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与环境论文

2024-05-04

建筑设备与环境论文(通用10篇)

篇1:建筑设备与环境论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返回首页 发布时间:2009/5/20 22:24:21 分类:专业简介 已经阅读2102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专业简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暖通空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暖通空调(包括供热、通风、空调、城市热力网、建筑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等)的设计、研究、管理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培养教育,毕业生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科学基础理论及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具有对各种建筑环境设备系统进行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主干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通风空调、建筑热源、空调冷源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安全生产与监督、物业设备运行与管理、建筑设备监理等工作。可在政府部门、城市规划和市政管理部门及环保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供热、供水和供气)工作;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专业设计院所从事设计、研发工作;在中外资企业从事设备研发、技术支持、工程施工等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篇2:建筑设备与环境论文

论文的目的:

要求掌握本课程第一章~第三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建筑常用给、排水管材的性能、连接方法、常用工具及给、排水安装工程与建筑学专业的配合要求。

论文主要内容:

1、目前建筑工程给、排水常用管材的种类、各主要管材性能、连接方法及常用工具。

2、给、排水管材在建筑设计施工中敷设注意事项及要求。

3、建筑工程案例。

论文的题目:

可自己根据内容确定。论文按照论文基本格式要求写作;要点:

 常用管材的种类、优缺点:

 连接方法、常用工具、设计、施工要求:

 本校宿舍楼或办公楼等给水、排水用材:

注:

1、论文下星期上课时交。

2、要有论文封面A4。(统一打印)

篇3:建筑与环境

当人类本能地为自己寻找庇护空间时,安全第一的天然的洞穴成为首选, 在此之后人类用自己的智慧营造出由半地下逐渐转化为地上的建筑空间。 建筑一词意为人工庇护所,是人类采用人工材料从自然环境中分隔的人造空间。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快速提升的今天,人们对于建筑不但注重其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而且似乎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但“众口难调”, 在“浮躁文化”充斥的社会中,一味求怪求新的建筑以具有攻击性的姿态来博取眼球,自以为“鹤立鸡群”,实则为“哗众取宠”。这些建筑其实为环境带来了“负效应”。好在这样的负面现象已经逐渐受到公众的关注, 这是一种意识上的进步。“建筑”与“环境”俨然成为建筑设计师们和各界人士的关注点。建筑离不开环境,环境则是这些人工构筑物所围合而构成的,因此在设计建筑的同时,也是在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今天的中国建筑师群体很庞大,经历不同且每个人的视角和层次也不同, 关注点各异。但部分中国的建筑师与其他国家建筑师相比则展现了明显的宏观主义特点,对于建筑传承的文脉和外观形态进行重点关注,常常误解建筑师的职责是只是设计建筑。其实不然 , 建筑所形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才是建筑师的设计重点。界限的弱化,细节的精简,材料的巧用以及内外空间的交流度,这才是建筑师所要解决的本源问题。当代建筑师逐渐地将关注点转向建筑、环境与精神这三方面,建筑师在营建具象实物时, 也应当注重营建精神家园。一位优秀的建筑师也许应当这样,注重细枝末节,关注人文感受,高视角且身体力行地去发现、去设计。一扇窗户,一个阳台,一颗螺丝,一根管线,看似繁琐的细节,建筑师们应欣然向之, 也许他们就是用毕生的精力在做这么微不足道的事情。

篇4:浅谈建筑环境与建筑文化

【关键词】建筑文化;建筑环境

1.建筑文化根植于人居自然环境之中

不同的地域自然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日照角度、日月潮汐、水流风势、气温、气压、食物、土地、水质、植被等等。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对外应有利于形成小区外部环境,对内应有利于保障人居的室内环境。这些建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岛,椰林茂密,气候炎热,人们用椰树叶、棕榈叶盖起了适应热带雨林的茅草房、小木楼,通风、凉爽、轻盈、简洁,建起了热带雨林建筑。

在中亚、西亚,在中国的西部高寒地区,人们用石块垒砌、依山就势盖起了石板建筑,避风、挡雪、保温、御寒,筑成了高原山地建筑。如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等少数民族在中国西部依山就势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山地建筑群。

