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4-04-21

it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精选6篇)

篇1:it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IT运维管理行业优劣势-------------1 第二篇: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2 第三篇:IT运维管理可行性报告-------------3 第四篇:IT运维管理战略规划----------------4 第五篇:IT运维管理发展方向----------------5 第六篇:IT运维管理需求分析----------------6 第七篇:2014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7 第八篇: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7 第九篇:IT运维管理呈现六大趋势----------8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8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9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9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9 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10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10 第十篇: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10 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11 1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1 2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11 3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5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11 6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7上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1 8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1 9东华软件股份公司----------------------------11 10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11 第十一篇:201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 11 第十二篇: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1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一篇:IT运维管理行业优劣势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企业的核心业务都逐步地迁移到IT平台上来,对IT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IT需要管理,向IT管理要效率,保证IT的有序化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共识,在这个过程中,ITIL作为最近几年IT界风头最劲的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广泛1 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被很多企业选择作为IT管理优化和改造的首选工具,ITIL成为IT管理的一种标准,但在中国企业采用ITIL的方法来管理IT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许多企业在落实ITIL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管理的效率没有提高,宝贵的IT人力资源浪费惊人,许多管理岗位被淹没在大量的事件中,疲于应付,流程失去实质内容陷入空洞

所有这些都让企业感到失望和困惑,尽管ITIL拥有国外各大企业成功实践的“纯正血统”,但正如“南橘北枳”的道理一样,对他人成功的简单移植却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根据我以往对国外各大企业的调查表明,国内企业上马ITIL的不少,但真正能够有效利用并体现其价值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中国会遇到“水土不服”?结合之前几篇文章的分析,我认为还是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之前的文章中也说到过,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像ITIL这样的理论落地,是在其基本功已经很扎实或者已经不会受到来自于这些层面的困扰基础上才达成的。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企业来说,很多都需要自己负责整个IT基础设施及应用的管理工作,依然遵循国外的方法来建设自己的IT运维管理平台,显然会事倍功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

当下,云计算正从概念逐步走向落地,在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成熟的应用,但云计算与虚拟化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加大了IT复杂度。如何简化IT运维管理,实现IT运维成本上的降低和效率上的提升,就成了一个所有企业IT部门面临的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IT部门开始升级运维管理方式,从传统的IT运维向云运维过渡,在部署、实施、维护及业务应用响应能力上均大幅提升。

事实上,传统IT运维模式,如果不进行革新,就会拖后腿。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企业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依赖于IT来驱动,这意味着IT需求变得越来越强,服务器等数量爆增,管理起来日益繁杂,特别是IT部门如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二是,云计算、虚拟化时代的开启,在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面前,需要灵活自动地去管理虚拟的计算节点、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而且还是动态迁移的,不再是单

一、物理的设备,这种矛盾日益强烈,导致传统IT运维模式变成了瓶颈,不进行升级的话,结果会是死路一条。熟悉IT运维的人员很清楚,传统IT运维模式有三大弊端:

一是人员成本偏高,不同阶段的系统交叉在一起,IT环境日趋复杂,管理难度大,又多采用人工方式,跟不上业务需求。而Gartner的调查也发现,IT运维成本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成本只占20%,流程维护成本占40%,运维人员成本占40%。但纯人工又缺乏自动化工具的传统IT运维方式迫于IT复杂度提升,又不得不扩张增员,不改变的话就无解;二是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传统IT运维方式只有发生故障或影响业务连续性时才会被发现,并非是主动预警、修复,所以IT运维往往陷入”救火队员”的角色中,故障报警此起彼伏,恶性连锁反应持续发生,还会导致企业对IT运维的满意度大幅降低。而随着业务应用都跑在IT设备上,这种现象会酿成灾难;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IT运维管理可行性报告

网格化管理设计。首先是网格单元划分。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网格单元,将网络通讯、运行值班、主机系统等涉及生产运维的每一方面作为基础网格,再逐层逐级细分每一个网格工作,最底层的网格为具体的每一项工作,是网格构成基本元素及生产运维的具体工作点和管理点,有相应的人来执行;其次是建立双维度。对于每一层网格从横线和纵线两个维度对每个节点进行检查、监督、协调、考核,节点横线为运维小组长,其职责是对节点工作进行管理,节点纵线为部门负责人,其职责是开展服务支持协调、考核管理,通过纵线和横线双维度交叉,形成检查点,明确每个网格点的责任人和监督人;最后是形成体系。通过生产运维工作的逐层细分、纵横交叉检查,形成立体式、无盲点、规范性的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操作制度梳理修订。针对设计好的每一个网格节点,根据安全规范要求,修订生产运维操作制度。一是明确定义生产运维各维度工作范围、工作策略、参与角色及职责,细化管理维度中各环节流程;二是明确各维度执行后的监督、检查机制,如定期召开事件分析会及问题分析会,对发生的重点事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定期联合业务部门组织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检查等;三是明确各维度间的关系,将“事件响应时间”、“问题解决率”等运维管理指标作为服务评价、员工绩效考核参考,提升各维度工作质量。日常运维平台构建。网格化管理可以对每一个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联动式的动态管理,运维平台作为基础设施是其中的关键。监控预警平台将各种监控资源有效整合,通过数据采集手段将各类监控数据汇集,并将告警、性能数据与相关配置数据关联,使监控数据得到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事件中心,建立一体化监控体系。自动化作业调度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系统清算和批处理操作自动处理,减少操作过程中人工干预。运维操作管理平台通过日常维护操作自动化部署、应急处置方案自动调用,实现运维操作自动化管理功能。建立可配置的自动巡检平台,定期对系统、应用环境等进行健康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报警、为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的运维数据分析提供更准确、丰富的信息。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IT运维管理战略规划

