。这说

注① UCWEB :即UC 浏览器(原名UCWEB,已于2009 年5月正式更名为UC 浏览器), 是一款把“互联网装入口袋”的主流手机浏览器。

明开放路线深得人心。中国移动在世界上第一个作为运营商提供在线软件开发平台,目前上架软件5000 多款,在测软件5000 多款, 其优势将由于开放而进一步加大。联通与代表封闭路线的苹果合作, 虽然现在3G 市场份额比中电信略强,但其前景从战略上看淡。其成败与否,关键也在于看是否走开放路线。

3G 终端与数据应用的不断涌现推动着用户对高速移动宽带的需求日益增长,使本已紧锣密鼓的3G 技术演进在2010 年得以进一步温家宝:提速。EV-DO① 版本B和HSPA+② 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物联网研发应用等提供更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快反应时间的多载波技术已成为无线产业瞩目的焦点。由于多载波升级成本较低,运营商不需替换现有网络设备或购买额外频谱,即可达到接近LTE 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这一优势在目前全球经济放缓、运营商投资日趋谨慎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nlc202309010840

总之,2010 年,3G 全球扩展势如燎原,技术演进紧锣密鼓,中国等新兴市场更成为推动3G 加速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伴随着3G 的迅猛增长,创新的融合终端和服务已成为新一年里全球无线产业发展的绝对亮点。

(三)物联网

2009 年,物联网成为最火爆的新概念之一。2010 年,开启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三网融合的进程,国家将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 制定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发展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及服务。推进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物联网市场潜力巨大,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

注① EV-DO: Evolution-Data Optimized 或Evolution-Data only 的缩写。有时也写作EVDO 或者EV 。

② HSPA+:是HSPA(3GPPR6)的向下演进版本,是上下行能力增强的一项技术。在FDD 系统中,上下行资源是分开处理的,因此HSPA+ 的终端类别要分别从上下两个角度进行。

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范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2010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00 亿元,至2015 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但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整体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标准、产品以及市场并不成熟。以细分市场来看, 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医疗等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但由于不同行业在物联网政策倾向、技术与市场成熟度、市场需求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物联网的细分市场发展差距也很大。

物联网产业将成为我国重点培植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电网等行业的市场成熟度较高,这些行业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会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IT产业十大预测 拓墣产业研究所公布的《2010 年全球ICT 产业十大预测》指出, 2010 年全球ICT 重点产品产值全面翻红,年成长率近10%, 半导体资本支出成长43.6% 。另外,DRAM①与面板价格双双回稳,NB②、LCD TV③、手机和DSC④ ,出货量年成长率也都有5%~20% 的水准;网通设备和LED⑤产值则分别成长8. 9% 和14% 。拓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胜帆表示,2010 年全球总体经济景气的成长劲道不强,但ICT 产业遍地开花的盛况,预告着金融风暴的威力已接近强弩之末。

注①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储器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② NB:NoteBook 即笔记本电脑。

③ LCD TV:Liquid Crystal Displsy,即液晶电视。

④ DSC:Digitsl Still Camera,即数码照相机。

⑤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以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

上一篇:2016小班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镌刻在心底的约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