在中国的黄土高原,漠北戈壁,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人们利用山边、土坡挖洞筑房,建起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生土建筑。甘肃敦煌艺术陈列馆把建筑埋入山坡下,半开敞式入口,山坡挡墙甬道,生土式建筑特征十分明显。

在美国的东部,在澳大利亚,在中国的南方,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人们用木材、砖瓦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盖起了遮阳避雨、通风透气、造型别致的湿热地区建筑。

这些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适宜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融为一体,形成了根植于自然环境的各种建筑文化。建筑既要根植于自然环境,又要服从于自然环境,这是建筑师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社会时空环境差异造成建筑文化的多元化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欧洲国家、美洲国家、亚洲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国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地区的文化习俗也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居社会时空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建筑文化的时空性和多元性,因而产生了古代的或现代的中国建筑文化、俄罗斯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欧美建筑文化、非洲建筑文化等等。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亚的古印度建筑、古代中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天主教、耶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到信仰宗教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刻地影响到这些地区建筑,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文化。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沿袭至今,既古老又博大,自古以来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禅宗等思想伦理的影响。特别是儒教统治中国2000多年,根深蒂固。这种文化把儒、道、佛、禅各种思想观念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光辉灿烂,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地域、民族性的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建筑文化,国际性建筑文化也可吸收、融合新的地区与民族性建筑文化。在当今世界里,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也包含后者对前者的吸收与融合。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各民族建筑文化,促进世界建筑文化的多元化构成,最终才能建立一个 “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3.中外建筑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建筑文化处于全球“大文化”系统之中,各民族、各地域的建筑文化在此共生共荣,组成了世界建筑文化的交响曲。全球化的社会进程给文化交流带来了碰撞与会合,冲突与交融。

几千年来,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渊源流长。佛教文化本来发源于印度,随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传经,佛教影响中国2000多年。但是,佛教的内容,佛祖的像貌,佛庙的形制与中国文化交融,形成和发展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建筑文化。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出国留学归国的建筑师,大多数是留美的学者,他们受当时西方学院派建筑文化观念和中国国粹主义建筑文化观念的双重影响,强调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重点在建筑风格上,第一次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一批精品,开创了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新纪元。例如由第一批留美建筑大师吕彦植先生20年代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等等,在当时中国建筑界的确起到了石破天惊的影响,推动了中外建筑文化的融合进程。

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政体、机制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各地建设了一批具有俄罗斯建筑文化特征的建筑,形成和发展了中国50年代“社会主义”建筑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一次打开国门,引入西方经济管理模式,模仿“欧陆风格”、港台建筑,后现代主义几乎风靡全国,形成和发展了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建筑文化。不言而喻,世界各国的建筑文化均要受到当时当地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技术水平的约束,相互冲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然而,什么样的交融和交流具有生命力,经受得起时空的考验?只有那些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精髓,融合为本民族的地区与民族性建筑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古今建筑文化交融的探索和追求

古今交融,古为今用,用什么?必须分析“古”与“今”在建筑内容上所发生的变化。这些质的变化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生活习惯、工作方式、文化观念、建筑材料在建筑领域引发的必然结果。正如吴裕容先生在评价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艾菲尔设计的艾菲尔铁塔时指出的:“人们试图让每一种艺术适应人类生活发展的新方向,并且使所有的人类活动与迅速变化中的时代所造成的新情感相适应。”

古今交融探索的是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问题。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许多特点,如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富于变化;建筑造型,丰富多彩;空间分隔,灵活多样;室内装饰,讲究内涵;色彩运用,五彩缤纷;庭园绿化,更是含蓄活泼,变化万千,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创作现代建筑当中,当代建筑师应吸取古代建筑文化丰富的营养,按现代化多方面的要求,从分析各种矛盾中探索和追求适应人们生活发展的新方向,并且使人们的建筑活动与迅速变化中的时代造成的新情感相适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继承中国传统,发扬民族形式,创作建筑艺术美的问题经历过多少次探索和讨论。经历了解放初期模仿“大屋顶”的怀旧复古时期;经历了批判复古主义,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阶段;经历了文革批判洋奴哲学,推行“干打垒”穷过渡的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崇尚西方,风靡“欧陆风情”时期。经过反复摸索的艰难曲折以后,中国建筑师开始走继承传统,适应功能,采用高新技术,探索古今交融,实现建筑创作现代化的正确之路。

