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与客户沟通

2024-05-05

企业微信与客户沟通(精选7篇)

篇1:企业微信与客户沟通

一、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现状

目前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模式, 分别是微信公众账号和广告推送。微信公众账号是企业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建立宣传自己的公众账号, 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宣传与推送服务, 达到微信营销, 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 是企业的一个一对多的互动媒体交流平台。广告推送是实体企业通过微信在用户朋友圈中发布有关实体企业的广告宣传推送, 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了解和认识, 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1.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账号是微信推出的用来展示企业信息的公众账号, 实体企业通过申请企业微信公众号, 向关注的微信用户发送广告等信息, 以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微信公众账号还可以成为链接宣传企业的APP应用, 用户可以体验类APP软件功能却不必下载安装APP应用, 节省了时间成本。随着用户对微信的认可以及路径依赖的形成, 微信对此类APP应用收费成为可能。

2.广告推送

微信基于大量用户数据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 在用户朋友圈中投放的具有一定精准度的广告。这种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 主动在用户朋友圈中投放广告的行为, 不仅使微信用户被动地接受相关广告信息, 而且使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大大提升。这种精准营销往往投消费者所好, 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大大加强。

二、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

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微信方、企业方以及微信与企业合作三个环节。

1.合作中微信存在的问题

被动的关注方式

关注实体企业公众号的粉丝用户, 主要通过粉丝用户扫二维码获取对实体企业的关注和通过搜索企业的官方微信账号获取关注。对实体企业来说, 这两种被关注的方式都是被动的。因此, 实体企业在利用公众账号进行用户拓展方面就处于相应的被动不利地位。此种被动的关注方式势必会对企业信息推送的受众群体和推广效果产生影响

2.合作中实体企业存在的问题

微信在起初进入市场时是作为用户私人的社交软件建立的, 微信营销所基于的强关系网络, 如果强行推送各种不吸引人的广告信息, 会使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引来用户的反感。再者, 因为绝大多数人只把它当作即时通讯工具, 微信用户对其传递的信息一般具有简短、明了的要求。因此, 若实体企业提供较多的信息不仅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且会引起用户的烦感, 从而影响企业通过微信进行销售的效果。

3.合作产生的问题

(1) 用户隐私问题

微信拥有大量私人信息, 如用户聊天纪律、消费记录、地理位置、照片信息等。一方面, 如果微信没有经过允许, 就将私人信息提供给企业谋取利润, 势必会造成消费者对微信软件的抵制, 从长远看导致企业对微信失去吸引力。另一方面, 企业为了谋利, 希望掌握大量消费者资料, 如果微信不能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服务, 微信也就丧失了对企业的吸引力。这些信息把双方合作发展引入两难境地。在微信与企业合作的过重中, 是注重企业当前利益谋取消费者私人信息?有没两者都能兼顾的解决方法?

(2) 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

实体企业通过微信向消费者进行信息和资讯的推送, 大多是实体企业单方面进行的, 这不仅阻碍了实体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流, 也造成用户之间交流不畅。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时, 由于不能亲自体验商品, 因此商家对商品信息的描述以及其他消费者对商品属性的评价, 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 客户评价可以缓解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在微信电商平台, 用户之间的互动设计缺位, 消费者在购买时缺少商品真实信息的反馈, 购买行为得不到加强, 这将影响企业的销售业绩。

三、国外软件与实体企业合作经验借鉴

微信作为新的电子商务平台, 对它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系统, 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国外社交软件与实体企业合作的模式, 为促进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1.Facebook:主动引起关注, 吸引粉丝关注

Facebook建立实体企业的专有宣传网页, 并为实体企业培养粉丝用户, 时时更新企业宣传信息, 推送粉丝感兴趣的相关话题信息, 加大与粉丝的互动力度, 以此拓展企业的潜在用户群体, 增强企业的影响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

2.Twitter:提升推送信息价值, 增强用户兴趣

巧用Twitter用户影响力, 选择合适的促销时间, 且该项优惠仅仅面向美国的Twitter订户, 希望以此致谢Twitter用户。这种方式既提升了戴尔Twitter账户的关注度, 又利用排他性的内部优惠提高了订户的忠诚度。

3.Kakao Talk:隐私聊天

Kakao Talk宣布开启一对一聊天的隐私模式。“隐私模式”将对用户的聊天内容进行加密, 并通过服务器, 将已读的信息彻底删除, 此模式将有效保护用户的聊天内容。

4.LINE:进军电商领域, 打造C2C平台, 重视用户交流体验

LINE最近发布了即将发展电子商务的计划。LINE的移动购物将通过LINE MALL来实现, 这一部分业务可以成为LINE今后发展的重心。LINE MALL采用新的“Window Shopping” (橱窗购物) 。

四、促进微信与实体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指出的微信与实体企业发展的问题, 通过借鉴国外社交软件与实体企业合作的经验, 本文提出以下五点促进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主动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实体企业要设立管理员负责探索多种渠道挖掘和维护消费者, 时时更新信息内容, 系统地与消费者互动, 增加与消费者的互信度, 监测关注用户数量数据的变化。同时要注意所发布内容资源的质量, 以此解决当前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中存在的关注方式被动、信息单向沟通的问题。

2.对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

实体企业在向消费者推送和更新时要定时定量, 做到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推送1-2 条信息, 避免推送量过多引起客户的烦感心理。同时要在有限的信息推送次数中提升信息质量。通过与用户的互动, 了解用户的兴趣关注点。投其所好, 向用户发送其最需要的信息和企业宣传, 实现精准营销。

