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假记忆作文

2024-05-06

我的暑假记忆作文(共9篇)

篇1:我的暑假记忆作文

今年暑假期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东京奥运会。

奥运会开始的.时候,是爸爸陪着我一起看的。爸爸告诉我,今年是第32届东京奥运会,等到我们得到金牌的时候就会升国旗、奏国歌。我听了之后,就想对中国奥运健儿说:“加油啊!一定要得金牌啊!”

看着,看着,杨倩赢了,电视里传来了记者的报道:“杨倩9。8环,奥运会首金!”。我激动得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大声地喊到:“爸爸!爸爸,我们得金牌了!”说着,说着,国歌就响了起来。看着鲜艳的国旗缓缓地升了起来,我当时也是热血沸腾。

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的运动员夺得了金牌……我为他们感到自豪!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这次奥运会,爸爸陪着我从开始到结束,我第一次认真地看完了东京奥运会。爸爸说:“运动员们得到金牌,为祖国争光,成为国家的骄傲,和他们背后努力付出,刻苦的训练是分不开的!这和学习文化知识是一样的,只要努力学习,勤学苦练,也能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老师的骄傲!”听完爸爸的话,我心里暗暗为自己加油!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同时把身体也锻炼好,将来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篇2:我的暑假记忆作文

7月26日,我离开父母,跟着表姐们一起去了东莞。初到军武道,我先认识了宿舍里的“战友”,她们对我很友好,我一下子感觉轻松了。我开始认为在那生活很苦,因为洗衣服自己洗,衣服自己晾自己收,后来才发现,严肃的教官司,也很亲切;有时说我们,只是想让我们做好而已。

让我最难忘的是感恩活动和最后一天。感恩那天,我们先被带进了一个多媒体教室里,屏幕上开始播放感恩视频,那微不足道的小视频,我越看越哭。视频中播放的是爸妈几年来教会我们的东西,爸妈说的话多,只想让我们记住,可是却被我们说成啰嗦;爸妈老了,做事越来越慢了,我们就总是说:“妈,快点!”在我看到爸妈写给我的信时,眼前的一切都迷糊了,要知道,那儿不能带手机,也不能带电话手表,现在,在我眼前的,不是信,而是爸妈对我的爱!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哭了,不仅是感动,也有伤心什么的,都让泪水把它冲走。

最后一天,我们要走了,我们送走国旗后,开始表演了。很快就到我们了,整理服装,稍息、倒立、蹲下、敌拳、口号,我们五个方队表演完后,开始授衔了,我变成了彩虹一级的军人了,我那时开心极了。

篇3:我的暑假记忆作文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1)教师教学英语单词时多数以讲解单词、学生记背单词为主,然后一味的单词抄写、单词听写,这种单一、被动的教与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造成恶性循环。

(2)脱离句子和课文单一地教学单词。去兄弟学校听公开课的时候,很多老师没有单词教学部分,一问是整个Topic的单词已全部教完。

2.词汇记忆方法单一

(1) 教师导学方法不正确。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应该背得多、记得多,写得就多。所以每天重复听写单词,造成学生心生抱怨,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2)忽视单词的读音教学。教师觉得只要教会学生读新单词,那么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背单词的问题了。英语读音是有规律的,一般情况下,a在开音节如Kate为∕ei∕,在闭音节如bag为∕覸∕ ,英语单词大部分读音都是符合读音规律的。

(3)没有及时单词复习和检测。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 :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二、学生学习记忆单词中存在的问题

1.读音和拼写的问题。有些学生的读音不够准确 ,甚至用中文注“土音”,经常闹的笑话就是bus,注为“爸死”。如果有意翻翻学生的书, 特别是后面的单词表, 就会发现学生的无数“发明”。

2.记 忆方法的问题 。 学生记忆单词时纯粹进行单词拼写 记忆、中文意思记忆。

3.心理上的问题。很多学生随年级增加 ,心里逐渐产生畏难情绪,他们觉得单词怎么越来越多啊,自己肯定背不了,导致他们对英语的恐惧,缺乏信心,丧失兴趣和动力。

所以良好词汇教学和单词的有效记忆对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记忆单词时能高效“低碳”呢 ?

三、词汇教学之我见

1.词汇的整体教学。针对教师孤立单词教学现象 ,应把单词教学与课文重点联系起来, 在全面理解掌握文中重点的基础上,把重点词汇、学生易错词汇、容易混淆的词汇,归纳处理并联系加强。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所以教师要结合课文精心设计和选择练习。

2.直 观教学 。 《英语课程标准 》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单词教学课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等,既形象生动,又节约时间,同时可吸引学生注意力, 易学易记。在教学Topic1“I have a small nose.” (Unit2 BookⅠ)时 ,里面有很多身体部位的单词和四个形容词 (big,small,long,short),我首先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教学 ,学生看着老师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 觉得好笑又充满好奇和兴趣,学完之后让学生进pair work,课后布置学生画画并把相应身体部位标上去。这样实现单词的“音、形、义”三位一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大强化学生记忆的有效效果。

3.根据科学规律记忆单词。大纲要求 :“能熟练运用所学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能根据所学构词法规律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词类。”词汇教学应贯彻这一要求,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训练他们的科学记忆和联想能力。如利用拼读规律和联想记忆单词;利用派生词、兼类词、合成词、同类词、缩略 词等 ,归纳、总结 词汇。如 学习 (T3 U1 Book V):bad (adj.)—badly (adv.),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此类词 :loud—loudly quick—quickly等 ,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 :adj.+ly→adv, 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等等,从而教会学生联想记忆学习,达到高效记忆。

4.在“游戏”中学词汇。 教学游戏集智力、活动和竞争于一身,是组织课堂模拟实际活动的有效辅助手段,是实现多样化、趣味性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如学习身体部位后,我让学生做了Polly says的游戏,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增倍。

5.通过语境教词汇。词汇教学不宜脱离句和文 ,孤立地让学生读、译、背词汇表。新教材主张在语境中讲解新单词,讲解尽量用英语,培养直接用英语思维,力求生动形象,以助记忆。如look for和find:T:What are you doing,Tim?