篇5:建筑设备与环境论文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物理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备系统之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有关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有关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40周。

主要专业实验: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电气系统、室内给排水系统的测试及运行调节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篇6: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介绍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本情况

1、发展历程

1.1 专业创建

1952年开始创建暖通专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工程”,设立该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开始招生,生源来自全国青年教师,有:郭俊、温强为、陈在康、张福臻、方怀德。1953年,前苏联的暖通专家BX.德拉兹多夫来华,在哈工大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暖通教研室,同时哈工大抽调了五名本科生与第一届研究生一起学习,他们是:路熠、贺平、盛昌源、武建勋、刘祖员。

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有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类合并组建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年成了暖通专业的高校有:天津大学、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

1958年,湖南大学成了暖通专业。

以上,我国最早成立暖通专业的学校有:哈工大、清华、同济、东北工学院(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天大、太原工学院(由太原理工大学继承)、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及湖南大学,即暖通界俗称“老八校”。

该阶段专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特点:基本上照搬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是由前苏翻译过来。

1.2专业探索及积累

创建初期培养模式及方法中存在问题:学制太长(5年)、计划学时太多、教学内容太多;

1958年,国内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各院校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了改革,在“削枝保干”思想指导下,有关土建的课程如:工程结构、结构力学、测量学等课程被取消,原“供暖通风”课程分为“供暖与供热工程”、“工业通风”及“空气调节”。

——同时,大多数学校把“供煤气”这个分支也取消,专业名称变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后来随着城市煤气事业的反展,在部分学校(如哈工大、北建工)单独设立了“燃气工程”专业。

本阶段改革,各院校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教材多为自编的讲义。1963年,在原建工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制定暖通专业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组成编审了一整套暖暖专业适用的全国通编教材。

1.3 专业大发展

1978-1998年,是我国暖通专业大力发展时期。期间设有暖通专业本科的高校发展到100多所,设有专科的高校也有近100所。同时,建立了全国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高校暖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全国统编教材。

1.4 改革与扩展

1998年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504种专业减少为249种;其中把密切相关的两个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进行合并,增加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等内容,形成的新专业定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现阶段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突出特色为营造人工环境!为适应这一特色,专业基础科除了原先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外,增设“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这三门课程是真正体现建环专业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所在。目前,开设建环专业的高校有140多所,已形成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及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

到2007年,已经有近20所高校具备了建环专业的博士生培养资格,其中13所已经招生,硕士、博士点名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已有博士生招生的学校有:哈工大、清华、湖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重大、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天大、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大、东华大学、上海交大。

2、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国内

目前国内近140所高校设有建环本科专业,各校各地办学层次不一。在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框架内,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主要专业方向有:暖通空调方向、城市燃气供应方向、建筑给排水方向、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方向,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一名学生只能选修1各或2个专业方向,其他方向可基本了解。

建环专业是利用能源来创造人工环境,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在常规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实下,“消耗最少的能源,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是我们专业追求的目标!

本世纪建环专业发展的特点:在专业教育及工程应用领域,确立“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关注建筑节能和设备节能,更加关注建筑功能的扩展,使建筑和建筑环境成为提高人类生产效率和提高优质生活的载体。

2.2 国外

国外建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100多年。

1985年第一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大会在欧洲召开。

俄罗斯

成立于1928年,本科教育学制一般5年。其中俄罗斯大学最早设有建环专业,目前莫斯科建筑大学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力。

美国

美国没有独立的建环本科专业,本专业的内容大多分布在建筑系或机械系,学习内容着重设备技术,学生毕业后在暖通行业就业,亦可进一步学习基础理论。

美国建环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设备,学生毕业后对机电一体化和新产品开发具有较强的理解,因此美国建筑设备制造业居于世界领先。开设暖通类专业的知名学校有: 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欧洲

英国、瑞典、丹麦等西欧及北欧国家设有建环专业,其特点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专业课和系统相关的课程,建筑设备相关内容不多。瑞典、丹麦有几所著名大学设有建环专业,学习内容和范围与我国基本相同。知名大学有:诺丁汉大学、雷丁大学、丹麦技术大学、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等。