3.增强对用户隐私和安全保护

微信和实体企业在合作中应提前向消费者郑重承诺不会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 并提供书面证明。保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护, 不私自窃取用户的信息用作商业用途, 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不将微信用户的信息泄露给第三方。设立安全检查预警系统, 定期检查微信链接的安全性, 提高微信支付安全。从而增强用户与实体企业的互相度, 赢得用户对微信与实体企业合作的好感,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网络微信营销效果。

4.加强用户之间信息交流

微信与实体企业的合作中应设计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 如用户聊天、评价、晒单等。增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 分享购买企业产品的心得体会, 多角度了解企业产品的真实信息, 缓解企业单方面介绍造成的过度虚假宣传现象。缓解用户与实体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用户的购买行为, 促进实体企业网络微信营销, 提高实体企业的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黄微平, 关颖.企业发放微信红包之财税处理[J].财会之友, 2015 (8) .

[2]温韬.微信公众平台——企业情调营销的新渠道[J].经营与管理, 2014 (8) .

[3]章艳红.浅析微信在企业网络营销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 2013 (10) .

[4]程小永.2012微信营销十大案例[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3) .

篇2:企业微信与客户沟通

关键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微信;微信群;微信息;微力量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实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提振精神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几年,随着各类新媒体不断产生,信息的传播、知识的交流、思想的交锋变得更为快捷和频繁,这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为顺应“新常态”的潮流,许昌卷烟厂物流分中心以“微信”为载体,积极探索新媒体形态下的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一、传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性

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市场化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烟草企业的变革逐步加快,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低效且效果差,企业职工普遍不愿参与相关思想教育活动。新时期,因为网络发展迅速而内容五花八门、入门使用技术简单,所以职工接触到的内容是纷繁芜杂、良莠并存的。于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导向功能很容易受到冲击。因此,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必须要创新。

二、微信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面临的挑战

微信對职工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带来一定的冲击。由于微信传播的信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职工在获取信息时,往往来不及对信息进行很好的选择,一些与当前形势相悖的信息可能会趁机混入到职工的视野中,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高度开放和虚拟运营的网络又难以控制。

2.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微信凭借其高科技、时尚、方便快捷、交流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信息传递的新的形式和方法,受到企业职工的青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发布职工喜欢的、易于接受的、能够引起职工共鸣的信息,进而可以实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微信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初探

为适应职工交流沟通的“新常态”,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上水平,我们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媒体形态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新方法,以微信为载体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管理。

1.搭建微信群交流平台

根据组织架构和职工工作性质划分,分别建立微信群。其中,总群是骨干职工群,按照区域、年龄、岗位、工种平均分布的原则,选取相应数量的职工组成;管理群是由中层干部、主管和管理人员组成;各业务模块也有相应的微信群。

2.直面挑战,建立微信系统管控机制

首先,制定相关规定、政策保障微信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做好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回复,切实保障微信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其次,对微信群的信息的监督管理建立微信监督管理办法,对微信发布的垃圾信息或不利于当前形势的恶意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从而进行清除或纠错,要第一时间控制这些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努力营建文明时尚、健康向上的微信环境。

3.利用机遇,创新“微”思想政治工作

(1)“以微通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培养育人的重要工作,只有打通每位职工的思想脉络,他们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将微信这一新型载体与企业网站、报纸宣传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有效结合,发挥优势互补的整体作用。

(2)“以微保真”。在日常工作中,上级指令传达到基层执行者要经过多个层级。由于各层级考虑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的差异,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由上至下的信息过滤或者丢失现象,造成基层执行者的理解与指令发出者的初衷相去甚远。职工在汇报工作或反应问题时,可以通过群聊、私密等多种交流方式,将成果或建议信息第一时间向上传递。同时,通过“微信息”及时、全面的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后,及时有效地调整工作思路。

(3)“以微正道”。互联网发展至今,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和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一些有不轨企图的团体和国家,更是经常编造政治谎言和假新闻在网络四处传播,我党虽然采取了严密的控制措施,但由于网络的固有特性,一些不良信息还存在有漏网之鱼,企业职工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而利用“微力量”,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舆论热点,根据职工思想动态情况,实时将党的最新精神纲领、正能量文章、思想引领文章以及先进事迹等在微信群中发布,指引正确的思潮方向,为企业发展服务。其次,深入研究不同个体的认知水平、道德状况、价值追求和思想觉悟,协调各方、整合资源,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整合“微力量”的多元文化,在融入渗透中有效疏导情绪、平衡心态,使那些体现主流价值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认识在辨析和争论中得到弘扬,而且通过微信关注和交流,能将思想问题发现在萌芽状态,防止敏感问题扩散,提前避免不良影响。

(4)“以微提气”。在企业管理上水平和全员营销的大背景下,工作任务繁多,上层领导者不可能每项工作都在现场指挥。在传统模式下,领导者和其他人员更不可能全程参与该项工作,且及时为工作执行者出谋划策和鼓劲。微信因其实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就能及时为生产工作“提气”。 微信群中及时分享市场营销人员的活动图片、走访成果与经验等,职工相互展示营销成绩,形成比赶超的氛围;在营销成绩不理想或意志消沉时,通过微信群为职工鼓励加油;在某原料仓库的防汛抢险行动成功后,微信群实时转发了上级的赞扬与肯定,使职工感受到了团队的光荣感和成就感。