Tim:I am looking for my eraser.But now I can’t find it.

6.词汇竞赛。初中学生好奇好胜心重 ,记忆单词时可让他们比赛,可以简单进行同桌之间的单词竞赛,课堂上的小组单词拼写、听写比赛,等等。通过写达到巩固单词的目的,也可以避免单词记忆的枯燥无味。

篇4:我的中学记忆

2014年11月的某一天晚自修结束后,我照例到学校边上的105路公交车蛟翔巷站候车,遇到了我班上的学生林佳瑶,她比我早一两分钟到站头。我是坐两站到九山公园站下,她要往西坐十几站到黄龙站下。

车还没来,我们边候边聊。我心疼地说:“佳瑶,我们高三晚自修放学已经9点,向老师问几个问题,再整理整理,走到站头候车,起码九点二十多了。车要再来得慢些,到家基本就是10点多了。回去一旦还得学习,那就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了。”没想到她真得回答:“老师,有时候我是没洗,没时间洗,就熬一夜不洗。”佳瑶是个十分懂事勤奋的孩子,在学习上本本分分,认认真真,坐在教室第一排,就在我眼皮底下,我看她是整天都十分专注的。跟我说话的时候,她手里还拿着书,我来之前,她就是在那样昏暗的路灯下,立在站头,低头看书。听到这话,再想到她手中的书,我忽然就不说话了,我想,她的时间比我的宝贵,我多跟她聊一句,她回家后学习的时间就延迟一点,聊多了,就影响她的洗澡了。我于是戛然打住,和她一起站在浓密的大树下,在昏暗的灯光中,彼此默默,静等105从远处开来。

后来好几次碰到和她同坐105,我坐到九山公园站下车时,她手里都还一直拿着书,低头看,只在我走出下客门时,她才抬头和我挥手告别,微微一笑。她真不容易,她真是一个好孩子。她是真的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她不是那种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孩子,她不是那种听得见牛皮看不见行动的孩子,她也不是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孩子,她更不是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我真想亲口告诉她的父母,不管她眼前的成绩如何,高考的结果如何,在这一年的全部时间里,千万不要再多给她哪怕一点点的压力——哪里还忍心给她压力呢?她已经深知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人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疯狂卖力的干劲,所有狭义的短时的功利性评判都影响不了她的人生走向真正的华丽和矜贵。

这一年,还有很多很多和她一样不容易的高三生,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对话,与理想相望。这一年的以前的很多年和这一年的以后的无数年,都有一批一批这样不容易的高三生,在奋然而前行,在冲向那条将挤着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成为中国社会每一个炎炎的夏天最壮观的景象。

比起狭隘而没有理性地批判高考,我更倾向于赞美和夸大一段奋然前行、热血沸腾、刻骨铭心的岁月本身的价值。是高三让人生才完整,人有这样一段疯狂洒汗的经历,我总想,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它会成为你人生所有片断的有益的参照和激励。毕竟,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我想起自己在私立名校浙鳌高中读书的时候,也是一度疯狂奋然。我比我的学生佳瑶还要极端,她是有时候忍一晚没洗,我是到了高二高三一直坚持4天洗1次,几乎从没打破这规律。我仔细回想这段勒着时间的裤腰带读书的日子究竟为何疯狂到这般地步,答案确实只有一个:为了省出更多的时间学习。4天洗1次澡,就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这无论在现在还是在过去,听来都有些荒谬了。我回想这段经历,努力为它还原一段最真实的注脚,梳理发现,大概是这样两个原因:一、浙鳌的学习氛围本身就实在太疯狂,大部分人选择这个学校就是来拼命的,就是为了来走一段能隔绝喧嚣、心无旁骛的读书生涯;二、高一在中下流蹲了一年之后,我狠下决心在高二玩命去追赶超越,誓言一定要为父母争光——那时候的想法真就这么单纯,很有史铁生在《我与地坛》所言“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的况味。那怎么追赶超越呢?我细想,我本非在读书上幸有天赋的人,那就笨鸟先飞呗,比别人多花时间才是硬道理,我那时几乎把这一点当成了我的终极信仰来遵守,我没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这一条,还有什么可以拿来当成我追赶超越他人的突破口。于是,就这么愉快地和自己约定:4天洗1次澡,3天都不行,如果难受,如果脏,如果痒,忍着。我又想,死不了人的事情,终归算不上大事。

当然,这可不是什么值得标榜的“好习惯”(最直接的后果是可能身上会痒会臭,室友、同学可能会被熏到,好在我整体上还比较“保洁”),我也从不曾有标榜它的企图,但这段慎独自律、咬牙坚持、到处挤牙膏、一心扑在学习上的时光,及它后来带给我的勇毅与坚韧,是真真切切的。那时候,还同时下了一个决心:所有的体育课,报个到之后,能逃都逃,逃到教室去学习。当然,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习惯”(最直接的后果是可能体质会变差,对高三这场持久战来说还是不可取的),但那段见缝就插针、一周两次跟体育老师“捉迷藏”偷时间的冒险,及它后来带给我的惜时如命、凡事力求高效的品质,也是真真切切的。从那时到现在,我比谁都追捧“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我比谁都感激高考这条公平的出路,我也比谁都坚信靠天靠地靠老子都不是好汉,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何况,家境非富不贵的我也只能靠自己了!我自己再不疯狂,我就真的只能淹没在红尘中了。每次回想这段时光,我都庆幸,我竟然能在18岁之前奉守了这样的信条,用了这样的精神去为我的人生做出交代。