日本

日本有40多所高校设有建环专业。本专业作为3个研究方向(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之一设在大学的建筑系,因此,日本建环专业与建筑结合紧密,其建筑设备系统设计严谨完善。知名的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鹿儿岛大学等。

3、就业去向

我国暖通空调设备的生产及其系统设计、安装、维护管理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2006年,我国散热器产值超过130亿元;活塞式制冷机、空调末端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央空调市场需求超过200亿元,到2010年预计可达350亿-400亿元;家用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各级

政府建设、规划、管理、消防、质监、环境评价部门;燃气热力公司、工程公司、设备生产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监理公司、城市物业管理部门等。主要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规划管理、工程施工、生产运行等工作。同时该专业可以报考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低温制冷、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管理、热能与动力等学科的研究生

具体可分为如下就业方向:

进行设计工作

在建筑设计单位从事供暖、通风、制冷及空调设计;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等方面设计;也可在制冷空调设备工程公司和设备制造企业从事建筑设备的设计和研发工作,还可以在市政部门等从事燃气供应等设计工作。

从从事概、预算等造价工作

从事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概预算和安装工程招投标等工作

从事施工管理和职工组织工作

在建房地产公司从事筑安装工程公司(包括建筑消防工程公司)或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及组织

从事工程监理工作

在质量检查部门(质量监督局、检测站)从事建筑与建筑设备的安装质检工作,在安装工程监理公司从事设备监理工作

从事建筑环境管理及建筑设备维护工作

对高级商厦、宾馆饭店、办公大楼、机场、邮政大楼、会展中心、地铁、医院等大型民用建筑以及医药厂、卷烟厂、纺织厂、电子厂、冷冻厂等工业建筑以及一般物业管理公司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销售与管理

从事建筑设备、制冷、空调设备等产品销售或售后服务等工作

建筑能源环境评估与咨询

从事建筑能源环境模拟、评估和咨询的相关工作,是一新兴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篇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简历表格

姓??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性??别 男 
年??龄 23婚??否 未婚
身??高 175 CM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技术职称 
外语能力 计算机能力 
毕业院校 昆明理工大学
学??历 本科
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现居地址 昆明
籍??贯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
教育经历
起止时间院校专业学历
培训经历
起止时间培训机构培训课程获得证书
所获证书
获得时间证书名称
 -3-1 造价员
技能特长
    
工作经历
发展方向
    
求职意向
寻求职位 预算员   建筑设计师   施工员
工作地点 昆明   昆明   昆明
薪酬要求 4000元/月 以上
到岗时间 随时可以到岗
其它要求    
自我评价
    性格开朗、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勇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
联系方式
 

篇8:建筑环境与人

1 环境

环境是某事物周围的境况, 可分为三大类: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

1.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自然而然形成的环境。即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而言, 地球外的宇宙空间、月亮、太阳、太空中运行的其他卫星、行星、彗星、恒星等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坏境, 称为宇宙环境或宏观环境。地球有大气层、电离层、生物圈、水层、土层、岩石层和地幔、岩浆、地核等, 还有光、热、引力、磁场和地球上的生物等构成了地球本身的环境———地球环境, 称为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生息的境况——自然环境。

1.2 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是人营造的物质环境体系。因人工环境与人的生存生活休戚相关, 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所以人工环境建设涉及工效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动植物学、地质学、园艺学等等。人工环境举目可见, 如: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街道、广场、工厂、机关、学校;农村的房屋、良田, 以致种的树、喂养的牲畜等。

1.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营造的精神境况体系。包括政治环境、思想环境、文化环境、语言环境、道德环境、信仰环境、卫生环境等。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的关系, 于是就形成了人类社会, 从而有了思想、政治、文化、语言、信仰、道德等的社会环境。如, 解放前中国是国民党执政当权,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环境。解放后中国是共产党执政当权,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环境。