(5)“以微保质”。将重要管理决策和奖惩决定等及时在群内提前发布,广泛征求群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群成员则会将其主管工作中得到的重要信息反馈在群内,待综合优化所有意见后,才会对外正式公布,有效的为管理决策“保质”。且在群内,管理人员能向领导层及时汇报、沟通工作思路和思想难题,在其本身理清了思想认识后,才能更优秀的做好管理工作,为基层职工服务。传统模式下,要想做到这些,远没有这么方便和快捷。

(6)“以微解压”。通过建立兴趣爱好群,丰富业余生活。职工可以在群里分享、讨论兴趣爱好,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来缓解工作压力。

篇3:微信与电影营销

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至今已经走了第14个年头,今日的中国电影产业无疑正处在高歌猛进的快车道。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逐步成熟,电影营销的作用越发凸显。所谓“电影营销”,一方面是指企业利用电影如置入式广告、赞助等方式来展开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是指电影自身的营销,电影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定位,利用营销的思维来展开运作。本文的研究对象指的是后者,尤其是微信产生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变化。

微信,英文We 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种新型的手机终端即时通讯工具。经过5年的发展,微信已经从最初的社交通讯工具,逐渐成长为集分享、娱乐、传播、营销为一体的全能平台。根据最新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可以看到微信用户2013年3月为1.9亿,截至2015年9月爆炸式地增长为6.5亿。

谈及微信,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web2.0时代引领潮流的微博,两者作为目前国内最热门的两大移动互联网平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微博是继承新浪的媒体基因,是一个社交化媒体平台(Social Media Platform);而微信是社会化沟通平台(Soci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正如吴军先生曾在《浪潮之巅》里提到的,新浪的基因是网络媒体,而腾讯的基因是社交和聊天工具,这便决定了两家的产品定位及走向。

首先微信是深社交平台,用户往来是建立在熟人圈子之内的闭环交流。其次,微信用户多为高粘性用户,由于其注意用户体验的产品定位,在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便捷性上都做了大量限制。再次,微信易实现精准化的企业和客户定位。微信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构成的是对等的关系,将人与人的关系划定在彼此缠绕的圈子里,其彼此之间是有现实情感维系的。

二、进入微信时代的电影营销

如今微信正在爆发着它强大的能量,作为连接器,通过开放合作,它可以使相关行业服务和产品更近一步抵达用户,带动诸如电商金融、民生服务、创新业务等领域内的升级。下面笔者将主要结合相关数据、案例,梳理电影微信营销的方式,解析微信营销策略。

(一)大V电影公众号

自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至今,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微信公众号,一些内容精良的微信公众号随着持续稳定的内容供给,赢得了“十万+”甚至“百万+”的粉丝群,电影微信公众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运营时间最早、内容有趣且丰富,如独立鱼电影;2.专业性强、文章有深度,如知影、影视毒舌、凡影周刊;3.国内较为权威的影视网站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如Mtime时光网、迷影网Cinephilia、影视工业网、拍电影网等;4.由经验丰富的个人创立的电影微信公众号,如桃桃淘电影、影视产业观察等,这些电影公众号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5.还有一类新晋的比较出色的电影自媒体、影视团队、咨询公司、影视公司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如悦幕中国电影观察、伯乐电影观察、博纳影业等;6.专注于电影里某一细分领域,如普及电影拍摄技术的“oh,4K!”,分析娱乐法律的“如是娱乐法”等。

1. 借力大V,实现精准营销

网络大V的公众号关注点不同,吸引到的粉丝也是不同的。具有电影产业内容的公众号会吸引更多的影视从业者,而一些个人化的影评类公众号吸引的多为影迷。在《北京青年报》对“桃桃淘电影”作者的采访中谈到,“想做这个电影公众账号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多一个与影迷交流的平台,分享本身是有快感的……当年所有的内容都会回复网友,现在实在太忙,就有选择的回复……有时网友的建议会影响到我的内容策划或是选题。”由此可见,此类公号与影迷们保持着平等交流的心态和积极有趣的互动。作为这些大号聚集的几十万活跃的粉丝们无疑是电影营销方瞄准的营销对象,他们是喜爱电影的,是极易将购买意向转化为购买行为的群体。目前,电影媒体宣传预算中除了传统媒体外,有大量的支出放到新媒体上。

如电影《神探夏洛克》作为一部引进片,在同档期影片分析中,略弱于《巫师》,为同类型(批片)第二。

影片上映前后宣传计划中微信策划合作稿件推广就达30多篇,涉及推广平台50余家。大V号桃桃淘电影、独立鱼电影、豆瓣电影、格瓦拉生活网、毒舌电影、微排片、中国电影票房吧、电影通缉令等都在上映前后推出了《神探夏洛克》的营销文案,这种营销不是强拉硬拽的硬广告植入,而是潜移默化地吸引眼球,引起注意。其宣传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从人物服饰、性格、电影口碑、当日票房到盘点以往电影系列、技术流分析构图道具等无不囊括。相比微博大号的传播范围广,微信大号上的电影营销可以更加精准,直击影迷,且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引导影迷完成深度阅读,《神探夏洛克》的微信稿件推广累计阅读量达到上百万。

