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观课心得

2024-05-18

公开课观课心得(精选8篇)

篇1:公开课观课心得

公开课观课心得

新学期伊始,学校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高效课堂公开示范课。本周三,我有幸聆听了九年级林磊老师的语文课,并参与了评课,感觉收获颇丰,现将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打造高效优质的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向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进入八年级,难度陡然加大,自然也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林磊老师的课《唐雎不辱使命》高效有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参与者和领导者,又使课堂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节奏明快。

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需要立足于以下几个基本点:

1、准确诵读;

2、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分析归纳其中的文言现象;

4、能做到独立翻译全文。林磊老师的课显然也是经过精心打磨,因而重难点突出,注重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把握精髓,体会情感,课堂氛围良好。此外,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多动笔,只有能准确地把知识点落实于纸面,才算是真正的学有所得。

二、教师教态是启发学生热情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如果处理的到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活泼而生动。林磊老师在课堂上嗓音洪亮,目光专注,但亲和力欠缺,也未能做到大方自然地运用肢体语言。这一点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没有注意到的。

其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严厉和亲和是并不矛盾的,学生在表现优秀或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表露出高兴欣慰的神色并及时给予表扬。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不同的文章具有不同的情感,有欢欣雀跃,有悲痛抑郁,也有壮志豪情,教师也应灵活表现出相应的情感,从而将学生带入情境。

三、不断开拓新思路,摒弃不适用的教学模式 我听课时恰坐在辛主任旁边,在林老师提出开火车翻译文章的时候辛主任就立即着急的小声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用开火车。”评价一针见血!开火车回答问题的方式我们小时候的老师就在用,小学生会觉得比较好玩,一直到今天我们为人师了,也会用到。但细想起来这确实不是一种合理的提问方式,而且是运用在心智已经非常成熟的中学生身上。因此,摒弃老旧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教学贵在得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多研究新方法,并通过日集备多交流,集思广益方能集腋成裘。

总之,本次听课收获很多,还有诸如要训练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培养小组带头人,教师要适时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每环节要有过渡的小导语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等等就不一一赘述。感谢学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早日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篇2:公开课观课心得

高金露

一、各展所长、激活课堂

教无定法,今天的语文课堂还是比较宽松的,不同风格的老师都能找到一席之地:有的人话很少,关键之处点得到;有的人语言系统发达,出口成章,课堂很华丽;有的人善于理文本思路,通过思路把语言品味、人物分析、作者思想主旨。

就拿这次省优质课评比中的几节课来说:《满井游记》的执教者曹蕾老师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多,且很多时候都显得特别安静,但关键时候的点拨很精当。例如:曹老师的这个教学环节:请同学们听读读第二小节,圈出作者所写之景,找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早春景象。

生读。

师点评:这位同学不仅用声音传达所写美景,还加上了表情。生回答:柳条将舒未舒„„

师先肯定,然后再次明确:我们是问写了那些景? 生:高柳、冰皮始解 师:冰皮? 生:水

师:好,还有„„ 生继续回答景物。

师:这些都构成了满井早春的景色。你说说看哪些词句体现早春特点? 生:将舒未舒,写出柳树刚发芽,体现早春特点。师:芽苞初绽、鹅黄初染

生: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出湖面之冰开始融化,体现早春特点。师:天气转暖,冰雪消融,你知不知道里面有两个字特别好。生:始和乍

师:真聪明,假如说换两个词,于时“冰皮已解,波色既明”可以吗?(总体感受:曹老师的教学语言的确少而精。)

《秋天》的执教者韦叶标老师的语言系统发达,出口成章,充满诗意的一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韦老师的导入:时间已经是冬天了,可我还珍藏着秋天的几枚落叶,每当我看到她们,就会想起我所钟爱的秋天,那金黄的落叶在飒飒的秋风中偏偏起舞,同学们,当你回望秋天的时候,你想的是怎样的图画?(手持树叶)

韦老师的过渡语:要想读得更好,就要对诗歌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作《思雨》里认为“秋天就在这样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那么在何其芳眼中的秋天又在哪里呢?

韦老师的画面描绘:我现在想邀请大家闭上眼睛跟老师去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清晨,有节奏的割稻身“唰唰”地响在田野上,稻叶上,晶莹的露珠调皮地跳上阿婆的衣裳。丁丁的伐木声„„阿婆走到果树旁,去找那黄澄澄的梨,那肥胖的梨儿,憨厚地躲进阿婆的背篓。

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唯美。

请问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个画面变得唯美的?