2 建筑环境

2.1 建筑环境的内涵和外延

其内涵是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协调统一, 科学环保有机地与自然环境结合, 开发建设创造出美好的生态环境;其外延是建筑环境必须是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不仅要造福现在, 而且要造福于未来。建筑坏境必须为人类服务, 但人类也曾有意无意地自酿苦果。如古代苏末尔人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水灌溉土地, 曾创造了辉煌的“两河文明”。但到五、六千年后的今天, 造成了大地的沙漠化。

2.2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又称绿色建筑、环保建筑、可持续建筑。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类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生态建筑是建筑环境所追求的, 其原则是: (1) 满足人的需要, 为人服务得要好; (2) 精心保护大自然原生态, 对大自然索取的要少; (3) 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条件, 不破坏大自然; (4) 确保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5) 精心维护、科学管理, 确保生态建筑生态环境持续稳定。

3 人

3.1 人的感觉

人的感觉是由人的耳目鼻舌身五大感觉器官来进行和实现的, 且每一器官都有其特殊的功用和机能。耳司听, 为听觉;目司视, 为视觉;鼻司嗅, 为嗅觉;舌司味, 为味觉;身司触, 为触觉。此外, 还有痛觉、温度觉、压觉、运动觉和平衡觉等。人的大脑能思维、想象、记忆、情感、感觉、知觉等。整个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介入、刺激、危害等反应灵敏快捷, 从而维护和保证了人体的安全和健康。

3.2 人的需要

3.2.1 人的基本需要

人的基本需要是生存需要。为了维持和保证人的生存, 人需要空气、气压、温度、湿度、水、阳光、食物和空间。搞生态建筑, 保持生态平衡, 就是为了保证人的基本需要。否则, 人类就到了末日, 像恐龙一样大灭绝。人需要的空气环境最好是含有充分氧气的新鲜空气, 气压最好是1帕斯卡, 温度环境最好在23℃~27℃, 湿度最好为50%, 水质环境适于饮用、益于健康, 阳光、食物和空间充足且适宜。

3.2.2 人日益提高的生存、生活的需要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诸多需要归纳为五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层次需要, 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 人就得艰苦奋斗、拼搏。当某一需要得到满足时, 就会有新的更高的需要产生, 促使人继续为之更加努力地奋斗、拼搏。需要永无止境, 奋斗、拼搏就永无休止。需要永无止境地攀升, 人的奋斗、拼搏就要永无休止地世世代代地进行下去。如原始人在大自然的关爱、赋予下, 起初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 赤身裸体, 只要填饱肚子就行。现代的人要求就高了, 需要衣食住用行, 不仅要有, 而且要好。所以生态建筑必须把满足日益增长和提高的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4 建筑为人服务

建筑环境要为人服务、满足人的如下需要: (1) 要满足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的空气、水、温度、气压、湿度、空间、食物等; (2) 要满足人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大脑等的需要; (3) 要满足工效学 (即人体工程学) 的要求, 即要适于人机系统; (4) 要满足人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5) 要满足人的对美和幸福的追求, 等等。

5 生态建筑的实例

5.1 建设的青藏铁路

为了解决处理好人、建筑和大自然的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 特别重视这些问题。铁道部和国家环保局为此提出了“预防为主, 保护优先, 开发与保护并重;环评成果指导设计、施工、环境管理”的原则。将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了享誉世界的绿色生态环保铁路。

5.2 北京地铁宋家庄站

中铁一院设计的北京乃至亚洲最大的北京地铁宋家庄枢纽站, 设计中坚持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其亮点饮誉中外: (1) 最优化的零换乘。地铁枢纽、公交枢纽、出租车等都在这里交汇。地铁5号线与10号线在地下二层平行交汇, 与亦庄线在地下二层“T”型交汇;地铁枢纽与公交枢纽及出租车等共同在地下一层换乘大厅换乘。达到了最优化, 实现了零换乘。既节省用地、空间, 减轻了地面交通压力, 又大大的方便了乘客; (2) 出入口与地面建筑通道有机结合。宋家庄站共有11个出入口, 其中8个出入口与地面建筑通道有机结合。既减少了对周边地块、景观的占用、破坏, 又使乘客通行快捷方便; (3) 采用新型地铁通风、空调多功能集成系统。节约500多万元。既生态环保, 又省地省钱宜人。