2. 朋友圈发力,实现口碑效应

“自来水”们的口碑效应越来越成为一部电影票房高低的重要因素,自去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疯狂动物城》的上映再一次发挥了口碑效应。除了烂番茄网、豆瓣、时光上的高评分外,口碑效应的另一个主要体现是“刷屏”,朋友圈在微信功能使用率上排名第一,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而根据微信的深社交特性,推荐的文章大都来自周围身边的朋友、同事,因此在朋友圈里刷屏的《疯狂动物城》票房直线飙升。口碑效应的传播一方面来自观影者的真实评价,另一方面和迪斯尼影业的营销推广密不可分。迪斯尼在电影上映前期展开的宣传工作暂且不论(主要面向北美),在电影上映后媒体宣传依然发力,电影大V公众号上的推荐文章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如影视工业网的剧作、知乎的动画技术分析、影片内的彩蛋、致敬情怀等,电影大V号桃桃淘电影从3月1日至8日共有6篇《疯狂动物城》的宣传文。另据调查显示,微信用户每天在微信平台里的平均阅读量为5.86篇文章。订阅号内容的推送成为用户了解外界资讯的重要手段。且使用公众号在微信功能使用率上排名第三。我们发现,随着阅读公众号文章日渐成为必要习惯之时,分享深度好文在朋友圈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性行为,因此朋友圈内的刷屏最终成功地营造了如此一个“现象级电影”的舆论趋势。

(二)电影公司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给广大自媒体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抒发情感的平台的同时,2014年9月上线的微信企业公众号则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司品牌宣传的平台。各个电影公司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公众号,如华谊兄弟、乐视影业、博纳影业、尚世影业等,影视公司借用订阅号可以塑造公司品牌形象,宣传公司的动态、出品的影视剧和旗下艺人,并且在电影上映期间,借助微信平台内开展线上线下的观影活动,免费赠票,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在电影宣传中,影视公司也可以通过建立电影公众号来提高电影的宣传力度。如电影《小时代》公众号,从2013年12月16日发布第一条微信一直到2015年7月22日,内容从《小时代3》直到《小时代4》,运营电影公众号时间长达一年半。官微作者基本每日推送一条信息,内容包括电影拍摄期间的人物剧照、定妆照,剧组趣味,艺人趣事,视频花絮等。从2014年4月8日起,《小时代3》上映倒数100天开始,其官微作者开启了“小时代3的100个小故事”的特别专栏,每天发布一篇与影片制作相关的幕后文字,直至影片公映。

三、中国电影微信营销的建议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正在成为新的媒体传播的核心渠道。众媒时代,“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极大营销空间进一步释放,电影如何在微信中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还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笔者在结合微信特性与观察行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增强用户数据分析

目前很多电影在宣传时,在支付大V版费后,这一次宣传就算结束了,而没有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也没有对此次营销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跟踪。事实上,微信后台的诸多数据信息,实则为重中之重,根据后台的用户留言、性别、区域等可以分析出“潜在消费者”的多维度兴趣、需求、消费轨迹等,从而为二次宣传提供新的参照体系,制定更为精准化的营销方案[1]。因此,笔者建议营销方可以向宣传大V们索取数据分析报告和用户留言,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原文下方的阅读数、点赞数和转发来判断宣传效果。对于电影本身的公众号平台和企业平台,运营者更应该有效利用大数据,针对消费特征,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

(二)积极实现品牌联动

在运营微信公众号时,可以通过后台关键词,得出用户的个人兴趣点,围绕兴趣点,找到相应的合作方,使品牌联合达到一系列共赢的机会。比如《小时代》在公众号中策划的活动,与微博漫画作者郭斯特合作绘制Q版漫画,与乐优品合作订制人物版T恤、变换表情杯、人物纸巾、雨伞等,在电影上映前,一方面可以将粉丝们对电影的情感热情转移到线下的实物消费,通过实物的传播,达到电影的线下落地宣传;另一方面,电影制作方从与品牌的合作中获取版权费等。这要求电影宣传方在认真、贴心运营电影公众号的同时,还需要主动出击,寻找与电影主题、人物切合的品牌合作者,使电影在上映前的话题热度不断升温。

(三)延续粉丝力量

目前很多电影公众号在上映结束后就弃之不用了,笔者认为运营者辛苦累计起来的粉丝应持续关注与培养起来,在即将停止某一部电影的公众号时,应尽量将粉丝导流到其他的平台内,持续维持与他们的友好关系。在《小时代4》公众号停号前的微信文里出现《爵迹》主角范冰冰参加《小时代4》的发布会的消息,并且在购买衍生品的推文中出现了参与“电影《小时代4》VS电影《爵迹》”讨论的活动,此举成功地将小时代积累的高涨人气转移到还未开拍的下一步新片《爵迹》上,可谓是对粉丝力量的充分利用。因此对于很多系列电影、大IP电影,公众号的持续运营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持续地吸引积累的数量众多的粉丝的注意力是值得深思的。

四、结语

中国电影产业在高速发展,步入众媒时代后,无论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还是自媒体,都不由自主或被动地置身于一场变革的洪流中,作为电影产业中的营销活动也面临着众多可能性,如何将电影营销与微信等新的社交结合来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篇4:微信与微店

这些机遇是全新的方法论,也是互动性更强的新兴社会化媒体。例如如今炙手可热的微信。6.12亿的庞大用户群体让微信走上神坛,某种程度上而言用“时代”这个词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朋友圈、点赞、摇一摇、公众平台等,其实微信中的功能我们都已大概了解。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功能,为自己的企业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基因,创造更多的商机?