韦老师的结尾:秋天的梦——读《何其芳》秋天:我想在秋天的河道里沉睡„„我唯一的去处,是你„„

整堂课又用一张金黄的富有诗意的叶子串联。物的诗意和言的诗意完美结合。

记得有一位老师执教《绵绵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链:什么叫绵绵土?围绕绵绵土写

那些人和那些事?人们是怎样看待绵绵土的?为什么会对绵绵土有如此的情感?文章围绕绵绵土来写,什么地方第一次出现绵绵土?哪些语句表现作者对沙漠的深情?作者为什么如此向往沙漠?通过找准切入口,理出课堂教学思路,完成对文本内容、语言和思想、情感的体验。

二、以文率言、以读带析

古人学习就是读书和背书,你看寿镜吾先生在教鲁迅时就一招: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当然读书也有一定的要求:有情有景,绘声绘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黔之驴》时就是这样要求,朗读中融入了对文句的翻译、进一步感受老虎与驴之间的距离变化,揣摩老虎心理的变化,然后带着这样的体验再次朗读《黔之驴》相关语段。在课堂尾声时,他让学生齐读全文,但要求学生带着思考去读书,《黔之驴》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另一位老师在教《相见欢》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从词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离愁”? 前面分别铺垫了这样几个问题:找一个词体会词情。离愁。那句词是直接写出这份“离愁”的?写得好在哪里?

思维很严密,但这样的条分缕析,词味还有多少,不如就像上面教《黔之驴》一样去体验和感受。

扬州树人扬涵老师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是这样处理的:诗中分别写了几幅画,请你尝试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画面。

前三段是叙述性换面,细读画面既要读出画内音,又要读出画外音。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对第一幅画面进行的文字性描述,看看哪些是诗句中有的,哪些是诗句中没有的。

在学生回答后,老师说道:其实都有,这就是诗歌语言的言简意丰。这就要求我们对诗歌中具有张力的句子加以适当的想象,揣摩作者的情感,下面听一段录音。

然后示范分析重读、延长及停顿之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模仿着读这一段。

接着让学生按照刚才的方式处理第二、第三幅画面。

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来来回回,学生的体验就丰满了。她不仅让学生读,还在最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背文章的最后一小节。

三、智慧主导、自然推进

韦叶标老师在《秋天》这首诗第二诗节中的“游戏”两字非常自然且很透彻:它采用这样的方式:

生:我不能理解“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为什么说是“乌桕叶”? 师:请大家缩一下句。(抓住教学契机,顺势而下,化繁为简)生:收起影子。

师:大家想象一下,渔人撒网的时候,他希望收到什么? 生:鱼。

师:那为什么渔人会把乌桕叶的影子当成了鱼呢? 生:落叶飘在湖面上,让诗人误以为是鱼。

师:为什么是乌桕叶,不是别的叶子呢?(引导学生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生:乌桕叶和青鳊鱼在形和色上都相似。

师:我们回过头梳理一下,渔人刚把网撒出去,他的内心充满着什么样的感受? 生:期待和希望。

师:当他看见水中鱼影浮动,此刻怎样? 生:激动。

师:收上来一看,空空如也。

生:失望。

师:这时候他回想一下,才知道原来乌桕叶的影子在和渔人怎么样? 生:开玩笑。

师:我们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好像秋天在和渔人——游戏。如果说韦老师是了无痕迹地智慧主导,那么张老师就是俏皮的智慧主导。

张举老师在《黔之驴》中主导作用:老师给出几个词语,检验一下大家,有个要求:同学们要争先恐后地说。“慭慭然”,学生齐答:小心谨慎的样子。老师立刻点评,都齐说了,不是争先恐后。太厉害了!(尽管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张老师还是积极鼓励)几个加点字词解释推进越来越快,后面又有一句孤立的话:这个这么难,你们反应却这么快!到“跳踉大阚”的阚时,教师又说:你简直就是怒吼出来的。

有别于徐州曹老师要读出文言味,张举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有情有景、绘声绘色地读。紧接着抛出主问题:怎样读到这样呢?

