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2024-05-10

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通用14篇)

篇1: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如匆匆过客一般,一去不回头,它留给我们的童年往事,值得回忆。

记得我小时候,对春雨解下不解之缘。每当春雨绵绵的时候,天真顽皮的我就会不顾一切,冲进满天的霏霏细雨之中,回家的时候总带着一身湿漉漉的衣服。而母亲,却眼睁睁地看着我欢喜的样子,哭笑不得。这样,雨天便成了我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刻。

在我五岁那年春季,有一天,天正下着朦朦的细雨。所有的窗子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好看极了。我推开门,一如既往地来到一块空地上奔跑。我探直着身子做深呼吸,冰凉的雨珠滋润着我的鼻翼,那种感觉,在人间天堂才能感受得到。我停下匆忙的脚步,任微风吹拂着我的身体,让雨点儿打落在我的脸上,让细水淹没我的足迹……我把头仰向宛如玻璃一般明净的蓝天,在地上不停地打旋,我感动无比轻松,一天中的劳累都从与雨共舞中释放出来,解脱出来……小路旁边的樱花树,粉红的花瓣伴随着雨珠轻盈地飘落下来,飘落到我的身上,感觉就像母亲的手一般纤细,舒服。

瞬息过,我告别春雨,飞快地跑回家……

我在淋雨中欣赏风景,这就是淋雨的乐趣……

篇2: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我先找来几张白纸,分别画了“妈妈”、“爸爸”和“唯一”的头像,然后把剩余的纸剪成三个小“鼻子”,再找来一条毛巾。材料就大功告成了。

游戏开始了。爸爸一给我蒙上毛巾,我的眼前就一片漆黑,我艰难地向墙壁走去。“终于摸到墙壁了!”我心里想。我的手在墙壁上乱摸一气,摸索了一阵子,总算找到了“和我心意”的地方,我使劲把鼻子一贴,摘下毛巾,我顿时懵了,(爸爸妈妈也在一旁哈哈大笑,)哎呀,我怎么把娃娃贴成小猪嘴了呢?

接着爸爸妈妈也先后参加了游戏。最后的结果是:我的娃娃贴成了小猪嘴;妈妈的娃娃贴成了独眼龙;爸爸在我的指引下还算“过关”!

篇3: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丰富课堂,情感共鸣,“美”的融入

新的小学艺术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 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在艺术课堂中, 应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 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心理学家曾指出“凡经过美感的, 动过情的, 感兴趣的印象最深, 进步最快, 并且易于促进个性的发展”。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 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艺术教学, 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 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尤其是课改以来, 带给我许多新问题, 作为教师, 我们要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经过反复思考, 我决定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主题, 把一些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技能、手段带进课堂, 以此延伸教学。

一、生活化的节奏, 引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最大动机。单调枯燥的节奏练习, 学生一看就头痛。如何让学生对节奏感兴趣呢?实践中体会到秘诀在于:巧妙组织游戏, 突破难点, 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欲望。在教学《大白象》一课时, 因为它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 学生对它的强弱规律并不掌握, 我在课前制作了三只大象图, 其中一只大的, 两只同样小的, 在象身上分别写着强、弱、弱, 让学生分别扮演它们, 模仿大象走路的声音, 以“扑通通”作为节奏表演。同学们你挣我抢来扮演, 这样做,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避免了单一读节奏的乏味, 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形象地解决了节奏的问题。这样的表演, 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易懂易记, 使他们对歌曲的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声、情、意感染学生演唱

一首歌曲从识谱到试唱到最终带有感情的唱, 有些需要感觉, 有些需要理解, 有些需要表现, 往往在表现的时候更能体现学生差异。有的同学很动情很投入, 而有的则无动于衷, 但这并不意味着, 对音乐不屑一顾。如果这时老师以“不认真”为名斥责学生, 那我想他以后也许会因此不愿开口唱歌。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启发、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不同类型学生采用多功能的教法。

1. 舞蹈表演

小学生天生爱表演, 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理解并熟悉一首新歌时, 就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引导性表演。学生也自由发挥, 然后择优鼓励。这种即兴表演不但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 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还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创编一些舞蹈动作。如四册中的《郊游》一歌, 在教师教给学生基本舞步后, 发挥学生聪明才智, 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演他想表达的内容, 再加上俩人对跳, 小组齐跳等多种形式, 让孩子边歌边舞, 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情绪的共鸣。

2. 图画的充分利用

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 我就组织同学们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 我也组织同学们用图画再现, 这样, 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叫学生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画进行教学,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尤其是对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利用图画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3. 器乐进课堂

“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 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这是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的。教学中, 根据实际, 由简单到复杂, 将各类乐器引进课堂。还要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 比如易拉罐、矿泉水瓶装上黄豆粒、大米、沙子等不同的东西, 用来演奏打击乐。比如《采山》这首小儿歌, 学生分别准备了各种自制小乐器, 在前面轻柔的地方配上声音弱一些的乐器, 像节奏鲜明的部分, 就用自制打击乐, 学生自己就解决了强弱的不同处理, 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 对歌曲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4. 音乐游戏的合理利用

要在课堂中运用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 来丰富我们的音乐教学,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教唱《嘀里嘀里》歌曲后, 通过生动的语言诱发学生想象春天美妙的音响, 经过集体想象、讨论谱写一曲乐章。

三、让“美”融入歌曲之中

1. 不是简单唱出的美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 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 进入歌曲的意境, 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 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 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 使他们从音乐中领略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 如大自然流水淙淙、鸟语花香、群蜂飞舞等美妙动人的场景。

2. 激发内心的美感

要求学生做到声音与表演动作的有机结合。通过表演体会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从而更好地完成歌曲的演唱。孩子们也可以边舞边唱, 心情愉快, 情绪激昂。通过这些教学, 真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美感。

3. 体现内在美

要体验音乐内在的美离不开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积累。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创作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 互相尊重, 共同合作的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 从而发现自己也能象舞蹈家一样表现美时, 必然对音乐兴趣盎然。

总而言之, 教师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音乐中的美感和个人情感的体验。通过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与认识, 教育他们热爱生活。

课堂是孩子园地, 音乐是启发孩子心灵的契机。我们有神圣的使命, 开阔孩子心灵的视窗, 放飞孩子梦想, 让孩子乘着音乐的翅膀在他们的广阔的世界里翱翔!