数据大集中后,随着商业银行生产运维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为了提高IT运维水平,各商业银行总行在生产运维上下足了功夫,标准化(基于ITIL、ISO2000国际标准)、表单化等IT运维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和实践。

但对于分支行来说,目前IT运维工作量已明显减少,国际标准要求较高,岗位、人员、资源等条件很难得到满足,可行性、操作性不强。与国际标准相比,网格化管理模式相对比较灵活,适用性强,目前已经应用到城市管理、人员管理等多个领域,提高了管理效率,可以很好运用到分支行的IT运维实践之中。

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络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强调责任与协调的统一,通过资源协调与共享,提供高质量服务,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其优势在于:网格化管理建立了监管分离的两极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细节决定成败”,网格化管理就是从细节做起,实现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单元网格内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IT运维管理发展方向

在IT运维日常维护工作中,无线网质量的投诉比例越来越高。首先,由于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在有些高校中,AP的数量接近1万台),信号中断、设备故障、非法安装和接入等事件,超出了传统IT运维工具监控的范围。其次,面对信号强度、覆盖质量、分布密度、流量管理等工作,用户似乎退回了只能使用命令行检测的原始阶段。

为了满足以用户体验管理为中心的无线网改造目标,全新RIIL星光图实现了实时监控AP分布、用户分布以及用户体验分析的功能,为无线网络规划提供了基于用户密度的数据支撑。在这张图上,管理员可以直观迅速地找到故障AP进行修复、找到用户体验差的区域、掌握无线设备的流量情况,摆脱效率低下的命令行模式,从而减轻AP故障处理的性能优化的工作难度。同时新增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POE交换机的状态管理,帮你快速定位无线网络故障。

在企业IT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当下,如何有效整合信息化资源为企业运营甚至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是CIO和决策层非常关注的重点。但不同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IT运维模式往往呈现出不同种类的关系维度,包括总部运维和下级单位运维的关系,IT部门运维和业务部门运维的关系,甚至会存在自主运维和外包运维的关系。在大型企业,由于网络垂直层级较多、跨越地理位置较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用户很容易迷失在“海量数据”里找不到主线和头绪。

为此,RIIL推出全新分级管理功能。用户只需要在总部部署CMP集中管理平台,就可以完成下级平台数据对接,将下级告警、资源、指标、拓扑、报表数据统一展现,从而实现下级独立运维,总部集中管理。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分支机构统一管理、政府纵向网管理、医疗基卫区卫网络管理、教育城域网管理等领域。

一直以来,IT运维管理工作的焦点都只是在技术层面,追求IT组件的稳定运行和性能质量,这将IT运维部门带入了“重技术质量,轻业务指标”的误区。实践证明,由于缺乏在业务层面实施的IT服务保障环节,很容易造成IT和业务部门的猜忌、服务和设备厂商的之间推诿。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IT运维管理需求分析

在长期的IT建设历程中,鲁明公司形成了各种各样的IT系统,所支持的业务平台也越来越复杂。据介绍,鲁明公司在各地的油气站,其前端为监控、采集业务系统,后台为数据采集服务器等,对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都非常高,而生产指挥系统等关键业务更需要7×24小时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面对越来越多的IT资源和高要求的运维服务质量,我们感到压力倍增。而要提高IT运维管理水平、降低运营的风险、保障公司业务高效运行,就必须要彻底改变现在人工手动的运维模式。” 鲁明公司IT部门主管领导谈到了改变。那么,之前手工运维场景下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第一、“救火式”的故障管理总是后知后觉。随着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日趋加深,看似轻微的网络故障很有可能威胁到整个公司的运作,而如果IT部门只是从报修电话中体现价值,总是做“事后诸葛亮”是很危险的。

第二、故障处理效率不高,人力成本攀升苦不堪言。首先,一线的IT运维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故障通知,而被动让故障处理再陷泥潭,定位故障源头的难题让这种局面恶化。其次,设备和业务系统日常巡检依靠人力难以维持,工作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巡检工作敷衍了事,还会留下运维“死角”。

第三、IT运维与业务脱离,无法用非技术化的数据向业务部门表述IT战略及IT资源的分配状况,业务部门也无法直观的看到系统健康状况。

既然这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IT运维的价值,鲁明公司决定彻底抛弃传统的手工运维管理模式,打造出一个主动出击的IT运维管理新格局。可这艰难的第一步又从哪里入手呢? SSM消除监控“死角”IT管理运筹帷幄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七篇:2014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it运维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用户的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尤其是保障企业关键业务it系统7×24小时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it运维管理可以细分为面向计算机网络的it运维管理和面向电信网络的it运维管理,两者管理的对象不同,但其解决方案的整体框架是一致的,其主要功能是为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下图从it运维管理的对象和专业方向两个角度对it运维管理领域进行了细分。