生齐读。

师点评:读得很熟、声音洪亮,但弱点也很突出。没有情景、没有绘声绘色,源于没有读出老虎的内心。

生读:

师:你重读处理得很好,你为什么要重读那些字词。很自然就过渡到对字词、文句的理解和评析。《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故事,要读好,师:老虎和驴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大家各说各的,先是远、近了一点,再后来,他已经肢体接触了。

觉悟异能者。者是一种语气,是一种揣测,老虎确定驴没有本事吗?疑惑 终不敢博,换一个字,绝不敢搏,“终”心理一直想扑向驴,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老虎心理在变化着:开始是疑惑,现在已经有点心怀不轨啦!(学生此时上课的拘谨已经荡然无存)

稍近益狎,益作何解?渐渐,张老师,更加接近了驴,态度?越来越,对,就是更加。更加不庄重,读出老虎的变化,情况越来越危急,有舒缓到紧急。(教师智慧而又幽默的点评与引导让学生轻松了许多。)生读:虎因喜,计之曰:„„乃去。师:老虎为什么“喜” 生:吃。

师:多好的一顿美餐,从没有见过这么肥的驴。(再次扣住“庞然大物”)请你把这种喜读出来。

生再度

师:还不够喜,要注意“而”,老虎想,天赐良机啊,多好呀!生继续读 师:再扬一点

(让学生的积极性又上了一个台阶)生齐读最后一部分。

师点评:不行,有点像动物园的老虎。山林之王的霸气要读出来嘛!生再读。

(学生此时不禁笑出声音,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学生活起来了!)

教师语言在智慧中又显得缜密和精当。师问: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生:厉害,师:厉害太抽象。生:狡猾又机智,师:从驴的角度说„„ 生:狡猾,师:要是从老虎的角度? 生:机智。

(课堂的气氛再次向上推进)

师:题目叫《黔之驴》,所以我们就要关注“这头驴”,(在老师语言形式上得停顿、延长和抑扬之间幽默之味极其浓郁)驴的命运很悲惨,他丢了性命,自己有责任吗?

生:三点,师:三点呐!(表惊叹)你太厉害了!说说看。生:第一吃得太肥,师:你怎么知道它吃得肥?

生:庞然大物也。第二,自己没本事。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断其喉,尽其肉。

师:就没看见驴的事。光写老虎,不提驴。在语言之外告诉我们驴基本上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生:第三,他惹了百兽之王。师:他怎么惹的?生:他踢他。

师:不是驴惹虎,是老虎惹它。驴不胜怒,拿出最高本领,踢。师问:还有吗?

生: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师,驴踢得直接。师:驴除了没本领,还怎么样? 生:很笨。

师:你说的是人之常理或兽之常理。生:还有好事者。

师:驴有责任,当然也有人的责任。

篇3:公开课观课心得

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性,选择恰当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学习。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有毒、有害实验的模拟,抽象化学概念、理论的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情景再现和模拟等内容,适合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利用其超文本、人机对话、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功能进行教学,让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选取鲁科版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一课践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因有:一是本节课内容是“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 ” 等等化化学学理理论知识的延续与拓展,也是学生综合利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便于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文本、图像、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呈现;二是合成氨反应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而且是学生自开化学课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化工生产,学生对其生产流程、生产设备是陌生的,适合于在网络平台上对生产过程的情景再现和模拟;三是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正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转变,基本上具备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初步具备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的能力;四是学生已经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 足以胜任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要求。

二、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表现力,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课堂教学中,虽然多媒体已进入课堂,但化学课堂教学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用PPT课件及电子白板代替粉笔和黑板的模式,学生学习依然摆脱不了教师的控制,信息接收是单向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环节。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丰富的表现力,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电子学习包,内含本课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本地资源、远程资源和泛资源三类。本地资源指的是教师在课前收集整理的学生学习时参考查阅的资料,有Word文档“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导学案”“什么是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PPT课件“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远程资源指的是教师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学习准备的网络链接,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有“合成氨厂生产的实地视频”“合成氨生产的主要设备的动画模型”等网址。泛资源指的是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搜集的资料。为方便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在学习包中为学生准备了网络搜索的关键词,有“如何提高合成氨产量”“合成氨生产安全”“合成氨工业的回顾与展望”“合成氨催化剂及发展前景”等。如此丰富的信息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只需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全面了解工业合成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极大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更多的是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融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转变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效益