篇4:小时候的梦想

我出生在鄂西南的贫困山区,记得小时候还拿煤油票、布票、粮票买东西,这些东西那时在我们山区里都是稀缺资源,没有票光拿着钱是买不到的,印象中教师总是可以买到这些东西。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很多会手艺活的人,他们平时干农活,闲时就去帮人做手艺挣钱,极为吃香,很容易娶到老婆结婚成家。很多人拜他们为师,跟着当学徒。热门手艺活种类很多,有木匠、篾匠、瓦匠、裁缝师傅、杀猪佬等等,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了很多年后,技满出师再自己单干的。

我二爹就是一个篾匠,篾匠就是用竹篾编织各种竹篮、竹筐、簸箕、背篓等等,他的师傅是谁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记得他带过一个徒弟,逢年过节时,这徒弟都会来给这个师傅送礼,并帮忙干几天农活。那时奉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师傅教会了你吃饭养家的本领,你得每年节假日去看望师傅。

我们当地很多父母,都是让自己的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后,就找一个师傅带着他的孩子去学门手艺活。学好了手艺也就不愁吃喝穿了,更不愁将来娶不到媳妇,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条出路,也是一门职业。

小时候爸妈也这样对我说过,但我当时表示都不愿意干,我说我想当教师,爸妈就说:“那你得有那个本事才行。如果当不成教师,也就找个手艺精湛一点的师傅带你,学点手艺活保证饿不死。”想想那时人们的想法多么单纯。

上小学时,家里请过木匠做家具。那个木匠在我家干了几个月时间,添置了不少日常所需的家具。那些家具做得很精细,很多到现在都还在使用。我那时天天看着木匠做家具,久而久之也产生了兴趣,还自己学着做了玩具车,做了小手枪,甚至还产生了长大以后当一个木匠的想法,当然不是当个普通的木匠,我是想当一名鲁班那样大师级的木匠。

当木匠的想法在我大脑中盘桓的时间很短,我一回到学校,还是想着要当教师。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那时说不上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旱涝保收,还是因为体面受人尊重,或许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当教师可以不愁吃喝穿,不会饿死。

那个年代的梦想没有什么水分,就是想吃饱肚子,就是想天天有白米饭吃,天天有肉吃,就足够了。不管是想当木匠、篾匠,还是像我这样想当教师的,其实都是想解决生存问题,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饥饿刚刚离我们而去,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对饥饿还是无比的恐慌,他们的人生经历影响着我们的梦想。

对我触动更大的事是,邻居一个大伯家里走出来了好几个教师!他的儿子孙子几乎都是教师,他们每次放假回来,我都会过去玩,觉得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甚至觉得他们衣食无忧,好羡慕。

那时我常在内心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取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出来当教师,这样不仅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在老家风光无限,甚至让家里的老人觉得我光宗耀祖。这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想着这些无限美好的事情,我就更加努力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患病去世了,我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母亲前后病了好几年,家里一贫如洗。我虽然咬牙坚持着呆到中考最后的几天,但成绩已经不尽理想,最后只考取了县二中。想想家里的情况,我放弃了读高中,放弃了大学梦,放弃了当教师的梦想,选择了读中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尽快养活自己,否则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更谈不上其他梦想了。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和多变,就是因为这次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上中专后,我一头钻进了学校图书室,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写下了许多散文和诗歌,开始了我的漫漫文学之路。

其实我中专毕业时,差一点点就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当时我把被子衣服等行李都已经背到我曾经就读过的高小,校长也已经给我分配了代课班级,马上就要实现我的梦想了,可这时外面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改变了我的初衷,从此我也就离这个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一回首,中专毕业十五年过去了,小时候的梦想仍然萦绕在心头,可现实是,我现在的职业不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是成了一名作家,这是我小时候绝对没有想过的。

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只能是我们阶段性前进的动力。渐渐长大,我们会有新的理想和目标,有新的奋斗动力。

彭绪洛作家、探险家。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共计500余万字。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无人区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车走过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成功穿越过罗布泊。

责任编辑陈土宏

endprint

我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当作家,而是当教师,这个梦想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其实有这个梦想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教师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二是教师有工资,有假期。

我出生在鄂西南的贫困山区,记得小时候还拿煤油票、布票、粮票买东西,这些东西那时在我们山区里都是稀缺资源,没有票光拿着钱是买不到的,印象中教师总是可以买到这些东西。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很多会手艺活的人,他们平时干农活,闲时就去帮人做手艺挣钱,极为吃香,很容易娶到老婆结婚成家。很多人拜他们为师,跟着当学徒。热门手艺活种类很多,有木匠、篾匠、瓦匠、裁缝师傅、杀猪佬等等,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了很多年后,技满出师再自己单干的。

我二爹就是一个篾匠,篾匠就是用竹篾编织各种竹篮、竹筐、簸箕、背篓等等,他的师傅是谁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记得他带过一个徒弟,逢年过节时,这徒弟都会来给这个师傅送礼,并帮忙干几天农活。那时奉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师傅教会了你吃饭养家的本领,你得每年节假日去看望师傅。

我们当地很多父母,都是让自己的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后,就找一个师傅带着他的孩子去学门手艺活。学好了手艺也就不愁吃喝穿了,更不愁将来娶不到媳妇,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条出路,也是一门职业。

小时候爸妈也这样对我说过,但我当时表示都不愿意干,我说我想当教师,爸妈就说:“那你得有那个本事才行。如果当不成教师,也就找个手艺精湛一点的师傅带你,学点手艺活保证饿不死。”想想那时人们的想法多么单纯。