腾讯为企业专门开辟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营销和传播。公众平台目前分三种类型:更注重传播的订阅号、更注重功能实现的服务号和适用于公司内部交流沟通使用的企业号。

一般我们会将订阅号看成是一本杂志,不断向用户输出企业理念,企业动态和用户喜欢的自制内容。它更多的是倾向于对于企业本身的推广传播。

服务号则通常被视为手机app的最佳替代品。在99%app使用率极低的今天,微信服务号可以实现服装展示、订单管理、快递查询、客户服务、完成交易等全部功能。绝大多数情况下,app的存在意义已经完全被取代。

当然,实现以上功能并非微信原生就有的,好在微信开放了足够多的开发端口,而H5语言技术也在日趋成熟。基于h5语言,微信可以实现诸如场景化商品展示,互动式应用内容、配合活动的微信游戏等。极大的丰富了微信端的营销手段。

由于相同条件下更愿意相信熟人朋友的心理,微商在这个时代也在大行其道。虽然这个形式目前充满了争议,但是存在即是合理,不少人赚了些外快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本身的销量。微商的开拓一般是渠道的开拓。需要做的一是寻找代理,二是制作宣传资料并拥有成熟的培训体系。这是一个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繁琐的过程。

如今,企业已经在微信上建立了1000万个公众平台,用于企业的宣传和功能的实现。在各行各业也充满了各类优秀的案例,招商银行、阿迪达斯、星巴克等都利用微信做出了亮眼的案例。

篇5:微信与医学生学习的调查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 在沈阳医学院大一至大五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班级, 对抽取的整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其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日常使用微信习惯、与学习相关微信功能使用等。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 调查问卷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440份, 回收有效问卷1124份, 有效回收率为78%, 其中男生337人, 女生786人, 男女比为3:7符合该校学生实际情况。

3.统计学处理:以excel表建立数据库, 用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的核对。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医学生微信使用习惯。全部被调查者均使用智能手机, 利用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医学生在微信中主要交流对象为同学和朋友, 50%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人数在100人以下 (其中同学占45%、朋友占35%) 。 使用微信的时长每天2小时以下占51%, 女生使用微信时间多于男生, 而且40%的学生表明他们在休息时间使用微信, 仅有4%的学生表示, 他们在上课等学习时间经常使用微信。使用微信主要用于打发闲暇时间 (40%) 、关注朋友的动态 (38%) 、进行休闲娱乐 (30%) 等。43%的学生偶尔在微信上发布或转发状态, 10%的学生则经常发布或转发状态, 16%的学生则表示从不发布或转发状态。学生微信中关注公众账号占据前三位的是娱乐、生活和新闻, 分别为50%、46%和41%。另外, 13%的学生微信中没有订阅公众账号。

2.与学习相关微信使用情况。40%的学生关注了学习类的公众账号, 主要是专业相关知识 (36%) 、考研 (27%) 和英语 (25%) 等方面的内容, 而且存在性别、 专业和获得奖学金等方面的差异, 女生比男生更偏爱于英语类, 男生更关注考研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偏爱关注考研类。得过奖学金的学生比未获过奖学金的学生更偏爱关注英语类。学生获得学习公众账号的主要来源是老师和同学推荐 (45%) 、自己搜索 (42%) 、朋友圈转发添加 (37%) 及媒体活动宣传 (35%) 。59%学生希望教师在授课时推荐与专业相关的公众账号。对于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专业课辅助教学的态度, 仅18%的学生表示非常同意、30% 的学生表示同意。受访者42%有微信学习群, 其中19% 的学生经常转发学习材料、提问或参与讨论, 38%的学生偶尔参与。当学习遇到困难时, 52%的学生表示不会借助微信寻求帮助。认为微信对学习有帮助, 获得奖学金者 (49%) 明显高于未获得过奖学金者 (43%) (χ2=9.567, P<0.05) ,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明显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分别是44%和30%, χ=260.675, P< 0.01) , 随年级增加认可程度增加 (大一:26%、大二: 29%、大三:41%、大四:49%、大五:55%, χ2=25.519, P<0.01) 。

三、讨论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 不仅为社交搭建了交流互动平台, 而且为使用者提供获取大量资讯的手段, 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本调查结果显示, 该校医学生已经全部使用微信工具, 微信交流对象80%为同学和朋友, 郑晓娜[4]对我国208所大学调查显示大学生微信交流对象76.2%为同学朋友, 与我们的结果一致, 再次认证大学生在微信平台上喜欢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交往, 是熟人和朋友间的主要交流工具。本次调查还显示, 该校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为打发闲暇时间、关注朋友的动态、进行休闲娱乐等, 微信中关注公众账号占据前三位的是娱乐、 生活和新闻, 与丁卓菁[5]等、曹非等[6]研究认为, 微信作为社交网络平台提供消遣的娱乐特性相吻合。本次调查显示该群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以少于2小时为主, 经常在课堂上使用微信的人很少, 说明绝大多数医学生使用微信仍然是理智的, 对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少。近年来, 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具有灵活度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等特点[7], 受到广泛关注。微信作为方便的传播平台, 以其简单易用、即时性、现场感、互动性等特点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9]。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的一个特色交流服务, 通过公众平台个人和组织等均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 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沟通、互动[4]。微信公众平台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技术词汇, 而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7]。作为一个移动多媒体工具, 在手机等移动工具普及的今天, 可将其视为一个移动学习平台, 其移动空间特性在教学中的功能是不言而喻[8]。本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关注了学习类的公众账号, 主要是专业相关知识、考研和英语等方面的内容, 42%有微信学习群, 仅19%的学生充分利用微信进行学习交流。目前关于大学生利用微信学习情况相关报道较少,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微信在医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较少, 尽管建立了微信学习群, 但参与交流的学生比例很少, 活跃程度低, 遇到学习问题时很少有学生通过微信群寻求帮助。该群学生关注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公众号范围较窄。但学生已经认识到微信对学业的帮助, 随着年级增长, 知识需求增加, 学业成绩的提高, 对微信利于学习的认可度逐渐增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同[10,11,12,13,14], 医学生对于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专业课辅助教学的态度不积极, 其原因可能是医学生课程多, 课堂学时长, 学业负担重, 顾虑微信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增加课外作业。