在浙鳌读书的人更不会忘记,何必团校长(1995年他创办了浙鳌,一直担任校长至今)每天早晨要求全校学生必须在12分钟内洗漱完毕跑到操场排好队伍的铁律,12分钟一到,他就会喊“全体立正”,这个时候,所有还没到达队伍的同学,跑到哪里就在原地站住立正,不得继续前进,事后还得有好一番教育。12分钟,一层楼30来个寝室,240来人,就一个洗漱间,10来个水龙头,所有的人也必须得在这样紧巴巴的条件下一口气完成洗漱、穿衣、叠被、摆鞋,一样不落(否则……你懂的),浙鳌人是这样被教育懂得什么叫“惜时”的。每天早上6点12分,一旦发现全校有几个人动作慢了,何校长就会拿着话筒大喊:“再慢一点就要迟到了,这么危险的事情,太可怕了! 我们已经N天没人迟到了,要是你们迟到了,这罪有多大!”浙鳌学子回顾总结“何校长语录”的时候甚至还搬出了“迟到,杀了你的头也抵不了你的罪”这句压箱底儿的何氏经典!也足见印象之深刻了。如今想来,虽有几分喜剧味道,但却如此真切地镌刻在了我们每一个浙鳌人的血液里,成了我们永恒的优良的惜时基因,甚至,也就成了我们“疯狂”的基因。

闭上眼睛,堵上耳朵,时间也会流逝。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年少。莫怨尤,莫蹉跎,“即便深陷困苦,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相信: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每每看到班上的那个同样坐在第一排的男生每天晚自修总不住地回头看教室后面的挂钟,数着放学的时间,我就心痛不已,哑口无言。我知道,如此茫然的孩子也还有很多,一如佳瑶那样信奉“时间就是生命”的孩子也很多一样,我不知道每一个个体的那样的茫然究竟都出于何因,在这个竞争没有最激烈只有更激烈、就业形势总体严峻的年代,我为佳瑶这样清醒始终、高度自律的孩子庆幸,更替那些身在高三还茫然无措的孩子深深地担忧。我倒但愿佳瑶这样的孩子要走走停停,忙里偷点闲,偶尔坐下来犒劳犒劳自己,而那些还在不住回头看教室后面的挂钟数着回家的时点的孩子,该要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把自己逼一逼,鞭策鞭策,甚至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唯有如此,生命方能超越凡俗,再不疯狂,你们就真得老了。那时候你们或会愧悔:在该血气方刚、奋然前行、埋头苦读的岁月,却硬是选择了荒废。而比这个更加致命的是,人在荒废蹉跎的岁月里,挫伤了自己奋进与搏击的善根,助长了自己躁动与浮华的气焰,从此难灭。

高考篇——那年高考,母亲送考送项链

2014年6月2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和妻子抽空回了趟平阳的老家,宴请至亲来我家吃酒,以庆我乔迁之喜。席上,三叔和我同桌,挨在一起,吃喝谈聊间难免说到他的儿子林甲进几日后参加高考的话题。

堂弟3年前以优异成绩考进名校县中平阳中学,初进平中,面对如云高手,成绩仍居上游,叔和婶也喜笑颜开。但到了高二高三,堂弟也沉迷手机,搭了不少时间进去,据叔和婶说,他常是午夜时分还在埋头苦按手机,成绩一直滑落到段200多名,至今未能再回上游。每次见到我,叔和婶都心急如焚,一番苦诉。叔读过一两年的小学,婶没上过学,他们是把全部的希望都压在儿子身上,到处做工,疲惫不堪,叔如今更是骨瘦如柴,但心情爽朗,日子过得相当有奔头。

我深知叔的不易,3个孩子,大女儿马上浙工大毕业,小儿子又要上大学了,他闲不下来,也闲不起。堂弟虽是沉迷手机,但他出身寒门,终是懂事的孩子,对此他深知其错,也后悔莫及,还常能对我叔和婶坦言其疚。于是我就劝叔、婶说:“县中的200多名都是要上重点的分子,要放在普通的高中,他都不知道高居榜首到哪里去了!我们心放宽些,孩子自己能认识到错误了,那我们就别给他压力了。”叔和婶笑笑,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他们怀揣满心的期待,也夹杂些情理之中的慌张。记得2012年江苏高考卷出了一道好作文题“忧与爱”,很适合在这个地方写一写,面对孩子,父母的忧即是爱,爱常生忧,父母的“忧”与“爱”从来都如影随形。我记得,那道作文题举了3个材料,极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其中一个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还有一段是罗曼·罗兰的名言:“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我不止一次地在严肃而又压抑的高考考场里监考那些或紧张或从容的考生,在我监考过的很多考场里,我都可以轻易地透过窗户看见考点学校的大门口、围墙边,那些扎堆席地而坐甚至在热烈的阳光下曝晒、紧张焦急甚至步履茫然的家长,我读得懂他们的忧,他们的爱。

我又一次想起2001年的7月,母亲和大哥陪我度过两天高考的故事。我是到异校考试,为了离考点更近一些,节省路上时间,我必须住在考点附近的二姑家,母亲当然就放下生意,要来全程陪护,照顾我的方方面面了。她知道我住在别人家里很难得到悉心的照料,她知道我喜欢吃她烧的菜,她知道我喜欢吃她炖的补品,她知道她得陪着我,给我鼓励,给我减压,给我最好的后勤保障。姑姑是主人,她尽管烧她的待客之菜,母亲则另外给我特地烧几个我爱吃的,譬如各类蔬菜啊,小黄鱼啊什么的。晚上就给我吃她亲手做的炖品,她要让我场场考试都精神抖擞。她也总会问我下一顿想吃什么,明天想吃什么,她还会问我喜欢哪种烧法,她大概想把我住校3年没有什么机会吃她的家烧的遗憾给一齐补上。每场考试母亲和大哥都坐三轮车送我去考点,又在考点门口坐三轮车接我回去,虽然考点离二姑家也就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可母亲绝不允许让我在路上曝晒中暑的。