其中,业务服务管理(即bsm)相关产品与服务是面向计算机网络的it运维管理市场的代表性组成部分;电信运维支撑系统(即oss)相关产品与服务是面向电信网络的it运维管理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兼具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特色的各类电信数据业务的出现,以及电信运营商整合计算机网络管理电信网络管理的需求的提出,使得bsm和oss两类产品及服务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逐步走向融合,这一趋势将日益明显。

2009-2013年,中国bsm市场容量以19.4%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达到47.9亿元的市场规模。国内oss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广电、电力、公安等建有专用通信网络的行业以及电信设备制造商三大类。其中,电信设备制造商的oss市场需求主要集中于面向网络管理系统,且一般有电信设备制造商自主开发;建有专用通信网络的行业对oss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oss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国内电信运营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篇: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深入应用,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对IT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已经成为银行经营与发展的生命线。传统的局部、粗放、碎片化的IT运维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IT运维管理必须向全局化、流程化模式转变,进而实现全方位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银行业在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相继实施了数据大集中工程,纷纷建立了集约化、集成化的大型数据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全国数据中心为核心、省域数据中心为支撑、覆盖所有基层网点的IT运维新格局。

金融机构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使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复杂度和运维风险成倍叠加,IT运维如何应对数据大集中后运行规模庞大、管理层级繁多、技术应用复杂的新形势,如何加强信息系统维护和操作、基础设施设备运维、IT运行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和灾备建设、业务服务连续性、运维队伍建设等统筹管理,已成为银行高管和科技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来看,只有建立符合金融机构IT特点的,与数据中心发展模式相配套、相适应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体系,明确运维管理的各项内容,统一运维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运维管理的具体流程,切实转变传统的分散式、粗放式的运维管理模式,才能充分满足数据大集中后多层级、全覆盖的运维管理需要,实现运维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金融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涵盖生产和灾备总中心、省域分中心、县支行和营业网点四个层级所有运行单位的安全运行。在整个IT生产链条中,各个运行单位已经高度耦合成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管理疏漏、操作失误、运行中断等情况都会引发局部乃至全局性的服务停顿,甚至是业务瘫痪,影响金融企业的社会形象。

在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下,银行各生产运行单位信息科技发展水平不均衡,生产运行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缺位、不到位的现象不可避免,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篇:IT运维管理呈现六大趋势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

2013年,大数据成为IT界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大数据正在从专注于个别项目向对企业战略信息架构的影响上转移,对数据量、种类、速度和复杂性的 处理正迫使许多传统方法需要发生改变。同时为企业内部和运维产品提供商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大数据时代,随着企业IT架构的不断扩展,服务器、存储设备的 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也变得更加复杂,从而给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企业或垂直层级较多的政府单8 位,为了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和 数据时效性,运维工作显得十分艰巨。IT监控系统每分钟要进行上万个数据采集已非易事,而对采集上来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才是更难的挑战。如果数据未 经过处理,这就对运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大数据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的2013年,在此背景下具备实时采集和海量分析能力的IT运维管理产品将会 成为数据分析应用的新增长点。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

在虚拟化诱人的高额回报面前,相对滞后的IT运维管理已经让众多CIO熬过了艰难的2012.在虚拟化后,IT运维部门需要对新增的虚拟网络、数据存储、虚拟机、ESX/ESXi主机数量、集群对象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而这种方式就是消除虚拟化主机“不可见”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支持边缘应用的虚拟机和支撑核心应用的物理服务器同时存在环境中,IT运维产品需要具备“同等对待”的能力。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种管理模式,比如,在虚拟交换机和虚拟机之 间仍然采用“实体连接”的方式进行管理,等等,这样才能消除虚拟化运维的死角,才能支撑传统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换代至“云数据中心”。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

大数据、虚拟化对运维人员来说如临大敌,存储则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其稳定性、性能都是确保核心任务运行关键,存储系统发生事故、灾难往往给企业形象和业务连续性带来极大的威胁。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

在Gartner发布的2013预测中,IT操作流程自动化成为了影响数据中心发展的技术之一,而实现IT管理流程自动化仍是IT管理人员降低IT操作成本和复杂性的一个关键目标。另外,在影响数据中心的技术中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将继续在企业IT运营基础设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对主机系 统更加完备运维工具可以帮助IT运营的建立、维护、可视化和监视逻辑应用程序或者服务拓扑管理和跨系统的依赖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自动化的IT运维工具力争出错率趋近于零,可以有效减轻人工控制流程的负担,同时也对提高业务服务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主机层面的监控只有做到精细化,便可有效的预测、预防、隔离、诊断和解决发生的问题,掌握各种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另外,IT运维产品的发展趋势决定了,要在企业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和系统面前毫不畏惧,有这种实力才能实现业务系统所依托的网络平台资源、服务器资源、应用系统资源、信息服务资源等进行统一综合管理。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

从IT运维管理在企业收益价值链的位置来看,以往的IT基础设施管理、IT设备维护和管理、IT服务流程管理等,只是对业务发挥着间接辅助作用。而唯有IT与业务融合的创新管理模型,才能对用户业务开展有直接价值,这也正是2012年众多企业用户对BSM理念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最佳实践的原因。而在厂商层面,必须将产品与BSM理念耦合度做到最紧密,才能帮助那些缺少IT运维项目实施经验企业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我们从更多的用户层面上了解到,在2013年的起点处开始,许多CIO极其所带领的团队都希望利用BSM产品将业务清晰化、视图化,并在此基础之上才更好地执行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在企业中的兑现。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IT运维管理的需求是随着企业规模与成长速度逐步调整形成的,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IT运维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IT基础设施管理阶段、综合业务管理阶段、全域集中管理阶段。而在实际运维中,企业则可以通过对着三阶段的了解,“对号入座”。