上小学时,家里请过木匠做家具。那个木匠在我家干了几个月时间,添置了不少日常所需的家具。那些家具做得很精细,很多到现在都还在使用。我那时天天看着木匠做家具,久而久之也产生了兴趣,还自己学着做了玩具车,做了小手枪,甚至还产生了长大以后当一个木匠的想法,当然不是当个普通的木匠,我是想当一名鲁班那样大师级的木匠。

当木匠的想法在我大脑中盘桓的时间很短,我一回到学校,还是想着要当教师。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那时说不上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旱涝保收,还是因为体面受人尊重,或许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当教师可以不愁吃喝穿,不会饿死。

那个年代的梦想没有什么水分,就是想吃饱肚子,就是想天天有白米饭吃,天天有肉吃,就足够了。不管是想当木匠、篾匠,还是像我这样想当教师的,其实都是想解决生存问题,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饥饿刚刚离我们而去,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对饥饿还是无比的恐慌,他们的人生经历影响着我们的梦想。

对我触动更大的事是,邻居一个大伯家里走出来了好几个教师!他的儿子孙子几乎都是教师,他们每次放假回来,我都会过去玩,觉得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甚至觉得他们衣食无忧,好羡慕。

那时我常在内心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取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出来当教师,这样不仅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在老家风光无限,甚至让家里的老人觉得我光宗耀祖。这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想着这些无限美好的事情,我就更加努力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患病去世了,我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母亲前后病了好几年,家里一贫如洗。我虽然咬牙坚持着呆到中考最后的几天,但成绩已经不尽理想,最后只考取了县二中。想想家里的情况,我放弃了读高中,放弃了大学梦,放弃了当教师的梦想,选择了读中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尽快养活自己,否则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更谈不上其他梦想了。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和多变,就是因为这次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上中专后,我一头钻进了学校图书室,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写下了许多散文和诗歌,开始了我的漫漫文学之路。

其实我中专毕业时,差一点点就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当时我把被子衣服等行李都已经背到我曾经就读过的高小,校长也已经给我分配了代课班级,马上就要实现我的梦想了,可这时外面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改变了我的初衷,从此我也就离这个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一回首,中专毕业十五年过去了,小时候的梦想仍然萦绕在心头,可现实是,我现在的职业不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是成了一名作家,这是我小时候绝对没有想过的。

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只能是我们阶段性前进的动力。渐渐长大,我们会有新的理想和目标,有新的奋斗动力。

彭绪洛作家、探险家。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共计500余万字。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无人区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车走过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成功穿越过罗布泊。

责任编辑陈土宏

endprint

我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当作家,而是当教师,这个梦想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其实有这个梦想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教师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二是教师有工资,有假期。

我出生在鄂西南的贫困山区,记得小时候还拿煤油票、布票、粮票买东西,这些东西那时在我们山区里都是稀缺资源,没有票光拿着钱是买不到的,印象中教师总是可以买到这些东西。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很多会手艺活的人,他们平时干农活,闲时就去帮人做手艺挣钱,极为吃香,很容易娶到老婆结婚成家。很多人拜他们为师,跟着当学徒。热门手艺活种类很多,有木匠、篾匠、瓦匠、裁缝师傅、杀猪佬等等,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了很多年后,技满出师再自己单干的。

我二爹就是一个篾匠,篾匠就是用竹篾编织各种竹篮、竹筐、簸箕、背篓等等,他的师傅是谁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记得他带过一个徒弟,逢年过节时,这徒弟都会来给这个师傅送礼,并帮忙干几天农活。那时奉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师傅教会了你吃饭养家的本领,你得每年节假日去看望师傅。

我们当地很多父母,都是让自己的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后,就找一个师傅带着他的孩子去学门手艺活。学好了手艺也就不愁吃喝穿了,更不愁将来娶不到媳妇,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条出路,也是一门职业。

小时候爸妈也这样对我说过,但我当时表示都不愿意干,我说我想当教师,爸妈就说:“那你得有那个本事才行。如果当不成教师,也就找个手艺精湛一点的师傅带你,学点手艺活保证饿不死。”想想那时人们的想法多么单纯。

上小学时,家里请过木匠做家具。那个木匠在我家干了几个月时间,添置了不少日常所需的家具。那些家具做得很精细,很多到现在都还在使用。我那时天天看着木匠做家具,久而久之也产生了兴趣,还自己学着做了玩具车,做了小手枪,甚至还产生了长大以后当一个木匠的想法,当然不是当个普通的木匠,我是想当一名鲁班那样大师级的木匠。

当木匠的想法在我大脑中盘桓的时间很短,我一回到学校,还是想着要当教师。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那时说不上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旱涝保收,还是因为体面受人尊重,或许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当教师可以不愁吃喝穿,不会饿死。

那个年代的梦想没有什么水分,就是想吃饱肚子,就是想天天有白米饭吃,天天有肉吃,就足够了。不管是想当木匠、篾匠,还是像我这样想当教师的,其实都是想解决生存问题,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饥饿刚刚离我们而去,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对饥饿还是无比的恐慌,他们的人生经历影响着我们的梦想。

对我触动更大的事是,邻居一个大伯家里走出来了好几个教师!他的儿子孙子几乎都是教师,他们每次放假回来,我都会过去玩,觉得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甚至觉得他们衣食无忧,好羡慕。

那时我常在内心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取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出来当教师,这样不仅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在老家风光无限,甚至让家里的老人觉得我光宗耀祖。这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想着这些无限美好的事情,我就更加努力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患病去世了,我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母亲前后病了好几年,家里一贫如洗。我虽然咬牙坚持着呆到中考最后的几天,但成绩已经不尽理想,最后只考取了县二中。想想家里的情况,我放弃了读高中,放弃了大学梦,放弃了当教师的梦想,选择了读中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尽快养活自己,否则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更谈不上其他梦想了。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和多变,就是因为这次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上中专后,我一头钻进了学校图书室,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写下了许多散文和诗歌,开始了我的漫漫文学之路。