篇6: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具备了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所棘手的问题。在大众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一改以往死板、刻板的特点,将新事物充分利用起来。本文结合微信这个新事物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以下阐述:

一微信的特点

微信的使用价值。微信是当下最为火爆的手机通信软件之一。它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还支持多人群聊。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此外,微信最大的亮点还有基于地理位置定位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社交功能,可以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之可以形成一个社交网络。

微信的社会价值。微信将人与人的距离再次拉近,同时,它使手机的作用得到最大的提升,手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话,微信时代,朋友和商业伙伴之间的沟通将更加方便。

因此据不完全统计,手机在今天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达到95%以上,其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更是高达80%。与之相伴的手机微信,已经覆盖了大学生的学习、社交等多重领域。因为微信特有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LBS”等功能极好地将互联网与手机的功能整合到一起,其价格又比较低廉,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大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大家在谈论微信,使用微信,不但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也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微信的利弊。微信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最新的即时交流工具,它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简单地讲,短信不要钱了,彩信不要钱了,甚至,你不想打字,都可以选择更方便快捷的语音短信,这谁不喜欢?但是,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体验和感触:原本是来聚会的,结果发现,一桌人都埋首于一个发光的屏幕,他们或QQ,或微博,或微信。机器替代了人际,社交替代了饭桌,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米,但我们的心灵距离却很远很远。微信太容易让学生沉浸于虚拟世界的人机交流,使之产生自闭、厌世、影响学习生活等不良后果。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一)大学生思想上的巨变

1价值观念

有微信,就必然需要一台高品质的智能手机,这使学生之间的攀比心与虚荣心陡然增长。据统计,现在高校学生中,“Apple”系列:iphone、ipad、Mac book的持有率已达到34.5%,其中新生占到50%以上。而且微信所特有的即时发布功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流行时尚的资讯,无疑会扰乱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使之心潮起伏,追随流行的步伐,追求物质的享受。

2思想品德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很难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并没有监控不良信息的功能,而这些信息的高速传播,会造成大学生在社交中追求极致娱乐的结果。越出位,越光怪陆离,就越多人关注,越多人点赞,这就会对他们正确世界观的培养产生摧毁性的打击。

3家庭观念

《青岛日报》曾报道,有一个爷爷在全家聚会的时候,愤怒摔桌离去。原因是爷爷很想趁难得团聚的机会,与孙辈们谈谈心,聊聊生活。可是这些年轻人人手一个手机,埋头刷微博、发微信,成了“拇指一族”,没有一个将老人放在眼中,致使老人伤心失望到极点。

这虽然是个极端个例,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学生们本来就在校住宿,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少,加上微信已经使手机成了很多大学生手臂的延伸,吃饭睡觉都带着它,没有手机似乎就没有踏实感,使他们无暇再分心去与父母、长辈进行更深入地情感交流。因此很多人在感慨:微信到底是给陌生人带来亲密感的“催化剂”,还是离间熟人心声的“消音器”?

(二)微隹使大学生交友广泛但深入度不够

因为微信的交友功能强大,今天的大学生微信朋友圈通常都有成百甚至上千的好友,远远超过从前的大学生的社交范围,甚至连陌生人都可以在微信的沟通中进一步增强感情粘度。但是从深度剖析,这种社交是基于手机这样的虚拟世界,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掩饰自己,就像化妆舞会。同时微信所给予的情感也是一种虚拟情感,不需要负责,不需要现实兑现。这就在当代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很矛盾的“线上朋友众多,现实生活中却无人陪伴”的窘境。真正的人文关怀是需要陪伴,需要付出。在这点上,大学生的交友深度和内涵显然不足。

(三)微信对大学生学习和性格的影响

因为微信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这就使一些大学生时时挂念微信更新的信息,挂念朋友的评论,频繁地掏出手机,过度沉溺与微信的接触,严重影响了学习。同时,有些大学生依赖性较强、自我调节能力差,现实交往能力不强,他们过度依赖微信会造成自身深陷于微信所营造的虚拟社会互动中,形成孤独、自闭的性格。

三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微信只是一种工具,它本身无善恶之分,只要运用得好,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起着传统媒体都达不到的受众人数与效果。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可不必将微信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当拿来为我所用。

(一)课堂教育可以引入微信的评论功能,以此来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反馈和对老师的评价endprint

大学课堂上一般不准使用手机,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杜绝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如果能变通一下,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微信的互动。举例来说,老师课前可以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好友圈内发布,然后学生可以群聊互动,也可以单方面评论,也可以在老师的内容下点赞或者留言,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课后,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讲课内容,表述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建议,这样就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同时也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种多元的效果,学生和老师不是站在一种对立面,而是基于一种共同探讨的氛围。学校也可以此为依据,了解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对该课程和该老师的认可度。这将促进高校的教学水平,促进老师的课堂效率。

(二)高校政治教育要掌握微信的话语权,为学生引导正确的价值方向

微信有一种扩散传播的功能,这时候先入为主和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授课老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的使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视不良信息,抑恶扬善,弘扬正气;也可以通过微信的群聊功能,引发学生就某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还可以通过私聊,和学生个别谈话,这种方式比较轻松且便捷,随时随地,逐渐渗透,学生慢慢地就懂得了辨别是非善恶,而不会一味地随波逐流,放纵自己。