根据据IDC预测,2013年58%的新IT投资决策将由企业高管直接参与,而这个趋势在过去三年里上涨了80%.那么,企业高层在规划IT投资 时,为了避免“失控”,IT运维部门就需要向决策层提供这种准确的战略信息,因此,IT运维工具必须要能提供每个分支机构的IT运维状况,真正起到大海捞针的作用,在剔除非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决策支撑。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篇: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

目前,我国IT领域已经由以建设为主逐步过渡到建设和运维服务并重的新阶段。加强IT基础设施的运维服务,使IT系统能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已成为国家在信息化发展中重点关注的方向。我国把信息产业列为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连续颁布了鼓励扶持该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11年12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发展重点和8项重大工程,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据IDC研究数据显示,2009-2011年,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保持了高速的发展;201110 年市场容量达到人民币43亿元,总体市场比2010年增长了33%,约为2008年的2倍;2012年,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容量约为59亿元。目前,国内BSM的主要应用领域为IT成熟度较高的电信、金融和政府等领域。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行榜如下:

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 1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3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上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9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10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篇:201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

根据《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IT运维管理是1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用户的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尤其是保障企业关键业务IT系统7×24小时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最新发布

从全球范围来看,IT运维管理行业在近些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球已有超过2万多家在各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著名企业和多个政府机构成功实施了IT运维管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IT运维管理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将普遍加强内部控制并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IT运维管理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或机构采纳并实施,其市场规模将得到大幅拓展。

(最新分析报告查看《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十二篇: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报告主要分析了IT运维管理行业的背景及产业链;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环境;IT运维管理模式及创新;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IT运维管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IT运维管理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IT运维管理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IT运维管理企业迅速崛起,12 逐渐成为IT运维管理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IT运维管理行业的背景及产业链;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环境;IT运维管理模式及创新;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电信、政府机构、金融、电力、互联网和中小企业对IT运维管理的需求状况;IT运维管理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营情况;IT运维管理行业投资特征及建议;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几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IT运维管理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IT运维管理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IT运维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IT运维管理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IT运维管理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IT运维管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IT运维管理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IT运维管理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IT运维管理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IT运维管理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篇2:it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1)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2)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3)计算机技术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什么是IT产业

IT业大体来说就是电子类产品。比如电脑,手机,投影机,打印机,及所有的电脑周边设备都称之为IT产品。IT行业指的是经营这些产品的行业,另外还包括网络,软件等都称之为IT行业。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和其他各种来连接上述所有的东西的网络环境当然还有从事设计,维护,支持和管理的人员共同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IT产业。中国生产的IT产品或服务占世界IT产品或服务的比重占绝对或主导地位,可称中国为IT的“世界工厂”。IT行业的现状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4 IT行业的发展前景

篇3:中国墙纸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 中国墙纸在家居装饰装修上使用率低, 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业内人士说, 国外住人的地方贴纸, 没人的地方刷漆。有数据统计, 在欧美壁纸的使用率约50%以上, 日韩在98%以上, 而中国基本只在大城市使用, 且使用率只是近10%。可见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待挖掘。

2. 中国墙纸放量发展的潜力不足

制约行业发展有几个人们认识方面的偏差:第一, 误认为不环保。人们对墙纸的认识仍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状态, 有相当人数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贴壁纸不如刷漆, 其原因一则认为贴壁纸不够环保。中国1978年才开始生产第一卷壁纸, 比欧美国家晚一百年, 比日韩国家晚二、三十年。国家没有有效地引入国外的产品环保标准, 从技术到原材料选用以及铺装用的胶水都不符合环保标准, 导致墙纸有气味, 人们认为贴壁纸不环保。第二, 误认为质量差。八、九十年代生产的壁纸由于设计、材质、生产上的差强人意, 存在卷边、对花不工整、花色单调、褪色、粗制滥造等诸多问题, 使墙纸不被消费者接受。恰逢此时, 以立邦漆为代表的涂料开始大量进入国内家装市场, 壁纸节节败退, 整个行业陷入低谷。第三, 误认为价格太高。原因是八、九十年代壁纸多出现在高级饭店、使馆、涉外餐厅等高端公共场所, 消费者潜意识将壁纸定位为“奢侈品”。另外, 墙纸行业受渠道商、经销商、卖场的绑架, 价格降不下来, 也是影响市场放量的一个原因。

二、中国墙纸行业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壁纸的发展再次进入腾飞阶段, 墙纸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众多中国自产壁纸在设计上、生产工艺上、环保上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调查显示, 国内80后装修拟选用壁纸的约60%, 因为他们的家居品味和审美意识明显高于前辈, 他们的独立空间意识、彰显个性、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都与壁纸的品位相吻合。更多的感受, 还需要消费者自己走进展会或卖场, 用视觉和触觉去感受壁纸与其他墙面装饰材料的不同, 用专业的质量检测数据衡量壁纸的环保性能和安全性。至于价格, 有千元一平米, 但也有十块钱一平米, 三、四十元一平米的。