网络教学平台最突出的特性是信息发送和接收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而不像课堂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那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其交互方式的广延性和多样性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

本课的难点:一是学生不熟悉合成氨工业生产的过程;二是如何综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相关信息, 最终选择出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一方面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自由控制信息的呈现,有的通过播放器对动态图像(动画和视频)的播放、停止、回放来了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有的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搜集合成氨的资料,也有的通过学生电脑交互功能相互交换所选择的合成氨生产适宜条件等;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推器,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有目的性地参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看法做到心中有数。如学生发现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条件产生相互矛盾时,有目的地追问几个问题:合成氨生产的压强怎么选择?温度怎么确定? N2和H2的体积比为何是1∶2.8?原料气为什么要循环利用?为什么要在适当的时候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又如,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的反馈作业中找出两份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发送到学生机上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在解决生成物浓度对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影响时,一组学生认为增大浓度,另一组学生则认为要降低浓度,顺势引导学生查看课件中合成氨的速率方程,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共同得出结论:降低氨气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

篇4:公开课观课心得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这里的“参验”就是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表明作文是文字化的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出具有生动曲折、感受独特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指导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呢?张萍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个性魅力现——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指导课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

一、角度: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行为的发生,是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学生心中“内在的生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思维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赏析经典,感知特色——探究材料,归纳方法——设置情境,运用方法”的三步分解式教学活动。

张老师首先用“哑女卖刀”的故事激趣导入,接着通过赏析经典范例初步感知体验,了解动作描写对凸显人物个性的作用,然后探究材料,让学生发现并体验作者的写作技法,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张老师设计了“你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动作一样吗?”“同学聚餐的时候,环境比较随意轻松,你会怎么吃?”“一大早没吃饭就来学校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了,你又会怎么吃饭?”等这样的问题,相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面的探究写作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种体验,一是属于对于写作话题所涉及的生活的唤醒式体验,二是属于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方法、表达技巧的明示性或探究性体验。无论哪种体验,最终都要落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上。

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体验

写作教学中的体验,仅仅是“粗略地感觉到”是不够的,而要有一定的深度。写作内容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发酵、长大或变形,要对作者的心理造成足够的震撼才行。

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精选了《背影》《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阿长与〈山海经〉》和《药》等几个文质兼美的片断,分别设计了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从动作的细化分解、动词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三方面引导学生悟出动作描写的技巧。

三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学生在辨析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共鸣,从而激发起积淀在心底的生活积累,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又运用吃饭众生相的图片、刘翔夺冠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妙处。

这些文本体验、自我体验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体验,因其不断地激发、碰撞,会形成一个“体验场”,使大家的经验彼此激发并共同分享。

三、态度:体验活动要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赏”、“悟”、“练”三个活动板块,力求让学生在品读中赏,在辨析中悟,在情境中练,层层深入,步步分解,由易到难。让作文指导不再是笼统而空泛的说教,而是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个性体验的过程,课堂因学生个性体验的差异而显得精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说:“生命体验在所有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写作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来勾描多彩的人生,用敏锐的眼光来洞悉现实世界,用灵动的文字来表达生命的体验。

目前学生作文千文一面、毫无生机的写作局面,既与学生自身个性化写作习惯的缺失和个性感受与思考能力低下有关,也与教师对学生的限制和捆绑过多有关。要克服以上弊端,教师则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学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篇5:小学语文优质课观课心得体会

这次有幸聆听了清徐县“敬业杯”小学语文优质课后,我真真正正感到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活动学习,我犹如醍醐灌顶。理解和明白了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同时,也被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艺感动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 点感受: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重点,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又都各有特点。两位老师的教学出发点略有不同。《圆明园的毁灭》,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圆明园的精美、华丽,以及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更深刻地激发学生对毁灭圆明园的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慈母情深》,老师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与环境描写,体会母亲的爱子之心。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两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老师,教学“我”为什么鼻子一酸时,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句子令你鼻子一酸?哪些词给你震撼,为什么?你该怎样去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主动去走进文本,体验慈母情深。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圆明园的华丽一段时,让学生抓住那些能反映圆明园建筑特点的词句,在读中充分感受圆明园建筑的特点,并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老师为了让学生读出圆明园的精美与华丽,采用了配乐读、师生读、生生读,使学生仿佛徜徉在美丽的圆明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 老师不断完善学生表述的语言,要求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她还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阅读教学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的教,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第六、今后努力方向、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的思想,陶冶我的情操,提升我的语文素养。、要转变教学观念。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篇6:观课观什么