在母亲做的这么多事情当中,我最难忘的,仍是她在我正要去二姑家的那天,特地到我学校来,给正在紧张复习中的我送了一条金项链。这条金项链她是真送得急,明明我马上要整理行李去二姑家了,刚刚到我学校镇上的她也要先给我送项链,再去二姑家。这条项链是外婆送给她的四十寿礼,于她可十分贵重。母亲从来没有戴过什么金银首饰,我上高中那些年又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那条金项链是家里唯一贵重的贵重物品了。而且这链子是外婆拿着去庙里求过愿的,上面有外婆对我母亲的温情的祈福与祝祷,其意义就更非同一般了。

母亲要我高考那几天戴上这条项链,戴着它进考场战斗,母亲像揭示一个天大的秘密般笑着告诉我:“我昨天刚刚拿着这条项链去庙里求过愿,这链子能保佑你考出好成绩,这两天考试你都戴着!”母亲是个蛮认真的佛教徒,她很信这些,而我什么教都不信,还常常和母亲顶嘴,笑话她迷信,嫌弃她折腾,说道她成天整些没用的,但那一天,我啥都没说,笑笑,就收下了母亲的“厚礼”,当即戴在脖子上,母亲露出满意的笑容,似乎卸下了一身的紧张与忧虑。她深信她的儿子戴上这条她去佛庙求过愿的金链就能沐浴佛祖的庇佑与眷顾,就能在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稳步向前,鱼跃龙门。母亲的虔诚在这样的时刻深深地感动了我,并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与其说我是戴上了神的庇佑,不如说我是戴上了链子般环环相连“丝丝入扣”的母爱,这份朴实而真切的母爱,是伴随我在人生路上始终坚毅前行的不竭动力。累日经年,仍动人至深。

母亲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在除夕之夜与她的一帮信徒之友步行拜访乡里乡外的各处名庙,为家人祈福,我读中小学那会儿,她每次都问我要不要与她同行,提问中带有央求,我几乎都没有满足她的邀请,少有的一两次陪她逛庙祈福,也都是心不在焉,满不耐烦。可我深深地知道,母亲四处兜兜转转是在为谁祈福和祝祷,我的心里更是跟明镜似的,背负全家人的寄托的我,定是她年年拜佛求神的重中之重。我甚至可以猜想,母亲往来于各处名庙的行色匆匆之中,或许从来不曾为她自己拜求过什么。这大概可以说是天下父母最突出的标签吧?我们从这个标签里,读懂天下父母,感知天下父母心。

每个孩子或许都曾在人生的某一个特别的时刻,收到过母亲的“金项链”,不管那是进过佛庙,还是进过教堂,或是哪里都未曾进过,它们都是我们一生的眷恋,一世的财富,永远的母爱。或许母爱的方式有迷信与非迷信之分,有佛教与基督教之别,甚至也有贫富的差距,但母爱本身从无二致,没有贵贱,每一份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母爱,都是十分的成色的金,永远金光闪耀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直至我们自己也成为人父,成为人母,慢慢变老。

生活篇——贫苦的幸福

前些天,去医院治疗膝伤,回单位的路上坐55路公交车,站在下客门边上的扶手旁,眼底下正是一个靠窗的单座,座上是一位头发七分白三分黑的七旬老人。他着黑色的布裤,浅黄的外套,看料子,价格都不过百,甚至还不到五十。他的座位旁有两个小篮,空的;一根小扁担,安然地横在两个空篮上边儿。

他正低着头在数钱,数得入神,一脸的陶醉和幸福。

我看着他数钱,看得入神,看得“津津有味”,也是一脸的陶醉,又感动又感慨,忍不住拿起手机偷偷地拍了两张照片,回来后,又把照片看得入神,看得“津津有味”,看得一脸的陶醉。

他坐在那个靠窗的单座上,几乎旁若无人,低着头,一连十几分钟,专心致志地数他的钱。我看着他座旁的两个空篮子和一根小扁担,以及残留在篮子里的几片小小的菜叶,我容易猜想,这是他今天卖菜的收成。我不知道,他这样的临时买卖,是在哪个地方做成的,菜市场里边儿是肯定不可能了,就它这点收成还不够摊位的租金。我猜,他总是在一个人来人往的街边卖了他的菜,或者蹲在菜市场的外头,只要没人来赶他,买卖也是做得成的。我每天早上去上班时,就经常在九山路边碰到过这样的土买卖,而且,好像也都是老人做的买卖。有卖青菜的,有卖螺蛳的,有卖番薯的,有卖各种瓜果的,等等。

我很高兴,他的菜都卖完了,所以他才心满意足地数得这么专心致志,旁若无人呢。他今天的进账两百多的样子,在手上数的,几乎都是5元、10元和20元,这大概就是他的全部整钱儿了。他把这一小叠钱夹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的缝间,用右手一张一张地往里翻,一张一张地数,同币值的都放在一起,20元的在最下面,10元的在中间,5元的在最上头。他数得特仔细,生怕错过一张,加错了总数,所以动作特别慢,每翻一张都像在计算他一生的家当,每翻一张都像极了一个电影的慢镜头,每翻一张都让人感觉时间在凝固。我没敢打搅他,打搅他的陶醉与幸福,那样的打搅可是一种十足的罪过和不识趣。所以我拍照的时候,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死死地按住了手机的出声口,没敢让拍照发出一点点的咔嚓声。