其实我中专毕业时,差一点点就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当时我把被子衣服等行李都已经背到我曾经就读过的高小,校长也已经给我分配了代课班级,马上就要实现我的梦想了,可这时外面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改变了我的初衷,从此我也就离这个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一回首,中专毕业十五年过去了,小时候的梦想仍然萦绕在心头,可现实是,我现在的职业不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是成了一名作家,这是我小时候绝对没有想过的。

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只能是我们阶段性前进的动力。渐渐长大,我们会有新的理想和目标,有新的奋斗动力。

彭绪洛作家、探险家。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共计500余万字。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无人区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车走过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成功穿越过罗布泊。

责任编辑陈土宏

篇5:小时候-童年的作文250字

有一次放学,爸爸和几个小伙伴经过一片葡萄园看到葡萄藤上挂满了一串串亮晶晶的绿色的小葡萄,感到非常美丽,于是他们走上前不由自主地摘了一串又一串小葡萄放进书包里。回到家,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给奶奶看他的劳动成果。奶奶看着满书包的小葡萄,惊讶地说:“你这个调皮鬼,把这些没熟的小葡萄摘下来,多可惜啊!”爸爸低下头惭愧地说:“下次我再也不做这种无知的事了。

还有一次,上课铃响了,爸爸还在操场上的水洼里踩水。老师走进教室,发现爸爸不在座位上,老师往窗外一看,爸爸正在聚精会神地踩水,她请一位同学喊爸爸回教室,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并罚他站墙角。

妈妈小时候是个女汉子,有一次大舅被同学欺负,他跑去找妈妈帮忙,妈妈很生气,二话不说就和大舅一起去揍那个同学,那个同学被揍得落荒而逃。

篇6:关于童年的趣事作文:小时候

有一次,我和妈妈出去玩,只见有一个卖冰淇淋的,我见到冰淇淋上的旋转的东西,想:这上面怎么会有大便?又见到许多人都在买它吃,好恶心!于是我叫妈妈快离开。

但是不可能只闹笑话,我也有“耳聪目明”的时候。

又有一次,我在家里写字,字写的很好,妈妈就奖我一粒糖吃,我想:把字写好,妈妈就给我糖,那我就多写,多拿几粒糖!果然,妈妈又奖我糖,好开心。

小时候,我会乱出笑话,有严肃时,快乐时,伤心时,生气时,我小时候给家带来了欢乐。

篇7: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我小时候去外婆家玩,大哥叫我用枕头打他一下,我就照做了,可是他眼睛突然变成了红色,吓了我一大跳,以为真的打坏了他的眼睛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只不过是白了一下眼,就变成了这个可怕的样子。

还有一次,我和幼儿园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不小心把腿摔破了,那时皮破了一大块,血止不住的流,像开着的水龙头一样,我吓坏了,大哭起来,把旁边的几位老师也搞得不知道怎么办了。后来去医务室贴了一个大创可贴就感觉好多了。幸好不是脸,要是脸就“毁容”了。

篇8: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一、借吟诵理解

古人有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诵读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学理上分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眼、口、耳三条神经通道共同参与的活动。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最重要的是能够心通其情,进而使语感的最终形成成为可能。

[课例]《一株紫丁香》

师:同学们先轻轻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要特别注意画出相应的句子。

(生读后回答)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最美好的心愿,他们多么想把这样美好的期望说给老师听啊。同学们,谁来读一读,读出自己那份迫切的心情?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可是老师觉得只读还不够。你看这一句“踮起脚尖”,大家做做看,悄悄地,和着轻轻的语气读一读,我们轻轻地给老师送上一份惊喜吧!

(生读)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挂牵”吗?(生答)

师:运动会赛场上,老师为我们呐喊助威;寒冬来临时,老师早早为我们打开大门;考试结束后,老师为我们细心点评……点点滴滴间,老师的爱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什么?

生(齐答):挂牵。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呢?

生:大声地。

生:充满感激地。

生:突出这个词语。

师:大家说得都对,越真挚的语言越要慢一点重一点,大家齐读。

诵读不是简单的有感情朗读,教师要着重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出发,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诗歌里的意象,进而体悟到诗歌里的情感,直至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只有通过系统化的诵读指导,学生才能够发乎内、动于衷、达于言。

二、借想象拓展

著名的儿童诗诗人樊发稼先生讲:“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诗是简练的艺术,充分挖掘儿童诗句里的留白,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发展思维。

[课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师:现在呀,我就是盲婆婆,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送了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它的歌声可动听啦,咯咯、咯咯、咯咯……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

生:您一定看到了绿色的田野。

生:您看到了小溪流动的清波。

生:您是不是还想起了童年快乐的生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不仅看到了这些,我仿佛还看到了书本以外的美景,大家再仿照书上的句子说一说。

生:您看到了收获的田野,到处都是果实的果园。

生:您仿佛看到了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们。

生:您是不是来到了我们班,看到我们在学习儿童诗呢?

……

师:孩子们,你们太可爱了,盲婆婆的眼睛仿佛一下子恢复了视力,感谢你们!

布鲁纳指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有内存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诚如本例,既立足书本内容又有其他内容的拓展,想象会成为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儿童诗的捷径。

三、借创作表达

创作是想象的物化,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想象也能变成儿童诗的时候,其学习儿童诗的兴趣也会更浓。由于创作儿童诗是上述第二点的延伸,在此不再赘述。仅以上述案例为基点,适当拓展。

[课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接上)

师:带着美好的祝愿,让我们用手里的笔再次写一首歌送给亲爱的盲婆婆。

老师写出了开头,下面的内容就看同学们的啦!