观课观什么——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不仅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动,也包括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

观课如何观——

1.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2.关注细节

(1)观察细节。在观课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因为,在鲜活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若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2)记录细节。观课,不能只记录标题和黑板提纲,要记录细节,因为教学就是一堆细节。细节往往最能反映教学的理念、功底和内涵。

3.积极主动思考

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这一点强调的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观课的主要方法——五字法:听、看、想、记、谈

听:一听教师怎样;二学生怎样。

看:一看教师;二看学生;三看师生。

想:一想教师;二想学生;三想教学效果

记:一记听课的执教者情况;二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及细节; 三记本节课教学思路、德育渗透;四记学生活动的状态;五记对这课的简要分析。

谈:与个别学生的谈话,了解反馈信息

我的理解:

观课这样观——一条线索,两个视点,三项思考

一条线索:授课的主题或献课教师提示关注的问题。

两个视点:围绕主题所进行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项思考:我的启发——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我的疑问——需要跟教师做进一步交流才能解决的问题;我的建议——围绕主题,提出更多的实现方法,发现更多的可能。

总之,观课的核心意义应该是——以了解为目的,强调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参与。

议课怎么议——

议课的态度:平等对话真挚坦诚,(献课者不回避问题,议课者不批评讽刺)

(克服:“小媳妇心态”“唯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议课的方式:同在共行,发现可能

1.“假如你来教„„”“你说该怎么办?”

2.“假如我来教„„”

3.“是否可以这样处理„„”

议课的内容:议出收获,议出启示,议出问题,议出联系,议出方法,议出可能。总之,议课的核心意义是——以研究为目的,强调平等交流、开诚布公。简而言之,就是用真挚诚恳的态度,平等对话的形式,交流观课所得,包括收获的其实、思考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

议课的技巧之一:抓住两个标准

1.学生活动说

学生动起来了没有?

是不是自主地动起来了?

是内心还是表面动起来了?

2.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应说

教学资源优质利用

教学潜能有效开发

实践过程顺畅展开

有用信息动态生成发展需要竭力满足

议课的技巧之二:四个注意点

1.先大后小:先评析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再看细节处理。

2.先学后教:先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后再看教师的课堂教学。

3.先过程后结果:先看过程展开的充分性、合理性,再看结果的实效性。

4.先近效后远效:先显性的、现实性的教学效果,后看预见性的、长久发展的远期效果。

议课的技巧之三:八个关注点

1.关注教者个体的评价与反思2.关注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3.关注学习环境的和谐宽松度4.关注学生参与的情感与广度5.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

6.关注动态生成的资源的处理7.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8.关注教学手段的作用与额度

三、观议课的环节流程

以教研组或教师小组为单位确定议课主题 1.学习相关的理论。

2、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

3、观课前的协商和对话.4、课堂观察。课后议课。

5、行为跟踪。

四、观课议课的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处理好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之间的关系,发现联系,探讨教学新的可能,有效观课议课需要培养教师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有效的观课议课从科学的流程开始

观议课的环节流程

以教研组或教师小组为单位确定议课主题。学习相关的理论。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观课前的协商和对话。课堂观察。课后议课。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XXX

七、说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篇7:体育优质课观课有感

今天非常有幸 城阳区实验第二小学听了几位体育老师的省级优质课比赛。在课堂中老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出新出奇,而且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在整个听课过程中我一共看了三场,也可以说用了三节课的时间看了四场,分别是投掷、前滚翻、篮球和快速跑。

在教学中老师都采用了情景教学,虽然有几个老师在情境教学中没有贯穿整个过程,但是教学的整个流畅性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在教学中各有特色,在投掷项目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当今中国在南海中遇到的问题,教育学生要爱祖国、锻炼好身体,即使我们没有枪我们也要拿起我们身边的石头砸向敌人,今天我们锻炼好身体长大了我们要成为保护我们的南海,通过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激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有激情,在快速跑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小鸡游戏做准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另一场前滚翻教学中,体育老师运用了情境龟兔赛跑,贯穿了教学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一直很高,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充分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能力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力。在教学中他们又有共同点。