经历上世纪90年代的衰败之后, 国内墙纸精英企业对行业发展已有了深入的思考, 吸取经验教训, 加强自身建设, 自2001年至今进入成熟期, 特别是近五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大批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 使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得到了保障;采用环保性能良好的工艺和产品配方, 使环保性得到可靠保证 (包括使用淀粉胶替代化工胶黏剂粘贴壁纸) ;在装饰效果、实用功能上, 每年推出500~1000种新产品, 使墙纸设计更有品位, 更具艺术化、时尚化、更能符合个性化特点, 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居住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奠定了行业差异化、高端化的基础。总之经过壁纸人这些年的艰苦拼搏, 中国壁纸的质量、花色、品种、档次、功能方面完全可以与国外壁纸先进国家相媲美, 而且有的壁纸企业在规模和实力上已经超过韩国和日本的一些企业。在大型装饰装修工程中逐渐取代了进口墙纸, 产品甚至远销国外市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60万卷墙纸出口欧洲及东南亚。

但是壁纸行业在突飞猛进的同时, 也带来了“忧患”。一些企业只单纯看到壁纸行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急于分割市场蛋糕, 盲目上马, 因而引发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无序竞争。壁纸是文化艺术设计感很强的产品, 要有很强的知识产权概念, 但目前国内壁纸行业在这方面不太规范。二是供需不平衡, 产能过剩。据保守统计2010年壁纸产量是1.6亿卷, 保守估算2011年壁纸产能是2.8亿卷, 超出需求1.2亿卷, 这是个很突出的问题。

三、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墙纸使用国, 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墙纸生产国。

中国壁纸使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使用率, 因此中国壁纸行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另一方面, 目前国内壁纸厂家的产能已远远大于需求, 主要是放量得到的制约。这的确是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矛盾。从长远看我国壁纸行业的确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所以一些企业纷纷涌入这个行业, 一哄而上。但目前我国市场需求上升却是缓慢的, 因为市场开发、需求上升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要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是要有复杂过程的。

目前制约市场需求存在几个瓶颈:首先壁纸是文化艺术设计和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 价格不可能太低。而我国人均生活水平还不可能一下子追上发达国家, 因此我国的壁纸使用率也不可能一下子追上去。再有, 去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 整个建材市场出现萎缩, 壁纸市场也必然会受到影响。第三, 有位老总形容壁纸行业是厂家过多、产品过多, 但客户对壁纸的认识过少, 现有的宣传渠道过少。近些年我们的厂家把主要精力放在追赶先进国家生产水平, 而忽视了培育开发市场。就国内而言, 高端市场开发程度要好于中低端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 高端壁纸买不起, 中低端产品不放心。第四, 国内壁纸终端市场的价格与厂家出厂价格差距太大, 也是制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情况, 提醒壁纸企业不要只注意开发产品, 更要注重培育开发市场, 特别是整个行业要联手解决制约市场需求的瓶颈。再有, 刚才提到做壁纸是对艺术设计、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产品, 哪个环节不完善都会导致亏损, 甚至影响到整个壁纸市场的培育。

篇4:it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我国,IT服务外包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吸引着从业者的目光,相对于利润微薄的传统IT行业,IT服务外包业务可谓是一座金矿。然而中国IT服务行业却正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差、层次低、竞争激烈等诸多问题。面对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能否在继续生存并获得发展,是每一个服务商都应该思索的问题,而大多数服务商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扩张困难,难以发展——渠道扁平化使得商家相互杀价,代理商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比例。下游渠道的松散性合作关系,靠利益驱动来维系渠道生态状态,随着产品利润的降低,渠道利润就无法保证。发展环境和状态都极为不理想。

2.利润微薄,难以生存——需要高额的现金流才可以维系正常的经营,与此同时面临的是市场价格透明,低利润状态的经营,虽然不断地进行渠道开拓和渠道维护、成本投入,经营利润还是非常微薄。

3.服务单一,效果有限——服务品种单一,不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无法满足用户一站式服务的需求。

4.服务效果,难以评估——无法为客户提供完善的维护、维修报告:没有系统化的管理,外包服务商无法向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报告,无论是服务商还是客户,对服务的效果都难以用适度的标准来衡量。

5.品质有限,难以满足——服务的质量完全依靠服务人员的本身素质,无法做到统一,更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用户使用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无法得到服务商的解决;依赖人工上门服务,响应速度低。

6.被动应急,难以预防——无法为用户提供有效的IT系统日常维护,出现问题才急于应付。

7.高端服务,难以涉足——人员、技术、财力有限,难以涉足高端服务。无法为客户提供提高IT系统有效运营的管理咨询与建设意见。也就无法达到帮助企业提升工作效率,使IT系统成为企业业务增长的有利支撑。

8.客户丢失,难以管理——由于无法形成的完整客户信息,更不能紧锁客户,对客户没有粘性,销售行为成为了一次销售,经营成本巨大,发展困难。

二、我省IT服务外包现状

2005年以后,省内诸多IT企业开始推出IT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口号。这也是省内企业开始转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诸多IT企业当中,有一大部分为IT集成商。许多做IT产品代理及分销的企业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由一部分IT集成企业开始推行IT外包服务,有很多还停留在口号上,没有一些实质性的改变。IT外包服务的收入只占到整个企业收入的10%-20%左右。企业的主要精力还在系统集成业务。