咯咯,咯咯,咯咯……

歌声会带着婆婆看一看大自然的美景,

歌声会带着婆婆……

歌声会带着婆婆……

(生小组创作)

创创造造者者才才是是真真正正的的享享受受者者。。通通过过参参与与创创作作,,使使想想象象的的成成果果变变成成具具体体可可感感的的文文字字,,能能进进一一步步激激发发学学生生对对儿儿童童诗诗的的兴兴趣趣,,同同时时也也可可以以充充分分提提高高学学生生的的语语言言表表达达能能力力。。

四四、、借借生生活活体体验验

别别林林斯斯基基说说“::“儿儿童童读读物物的的正正面面的的、、直直接接的的影影响响都都应应当当集集中中于于儿儿童童的的感感性性,,而而不不应应集集中中于于他他的的理理性性。。””感感性性是是低低年年级级阶阶段段儿儿童童心心理理的的显显著著特特点点,,由由此此也也要要求求儿儿童童诗诗的的教教学学一一定定要要回回归归到到生生活活的的本本源源上上,,让让学学生生从从生生活活中中找找到到感感性性的的基基点点,,这这样样既既可可以以熟熟知知生生活活,,又又可可以以加加深深理理解解,,起起到到““一一石石二二鸟鸟””的的作作用用。。

[[课课例例《《]]雨雨后后》》

师师::小小朋朋友友们们刚刚才才说说得得多多么么带带劲劲儿儿啊啊,,大大家家一一定定都都玩玩过过水水,,那那我我们们一一起起到到雨雨后后的的广广场场去去看看一一看看,,玩玩一一玩玩吧吧。。

((自自由由读读))

师师::谁谁来来告告诉诉我我,,你你仿仿佛佛看看到到了了什什么么??

((生生答答))

师师::如如果果你你是是他他们们中中间间的的一一位位小小朋朋友友,,你你准准备备怎怎样样玩玩得得更更起起劲劲呢呢??

((生生答答))

师师::看看你你们们说说得得那那么么开开心心,,说说得得那那么么起起劲劲,,你你们们一一定定还还想想把把这这份份快快乐乐表表演演给给同同学学们们看看一一看看。。谁谁来来给给大大家家表表演演表表演演??

((学学生生上上台台表表演演))

师师::哎哎呀呀,,你你刚刚才才摔摔了了一一跤跤,,疼疼吗吗??心心里里怎怎么么想想??

((生生答答))

师师::如如果果你你们们也也摔摔这这一一跤跤,,也也是是这这样样想想的的吗吗??

((生生齐齐答答))

师师::那那我我们们就就带带着着这这份份兴兴奋奋与与骄骄傲傲,,一一起起读读一一读读吧吧!!

不不断断地地拉拉近近与与学学生生的的距距离离,,不不断断地地激激发发学学生生内内在在的的体体验验,,让让课课本本的的内内容容完完全全转转化化为为学学生生的的生生活活体体验验,,这这样样的的儿儿童童诗诗教教学学一一定定是是成成功功的的。。

篇9:小时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真的很穷?

爱丽丝:看着淘宝购物车里的宝贝一件件失效的时候。

沐沐:逛实体店都是去试大小,然后回家网购的时候……

小左:喝酸奶先舔盖,逛商场先看吊牌的时候……

2.有个路痴朋友是种怎样的体验?

调调:“我又走丢了!”“别急,你前面有什么?”“路。”“后面呢?”“还是路。”“……除了路还有什么?”“……树。”……

爱丽丝:早上怕迟到,我用滴滴打车叫了一辆车,和师傅描述了将近半个小时我所在的位置,最终师傅说:“姑娘,我实在找不到你,您退单吧。”

不夏:“你在哪儿呢?”果子:“我在一朵云下面。”(……)

眸眸:每次别人问我路,我都是瞎指的,第一是因为我根本不认路,第二是为了给世人一个教训——不要随便相信长得好看的陌生人……

3.再不吃就过期了

今年冬天格外地冷,长沙也终于迎来了一场大雪。平常,大冬天都只穿衬衣的月饼终于穿上了棉袄,并不停地一边打喷嚏一边柔弱地说:“呜呜,昨天用冷水洗澡感冒了。”坐在旁边的小左终于看不下去了,一脸嫌弃地问:“打喷嚏能不能不要对着我啊?还有,这么冷的天气,你为什么要用冷水洗澡呢?家里没有暖气吗?”没想到月饼说了一句让大家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哎,我也不想这样啊,这不年底了吗?家里还剩下两包感冒药,再不吃就过期了。”

不夏:三观已凌乱……

眸眸:这脑回路非常人可及啊……

4.一个大写的心机boy

昨天,不夏和几个朋友聚餐吃饭,结账的时候,老板说一共102元。不夏笑嘻嘻地说:“老板抹个零呗!”老板点头。于是,不夏从兜里抽出12块钱来递给老板,当时老板脸就抽搐了……

沐沐:究竟是什么让你有勇气这么做的?

爱丽丝:吃霸王餐居然都吃得这么理直气壮!

5.没有比这更尴尬的了

有一天,沐沐去和高中同学聚餐。沐沐一下车就看到一帮同学已到,手里都提着各种牛奶、各种酒,而沐沐因为来得匆忙,啥都没来得及买。她和她那同学对视了一眼,正尴尬呢,这时她突然灵光一闪,转身追着公交车大喊道:“师傅停车!我的东西忘拿了!”沐沐正为她的机智感到自豪时,只见那车停了!

眸眸:然后呢?真的就坐车回去了吗?

小左:这师傅也还实诚。

6.传说中的数学白痴

爱丽丝和同事在一起打麻将。她出牌总是特慢,结果上家有点烦了,就说:“出个牌那么慢,快点嘛。”只见爱丽丝一脸无辜地说:“你们是怎么把七筒和八条数得那么快的?”

眸眸:其实我也数不清……

不夏:难道这不应该是打麻将自带的技能吗?

7. 瓷砖都碎了

一天中午,眸眸和爱丽丝下楼去吃饭。雨后路滑,眸眸一跤摔倒在台阶上,身后的爱丽丝大声惊呼。这时,眸眸起身拍拍身上的灰,说:“没事,还好没穿高跟鞋。”然而爱丽丝弱弱地说了一句:“可是瓷砖碎了。”

调调:……这体重是得有两百斤了吧?!