他数完一遍又数第二遍,第二遍数到一半儿,手指太干了,翻不动纸币了,于是把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往嘴唇上一沾,润湿指腹,才又继续数他的钱去。这前前后后大概花了有十几分钟,直到我下车时,他好像仍在专心致志地数钱。我不知道他后来又数了几遍,到家后又数了几遍,我想,他要是愿意,他就数上八遍十遍吧。我又想,他要是数得开心,他就再数上十遍百遍吧。反正数自己的钱又不犯法,反正他数的又不是一打的百元大钞,一点都不惹眼。

我不想去揣测他是否有子女,是否有老伴儿,我想,只要他卖菜卖出了活着的尊严,数着自己劳动所得来的钱幸福知足,他哪怕天天这样去卖菜呢也行。他是年迈了,看他的七分白的头发和横横竖竖的皱纹,看他那双满是褶裂的双手,说他七旬都是保守的估计,可我想,他总比那些在路边装疯卖傻、装死横卧、歇斯底里、撕心裂肺来乞讨的中老年甚至青少年要强得多吧?我想,他更比啃老的人强。

我知道有很多少欲、知足、乐寂静的人,但这样在我眼底下生动演绎了少欲、知足、乐寂静的人,我还是少见的。我们未必都有这样的缘分,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这样生动的演绎,如此近距离地触摸人生的真谛,我总是十分庆幸于这样的邂逅,我总是感恩于这样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邂逅。因为正如诺瓦利斯所说的,我们总是读懂了别人的命运,便也坦然于自己的命运。

我前些日大早去上班时,在九山南路靠人民西路的路口,也碰到过一位卖菜的老人,背佝偻,穿一双老布鞋,一身破旧的中山装,年纪更大,看样子得有八十多了,四处张望来往的行人。他眼前摆着的也是两篮的菜,上面横着一根扁担。我看得心疼,也偷偷回头拍了一张照,调焦距的时候,手机画面里刚好出现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姐满脸笑容地买他的菜,我分明看到,她是“有意”停下脚步回头来买他的菜的,看得我感动。我又庆幸,我总有这样的缘分,遇见这样动人的故事。

我隔着十来米的距离,还能分明看见老人的手颤巍巍地给那个大姐递菜,说话也是有点颤巍巍的,又颤巍巍地接过那个大姐的钱,可我看他自给自足中的一脸乐寂静,淡看了这一世的喧嚣与繁华,甚至冷眼与嘲笑,甚至不屑与轻蔑,我于是又看得感动。我又不敢去猜想,他为何八十多背佝偻还得这样出来卖命,想,总是有什么说来话长、听来心酸的难念之家经吧,可是,从他们这样历经沧桑的老人身上,你看不出仇与恨,看不出怨与尤,看不出焦与躁,看不出苦与悲,有的只是贫苦中的平淡,平淡中的幸福,幸福中的知足,知足中的淡定。

我曾数过这样的钱,我曾这样数过钱,我曾长时间地品尝过这样的贫苦与幸福。上小学初中那会儿,一到暑天,母亲天没亮就拉着一板车的西瓜到外镇上去卖,我总跟着她在后面推,一板车的西瓜是50来个,数百斤,上坡的时候,我成了母亲的得力助手。我跟着她走街串巷,在外镇上一个村一个村地吆喝卖瓜,卖完回到家几毛一块五元十元地数钱,一叠一叠地叠硬币,在百多个硬币里专心寻找传说可以卖大钱的1996年的一元币以图收藏升值,有时候还偷偷地往自己的口袋里塞几元(我那时总是笃定母亲不至于神通到能发现百多个硬币少了零星的几个),我知道那种幸福是什么味道。

20世纪90年代末在外镇上高中那会儿是家里最艰难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小伙伴们的生活费少则1周100元,多则2周500元,而我是2周80元。80元,你可能会笑,怎么是这么一个奇怪的数额?干脆一百不行吗?差那20元?可那是真的,我2个星期就80元的生活费,固定的,从不超标。到了高三要冲刺,父母觉得应该让我吃得好些保证营养的时候,也就是2周100元。可就是2周80元的生活费,有时候父亲也得靠借才能维持,我知道那种贫苦的味道。

要知道,来回四趟车费是16元,这样就只剩64元。那时候连三轮车都舍不得坐,校门口出来,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往三轮车上跳,我都是走着去车站的,不管多日晒多雨淋。两个星期在学校要吃13顿早餐,12顿中餐,13顿晚餐,每顿早餐1元,共13元;每顿中餐2元,是24元;每顿晚餐2元,要26元,这样就只剩下1元。你该想象得到这是怎样的一种紧巴巴。而且你也应该能想象得到,连吃都是吃得紧巴巴的。如果还想买点什么用的穿的,那中餐晚餐还得省,譬如1.5元。可我知足,我从来不多要,我知道父亲不易,我知道我每次从校门口步行到车站的那一点路,远远比不上父亲日夜在田间来来回回的那些路;我在学校里的那一点省吃俭用也绝比不上父亲在家里的紧巴巴。我知道父亲几乎是含泪前行的,我想,我也可以,他已经为我倾尽了所有,包括他的尊严,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我后来做了老师,我经常听见我的一些学生问我:“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读书?为了什么而活着?”我说:“你们这样问的时候,说明你们还只想着你自己,你们还太自私,你们还不知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我们就和他们扯不开这层血浓于水的联系!有些事情,是不好去追究所谓的意义的,它们经常就只是一种本能,一种责任,一种义务!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生长的养料,我们且说为他们读书为他们活一活,这难道不公平吗?为什么你们还能说出‘父母是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我们儿女的话来呢?”见着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又不务正业的学生,我也是忍不住要说的:“你们别装阔,离开父母,你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你们总想着如何满足自己在同学朋友面前的面子和虚荣,却从不想如何满足父母在亲朋好友和老师面前的面子和虚荣。这难道就公平?”所有的道德律,都是从孝道伦理开始谈论的,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伦理,他什么道德都无从谈起。父母含着泪坚毅前行、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时候,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可能正在忘我地寻欢作乐或虚度光阴!天下的父母几乎都是英雄,但不见得天下的子女都能“惜英雄”!