随着全球IT技术及市场迅猛发展,我省在进入2010年后,IT服务外包也开始迅猛发展。但在此期间,很多省外公司也抢占了省内大部分的高端市场,省内企业只能在中断市场分一杯羹。这期间许多IT服务外包的企业也得到了发展。

1.技术能力专一化。开始对IT人才在IT路由、交换、安全、服务器、数据库等各方面进行培养专一人才,而不是全才。

2.技术高端化。一批北上广等省外高端人才落户到省内,给省内IT企业在技术上面向高端化迈进。

3.标准化及流程化。面对国际的ITIL规范。省内企业也从中找到了适合本公司的一些方法和套路。

整体来看,我省IT服务外包行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无论相对于国际或国内其他企业,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三、IT外包的优势

1.有助于降低成本。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都会强烈要求降低成本,这也是IT服务外包兴起的重要起因。一般而言,服务外包提供商都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因此,他们与公司内部的IT部门相比,提供服务的成本较低。由IT服务外包提供商提供的IT服务,成本更易预测,而且能够更好地进行控制。

2.专注于企业自己的核心能力。

IT服务外包在提高企业的IT服务和响应能力的同时,可以使企业更加关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将普通的、常规的信息服务进行外包,可以使企业的IT部门将力量集中于能为企业提供具有真正价值的活动和应用。将一般的IT技术及其支持职能和应用外包给服务提供商,可以让企业集中力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将部分IT服务进行外包降低部分信息服务的负担,减轻IT部门的结构,使内部IT员工得到更多的重视,去帮助企业完成创造价值的项目和提供建设性信息规划,这将极大地提高IT部门的绩效,因而将IT服务进行外包对企业可能具有战略意义,并且可使企业集中精力于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核心能力。

3.获益于前沿技术并获得专业的服务。

对IT服务进行外包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使用前沿技术和技能并且从中获益;另一方面IT技术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企业内部的IT技术人员知识层面会日趋落后。而服务提供商在专业的服务领域都会投入巨资发展相应的技术,培养相应的专业人员等,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因此企业通过IT服务提供商,即可获得持续的技术前沿理念和方法。此外,由于经常为许多客户提供各种相同或相似的服务,IT服务提供商有着更加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发包企业既能获得专业的优质服务,又能集中精力于企业的核心业务。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市场导入阶段,各种形式的IT外包服务不断推出,企业用户也逐渐了解和认同IT外包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IT外包服务。随着用户的认知程度提高,外包服务商不断成熟和市场环境逐步规范,IT外包服务将在未来几年开始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企业用户采购IT外包服务的动力将主要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用户需要专业IT外包服务商为他们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和更为可靠的IT系统。未来中国IT外包服务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企业用户需求将从被动采购向主动采购转变。

目前,企业用户在采购IT外包服务时更多地是一种被动的方式,除非自己没有能力承担,才会外包给外部公司。IT系统自己人管理才可靠的思想根深蒂固。企业一般希望尽量自己开发、实施和管理IT系统,带来的问题是信息部门人员臃肿,技术能力落后。市场竞争的压力让企业正逐渐转变观念,追求效率、节约成本让企业主动寻求IT外包服务。

调查中发现,一些国有企业领导认为IT外包服务不但可以精简机构,而且也便于人员管理。双方关系由合同确定,一旦达不到要求就可以采取惩罚措施,甚至可以辞退外包服务商,不存在内部员工的工作人事安排的麻烦。

2.部分的、基础系统外包向整体的、应用系统外包转变。

现阶段企业用户的IT外包服务需求种类有限,主要集中在电子邮件系统外包、主机托管服务、外包呼叫中心服务和基础架构的日常维护服务部分。企业用户往往只是把其部分系统外包出去,或者分包不同服务商,外包的系统一般只是对日常业务影响不大的辅助性系统。部分系统外包,或者将一个大系统外包给不同服务商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在出现问题时,难以确定责任主体。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IT外包行业还处于初級阶段,IT外包服务商的信誉和问题处理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今后的发展中,IT外包行业体系的逐步完善,是发展的目标。相信不久的将来,IT行业的发展将会遍布每一个传统的企业,成为企业宣传必不可少的一个渠道。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IT服务外包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叫IT运维服务。

完美的理论需要通过切实的工具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将ITIL所提倡的管理理念和流程通过一个能尽可能展现其优点的管理平台现实化,让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操作,实现IT运维管理的最佳实践,让流程的主动化和自动化成为可能。

篇5:IT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

时光飞逝,转眼间,联欣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我们05年开始快订通业务,7年磨一剑,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企业。信息行业发展之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有着以下区别于传统行业的几大特点:

一、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造成生产规模经济效应比传统行业更加显著。

何为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生产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平均成本将随之略微下降的现象。

何为固有成本和可变成本?以计算机硬件制造业为例,建设一家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工厂,总投资需20亿美元以上(这就是固有成本),而在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可变成本(生产芯片用的原材料即为可变成本)却不到总成本的30%,即计算机芯片生产中70%以上是固定成本。

由此可见,信息行业随着产品销售量增大,实际的生产成本急速降低,与传统行业生产正本与销售量基本成正比或稍有减少的现象形成明显对比。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进一步重视销售,扩大销售量也是降低生产研发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研发成本高,生产成本相对低,技术更新快,行业外延和渗透性高,造成创新与风险并存。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企业研发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明显提高。一般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都在5%以上,处于发展前沿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甚至高达15%至20%。2000年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Cisco公司研发投资27亿美元,2001年美国微电子器件制造商英特尔公司研发投资超过40亿美元。