爱丽丝:当时我都吓傻了!!幸好人家没让我们赔钱!!

篇10: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我儿时特别爱看书,上幼儿园时,我看童话书看得太入迷,妈妈叫我吃饭,我说看完这一页,妈妈同意了。当我看到白马王子和王后斗智斗勇时,妈妈问:“我衣服都洗好了,你这一页怎么这么久?”妈妈的话并没有进入我的耳朵里。当妈妈朝我喊时,才把我从童话世界里给揪出来。

还有一次,我又想看童话书,可爸爸不同意。我哀求道:“爸爸,现在才八点半,再让我看一会儿吧,而且早上九点才上幼儿园,离幼儿园又近,就让我看一会儿吧。”在我好说歹说下终于让我再看十分钟。

现在上小学了,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写作业,所以妈妈都很少让我看书了。

篇11: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听大人们说我小时候很粘人,很可爱,上幼儿园时,中午该打吃饭的时候我偏不吃饭,因为我喜欢看别人吃饭吃得津津有味的画面,等别人都吃完了,我急忙跑到饭桶边上一看,啊!饭菜都没了,大多数的中午我都是挨饿的。

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总是盼望着外婆早点来,一看到我外婆就很激动,冲上去粘着外婆,像树懒一样,在睡觉的时候,我也要粘着外婆给我讲故事,因为外婆在我身边,我就觉得特别有安全感和温暖。

篇12:童年时候的作文

时光随着时钟的响声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回忆童年,仍历历在目。

——题记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童年时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时的我们享受蓝天的滋养,绿草的哺育,多么惬意的时光啊。

当童年的时候,我与朋友一起玩耍,与老师、同学们一起野游,在经过春姑娘哺育的花草上踏青,在垂着头发随风摇摆的柳树姐姐下拍照,在绿油油的麦田中吃饭,田野中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早晨,背着小书包哼着歌来到美丽神圣的校园里,坐在教室里读书。此刻,鸟儿为我们伴唱,花儿为我们伴舞。下课后,我们小伙伴一起在操场上玩游戏,跳皮筋,扔沙包,打皮球都是我们的强项,有一次,我们学校举行赛跑,大家都参加了,火热朝天

随着裁判员的枪响,队员们像脱僵的野马似的狂奔而去,他们不甘示弱,相互比着,随人我们没有比,但我们为对手喊加油,这些声音像汽油似的给队员们点燃信心与力量,使他们精神焕发,向终点冲去。终于,有人闯过了成功的红线,女同学们狂欢的冲过去,为队员们擦汗与喝水,队员们站在神圣的`领奖台上,像太阳一样的闪耀。

时光易逝,激动人心的比赛跑完了,但赛场上点点滴滴的回忆像珍珠四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就是童年的快乐。

童年的生活,是孩子们神圣的天堂,每一个孩子都是充满爱心的小天使,享受童年的时光,是我的希望与向往。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不要浪费,要珍惜童年。

篇13:小时候的童年梦想作文

该故事短小、精悍, 主题严肃而深刻, 作为一个传统女性, 深受家庭和社会禁锢, 在丈夫刚刚去世的时候就期待自由, 在任何的社会都是有悖于伦理道德的, 更不用说在19世纪男权主义占据主要地位的美国。但不能因为她有这种不近人情的想法而断定她就是坏女人, 是对爱情和对家庭的不忠。只是因为她太渴望独立与自由, 她不想再做一个困在笼子里的小鸟, 但在丈夫生前找不到任何出路。因此要描述麦拉德夫人从深受灵魂压制的状况中、闻到丈夫的死后所发生的“悲伤——解脱——喜悦——绝望”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转变的历程, 确实不容易, 没有很高超的写作技巧, 是无法完成的。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展现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呢?这正是笔者要探讨的问题。

1 通过频繁的视觉转换, 开始女主人公自我意识模糊觉醒阶段的复杂的心理历程

本小说一共变换了三个地点:楼下客厅——楼上房间——再转回到楼下客厅, 但最为频繁变换视觉的当属在楼上的房间。这些空间的变换, 使故事结构明晰而浑然一体, 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女主人公情感的微妙变化, 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下面分析下每一个地方对麦拉德夫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1) 在楼下客厅:客厅是个公共的地方, 人们的言谈举止无形中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麦拉德夫人获知了她丈夫的死讯时, 根据在男权社会里女性角色的行为规范, 麦拉德只能做出符合传统伦理对好太太的期望的选择, 因此她一下子就“倒在了姐姐怀里暴风雨般地哭了起来, 哭得不可收拾, ”此时的她表现出的举止完全符合礼仪和伦理道德。但作者还写了她没有像许多的女人听到同样的消息那样, 由于失去了生活的支柱, 考虑到今后生活的艰辛与无助, 而变得“无法接受, 呆若木鸡。”也暗示她并非真正的悲伤, 真正的悲伤不应该像暴风雨般的来的快, 去的也快。相反, 作者写她感情宣泄之后, 从强烈的悲伤中平静了下来, “独自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不让别人跟着”既反映了麦拉德夫人对外部压力的本能的逃避, 也反映她想抵御世俗力量的干扰, 而做出最有力的挣扎。从接受噩耗这事件看来, 尽管她有心脏病, 但这次并没有被丈夫的死讯所击倒。从她的种种反常表现可以看出, 她有别于其他的女性, 也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2) 楼上麦拉德夫人的房间

作者以麦拉德夫人的房间为载体, 使其成为了女主人公麦拉德夫人幻想自由的空间。作者通过视觉频繁的转换, 从不同的侧面整合出不同的内容, 组成一曲女性寻求自由的悲歌。表面上是故事背景转换的描写, 叙事技巧的体现, 实际上暗示着女主人公渴望新生活的复杂的思想斗争和情感冲突等斗争历程。