(三)利用微信的发布功能,经常性地发布一些弘扬正气和传统美德的信息

现在的大学生,不喜欢听枯燥的大道理和说教,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社会语境。可能借助微信的平台,定时发布一些主旋律的漫画、故事、寓言、新闻、小品等,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学生每天手机浏览的时间甚至超过读书的时间,与其强迫他们去读书,不如利用微信教给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四)组织学生编写微信,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中多才多艺者不乏其人,通过微信这一平台,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全民参与,形成一种互动的效果。学生会可以组织绘画和写作才能突出的同学编写一些艺术与思想结合的微信,穿插图画和视频,发布到微信上。这样既促进了同学的才艺进步,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点赞”的功能,评出最佳的“微信原创”音乐、视频、文学、美术。既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又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搭建微信的互助平台,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老师可以借助微信的平台,为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而不再仅仅局限在一个系或者一个班。同时,整个学校可以形成一种助人为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心,做了好事后,通过微信的回馈功能可以立即获得肯定与赞扬,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激励的效果。

总之,微信时代,学生的思想更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切忌守旧和单一,一定要与时俱进,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做到教学相长。在大众文化视角下,微信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结合微信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尽管现如今很多人对于微信的来临持批判性的意见,但是新事物的来临不可阻挡,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具备敏锐的嗅觉,使微信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为新事物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任琳贤.谈微信为高校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J].剑南文学,2013(9).

[2]陈璐.浅谈微信的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及其影响[J].青春岁月,2013(6).

[3]黄燕.文化与科技融合视野中的威信传播力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

[4]蔡瑞娜.浅谈微信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正确引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篇7:微信与微博平台谣言差异分析

1.1 微信

微信是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社交软件。它集快速发送文字、照片、视频、实时语音等功能为一体。该软件之后推出的微信红包、转账功能引发了全民的红包和轻松转账热潮,朋友圈也逐渐替代QQ空间成为大众随时随地发表状态、心情的新领地。2014年2月20日,腾讯推出QQ浏览器微信版,实现微信与电脑PC端的结合。

1.2 微博

国外Obvious公司在2006年推出Twitter,成为世界范围内微博发展的里程碑。2007年,中国本土化的微博产品饭否出现。2009年,相继涌现一批新的微博网站,例如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据艾瑞咨询公司发布的监测数据,2010年3至10月间中国微博月访问规模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达到了12 521.7万人,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突破6 500万,用户渗透率达36.9%[1]。国内的微博行业市场上,微博产品已达20余种,其中主要的门户网站微博占据着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2]。DCCI的调查数据显示,新浪微博以69.7%的选择率成为微博用户及潜在用户首选率最高的微博网站[3]。微博的诞生产生了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大言论时代。

2 谣言

2.1 定义

美国的学者奥尔波特认为谣言是“缺乏具体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的、与当时事件的命题。”[4]他还提出了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影响谣言产生的两个变量分别是事件的重要性和事件的模糊性,这两个变量与谣言的产生是正相关的,事件的模糊性越大,也就是事件没有核实其真假性,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该事件成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事件越重要,越能形成大规模的讨论。皮特森学者说“谣言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流传的,对公众关注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叙述或阐释。”[5]在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中,谣言的本质被界定为负面的虚假消息[6]。

由此看来,谣言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未经证实的事件、人与人之间流传。谣言本质上是不确定的快速的事件传播,受众接触到时不能辨别真伪,谣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此可以给谣言下个定义:在人与人之间,未被官方证实的、快速的事件、现象的传播与流传。

2.2 分类

2.2.1 传播载体

传播载体也就是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介包括报纸、电视等,新媒介包括网络媒、手机媒介。谣言就分为传统媒介谣言,包括电视谣言,报纸谣言,以及网络谣言包括微信谣言、微博谣言等。

2.2.2 内容属性

根据谣言传播的事件属性分类,分为政治谣言、经济谣言、军事谣言、社会生活谣言和自然现象谣言。例如,2010年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造谣者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造成几十个县市的居民凌晨穿睡衣在街头避难,这属于自然现象谣言。

2.2.3 造谣者目的

依据造谣者目的的不同,将谣言分为以下四类:信息求证型、情绪宣泄型、利益攫取型、娱乐恶搞型[7]。信息求证型,这类造谣者是为了获取信息真相,属于无意造谣。情绪宣泄型,是指某个人为了表达不满情绪,引起民众的共鸣,形成舆论,“宝马男”“富二代”这些字眼,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会刺激受众产生强烈的不满。利益攫取型,制造夸张、引人的话题,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娱乐恶搞型,此话题多与名人、明星有关。

2.3 特征

2.3.1 相关性

医疗、教育、民生的谣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种与大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性无疑是谣言能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所在。也就是谣言叙述的事件对于大众有重要性,缺乏了这种相关性,谣言就难以传播并壮大。

2.3.2 模糊性

受众不能用理性的思想过滤出谣言中不合理的成分。假如说受众能清楚地辨别信息的真假,或官方可以及时澄清谣言,谣言就不存在了。

2.3.3 不确定性

这是谣言最基本的特点。既然被认为是谣言,就证明它还没有具体的事实真相,没有确切的事实依据。

3 微信谣言与微博谣言之较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社交媒体,以技术的发展为载体,以其开放性,即时性,碎片性著称。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改变了之前传统媒体呈现的谣言特点,以其为载体的谣言千变万化、扑朔迷离。在这些新的社交媒体中,人们传递信息门槛低,易操作,受众随时随地可以是传者。任何一次评论转发,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就会是一剂猛药,随着药效从强烈到慢慢平复,谣言也经历舆论的强势期、淡忘期。正是微信、微博这类传播平台的传播特性与谣言的非官方性,形成了谣言快速扩大、迅速井喷的效应。下面简要叙述下两“微”平台谣言的差异。