5.3 国外生态建筑

(1) 迪拜太阳能垂直村:迪拜太阳能垂直村充分利用迪拜日照充足优势。建筑表面与太阳能收集器呈特定角度。太阳能收集器位于多功能建筑群南端, 装有自动旋转枢轴, 使日照时间实现最大化。

(2) 法国绿屋顶中学:马塞尔·塞姆巴特中学巧妙地与周围的绿草和树林融为一体, 让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绿色屋顶波浪起伏, 能够起到天然的隔热作用。

6 结束语

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和繁衍生息, 需要有适宜、舒服、优美的环境。为此, 人类必须全面进行环境保护, 创建生态建筑。只有生态建筑才能不仅造福当代, 而且造福未来、造福子子孙孙。所以人要永无止境地奋斗、拼搏, 从而创造日益文明发展的人类社会。有了适宜、舒服、优美的环境, 人才能美满、幸福, 愉悦、健康、长寿地生存、生活。所以, 满足人对舒适、舒服、 (下转80页) (上接65页) 优美环境的需要是建筑环境的永恒的主题。

摘要:本论述从释义环境、建筑环境、人和人的需要入手, 深入论述了建筑环境和人的关系。提出了建筑必须是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必须为人服务, 满足人的需要是建筑的永恒的主题的论断, 并加以有理有据的论证。无疑, 本论述对业内外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环境,生态建筑,人工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2]大为.劳埃德.琼斯, 等.建筑与环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篇9: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和谐交融

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交融

在过去的50年中,人们一直在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变暖趋势的影响程度。复杂的大气过程和不确定的数据促使人们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产生怀疑。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这需要我们努力探寻世界并且学会与世界的发展相协调,并且服从它的限制。

在全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的职责和角色十分重要。他们要劝说决策者和开发商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的程序。在面对未来和改善环境方面,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师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城市地域发展规划方面,做出城市规划如何融入大自然之中的决策。人类的进步改变着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与大自然交融中的复杂问题。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时间不可能倒流,环境破坏的结果,不仅在于对自然的直接侵蚀,更在于剥夺了人们心灵中保存的美好的历史性记忆,因此必须探求一条与自然共生的道路。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

“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讲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强调人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使景观系统中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能持续而不断地生长与完善,整体的生态观体现于建筑环境协调中,就是从宏观创造和谐而适宜的人居环境,达到美学系统,生态系统,人文系统高度融合,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都得以保护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空间。

城市是包括人工与自然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城市建设本是地景规划、建筑一体化的过程与结果,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艺术品,一个有机的统一体。19世纪中叶西方城市产生了诸多“美化城市”的运动与理论流派,如巴黎的改建、英国的公园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在美国以奥姆斯托德(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规划设计中,倡导自然田园风光,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满足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其理论与实践从一开始就从城市及地景的整体概念出发,使景观设计领域涵盖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各个层次,并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包含风景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等多学科复合的设计体系。从大地的生态规划、区域风景规划国家的生态保护与规划、国家公园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生态空间规划到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景观步行街、校园及居住区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小品等,几乎包括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传统景园设计师所涉及的整个人居环境。

二、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景观建筑学是近年来国内刚刚兴起,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和技术。景观设计的范畴不仅包括了以上内容,还涵盖着更为广阔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设计艺术。 在当前资源缺乏,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在各个专业领域得到了迅速的扩散和极大的响应。我国景观建筑学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风景园林专业与从业者知识远不能满足城市急剧发展的要求,各个城市出现的城市美化运动,如广场热、公园热,还是以形式主义占主导地位,规划师、建筑师、景园师各做各的事,景观设计与建设存在许多不良现象与表现:

现象一:总体上说,只能满足城市个别地段的景观空间的改善,未涉及到整个城市景观体系的建构,缺乏规划层面上的系统化、网络化。

現象二:城市市政道路桥梁等与城市景观脱节,忽视步行系统的建构。

现象三:城市建设不同程度地破坏自然原生环境与人文环境,缺乏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概念。