从里到外。视觉由房间里的舒适宽敞的单座沙发转向了敞开的窗户, 作者用象征手法把窗户比喻成丈夫死后给她打开的一扇崭新的窗口。通过打开这扇窗, 也由此打开了麦拉德夫人的一扇心灵之窗, 透过这个窗, 她朦朦胧胧地看到了生机和自由。但同时又由于这扇窗的阻隔, 使得麦拉德夫人与外面真正的自由世界无缘, 窗外精彩的生活虽然近在咫尺, 却又遥不可及, 自己只能困在窗内, 过上铁窗般的生活。

从近到远, 由静到动的视觉转换中, 作者还使用了一系列的景物意象 (树梢、雨的芳香、小贩、歌声、麻雀等) , 将自由比喻为富有活力的春色;通过感官意象体现女主人公心理过程的逐步蜕变。小说里分别通过静和动进行描写:1) 静态描写:空旷的广场:窗口前静静的树梢 (the top of trees) 呈现出一派生机 (all aquiver with the new spring life) ;广场上空气弥漫着的雨的芳香, 一切都是那么清新 (The delicious breath of rain in the air) , 2) 动态描写:远处喧闹的街道, 小贩们正在叫卖商品 (a pedder crying his wares) , 更远处有隐隐约约的歌声 (singing reached her faintly) , 房檐下无数的麻雀正在唧唧咋咋地叫着 (sparrows twittering) 。总之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正是这些春天的气息象征着希望, 生机、自由, 激起了麦拉德夫人一直长期被婚姻生活压抑的本能。通过麦拉德夫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新的生命正在开始发芽, 暗示着这是麦拉德夫人身体和精神开始苏醒, 自我意识的种子在她体内开始发芽。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一幅由欢乐的声音、清新的气味和生动的色彩所构成的画面与主人公疲惫的身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比了死亡和自然界的复苏, 以自然界的复苏暗示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对自由独立的渴望, 对摆脱婚姻束缚的未来岁月的憧憬, 对崭新生活的祈祷。

由低到高。透过西面的窗口, 层层叠叠的云间露出片片蓝天。作者在后面的叙述里多次提到这片蓝天, 蓝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她的视线总是停留在这片蓝天上?“她非常的年轻, 娇美文静的脸上透露出一种坚强的自制力, 但是现在她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 (blue sky) , 眼神茫然 (gaze fixed) 。这不是一种沉思的眼神, 而是一种显示思维的停止 (a suspension of intelligent thought) ”。作者把主人公的思维定格在这片蓝天。也就是说, 蓝天就是主人公期待向往的地方, 也就是有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地方。当蓝天第二次出现时, 已经明确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她渴望的自由和平等已经由潜意识慢慢地走到了意识层面。

因此这些 (场景) 视觉的频繁转换, 暗示麦拉德夫人的内心情感是很复杂的, 心理变化的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但由于对新生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的巨大能量的释放, 自我意识的慢慢苏醒, 使得“爱情这个不解之谜”及舒适的生活等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 她的所有感官开始感知生命的召唤, 内心最本能的渴望与诉求开始苏醒, 正是因为这样, 她在短时间内就走出了丈夫死亡的阴霾。

2 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感情冲突展现主人公自由意识彻底觉醒的复杂的心理发展历程

面对充满生机的窗外的世界, 她突然感到有一种东西 (something) 正向他走来, 迅速占领了她的心灵。她的心灵开始觉醒, 当她看到远方的一片蓝天, 她的思维似乎显示出停止, 为什么?因为她“感觉到有“什么”在向他靠近, 她害怕地等待着 (waiting for it, fearfully) 。是什么?她不知道, 太微妙了 (too subtle) 、太难以捉摸了 (elusive to name) 。她也说不清楚。但她感觉到它正在悄悄地从空中渗出, 透过空气中的各种声响、气味、颜色向她袭来 (reaching toward her) 。”读到这里, 读者会不禁地问?“something”指的是什么?她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害怕?她等待的又是什么?难道她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吗?到这一刻, 其实在她内心里她已经清楚”something”指的是什么, 就是她梦寐以求的那种自由独立的生活。尽管她一直以来, 都渴望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 她在等待这种改变的到来。但作为传统女性, 她没有勇气踏出这一步。但这时她“她感觉到了 (felt it) , 它正在悄悄地从空中渗出 (creeping out of the sky) 向她袭来, 此时此景的她却又“忐忑不安 (rose and fell tumultuously) , 甚至害怕, ”为什么?因为按照常理, 女人在丈夫刚死的这个时候, 应该去吊唁自己的丈夫, 为他守灵, 为他哭泣, 为他伤心。而她却在这时想着自己的自由, 想着自己今后的独立生活。所以作为正常的人, 一想到这些, 她也会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羞愧, 感到忐忑不安, 甚至感到害怕, 害怕被社会习俗所吞没。所以随后就出现了茫然的眼神和恐惧的表情 (the vacant stare and the look of terror) , 所以她也试图把它挡回去 (striving to beat it bank with her will) 。也许这是由于麦拉德夫人长期以来, 受到自由意识的过度压制, 也可能是对自由的过度陌生, 她需要一个心理的过渡时期来适应这种刚刚觉醒的灵魂, 她需要时间和勇气来接受这种自由。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 已经触及到灵魂的深处, 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和真实的内心世界。

然而, 所有不安和彷徨都是徒劳的, 因为对新生活的一种渴望已经在她的体内觉醒, 这种追求自由的力量是巨大的, 此刻的她, 已经无力抵抗。因此, 她绝望地屈服了 (abandoned herself) , 在她的内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吐出一个词:“自由, 自由、自由了” (free、free、free) , 想到这些, 所有恐惧害怕的神情从她眼中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双眼热切而明亮 (keen and bright) ;脉搏跳动加速 (beat fast) ;体内流动的血使她全身温暖而放松 (warmed and relaxed) 。然而尽管她已经开始接受了这一切, 但伴随她的依然是一种罪恶的欢欣 (monstrous joy) , 可见她的内心心理斗争之复杂。