3.1 用户关系强弱差异

微信是基于之前QQ、手机通讯录上的关系建立的关系网,这种关系可以延伸到线下,形成微信关系的这些人80%是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加入微信通讯录需要双方的验证,这种关系网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比较紧密。微信里通讯录中的人通常是“熟人”,传播范围有限。微信联系人数达到一个上限值时,就不能再添加他人。微信上种种限制,使得它的关系网强于微博,但在传播范围上弱于微博。

微博的传播范围是微信不能企及的。微博上不需要双方都加关注,用户可以随意关注想关注的任何名人,并且可以实时评论,评论者观点一致的,还会临时结成一个在线小群体,使自己的观点壮大。微博由于其“弱关系”的连结形式,使得每一个受众的社交范围大大扩大,这就使得信息从信息源发出后会有一个庞大的传播基础[8]。一个人的一条微博如果得到1 000个人的转发,它传播的范围不仅仅覆盖这1 000个用户,还涉及只要单方面关注这1 000个用户的其他用户,可见传播范围之大,速度之快。

微博相比于微信在传播范围上的优势促使谣言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要更快。微博用户间的自由性特征,使谣言传播的广度存在着快速无限拓展的可能[8]。微博中的关系网可以用树状图来进行分析,树状图的一个点发出谣言,会很快传播到树状图的上一级、同级以及下一级,由此循环往复。而微信更倾向于单一的人际传播。

3.2 关注议题的差异

关注的议题可以是从微信和微博引发的谣言内容上寻找的差异。调查显示,微博平台上谈论的议题51%是社会问题,其中官员的贪污腐败占据28%,政策法规占据6.5%。可见社会问题,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问题,是公众普遍关注、讨论的,这里往往也是谣言热衷的场地。微博谣言往往贴近时事和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公共性和时效性的特点,这也使得它能在短时内成为热点议题,形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灾情发生后,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往往低于公众预期,信息短缺使得谣言大量传播[6]。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引发抢盐闹剧,让原本是人们生活中最普通的食盐“一夜受宠”,食盐抢购风急速升级。抢盐闹剧过后,很多轻信谣言的人因囤积了大批食盐,到最后陷入“盐多成灾”的尴尬局面①。

微信谣言关注点在兼备了微博的主要关注点公共议题时,大多呈现较私密性的话题,微信好友里面大都是自己的亲人、熟人,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地方性特征更加明显。

3.3 谣言接受者心理认同差异

微博的便捷性带来鱼龙混杂的信息,这点已经促使很多人在心理上存在对微博上信息的防范性。不像“靶子论”中的受众,对信息毫无反抗能力的、无条件的相信。微博用户在接触到谣言时,自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教育水平进行解读。也许不能揭开谣言的真实面目,但其他用户对事件的看法会激发自己的思考,从而甄辨出事实的真相。在微博环境下用户之间信任度不高,心理固有的防范性就比在微信中强。其他用户对信息评论,会使事实愈辩愈明,谣言不攻自破。

而微信中的关系要“亲密”的许多,用户之间的超信任感是谣言能在微信中传播的一个要点。相同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生活观念,导致大家心理上高度接受。谣言在微信上的传播效果更强。

3.4 辟谣机制差异

微博是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任何公众都能成为它的用户。信息以裂变方式进行传播,微博中的名人、明星、各行业的优秀人才这种“大V”用户,这些意见领袖的粉丝都有几千万,仅是他们一条信息的单向传播,同时就会有几千万的人看到。微博谣言传播快,散布范围广,“人多嘴杂”,给谣言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然而微博这个场地扮演助谣者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担当辟谣者。相关权威人士、内行人员通过发布“辟谣”信息,这时微博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性,又反过来滋润“辟谣”信息的生长。用户之间各自的意见对于谣言也有一定的消解作用。

微信平台中信息的流通仅限于好友之间,有着较强的私密性或形成小范围的群体组织。微信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开放系统,一条信息的发布,只有同时添加为好友的人才可见,与微博相比闭合性高。加之“熟人”的亲切感。一旦谣言出现,关系网中的人普遍采取信任,他们也不容易接触到陌生人对此谣言的看法,从而强化对于谣言的认知。但是,一旦辟谣者在群体中出现,这些人同样易于接受辟谣信息。

总的来说,谣言之于微信与微博的差异,根本上是微信、微博这两个社交平台自身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差异造成的。微信平台以它私密性较之微博的开放性,谣言传播速度慢,但是信任程度高。微博谣言传播速度快,受众心理有一定的防备心理,信任程度低。微博谣言议题普遍集中于医疗、政策与受众切身相关的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微信则相对拥有地方色彩。

参考文献

[1]新浪网: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EB/OL].[2010-09-10].http://tech.sina.com.cn/i/2010-09-10/08324641600.shtml.

[2]谢耘耕,徐颖.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传播,2011(4):75-80.

[3]蔡伟,戴远程.新浪独大急觅微博盈利之道[N].南方日报,2010-09-16.

[4]孙国钰.新媒体环境下微博谣言传播分析[J].艺术科技,2014(7):60-61.

[5]胡泳.谣言作为一种社会抗议[EB/OL].[2011-10-25].ht 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qmq/2011/1025/47567.html.

[6]罗永雄.舆论学视角下的微博与微信谣言传播比较研究[J].新闻知识,2014(4):6-8.

[7]孙丽.网络谣言的类型与特征[J].电子政务,2015(1):18-23.

上一篇: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总结下一篇:《森林里的小木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