现象四:规划师,建筑师、景园师三者工作不密切,出现脱节现象,园林景观设计成为装饰与点缀,或者仅是绿化与美化。

现象五:景观设计从业人员专业背景的局限性与专业实践的广泛性的矛盾,使景园设计未能上升到景观建筑学层次,依然局限于风景规划、园林设计、绿化设计层面。

鉴于以上现象,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使景观成为我们生活地区的基本结构,而不是城市建设的美化与装饰。整合景园、建筑、规划,让三者互为融合与补充,建立密切的联系,使景观建筑学体现于城市建设的各个层次与全过程,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

景观建筑学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无沦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景观和建筑都与自然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必然涉及到环境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因为今天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更受到关注,所以生态似乎成为最时髦的话题之一。让景观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再不是孤立的个体。最终达到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人居最高境界。

篇10: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认知实习

一.前言

实习的目的意义:在认知实习期间,学生在知道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重庆周边的生产厂家的施工现场,认真听取实习指导老师和专业工人的讲解和答疑来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通过这次专业的认识实习,让我们能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工程实践知识、服务领域和专业设备特点及系统组成,了解城市燃气输配、空调通风、制冷、锅炉供热等工程设备类型及系统概况,初步了解本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技术要求,树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岗位的成才意识,促进有目的开展专业学习、培养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事业心。

实习的内容、要求:在实习期间认真按实习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部分实习内容,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学生在现场参观过程中涉及到各种机房及设备系统时,应首先了解各种燃气、水暖设备、通风、空调和制冷设备工作工程及型式、种类,注意不同设备之间的关联。

(1)了解各类水箱、热源设备、热交换器的种类、作用;

(2)了解风机、水泵的种类和安装方式;

(3)了解空调通风系统的形式,空调设备的种类和连接方法;

(4)了解冷源机房及设备类型,了解制冷系统流程和作用原理,安装要求;

(5)了解燃气管网及燃烧设备种类、特点;

(6)了解风口、风阀的安装及防水、排烟有关措施;

(7)对于工业锅炉,还应了解锅炉房汽水系统、空气系统、运煤除渣系统的安装方法;

(8)结合建筑内外环境特点,了解建筑类别、建筑物结构及功能划分,了解建筑使用情况和该建筑物内中央空调系统总体运行情况。

实习地点:1.重庆大学城环实验楼2.华山宾馆3.太极集团重庆制药三厂4.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重庆科技学院6.璧山县民生燃气有限公司7.重庆科技馆。实习时间:2011年1月4日—1月14日,共两周,10天。

二.主体

1月5日参观重庆大学城环实验楼,在指导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了解智能

建建设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能小区,了解他们学校供暖

系统的模拟型式,了解供暖系统的管道及散热的构造和安装,在一楼里观看了风

机性能实验装置、电机正反转控制系统、汽水两用系统、螺杆式冷水机组系统,在老师的讲解下知道冷水机组的三个回路:1制冷回路;2冷冻水回路;3冷却

水回路。

1月6日我们参观了沙坪坝区的华山宾馆的锅炉房,了解他们的锅炉的水系

统流程,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构造,他们所选用的是自动燃气热水炉,他们用了两台,一台是供旅客热水所需,一台是供取暖所用,在这上面我们还观

看了他们的冷却塔,在工人师傅的讲解下知道了冷却塔是怎么样工作的。再次我们乘电梯来到负1楼的冷热源机房,在这里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冷热交换的工作原理,他们所选用的是螺杆式冷水机组,我们在此也学习了螺杆式冷媒压缩

机试车运转的注意事项等。

1月7日参观了太极集团重庆制药三厂,他们里面所配的设备算是非常先进的了,也比以前参观的要大型得的多,在这里学习到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所

需的四大设备:压缩机、冷凝机、节流装置、蒸发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绝热

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冷凝机→高压常温气体→节流装置,单独里面的两大

设备蒸发器和冷凝器就站了很大的面积,送水管网也相对大了很多。在参观的同

时还学习了冷水机组的9个操作程序。我们还参观了他们的消防系统。

1月10日参观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到这里我们首先参观了他们的冷冻

站,了解到了此公司的燃机类型为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所用的热源为水

蒸汽。也了解到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原理:溶液中水蒸气分压力很低,具有

吸收存水的水蒸气的能力,使纯水蒸发吸热。为使吸热连续进行,设置了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溶液泵溶液交换器等设备组成的溴化锂吸收式