信息技术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万项,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拥有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此外,电子信息产业的渗透性高,不但涉及制造业,而且衍生到服务业,其产品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教育、医疗保健、旅游及文化娱乐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技术创新的空间也大大扩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投入大、成功率不高,也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

正所谓技术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机会向来与风险并存,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要拓展创新面,在风险中看到机会,在尽量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的同时,把握机会,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时刻牢记,不要成为第二个诺基亚!(昔日的手机巨头,因为其保守的姿态,如今已经开始被苹果和异军突起的HTC边缘化)

三、用户成本锁定明显,造成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何为用户成本锁定?即用户一旦使用上某种电子信息产品之后,如果要更新原有的产品,就会遇到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

与传统工业品通常具有独立性不同,电子信息产品大多数处于一个系统中,单件产品难以发挥作用,只有与其他配套的产品相互配合,才能产生效用,所以,用户一旦选定某种系统中的一件产品,就不得不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硬件和软件。另外,用户本身还存在与外界数据交换的需求,这种交换往往要求采用同一种格式,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的信息交换障碍。这种状况使得更新信息系统转移成本巨大,频繁更换供应商几乎不可能。一旦用户使用上该产品,用户就会“越陷越深”,直至被牢牢锁定。锁定程度的大小与转移成本相关,成本越大,锁定程度越高。

这种现象使不兼容的新产品即使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也难以得到推广和使用,有利于供应商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做好产品的前提下,目光放远,哪怕即使要稍微牺牲一点眼前的利润(比如,PDA终端的价格适度下调),也要牢牢抓住客户,因为有了客户就有了未来!(就像现在的腾讯,做什么,成什么!)。

四、对标准的高度依赖,造成标准制定者必定引领市场。

由于电子信息产品通常是在系统中发挥作用。产品供应商虽然可以通过成本锁定用户,但是毕竟一家厂商难以提供所有的配套部件,要使多家厂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生产的产品能够协调运行,必须依赖于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因而对标准的控制和介入程度实质上标志着技术和生产的竞争力。如果一个国家或一家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技术标准,并且有足够的生产实力,就具备了其他国家或企业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不仅能够将产品线延伸至多种信息产品,进行“纵向竞争”,还可以利用手中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来限制竞争者生产兼容产品,或者阻挠竞争者建立联盟,进行“横向竞争”,以确保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

由此可见,谁控制了标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也就是管理学中经常提到的“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卖产品”。给我们联欣的提示就是:我们联欣现在的订货会基本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不明显,我们一定要与肖邦科技、捷慧达等同行拉大差距,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更大程度地掌控订货会市场,由我们联欣来制定未来订货会的标准!道路艰难,所以我们更要居安思危,为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努力奋斗,让联欣更上一层楼,尽早实现上市目标!

最后献打油诗一首与联欣人共勉!(最后一句双关,一、谐音表心志,二、隐晦剖真理)

联众人之志

欣繁荣尤在加领导心上

篇6:中国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IT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部委报告: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中国计算机报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据介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但我国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目前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预计到2005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

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

中国IT教育卓越品牌 万人。

IT行业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数据是从2004年5月1日到2005年1月18日通过互联网收集的,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北京(26%)、上海(17%)、深圳(6%)、广州(5%)以及天津等城市。统计结果显示,IT业(包括电子?微电子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电信业和计算机业)的平均年薪为48337元。

从具体职位看,IT业各职位的年薪均值同样颇具领先优势,属高薪行业。以项目管理职位为例,IT业年薪均值比总体年薪均值高出了27.72%;工厂管理职位则高出了23.48%。

上海、深圳、北京是IT高薪城市。其中上海IT业薪水水平最高,年薪均值达到了58907元,深圳紧随其后,为58886元,北京第三,为55608元。接着依次为杭州、成都、南京、广州、苏州等地。

技术、管理高薪对垒项目管理收入最高

中国IT教育卓越品牌 在IT业的各主要职位年薪排名中,技术、管理类职位高薪对垒,其中项目管理最高,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和研发类。

排名居前10位的职位薪资状况下表,表格同时还列出了IT业与各行业总体薪资状况相比较的情况。

学历经验决定薪资 MBA平均年薪近9万

学历与经验是决定IT人薪情的两大因素。学历上看,基本符合学历越高年薪均值越高的趋势,MBA薪资均值达到了88721元,逼近9万元,超过博士位居首位;博士其次,为83341元;从第三位开始依次是硕士77580元;本科53361元;大专33727元;大专以下20697元。

从工作经验看,同样符合薪水与经验积累成正比的原则,工作3年和5年也分别能实现薪水的一个飞跃。工作1年者平均年薪为36380元;3年者为53987元;5年者达到了69300元;10-15年可以达到74074元。

另外,目前国内IT企业的薪资水平与外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外企工作的中国雇员的薪酬仍是业内高薪标志。但与最初进入中国不同的是,目前国外IT公司已经比较了解中国的薪酬水平,薪酬给予趋于理性。同样的,中国IT企业的国际化脚步已经加快,在薪酬方面,也在逐渐向国际公司看齐。目前两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中国IT教育卓越品牌