而如今, 火车事故, 确实给她打开了婚姻的枷锁, 给她带来了自由独立的机会和希望, 使她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过上自己的独立生活, 从而彻底地唤醒了麦拉德夫人追求自由的本能:“因为在未来的那些岁月中, 不会有人为她而活 (to live for her) , 她要为自己而活 (live for herself.) , ”“尽管男人和女人都盲目地坚信自己有权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别人 (have a right to impose a private will upon a fellow-creature.) , 但是, 不会有强有力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no powerful will bending hers) 。在顿悟的刹那, 她认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 这种行为本身无异于犯罪 (no less a crime) ”;因此“她开始憧憬 (her fancy running riot) 未来的日子, 春天、夏天、未来所有的日子都是属于自己的日子 (all sorts of the days that would be her own) , 她在祈祷:生命能够长久, 但“仅仅在昨天 (only yesterday) , 当她想到生命会很漫长时还在发抖呢 (a shudder that life might be long) ”。

作为一个在传统社会长大的女性, 女人是丈夫的附属物, 必须接受丈夫给自己强加的意愿, 尽管不开心甚至痛苦, 但她无论如何不敢想象离开她的丈夫, 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那种有独立人格和平等自由的生活。这次是丈夫的意外死亡, 开启了她隐蔽的情感, 她开始意识到丈夫的死亡给她带来的正是自己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 意识到未来的日子将完全属于自己, 那种能驾驭自己命运的巨大力量得到完全的释放, 他将以全新的姿态去接受这一切, 所有这些表明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她在姐姐的要求下走出了房门, 像个“胜利的女神”走下楼梯 (作者再次将视觉转换到楼下的楼梯的尽头) 。

3 通过出乎意料的结局, 让独立自由的幻想瞬间破灭, 给读者留下无限思考的空间

麦拉德夫人经过激烈的情感斗争后, 正准备用独立自由的人格去拥抱和抒写新的自由与平等的生活, 这时, 她丈夫麦拉德先生回来了, 原来她姐姐和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告诉她的这个噩耗是个误会, 她丈夫麦拉德当时离事故现场很远, 根本不知道曾发生过事故。当他风尘仆仆地回来, 突然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 麦拉德夫人见到他却一声尖叫应声倒地, 晕倒过去, 再也没有醒来。对于她的真正死因, 我们无从了解, 也许是她的负罪感;也许是对生活的绝望, 也许太过高兴……而医生诊断说她死于极度高兴 (died of joy that killed) 。这种诊断在外人看来合乎常理, 也非常符合一个好太太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习俗的要求, 但这一突而其来的讽刺性的结果, 却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思考——这就是自由与生命的较量。麦拉德夫人心灵自我解放后, 由于丈夫的死而复生, 击碎了她所有的梦想, 使她没能飞向她向往的自由的蓝天, 过上自己憧憬的自由的生活, 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 她必须回到从前的那种没有自我, 没有自由的生活。因此, 生存也就就失去了意义。

从空间地点的变换中, 也可以看出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及其文化观念是不允许女人有独立意识的, 无论女人怎样抗争, 她都难以走出“客厅——房间 (敞开的窗:象征“生”) ——客厅 (楼梯的尽头:象征“死”) ”这个空间, 从空间维度清楚地看到女主人公“悲伤——解脱——喜悦——绝望”的心理历程, 故事虽然发生在在短暂的一个小时里, 但足以看到女主人公短暂的一生。因此更加突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不可突围性, 无论她们如何挣扎, 最终只能回到原点, 只能处在压抑和无望的处境。这就更好地体现了:在自由与生命的较量中, “死”成了她们的唯一选择, 妇女对独立的人格和自由平等生活的追求, 只能以生命作为代价。

这个故事里, 她的丈夫至始至终没有出现, 只有在故事的结尾出现一次, 而仅此一次, 就夺走了麦拉德夫人的生命;由此可见, 尽管丈夫的不在场, 并未削弱他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 对太太、对家庭的统治和控制, 也更加凸显美国19世纪夫权势力的强大, 女性自由独立的艰辛。而文中的医生更成了美国这个社会和时代的代言人, 他的言语代表了夫权社会的权威和公理。同时女主人公的真实的名字“露易思”也仅仅在她的房间里被姐姐叫过一次, 其它任何的场合都是以麦拉德夫人的身份出现。女人连独立的名字都没有, 哪来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生活?进一步说明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物, 只能是“麦拉德夫人”。作者无情地批判了美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漠视和自由精神的束缚。

4 自由与生命的较量给现代女性带来新的启示

篇14:童年的梦想笔会

这次征文大赛有来自全国近7万名学生踊跃参赛,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31个国家的华人学生也积极参与。教育界专家、傅禄建老师,文学界知名作家叶辛、秦文君、梅子涵老师等组成了闪亮的“金牌评委”阵容。他们以权威的“声音”,给出了准确的“引路”,评选出金、银、铜等奖项,而其中最优秀的文章已乘着“降落伞”着陆在7、8期的《儿童时代》上。

早在今年4月份,大赛组委会就特别策划了征文活动的爱心传递环节——名为“1000个民工子弟1000个童年梦想”的民工子弟现场作文比赛。这别开生面的活动倡议学生们关爱身边的民工子弟同学,送给他们一本杂志和一次参赛机会,共同体验快乐阅读,扩大实践空间,使童年的成长更加生机蓬勃。第5期的《儿童时代》,曾给大家带来了充满爱心的现场报道。

而现在举行的颁奖仪式,既是爱心活动的延续,更是把全世界华人学生的心愿联合在了一起,共同述说童年,描绘梦想!参赛学生们用智慧、爱心和幻想抒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长大,以及对生命的理解。这是一个“成长的秘密笔会”,也是一个“童年的梦想笔会”!同时,这次颁奖仪式大声地告诉了所有人:文章写得好也可以成为小“明星”!只有重视阅读、重视写作的童年,才会五彩缤纷,够炫,够精彩;只有在阅读与写作中走过的成长,才会比“明星”更闪耀!

上一篇:酒店淡季营销策略下一篇:北京挂职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