制冷剂。它的工作过程:①发生器水蒸气→冷凝器冷凝成水→U型管节流→蒸发

器制冷 ②发生器浓溶液→节流降压→吸收器吸收水蒸气→泵升压→发生器。在冷冻站里我们还观察了抽真空的操作过程。最后我们换上护士的服装来观察药品

生产房,药厂生产房需要更高的通风系统,需要控制空气的四度(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流通速度)也得更加的精确。

1月11日参观重庆科技学院,主要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的供暖设备,我们

最先到了停车室观看了连接水管,分为凝结管、进水管和出水管,还有排风管。

经过老师的介绍知道建筑的分类:有工业民用,民住公用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央

空调的原理:空调的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离不开四大部件: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我们有分水冷式和风冷式,说的是冷凝方式不同。低温低压的工质(冷媒)在蒸发器吸热蒸发,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流经冷凝器的铜管,冷媒走管程,水走壳程,在此与水交换热量,然后流经节流阀回蒸发器,水得到热量后去冷却塔交换热量,如果换热器的形式不是管壳式的,多数会用翅

片式的,一般称为风冷式。

1月12日参观璧山县民生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这也是难得的机会,因为

要联系燃气公司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了安全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①必须关闭

手机;②带火机的同学放到外面;③不得随便动阀门。我们在此参观了他们公司

工艺流程:首先经过预处理,除去杂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并且进行净化

过滤,降温分离等,这些在低配工艺区完成,然后进入联合压缩机压缩到压力为

20Mpa,之后进入高压脱水系统脱出气体中的水,油,最后进入俄罗斯进口的那个

冷箱节流装置进行降温成液态的天然气,即液化天然气(LNG)。我们在进入进入

厂区的时候还必须触摸那个除静电球,这样可以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我们小

组依次参观了他们的低配工业区、中控室、蒸汽锅炉房、深冷工业区。在此我们

也了解到了天然气的液化流程:原料气→净化和调压预处理→深冷液化→低温储

存→LNG。

1月13日参观了重庆科技馆,今天也是我们外出认识实习的最后一天,在重庆科技馆里的能源节能区里更见识到了我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能源循环

利用模型,观看了建筑节能的装置,通过视屏我们更能形象的了解到了它们是如

何进行循环的,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面,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等同学们都到齐

了后,我就依次进入了科技馆里进行参观里面所展览的作品。在这里我看到了关

于我们专业知识的很多作品,特别是那个风能试验装置。展览重点展示国内外

重要科技实践、重大科技成果、最新科技进展和重要科技活动、有影响力的科技人物、公众关注的科技热点等内容,让我们及时了解日新月异的科

技风采。反映国内外以及重庆本地科技发展的历史和未来。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都问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在参观西南药业股份

责任公司时候为什么制冷机还开着呢?这已近到冬天了,怎么还要开制冷

机?当时那个师傅是用重庆话解说的,我没太听懂,后来问同学才知道原

来是因为这是制药工厂,需要很高的生产环境,把制冷机开着是为了控制空

气的湿度,防粘粉尘,以满足制药环境要求。

在参观完成后我们小组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了小组的交流,具体内容是交流

存在大家存在疑问的问题,还有评出小组中谁在这两个星期的实习时间里谁做得

最好、最优秀。

三.结尾

短短两周的认识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在通过老师针对各种设备设施的特点及系统,还有它们的工作原理给我们详细的讲解,我们在不懂的时候

及时向老师提问并得到了老师的解答,还有下来我们翻阅资料,在这种互

动的认知学习过程下,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了

解了空调通风、制冷、锅炉供热等工程设备类型及系统概况,渐渐的熟悉

了本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技术的要求,我切身感受到了这门专业是很

有前途的,而且现在国家的建设正需要我们这方面的人才。在今后的学习

中我会努力的学好、学牢专业知识,把书本上学到的内容应用于实践。

我们要学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首先就得相信它不会是一门冷专业,相信它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们想一想现在的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条

件的同时,更加的注重于健康、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谁不想让自己家

里的环境好一点,夏天凉爽一点,冬天暖和一天,这就是市场的需求,也

上一篇:中医体验活动方案下一篇:滨海大酒店开业庆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