一、每个教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基本功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特别是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涉及到的方面更广。基本功是青年教师必备的条件,而老教师在基本功上表现出来的成熟与老到,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基本功对于各学科教师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能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体育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功更是多样、多面、多能的。

二、对音乐的选择和运用很到位,体育课堂上音乐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并成为了体育教学中,调节课堂气氛,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在本次现场教学比赛课中,教师都运用了音乐,有的在准备部分使用,使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提高学习兴趣;有的作为练习中的背景音乐使用,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活动氛围;有的在放松活动中使用,使学生感受到身心的舒展和疲劳的缓解。老师们的构思非常巧妙,在这次的优质课比赛中,巧妙的设计和新颖的创意也使我感受到教师在准备期间确实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

三、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几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教师都是通过启发学生小组尝试教学、互相交流来学习的;学生们在主动的讨论与交流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既提高了学习质量,又锻炼了合作能力。另外,以小组位单位的教学比赛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取胜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讨论、主动合作。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要总以为上体育课很简单,要清醒的认识到上好一节课其实很不容易,要做到课的每部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考虑清楚使用的教学手段最终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要上一节有特色的课,还要看你本次课是否存在亮点,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特长,作为一位教师要有一定的掌控力和激情,这样才能上好一节完美的体育课。

篇8:公开课观课心得

传统的“听课”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这种方式对课堂的理解是单一的。我们想纠正“听课”这一说法,而改用“观课”或“看课”一词。因为听可以不包含观,而观却包含听。今天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我们的听觉,仅仅听教师或者学生说话,而是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有他们所处学习环境的构造等。

站在教室前方观课

我曾经在国内中小学观过很多课,也到日本去观过很多课,还带过日本的教师来中国观过课。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课景象,这引起了我对观课视角和观课目的的反思。

中国的观课者大都坐在或站在教室的后面,面对着上课的教师。而且上公开课的教室大都在教室后面事先摆好几排位置,让观课者可以舒服地坐着观课。虽然人多的时候,一些大教室也会在两侧摆放一排椅子,但是嘉宾的位置绝不会设在旁边。而在日本,观课教师如果能赶在别人之前先到观课教室的话,就会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教室前方侧面的位置,每次公开课,教室的两侧总是先站满了人。站不下的时候,或者不想看完整一节课的时候,才站在教室后面。而且除非身体不舒服,大多数教师都是站着观课。日本的教师即便来到中国的教室,往往也不去坐给他们预备好的后排座位,只要教室两侧有通道,他们就会径直走到侧面观课。用佐藤学的话说,“不在这个位置上看,就看不到孩子们学习的样子,看不到他们的动作、行为,也看不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不站在这个位置上,观课者就不能在时刻发生变化的课堂时空里与教师或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

观课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当然也不同。从教室后方观课,看到的是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坐在前方或侧面观课,看到的就不只是教师了,还可以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细节。观课位置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观课视角的不同,以及这一视角背后教学观的不同和教研目的的不同。

谁是中心

如果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态的话,那么观课者关注的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释方法,教师对教具和材料的运用,教师设定的教学步骤,教师运用语言、肢体和表情驾驭学生的技术。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多处于静听和回答教师提问的状态,少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也不会提出疑问或者反驳,所以,在这样的课堂里,观课者几乎没有必要去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关注最多表现在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上,而这些只要站在教室后面就能感受到。

如果我们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关注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带着什么样的经验,教师是否应对了学生的需要,是否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课堂里是否成为一个主体,是否每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等等。而这些都要从学生的发言、动作、行为和表情来判断。

此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活动多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多了,且学生的兴趣往往偏离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进程。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是这样的?他们的行为意味着什么?他们之间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应对才能改变他目前的状态……这些不仅是执教教师在课后要反思的,而且也是所有观课教师必须关注并思考的。观课的教师一方面要把自己在课堂中把握的信息反馈给上课的教师,另一方面要通过其他教师的课来提升对学生的认识,积累教学的机智。

分工合作

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这个角度说,观课就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获得专业发展。更确切地说,观课是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观课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的、反思性的活动。观课时教师要带着研究的目光、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和捕捉课堂中发生的大小事件和事件与事件的关系。然后把自己所看到的一部分带到教师集体中交流研讨,从而补充、更新自己以及整个教师集体的“实践性学识”。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性才能真正提高。

上一篇:教师人生格言座右铭摘选下一篇:关于除夕的小学作文: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