今年薪资小幅增长研发职位涨势较好

就目前状况看,无论国内环境,还是国际趋势,对IT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职业专家分析认为,IT业的总体薪资预计年内不会出现大幅提升,增长幅度将在10%-15%左右。

由于研发人才短缺凸现,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纷纷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预计研发类及技术类人员的薪酬将超过项目管理类人员,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将在11万元左右;另外,受IC芯片产业发展的拉动,系统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的薪酬也将有所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资深技术人才的身价也将飙升;互联网的复苏则同样使其从业人员的薪资迎来回暖。

行业发展催生新机新岗位有高薪优势

行业变化可以为职场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IT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也不断地为业内人士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3G、芯片、互联网、游戏等已成为2005年IT职场上的关键词,蕴藏者大量的职场机会。此外,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引发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但由于人才短缺,这些岗位也成为高薪聚集地。目前,游戏技术人员、支付平台产品策划、邮箱产品运营人员、竞价BD经理、即时通讯产品高级技术人员、无线业务媒介策划人员

中国IT教育卓越品牌 等新兴职位的薪情均十分红火。以游戏技术人员为例,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一名游戏公司市场经理的年薪已达到26万,而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在30万元左右。

另据中华英才网统计数据,今年IT兼职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6%,市场极为火爆。目前IT业对兼职人才的需求已经占到整个兼职市场的25%左右,雄居兼职需求第一把交椅。而由于兼职一般以短期的项目工作等形式出现,IT兼职从业人员的薪水也水涨船高。

虽然2005年IT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薪资水平较去年却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总体来说,在IT行业中,有很多细分的行业,而不同的细分行业,其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呈现出高低两极分化,冷热不均的状态。

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在IT行业中,月薪上万元的,占有较小的比例;月薪在5000-8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14。3%,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1。25%,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8。7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5。6%;月薪在3000-5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9。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8%,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6。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7%;月薪范围在3000元以下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4。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2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35。3%,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2%。

中国IT教育卓越品牌

相反,2005年将出来的一些IT就业亮点,如需求旺盛的网络安全人才、游戏人才、软件测试工程师、研究人员等,薪资会相对较高。就拿网络游戏人才来说,最为缺乏的游戏设计、开发与编程人员,只要具备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掌握C或C++编程,熟悉Win32/VC++开发平台或Lunix/Unix开发平台;熟悉TCP/IP、Socket编程或MySQL、Oracle数据库;有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分析能力、规范的编程风格;有个人作品和良好英文技术资料阅读能力者优先。这类人员月薪一般都有万元以上,属于“金领”一族。此外,游戏策划人员、美工等也是热销的职位。有经验的策划人月薪也能达到上万元,而资深的美工如果设计的速度和质量俱佳,最高月薪能达到2-3万元,而一般美工月薪维持在4000-5000元。

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IT行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就业形势利好,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IT人,每一个求职者就只有凭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了。

IT培训市场状况

随着IT业的发展,我国的IT培训业也得以迅速成长,其中,个人IT培训在整个培训市场中占居了主导地位,其健康发展影响着中国IT教育及培训市场的全局。因此,个人IT培训如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悉,国内IT人才的培训模式目前主要有学历教育,厂商教育,职业教育三种。学

中国IT教育卓越品牌 历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讲究的是理论和系统,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厂商教育是一种产品销售的前期行为,严格的说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商业行为,侧重对产品,技术的培训;职业教育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人才在就职,技能,岗位方面的训练,是一种应用教育。但是,除了阿普泰克,NIIT两个印度模式之外,国内始终没有出现本土化的IT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的“IT工程师”T型人才“培训计划”意在填补这一空白。据介绍,这一培养计划将IT人才标准锁定在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精深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培训力量的参与也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软件人才供应和人才结构。

职业通用派的典型代表广东南方职业培训学院(南方IT),南方IT直接引用印度的培训模式,发展迅速,但其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而诸如M icrosoft认证、Cisco认证、Oracle认证这样的厂商派培训,由于随着其技术的应用推广而发展,情况可以说是不愠不火。受利益的驱使,目前这类培训认证不时暴露出一些考试“黑幕”。

事实上三大流派的培训分别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因此在招生上也形不成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职业通用派培训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括高中毕业生,可以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系统的计算机“入门”职业技术教育,同时根据学员实际需要,部分培训机构还能给有基础的学员提供高端的IT培训。

对于厂商派培训认证,则是对厂商的技术使用者的能力认证,培养某个厂商产品的技术专家,更多的是面向厂商产品的应用。微软认证是最具代表性的厂商派认

中国IT教育卓越品牌 证,这类培训对培训对象的起点有较高要求,需要对该厂商的产品和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这使得一些初入门者觉得高不可攀。以目前参加认证人数最多的M C SE认证来说,参加者一般都是微软产品技术的使用者或准备使用者。而要考一个MCSE证书,如果参加专业辅导班,大约需要5天时间的课堂培训日,每课堂日的培训费一般在300-500元之间,另外还需要大约500元的考试费。当然正如前文是所提到的考证黑幕,目前市场上也可以找许多低于这个价格的培训,但消费者在选择时就不能不考虑培训商所能提供的培训质量了。

上一篇:工会三万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山西忻州 波澜壮阔60年 风雨兼程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