所以我才更知道在贫苦中,多微小的收成都足以造成持续的幸福。我深深地理解公车上和大路边的那些卖菜的老人,我深深地敬重他们,多苦都靠自己的双手撑着,多苦都微笑着看人来车往、日升月落,多苦都少欲、知足、乐寂静。

忽然想起今年清明时,回到老家看刚刚在年初成寡的奶奶,心里深深惦着我爷爷的她,拿出了爷爷生前在老人院替人跑路买烟买吃赚点小费的“工资”簿,里面竟然是那样整整齐齐地一笔一笔的数字:×月×日,2元;×月×日,5元;×月×日,8元……一行一行,一笔不落,密密麻麻。奶奶翻着爷爷的“工资”簿,明亮的阳光照在爷爷生前的每一处笔迹上,好像每一笔都是爷爷的微笑。爷爷活到八十七,子孙满堂,虽不缺钱花,但却总想自己动手攒点小钱,坚持能不给子孙增负就不给子孙增负的原则。奶奶前几年也是闲不住,还替服装厂粘挂牌,有些毒气的胶水弄得她双手干裂。我们一大家子人都笑他们俩,苦劝他们俩别折腾,说,啥都少不了你们的,一切全包,子孙们都孝顺着呢,可他们就是不听。后来我们只好“听之任之”了。这都是贫苦农民的本色使然吧,闲不下来,好自给自足,在微薄的物质中享受无量的精神愉悦。尽管这样一年也就几千块,他们却乐得满满足足。到了除夕夜,爷爷奶奶还坚持要给他们的孙辈曾孙辈压岁钱呢,挡都挡不住,推都推不回。实际上到了他们这年纪,都该是我们作为子孙的往上给“压岁钱”。可是他们开心,真开心,真幸福,这种幸福,旁人未必能懂。所以才说冷暖“自”知、苦乐“自”懂呢。关键都在一个“自”字,这一点,可别说偏了。

篇5:暑假的记忆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总体来说也过的蛮纠结的,因为很多事都脱离了我的想象和计划。

七月我过的相对比较轻松,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白天自己安排时间写作业。虽然天气炎热,我还是可以坚持天天去游泳,在我最爱的游泳池里畅游嬉戏三个小时。恰当的时间我还可以约上我的好朋友一起聚会,进行短途旅行。那些日子,我似乎忘记了所有学习上的烦恼和压力,觉得自己像只自由自在的小鸟。

到了八月,天气依然是残酷的炎热,而我却开始紧张的忙碌起来。每天早上九点出门开始补习功课,一直到下午都不能停歇。有时候我心不在焉,经常迷迷糊糊的听着,做梦一般的学着,只有在素描课上我才会重振精神,专心致志。我的网球课虽然可以强身健体,但在高温的逼迫下,我显然已经力不从心,经常被严厉的教练训斥惩罚。

篇6:记忆中的暑假作文「优秀」

这天,我一起床妈妈就对我说:“宝贝,暑假到了,我们去桂林怎么样?”我一听,乐的一蹦三尺高,瞪大了闪闪发亮的眼睛大声说:“太好了!”接着便在房间里手舞足蹈。过了几天,我朝思暮想的假期终于来临了,我和妈妈坐着火车来到了桂林。下了车,我脚下生风,迫不及待地飞奔而去。“好美啊!”桂林的山真多!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伫立,有的像顽皮的猴子欢愉玩耍,有的像高大的骆驼兀自挺立,还有的像健壮的大象憨态可掬。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座山,那山的半山腰上长满了树林,葱郁苍翠的枝叶幽幽地铺展了我的视野,好像一位小姑娘穿着一条绿色的长裙,山顶有两个角往下垂,又好像这位姑娘的秀美长发,这座山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山,最怪的山。

不远处,有一面明亮净澈的江,宛若通透的玉镜,映着蓝天流云,青山怪石。我想:这应该是举世闻名的漓江吧!我默默注视着这清清的水。它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静得能够听见沙石撞动的声响,绿得好像一块块晶莹的翡翠。我看得动情了,不由得在心中升起这样的慨叹:这水太美了,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漓江啊!玩了几天,临别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这美丽的桂林让我暑假的记忆变得格外美好。

篇7:记忆中的童年暑假为题目的作文

记忆中的童年暑假

暑假将至,家长和学生都在计划着怎样度过这长达两个月的假期。这勾起了我对童年暑假的记忆。

我的童年时代还处在经济贫穷、文化不够发达的年代,放暑假的目地只是为了孩子们安全避暑、平安度夏。

每年暑假将至孩子们便盼着放假,一个多月的暑假足以能让孩子们玩个痛快。上午和傍晚的凉快时间,一般要到坡里割草挖菜,喂羊喂兔子。那时候田野的草菜基本上都能叫得出名字,哪种草羊能吃,哪种菜兔子喜欢都了如指掌。一群小伙伴跑到田野里,少不了玩耍嘻戏,有时贪玩竟忘记了本职工作,回家时只好割一些羊兔不爱吃的蒌蓬敷衍,那时我们那里的蒌蓬长得很高,一两课就能装满一篮子。回家后免不了要挨大人们的责骂。

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要算中午了,干了一上午活的家长中午要休息睡午觉,孩子们是睡不着的,趁大人不注意,偷偷跑出来,聚在一起,做孩子们喜欢的事情。暑假天气炎热,最好玩,最能避暑的地方就是村头的树荫下和池塘了。

那时雨水多,每个村都有一两个池塘。怕出危险,学校和家长一般是不让孩子们下塘游泳的,也经常因下池塘受到家长的惩罚。但这没有阻挡孩子们下水游泳的热情,一到中午 ,全村的孩子们都会聚集在村西头的池塘里,把一个不太大的池塘搅得水混泥涨,那时还没有卫生意识,也不管脏不脏,照常游泳、扎猛子玩耍。整个池塘里,孩子与池塘水一个颜色,人头参动,热闹非凡。大雨时期,池塘很深,免不了喝几口水,但时间长了就学会游泳了。一百多米长的池塘,一口气就能游到头。更调皮的孩子们,还会爬上大柳树,从树上跳入水中,那种刺激和快感,是我们这些胆小鬼们羡慕不已的。赤日炎炎的暑夏中午孩子们就是这里度过的。

除了下池塘避暑,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就是捉麻雀。那时麻雀很多,几乎成了灾害,庄稼成熟时,会出现人鸟抢粮的奇观。每家每户的房檐下、雀眼里,都有麻雀,暑期是麻雀繁殖的季节,经常见到老麻雀叼着昆虫进窝喂小麻雀。中午时分,孩子们便偷偷从家里抬出带叉的木棒,靠到有麻雀窝的墙上,把小麻雀掏出来,分给参与的小伙伴们喂养。有时会惹得老麻雀喋喋不休的鸣叫,毕竟是破坏了人家的家庭,伤害了它们的幼崽。也经常遭到大人们的呵斥,但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完全没有感觉到酷暑的炎热。有时会从雀窝里摸出蛇,这时孩子们会吓一大跳,好在那时房屋都不高,即便掉下来,也不过磕一下,那时的孩子没现在娇贵,一瘸一拐地走几天就没事了。

扑蝉也是孩子们的暑假游戏之一。那时蝉很多,一到夏天,蝉鸣不断,一棵树上一眼就能看到十几只。有时会听到螳螂扑蝉的吱吱叫声。扑蝉的工具要自己做的,先到马棚里,冒险采几根马尾,打一个活扣,用麻线绑到长竹竿上,然后悄悄靠近蝉,把马尾扣套在蝉的前部,用力一拉,就套住了, 一中午能套好多只。孩子们只顾玩耍,早已把炎热抛到了九霄之外。

那时的暑假,老师是不布置作业的,开学之后免不了要写一篇暑假记事的作文,但不到开学,孩子们不会静下心来考虑上学的。

篇8:我的清华记忆

进校第一天,高中学长来宿舍看望,语重心长地说:“从此以后,你就是我2字班的师妹了。”原来,清华学生的自命名以入学年份的个位数字为标志,从0字班到9字班,10年一轮回。班级命名则取院系名字的第一个字加入学年份的个位数字。因为工科院系的名称本已高度浓缩,再取缩写,在不明其义的人看来不免搞笑。例如,电子系因建国初叫无线电系,于是简称为“无”,其2002年入学的班级命名为“无2”,精密仪器系则为“精2”,经管学院为“经2”,等等。每次在路上看到一位帅哥意气风发地走过,留下T恤背后一个大大的繁体“无”字,总是能让人乐半天。

☆学在清华

刚入学时,就被师兄们教育:“清华就是一个大牛棚,各种大牛小牛的聚集地。要调整好心态,按自己喜好的方式学,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在清华,遇到了太多牛人。有各种竞赛金牌得主,有专利发明人,还有那些传说中的科研天才,大学时就能在影响因子超过10的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文章。除了那些早已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院士、教授,以及崭露头角的少侠们,那些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打饭的食堂师傅,自学念研究生的图书馆保安们共同组成了“清华扫地僧”团队,让人且惊且佩。

在清华学习,首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就是自行车。因为校园太大,宿舍区和教学区相隔太远,教学楼之间相隔也很远。通常一堂课结束以后,同学们都没时间围着老师再问问题,而是赶紧收拾书包,踩着自行车奔去下一节课。上了清华以后最先理解的一句话是,“不在自习,就在去自习的路上”。课上的时间太有限,为了完成复杂的课后作业和实验,同学们都得争分夺秒地上自习。在被称为“六教”的第六教学楼还没建成之前,五个教学楼和新旧水利馆以及图书馆这几个可以自习的资源显得有些紧张。于是,占座成了每个清华学生的必修课。三教、图书馆、新水绘图教室,这几个条件好的自习教室是兵家必争之地。通常,从教室开门之前20分钟就开始排队,占座也各出奇招,有书本、作业纸,更有甚者,连手纸都用上了。于是,背着书包走到空荡荡的教室门口,却只能对着写有“此桌已占”的手纸望而却步。以致有一段学生会组织了“非占座联盟”,每天定时处理这些座位无人的占座行为。这种境况到六教建成以后才得到改善。在清华园里,情侣们约会的地方最多选在自习教室,他们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上自习”。

☆玩在清华

虽然学习氛围浓烈,但是只会学习的学生在清华却难以得到最高的荣誉。从50年代起,“社会工作与专业学习双肩挑”,“又红又专”就一直是清华培养学生的方向。清华有众多的学生协会和俱乐部,这些协会基本由学生自己组织运行,学生自主决定协会的发展方向。诸如军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学生协会以其极高的专业水平在社会上赢得了高度赞誉。每年的校园歌手大赛是最受同学欢迎的活动之一。不过,没有文艺特长也没关系,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业余爱好,这里都能找到同道中人。

清华大学学生交响乐团

体育类协会是最受欢迎的。祖籍鼓浪屿的马约翰教授是中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先驱。马约翰先生在清华期间,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五项测验”指标,不过关者不能出国留学。于是,梁实秋在毕业前竭尽全力通过补考通过游泳考试,才得到马先生放行。著名学者吴宓因为跳远不及格,被马先生扣了半年后才得以赴美留学。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刚入学时,身高只有1.49米,体重不到50公斤。在马约翰的督促下,钱伟长在大学期间从没停过一天运动,成为清华著名中长跑运动员。时至今日,体育锻炼依然是清华人的传统。每位本科生在每年的秋季学期,都必须通过长跑测试,男生测试3000米,女生为1500米。对很多高中时代最多跑800米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考验。为了通过体育测试,同学们都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操场练习。每天下午4点半,校园广播的大喇叭就会响起:“同学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到了。走出教室,走出宿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每年校庆期间,清华大学都会举行以“马约翰杯”命名的校运会,运动项目囊括从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的众多项目。每个院系都以拿到“马杯”为荣。离开清华以后的众多面试中,简历中得到被国内外面试官最多关注的就是“马杯女足冠军”,想来那些和队友一起拼搏向上的经历真是学生时代的辉煌记忆。

☆吃在清华

清华是吃货的天堂。清华人总是很容易被其他学校的同学们羡慕嫉妒恨,因为清华食堂多,好吃的多,价格还不贵。最早的时候,清华食堂以数字命名。例如“七食堂”、“十食堂”、“十四食堂”,当时新建的饮食广场,因其面积最大而被同学们戏称“万人食堂”,简称“万人”。七食堂的包子,十食堂的面条,万人的肘子饭,十四的小炒还有十五的麻辣烫都是我的最爱,排名不分先后。还有甲所,荷园餐厅、陶园餐厅等消费稍高的食堂可供偶尔的班撮和好友的小腐败。后来,八食堂改成了保龄球馆,宿舍区新盖了两座规模比万人还大的“紫荆园”和“桃李园”食堂,再然后,所有的食堂都被起了更优雅的名字,例如“听涛园”、“清芬园”。可每次校庆返校时,校友们还是愿意回忆那些数字食堂时代的吃趣。

除了那些美食之外,最令我难忘的是清华食堂的师傅们。这些每天辛勤工作的后勤一线的叔叔阿姨们,把同学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关心,虽然他可能到毕业都不知道你的名字。有一段时间,我总在桃李园一层吃饭,后来因为进实验室的关系,有几天没去桃李园。再后来某天去打饭,还没开口说要什么,阿姨说话了:一份酸菜白肉加米饭?你怎么这几天都没过来?顿时黑线,我爱吃酸菜白肉锅仔都被食堂师傅记住了。当然更多的是感动。每天在窗口打饭的同学至少几百个,可我就几天没来都被师傅记在心里。要不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和用心,谁能做到呢。

☆写给好友

又是八月,写到这节时,我想起了本科毕业的那个夏天,想起了你们——结缘于清华园的我的好朋友们。不由记起紫荆1号楼门口迎新时第一次见面彼此相对傻笑的情景。四年的日子里我们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熬痛苦的制图作业,一起为未来而奔波。在我生命中最好的日子里,感谢有你们,陪我一起度过那些平淡而美好的时光。

怀念考试周早起占座上自习的时光。新水、三教以及后来的六教大教室,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骑着车穿行南北主干道的匆匆身影。自习完了去13号楼下买个加榨菜的煎饼或者去超市买包锅巴或山楂,真是人生一大享受。春天的时候,我们一起在校园里漫步,水清木华、二校门、工字厅、大礼堂,柳絮纷飞,如细雪般轻舞风中,我们笑着闹着,走在美丽的园子里,抬头看蓝天白云小鸟快乐地飞翔,无忧无虑;夏天的时候,我们一起寻觅最凉爽的教室,啃着冰棍看书,在太阳落山以后跑到西门鸡翅,可乐拌黄瓜,然后会在骑车回来的路上说起二教的鬼故事;秋桂飘香的时候我们去香山、动物园,看槐花飘落一路的美,满大街地寻找各式各样可爱的饰品和衣裳;冬天来到清华园的时候,我们一起盼着雪降,堆雪人打雪仗追忆童年。

六教

一晃离开清华已经六年,虽然好友们已天各一方,奔向各自的理想,但我知道那些在园子里一些走过的日子,将永远盛开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会永远记得我们一起经历的那些,所有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回忆,所有那些想珍惜却没有机会再去珍惜的人和事。

☆后记

篇9:我的暑假记忆作文

忐忑

第一轮比赛开始,前三箭,张娟娟26比29以3环之差落后于韩国选手朴成贤。首轮就落后3环,让我不安起来。张娟娟这对手可非等闲之辈,在之前的团体射箭赛中,就是她的沉着发挥,破碎了中国的团体夺冠之梦。难道这一次,一路杀来的张娟娟又要重蹈覆辙,输给这“不败神话”吗?在我的忐忑不安中,进入了第二轮比赛。

紧张

第二轮开始,由于韩国选手领先,看台上的韩国观众挥舞着旗帜,整齐地呐喊着。韩国运动员显然受到了一些干扰,出现了失误。张娟娟的机会来了,但是看台上一片韩国拉拉队的呼喊声对她的影响也不小。只见张娟娟深吸一口气,停顿了几秒,顶住压力,稳步上前,开弓射箭,居然以一环的优势,结束了第三轮。不知张娟娟能否继续稳住阵脚,守住局势,将这宝贵的金牌收入囊中呢?我越看越紧张了。

惊心

只剩最后三箭了,金牌的归属在此一决。此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我大气都不敢喘了,手心也出汗了。倒数第三箭,双方都射出了漂亮的十环。倒数第二箭,朴成贤压力之下只射出了8环,似乎有些急躁了。而张娟娟仍然稳定发挥,射出九环,这样总分就领先对手2环了。但朴成贤很快调整心态,最后一箭射出了完美的十环。此时,张娟娟必须射出9环才能夺冠。此时的看台上,韩国国旗摇得更猛烈了,呐喊声更为响亮了,显然是想干扰张娟娟,我在电视机前默默地喊:加油,稳住!稳住!只见张娟娟沉着地走向赛台,在蒙蒙细雨中,没有任何犹豫的射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激动

上一篇:文化人才专业技术资源调研报告下一篇:渣土外运专项施工方案